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甘和松子最終獲得相反的結果?

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覺得松子是一個勇敢而堅韌的女人,一次次遭遇困境,又一次次繼續充滿熱情去愛,去追求幸福。這讓我想到阿甘正傳里的阿甘。我覺得兩個人有很多的相似點。但是什麼導致兩者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呢?


因為人生就是毫無邏輯充滿隨機性的混沌。

李小二和王小二從小家境一樣,智商高低相仿,外貌等級相同,但王小二家剛巧有個遠房親戚是個剛拿到拆遷款就死了的孤寡老人,而李小二高考那年爸爸不行出車禍斷了一條腿,所以十年以後李小二隻能給王小二的公司修水管,不是因為王小二更喜歡蒼井空而李小二喜歡lady Gaga。

松子的故事是悲慘的,電影表現這種悲慘的方法之一就是讓主角非常的「正常」,松子明明聰明,努力,也有幾分好看,這種「正常」對比放大了她悲慘結局的衝擊力,於是題主覺得自己有必要對這種衝擊力有所感觸,但實際上松子也有可能中個六合彩或者遇上就是喜歡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男人,阿甘有可能從珍妮那裡染上性病或者直接在越戰里被炸死,強行把這兩個身負不同意義的角色的人生際遇拉到一起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得出來的結論也只能是跟命題作文一樣的隔夜雞湯罷了。


松子沒有愛自己的能力。
總是希望他人愉悅,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取悅他人。以為這會是最大的付出。可以說,松子是一個相信人性本善活在童話中的單純人物,付出即有回報,可是她不懂的人生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
還有一點,大概是遇人不淑。如果松子遇到一個真正愛她願意給她穩定生活的人,大概會很開心吧。


應該對比珍妮和松子,兩人有相似的人生,童年悲慘,一生都在尋找,所幸的是珍妮有阿甘


松子不愛任何人。這句話置頂加黑。

關於愛的能力,松子和阿甘有天壤之別,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

先說松子。
聖經說,要愛人如己。
一個不懂愛自己的人怎麼可能做到愛別人呢?
松子就是一個既不愛己,也不愛人的姑娘。
她一直在討好別人。討好不是愛,她也沒有外甥想像中「神的光芒」。
父親一臉冷漠,她做鬼臉討好父親。
學生因為詢問生氣,她立刻檢討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教導主任要挾她,她就掀起上衣。
男老師稍稍表達好感,她恨不得馬上把自己交代清楚。
作家家暴,她也不生氣,還乖乖出去借錢。
作家同行一點點溫存,她便開開心心做小三。
她總是像個卑微的奴才一樣去滿足別人的需求。
她越是討好別人,就越是會被人嫌棄;越是被人嫌棄,就越想討好別人。
惡性循環,最後只能寫下,「生而為人,對不起。」

討好的本質是索取。可能是索取肯定,可能是索取陪伴,也可能是索取照顧。這讓被討好的人感覺分分鐘被黑洞吞噬,本能就想逃跑。

不要說松子遇人不淑。你遇到無事獻殷勤的人怕不怕?你遇到沒有底線的糾纏煩不煩?
你受不了,阿龍和作家也受不了。
男人們的結局比松子還慘,他們才是遇人不淑。
所以說,松子成年後的遭遇壓根兒賴不著命運。
只怪她沒有覺知。

再來看阿甘。
阿甘說,「雖然我不聰明,但是我懂得愛。」
愛的四要素:關心、責任心、理解、尊重。阿甘做得完美。
愛能夠給予力量,珍妮、上校、戰友家屬都因為阿甘的愛走出了低谷。

討好只會吞噬力量,松子的男人們都因為松子的討好從低谷進入地獄。

阿甘懂愛是因為他有一個好媽媽。他媽媽說,「既然上帝讓我做你媽媽,我就想努力做好。」
雖然阿甘沒有爸爸,腿腳也不靈便。但是母愛可以撫平一切創傷。
她永遠信任阿甘、鼓勵阿甘、呵護阿甘,她在阿甘心中種下了愛的種子。
松子的爸爸,不說也罷。松子一生的悲劇因他而起。

