康熙朝九子奪嫡中,康熙到底想將皇位留給誰?或者說,到底更屬意誰成為讓他的接班人?

其實,我更傾向於留位給十四的言論,這自十四擔任「大將軍王」後和康熙的密函中可以窺探其一,但唯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似乎康熙帝一直將弘曆當作儲君培養,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十四肯定是沒有機會的,那麼康熙秘囑十四在青海等地要「注意收買人心」又該何解呢?並且對十四爺的兩個兒子弘明,弘階甚是仁愛,出入經常帶在身邊,這到底是有心還是無意呢?----------------看了回答,大家都覺得康熙的本意就是讓四阿哥為帝,如是這樣,為嘛雍正登位召十四回京時,曾密令在路上攔截收繳他與康熙往來的所有奏摺密信,嚴防他帶任何奏摺信件到京城。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繳胤禎與康熙的奏摺,嚴防他帶任何奏摺信件到京城,這太可疑了。另,在康熙死前十個小時內,胤禛曾三次入寢宮問安,康熙卻不將傳位詔書告訴四阿哥呢?雍正即位後,雍正生母曾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被雍正阻止。接著又拒絕受封為皇太后,拒絕移居到太后應住的宮殿即慈寧宮。還想補充兩點:老四登基那年45歲,身體不好,十四35歲,年富力強;管理青海戰務是個綜合管理崗位,處理的事物極其複雜,而十四的表現綜合來看是另康熙皇帝比較滿意的,在那段時間裡,四阿哥在各個方面均無任何出彩之處


古來只有太子監國,皇帝親征,哪有派太子出征的?

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人固執地認為皇帝的繼承人需要軍功來增加籌碼。你翻遍中國24史,從來只有說皇上第N子聰明仁厚,可以繼承大統,沒有聽說過皇上第N子很會打仗,可以繼承大統。就像這個被無數次演繹的段子:
野史《魏末傳》記載,曹叡曾經跟從曹丕狩獵,見到母子兩鹿。曹丕射殺了鹿母,命令曹叡射殺子鹿,曹叡不從,並且說:「您已經殺掉了母鹿,我實在不忍心再殺掉它的孩子。」說完哭泣不已。曹丕於是放下了弓箭,因為此事對曹叡的仁孝深感驚奇,於是立其為太子的心意已經確定。
李世民為什麼立李治為太子,因為李治打過仗嗎?還不是因為李治仁德孝順。
李世明他爹還不是立李建成為太子,李建成守晉陽,雖然有點軍功,也不能跟打天下的李世民相比啊!
朱高煦戰功比朱高熾多得多,可是朱棣還是立朱高熾啊,當然明朝有朱元璋立嫡以長的祖制,說明不了問題。
努爾哈赤的幾個兒子裡面軍功最高的是褚英、代善,努爾哈赤也廢了他啊。

重視軍功是歐洲君主選擇繼承人的標準,因為歐洲君主傳統上是軍隊首領,而不是行政領導。


誰也不想給,他想再活五百年!!!


要看歷史別看名聲。你見過年老了讓太子去戰場上送死的?年輕力壯的時候太子和皇帝都不會一起上戰場。為的就是留得青山在。
而且大將軍王算毛?是旗主么?哪個旗的旗主?兩黃旗你看看在誰手裡?能傳承么?相對於他親哥和碩雍親王,這個連宗冊都沒有的「大將軍王」也就是底下人吹捧的。識貨的,有權利說話的人根本不在乎。
再次康熙晚年祭天祭祖都由雍親王代理。就這一點我可以放心大膽而且肯定的告訴你:雍正就是康熙最後決定的繼承人。
因為康熙駕崩的時候,他比別的兄弟進去早,康熙獨自見了他之後才見了其他兒子。


