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自己和自己相處,是一種缺點嗎?

哈哈,其實我是來找認同的,不過我也很希望和我不同觀點的朋友能和我分享你的觀點。

先說說我吧,現在大一,踏入當程序員的道路,大學之前對自己的大學有了很多幻想,幻想自己通過努力,情商越來越高,越來越喜歡與人交往,因此,我做了很多嘗試,開學去了各種聚會,逼著自己與人交流接觸,參加社團,又加學生會,參加辯論賽,後加學院辯論隊。

經過這麼折騰,感覺對人多的地方越來越排斥,有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在寢室,那種一個人在寢室編程,感覺很舒服,很享受,平時有時候一說到感興趣的,就有話,不過大多數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接住別人的話題,使之不沉,自己對此也很排斥。

自己是一個自卑的人,可能是童年並不是太美好,大學前一直想改變,努力也努力過了,效果確相反,越來越喜歡一個人,不過我覺得我的自卑反而成為一種力量,驅使我不墮落,我覺得我自己很弱,與別人比起來差距很大,因此我可以說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學習中,我覺得這是一份自卑的力量,因此我也很能靜得下。

甚至,我還打算下學期和一個志向性格相似的人搬出去住,從此真正過上自由,可以在房間獨處的生活,大學宿舍生活不能滿足我這樣的需求(也許有人認為這樣不好,可能我是一種逃避)不過我覺得為什麼不讓自己內心舒服點呢,是吧。

這一年來很充實,不過在這一年的盡頭我得出了這樣的答案,想必當初的我會討厭現在的自己,不過我變得更加堅定。

我覺得我是一個善良,很在意別人感受的人(也許很多人都是這麼看自己),同時我是個沒底線的人,又不太懂世故,以至於我在某些人際交往方面有時候吃了很大的虧,容易招人誤會,曲解,自己又解釋的語氣控制不好,別人不相信,自己沒有底線,別人對我雷區的冒犯我幾乎都能忍下又笑臉迎人,不懂拒絕,還有一弊端就是有時候可能冒犯他人到自己不知道,因為自己對自己沒有底線,自己對人經常的退讓,導致自己對他人雷區的審視不夠靈敏,以為別人也跟我一樣,以上是我大學一年的總結。(補:小學到高中,可以說真正的好朋友算來算去也只有四個,可能底線的確立和人情世故的了解對我來說很重要)

至此,我又想要改變,和最初不一樣,我想要找回我的底線,可是我感覺到自己很難找到,那樣的我已經根深蒂固,不知如何確立,不知如何是好,原本我以為,努力對別人好,就能換來別人的善意,經歷一年,我不完全否認這一觀點,但我覺得這種做法要看人,且對社會上大多數人都不適用,我已經嘗盡許多苦頭,人總是貪婪,且喜歡欺負比自己老實的人,不管有意識或者無意識,我覺得可能都會如此,我發現我也有這樣傾向。

其實說到最後可以說沒有問題,我只是想看看知乎上的網友對此持什麼態度,以及我有點關注一點,丫的,我這樣找得到女朋友嗎— —?

以上

*******************************************************************************

2017年6月4日更

感謝各位答友的回答

其實外界一直都在跟我訴說,外向點,情商高一點,其實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外向和情商會扯上關係,我覺得內向,喜歡獨處的人,情商就不能高了嗎,或許我所認為的情商不是普遍認為的那個意思,我覺得這其實僅僅只是一種為人處世,有必要去學。其實內向,喜歡獨處也是挺好的。對於外界為什麼總是要我們外向,可能是真的外向的人能獲取到更多的資源,更有利於生存,他們內心以什麼為樂我不知道,我也不敢猜測,外界有這樣一種對我們的呼喚,也可能是這個世界,更多外向的人在呼籲罷了,而內向的人可能怕這份快樂,道出來了,也無人曉得,甚至被認為有病。

其實過分在意別人感受,也就是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這麼在意別人的的看法呢,這是為了什麼,其實我意識里說不清楚,感覺這個答案憋了很久,就是憋不出來,很惱火,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我去思考的問題,這可能是一個很關鍵的點。

