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爺的劍》好在哪裡?
好多古粉十分推崇三,說什麼每個字,每句話都像是詩。我看過兩遍,真沒有覺得有那麼好,是我鑒賞水平太低嗎?
簡言之,這是讓我最目瞪口呆的一部小說:謝曉峰以天下第一劍之尊,為什麼要跑去妓院當龜公,還要啃沾了糞水的饅頭???!!!
任何理智尚存的說明都不能詮釋謝曉峰這麼做的理由。也不能削減我的震驚之情哪怕一分。
這本書是古龍後期小說的最高峰,因為奪命十三劍,因為謝曉峰,也因為……小弟。
一,此書裡面各場武術對決,謝曉峰的劍術以及奪命十三劍種種變化的描寫,是古龍所有武功描寫裡面最細緻最寫意又最講究的一部,沒記錯的話大部分是一對一的,似乎有受到日本的武士小說的影響…… 小李飛刀時期,古龍的手中無招,心中有招,境界上已可隱隱與金庸寫楊過用劍過程還有令狐沖的獨孤九劍比肩,而在謝曉峰身上,古龍非常耐心的,全方位地展現了謝在劍術上面的才能,各種絕境,360度無死角,還有那無中生有,生予死奪的奪命十三劍。謝出場時的天下第一劍的名頭只是一件光鮮亮麗的裝飾而已,但書至結尾,無論誰都將承認,謝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劍。此時的謝,竟然自廢雙手,此等氣魄與胸襟,又有誰能做到。
自廢手筋的謝曉峰,已經超越了劍的境界,至於他到達了哪個境界,我實在語言無法形容。
二,謝曉峰是古龍繼李尋歡之後推出的第二個某種意義上高大全的人物,但這個人物,居然不像小李一樣遭人ANTI。實在是耐人尋味。
不知諸位有否讀過毛姆的《刀鋒》?我找來找去,讀過的書里也只有《刀鋒》中的拉里與謝有幾分相像:丟下有遠大前程的工作,拋下看似美好的生活與活色生香的女朋友,到處的遊手好閒,過著不像樣的生活。
之所以讀者容易對此種的人物設定有共嗚,恐怕是大部分人一生中,都曾有過拋棄當下為之奮鬥的一切的衝動,哪怕為此置身最深的地獄深處也在所不惜。
古龍一直對謝曉峰隱姓埋名,混跡於市井間的原因避而不談,恐怕也是因為,如果明白用語言講出來的話,任何的解釋也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因為謝的兩個身份差距實在太大了,能夠用說話講出來的理由有造作的嫌疑——語言又怎麼能夠講得透心靈的迷惘?
好就好在,古龍也許很難清晰勾划出謝曉峰具體的行為動機,然而古龍足夠了解頹廢心理——蓋因他每日也是掙扎在頹廢與自暴自棄的邊緣,或也有消失人世重頭再來的奢望?古龍此時人至中年,有足夠的閱歷編造此書中的芸芸眾生相,與其說古龍在勾勒一個個人物,不如說《三少爺的劍》裡面大多數出場人物都是為三少爺作陪,要襯出古龍此時最大的野心:即寫出有史以來內心最最強大的人——他現身底層,由迷惘至清醒再堅定,由人封神的鉅細靡遺的過程!古龍此時的格局已有所擴張,小李和邊城中是「邪惡無法戰勝正義」,此時書結局時厲真真,謝小荻這些新面孔走上江湖,為利益婚嫁,少了當年的純真的寄望,倒有了些現實意味的泛漾……
三,小弟,丁小荻
這可是古龍寫父子情啊!想必是古龍歲數也到了,對長子的愧疚想忍也忍不住。
小弟也不愧是謝曉峰的兒子,那種彆扭,那股不要命的氣勢,出場沒多久就將小說拉入緊張的漩渦,就我讀《三少爺的劍》的印象,謝曉峰捏著珠花和兒子打情罵俏的情節,還有小弟一根勁上來,求死心切關鍵時期被謝阻止的鏡頭,絕對是古龍書里數得著的華彩篇章。(小弟和雲錚好難取捨……)丁小荻、小馬、小雷還有一個雲錚,可說是古龍寫熱血青年最得勁的幾個角色,就是雲錚是早期寫的,稍微笨了點兒……小馬呢太莽撞,在丁喜旁邊就有點兒愣,小雷的挨刀子看似酷,但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只能歸於古龍當時的心理就那個狀態,相形之下,小弟戲份鋪蓋夠長,動機也略說得過去,結尾還腹黑了下,令這個人物變得有層次了些…………
算是古龍頭一次動真心,好好地寫父子情,雖然有些傑克蘇,但情不可謂不真,讀來不免唏噓……
另外,此書相比與古龍其它小說,沒有多餘的枝枝蔓蔓,出場人物少有湊數的,也少有讓人看得不耐煩的描寫——比如小李中的辮子姑娘(小紅出場早期太裝太傻白甜了)之類,該收尾的時候就收尾,謝曉峰說斷手筋就斷手筋,毫無拖泥帶水。
閱讀感流暢之外,讀完回頭再看,整個故事一氣呵成,確實是為了《三少爺的劍》服務的。
PS:娃娃和葉青竹兩個人物也贊……古龍最拿手的兩種人物。妓女和壞人。以前葉此類的壞人結局都不會好,今次古龍卻一反常態地留了情,妓女則再一次從了良,充當了救贖者的角色,在古龍心中,妓女聖女也許只在一念之間。
再PS:謝曉峰是古龍最不炫技的名字之一,和趙無忌並列,樸實得簡直不像古龍寫的……不覺得很可愛么?序言里古龍是這麼說的,他說他希望給大家做個鏡子,能從這裡面看到自己應該怎麼做。能看著鏡子把臉上的髒東西擦了。我相信這本書肯定不止有一層意思。看鏡子都是看自己,相由心生,這本書在講啥取決於心里裝的啥。
我再說個思路吧,我說說燕十三。我覺得整本書要是從這裡走,講的就是一個東西:死。
燕十三這個角色寫的不咋,是個開頭串場,最後結尾的人。古龍給的筆墨不多。不過也確實不需要很多,因為燕十三本來就沒啥寫的。他在開頭是個要找三少爺比劍的人,末了還是個要找三少爺比劍的人。人設沒變,只是越往後越純粹,沒有必要寫那麼多。他來歷不重要,名聲不重要,做過什麼不重要。他為劍生,為劍死,到最後也就是為了續這場比劍。生於啥死於啥,非常簡單。
所以這種人設很難寫。一個人無情怎麼寫?三少爺那麼折騰自己,不是無情,是有情。有情就有負累。
當然還有點,他這本書其實寫啥人物都沒寫得特別圓。裡面很多人的做法很沒邏輯,看竹葉青和娃娃那對兒。竹葉青說歹毒不過吧,他結局慘嗎?他欠了那麼多人命,因為一個好姑娘洗心革面既往不咎。說好的正義呢?沒事兒了!娃娃更神,血海深仇都忘得了。看到瞎子可憐,自我奉獻。這樣寫不合理,但合情。娃娃這個角色的寫法有,身子臟但心乾淨,是精神化的女性,現實裡面找不到,但男作家會這麼寫。這麼寫就是古龍在書里說的:因為人類有這種感情,人才是人。哪怕喪盡天良,心裏面有那個苗子,就得給條活路。這是古龍心軟的地方。
但肯定不止這,如果光這樣,沒必要要燕十三。這本書是寫情和絕望的。就是你看到最後,總有種說不出來的灰敗感。沒有慷慨激昂,沒有如釋重負,該來的還回來,躲都躲不開。情,應在三少爺身上;絕望,應在燕十三身上。
古龍這裡面有個寫法,凡是武林高手,寫之前先說這個人如何牛逼,然後一招一劍,毛兒都沒了。這樣的寫法看起來很搞笑,吹得巨牛逼,但就一跑龍套。不裝逼才是境界,你看三少爺!
