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或者電影,即使再喜歡,也很難去翻第二遍,是什麼毛病?
最喜歡的集子,也只是完整翻過一遍,再溫習只能隨手零零碎碎打補丁。
再重頭認真看,看著上句,劇透下句,刻意一樣,讓人無法繼續。而事實上,我的記憶力並不好,合上書,讓我背一段就很難。吳文英是我最喜歡的詞人。夢窗詞我看了十年,研究著作也讀了幾十本,但《夢窗詞》買來只完整看了一遍,再看就是抽篇目看,從頭再來一遍,根本做不到。
宋代謝翱的晞髮集。在沒有刊印的情況下,我和@夜小紫 君一塊從國圖手錄的,可以看出有多喜歡。而且因為校對的必要,必須要看多遍。我是拆成亂序部分校對再拼一塊的。
如果按正常順序通讀一遍,就會有開篇說到的那種狀況:本身沒有多少印象的東西,在你閱讀上文的時候,非常刻意地蹦出來劇透下文,逐字逐篇,讓人索然無味。
其實並沒有什麼文藝的原因。
真正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想得太美好了,覺得這些東西就應該一直這麼美好下去。
初讀一本書的時候,覺得字字珠璣,愛不釋手,作者的生平軼事都想翻個遍,段落各中緣由也想在不同的譯本中了解個透。
但隔了一陣子,發現那些東西,也沒有這麼妙,讀過一遍,愛過一遍,發現也不過如此。
初始一件事的時候,覺得非做不可,夢之伊始,似乎你的理想從來都是這樣。滿腔熱血都沸騰了,你執劍而起,發願此生應當如此才能無憾。
但隔了一陣子,你回頭看的時候,發現這件事也沒有那麼熱血,你也不過是在重複枯燥生活的諸多細節,某個深秋夜晚,你恍然,而這件事情也就此擱淺,你再也不想做第二遍。
初戀一個人的時候,覺得這個人就是朝思暮想的戀人,就是那個在日日夜夜隔著蒹葭吹著笛聲的戀人。你愛上他,發覺愛情的溫暖足以融掉你,你歆享每分每秒的熨燙。
但隔了一陣子,你發覺其實生活沒有這麼簡單,你開始糾結其他的事情,你們開始吵鬧,你開始以為愛情就是一個混蛋玩意,你發誓此生都不要見這個人,這個曾經的愛人。
所以你看,人類又何止在讀書這件事上是這樣的?
戀愛的時候,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上完就拍屁股走人,這是鐵定的渣男。
在讀書的時候,其實也是一樣的。一個人,只憧憬初見時的那份愛不釋手,讀過之後,發現也是枯燥無趣,就拍屁股走人,對書而言,這就是渣男啊。
初始的時候讀書,當然要憑興趣,憑喜歡,享受讀書分分鐘的歡愉。
但愛書這件事情,不單憑一時的喜歡,而是覺得索然無味也通讀下去。
所以這件事重點不是什麼毛病,而是,有這些毛病,還是要堅持讀下來。
人生若只如初見。
根本原因:
因為您目前為止還沒遇到一部
自己真正被震撼、與其有強烈共鳴的作品。
以前的我覺得對某部作品反覆重溫的人類簡直是不可理喻的,覺得什麼故事看過了也沒有新鮮感了啊。
現在我才知道,當年抱有這種想法的我還太年輕2333333.
