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最討人厭的話,有哪些?

以我經驗,職場上最討厭的話,第一名是「想太多了你。」
非常討厭這種人,明明不同意人意見,但不跟你說理,就用這句話來反駁。

另一句是「聽不懂你說什麼?」,他明明聽懂了,卻用這句來作嘲弄,以表反對。

請問,職場上(包括社會上)你最討厭的話有哪些?

這個問題,請讓負能量滿爆吧。


在職場招人反感的話不易窮盡,而且要看具體語境,有的表達在一些人看來是粗魯傲慢,在以另一些人看來是苦口良藥。

我經常推薦剛入職的同事看看生存類的真人秀節目,那些很早被淘汰的人往往也心態不佳、表達糟糕、不善於控制情緒,他們不僅被隊友討厭,還會被大多數觀眾討厭。

就我個人來說,雖然對外部環境的看法通常並不樂觀,但對於職場上的必敗主義非常厭煩:你當然希望你的隊友是有戰鬥精神的,而不是遇到一點困難就繳械的。類似表達有:「肯定沒戲」、「說了也白說」、「一開始我就不抱希望」、「我早就看透了」……

看了其他一些答案,想多說一句,在職場要想有進步,不要太敏感、太玻璃心,被批評、挖苦兩句有什麼啊,只要「理不糙」就不要太在意「話糙」。


總是以「不對哎」、「不是哎」之類開頭。先要否定一下你,其實後面和你講的大同小異。


你還是太年輕了


員工:
出現任何問題先把自己摘乾淨:「這不是我的問題」,「不是」,「不對」,「是這樣的」

上級領導:
領導講話必先講故事,末了:「你琢磨琢磨吧!」
領導說:「你什麼決定我都支持你!」
請直接告訴我你的想法和決定,這樣執行起來才不會有歧義。

同事相處:
愛打小報告:「你還真不了解他,實際上......」
很神秘地和你說:「這事你不知道吧」
打聽別人薪酬:「你工資多少啊?」

最怕聽到的:
「您有時間嗎?」

先想到這些。


看大家討論的這麼熱烈,我也說一說吧!
我在職場上最討厭的是一類話:
『我以為……』
『當時不是……』
『我早就已經……』
『那個時候應該……』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既不解決當下的問題,也不改善將來的境況,只是為過去而辯解。

在90%以上的職場會議裡面,管理者根本沒有興趣去追究:『到底誰錯了』,『這是誰的責任』,更沒有把矛頭指向張三李四,他們主要關心的,只是說『現在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以及『怎麼防範下一次出現同樣的問題』。

更何況就算張三李四使出渾身解數,拿出最佳辯手的水平去辯論,領導也幾乎不會改變他對這件事情責任的歸屬的認知,反而只是覺得,某人毫無擔當,想撇清責任。反對+沒有幫助。

有趣的是,這個錯誤並不是只有職場菜鳥才會犯,我經歷過不管是剛剛入職的職場小鮮肉,還是做了很多年的職場老司機,上學時候玩魔獸把妹的學渣,還是來自985,211,海龜,大本,小碩,高GPA的學霸,當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是我的錯』,在我看來,這真的是一個我們教育上面的一個重大盲區。

『大家討論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想把你怎麼樣。』這真的應該被列入標題為『這九個職場真理居然有99%的人不知道!』這樣的朋友圈文章之首。

每次聽到以『這事兒跟我沒關係啊!』,『這事不是我的錯啊!』,『這事情當時應該……就不會有XXX問題。』為中心的話,就感覺頭疼,真想以洪荒之力發出一陣怒吼,
『知道圓明園不是你燒的了!滾!』

但實際上當然不能這麼干啦,只能和顏悅色(強裝笑臉)的說,我們現在不是討論責任問題的時候,先解決問題。

作為很多事情責無旁貸的責任人,我所關心的只有兩件事情:『怎麼解決當下的問題,以及,為防止下一次類似的事情該怎麼辦?』
這這兩項這些沒有關係的話,通通都是『反對+沒有幫助+求摺疊』