不單是這樣,這麼寫還有一意思,這些東西死了就沒了。扶持正義也好,殺人越貨也好,無論高低貴賤,死完了一個操性。死,平等又悲憫,沒有任何人能例外。即便瀟洒如三少爺,也怕死,怕自己死,怕別人死。他天下第一,殺人不費吹灰之力,卻也傷心劍不長眼,劍下無情。不想讓別人死,只能逃。他是個很多情的人,他和施經墨那場戲,就是想救人。他想救很多很多人,兒子也好,朋友也罷,結果最後自己都救不了。特別是真要死的時候,他沒脾氣。他逃不開自己的多情,逃不開自己的名望,逃不開自己的命,他把自己藏起來,也沒用,只要不死,就沒完。手裡的劍,能守住什麼?所以你看吧,來來回回,算計來算計去,一場空!
竹葉青要的位子,天尊看都看不上,一句話,只能當瞎子;三少爺的姨夫,為了雪恥,用下三濫的手段,得到了什麼樣的勝利呢……等等,不一而足。哪怕三少爺,也是被困著的,他只要自私一下,就可以隱形埋名下去,但他做不到。這就是燕十三存在的必要:一,點化三少爺;二,給你們看看劍的極致是什麼。
劍的極致,就是第十五劍,死。面對死,什麼都不是。它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不評判正義對錯,只是它本身。到達這種境界的時候,什麼樣的追求都是無所謂的。所以你可以看到燕十三的結局很詭異,他先是恐懼,然後割了自己的喉嚨,眼神變得透明。誰會不怕死呢,當他發現自己追求的是這樣的東西的時候;到這種時候,誰又不想死呢,得償所願,別無他求。燕十三是整本書里最自由的。死亡是讓人恐懼又覺得甜美的東西。三少爺替燕十三說了一個解釋,但我懷疑這個解釋,他沒有像燕十三那樣做。燕十三死了,什麼都沒有說。
所以故事的末尾是悲劇還是喜劇呢?只能說,看你怎麼看。
悲劇的話:十五劍對任何劍客來說,都有著致命的誘惑。三少爺未必不貪,但他不敢,他知道,到了那個地步,就不會是人。他什麼都沒有逃開,他又回去了。
喜劇的話:三少爺切了自己的拇指,是放下了,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哪怕你看到輪迴落在了謝曉荻身上,你也知道,這才是江湖之所以存在的意義。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它吞吃生命,毫不動情,有人死,有人活,怎麼也不會斷絕。想明白了這個,謝曉峰才真的成了謝曉峰。他的心裡有了悲憫。
不過我想他不會忘了那場比試,古龍寫得多好啊:
他們腳步越來越大,腳步聲越來越輕,因為他們的精神和體能,都能漸漸到達巔峰。
看到這個題,本來不想回答的(對沒錯我這就是在傲嬌),結果一寫起來就剎不住,權當好好答題,卻發現光抒發情懷了。後來寫了一個通俗的,原文又捨不得刪,所以把更新放在最前
————————————————————————————————————————
《三少爺的劍》好在:
一、在立意上:它是一個悲劇,完美詮釋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八個字,金庸、古龍的其他作品都沒有做到這一點。這樣的立意,是站在整個江湖的角度上,而不是站在角色個體的角度上,在立意上其境界已經很高了。
(這裡插一句:並不是說站在角色個體的角度就是低境界。如果你想讚頌人性的美,或是刻畫人性的丑,則必然是在角色角度寫的,這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的世界名著,但是對於悲劇而言,最可悲的就是整個社會的可悲,面對整個社會,個體再強大也無能為力,這就意味著作者必須站在整個社會角度去寫作,而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是人們滿足自己的英雄主義情結的,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這樣的作品,其就顯得其境界相當高了)
二、在敘事方式上:作者為了表現「身不由己」,用了如下角度:
1.謝曉峰的存在,本已是很湯姆蘇的(劍神、山莊,以及所有女人為之傾倒),但他並不快樂——本來是作為主角已經圓滿,但在這部作品裡卻是悲劇的開始。這是悲劇之一。
2.為了對比,用活在最底層的阿吉來代替謝曉峰,但在字裡行間,讓人感覺彷彿阿吉要比謝曉峰快樂——完美地主角還不如最底層的人,這是悲劇之二。
3.阿吉的生活已經很悲慘了,卻有人讓他想做阿吉而不可得,用種種方式迫害他周圍的人,這是悲劇之三。
4.燕十三必須死,這是悲劇之四。
5.燕十三為了決鬥而救了謝曉峰,把自己逼入死地,這是悲劇之五。
6.救人的行為,卻引出了殺人的第十五劍,刻意尋找卻不可得,放下了卻得到了,此乃禪意,也是諷刺,這是悲劇之六。
7.燕十三勝了卻死了,謝曉峰敗了卻活了,比武是有勝負,但本質上卻沒有真正的贏家,在某種意義上說,兩邊都輸了。只要比武,這就是最終結局,而他們卻必須這麼做,這是悲劇之七。
8.全書的最後,謝曉峰看破一切,可是他依舊是謝曉峰,暗指他永遠也無法抗拒這種命運,而他的兒子,卻正走在似曾相識的路上——一代一代的人,就這麼為了虛名廝殺著,這是整個江湖的不幸,這是悲劇之八。
這僅僅是謝曉峰和燕十三的悲劇,其他人呢?慕容秋荻愛上愛謝曉峰,因為愛而恨,不管使出怎樣手段,卻永遠不可能完全得到他,這也是悲劇。
竹葉青最後殘廢,卻是被他害慘了的娃娃照顧他,簡傳學在自己的醫者之心和對他人的仁心上掙扎良久只能靠自殺求解脫,包括天尊手下其他人,他們本不願意做那些事情,卻不得不做,毫無辦法……
到最後,你會發現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悲劇,因為整個江湖就是悲劇。
三、在語言上,風格很有古龍特點不說了,最難得的,是在描寫阿吉的過程中,對最底層生活的刻畫。武俠小說的主角,境遇坎坷有的是,但從方方面面根本上處於最底層的,這真的是獨一無二。在這種生活的描寫中,那些來之不易的,微不足道的溫暖和底層人民的樂觀,更加能夠打動人心。
———————————————原文的分割線——————————————
一.
人們都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在這個半真實半虛幻的世界裡,武功、內力、劍法,醇酒、美人,江湖紛爭,愛恨情仇……儘管歷盡磨難,但在作者心中,在讀者心中,主角總是一步一步地成長,最終武功大成,榮譽等身,最終故事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童話故事的結尾,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後呢?
呵呵。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的武俠觀是那麼的大氣,於是蕭峰自戕於兩軍陣前,於是郭靖戰死在襄陽城下,大英雄大豪傑卻迎來這般結局。
所以金庸到後來也醒悟了。於是明教教主愛上了蒙古郡主,兩個人都放棄了原本的地位,放棄了原本的立場——家國之事,管他呢!
所以最後的最後,是韋小寶,偷奸耍滑,疏於武功,周旋於各個勢力之間,對大清一統和反清復明都漠不關心,最後迎娶七個白富美,自己過逍遙日子去了——金庸用特別不武俠的方式,給自己的武俠創作生涯畫上句點,也親手打碎了自己和讀者心中屬於武俠的水晶宮。
二.
古龍也是一樣。
武功到了巔峰,人還要活下去。
天下第一之後的日子,卻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在古龍看來,甚至比其他所有人的生活都要殘酷。對於他們而言,人生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追求的了,只剩下一件事:殺人。
因為你是天下第一,你就是要被打敗的。於是每一天都有挑戰者,他們跟你拚命,因為你是天下第一,殺了你,他就是最強。
你只能殺了他,因為他要殺你。
你只能殺了他,因為你是天下第一,只有對每一個對手都全力以赴的人才有可能是天下第一。
你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你們之間沒有任何仇恨,但你卻只能殺了他。
直到有一天你實在殺不動了,最後放棄天下第一的名號,被人殺死
明明成為了天下第一,卻完全沒有任何快樂,有的只有恐懼、寂寞,和絕望。
這就是《三少爺的劍》整篇的基調。
三.
於是謝三少爺死了,卻又出現了一個沒用的阿吉。
當天下第一是那麼的痛苦,那麼的絕望,那麼作為社會最底層呢?
沒有絕頂的武功,面對暴徒,只能用自己的肉體去擋刀子;
沒有巨額的財富,面對貧困,只能挑糞來換餅和鹹菜;
沒有顯赫的名聲,面對侮辱,只能低頭
……
謝曉峰和阿吉,哪一個更為痛苦?