最後,像阿甘這樣的朋友請給我來一打。
.................................
有些人對我的答案很不滿。請儘管保留你的想法和活法。就這個問題來說,我沒義務、也沒意願說服你。世界因為不同才精彩。
我寫答案的初衷是表達自己,發現和我一樣的人。給我點贊的朋友也不是被我說服的,人家心裡本來就明白。說我「騙贊」的人,優越感太強,您對自己的道德和智商可能有不夠準確的判斷。


阿甘愛自己,愛他人;
松子只愛他人,不懂愛自己。

阿甘擁有完整的童年,有愛他的母親,青梅竹馬的珍妮。他擁有了完整的愛與被愛的能力。


松子的童年缺愛,家人只關心重病的妹妹,也因為妹妹的病,家中常年氣氛凝重。她甚至只有做鬼臉才能換來父親的笑容。


阿甘一直在「奔跑」,一路上也結識了不少良友,偶爾運氣還不錯。


松子一直通過對別人付出,來實現自己所謂人生價值。松子卻一次次遇人不淑。


沒啥可比的,阿甘是神,松子和我們一樣是現實的人。樓上那些別再一本正經的分析了。
他之所以和松子結局不一樣是因為他有主角光環,幹啥成啥,甚至啥都不幹都能成就點啥。這貨就是白龍馬,走道上撒泡尿澆到的動植物都能成仙。
雖然不能否認阿甘很努力,但是自身奮鬥的同時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當然編劇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李佳穎 同學的答案存在一個明顯的邏輯錯誤,即沒愛人能力不等同於不愛任何人。她說,松子不愛任何人,後面卻在論述沒有自愛就沒有愛人的能力。請仔細體會這兩者的區別。不愛任何人是一種對別人動機的懷疑,這種懷疑非常難以自證。
動機在杭州 在 「為什麼猜測別人動機不是一個好習慣?」里回答道:動機容易成為惡意攻擊的借口。以確定的口吻討論沒法確定的事情,懷著惡意猜測別人的行為的動機,這不是明察秋毫的洞見,是傲慢的自以為是。

之所以沒在李同學答案上回復,是因為我的觀點與她不同,被屏蔽了,之前在她答案下的討論也都被刪除了,可能影響她被點贊了吧。 @十四 的回答已經很好了,阿甘和松子確實沒太多可比性。阿甘有不健全的大腦,卻有健全的人格;松子有健全的大腦,卻沒有健全的人格。

我歪一下題,只是想為松子一樣的人說說話。
有人看了《被嫌棄松子的一生》淚流滿面,大多數人滿臉鄙夷。大家對松子的看法也自然分為兩類,基本是屁股決定腦袋。即是否是松子一樣的人決定了對松子的看法。這就像是冬春之交,天氣轉暖,穿著羽絨服和穿著短袖的人擦肩而過,內心互贈對方一句「傻A-C之間」。如果你穿羽絨服,自然就站在了穿羽絨服的人一邊。

李佳穎同學的回答贊同很多,我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是松子一樣的人。絕大多數人從第三者的角度看松子,覺得松子就是賤,蠢蛋,自作自受,一生落魄真是活該,很容易將所有的過錯歸咎於松子。這樣一種評價的本質是「不理解」。就像你穿著羽絨服,覺得穿短袖冷,所以覺得所有穿短袖的都是傻b一樣的道理。

我不太主張穿羽絨服就該罵穿短袖的,這說明我們換位思考、包容方面做得還不夠好。偏激的觀點表達以及指責是很容易煽動起大家情緒的,但這種情緒的煽動除了騙點贊一般沒什麼用。有人覺得熱,穿短袖就穿短袖唄,跑出來罵人就是你的不對了。

穿羽絨服就穿羽絨服,尊重、理解和包容啊,親。

客觀的來看,松子對自己的命運有沒有過錯?有的。確實不夠自愛,確實愛人的方式不對,但絕不是不愛任何人。
低自尊的愛會不會綁架別人呢?會。但是男人們有權利選擇離開松子,可是並沒有。反而,4個男人中有3個要靠松子養著。

客觀來說,松子有自己的問題,不過遇到的男人除了島津賢治,也沒什麼好鳥。八女川家暴、鼓動松子賣淫未遂、事業不順自殺,有婦之夫岡野健夫欺騙感情只想睡松子,男版馬蓉「小野寺」拿著松子賺的錢養小三,龍洋一黑社會、家暴、讓松子賣淫。
這4個男人遇人不淑?這4個男人被松子不斷索取的愛綁架?是松子的綁架讓八女川家暴、自殺?是松子的綁架讓岡野健夫陪睡?是松子的綁架讓小野寺拿松子的錢養小三?是松子的綁架讓龍洋一家暴、逼松子賣淫?