要是想讓十四阿哥帶軍的話,將丰台大營,或者是善撲營、步軍統領衙門什麼的交給他掌管不就成了,就算是想讓他建立軍功,時間也不對啊。康熙皇帝老邁體衰,越到後來身體狀況越是差勁,這個時候讓皇子去建立軍功,未免也太晚了。在青海等地收買人心又能怎樣,中國的政治中心是北京,統治權力核心在於滿蒙貴族手中。就算是收買人心,放著八旗親貴、蒙古大汗、各省督撫、朝中大臣不收買,去收買那些不服王化之人,你覺著這個合理么?康熙皇帝之所以讓十四阿哥帶兵西北,而且讓他注意收服西北人心,首先是為了平定準葛爾汗國,其次是不想讓十四阿哥在皇位繼承這件事情上攪局,不是為了讓他當皇帝。至於把十四阿哥的倆兒子帶在身邊,這就是在培養孫輩繼承人了,那麼弘曆怎麼解釋?皇帝好像親自掌管了弘曆的教學吧。題主僅僅從這幾處就斷定康熙想把皇位交給十四阿哥,是不是太武斷了?


你要知道,陰暗一點去思考的話,帶著十四的兒子並不見得是因為仁愛,也可以是牽制啊_(:зゝ∠)_。

個人認為康熙雖然選儲君這事兒格外亂,但是帝制這麼多年了,誰還不知道老皇帝快不行的時候儲君得隨時留在身邊隨時登基,不往遠說,明朝就有個現成的比登基速度的案例嘛。

就從他晚年還把十四送出去這一點,他是不是真的想讓老四登基不好說,但是他肯定沒有特別希望十四來。


康熙:我沒有說要欽定,沒有任何的這個意思。
……………………
其實呢康熙唯一下大功夫培養的是太子胤礽,這可是他親自帶大的孩子!不過這孩子嘛,唉!
康熙晚年陷入了立太子則太子結黨,廢太子則諸子爭鬥的痛苦之中。他究竟中意哪一個,我覺得都不太可能過分地表示,他需要的是平穩和平衡,任何可能地不穩定因素都是他要排除的。外放十四不可能是去刷軍工回來做皇帝的,一是時間太遲,二是從後來十四的性格看,畢竟太年輕,太簡單,有時幼稚!並不太符合康熙要求的四平八穩。
還有,按照最穩定的政治原則,老大老二撲街以後,老三又是個學者風的人,老四則熟悉政務,是有條件作為繼任者的。
而且,據記載,康熙晚年祭祖祭天都是老四代理,這在宗法制下是一個很微妙的信號,絕不是微小的工作。


就沖康熙在兒子問題上的這個糊塗勁,要是再活十年,未必沒有傳位十四阿哥的心。


按當時的局面 胤禛接班最有利 康熙不一定矚意四爺 但四爺繼位康熙應該也沒有什麼不贊同


雍正是幹了太多利國利民的事情,得罪了官僚士紳階級,被黑的要多慘有多慘而已

所謂的矯詔不可能……先說遺照有三份(滿文漢文蒙古文),而且康熙是正常死亡留下了足夠多的時間可以傳位,王公大臣參與度並不低。事實上雍正手裡的牌並不算多,他要矯詔那誰來支持呢,靠年羹堯的軍權?(不好意思這種事一個漢人軍官參與不了……雖然是漢八旗)還有一個隆科多麼……他對整個清朝滿族皇親國戚有多大的影響力?能夠修改的了遺詔嘛?

看得出題主你對後期一些代祭之類的事情不以為然(祭祀這種事,在古代可是一等一的大事),你要知道皇帝年老涉及到繼承人之爭的時候,這時候的代祭和皇帝正常年富力壯時候的又不一樣,這都是給外界的政治信號。還有你覺得康熙屬意十四子,你要知道繼承皇位重要的是要在官僚貴族階層有人支持(雍正應該是旗主 具體哪個忘記了,這對於他培養自己的班底很重要,而且人家是和碩雍親王,清朝除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級別最高的爵位了)……你見過哪個皇位繼承人是因為戰功的?真要培養他就不會讓他朝軍隊方向發展了。


現在的情況是康熙到底意屬於誰無法判斷,「正反」兩方面的證據都有,即即有證據證明雍正順利繼位;又有證據證明其可能篡位。同時也說不清楚的還有康熙是否已經留下了遺詔;還是仍然在考慮之中。比如,康熙四十八的時候,康熙的確是說過一定會有遺詔,一定不會給「宵小」機會。但是之後就沒啥信兒了。而雍正繼位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詔書的,是關鍵時刻「一言而定大位」的。詔書是康熙死之後三四天才拿出來的。