「虧你還是個大學生」


我個人的體會:在任何時候,不僅限於職場,跟任何對象,講任何話時,不能抱怨,不要情緒化。這是最基本的原則。

下面的十條短句,包括本提問的其他一些回答,都是帶著情緒和不滿進行交流的,很容易讓對方產生誤解:或者覺得你瞧不起他,或者覺得你尾巴翹太高,或者覺得你心不在焉,總之一切讓對方覺得被冒犯的誤解。

@forcey 抽時間翻譯了下這位仁兄提供的網頁。全文翻譯如下:

10 Phrases You Use That Are Killing Your Business
【摘要】
實際上是十一條

「我說過了…(Like I said…)」

  1. 「按照我的經驗In my experience…
  2. 「這是個方案!That』s an idea!
  3. 「如你所知As you know…
  4. 「可是(但是)But…
  5. 「你沒看我發的郵件嗎Did you read/see/get my email?」
  6. 「很顯然Obviously…」
  7. 「我太忙了I』ve been really busy.」
  8. 「這沒什麼難的It』s not that complicated.」
  9. 「我早知道了Yes, I saw that…」
  10. 「你應該You should…」

【全文】
十句可能有損事業的短句

話語是一種很有意思的溝通方式。即使在最佳狀況,最博學的文豪也可能在簡單對話中製造災難性的誤解。有時是我們談話的工具犯錯。我們講話的語調在郵件中淡然無存。在一方或雙方在嘈雜環境下的對話很難理解對方的意思。多數情況下,這是由於語義學——某些對方意圖表達的詞語,可能並非你所理解的意思。有時這種誤解是無害的,但是這種詞語或短語有可能會傷害感情和關係。例如我正在盡量避免使用「我說過了…(Like I said…)」。別人向我諮詢一個我回答過的問題是,我可能會說「我說過了,士力架放在冰箱里。」


這句話有很多種理解方式。例如「我說過了,你這個白痴,士力架在冰箱里」當然你可能壓根沒這個意思。也許你經常使用這句話,完全沒有讓對方不開心的意思,所以他們要是這麼想,那就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是的,產生這樣的誤解確實是跟他們自己有點關係,但是假如你正在創業,而你總對你的主力程序員這麼講,結果人家兩個月後離職了,那麼這也是你的問題。別再講這句話了,這比揣摩對方有沒有誤解你的意思,讓他們改變這個誤解簡單多了。下次別人問一個你回答過的問題,你可像第一次回答問題一樣,簡單地,用不那麼討厭的回復回答,別加上「我說過了」。這不僅僅是禮貌問題,也能顯得你情緒穩定。只有位置不穩的人才需要指出他們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生怕有人覺得他們沒有掌控全局。
這樣的可能傷害到人際關係,影響職業發展的短語還有不少。下面列舉了十條最常見的,可能傷害到你公司或職業發展的短語。它們都很不起眼,也許在你眼裡完全無害。每條短語後面附上簡單的說明,並給出更合適的語言。