關於未來職業,有答友在問我,我想,一個程序員挺好的,我也挺喜歡網路安全方面,不過再細點的方向還沒想到,我很慶幸我當初莫名其妙選了這個專業,也是因為這個專業,我覺得,外向對我來說並不是很重要。其實內向,喜歡獨處,自卑的性格我現在想想對我的大學專業影響將會很大。我想過一個問題,性格真的有分好壞嗎,內向一定往好的發展?外向也一定往好的方面發展?其實我覺得不是,一種性格有一種性格的特點吧,關鍵在於這麼利用這份性格特點,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去發揮這份性格最大的優勢。這可能是我接下來所努力的方向。

關於生命的意義,其實我也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對於我來說是什麼,不過我覺得,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以一種努力的姿勢去探索,是對的,不然可能當我發現其中的意義的時候,發現一切已經晚了,那將是多麼可惜。

以上


很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學會如何跟自己相處,不免為人生的一種遺憾。

喜歡自己跟自己相處不是一種缺點,只是一種個人的特點。如果能在這份獨處中找到巨大的快樂,未嘗不是一種快樂。

需要人陪,是大多數人的精神狀態。

去年開始,我學會了跟孤獨相處。我在知乎上寫的第一篇高贊答案是「朋友很少,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想必很多我的關注者已經看過了。

實不相瞞,寫那篇文,是因為孤獨,是因為一個人去海邊,無聊,孤寂,沒有時間跟旁邊的人玩耍嬉戲,所以對於風景,對於自然,對於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思索。

努力需要專註,
專註,往往意味著獨處。

沒有那麼多的娛樂時間,沒有那麼多的朋友聚會,沒有那麼多的詩情畫意。比如那些在數學道路上勇攀高峰的人,終日與枯燥的數字打交道,但是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可以獲取巨大的成就感以及快樂。

題主,你通過一年的禁閉,專註於自己想要的事情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就是專註給你帶來的回報。

你感覺人際關係處理起來很複雜,自己的交際能力下降了,這是你脫離人群的必然結果。

很多偏執的天才,或者是在某個領域內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不善於人情世故,不是因為他不會,只是因為他不想,他沒有那麼多跟人接觸的經驗。

同學,你很聰明,文字的歸納能力蠻強,把自己的問題剖析得相當清晰,其實你不必跟社會上其他人一樣,勇敢做你自己就好了。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同學別貪啊。

你想要在編程上取得高深的造詣,付出的努力肯定是不少的,沒有那麼多交際的時間。

我小學班上有個同學很孤僻,基本上不跟我們來往,初中高中期間,組織同學會都不來。他本科沒有考上北大,研究生上了。

至少在他上北大以前,我們都認為這個人好冷漠。結果呢,人家有一天發了個照片:

跟小黃車的某位CSR談笑風生。

他不是不交際,他選擇了專註地努力,先去到一個高的平台,再去努力。

我不說他這種樣子就是對的,至少是一種通往世俗成就的路徑。當然,除了他的專註,還有他的天賦。

給你說這些,只是想讓你明白:

孤獨、不能毀滅你,就有很大可能成就你,至少是給了你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事業。

關於你的沒有底線沒有原則之類的,我無法幫助你,但是要提醒你兩點。

1:懂得友好地拒絕他人

2:提高察覺得罪他人的意識

這兩塊,我具體不知道怎麼教給你,等我哪天發現了怎麼書面表達,我再來補充回答。

你最後的畫風變得很快,你的終極問題是:

我這樣的人,可以找到女朋友嗎?

你的描述不充分,所以還請你:

1:爆照,證件照、生活照、藝術照、哈哈哈,跟你開個玩笑啦,只是給你表明,她們中很多人還是要看臉的。

2:側面透露一下自己的家庭背景

3:你的人生目的、態度,以及你有可能達到的高度,不給妹紙們點盼頭,跟你幹啥啊?