松子遇到了可以幸福走完一生的島津賢治,只是殺死小野寺事發,坐了八年牢,錯過了唯一可能的幸福,令人唏噓。

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說了可能是白說,因為不是一類人,最後可能還是不理解。
我只是寫在這裡,希望有人能從松子的角度思考一下,了解這類人的存在。
不求別人能理解,否則很可能庸人自擾了。


松子的一生真是活該。
具體內容我都忘了只記得看完非常非常生氣。
大概是代入了身邊的人,身邊的好朋友。

當時跟朋友討論時候的話貼過來:

中學時候看的一些民國美女還有身邊的一些朋友,天真爛漫和松子挺像,對每個男人都掏心掏肺結果被揍被渣,卻一直不放棄尋找愛,最後吸毒了、整個人都腐爛了以後終於遇到了對的人也沒有機會了。有的一輩子也沒遇到對的人。加上亂世,悲劇居多。再看松子,她父親還是愛她的,妹可能也只抱怨了一句, 她卻一直想在陌生人身上找一份深沉的愛,妹一直是最想讓她回家的,她明明有家,可是因為心結,所以沒有回。「少女心情結」貫穿整劇。我理解松子的一生,但是絕對無法贊同,而且也無法給與同情。


因為壓根就不像,兩人有本質的區別。

阿甘很慘,但他沒有將自己沉入悲慘世界。
松子並不慘,但她為自己創造了悲慘世界。

松子體現的是求不得。

電影中不僅松子,惠子,松子的父親,作家,編輯,阿龍,他們都是這樣。渴求太多,永遠看不見自己已經擁有的,所以他們永遠陷入凄苦。

不管他們怎樣掙扎,不管他們性格和經歷怎樣不同,最後都陷入求不得的痛苦深淵。

阿甘體現的是專註,也僅僅是專註。

阿甘會為了生命里的一束陽光而奔跑,但阿甘本身是沒有執念的。

電影賦予了阿甘很多經歷,戰爭英雄,百萬富翁,精神偶像。但這些常人不折手段,也求不得的光環,對於阿甘卻是沒有意義的。

阿甘需求的很少,但實際上他仍舊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阿甘最重要的是媽媽,但媽媽最後也離開了他。阿甘重要的是安妮,如果剝離阿甘的單純,刻意營造的氛圍,這可以當做悲劇來看的。屌絲男不管逆襲成怎麼樣,珍妮最後也不會和阿甘在一起。

阿甘絕對不是一把好牌的人,他的經歷,他的結局更不是很多YY的走上人生巔峰。

如果你更多考慮阿甘的角度,就會知道,其實上天並沒有眷顧阿甘,他也沒有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

這正是電影的偉大之處,也是阿甘與松子里的人物的本質區別。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但你要幸福的去品嘗每一塊。

阿甘唯一擁有的信念,正是松子里那些痛苦的人欠缺的。

阿甘從小沒有父親,從小被歧視,松子里誰能和他比慘?

電影里,阿甘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媽媽,失去了最重要的珍妮,阿甘何曾被上天眷顧?

阿甘不是被上天眷顧的人,但他有一個偉大的媽媽。阿甘從小學會了珍惜,學會了專註,這些成了他一輩子踐行的信念。

阿甘一樣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但他自己創造了幸福。

其他人同樣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他們有的選擇了放棄,隨波逐流,有的拚命反抗,將自己帶入了深淵。

用俗氣一點的話,松子一輩子都在說,我要,一輩子為了我要去拼盡一切。

阿甘唯一做的是奔跑,還有,謝謝。他感謝生命中所以帶給他陽光的人,並一輩子珍惜他們。

一縷陽光很快會退散,但阿甘會朝著陽光曾經出現的地方奔跑一輩子。


可能最關鍵的區別就是,松子一開始就沒有家了吧。而阿甘自始至終都有一個家,無論他跑多遠,去做什麼,取得多大成就或者失敗,他都有一個家、一個媽媽在那裡。

阿甘從母親那裡得到的滿滿的充裕的愛,不正是松子從父親那裡得不到、最匱乏的嗎?

