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很短時間判斷一個人的三觀;另外我覺得自己三觀有點兒混亂,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三觀呢?


於我看來,世界觀是個人對外界的認知,價值觀是個人對物的有用性的認知,人生觀則是調和個人與外界的關係(包含了經濟關係)認知。而三觀是一個模糊的辭彙,很難界定這其中的範圍。

還記得那句話嗎:當我們明白珍珠和彈珠的區別時,我們就長大了。這其實說的是價值觀,它的建立形成是有一定標誌的,但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我對世界的認知是大多在十八歲前就已經定型,歷史、政治、音樂、藝術,而我對人的認識/人性的認識則多在成年後。

現在指導著我人生觀成長的一句話是知乎里的一句話:別人這麼做不能成為你也這麼做的理由。精闢簡練、值得回味。

在判斷對方的三觀的時候,我的經驗是主要和自己對比,三觀只是一個人的側切面呈現。短時間的交談和接觸只能大概感知對方與自己的相似之處。至於如何認識他人,就是另一個大問題了。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每個人面對的世界並不是一個客觀的宇宙大世界,而是一個主觀小世界。白富美的世界可能是奢侈品、名牌包包、豪車,而窮屌絲由於生活在不同次元里,這些東西則很少出現。每個人在三觀形成中都有一個不斷重複的認知-強化鏈條,心理學中視網膜效應和孕婦效應說明了這一點。我並非試圖誇大人與人之間對世界不同的感知,實際上,涉及三觀的討論最好是一個舍異存同的過程。

認知混亂的主要的原因是主體對自我認識的不足或混亂,體現了一種自我否定的潛在意識。固定價值觀的缺失導致了對世界認知的根基動搖,對世界的混亂理解與自我價值認知衝突導致了思維的無序性。

人我的深刻認知需要對外界認知的摒棄和自我的回歸,反覆自問:我是怎樣的人?我認知到的諸多東西與自我的本心衝突嗎?我對什麼保持認同,對什麼保持反對?

很多衝擊我們認知的東西通常會偽裝成普通的事情,或是用概、/平均值等東西讓我們感到不幸福。前者就像陰謀論,後者就像人均收入、綜合稅負率之流。

其實外部資訊在幫助我們更好更快的認識更大的世界的同時,也在有意無意挑動我們的情緒,通過部分事實隱瞞,刻意片面強調、過激行為大幅度報道等手法,挑動一些年輕人/不知情者的情緒。醫患、洋快餐、7.23數不勝數。我們在世界觀形成的時候,不論接受到多大衝擊性的信息,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明確的自我暗示,我是一個善良的/有素質的/有修養的人,這些信息並不能改變這一點。

--------------------------------------
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


所謂三觀就是排序,哪些比較重要,哪些值得珍惜等等;
你自己知道這個排序很混亂,說明三觀還沒很好的形成。
另外,不知道你說的「真正」的三觀到底是什麼,
是一套來自內心,可以給萬事萬物排序的價值體系么?
這個世界可能沒那麼簡單。
不過你慢慢長大,排啊排,或許突然有一天就發現大部分事情都排好了。


你說的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么。人是一種有演技的動物,觀察別人還有要靠你自己。三觀沒形成不要緊,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套衡量系統,什麼東西是你深深在乎的,那裡是你的底線自己一定有數的。增加自己的知識見聞可以在宏觀視角上擴大人的視野,要先學會"客觀"才能讓"主觀"有價值


我想我大概明白題主的意思。
在我很忙亂的時候,我也會思緒不清,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又怎麼去得到,迷茫,彷徨,這是你說的三觀混亂的意思嗎。
建議有一天晚上,早點洗澡上床躺好,仔細思考,直到想清楚,一次性把想法捋一遍。
常和朋友聊聊,很多事情自己瞎想沒有結果但別人的觀點會讓你豁然開朗。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權重?
現在17歲這個階段,是完善自身好,還是擴充人脈好?
一個純數學家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你玩過最好玩的桌游是什麼?

TAG:人際交往 | 內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