哈哈哈,這些方面的東西,你感興趣的話,我哪天寫了新回答你再來看吧。

關於獨處,以及跟自己相處,我是前年才培養的經驗,去年到達了頂峰。

剛失敗的那段日子,曾經的朋友清理了一次,剩了幾個下來;手機是飛行模式,再連個Wi-Fi;拒絕一切的社交網路以及社交活動。

幹啥?

看電子書;看電影;電視劇;唱吧;謀劃新的事情。

其實很多人悶著看電影會煩躁的,最開始,由於我的心情複雜,二十分鐘我都看不下去,就關了找其他的。後來呢,我慢慢平復了心情,可以欣賞一整部電影了。

唱吧上有一群孤獨的狂歡者,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參加上面的在線KTV。

就是大家組成一個線上包房,排麥點歌,彼此不知道之間的長相,盡情展現自己。在那裡,我重新找回了自信以及陌生人的善意,他們會給你點贊,會給你送花花,會各種誇獎你。

對於剛經歷了人生低谷的人來說,唱吧的氛圍是很好的調節情緒的方法,因為在線KTV規定了不準罵髒話,不準批評,只準點贊和表揚,所以那段日子,我在那裡療傷。

有類似的狀況的朋友,需要儘快地找到讓自己一個人快樂的方式。

可以是看電影,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彈鋼琴,總之,要讓你可以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你才不會陷入孤獨的狀態。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快樂了,孤獨的影子也就不見了,剩下的是一個人的狂歡,以及無所顧忌的自由。

關於你說的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為人處事規則,我不予以反駁,那同樣是一種特點罷了,只要他能在那裡,找到人生的意義,有何不可呢?我只能說,誰也別瞧不起誰,別像我們那些同學嘲笑北大那個同學一樣,最後才發現,我們當年玩樂的時間,人家在做功課。

很多人在成名之前都是孤苦伶仃的,包括我最喜歡的周杰倫,仔細聽歌詞:

小朋友 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為什麼 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 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靠在牆壁背我的ABC
我說我要一台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台舊舊錄音機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 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 我寫的歌

還是聽媽媽的話吧
晚點再戀愛吧
我知道你未來的路
但媽比我更清楚
你會開始學其他同學
在書包寫東寫西
但我建議最好寫媽媽
我會用功讀書

當然,他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僅僅是辛苦的付出,還有更多的天賦。

他的兒時,也沒什麼朋友。

後來的朋友,也基本上是音樂卓越的音樂,帶他去結識的。如果沒有曾經的孤獨,可能也沒有那種感受:

「你要離開,我知道很簡單」

舉個自己偶像的例子,是因為致敬他關愛自閉症兒童的一顆心。

他一直鼓舞著自閉症患者在個人的世界裡找到快樂。

偶像這麼做,我也就把自己跟自己獨處的經驗分享給你們了。

但是很難,很多人還是難以在一個人的路上找到生活中的樂趣和人生的意義。

學會友好地跟自己相處,
也就是跟自己和解的那一天吧。

但願你們和我都有找到的那一天吧


一個人能夠學會獨處並且樂於其中至少能夠證明你在精神上足夠獨立,這並不是缺點。相反的,那種喜歡成群結隊的人往往都伴隨著空虛和寂寞。
也就應了那句爛俗無比的話: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我想推薦兩本書給處於迷茫又自我矛盾中的你以及和你類似的人,我覺得這兩本書對你們的困惑會很有幫助。

第一本是邁克·貝克特爾的《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書中第一章提到:
①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②生活因差異而精彩。