  1. 「按照我的經驗In my experience…」可能會誤解為「我懂得比你多」或者「我經驗比你牛逼」。不如換個說法,例如「你是否考慮到…」
  2. 「可是(但是)But…有效的否定了之前所有的話。也許是想表達一個更平衡的觀點,而真正的意圖則是引入接下來的否定。比如「你這麼想有一定道理,但我這麼看…」潛台詞是「你可能是對的,但是你錯了。」解決方案很簡單,不要用「但」,換成提問的方式「你這麼想有道理。你看這樣如何…」
  3. 「這是個方案!That』s an idea!潛台詞:「這是個(我們不會做)方案…」不如這麼說「挺有意思的方案…有沒有別的辦法讓我們更集中一點」或者「這主意不錯,我們現在就一起深入討論下」。比起簡單的說不執行這個方案,不如至少做一點。也許你是幹掉了一個可能有點用的廢點子,而可能在討論中發現了其他的點子,誰知道呢。對對方提出的觀點進行討論,是尊重他們的觀點,更是對對方本人的尊重。
  4. 「如你所知As you know…我們是不想浪費口舌複述我們覺得對方應該知道的事情。但如果對方不知道呢?這讓我們形成了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對方可能想「我不知道這是,看上去太蠢了」。我們完全可以換個角度,講一下你了解的信息,比如「我剛知道…」,在對方已知這些信息時,了解你的知識範圍,而對方不知情時,感到也有一個借口,因為你也是最近才知道。
  5. 「你沒看我發的郵件嗎Did you read/see/get my email?這是一句防禦性的,躲避問題的話,但可能會擺出居高臨下的姿態,或者暗示收件人不負責任。其實只需要直接告訴他們郵件的內容。要是有人這時候說你為什麼不早發郵件,再告訴他們你已經發過了。
  6. 「很明顯Obviously…潛台詞:「對我來說這太明顯了,你居然看不出,你是個蠢貨。」跟其他類似的短語一樣,不要講這樣的話。直接說你要說的話,讓別人來判斷這是不是很明顯。
  7. 我最近太忙了I』ve
    been really busy.
    換言之,「你沒有其他人/其他事重要」。不如這麼說「我們現在聊聊吧。」
  8. 「這有什麼難的It』s
    not that complicated.
    可你覺得這個有點…好吧,我想你不是很聰明吧?在告知對方某物很簡單時,很容易讓對方覺得自己很笨。這種問題很容易在專家、老手和新人或者在技術人員和非技術人員之間發生。這是個棘手的問題,既要讓對方明白,還要對方不明白時很自然地請求你的幫助。處理這種狀況需要非常感謝和靈巧的措辭,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能適合不同場合。
  9. 「我已經知道了Yes,
    I saw that…
    當有人打算告訴你他們收到的一封郵件或者文章,而你剛好看過了。你可不想裝作不知道,覺得應該告訴對方,但實際上,「我早就知道了。你看過的任何東西我都看過了,我比你有見識。」真應該說「多謝你跟我講這麼有意思的料。」
  10. 「你應該You Should…你應該杜絕使用這句話。讀讀這句話,是否會讓你進入防禦姿態?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應該」就像帶上道德觀的大帽子,彷彿是說「你錯了,你是個壞蛋。」而將指示對方「你應該」的人,自然而然把自己擺在更高一級的地方,實際上是在說「因為我是個好人,又很聰明,而你很壞,是個蠢貨還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所以我打算告訴你…」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被別人指揮。建議用其他的替代方法或者通過提問題來引導對方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

要是上面的列表讓你因為擔心無意使用了這些短語而感到非常焦慮,一整天不敢開口,記住下面兩點:第一,這些短語並非總是負面的。我肯定有些場合下使用這些短語是有意義的,並非冒犯性,它們在積極語境下具有完全不同的意思。第二,對方通常會理解你的真實意圖。如果你平時為人友善,認真對待每一個朋友,偶爾講一兩句上面的話,沒人會在意的。
但是正如我講過的按照我的經驗很明顯你應該嘗試在自己的詞典中消滅這些短語,它們總會有可能帶來負面作用。你應該知道這完全沒難度


每一家公司,都有一個變「負」了的員工。

剛剛來時,你覺得他臉上掛著熱情,手裡寫著勤快,腳底還刺著踏實,每天都有新想法,每月都有新計劃,然後……,就木有然後了。

他們通常給自己的理由是,日了狗了,當初怎麼進了這家公司?

就像是愛情變成婚姻,職場上一個人變「負」了之後,所有的海誓山盟都變成了冷嘲熱諷,我把它叫做「職場負能量綜合症」,簡稱「職負綜合症」。

1

以前有一個同事C,怎麼形容呢?他就屬於那種在愛情劇里只能活一集就被拋棄,在宮斗劇里肯定成為小主的第一個炮灰的人。

簡單說就是「嘴欠」。

之所以想到他,因為從他身上,我總結了「職負綜合症」的三個階段。

「職負綜合症」的第一階段是罵客戶。

比如說:

客戶經理:客戶有了新的要求,我們的項目……

前同事C:這個客戶就他媽是個傻X。

我又要掉書包了(本段高能請注意內傷)——心理學上認為,當一個發現環境不如自己的意時,就需要一個「自我因果關係解釋」(autobiographical reasoning),這是人的天性。通常有兩種解釋的方法,一種叫「挽救性的敘事」(redemption sequences),另一種叫「污染性的敘事」(contamination sequences)。