松子一開始離棄了家和家人,不管這個原生家庭有多少殘缺不足,不管她一開始在這裡遭遇了多少不好的待遇,不管這樣的相處中有多少誤解並且沒有表達出來的愛……這個家是松子的起點,是她最初始的地方和環境,是她人生前二十多年的依靠和歸屬,如果她離棄了這個家,再找一個家、找到家人,容易嗎?她的一生見證了這個事實:可能更難。外面的人對她更差,更凶,更糟。她沒有成功的再建立起一個滿意的家。

也許松子她有很多次機會修補好這個關係,回歸家庭,成年以後翅膀硬了,讓自己逐漸掌握主動權,開始主動尋找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角色定位——長姐——這其實是一個很強勢甚至優勢的角色定位,有機會碾壓父親,讓自己成為給予者——然而這太難了,如何指望她突破自己的環境呢?

一樣是出外闖蕩,打拚努力,有家的人和沒有家的人,差別太大了。有時候家是羈絆,是累贅和負擔,有很多的齟齬不堪——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幾乎不可避免——可是家也是力量的來源,沒有家和家人做後盾,一個人孤獨到底,決絕的一往無前,最後真的能找到一個核心精神支撐嗎?我自己的結論是不能。人總有脆弱無助的時候,不會一直強大到不需要陪伴和支持的,人會衰老生病,力量也會慢慢衰退啊,巔峰狀態只會存續一時,人最後還是需要一個歸屬和依靠的。

可能在這個問題里我感到最諷刺的是,擁有最多榮耀和資源的帝王之家,卻是最缺乏家庭溫情的地方。家人之間鬥起來你死我活,互相殘殺。其實聯想到普通人,恐怕也不過如此。不管是多或者少的財產資源,後代子女爭奪起來也是不遺餘力。有時候我們以家為核心和凝聚點,自己作為個人生活成長,打拚闖蕩,積聚財產,改善家庭,獲得自我認同感,創造成就和價值,成就自我;有時家庭又因為財產而支離破碎,最後瓦解破敗,凋零衰亡。

這像不像所有人類的宿命?

對比松子,我突然想到了梅艷芳。她的母親和哥哥在她去世那麼多年一直不遺餘力爭遺產。其實根本原因,不還是看她沒有自己另外的家人、家庭,更「正當性」的繼承人嗎?她雖然事業成功,最後也沒有組建家庭,擁有另外的家人,這讓她死後都「不得安寧」,自己的親生母親隔三差五的出來暴露下限,這不免讓人感到心酸無奈。但這並非是我同情可憐梅艷芳,希望她生前有家庭,我認為她終歸是清凈了,紛擾打擾不到她,她的一生榮耀華麗,也許有遺憾但活的很成功啊。

家庭和私有制,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仍舊突破不了的兩大概念,解釋人生也繞不過這兩個。

再想想不就是愛和錢嗎?

在我看來,在當下這個時代和環境,對普通人來說,無論男人女人尤其是女人,有兩樣最好,但如果不能,舍愛而取錢。也就是說,如果松子離棄了家庭,她其實就應該把對家庭的念想斷掉,努力賺錢,安身立命。

但前面我也說,家是闖蕩打拚的前提。先有家才能有錢,不然人太孤獨,遲早撐不下去。

我現在有點混亂。也許這兩個不分先後,都很重要,但是人需要根據自己的狀態進行規劃和取捨,還有時代。當下這個時代對我們更加寬容,不必要求我們必須走進家庭,而可以先自立。

個人的自立又大過於家庭和財產,或者說與ta們共生,但終歸個人自立更重要。所以說圓滿的家的前提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把自己活成一個家的樣子。

阿甘一直在原地等待珍妮,像她的家一樣,給人安全感。松子卻沒有自己建立起一個家去等待別人,而是不斷的尋覓,轉移,流離。


阿甘和松子都是無數普通人的縮影,只不過阿甘是正的一面,松子是反的一面。

我覺得松子的那個女優閨蜜的視角才應該是正常人看松子的視角,從正常人的視角來看,松子完全不可能是一個所謂「勇敢去愛」的堅韌形象,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邊,我想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應該是像松子的那個女優閨蜜一樣的:親愛的那不是愛情,你又何苦作賤自己。