嗯,引用一段吧:
「何謂內向,何謂外向?
我們通常把那些交談有困難的人稱為「內向型」。而那些一分鐘就能說一籮筐,很難停下來傾聽對方的人,我們可能會稱之為「外向型」。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一下概念。「內向型」是指那些通過獨處就可以獲得能量的人。他們並不一定很害羞,但是,在和一群人相處之後,他們更需要個人的空間。他們傾向於在內心裡自我反思,而不是和他人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在集體討論時他們不太容易參與其中,但是,之後他們會獨自把問題思考一遍。通常情況下,他們的最終結論都是很可靠的,而且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然,這樣的結論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醞釀和總結。他們並不是不善言談,只是傾向於先思考再開口。
在人際溝通方面,內向型性格的人通常會在以下方面糾結:
● 不知道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 不知道如何才能表達妥當。
● 說話時會結結巴巴。
● 不知道如何開啟交談。
「外向型」是指那些通過群體交流獲得能量的人。他們傾向於通過交談來思考。人越多,他們越是活躍。交談中,他們通常都能夠最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反應敏捷,不會因為人多勢眾而恐慌。可能一開始的結論略顯淺薄,不過,他們會意識到這不過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最後會有更好的結論。
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會在「傾聽」方面存在問題,他們會在以下方面有所糾結:
● 為什麼大家有時候不贊同自己的觀點。
● 感覺交談很無聊。
● 為什麼身邊有些人看著很不安。
● 難以理解少言寡語的。

內向讓交談更有深度,外向則更具行動力

內向型性格的人往往會羨慕外向型性格的人,羨慕他們可以快速且容易地進入交談。但是,他們只注意到了外向型性格的一個方面。同樣,外向型的人可能也會不理解:為什麼他們侃侃而談,聽者的眼睛有時卻獃滯無神呢?不管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他們的獨特之處對於人際關係來說都很關鍵。內向型讓交談更有深度,而外向型則更具行動力。如果交談中沒有內向型的人參與,那麼最終的結論就可能欠成熟,執行的時候慘遭失敗。同樣,如果交談中沒有外向型的人參與,你最終得到的可能只有周密設計但永遠沒有付諸實踐的計劃。我們越是想要模仿他人,放棄自己本來的樣子,越容易感到沮喪。問題並不在於我們的性格類型——從性格類型中我們可以獲得和他人合作共處的能力。我們越是想要成為他人,自己的獨特性越容易喪失。如果性格特徵讓我們感覺不安,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只將注意力放在和他人的比較之上。
要想人際溝通更有成效,就要具備兩個基本的事實:
● 了解並接受自己。
● 了解並接受對方。
如果具備以上兩點,人際溝通中的很多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因為這個時候的我們是作為一個整體在交談,而不僅僅是為了取悅對方,給對方留一個好的印象。

走向溝通達人之路
約翰很想有個家。可是,單憑著每個月的薪水,這個願望幾乎沒有可能實現,因為每次不到月底他就捉襟見肘了。他期望一切都有所改觀,但似乎深陷困境無法脫身。每周他都買五張彩票,指望著夢想能從這裡成真。從統計學角度來說,這個機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然而,他卻把所有困難的解決都押在了這種一蹴而就的僥倖之上。
我讓一位做會計的朋友史蒂夫替我算了筆賬——我想知道如果約翰沒有買彩票,而是拿這筆錢做了投資,結果會怎麼樣?假如說,他每周投資5 美元,利率為5%,四十年後,每周的5 美元就成了33000 美元。也就是說,如果不買彩票,可以不像大多數人那樣指望著彩票,他就可以掙更多的錢,而這是僥倖無法帶來的。
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最根本的性格,因為這完全在我們的控制範圍之外。想要重新塑造性格,就好比指望一個一蹴而就的辦法,最終能夠收穫的也只有沮喪。我相信,肯定有比一蹴而就更好的方式。
關鍵在於更細緻地了解你的獨特之處,接受並享受這種獨特之處。
一旦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知道獨特性的價值所在,我們就可以將之作為起點來提升我們的溝通能力了。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們和他人交談時會更坦誠,而不是特地用某種虛偽的方式試圖「理解」和「被理解」了。
沒有什麼一蹴而就的方式,可以讓一個人一夜之間就成為溝通達人。不過,通讀本書,你會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兒地朝著這個目標前行。
溝通達人之路是一個永不停歇的漫漫長路,其基礎恰恰在於我們獨一無二的美。施展魔法你的獨一無二以及周圍人的獨一無二會打開通往溝通力的大門。
「讚美自己的獨一無二」是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與他人交談的最有力工具。
當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真實的自我而非模仿他人時,結果就會不可思議。」