建議題主不用去糾結這個習慣,沒興趣讀二遍的東西當然沒必要強迫自己複習。
去邂逅新的作品吧,你遇到真愛的時候會把持不住的重溫的~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去就教於批評家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許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讀現代出版的新書。因為許多流行的新書只是迎合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我不敢勸你完全不讀新書,我卻希望你特別注意這一點,因為現代青年頗有非新書不讀的風氣。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惟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我所指不必讀的書,不是新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儘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難上十卷百卷。你應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較真確的知識,而且可以於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其他象「文學大綱」、「科學大綱」以及雜誌報章上的書評,實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大約還記得北平京報副刊曾徵求「青年必讀書十種」,結果有些人所舉十種儘是幾何代數,有些人所舉十種儘是史記漢書。這在旁人看起來似近於滑稽,而應徵的人卻各抱有一番大道理。本來這種徵求的本意,求以一個人的標準做一切人的標準,好象我只喜歡吃面,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種錯誤見解。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麼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量數青年讀之都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我為了寫這封信給你,特地去調查了幾個英國公共圖書館。他們的青年讀物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為四類:(一)冒險小說和遊記,(二)神話和寓言,(三)生物故事,(四)名人傳記和愛國小說。就中代表的書籍是凡爾納的《八十天環遊地球》(Jules Verne: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和《海底二萬浬》(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Defoe: Robinson Crusoe),大仲馬的《三劍客》《A.Dumas: Three Musketeers),霍桑的《奇書》和《丹谷閑話》(Hawthorne: Wonder Book and Tangle Wood Tales),金斯利的《希臘英雄傳》(Kingsley:Heroes),法布爾的《鳥獸故事》(Fabre:StoryBook ofBirdsand Beasts),安徒生的《童話》(Andersen: Fairy Tales),騷塞的《納爾遜傳》(Southey:Life of Nelson),房龍的《人類故事》(Vanloon: The storyof Mankind)之類。這些書在國外雖流行,給中國青年讀,卻不十分相宜。中國學生們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歡喜象煞有介事的談一點學理。他們——你和我自然都在內—一不僅歡喜談談文學,還要研究社會問題,甚至於哲學問題。
關於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記著這兩點,其他瑣細方法便用不著說。各人天資習慣不同,你用那種方法收效較大,我用那種方法收效較大,不是一概論的。你自己終久會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別人決不能給你一個方單,使你可以「依法炮製」。
以上摘自《朱光潛談讀書》:談書的書 值不得讀第二遍。
不敢在名家上面發表看法,現在談一談我的看法,。
我讀書絕對不能算是慢。兩百多頁的《單向街》只用三天就看完了,還是在要上課的時候。至於找同學借的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Make a difference of world),周日借來周一就已經閱讀完畢。
看書看得快應該是一件好事。姑且不論現在新書出得有多快,單單是那些自己感興趣的經典好書就已經數不勝數。如果不放開速度,看恐怕到黃河白髮也看不完幾本,難道要寄希望於投胎轉世下輩子再做一個讀書人?
其實這跟進食時類似的。吃得快吃得多並不表示你吃得好,把營養物質統統消化轉化為自身一部分。反而這樣的暴飲暴食會讓你消化不良,甚至是胃功能受損。但是讀書又跟吃東西並不完全一樣,書讀得太快,思考聯想記憶的速度跟不上,最多也就只能記得個大概,更多更深層次的內容都還沒有經過大腦的處理就被「讀」過去了。不像放進嘴裡的食物,除非你吐出來,不然都會在人體消化道裡面老老實實走一遭。
讀書讀得仔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人總是有獵奇和偷懶的天性。剛拿到一本自己感興趣的新書,面對一個全新的思想世界,沒有一個人會不興奮激動,都會立馬如饑似渴地閱讀整本書。懷著如此不平靜的心情是做不到仔仔細細地認真閱讀的,一目十行囫圇吞棗是常有的事情,整個過程圖的是新奇有趣。當然,當事人多數不會承認自己的淺薄他們會堅持說自己已經讀完了整本書,雖然他們什麼都記不大清楚了。有時候這一些Readers(包括我在內)也會自我察覺,發現自己的速讀可能會出什麼問題。但是,每當這些人想回頭看第二遍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看不下去了,那又能怪誰呢?看第一遍的時候考的就是獵奇的衝動,重溫的時候新鮮感已經沒有,深入挖掘的閱讀習慣又還沒有養成,讀不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聽之任之是不行的,還得做些什麼才可以。要想第一遍就仔仔細細地深入思考幾乎是不可能的,前面已經提到這樣做的難度了。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在讀好書的時候至少要讀兩遍。為什麼讀好書才要重讀呢?那壞書怎麼辦?壞書自然是讀一遍就夠,甚至還沒讀完就停止浪費時間。其實這就跟相親是一樣的道理,見第一次面,覺得對方不錯可以考慮考慮,那就會互相留個電話號碼繼續聯繫繼續發展;但是如果發現那個人實在不是自己的那杯茶,甚至覺得他(她)面目可憎,那連第一的見面都會後悔自己看照片的時候看走了眼,哪裡還會想要見第二次?