四.
武俠小說是英雄主義,用武功的方式賦予人以一當百的力量,讓人們有能力,也有勇氣去面對不公,面對苦難,面對壓迫。所以絕少武俠小說正面去描寫人們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力量時,那種發自內心的無力和無奈。
那種最底層的,螻蟻一般,誰都能任意欺凌的人們那種無奈。
楊過不是,韋小寶不是,狗雜種也不是。
阿吉是。
雖然身懷絕世武功卻不能反抗,因為反抗就會殺人,就會有更強大的人來殺他,直到阿吉再次成為謝曉峰。
謝曉峰比阿吉更痛苦,
所以比無力反抗更悲哀的是,反抗之後,卻會墮入另一個更黑暗更痛苦的深淵。
五.
而更更悲哀的是,明明已經不想反抗了,卻總是有人逼自己反抗,
謝曉峰明明已經死了,卻有人逼著阿吉成為謝曉峰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六.
燕十三,
唯一能跟謝曉峰一較高低之人。
奪命十三劍,第十四劍,
劍沉湖底。
謝曉峰死了,於是燕十三也死了。
謝曉峰活了,於是燕十三也活了。
燕十三經歷了什麼?
絞盡腦汁尋找第十五劍,沒有找到,
直到在舟上救了謝曉峰,然後卻找到了,
天地間至凶的一劍,只有一個字能夠形容——死。
燕十三也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劍,所以他必須去找謝曉峰,而謝曉峰是神,所以他必須死在謝曉峰劍下。這本來就是燕十三的悲哀,本來就是學劍之人的悲哀。
他練了一輩子劍,只為超越謝曉峰。
他是謝曉峰的仇人——只要學了劍,就是謝曉峰的仇人。
謝曉峰是悲哀的,謝曉峰的仇人同樣是悲哀的。
神劍謝曉峰成了沒用的阿吉,殺人的燕十三也成了救人的段十三,
段十三必須要救謝曉峰,因為謝曉峰必須要殺燕十三。
因為謝曉峰永遠是謝曉峰,燕十三也永遠是燕十三。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七.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人本是至善之舉,
至善之後,卻找到了至惡的第十五劍,
因為他親手救了謝曉峰,所以他才有可能親手殺了謝曉峰。
八.
第十五劍,天地間至凶的一劍,
只有這一劍,才能打敗謝曉峰,而這一劍本來是不應該存在的。
所以死的是燕十三,用這一劍殺死了自己。
就算燕十三不這麼做,謝曉峰死後,他還要怎樣活下去呢?
九.
謝曉峰是劍神,只能死,不能敗,
可是謝曉峰卻敗了,他還活著。
燕十三卻死了,唯一擊敗了謝曉峰的人,卻死了。
活,還是死,哪個更好?
十.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謝曉峰成為謝曉峰是悲哀的。
謝曉峰成為阿吉是悲哀的。
阿吉成為謝曉峰是悲哀的。
燕十三成為燕十三是悲哀的。
燕十三成為段十三是悲哀的。
段十三成為燕十三是悲哀的。
燕十三勝了,死了,悲哀的。
謝曉峰敗了,活了,悲哀的。
他們從一開始比武就註定是個悲哀的結局。
他們從一開始練劍就註定是個悲哀的結局。
他們的存在就註定是個悲哀的結局。
其他人呢?
悲哀。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三少爺的劍》對於古龍,相當於《天龍八部》之於金庸。
《天龍八部》毫無疑問是個悲劇,有情皆孽,無人不冤,恨別離求不得,佛門之苦,盡在江湖。
《三少爺的劍》也是個悲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無論是高高在上的劍神,還是最底層掙扎的平民,都逃脫不了那隻命運的手。
兩部作品。都成書於各自作者中後期,曾經年少輕狂,仗劍天涯意氣風發,如今看開一切,開始品味江湖本身。
鮮花怒馬之後,開始思考江湖,不約而同地選擇以江湖的悲劇作為主題,此為大師境界。
而已經決心放下財富、名聲、武功,放下一切的人,卻仍然逃不出命運,則是悲劇中的悲劇。
在回家的車上我看完了這本小說。當時在不知不覺中全身肌肉抽緊,整個人從放鬆的狀態一點一點變得緊繃,表情慢慢變得很糾結很痛苦——這是後來坐在旁邊的同學說的,她還以為我身體哪兒不舒服了。直到看完最後一句,緩了很久,放下手機之前,對這個狀態絲毫沒有意識到。
在看《三少爺的劍》之前,已經很久沒有過看小說看到如此緊張的體驗了。包括在這之前看的邊城浪子和天涯明月刀,頂多會在看到傅紅雪發癲癇的時候有一點心悸而已。不知道我這樣說會不會顯得太誇張,但倘若你能體會到這本書里徹骨的絕望和無奈的話——我甚至想,古龍到底受了什麼打擊才會寫這麼一本小說出來?或許你也會有一樣的感受。
古龍一直給我一種他是個充滿希望和正能量的人的感覺,三觀看似歪實際奇正,總是有種近乎於童心的樂觀和對美好結局的執著。在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等很有名的作品裡有很明顯的體現。正義終能戰勝邪惡,人間總是充滿希望,再窮再貪吃武功再垃圾(我就是在說郭大路你能咋地ㄟ( ▔, ▔ )ㄏ)也能過得比所有人都開心,看過的應該都有體會。然而在三少爺中古龍終於甩開了那層對美好事物的執著,決心認認真真完完整整地寫一個悲劇故事。上面的那幾條,三少爺里一個都沒有——天尊還是那個牛逼的天尊,小弟還是踏上了追逐名譽的不歸之路,苗子啞巴這些人雖然能偶爾抓到生活的快樂的微光,卻還是不可避免地被有勢、有武力者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毀滅。唯一還存有那麼一點點作者的仁慈的可能是娃娃和竹葉青。妓女和殘疾人幸福地在一起,這是有周婷和傅紅雪作前例的,然而傅周給我帶來童話般美好的感受,娃娃竹葉青其實更多的是膈應,總覺得建立在欺騙隱瞞基礎上的關係估計是不會真正幸福的。
謝曉峰是不多見的一位,出場之後屁事兒都沒幹成的主角。李尋歡幹掉了梅花盜上官金虹,楊凡端了個黑社會,連郭大路都至少泡了個女神回家。謝曉峰幹了啥?天尊沒端掉,兒子老婆跑了,武功沒有再精進,連最後一戰都得靠對手開的外掛出bug自殺才贏。交了鐵開誠這個朋友倒是不假(我還蠻喜歡這位小哥),可惜鐵小兄弟到了結尾還非得給三少爺心上插把刀子:「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
他微笑,慢慢的接著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
本來也許謝曉峰已經收穫了這三十萬字以來他達成的唯一一樣成就:自我救贖。但這句話一出,連救贖都毀了。
在讀到這句話之前,我還只是覺得一般般地絕望,一般般地冷。
但看到之後愣了很久,背上甚至出了一層薄汗,並且我想,我一定要為這本書說些什麼。
為什麼說這句話將自我救贖也給毀了?也許一下子不好理解。得先明白,謝曉峰為什麼要去尋找自我救贖,救贖的成果又是什麼。
前面柳無色妹子說,看到謝曉峰主動去妓院做龜公而目瞪口呆,震驚的一比。說實話我並沒有這樣的感受,可能是因為在看小說之前就被人幾乎把這段劇透了個乾淨的緣故(悲憤臉)(劇透豈非是最影響武俠小說閱讀而又最不能避免的東西......)。當然也不完全出於此,其也可能是由於我能瞬間領會到他這樣做的理由。也許這個理由不一定正確,不過或多或少能解釋的通他的行為。
這個理由就是兩個字,愧怍。擴充一點說,是一個多吃多佔者的愧怍。
謝曉峰從出生的一刻起就是註定要揚名天下的。天賦、家世、勤奮、態度,他能占的都佔了,而且就書里每個女人都心甘情願為他倒貼來看,顏值他也佔了......當他到了三十多歲的年紀,他便開始思考,為什麼所有的幸運都在我身上?