第二本是蔣勛的《孤獨六講》。

書中把孤獨分為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以及倫理孤獨。

裡面有一段話必須要跟大家分享: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以上。


恰恰相反
人啊總是愛自由又怕孤獨
能自己和自己相處多好
來去似風,不羈放縱


這個技能很有用的,你相信我
這樣你就不會在想吃肉
而又沒有人願意跟你一起的時候
因為你不想一個人
從而沒有肉吃
而不開心
而去亂想
而懷疑世界
而不想做任何事


我是一個很愛和自己相處的人。
因為人情世故往往讓我感覺複雜瑣碎,
即便親人也有可能因為利益衝突或無心爭論說出傷人的話。
但是只有與自己相處,
才更清楚的看清自己,看懂自己。
內心也才會更平靜。

在人多的地方呆久了,
或者自己在人前開朗太久,
我都會覺得自己內心開始浮躁。


另外,我不認為很在意別人是善良。
而是對自己不自信的表現。
善良這個詞,真的不必用於人類身上。
越和人接觸越會覺得滿身髒水。

很多時候,我願意去抱一條髒兮兮的流浪狗回家,
但是卻不願意扶一個老爺爺過馬路。
因為人性是太反覆太可怕的東西。

善良是什麼呢?
善良是與生俱來的憐憫之心和能溫暖一切事物的力量。

所以獨處不是缺點,反而能讓你看清自己。
善良也不是在意別人。
其實我們何必在意,最重要的,是遵循本心。


像村上春樹友善而又孤獨

楊絳說錢鍾書:極通世故 不屑交際

錢鍾書:目光放遠 萬事皆悲

胡適:身行萬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
胡適:怕什麼真理無窮 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梭羅:大多數人活在平靜的絕望中

賈平凹:弱者都是群居著,所以有芸芸眾生。

周國平: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禮記中庸:慎獨


我說:觀照 保持清醒

少年你是完成了自我認知啊! 這個世界上多少人活了一輩子 都沒搞清楚三個問題
從哪裡來 ?
要幹什麼 ?
要去哪裡?
與自己相處就是與靈魂對話,太棒了好嗎!