這兩個名詞翻譯得真好,都用不著我科普了。但補充一點,這兩種心態本身沒有對錯。我們每一個人都難免對客戶不滿,但正常的抱怨總是針對客戶具體的要求,是一種釋放情緒、調節心態。

比如說我吧,每回客戶不喜歡我的方案,我都嚴辭駁回客戶的無理要求,軟得不行來硬的,叫上公司十來個兄弟姐妹,擼起袖子,給我上,連夜把PPT改好,第二天重新提案。

而C罵客戶的心態基本上就是二種:1,我沒錯!別煩我!滾滾滾!2,我牛叉!來求我!快快快!

如果你真的把客戶當成「傻叉」,並認為這是自己失敗的原因,這變成了「污染性的敘事」。

後來C跳到了甲方,於是,所有為他服務的乙方又成了「傻X」。

2

「職負綜合症」的第二階段是罵公司

比如說:

人力資源同事:下午的培訓……

同事C:(對於懂的東西)這他媽都是老子當年玩剩下的東西

或者:(對於不懂的東西)這玩意有什麼用,能賣錢嗎?

繼續掉書包——很多時候罵公司是一種自我心理保護。心理學把人的工作狀態分為舒適區(Comfort zone)、學習區(stretch zone)和恐慌區(stress zone)。內圈的「舒適區」是自己遊刃有餘的區域,外圈的「恐慌區」是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中間的「學習區」是目前自己需要提高的領域。

「職負綜合症」的人往往危機感過強,對「恐慌區」過於恐慌,導致他們的能量不能集中於「學習區」,從而不停地創造「負面看法」,以便讓自己長期停留在「舒適區」。


「職負綜合症」的人通常有點小聰明,總是讓人覺得他們善於思考,其實他們只是重新排列了一下自己的傲慢。他們只有兩種觀點:你的觀點,我的觀點——前者總是錯誤,後者總是正確。

比如公司旅遊,行政部告訴大家訂的是四星級酒店,大家挺高興,他來一句,出去玩,就要住好點兒,四星級能住嗎?我當時一聽,特慚愧,造成了我好多年的心理陰影,每次想裝逼時,他老人家就提醒我:小樣,裝什麼裝,我已經不知道怎麼在四星級的床上睡覺了……

3

「職負綜合症」的第三階段是罵同事

大凡負能量爆棚的人,通常第二階段就得掛,如果混到第三階段,要麼手上有重要的客戶關係、要麼上頭有人、要麼是一個團隊的Leader。一旦意識到自己不可取代,他們就徹底無所顧忌。

那時候還沒有微信,C專門開了個微博號,唯一的內容就是罵,感覺他的每一天都過得好充實啊:早上開晨會,先和左邊的同事抱怨一會兒交通,再和右邊的同事罵一會兒考勤,中午再「安慰」一下丟單的同事,「團結」一下被PK的同事,下班前還不忘不點名地警告一下有過結的同事,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時間長了,偶爾談點風和日麗的東西,你得戴上墨鏡才認出他來。

「職負綜合症」到了這個階段就不只是發泄,而是有目的地拉幫結派。因為他們能已感受到自己的職業危機,不得不「團結」一批同樣對公司有意見的同事,以抬高被炒魷魚的成本,也為自己下一份工作做準備。

4

光顧著批評別人,我自已也得檢討一下。

小孩子不高興了,給塊糖就開心了,我這個成年人就不行了,得先上微博散發點陰暗面壓壓驚,再上朋友圈來點雞湯定定神。

普通人對於負能量的看法是很矛盾的,比如說,我既上微博又玩微信,但為什麼在微博上喜歡看壞消息,到了朋友圈裡又愛發雞湯呢?