為什麼不在那些底層人身上?為什麼我一定是受所有人敬仰的,什麼好處都佔到的?這讓我感到羞愧,更讓我感到疲倦。
所以他開始逃避「三少爺」的身份。一是因為累——謝王孫說他無論什麼事都一定會百分百地努力去做,因為謝家三少爺是絕對不允許失敗的;二是因為愧怍——我也想體驗那些沒有受到這麼多恩賜的人的生活,或者盡我所能去幫幫他們,這或許能讓我心安。前者很自然,後者倒頗有幾分托爾斯泰晚年的感覺。
如非出於良心道德驅使下的愧怍,我也想不出任何理由能解釋他放下所有去做龜公的行為。情傷就太淺,而且三少爺這般的浪子也不可能為了一個妹子就這個樣子的。寂寞顯得太俗,累又太單薄。
——他有良心,能看得到別人艱難的生存狀態,因此感到愧疚,想要去救贖。
但這不是他需要、想要救贖的全部。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到更深的東西。
阿吉慢慢的站起來,面對著她:"我知道我要你出去,你就得出去!"
韓大奶奶吃驚的看著他,一步步往後退。就在這一瞬間,她才發現這個沒有用的阿吉已變成了另一個人,變得說不出的冷酷無情。他說出來的話,也變成了命令,無論誰都不敢抗拒的命令。因為現在無論誰都已應該看得出,如果違抗了他的命令,就立刻會後悔的。
一個人絕不會變得這快的,只有久已習慣於發號施令的人,才會有這種懾人的威嚴。
「習慣於發號施令的人」 這一描述值得注意。有很多人覺得,阿吉是被黑社會逼得沒路走了,才不得已做回謝曉峰的。但我不這樣認為。
謝曉峰心底並非絕對地排斥力量、權力、聲名。他早就對這些習慣了,習慣得甚至有些留戀,儘管有良心驅使他暫時發自內心地拋棄它們,他仍然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之前的狀態來。他做阿吉,並非是因為完全丟掉了對於名、勢的留戀,而只是暫時地被良心和愧怍壓過了這些慾望而已。慾望本身是很難很難消除的,至少在他一開頭以阿吉的身份出現的時候,是還沒有完全去掉的,否則並不會「變得這麼快」,立馬錶現出「懾人的威嚴」。
謝曉峰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無論是對於劍道還是對於人的道德。他一定會希望自己能去除所有這些對身外之物的追求。
但他之前一直沒有做到,直到他斷去雙手拇指的那一刻——我認為這個行為更多地是一種儀式,它本身對謝曉峰的武力值並沒有什麼影響。他自知可能抵不住奪命十五劍的誘惑——這是對武力的一種不當追求——,需要外界幫助來徹底斷絕被誘惑侵染的可能,這是它的外部意義。內部意義是,讓謝曉峰自己覺得,我在這之後就不會再有任何對身外之物的不當追求了。
做阿吉不是真正的自我救贖,斷指才是。
古龍並沒有寫他是怎麼斷掉自己雙手的拇指的,也沒有對其心理有任何描寫。他彷彿回客棧樓上普普通通地睡了一覺,第二天一覺醒來下了樓,你便看到了一個已經完成了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的,徹底的救贖的三少爺。這個留白很妙。講是一定講不清楚的,反而顯得矯情,不如不說,通透許多。
一時興起插入一段與上下文無關的。我一直覺得三少爺的形象有點模糊,但又模糊得很 恰當。明明已經是父親了,卻還一直以「少爺」稱呼;明明一出場就是天下第一萬千敬仰於一身,卻擁有個和其他古龍男主相比而言那麼普通的名字(我姨夫就叫曉峰,多麼親切。。。。);明明已經是三十多歲的理應成熟的浪子,卻又做出那麼多看上去不是一個正常的理智的成熟的人會做出來的事。他到底是幼稚的少爺,還是飽經滄桑的劍客浪子?到底是名滿天下的第一劍,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夫工匠?我分不清。但倘若分得清楚,謝曉峰也就不是謝曉峰了。
好吧,回到原來說的。上面所說的斷指救贖並不是真正地完全徹底的。也許它可以是,但至少需要一段時間來緩衝。書里塑造的謝曉峰並不是一個很有決心,很成熟穩重的人,他甚至還有幾分近乎癲狂的童心。
他剛完成了救贖,擺脫了原來那個擰巴的自己,又被鐵開誠一句話啪地一下打回了原型:
只要你一天是謝曉峰,你就永遠是謝曉峰!
永遠也擺脫不了,永遠也沒有救贖。
鐵開誠這句話原意只是讚美,並沒有惡意。不過如果我是謝曉峰的話,聽到這句話我會當場崩潰的。
都說《三少爺的劍》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壞人不讓他找內心的平靜,朋友也不讓。兒子老婆也是不讓的——他們還在拚命換取權力、榮譽,彷彿在對謝曉峰吶喊,一邊又踐踏著:我就是看不上你所謂的內心的平靜,你特么能拿我咋地!
也許我說得太輕鬆了。這樣的絕望可能只有看原文才能體會到。
給了我極深的印象的,除了這種徹骨的絕望,還有裡面兩個同類型的人物:神醫。分別是簡傳學和段十三。
總覺得神醫總是以外掛的身份出現,除此之外用處就很小了。然而簡傳學身上,古龍或許是放了不少的注意力的。醫者仁心,然而醫者也身不由己。當對眼前病人的仁心,和對未曾謀面的人的憫心衝突的時候,神醫就被打上了個死結,只能自殺了。這種故事向來不少,比如鉏麑,但之前的故事的主角通常是出於忠孝兩難全,仍屬於外在的「義」的範疇,很少人有簡傳學這樣的悲憫的,這已經近於「仁」了。
段十三就是燕十三,這個人很有意思,一下講不清,所以乾脆不說了,偷懶引一段有意思的原文:
慕容秋荻道:"他叫段十三,他有十三把刀,卻是救命的刀。"
謝曉峰道:"我怎麼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人。"
慕容秋荻道:"因為燕十三要殺他,只要燕十三活著,他就不敢露面。"
燕十三真的是一個傲嬌萌物啊(x).......
《三少爺的劍》中還幾乎史無前例地寫了兩段親情,都是父子之情。謝曉峰和小弟,鐵開誠和燕十三、他養父。敘述的主體,分別是謝曉峰和鐵開誠,一位是父親,一位是兒子。也許古龍想起了自己對兒子的虧欠,也想起了父親對自己的虧欠。謝曉峰作為父親,倒不是完全失敗的,至少還是被兒子認了;鐵開誠作為兒子,一方面對養父盡孝盡義,一方面又未曾真正從燕十三那兒得到過任何溫暖的感情。
這大概也算是古龍發牢騷吧?針對妹子發的牢騷多的要死,針對親情發的牢騷還真是難得。也許是多少也有點愧疚在。
另外,這本是我目前看過的,古龍唯一一部,後半部比前半部精彩的小說(很贊同@柳無色 說的,從小弟出場開始,這本才真正精彩起來)..........能感受到我衝天的怨氣嗎?????
不爛尾真難得!!!!
感動得淚流滿面。T T。
瑕不掩瑜,缺點可以接受,至少他重複自己重複得還算巧妙,而且也加入了很多新的東西。語言較天涯明月刀通順了許多,莫名飛來的雞湯不算多,不會有種看不下去的感覺(記得很清楚天涯明月刀有一章莫名其妙毫無防備地一下子講了好幾頁的九華山和佛法,一臉懵逼),但和「每句話都是詩」仍有差距。不過古龍也並不是沒有做到這個程度的作品的,七種武器就是。儘管我不太喜歡碧玉刀的故事,還是不得不承認,它的開頭真的像詩一樣,溫婉地美。
這是一部關於境界的書。
當你在某個領域某個範圍做到NO.1的時候,或許就會愛上這本書。
當到達巔峰之後,自然會生出一種厭倦的情緒,可是當你真的消沉墮落想墜入凡間的時候,你又會發現,原來,哪裡都是江湖。
無論到了哪裡,在什麼環境,你都會發現,媽的怎麼這裡的事比我以前經歷的還操蛋呢!
