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有那麼多恐怖童謠?
很多影視作品或者小說以恐怖童謠為線索,這些童謠本身就有還是為了這些作品創作的?
題主的問題和問題解釋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我先回答第二個。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個典型的熱愛在作品中使用童謠的作家。
比如她的神作《無人生還》(原名為Ten little nigger,又稱Ten little indians,後因為種族歧視問題改為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中使用的童謠來自於黑童謠之母《鵝媽媽童謠》,這本童謠集在十六世紀就已經有了,甚至有人認為在十四世紀就已初具雛形。而阿加莎克里斯蒂此作於1939年發行。所以很明顯她是以已經有的童謠來寫作的。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黑麥奇案(A Pocket Full of Rye)》,阿加莎在其中使用《唱一首六便士之歌(Sing A Song of Sixpence)》的童謠貫穿全文,這首童謠也能在《鵝媽媽童謠》中找到。
還有她的波洛系列名作《牙醫謀殺案(One, Two, Buckle my Shoe)》和著名舞台劇劇本《捕鼠器(The mousetrap)》中也引用了童謠,不過遠不如以上兩例具有代表性。在此不做贅述。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中使用的童謠都是已經存在的,並且非常膾炙人口,這也是她的作品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畢竟在英國,大部分人從小就能哼唱這幾首童謠。
但並不是所有作家都是如此,著名推理懸疑作品《海貓鳴泣之時》中使用的歌謠就是作者借鑒《十個小黑人》後自創的。比起利用現有的童謠安排謀殺,自創一首難度顯然就低了不少。
接著,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黑童謠流傳於世呢?第一是因為鵝媽媽童謠的時代背景比較特殊,有很多現在聽來匪夷所思的謀殺案,丈夫殺死妻子,女兒殺死父母等等案件時有發生。這些童謠中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當時的真實案件。比如《莉茲波登拿起斧頭(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就講的是女孩用斧頭砍死父親和繼母的故事,雖然這位女士最後被無罪釋放,但這個案件仍然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黑童謠大行其道也就不奇怪了。
其次,孩子們對死亡和犯罪的接受程度比很多大人想的高很多,尤其是西方,死亡不是一個需要避諱的話題。《捕鼠器》里的一段話說得非常準確:「正如帕拉維契尼所說,這是一首驚心動魄、相當恐怖的兒歌。兒歌中透出孩子對憐憫、寬恕這些品質的無知,而如果一個成年人仍具有這種無知,那就太可怕了。」
不僅是童謠,很多童話的最初版本也非常殘酷和血腥。斷肢,兇殺,食人等等元素都會由父母在睡前毫不介意地讀給孩子們聽。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很多故事都是在近代才被溫和化的。
推薦閱讀:
※求推薦幾部超好看的恐怖電影?
※如何评价电影《异星觉醒》(Life)?
※如果你變成鬼,你應該怎麼做?
※《它在身後》這部電影到底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