因為微博是陌生人社會,我可以把它當情緒垃圾桶。而朋友圈是熟人社會,在熟人世界裡,雖然我仍然愛聽壞消息,但更喜歡把自己打扮成一身正能量——職場也是如此。

我們聽過那麼多道理,看過那麼多書,拚命維護自己的正面形象,不就是為了有一天,當你中年危機了,可別人在朋友圈裡看見你的頭像時,還會想起當年那個酒喝高了吹了那麼多牛逼講了那麼夢想的你嗎?

(本文為「職場奇葩」系列之一,在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中,每周二推送)


工作的時候:

「我早就說過....」和「本來就是這樣的嘛!"

辭職的時候:

(意味深長狀)「我覺得你...還不夠成熟...現在公司...(以下省略一千字,其主旨大致為"年輕人啊,貴在堅持」...)


你很閑啊,真羨慕啊
------補充------
居然沒有人提到這句么:你行你上啊


不知道(不知道有沒有問?)
沒辦法(有沒有用心想過辦法?)
這個不關我事(把自己摘出去呆的地方,你又有多優秀呢?別忘了自己還在這裡)
我不會(不會有沒有嘗試去學?)
啊?(別人說話不認真聽,白天做孤魂野鬼)
真的嗎?(工作有假的?)
明白了(可壓根沒明白)
沒問題(完全是隨口亂說,隨便盯一下就是問題)
我做了有神馬好處?(好處壞處都是自己的經驗,捨不得付出,還指望自己以後高薪,靠譜不?)
狡辯說自己:記住了(可永遠在犯同樣的錯誤)
好的,好的(工作時漏洞百出)
是XX的問題(來不來先推卸責任,總習慣在別人身上找原因,卻忘了看看自己)
沒時間(時間是擠出來的,不是老天就該給你的)
忙(工作說忙的人,都是不知道自己在忙神馬的)
這個學校都沒教過(學校是不會教會你人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識的)
沒人教我(誰有義務要教你,除了你父母,你眼睛是不是有會發現事情?有夠努力?)
不可能(否定的心態只會獲得被否定的人生)
更多不禮貌的行為(很少有孩紙知道上桌宴請的主次位,也很少有孩紙知道禮貌了)
我以前怎麼怎麼樣(你是一直在炫耀呢?還是忘記你要活在當下,走向以後,而不是活在以前)
他這個人就是怎麼怎麼樣(不想人背後說你,你就少說別人)
上級命令口氣,下級敷衍行動
.。。。。。。。。。。。。。。。。。。。。。。


一句話里夾雜著數個初中級別英語單詞。比如,Maggie,你叫team里那幾個實習生檢查一下schedule有沒有問題,下午那個meeting要討論的project你最後confirm了沒有?還有,check一下明天要提交的paper。。。。咱能好好說話么?


一大堆數據,然後來一句:「這個很簡單的吧,下午理好交給我。」


謝邀

職場上最討人厭的話,有哪些?

只說問題不說解決方法,意義不大,本題說說什麼是令人討厭,以及更有意義的該怎麼辦。

最後會有一個,從令人討厭變成被人接納的極簡方法

  • 什麼「不」令人討厭

很多人對這個理解非常模糊,很容易混入一些錯誤的觀念。

常見的錯誤觀念有:

  1. 缺乏知識並不令人討厭,甚至虛心好學可以迎合好為人師的心理,反而非常討人喜歡;
  2. 能力不足並不令人討厭,沒有人生而知之,每個人都是一步步去學習知識、積累經驗、轉化能力。只要其他協作者對能力有清晰的預期,對工作難度進行合理安排,就不是問題;
  3. 績效不好並不令人討厭,績效不好的原因多種多樣,從行業、到公司、到部門到個人,用朱蘭的話阿狸說,只有20%來自基層操作人員,而恰恰有80%的質量問題是由於領導和管理所致。在具體工作中除非評估整體指標,否則績效不好的員工甚至可能會襯托其他人的績效良好,反而更容易討人喜歡;
  4. 不喜歡社交並不令人討厭,現代社會,信息充分流動,絕大多數城市人口一份工作干3-5年就算長了,所以其實社交深度並不重要,自己做好分內的事就挺好。確實不喜歡社交,樂群性很低,這種人可能並不是人緣最好的員工,卻也沒達到令人討厭的程度;。
  5. 好逸惡勞並不令人討厭,個人主義盛行的今天,抱怨加班,渴望加薪升職,談不上是錯,因為這幾乎是所有人公認的政治正確,完全的集體主義或者理想主義反而另類。
  • 什麼令人討厭

如果說上面這些行為都不令人討厭,那麼什麼樣的行為或話語是令人討厭的呢?

