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IOE」是全球範圍內的趨勢,還是只在中國存在?

「IOE」即:IBM、Oracle 和 EMC


首先,很多人對於去IOE不是很了解,認為只是單純的不使用IBM、Oracle、EMC的產品。去IOE,其中的I指的是IBM的小型機,O指的是Oracle的資料庫,E指的是EMC的高端存儲。再談一談這三個產品各自的優勢,IBM的產品,在我國的金融行業中佔據著絕對的優勢,Oracle的資料庫,在電信、證券行業占著相當大的份額,EMC的存儲,在銀行、電信、證券等壟斷行業,都佔據著較大的份額,要知道,EMC是全球最大的存儲公司。
長久以來,這三家公司,仗著自己的財大氣粗,以及對於壟斷行業的絕對優勢,根本不把那些小產商放在眼中。實際上,互聯網企業,國外的如谷歌,Facebook等,他們的伺服器都是定製的x86伺服器,那麼為什麼不採用IBM的伺服器,我想一是定製性的問題,IBM可能無法滿足他們對於伺服器硬體的定製需求,二才是價格問題,要知道谷歌,Facebook這樣的企業也是不差錢的主,價格絕對不是他們考慮的首要因素。國內的互聯網企業,據說也多是採用的定製伺服器,比如百度在南京的雲計算中心,據說採用的是定製的ARM伺服器。
至於國外的金融行業的IT設備情況不是很了解,就不發表評論了。IOE產品,多是用在金融、證券、電信、保險、電力等傳統行業,互聯網企業,使用多是定製伺服器,開源軟體等。比如操作系統使用Linux,存儲使用開源分散式存儲,資料庫使用MySQL或是PostGreSQL等。
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擴展速度十分迅速,這是傳統的電信、金融、證券、保險、電力等行業所不能比的。因此互聯網企業的後台架構,需要具備很強的可擴展性。比如,假設一個網站,今年的活躍用戶數量只有10萬,明天就有可能上升到1000多萬,這就需要後台架構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可以根據用戶的數量進行靈活的擴展。
在說說傳統企業,金融、電信這種企業,幾乎都有國有企業,具備國有企業的那種通病,組織機構複雜,人員數量寵大,重業務,輕技術等,自身沒有很強的技術隊伍,其技術嚴重依賴於其它的廠商,比如IBM、思科這種公司。而且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巨頭企業,比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公司,集中全國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本身具有很強的技術實力。這些技術實力,可以很好的支撐他們的業務發展,在當今這種互聯網模式下,各種並發訪問,各種問題,都是前所未有的,需要自己去摸著石頭過河。如果互聯網企業採用IOE的產品,那麼技術對於業務的支撐速度上肯定會慢得多,而且互聯網企業得給IOE產商很多的錢。綜上所述,IOE的產品多集中於傳統行業。


作為一個十年的IT民工,我感覺這是個趨勢。
其實,四五年前我們就有感覺,傳統企業IT架構和互聯網架構比較,完全是既貴又慢還危險;這個感覺應該是大多數做久了IT的都有的。
當前通過伺服器虛擬化,伺服器這塊的問題基本還好,但是資料庫和存儲還是一個很讓人糾結的架構。所有的數據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動不動就是瓶頸,每次的優化、遷移和升級又是風險重重;資料庫的cluster如果不嫌麻煩還是可以弄出來,存儲的雙活幾乎就只存在於實驗室。
當然,可以通過應用層的高可用,來解決資料庫和存儲這樣的大單點;可是傳統架構上,要在應用層做的投入,也可以讓人奔潰,簡單來說,平安科技算是IT裡面做的不錯的了,去年出了事情備用中心就硬是啟動不了。。。 而輕量級的,通過應用來實現高可用和冗餘,其實就是互聯網幾十年來做出來的架構。
按照「創新者的困境」裡面的規律,互聯網架構完全就是IOE的顛覆技術,現在在一些領域已經過了技術突破點,所以開始有IOE了,這塊還會繼續,勢不可擋,這是趨勢!


如果在百度搜索「去IOE」,你大概會看到兩種說法,一種是阿里這類的互聯網企業的去ioe,另一種則是在談it系統國產化,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命題,雖然都叫「去IOE」,但出發點並不一樣。前者是技術層面,已經有回答說過了。
我說說後一個,我覺得後一種的「去IOE」可能只是中國的趨勢,背後的原因是政府和行業共同推動國內IT產業發展,在可以替代的領域進行國產化替代。但能做到的程度如何呢?要看「可以替代」的程度,知乎上有過討論,可以翻翻看。


個人覺得後面倆你可能還能去掉,IBM你真心去不掉。
你以為IBM是賣伺服器的?人家是賣服務的!IBM早幾年前就已經宣布自己要轉型成服務型公司了,你可以不買他們的伺服器,但是人家的解決方案你不能不買,人家的諮詢服務你不能不買,IBM已經成長為一個滲入IT類業務方方面面的巨無霸,沒有人能擺脫的了,不說別的,人家推出的智慧城市,中國的政府機構就沒少當冤大頭過。
再說IBM在任何方面都摻和過,IT產業鏈裡面簡直就沒有他們不插手的。
至於oracle,我覺得在非關係資料庫獨領風騷的今天,尤其是很多還是公開源代碼的今天,對於oracle的前途還是比較悲觀的,當然人家買了日,買了加瓦,誰知道將來會咋樣呢?
EMC,感覺在雲概念產生之後,尤其是其高端業務總是不能滿足更高端客戶的需求的時候,他們的前途也是堪憂的。