然後,十四往回跑,同樣是各種羅生門。也有人(朝鮮使臣)說康熙還沒死的時候就有詔書招十四回京。所以十四並不是接到雍正的命令回京的,他是在回京的途中遇到得到了康熙的死訊。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太多的印證。

不過,康熙讓胤禎在青海仔細經營倒不一定是表現了有意傳位於他。這是因為,當時康熙出兵拉薩官方的說法是替羅卜藏丹津「復國」的。但是從之後康熙的做法來看,他應該早就打定主意打下拉薩之後不再交給和碩特部。其背後巨大的宗教意義也是促使康熙在已經失敗一次之後,還要花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征討大策零的原因。在這樣的背景下,康熙自然得需要胤禎在戰前就開始在當地經營。


回答一下題主關於雍正的母親反對(或者說不太高興)他當皇帝的問題。
雍正的生母地位不高,他很小的時候就被過繼給另一個地位高的妃子當兒子了,所以雍正對自己生母沒有什麼感情,而生母生了老十四之後,更是疼愛的很,也就很不喜歡雍正了。他們母子倆關係一直不好。
以至於雍正當皇帝之後,每天給母親請安都是凌晨3,4點批完摺子去。凌晨3,4點啊,老太太當然在睡覺啊,於是雍正心安理得的告訴老嬤嬤:告訴我媽我來請過安了哈,今天就不來了~。這擺明了根本就不想見他媽。反過來說,要是他媽喜歡雍正這個兒子,至少一碗水端平,當兒子的哪裡有不喜歡自己媽的道理?


我覺得康熙晚年陷入立太子不立太子的矛盾之中,眼見老四勝券在握,且老四也具備執掌帝位的能耐,就默認老四了。
外放十四在外,且告知其要收買人心,經常出入帶其兒女,是否可以看作是保護十四?因為他知道老四和十四對立,且其生母偏向十四,老四登基後,必定先除十四。如果十四在外得人心、擁有兵權,不易與老四爭奪皇位且老四也未能在短時間內除掉」得人心有戰功兵權」的親弟弟。將十四兒女帶在身邊,更是為了警示老四,強調親情,讓老四日後的行為有所忌憚?


十四子不可能成為康熙屬意的繼承人,就算篡位也不可能竄老十四的位。 第一:改詔書工程,改還不如重寫輕鬆。 第二:康熙五十七年,人生七十古來稀,康熙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活不了幾年了,不可能在自己行將就木之時派太子出征。1:萬一太子有何閃失。2:萬一有變數,未來的皇帝趕不回來。在康熙繼位57年之時派未來太子出征西藏,誰知道這場戰爭會歷時多久,而誰又能確保康熙在此期間不會駕崩。第三:我不知道胤禎在政治上,處理具體事務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排除軍事才能。 第四,康熙本人也是熟讀二十四史的,不可能不知道帝國的走向或者歷史規律,國家需要休養生息。如果讓一個軍事出身的皇子繼位,未來極有可能是四處征戰,而國庫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折騰。第五:如果說十四子出去是歷練軍功什麼的也不可能在這個點上去歷練。第六:在康熙晚年,就算康熙屬意十四子,也要確保他繼位的可能性吧,把他支那麼遠去打仗,康熙歸天了順利繼承皇位的可能無限低。


回復里有個叫秋日星空是不是煞筆啊


屬意雍正


實名反對某種觀點,認為皇帝不可能把繼承人派往前線。

持這種觀點的人,都是開上帝視角、並且用嚴密的理性和邏輯思維來看問題的。但是問題在於,康熙皇帝一定是理性的嗎,一定是按邏輯來決策的嗎?歷史上皇帝辦的怪事和傻事多了去了,更不缺乏自作聰明的例子。

最後再說明一點,即位是否合法與賢明沒有關係。對於雍正的能力我是肯定的,但是即位合法性是另一回事。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清朝 | 康熙帝 | 雍正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