答案很簡單, 「傲慢是最大的原罪」,只要我們追求的不是「更好的自己」而是「比其他人更好」就幾乎無法擺脫令人討厭的結局,幾乎所有令人討厭的行為或話語都可以找到這個原因。

具體來說:

  1. 抬高自己,貶低他人。我的背景(地區、家庭、學校、學歷、公司、部門、職位)如何如何;我的知識如何如何、我的能力如何如何、我的業績如何如何、我的關係如何如何。你的背景有什麼問題;你的知識有什麼問題;你的能力有什麼問題;你的業績有什麼問題。
  2. 誇大成就,推卸責任。想要實現1,那就必須2。為什麼要誇大成就,因為要抬高自己,為什麼要推卸責任,因為負責會降低自己的評價。

從我們的分析過程可以明白令人討厭的語言或行為本質是,這類行為、語言或者說與這類人相處會降低我們自己的價值感,沒人喜歡被打壓。在這裡我們不做價值判斷只做客觀分析,傲慢的行為不一定錯,但是確實令人討厭,無論是否有資格傲慢。

  • 進一步的探討

每個人都有分別心,這是進化中性選擇賦予我們的本能。

我們一方面追求超越別人,一方面反感被人超越。

如果我們追求的是超越別人,這不是錯,只是這條路很難,很累,隨著進入更高的層次,就有更高層次的對比,而且在一路上都會被人討厭。

如果我們追求超越別人,還不想被人討厭,怎麼辦?

  • 如何不令人討厭

不令人討厭,並不難,多數人都不令人討厭。就像無害的小動物如小狗、小貓,無害的競爭對手如剛出生嬰兒,只會讓我們覺得可愛。職場中也同樣如此,校招的新人犯些無關痛癢的常識錯誤,甚至會讓人覺得可愛。

但是當我們追求更高的職位、更多的薪酬、更好的機會時,我們就沒那麼可愛了,甚至開始令人討厭了。

好在,歷史中很多有成就但不令人討厭的人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即用人的社會性克服人的競爭本能

人是社會動物,團體中的協作,使得團體內部的生存能力遠遠超過團外的生存能力。

所以,我們要把人變成團體,要協作、要利他、要值得他人依賴、要給予對方價值,讓對方明白我們是自己人,我的成就就是我們的成就

這種轉變只需要一個超級簡單的方法,一個人就可以馬上從令人討厭變成被人接納。

這個方法就是,任何時候,需要說「我」或者「你」的時候,換成「我們」。

舉例來說:

  • 令人討厭:我的背景很好,我的能力很強,我必然可以達成這個遠超他人的目標。
  • 鼓舞人心:我們的背景很好,我們的能力很強,我們必然可以達成這個遠超他人的目標。
  • 令人討厭:你的方案不好,你的計劃有漏洞,你的能力無法滿足這個任務要求。
  • 穩重踏實:我們的方案不好,我們的計劃有漏洞,我們的能力無法滿足這個任務要求。

曾國藩說:「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人家不是。自從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今九年,與四十歲前迥不相同」。

讀到這裡可以回顧一下我這篇文章里有多少個「我」,有多少個「你」,有多少個「我們」。


「把這個弄下」,然後自己去上網打遊戲。


你們90後。。。(90後的懂)


不好意思,我走神了,你剛才說什麼?


你聽我說。。。往往都是一個不聽別人說的人說出來的。。。


我覺著身正不怕影子歪,
了解人的心理感受。
你可以把反話聽正。
比如他說你想的多。
你告訴他們你只是有想法而已。


今年市場不好
我不是讓你。。。。
沒有借口


推薦閱讀:

大人的玩具有哪些?
什麼樣的劇情會同時激怒中日韓讀者?

TAG:調查類問題 | 職場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