「一隻幼鹿行走在風雪中,寒冷不堪的它遇到一坨冒著熱氣的駱駝糞,幼鹿把自己縮成一團呆在駱駝糞里,駝糞的餘熱讓它感到非常舒服。然而駝糞的熱氣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流逝,幼鹿不願再走到風雪中去,只能把自己縮得更緊。最後駝糞凍成了冰坨,幼鹿想走也走不掉了,被凍死在駝糞里。」

松子就是這隻為了一點點溫暖而被凍死在駝糞里的幼鹿。

再來說阿甘,都知道阿甘智商不高,但是卻沒注意「智商不高」讓阿甘避免了很多其他人常有的毛病,比如自作聰明、投機取巧、膽小、注意力分散、自私自利。淹死的多是會水的,阿甘不聰明,只能專註於一件事,做事也是用最樸實的方法,不知道害怕,所以反而能逢凶化吉。阿甘智商不高,但是絕對夠用,並且這哥們情商還不錯,對愛情專一,也懂得體諒別人的感受,自己也算是知足常樂。舉個栗子來說就比如小區樓下開雜貨店的小老闆,賣東西都是貨真價實,從來不做投機取巧的事,跟人也處得來,自己又不貪心,品行不錯。時間久了也小有積蓄,鄰里相處和睦,夫妻恩愛。這種人會幸福嗎?必須的啊


基本上很少發表的我,真的很反感高票的回答,為何要說松子什麼不愛別人或者什麼不愛自己之類的話,我只想說呵呵了,你看懂了嗎?看不懂不要在這裡瞎說,我看了這部電影六次,每一次都是心疼的,的確松子不是那種你們說的出生就很凄慘的家庭啊,不就是少了點父愛嘛?至於如此缺愛么?但是,你們理解過松子的感受嗎,她的恐懼和一直討好別人是為了什麼?想得到愛,相反的,她很愛這個世界,愛家人,愛自己,所以一直討好別人與自己,不想孤獨的一個人而已..只是..這個世界不愛她而已..啊甘和松子的區別就在這裡,一個是運氣好的,一個是不幸的。

就是因為愛自己,自己喜歡被人愛著,所以努力的討好別人,愛上自己。

評論說什麼愛自己就要好好乾活,混好點讓人高不可攀自強不息就快樂什麼之類的屁話,如果沒有喜歡的人或著愛自己的人,講真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該為什麼而努力?為自己嗎,可是自己的快樂來自於這些溫暖而已..而松子只是一個尋找溫暖卻不幸的人而已,不是你們口中的浪蕩不愛自己,只是因為她太愛自己,所以在別人身上尋找溫暖

這次修改 我只想說回復我的夥伴,多看幾遍電影,就會與她感同身受


松子誰也不愛。她也過不了穩定的生活。她陷入了自己給自己設定的角色里無法自拔。她愛的是她心中塑造的角色,不被愛的她,才是她真正愛的自己。同時,她不停的找不愛她的人,病態的那種。不停的追愛,她並不想得到愛。愛對她來說,是沉重並且有負擔的。她愛著追愛的過程中的自己。

阿甘不同,他努力,專註。他傻,他比絕大普通人都傻,又有著聰明人羨慕的智慧。

有人覺得阿甘是神,其實沒,他只是太專註了。


阿甘是超高校級的幸運好吧


一個人選擇如何過自己的日子,沒有對錯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差的只是運氣,和努力,而操蛋的是,運氣和努力一樣重要,更操蛋的是,運氣有時比努力作用更大。


以上,是無論阿甘,或是松子給我的最大感悟。

雖然阿甘生下來就有頑疾,但有一個完美的媽媽。

如果阿甘天生頑疾,卻只有一個一般的媽媽甚至更糟,會怎樣?

而松子呢?

阿甘努力地奔跑,運氣換來一雙健康的雙腿。

如果阿甘不但沒有康復,被小胖一夥欺負落下心理頑疾,會怎樣?

而松子呢?

阿甘勇敢,戰場上返身營救一票戰友,獲得榮譽勳章,卻只在屁股上中了一發無關緊要的槍子。

如果阿甘和大部分勇敢的軍人一樣,返身殺入戰場,卻不幸中彈,會怎樣?

而松子呢?