我曾經有半年有「非主動交流」 干自己的事,讓別人說去吧!
一不觸犯法律
二不違背道德
三不拋棄良心

剛剛讀到的一段 臨時加上來。


我也以我的大一為分界點回答,現在我大二了。在那之前,我是一個一定要有人陪才安心的人,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願在外活動,會覺得很自卑。吃飯要有人一起,覺得成群結隊才是對的。甚至我還會對那些經常單獨走著的人心生憐憫。
現在的我不再自卑,也更理解那些獨行的人。我憑什麼覺得別人可憐?我憑什麼就覺得人家一定是孤獨的呢?或許他們的內心世界比我要豐富得多,而他們所看見的世界也並不是我這個。
我喜歡讀書,起先是喜歡優美的文字,後來是喜歡書里的故事,而現在是喜歡看書的自己,也就是那個與自己相處的我。我也更喜歡跟自己相處了。我也排斥人多的地方,尤其是那種要熟不熟的人很多的地方,全是陌生人我還不會覺得怎麼樣,因為我可以觀察別人。我總覺得那個地方我太容易看到虛偽,我下意識的去避開那種尷尬。
與自己相處並不是孤僻,在這個過程中能認識到自己,那麼這就絕對不是一種缺點。認識自己其實能讓自己更好的認識別人。題主讓我感覺你能認識到自己的啊。
我雖然喜歡讀書,但沒有讀過那麼多可以給題主你說的頭頭是道,也只能說說我自己的經歷。但是我們的魯迅先生說過,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先生還說過,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而已。這大概也是我喜歡獨處的一個原因吧。
我發現我跟題主很像啊,我也經常思考人生的意義,我來到這個世界上要幹什麼。可是我發現我太渺小了,我的生命太短暫了,以至於我沒有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我想過的開心健康,儘力去讀我喜歡的書就好了。跟題主不一樣的是我其實很能說,以前不是這樣,近兩年就變成這樣了,原因我自己都找不到,而且喜歡跟陌生人說,大概是因為聊到感興趣的話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吧。但我又希望只跟別人萍水相逢一下就好了,不要有更深入的發展,因為我覺得我有現在的朋友已經夠了,不想再有太多要維持的關係。
你還說到你沒有底線,是不是一味地去對別人好呢?去滿足別人的要求呢?我也有過這段時間。其實這樣只會讓自己更不舒服,你也應該有意識到,當你的退讓和付出讓別人成為習慣時,一旦你有一次沒有做到,在別人眼中就會變成你的錯。所以我漸漸遠離了這些人,同時時常提醒自己什麼是自己的底線,看到一些事情發生時,思考自己同不同意那種做法,如果是我,自己會怎麼做,那麼自己的底線會更加清晰。
我看到了題主在其他人的回復下的評論了。果然我們的家庭環境很像,怪不得會造就相似的性格,很開心題主你說你很喜歡你的工作,所以生活里又少了一樣會讓你厭倦的事,多好啊。
在意別人的看法對我來說也是一樣存在過的,其實我是想要得到一種認可,這也是我潛意識裡的自卑,所以我想聽到的是別人認同我的聲音,於是我變成他們認為我應該是的樣子。然而現在我並不那麼在意了,當然我會在意愛我的人我愛的人對我的看法。因為人看待問題的角度都是不一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千個人眼中也可能會有一千個你。但是如果你要順應他們的眼光變成一千個你,是不可能的。那麼為什麼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呢?當你們認為我善良時,我卻偏偏露出了獠牙,當你們覺得我兇狠時,我又收起了我的刺。然而這個才是真的我。而讓我這樣變化,取決於他人對我的態度。
好像有點偏題,不過能跟人分享我的看法,我也很開心呢~


周國平說,人往往把交際看成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獨處是比交際更重要的一種能力。如果說不擅長於交際是性格的一種弱點,那麼不喜歡與自己相處那就是一種靈魂的缺陷了。
其實獨處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檢驗。一個人逃避或者喜歡獨處是與自身所具備的價值恰成比例的。你本身擁有的越多,你對外界的需求就會越少。
但從相反的方面來說,某種程度上卻是對現實的逃避,過度的喜歡獨處容易把自己割裂成一座孤島,沉浸於自己的小世界,變異成一種病態的宅。作為一個獨處能力極其強悍的人,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啊。
作為個體存在於大的社會環境中,是不可能沒有社交的。其實可以清晰地劃分不同的場景,知道什麼時候該與外界銜接起來,什麼時候該與外界剝離開來。這才是一種均衡的狀態吧。


先回復答案:喜歡和自己相處不是缺點。

想回復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內外向。內向、外向,決定一個人對刺激水平的偏好。內向者喜歡獨處,一個人靜靜,兩三個朋友喝茶聊聊,能給內向者帶來力量;外向者喜歡熱鬧,喜歡大家一起轟趴,那樣強度的刺激才能讓他們興奮,讓他們活力四射。(更多內容請參考susan caian的《內向的力量:內向者競爭力》,作者姓名和書名很可能有誤)如此來看,題主大一參加的活動太多了。內向者不是不需要社交,是需要的社交量和強度都不大。如果超負荷社交,則需要靜靜。參見TED,《內向者的力量》《性格的迷失》。

第二,在意別人的感受、評價。每個人都有歸屬需要,渴望社會支持,這是人的天性。咱們都需要找到合適的朋友。畢竟一個人前行,不去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行。(尋找適合的盆友,也是一門功課)。此外,建議題主給自己的目標設計評價標準,比如學習計算機、情商,你覺得達到哪個標準是自己的目標。這樣,可以建立內在評價機制。從這個角度看,在意別人的感受、評價,是因為沒有對事情、自己的標準,又缺乏他人的支持。