而且,你會發現,你永遠是你,即便刻意壓制自己的能力,在別人眼裡你還是那個無敵於天下的三少爺。
你,無處可逃。
當你無奈重回巔峰之後,你的能力會更上一層樓,不是因為經歷了不同的事情,而是心境的變化。
然後,你還是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合上書,你發現這本書既寫了你真實的生活,也寫了你夢想的生活,前者是你想擺脫而不能的,後者是你想得到而不能的,唯一的共同點則是,兩者都是悲哀的。
但是
即便真實或虛幻,現實或夢想都是註定悲哀的,但依舊有力量,那力量叫希望。
古龍的作品,大概分為三個時期。1960年到1965年,是他的早期,以《大旗英雄傳》、《護花鈴》等作品為代表,處於小說創作的摸索期,雖有亮點,卻反響平平。到了1966年,他似有所悟,筆法徒然一轉,《武林外史》橫空出世,標誌著「古龍風」正式成型。
1966年至1976年,是古龍的黃金十年。這期間,他精力充沛,筆法圓熟。烈酒美人中,他落筆成文,行雲流水,似有用不完的靈感。他筆下最出名的作品,都是在這個階段寫的,如《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傳奇》系列,《陸小鳳傳奇》系列,《七種武器》系列等。
中期階段的這些作品,一部部奠定了他一代武俠宗師的地位。
古龍這個名字,由此與金庸並駕齊驅,徑自馳入江湖史,化成不朽傳奇。
1977年,古龍染上肝病,健康每況愈下。此後,他的作品相比以往,少了些彩色斑斕的風流些蘊藉,多了些黑白寫意的人生況味。這一年,他寫出了「江湖人系列」的《三少爺的劍》,象徵著創作步入到了晚期。
《三少爺的劍》,三少爺是誰?
翠雲峰,綠水湖,神劍山莊。
謝,曉,峰!
這本平常的三個字,放在了謝家第三個男孩的身上,就成了「三少爺」。
謝曉峰生來天才,五歲學劍,六歲解劍譜,年少成名,文韜武略無不精通,劍術上的造詣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未嘗敗績。人稱「劍神」。
「天上地下,只有這樣獨一無二的一個人,獨一無二的一把劍,只有他的劍法才真是獨步古今,天下無雙。」
古龍妙筆一轉,用一聯詩概括了他的卓越風姿:
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州。
《三少爺的劍》的原著,全篇講的是「放下」二字。
神劍山莊的創始人謝天,白手起家,建立了神劍山莊。謝家神劍,代代相傳。兩百年後,傳至謝曉峰手上。他集神劍山莊靈氣於一身,從未敗過,也不能敗。他擊敗過無數來挑戰的人,但是從不享受勝利的喜悅。他一生的願望就是放下手中的劍,做一個平凡的人。
但一個天才,想成為一個凡人,和一個凡人想成為天才一樣難。
謝曉峰在劍法抵達巔峰之後,毅然出走,後隱身妓院,做「沒用的阿吉」。最終因為燕十三,再度重出江湖。
如果說,世上還有一個人配做謝曉峰的對手,那隻能是燕十三。
燕十三的「奪命十三劍」是天下劍法里最強的殺招。他可以輕鬆殺死所有劍客,卻唯獨戰勝不了謝曉峰。但燕十三同樣天賦異稟,上天賦予他的劍法以神跡般的變數。
奪命十三劍演變到第十四劍,已經可以和謝曉峰匹敵。演變到第十五劍,彷彿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天下再無人能敵,就連謝曉峰也不能。
奪命十三劍的哲學在於,前十三劍好比一棵樹的枝幹,到了第十四劍則延伸到了樹的枝葉,而最後的第十五劍才是真正枝上開出來的耀眼花朵。這花朵一旦綻放,便天地失色,萬物駭然。
如燕十三自己所悟,奪命十三劍是他從前養的一條小蛇,到了第十五劍,小蛇自己有了意識和生命,長成了一條巨龍。這條巨龍擁有摧毀一切的魔力,但是他自己卻已掌控不了它。
原著中謝曉峰和燕十三最終的楓林決戰,謝曉峰敗了。
但燕十三死了。
燕十三對謝曉峰刺出奪命第十五劍的剎那,意識到劍已入魔道,反噬其主,毅然講劍鋒倒轉,刺向了自己的喉嚨。
劍鋒割斷他咽喉的那一瞬間,他的眼睛裡已不再有恐懼。在那一瞬間,他的眼神忽然變得清澈而透明。
血紅的楓林之中,謝曉峰守著燕十三的屍體,內心陷入凄涼的混沌。
長夜漫漫。漫漫的長夜總算已過去,東方第一道陽光從樹林殘缺的枝葉間煦照進來,恰好照在謝曉峰臉上,就像是一柄金劍。
風吹枝葉,陽光跳動不停,又彷彿是那一劍神奇的震動。
謝曉峰疲倦失神的眼睛裡忽然有了光,忽然長長吐出口氣,喃喃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到這時,他終於理解了燕十三。
如古龍所說,一個人若能真正求得內心的平靜,再多的犧牲都是值得的。
謝曉峰在燕十三死後,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
《三少爺的劍》原著的最後,謝曉峰自殘式地割掉了自己雙手的大拇指,終生不能再握劍。一代劍神,只求終生與劍分離。他選擇用毀滅換取救贖,卻不知道江湖答不答應。
小說的最後,這樣結尾:
鐵開誠道:「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他微笑,慢慢的接著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
古龍並沒有給謝曉峰一個圓滿。謝曉峰始終還是那個和命運博弈的執棋者,只能落子無悔,卻沒有重新開局的機會。
《三少爺的劍》是古龍「江湖人系列」的第一部,卻也是最後一部。這個系列因為古龍的早逝,成為一大憾事。
但在1978年,古龍的《圓月彎刀》中,謝曉峰再度出現。老年的謝曉峰,閉關於藏劍廬,將燕十三葬在劍廬里,每日與他的墳塋相守。已將劍道提升到無跡可尋的境界,即便是當年燕十三的奪命第十五劍,也再傷不了他。
劍即是劍,我即是我。劍非劍,我非我。謝曉峰的劍,已經不再需要用手握,而進入了「天劍」的境界。
《圓月彎刀》中的「魔刀」丁鵬,以一柄圓月彎刀傲視江湖,野心膨脹後,向謝曉峰發起挑戰。
最終當丁鵬遇到謝曉峰的那一刻起,他徹底明白,他贏不了謝曉峰。
謝曉峰的劍和人是融為一體的,曾經有個叫燕十三的劍客能殺死他卻放棄了。而燕十三死後,再沒人配當他的對手。
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遠是江湖人。
古龍筆下,沒有人能逃脫自己的宿命。越是天才,陷得越深。
每個人都在尋求解脫,掙扎於內心的選擇。
劍氣與月光縱橫的世界,一旦踏入,就沒有回頭路。
這便是古龍所說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一本很古龍的書。江湖人系列的唯一一部,凸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概念。從謝曉峰到沒用的阿吉再到謝曉峰,充滿著抗爭和古龍式的無可奈何。附上最後的結尾:
生活在江湖中的人,雖然像是風中的落葉,水中的浮萍。他們雖然沒有根,可是他們有血性,有義氣。他們雖然經常活在苦難中,可是他們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因為他們同樣也有多姿多采、豐富美好的生活。
謝曉峰道:「有句話你千萬不可忘記。」
鐵開誠道;「什麼話。」
謝曉峰道:「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遠是江湖人」鐵開誠道;「我也有句話。」
謝曉峰道:「什麼話!」
鐵開誠道:「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他微笑,慢慢的接著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因為一個凄美的故事:
小說以特殊的敘事方式,暗暗講述了一個單身母親(慕容秋荻)在各種巨大壓力下,一心想要殺掉負心漢(謝曉峰)的艱難歷程。
是春天。
綠草如茵的山坡上,濃陰如蓋的大樹下,站著個清清淡淡的大女孩。
他看見了她對他笑了笑,笑容就像春風般美麗飄忽。
他也對她笑了笑。
看見她笑得更甜,他就走過去,採下一朵山茶送給她。她卻給了他一劍。
劍鋒從他咽喉旁划過時,他就抓住了她的手,她吃驚的看著他,問他:「你就是謝家的三少爺?」
「你怎麼知道我是?」他反問。「因為除了謝家的三少外,沒有人能在一招間奪下我的劍。」
他沒有問她是不是已有很多人傷在她劍下,也沒有問她為什麼要傷人。
因為那天春正濃,花正艷,她的身子又那麼輕,那麼軟。
因為那時他正年少。 」
........