看書看第一遍的時候可以快一點,思考量可以少一點。壞書,第一遍的時候就可以被過濾淘汰出局,扔進垃圾桶大罵作者和出版社騙錢害人。好書,就在這個過程中大概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書中文字的大體結構,在重溫的時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我看第一遍的時候幾乎是不做任何摘抄筆記的,就跟別人看武俠玄幻一樣掠掠而過。到了第二階段,我就往往會看地很慢,不時地拿出紙和筆抄下一些自以為重點的句子語段,認真思考仔細度量,把作者觀點融入到我的思想觀念知識儲備中來,通過聯繫與規律發掘出屬於自己的東西。現在我還年輕,想培養這樣不那麼粗心的讀書習慣還不算困難,要是等參加工作年歲漸長再想吃回頭草,那恐怕就晚了。所以說,讀書不能推遲,現在就是你應該開始好好讀書的時候。
只要第二遍讀得仔細,那你一定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奇地找到在看第一遍的時候沒有注意到得細節。其實讀第二遍也是一個充滿新鮮感的過程,就看你到底是想讀書,還是隨便看看書。。。
看著上句,劇透下句,刻意一樣,讓人無法繼續
我倒覺得不是刻意,而是你雖然沒有記住具體的內容,但卻記住了閱讀的感覺。
我的體會是,喜歡的東西,雖說記不住具體的內容或是細節,然而閱讀時體驗到的感覺卻是深刻的記在腦海。再讀時,被有些熟悉的字句一激發,同樣的感覺便再次浮現,才有了「劇透下句」的感覺。
可能你把握了作者的主旨、行文,覺得沒那麼有意思了。我就不行,我以前看書貪多,所以很少重翻。實際並未完全消化。文學作品之類,我不懂賞析只覺得看著好玩,汪曾祺、阿城、白先勇、遲子建、三毛……寫得好的想起來就會翻翻。其它的書,第一本重翻開的是姬軒亦的,因為要寫書評,不重看腦子裡連不起來。然後發現很多重要內容第一次囫圇過一遍就不記得了。自此我才覺得重看書是必要的。第二本是亨廷頓的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忘記的內容必須要再看。第三本是田餘慶的秦漢魏晉史探微,喜歡中國歷史卻知之甚少。。。我看書的毛病是看後面忘前面,不重視作者的文章結構,所以消化能力弱。而且他們確實寫得很好,現在的我不能比擬,就算知道整章在講什麼,也覺得好有意思,很妙的思維。第三,常看常新,總可以看到不同的東西。
不知道你閱讀的習慣。我只能猜可能是你吸收能力強,寫作水平也很好。
為什麼好電影和好書卻一遍遍的看,是我的問題嗎?
我與題主不同,幻城看了三遍,雖然現在超討厭郭敬明。兩本花千骨(上下冊)看了兩遍,其中殺阡陌出現那段,小骨變妖神那段,小骨死那段看過不止四遍。魁拔一電影看過三遍。好吧,其實是沒事做才會重新看的
因為你不夠無聊,你要像我這麼無聊就會把一部電視劇看十幾遍,一部小說看十幾遍,一部電影看十幾遍了。
哎呀,年輕人嘛,總是有點浮躁的,
沒有啊,如果不是特別忙,基本上特別喜歡的書都讀了兩遍以上,只看過一遍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還沒發現
滿足慾望+意料之外 是一本書或者電影能讓你覺得好看的兩個重要因素。
從你的情況來看,有兩種可能。
1.書和電影本身的內容沒滿足你渴求的慾望。
2.你的記憶力太好,書和電影的內容全部清楚,第二次看完全沒有意料之外的內容產生。
每個人情況不同,想知道你是哪種情況偏多一些?
你可以想想,那些能明確滿足你某些慾望的書或者電影,你會一直看還是常換就知道了。
這不是普遍現象。
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淵明
這也算是喜新厭舊吧,我自己也是這毛病。
因為我平時看東西都是抱有一種獵奇心態,覺得裡面的故事啊道理啊見解啊新鮮我才去看的,所以那些書我一般不會再翻開看。閑時再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也只是隨機翻看一頁,不喜歡就換一頁。這應該不是什麼好習慣吧╮(╯▽╰)╭不過我估計以後也改不了。
當然了,經典永存,能寫到你心裡的書想必沒人會看一遍就拋棄了吧。
詩詞的閱讀我也會有這樣的體驗,還是跳讀最合適,不同心境下讀不同的詩詞,畢竟它們之間也沒有太多結構性的邏輯關係。
至於記憶吧,感覺很強烈的詩詞會自然而然記住。
—————————————————
還都不是專業書籍,需要你反覆地去思考、認真研讀,出於休閑的目的,很難看第二遍。
不夠賢,不夠閑。
把看過一遍的東西再去看一遍對多數人來說意味著浪費時間。
推薦閱讀:
※四大名著里的哪句話最精彩?
※李清照有多偉大?
※已發表的魯迅日記、書信是否有刪節?
※古龍和金庸的武俠小說里有哪些驚艷絕倫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