第三,女朋友的問題,第一個答覆特別好。一個人,核心的也就那麼幾點,大的方面把握了,不愁女朋友。

加油。答主表示,自己要是大一能向你這樣表述問題,就幸運多了。(答案公交車上寫的,一手要扶行李,錯誤之處多包含,抽機會修改)


一個人就是熱熱鬧鬧的冷冷清清。


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四個人,可以說相對於其他學校六人間或八人間住宿條件很好了。但是畢竟每個人的作息時間不一樣,還有一些資源必須要共享,比如衛生間,洗澡間,風扇,燈棒等等。所以我就會經常遷就別人的時間,打亂自己的生活節奏。


等到畢業自己一個人真正出去住之後,才真正享受那種獨處的樂趣。可以自己列學習計劃,生活計劃,一步一步按著自己的節奏走,感覺心裡很踏實,很愉悅。


在我一個人獨處的日子裡,周一到周五上班,雙休。一般晚上加班七點多下班。

早上會固定起床,刷牙的時候做上下蹲,然後會在去BRT的路上買一盒純牛奶作為早餐。在公車上一般會拿IPad看書。雖然看不了多少,有時候擠車真是擠到快變形。


我的工作大部分是和數字打交道,和數據相關,有時候會做很多表和模型,學習的東西很多。我原本以為自己愛好文學,並且一直是文科出身,會對那些數字數據感到無聊,其實真正接觸下來,會因為它的理性和規整所吸引。並且有時候自己學到思考到一種更加簡單快捷的方式很是開心。同事也願意教我,玩轉excel大概是我短期的目標了。


下班後就到圖書館看兩個小時注會書,然後去吃晚飯。大概回到房間癱倒在床上玩手機看推文或者構思素材。或者看一些搞笑的段子綜藝。洗完澡和衣服的話還有時間的話會再看會書做會題。這大概是我一天的狀態。我覺得不受打擾,心靈有著前所未有的平靜感。


周末的時候早上會起來的很晚,然後下午去圖書館看書一直到晚上。晚上去操場跑步,自己還經營著一個不溫不火的公眾號,一周更一次。有時候會去廣圖,那裡有豐富的圖書資源和超足的冷氣,我可以窩在沙發里看一天書也不嫌煩,看文學看雜誌看漫畫看小說。只時候帶的CPA書反而沒有在學校圖書館看的多。


可能我一個人在外邊讀書生活了好多年,生活很獨立。有時候感到孤獨也是瞬間而過。個人有著強大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恢復體系。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才能真正穿透靈魂和自己對話,真正熱愛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達到,如何使自己更加身體和心靈愉悅。並且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的知識是存量增加的,自己的精神世界很富足。


一個人的時候反正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因此比起一群人在一起。生活會更加規律和自律。手賬每天在寫,你會看到通過時間自己的進步。現在在存錢計劃等錢夠了報一個油畫班,自己在大學學了四年的日語也不要丟下,正在準備每天下班的時候在地鐵上背單詞看日語文章。你通過日益精進,會發現更加一個遼闊的世界,用自己的力量去體驗。多美好啊。踏踏實實的腳步。


有些人需要一生來認識自己。你不知道當真正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你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情感在你心上都占的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了。你的時間那麼寶貴,當然要留給自己和愛你的人啊。


有些人願意把大把的時間花在和別人相處上,獨處對他們來說是對心理、生理的一種消耗和浪費。

有些人很願意獨處,那時,獨處便是開發自我興趣愛好,恢復疲倦的身體的最好時候。

喜歡自己與自己相處不是缺點,這是一種能力。

我和題主思想行為相似,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不喜歡嘈雜。

如題主所說,自己很在意他人感受,不懂拒絕。唉,想說我又和你一樣一樣的。

從小在這方面吃虧到現在,感覺到了一個極點爆發了,從之前為了不讓別人討厭我討好他人,到現在對一切交際關係的漠視。這一切並不是沒有聯繫的,也許就是曾經的不自信和對別人過於好的反作用。