「等到我們第二次見面的時候,我已訂了親,你是來送賀禮的。
「那時我雖然恨你,怨你,可是一見到你,我就沒了主意。
「所以就在我訂親的第二天晚上,我又迷迷糊糊的跟著你走了,想不到你又甩下了我,又一去就沒消息。 」金庸的武俠世界蕩氣迴腸
古龍的俠義情懷肝腸寸斷
金庸寫楊過痴情豪邁
古龍著墨燕十三向死而生
余愛古龍遠勝金庸
道理就是俠義的世界有童話更要真實
《三少爺的劍》已經被拍過無數回
這次由老怪徐克監製的武俠巨著
畫面唯美凄迷
劇情卻少了詭異蹊蹺
雖不算失敗,卻難說多成功
通篇的亮點,是燕十三
一個不願意做千年老二
一心為劍法痴迷
偏執又苦苦尋找著三少爺
看似妒忌實則是孤獨,
於孤獨處,萬念俱灰,
於萬年俱灰處,想求一隅,豁然長眠,
放下,放下,直到
燕十三,棄掉鍾愛的神劍
燕十三,背著自己的墓碑
燕十三,明白劍客的真諦
那就是,向死而生,劍客活著不為劍決,而是劍魂
所謂劍魂即,古龍的俠義情懷,
於肝腸斷處覺醒,為民鋤奸,
為江湖平靜而用劍,
燕十三做到了,當然謝曉峰也做到了
這倆貨最後決戰于山顛
燕十三病入膏肓,一心求死
謝曉峰尊重對手,送他一程
誰勝誰負,不再重要,
因為「你的劍就是我的劍」
俠義腸斷處,英雄亦可憐,朔風攜劍立清寒,招式劍魂神訣,驚艷十三篇
寂寞千山驅,愴然一柩眠,向死而活更悠然,仗劍鋤奸,仗劍祭蒼天,仗劍江湖風定,劍客葬山巔
《三少爺的劍》是古龍晚期經典名作之一,其感情基調依然十分灰暗壓抑,但這部小說塑造了兩個傳奇般的人物,謝曉峰與燕十三。
翠雲峰,綠水湖,神劍山莊的三少爺,天上地下,古往今來,永遠只有這一個謝曉峰!除了小李探花,古龍在小說中多次提及的另一個神話般的人物就是謝家的三少爺了,這樣的盛名於謝曉峰而言是榮耀,亦是悲哀,壓得他透不過氣來,所以他厭倦,他選擇離開,去到社會的最底層,做一個「沒有用的阿吉」。有人說這是一種自我逃避,也有人說這是一種自我救贖,可是古龍告訴我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謝曉峰最後還是得拿起劍,只因他是謝曉峰,他是神劍山莊的三少爺。
另一個傳奇人物燕十三便是那個唯一可以作謝曉峰對手的人,「奪命十三劍」不僅僅有劍氣縱橫的第十四劍,更有毀天滅地的第十五劍,普天之下沒有人能破解,這是不屬於也不應該存在在人世間的一劍,所以燕十三選擇用這一劍殺死自己,也永遠帶走了這天地無雙的一劍。他無疑是追求和獻身武道的偉人,也只有謝曉峰能夠懂得燕十三的選擇,相信他們都覺得對方就是另一個自己,他們的最後一戰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二人註定的宿命,「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遠是江湖人」,古龍多次渲染出的這種無可奈何的孤寂感,有時候真的會令讀古龍小說的人上癮。
武俠小說,要的是一個爽字,一種快意,即使古龍總想在一個故事裡傳遞一個道理,也總要讓主角去推動一件大事來完成對武俠小說的要求。
但是《三少爺的劍》讓我記住的不是那些
我記住了,沒用的阿吉,一次次的重複沒用的阿吉。
世人只知道謝曉峰,知道三少爺的劍,知道他的巔峰,知道他的光鮮。
沒有人知道他是沒用的阿吉,就算知道了,怕也是不信的。
生活中
如果一個人去訴說自己的無用,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你怎麼會這麼想」列舉出你種種的優勢,「至少你工作安穩啊」「至少你掙得多啊」「至少你長的好看啊」「至少你還有…你看看我」
越是眾人眼裡優秀的人,傳遞自己的痛苦就越像無病呻吟。
可是那種覺得自己沒用的無力感與挫敗感是真實的,那些虛妄的榮耀和真實記憶中不完美的自己會撕扯著人的精神。
謝曉峰與慕容秋荻到底發生了什麼呢,謝曉峰為什麼會變成阿吉呢?我們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
我猜,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想過:站在世界之巔坐擁人間無數。但是,也可能想過,不再要這個世界上任何人的讚譽,忘記任何人對自己的期許,徹底放縱、徹底墮落。墮落後,會更加只能想起自己的無用,自己做錯的事、對不起的人,一切的一切都無力更改。
謝曉峰做到了,他真的變成了沒用的阿吉,可他終究還要再做三少爺。
一個人不可能變成另外一個人,無論是主動的墮落還是被動的挫折,一個真正強大的人可以承受苦難卻沒有辦法真正做一個平凡的人。
這是使命嗎,卻總有些悲涼…本來是評論最高贊「月南」的回答,但不知為何評論寫好卻發不出去,乾脆就寫到回答里了
「月南」認為「三少爺的劍」代表了古龍對武俠創作的最終態度,我不太同意
古龍對武俠創作的最終態度,與其說是「三少爺的劍」,我更偏向是「獵鷹·賭局」
「獵鷹·賭局」 時間上是最晚期作品
風格上也比較滄桑、超越,有一種經歷世事後的幽默
並且,裡面居然寫了兩個患肝病的高手,多次感嘆肝病竟然是無救的,彷彿古龍自己代入了,上一次古龍明顯地把自己代入書中還是「大人物」的楊凡呢
看這部書,就彷彿古龍在跟前,與我對飲,順便講述著一篇篇的故事
「月南」認為,從悲劇方面看,「三少爺的劍」對應了金庸「天龍八部」,有一定道理,但我認為對應「連城訣」似乎更好
而對應金庸「鹿鼎記」的,正是「獵鷹·賭局」
這部書由多篇小品構成,輕鬆寫意,同時富有古龍氣質
沒有深仇大恨,沒有悲傷壓抑,沒有亘古孤獨,沒有萬惡組織
一切人物和故事都這麼自然、隨和,伴隨古龍語言的機鋒和幾句感嘆,賞心悅目,讀來韻味無限
再次推薦一下了
《三少爺的劍》不是一本很能讓人產生閱讀快感的書,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的感觸。
謝曉峰的詐死埋名,不是為了逃避名韁利鎖,而是要尋找自我的終極之路——神劍山莊兩百年的榮耀,在謝曉峰的手裡復興,也讓他失去了自我。同樣是背負宿命,三少爺的抉擇明顯比秋鳳梧高明:從風華絕代的三少爺到沒用的阿吉,再從沒用的阿吉到謝家三少爺,他從「我是誰」的迷局中走出,最終浴火重生。
對大多數人而言,「我是誰」並不重要,正如鐵開誠所說:「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已經身在江湖,又如何跳得出去?但謝曉峰放下了他的劍,也完成了超脫。
在整部書中,「劍」是一個具象化的符號,是個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是燕十三與三少爺的求真之路——燕十三執著於劍並超脫於劍,謝曉峰執著於劍並超脫於劍。劍被拿起,被放下;劍又被拿起,又被放下,千帆過盡,終得超脫!我想,這是古龍將書名取為《三少爺的劍》的真意所在。
我國古籍中有很多對於死亡的解讀和討論,太史公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莊子對於妻子離世的鼓盆而歌,荊軻送別時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以上大多是人面對死亡時的態度,而《三少爺的劍》,則更多的是對於死亡的意義展開討論。
有著奪命十三劍的燕十三是書中一個比較純粹化的人物。一個過於純粹化的人,在書上看來,就不太像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種符號,一個象徵。燕十三的第十五劍就是死亡的象徵。如果說第十四劍是前十三招的融合進化,那麼第十五劍則是前十四劍的最終歸宿。進化的終點就是死。
謝曉峰和燕十三兩位絕頂劍客,想來身平也沒少見多少生死,但是乍看到死亡本身,尤其是自己的死亡時,卻都是先驚恐,後喜悅的神情。恐懼是身為人的本能,而喜悅則是劍客的宿命。劍客難免一死,而且難免死在其他劍客的手上,既然如此,不如死在最好的劍客手中,死在最高妙的劍法之下。這恐怕就是古龍筆下劍客宿命的歸宿。