//首先,某部門倡導的"去IOE"跟業界所說的去IOE是兩個概念,這點要明晰:
1) 業界指的是去中心化,水平擴展架構的技術進化,業界成功案例就是阿里系的自我變革,據稱當年將超億行的用戶表從0racle遷移到mysql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2) 某部門所謂"去IOE"針對的國外廠商而非技術,打的是"信息安全"的幌子:

  • 別買1BM了,買輸光伺服器吧;
  • 別買0racle了,買國產吧;
  • 別買……就買國產吧,

可以預料到的是, "去IOE"這個良好的概念在半年內將被流行,然後被有良心技術宅唾棄。


去IOE是不是全球信息產業的大勢所趨呢?

思考下面幾個問題即可得到自己的看法:

1.信息產業未來是否會在全球更大規模發展?
2.業務量是否會爆炸式增加?中心化存儲處理的架構是否抗的住流量的熱點?
3.scale up是否還能滿足業務的需要?
4.如果集中式存儲處理計算扛不住了,要重新繼續買幾套IOE,這些企業有這麼多錢嗎?他們願意繼續為IOE打工嚒?
5.誰都想便宜好用,可是市場上有IOE的替代品嗎?沒有替代品,"去"了之後拿什麼"立"呢?
6.去IOE了,需要一大批人維護,付得起盒飯錢不?不去IOE,一個業務要1000+機器跑,按CPU核數付錢,腫么辦?

Harry的看法是:

去中心化,大面積分散式計算架構是未來的趨勢,業務已經對去IOE提出了需求,相關的技術也正在積累,這些方面的人才正在逐步變多,風景且行且美好.

但是由於分散式的複雜性導致並非一般性企業有能力"去IOE",大部分的中小型企業將走向"雲"端, 亞馬遜,微軟,Google,雅虎可能是這些企業的最終皈依;而對於大型企業,他們更可能購買雲商的"私有雲"解決方案;

而"雲端", IBM, Orale, EMC,在雲端的基礎設施,技術服務也不是其他一般企業可以抗衡的, 所以技術上最終包括IOE自己也將逐步轉向去中心化,分散式計算,但是要離開這幾家廠商,對於某些特定行業是很難的,除非在高端市場再出現幾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否則,就目前的狀況,頂多是:

離開了劉皇叔,從了曹賊,暗中還要勾搭孫將軍仲謀兄圖謀小喬妹紙的mp3移動硬碟

.


應該是全球趨勢。
去IOE就是一個技術平民化的過程,通過行業內部清晰合理的分工,降低了技術門檻。
互聯網企業起了先導作用。看看google、facebook們的數據中心就知道了。隨著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外溢,企業級應用遲早會跟進。


IOE最大的客戶是金融行業,對IOE的依賴很難除去的


有些企業 花錢省時間 專註業務。
有些企業 花時間省錢 看各自定位。。。
專業的企業做專業的事
ioe還有一點,是大領導推卸責任的方式。你說坐到那麼高的位置,被個it系統搞下台 很虧呀


現在在用IOE的將來還是照用,現在不用IOE的將來還是不用,現在國內的去IOE,去Windows都是借稜鏡門餘波來推動國內公司發展,但是事實是國內願意踏踏實實做這些底層東西的公司太少了。現在這個時代,不可能依靠一些國家政策方針來發展自己。


電信金融行業不清楚,互聯網行業除阿里之外根本就沒人用什麼IOE,用不起。
也不用去之。


想取代和能不能取代是兩碼事。對金融行業的核心系統,客戶想買,有的國產廠商還不敢買呢


除了互聯網行業,我只能說,尤其是在傳統行業,去IOE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還遠未達到趨勢的程度。


「去IOE」只是個形象的說法,代表IT技術和商業模式從scale-up向scale-out演進的趨勢,IBM、Oracle和EMC也在不斷努力趕上這個趨勢,現在去掉的只是他們的傳統產品,而且他們轉型成功的概率也不低。


大的網路公司早就這麼做了,有的根本就沒有IOE化過。一些小企業,或者不需要大規模伺服器的則完全沒必要,維護成本更高。IOE不僅僅是產品,還有服務。


從國家經濟層面來說 IT屬於勞動密集產業而且能提供高工資/人。原先屬於外企的領域國家肯定是想讓這部分轉移到國企 or 民營企業創造更多高端就業機會。


ioe代表的是通用領域 而互聯網領域發展速度很快 需求千奇百怪 所以很難用通用領域的設備解決某些極端場景 再加上ioe的設備價格不菲 所以不太適應互聯網發展的需要 但是去ioe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技術能力不強的公司去了ioe之後很可能還不如以前


推薦閱讀:

現階段大學的建築學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不是洗腦教育?
央美五年制建築主要學些啥?
日本建築師坂茂獲得 2014 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是否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如何使用 Grasshopper 生成若干點之間的最短路徑 (Minimal Path)?
女生該不該選擇建築系?

TAG:書法 | 趣聞 | 建築學 | 藝術品 | IO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