-----------

阿甘一生中,一直苦苦追尋的,只有珍妮。

這個苦苦追尋的目標,卻只在最後,用一個苦澀的方式「達成」了。

阿甘幸福嗎?幸福,他一生中,用常人看來「很傻」的方式獲得了他人可能幾輩子都得不來的東西。

阿甘幸福嗎?不幸福,他最愛,最想得到的東西,最後貌似卻只給他帶來了更大的苦澀。

松子呢?

松子的行為,更貼近於常人,更接地氣。

如果松子運氣再好一些,會怎樣?

如果她有一個模範父親?

如果她有一個理解並珍愛她的愛人?

-----------

為什麼阿甘和松子會獲得相反的結果?

或許只是因為,阿甘的運氣遠要比松子好。

人生大部分時候需要努力。

運氣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但雖然如此,運氣仍不是人放棄努力的理由。

這很操蛋,但,這不正是人生最有趣的地方嗎?


你怎麼沒看到她傷害妹妹。疏遠關心自己的惠子。以及最初說是自己偷的錢時候的奇怪邏輯和愚蠢動機。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就是因為她袒護了阿龍最初的偷盜,卻沒有讓阿龍認識到他自己的過錯,從而錯失了一個可能挽救未來失足少年的機會?沒有丁點底線。。從最初的被動撩衣服到後來人盡可夫(不要說什麼她只是想有人陪),這些都是她不自尊不自愛的體現。

另外,她不是愛別人,至少不是愛情的愛。她是對別人付出大量感情投入並期望得到被愛的回報。如果說愛情,應該建立在,平等,包容,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那個作家剛一死她就當了那個作家競爭對手的情婦,這說明什麼?這不是愛,這是她獲取他人陪伴的途徑。這個人是誰都不重要,只要陪著她就夠了吧。

另外,她也不勇敢堅韌。勇敢堅韌的人,是不論面對什麼都絕對不會放棄生活,也會熱愛生活。但是很明顯,有人離開松子,她就要一蹶不振,後期甚至什麼都不做就呆在屋裡喝酒。。。

當然,結尾處,松子給幻想出的妹妹由美剪了短髮,並試圖找回惠子的名片想要去上班,我理解為,最後,松子終於認識到,生活不只有他人的注視和關愛,還有自己能做的事,想做的事,等等。

雖然十分戲劇的,正當松子要奔向全新生活時死了,但是她卻也看到了妹妹,也聽到了妹妹的那句――你回來了,她終於不用對著空房間說我回來了,也不會再受到那些不愛她的男人的傷害,還獲得了真正愛她的妹妹的陪伴。所以,我覺得松子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局。看似悲劇實則很圓滿。


阿甘是洗腦的用的,是資本家維護社會穩定的精神鴉片啊。你還當真了啊?


剛上大學的時候,補了很多豆瓣TOP250之類的電影,像是《飛越瘋人院》啦,《天使愛美麗》啦,《肖申克的救贖》啦,當然也有《阿甘正傳》。

這些電影雖然表現方式不盡相同,但其實它們描述的都是同樣一個故事:一個有些古怪的人憑藉著自己或跳脫或執著或堅韌或美好的品質最終拯救了原本很糟糕的世界。(當然,飛越瘋人院結局還是有一點點不一樣的,但總體上還是)

知道了這個套路之後,我就不再怎麼喜歡這類電影了。因為現實是,大部分怪人是無法拯救世界的,大部分怪人甚至連自己都無法拯救。一如大部分普通人。

這樣看來,松子相對來說其實還是幸運的,比起大部分人,她起碼贏了這個世界一次:最後的她在幻想中給妹妹剪了頭髮,跑到草坪中想要找回那份被她丟掉的工作。你看,拖著那肥胖身軀的向著夢想奔跑著的她,是多麼美。


松子自幼缺愛、有強烈的不安全感vs阿甘有個偉大的母親、相對陽光

松子心細敏感、是日本人特有的陰鬱vs阿甘略憨、自帶屏蔽外部輿論功能、一心按自己想法行事、典型美國夢


劇本寫的不一樣 別用電影來比對生活


推薦閱讀:

"焦慮+恐懼+失眠+抑鬱+神經衰弱" 26歲女生。一種自我的喪失感,要怎麼樣才能回到那個快樂的我?
為什麼一學習就犯困 不停地打哈欠?
為什麼性窒息通常會跟異裝癖聯繫在一起?

TAG:電影 | 生活 | 心理學 | 阿甘正傳電影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