燕十三是得償所願,死得其所的。謝曉峰作為活下來的勝利者,卻反而有點羨慕死去的燕十三。燕十三通過他的死完成了他自己的救贖,為自己的劍道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戰後,謝曉峰遇到了鐵開成,接著又遇到了竹葉青和娃娃。明明一大堆人都沒交代,為什麼單單在大戰尾聲交代這兩人呢?因為他們同樣完成了救贖。
竹葉青是通過向妻子懺悔,而娃娃則是通過對丈夫過往的寬恕。這兩人就像教堂里的信徒和神父一樣,通過這樣一個形式完成了對於自己的救贖。
竹葉青下場很慘,雖然前面看到其布局時的滴水不漏,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謝曉峰卻空有一身武功拿他也無可奈何。這麼一個不死不足以平民憤的人,到最後結局時卻活了下來。作為代價,他犧牲了雙眼和腳筋,天尊從他那裡取走了他的狡獪和自由。看到這一幕,本來咬牙切齒的我們這些讀者,不禁對其有一絲憐憫。以前的竹葉青死了,現在的竹葉青,不會害人,連自身起居都要仰賴他人。死的同時,又獲得了新生。娃娃也是同理。如果用一句話來對他們的生活做註腳,我想我會選擇「涸轍之鮒,相濡以沫」。
看完了竹葉青和娃娃,我們再跟著作者的筆鋒回來看看本書的主角謝曉峰。謝曉峰都談不上第一回死了,第一次死的時候他做了阿吉,當了龜公,挑糞工人等。第二次死則是謝曉峰自斷雙手大拇指,從今以後絕不再握劍。謝曉峰希望通過這樣做,來遏制自己對於第十五劍的慾望,同時也是對燕十三的死做一個交代。作為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劍客,謝曉峰要照貓畫虎想來並不是什麼難事。可是他卻沒有這麼做。如果用第十五劍來迎戰前來挑戰的劍客,是不可能輸的,卻能讓挑戰者死。學第十五劍,也就是掌握了賜予他人死亡的權利。
死亡,能解決很多問題。
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會引發一些新的問題。
舊的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又會上升為新的主要矛盾。
你殺別人,別人的親朋又想殺你報仇,你的親朋又想殺對方報仇。冤冤相報何時了?這是個死結。
何況,就如書中出現的一些年輕劍客,他們為了成名,根本就不怕死,也不要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剝奪他人生命,同時也意味著剝奪他人改過自新的機會。竹葉青被刺瞎雙眼,割斷腳筋,卻還能懺悔自己平生所為。他如果被一劍殺了,還能懺悔從而自我救贖嗎?
貝卡利亞曾經呼籲「廢除死刑」,因為刑法,作為一個處罰的法律,是用來預防、教化人民不要去做一些違法犯忌的事,而死刑,則與刑法本身的理念背道而馳。
更何況,是把審判的權利交於一人之手,依據他自己的是非觀念來做判斷。
《蝙蝠俠》中高森市的罪犯雖然窮凶極惡,但是蝙蝠俠抓到他們後把他們送交給警察,自己卻不對其生死加以定奪,是因為他知道越過了這條紅線,就沒有什麼事不敢做了,也就會接著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無法收場。就像一個穿著新鞋在雨天里小心翼翼走路的人,一旦鞋子髒了濕了,也會無所顧忌,反正本來就已經髒了濕了。
是死了的燕十三更幸福還是活著的謝曉峰更幸福呢?
我覺得,在古龍筆下的武俠世界中,是前者。
蘇軾《上梅直講書》中曾經把周遊列國困於陳蔡的孔子與當政輔國的周公做比較,提出「夫天下雖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樂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貴,有不如夫子之貧賤」的觀點,認為周公雖然富貴,但被君王猜忌,被召公疑心,而孔子雖然這麼困窘卻有他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生與他禍福相依,休戚與共。
謝曉峰如果不能洒脫如郭大路,恐怕也是此理。那麼謝曉峰能不能成為郭大路呢?不言自明。
彩蛋:
最後一個場景,
謝曉峰道:「有句話你千萬不可忘記。」
鐵開誠道:「什麽話。」
謝曉峰道:「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遠是江湖人」鐵開誠道:「我也有句話。」
謝曉峰道:「什麽話?」
鐵開誠道:「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他微笑,慢慢的接著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
謝曉峰雖然有自我反省,但是深度恐怕不如魯迅自我解剖那種深度,所以他是觀察不到自己的。但是謝曉峰,作為一個江湖人,作為一個經歷遠遠超越其他江湖人的江湖人,他是能夠對江湖洞察入微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使你對江湖洞察入微,你武功天下無敵。照樣也會有煩惱,也會被命運牽著鼻子走。
而鐵開誠作為一個朋友,作為一個江湖人,作為一個也曾經深陷陰謀漩渦核心的江湖人,他理解謝曉峰的苦楚,也對謝曉峰的痛苦感同身受。謝曉峰觀察著江湖,而鐵開誠觀察著謝曉峰。所以當謝曉峰說「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遠是江湖人」這句話的時候,恐怕是將自己置之度外的。而鐵開誠,則是彌補了這一漏洞。就像《未來日記》中的天野雪輝無差別地觀察世界,而我妻由乃觀察他;也像《命運石之門》中的鳳凰院凶真穿越各個世界線,最後依靠助手固定住自身一樣。
想不到演技最好的是何潤東[尷尬]江一燕和林更新全程面癱啊。這個故事雖然保留了一些情節,但在整體走向上非常俗套。古龍的小說最喜歡五部:三少爺的劍,風雲第一刀,歡樂英雄,英雄無淚,天涯明月刀,或許還有半部白玉老虎。古龍不斷將「追尋人生意義」這個主題帶入到武俠小說中,擺脫了傳統武俠寫魔寫俠的俗套,也超越了自己早中期力圖將懸疑帶入的做法,可惜一言以蔽之:所有古龍影視改編都毀了先生的雄心,都辜負了先生的好意。這些作品都可以當之無愧進入文學殿堂,它們借武林描繪人性,借武功展現衝突,追問人的存在之意,輔之以古龍獨特的意境,遠不是影視所能展現,而永遠鮮活的存在於每一個在人生的起落間感到無以名之的失落與寂寞,而轉而思索一切為何的人的腦海中,應該謝謝他以如此動人而熟悉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很久以前看完書寫的東西,現在看來有點語無倫次,就放在這裡。
《三少爺的劍》。這其實是個命運悲劇。
命運這種東西你看不見摸不著,可是你也逃不開。
謝曉峰年少成名,名動天下,神劍山莊謝家三少爺,天下第一劍。
家世顯赫,家財雄厚。
這一家過得都不快樂。
三少爺的兄弟姐妹都沒什麼好下場,他爹自認平凡庸碌,卻無奈得扛起整個神劍山莊。
謝曉峰也不想做謝曉峰,所以他「死」了。
阿吉出現在市井,沒錢沒來歷,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誰都能往他身上打一拳踹一腳,掉進糞桶的饅頭撿起來扒一層接著吃。
嗯,沒用的阿吉,他自己也這麼說。
架不住這世道逼著,架不住這江湖催著。
謝曉峰的心死了,所有有了阿吉。
阿吉的心沒死,所以謝曉峰必須活。
他總說謝曉峰可以死,但不能敗。
縱然「天下第一劍」讓他活得不開心,可這是神劍山莊的庇佑。
慕容秋荻說愛他,卻也百般想他死。
女人遍天下,也或許是禍不是福。
簡傳學說他只能活三天,他其實蠻開心的。
只剩三天,想做什麼就做了吧。
可他終究不想死。
燕十三也是個妙人,所謂劍客,也就是明知會死在劍下,也義無反顧。
奪命十三劍的第十五劍天下無敵,燕十三卻以此自刎。
求的是道,而非其他。巔峰已達,確實生無可戀。
何況,無論燕十三還是謝曉峰,他們都已厭倦了殺人。
謝曉峰最後也是認命,也是不認命。
他削掉兩手的拇指,從此不能握劍。
還是有無數妄圖成名的江湖人找上來,他們想殺謝曉峰成名,並不介意這個謝曉峰握不握劍,有沒有劍。