我開始排斥集體,甚至在大學沒有參加任何社團活動,大一一年班裡的人只和同宿舍的有交流。我喜歡讀書,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看。喜歡一個人走在路上不被打擾,戴上耳機,這個世界都是我的。我越來越享受一個人獨處,並認為,這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有喜悅,可以偷偷傻笑並記下來。有悲傷,不需要傾訴,在獨處的時候自我恢復能力變得更好。

身邊很多人說我極端了,他們說人類是群居動物,一個人怎麼行。現在我大二下,我的想法是,現在我一定要好好享受獨處的日子,等工作後這種日子將一去不復返(??益?)

第一次寫有一丟丟長的答案。需要組織能力不太好。

關於題主說的能不能找到女盆友的事
_(:з」∠)_我【女的】,單身了很久,因為實在不喜歡和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多說一句話

可恥的匿了


一種生活方式,優缺都有吧。
本人單身已久,在初中,高中,大學,都至少有一兩個關係很好的朋友。
大學以前我是不敢一個人去吃飯,逛超市什麼的,就在大一剛進來學校的時候,第一次用銀行卡(之前並沒用過,因為知道操作簡單,也羞於問人教),插卡輸入密碼後,左邊出現兩個選項借記卡和能取錢的那個(反正有個能錢),然後一開始輸錯了,然後就慌了。到現在我只記得那天有點熱,我留了很多汗,取錢的人很多,我弄了半天沒取出錢,然後擔心排在後面的人等得太久,我就尷尬走了。後來晚上沒人了,才又去了一次取到錢。
那時臉皮有些薄,做什麼事做得不好,就會有一種小偷作案時被抓住的惶恐不安吧。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的改變這麼大了,反正現在大三,我早上中午晚上一個人去吃飯,周末一個人騎單車沿著在學校周圍河流走,晚上一個人去跑步(儘管操場上有大把大把的情侶),當然還有一個人打遊戲,一個人去游泳館,一個人待在寢室(三天假就會只有我一個人),一個人釣魚(我最喜歡的事,還認識一個釣友,教我釣魚還給讓我搭便車)然後拍了許多照片。

瀑布下的視角與化錢爐,還有沒拍的神像

半枯死的竹子和竹節上新生的小竹筍

枯死的竹子中央長出了小草

江邊下午五點的風光

偷摘的草莓

超級超級大的仙人掌

雖然生活過得充實,而且還有一點點讓人羨慕,但我還是沒有女盆友哇

而且我一個人亂跑,其實也是打發時間罷了,以前是只打遊戲看小說玩電腦,現在變成戶外的了,看起來更加正常?健康?樂觀?的生活方式了。內心的那種孤獨並沒有減少(不然也不會看,松子被嫌棄的一生,看哭上次大概三年前)。但學會了自己和自己獨處比以前開朗些樂觀些,雖然我覺得卵用不大。


能和自己相處是非常難得的能力。我的關注點是題主能喜歡獨處是否是真心不願意多與別人交流,還是因為與別人交流不暢而放棄了與人交流,退而求其次選擇獨處。退而求其次不見得有什麼不好,重點是你的內心是否真正心甘情願的放棄與人暢快交流,並且不會因此否定自己。看起來題主並沒有。

仔細想來,年齡越大與人交流的願望越不強烈了。好像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外界很少能夠給予,而自己已經能夠自己給予自己了。

題主想不明白為何自己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就簡單說說我粗淺的理解吧。我覺得過度在意別人看法,實際上是潛意識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肯定來建立對自己的肯定。至於為什麼這樣渴望外界肯定,就不是一兩句能說清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小時候沒有從原生家庭得到足夠肯定。

只要能和自己平和相處就不必在意那麼多,沒有內心的爭鬥,才能集聚更多的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如果是一種缺點 那就是那種求之不得的缺點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人際交往 | 自卑 | 內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