沒有劍的三少爺照樣料理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江湖新人。
三少爺說,一日是江湖人,終生是江湖人。
鐵開誠說,一日是謝曉峰,終生是謝曉峰。
人在江湖,終是身不由己。你不想糾纏,卻總有麻煩找上門。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三少爺的劍已成傳說。
天下第一劍仍在,即使謝曉峰不想要,卻還是在那裡。
三少爺的劍。
書講的就是一個名利場的故事,無奈在劍的造詣上人和人的差異很多時候比人和豬都大。
形形色色的人活躍在江湖這個秀台,嚴格上又沒有誰對誰錯,劍快的即有理。
高手。三少爺是因為天賦,燕十三是因為扼殺有情,但他們的本性都是有重感情。我們現實中的行業精英、龍頭老大都是善良又超凡脫俗?(扯遠了)
內心的平靜。書中結束時,謝神說「一個人只要能求得心裡的平靜,無論犧牲什麼,都是值得的。」我認為其實不必天賦超群,劍術絕倫,我們普通人也可以追求享受這種平靜。
名利。書中說,謝曉峰忽然嘆了口氣,道:「一個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父母可依靠的年輕人,要成名的確很不容易。」鐵開誠道:「但是年輕人卻應該有這樣的志氣,如果他是在往上爬,沒有人能說他走錯了路。」江湖還是很好玩的,我們都是年輕人都身處江湖,成為那神話盡量不讓自己失望,只要在成長發力的過程中不違背良心也即是俠客。
By the way ,書中我最喜歡鐵開誠,他乾淨呀。書中很多話我都喜歡,分享一句:小討厭道:「有了錢不花幹什麼?那跟沒有錢又有什麼分別?」(也就是謝小荻啦)他的理財觀很符合我的淘寶觀,我買了可以不用,但用的時候一定要有。作者:遠方
鏈接: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洲 | 三少爺的劍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什麼人才能稱為大俠?金庸先生作出一個高大上的解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就說那種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的方才夠格稱為大俠,什麼路見不平撥刀相助、鋤弱扶強之類的統統都弱爆了。一眾小青年讀書讀到這裡無不熱血沸騰、心馳神往:大俠就都是些不考級讀書不事經商營生只為國家民族操勞只為正邪不兩立而與大壞蛋較勁的高人!多酷多拉風啊!
照他老人家的說法自古至今又有誰夠格稱得上大俠?什麼才是國家?古時國家不過也就一家一姓的天下而已,翻來覆去也就為了一家一姓的江山爭場子斂財罷了。什麼胡漢之分?還不都是中國人?再惡補了金老先生小說中的幾段歷史,發覺更與大俠沒半毛錢的關係:蒙哥汗是死於重慶釣魚城下而非襄陽城外,是受宋軍弓石重傷不治;釣魚城和襄陽城都因久困下彈盡糧絕而開城投降的,開城之後並沒發生大規模的屠城(我更佩服守城的宋將起碼保住了全城軍民的性命而不是為了所謂的青史留名而搭上老婆孩子和部屬百姓的性命);雅克薩圍城戰的勝利是血性猶存的清軍與各部族共同努力的成果……沒有一個歷史事件中有大俠在起作用,統統都是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用自己的性命換來的。
再看大俠們的武功,大俠要實現為國為民的宏偉目標而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可以隔空殺人可以萍蹤渡水,剛猛則無堅不摧輕盈則踏雪無痕,但到了戰場之上千軍萬馬之中卻慫了,姑且不說是否是對物理學和生物學的顛覆,一群具備特異功能的大俠在兩軍對圓之時面對千軍萬馬的衝擊卻束手無策差點俯首就擒這不啪啪啪打大俠的臉么?
武俠雖說是成年人夢想在文學上影視上的表現,能讓這個夢想在表現方式上更貼近現實一點?
《三少爺的劍》是我很久以前看過的書了,內容早就記不清了,這部小說被搬上屏幕也很多次了吧,這次我看的是徐克監督的電影版。神劍山莊的少莊主在目睹所謂名門大派的虛偽之後甘願放棄一切而淪為妓院的奴僕,甚而為個卑賤的妓女去捱小混混的刀子。他深愛著青梅竹馬的戀人慕容秋荻,他希望慕容能跟他一起隱居,甚至挽著慕容的手赤著腳下田去感受回歸田園的樂趣。這相當於叫個官二代富二代去過貧民的生活,又有幾個少爺小姐願意?偏執的慕容認為三少爺是受了別的女人的誘惑而變了心,一對曾經的戀人最後相愛相殺。而三少爺在保護家園圓了好友心愿之後與妓女出身的女子結成伉儷,決意流浪天涯行俠仗義。
徐克的這部作品並沒什麼新的突破,唯一讓我欣賞的也就電影中所表現的濃厚的平民意識。這也是我直到如今仍看徐克作品的原因。與其讓大俠們為統治階層出力,不如讓大俠們更多地為平民百姓打抱不平。路見不平撥刀相助這才是俠義精神所在。
作者:漢相陳平
編輯:遠方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抽屜電影》
武功天下第一,三少爺卻沒有得到快樂,有的只是恐懼,寂寞和絕望。
面對眾多渴望成為天下第一的挑戰,三少爺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殺人,重複不斷的殺人。結果只能是你死或者我亡!在整個故事的立意上,強調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於是江湖上謝曉峰死了,多了一個沒用的阿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怎麼躲?」這是金庸小說里任我行對令狐沖說的話,在這裡也得到體現。
在社會底層的阿吉,沒有權勢,只能是當下人,沒有地位,就只能低頭仰人鼻息,沒有武功,只能用肉體去擋別人的刀子。
他不想反抗,隱藏自己的能力,謝曉峰只想做那個沒用的阿吉。儘管如此,他依然被逼著成為謝曉峰。
因為他是天下第一的三少爺。
古龍曾經說過 「無論什麼樣的人,他的生命的結局都是死的。 如果你曾經仔細想過這個問題,你就會明白人生是一個多麼大的悲劇了。」
古龍的小說很注重寫意,武俠只是他抒發自己內心的載體。 他不是個智者,也是個痴人,因為忍受不了世界冷漠,而選擇一種自己也承受不了的熱情。 「就算他天生是浪子,就算他血管里流著的都是浪子的血,可是他也有厭倦的時侯。尤其是每當大醉初醒,夜深人靜時,又有誰不想身畔能有個知心的人,能敘說自己的痛苦和寂寞。 」
當謝曉峰知道自己只有三天命的時候,他笑了,因為一個快死的人終於可以無所顧忌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裡古龍借謝曉峰說出了自己心裡想說的話:「每個人活著時,都一定有很多心裡很想去做,卻不敢去做的事,因為一個人只要想活下去,就難免會有很多拘束很多顧忌。」
整個故事,就是個悲劇。燕十三領悟了天下無敵的第十五劍勝了謝曉峰,卻只能選擇死。
三少爺最後自己砍斷雙手的大拇指,不再用劍,江湖中人依然想殺他,取而代之成為第一。
謝曉峰道:「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遠是江湖人」鐵開誠道;「我也有句話。」
謝曉峰道:「什麼話!」
鐵開誠道:「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他微笑,慢慢的接著道:「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
推薦閱讀:
※前幾天看了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好喜歡?
※古龍小說里有哪些配角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何用古龍的文筆描述里約的林李大戰?
※如果金庸和古龍的江湖世界合併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