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當代藝術家應該怎樣做職業規劃?
作為一個藝術系的學生,對於自己專業的前途時常感到困惑。藝術家除了出售自己的作品,辦展開講座,受邀做商業藝術,以及藝術相關的副業,比如:藝術館/畫廊工作,授課等等。而這前幾個選項都是在藝術家積累一定的影響力之後才有可能做的工作。當代藝術家作為一個職業,還有哪些途徑可以提供收入?(不是說賣手工品,或者幫人畫像這種)
想成為一個藝術家又應該有怎麼樣的職業規劃?
唉……………………
首先呢……「藝術家」是一個稱謂,是鑽研藝術之人在多年術業專攻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做出了一些成就之後,被世人所冠的社會名號。
在一個藝術工作者成為藝術家之前,他可能要用去五到十年,或者三十年、五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去歷練,磨礪自己的專業能力,從製作一幅畫、塑造一件雕塑作品到功成名就後寫一篇藝術普及或評論文章,這期間都不是以工作的性質去走這條「藝術家」道路。
任何一個藝術學子,在他積攢足夠的實力成為一名藝術家之前,他可能需要經歷少則三、五年多則十、二十年或更久的時間,以藝術工作者身份進行藝術創作相關的工作,在這段磨鍊實力的過程中,他不會被公眾視作「藝術家」,因為他此時並無資格/資歷去開講座、受邀做商業藝術、公開授課、成為畫廊特約畫家之類,他沒有足夠的成就使他能夠被人當作「藝術家」;那麼,他可能僅僅是一個設計師、美工、插畫師、美術編輯、美術教師甚至街頭畫像為生的藝人……這些就是他的工作/職業。
在能夠把自己的繪畫作品想賣就賣之前,藝術工作者需要從事一些在當下很多人看來並不那麼「耀眼」的職業,就像之前說的,做一個美術/工藝設計師、美工,或是一個插畫師、美術編輯、美術教師、街頭繪畫藝人等。
這裡必須申明,設計師(產品、工藝品、服裝、平面視覺、UI甚至就是遊戲)、美工、插畫師、美編、美術教師、街頭繪畫藝人等等等等,這些職業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我想不想做的劃分。
甚至說,一個好的「藝術家」,他能夠做的事情也包括了上述這些職業的工作內容。
(就我所知,在美國,好的肖像畫家還是很受歡迎的,一幅油畫肖像也並不便宜。)
我們看到藝術家們在人前的輝煌,卻往往看不到他們在眾人背後熬夜趕工、衣食貧乏、遭人冷眼的日子。
不是每個人都能手握萬貫家財足以使他們衣食無虞地鑽研藝術!!!
畢竟,在當前這個社會中,純粹的「藝術家」是社會的「奢侈消費品」。
(肖像畫家也一樣,因為不是人人都需要在家裡掛一幅自己的肖像畫。)
大眾更需要的,是分散在社會生產領域方方面面的藝術工作者——產品外觀設計、廣告設計、平面視覺設計、工藝設計、服裝設計、建築藝術設計(不是建築設計,那是土木工程類的)、出版印刷類的美工、美術編輯、商業插畫師、美術教師……這些都是社會需要的職業崗位。
重點是,無論從事其中哪個職業,只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去做,並堅持不懈地學習藝術創作,要成為大眾公認的藝術家,也並不是做不到。
學藝術的,切勿自視過高,不要以為世界沒了自己就不轉。
即便真的是賣手工藝品,如果自己的手工藝品能做得精美絕倫,少不了會得到一個「年輕工藝美術家」稱號。
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缺乏自知之明,又好高騖遠,野心太大,但功夫不到家,這是個致命弱點!!!!!!!
- 千萬不要看到那些「藝術家」們風光無限就艷羨不已,他們當中沒有幾個是直接吃了第三個饅頭的。(富二代也不行)
- 也不要小看那些基層美術工作者,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經驗總有一日會將他們中的那持之以恆不斷鑽研學習的人送上「藝術家」的舞台。
放眼仔細觀察這個社會,察看公眾的需要,我不信找不到美術工作者發揮才能的空間。
只要肯在這些領域努力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各項藝術能力,認真打好每一場戰役(每一項工作任務),雖然可能會吃苦,「藝術家」這個稱號就會在不遠處等著。
就看你肯不肯了。
就這樣。
以上
2014-11-25
這方面我並沒有聽說過什麼比較穩妥的方法。
在幾年前,我們如果實在是揭不開鍋了就會去畫班代一個月課,夠維持一年的生活費。這兩年不行了,很多地方代課最少也要代一年,中途不允許退出,要簽合同,可以零散代課的地方越來越少。而且代課有一點很不好,就是代完課之後思維會退步到考前班程度,把思維恢復到可以跟代課之前的狀態接上要花一些時間。有些常年開畫班或代課的同學們的思維已經很不適合進行藝術創作了,思路固定在了考前。
有時候我們會接一些私活,比如做雕塑或者畫壁畫之類的。我大學畢業都九年了,也就接過兩次壁畫活,還都是同學介紹的。我有些同學開了雕塑公司或者壁畫公司,他們的活會很多,他們看不上的活就會外派給其他同學做。那些開了公司的同學們已經是放棄了藝術這條路了,太忙,沒時間弄藝術創作。
我有不少同學在開始的時候都會說先奮鬥幾年,攢夠錢再當藝術家,奮鬥著就放棄藝術這條路了。
比較樂觀的辦法是多創作優質作品,多給各種展覽投稿,這樣可以在增加資歷和知名度的同時偶爾賣出一些作品。而且很多畫廊都會對那些帶有選秀性質的大型群展比較關注,希望能夠通過展覽挖掘出藝術新星出來,被畫廊看上了就可以簽合同了,生活起碼會有一些保障。
多參加群展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拿自己的作品試水,看看自己的作品在藝術圈裡屬於哪個層次,跟其他人的作品比起來存在哪些優點和缺陷。這個如果不是放在同一個展廳里對比還真是看不出來,在群展上一目了然,差距十分明顯。
當然,在網上開一個個人空間賣作品也可以,但是賣太多了就沒有畫廊要你了。
如果後台夠硬,或者特別會玩人際關係的話,被國家包養就行,上面這些都不需要考慮。
差不多就這些,其實在國內當青年藝術家算非常好混的了,在歐美那是開啟了地獄模式,沒有以上這些機會。要麼一輩子畫商品畫或給人畫肖像維持生計,要麼一邊打工一邊進行藝術創作,一般不熬到中年根本不可能靠作品維持生計。
這個社會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藝術家,所以走藝術這條路其實是挺艱難的,內部競爭非常殘酷,絕大多數會被淘汰掉。
前年的時候我還聽說有一個地方普通高校藝術系應屆畢業生借了很多錢到北京發展,本來計劃是一年內出名賣畫賺大錢,結果血本無歸自殺了。在藝術圈沒個幾年的積累那是根本就不具備什麼競爭力的,藝術遵循馬太效應,資源都會流向那些同齡人中的精英那裡,資質不行的直接被刷掉。從事藝術要比從事大多數其他行業要殘酷得多,要有一個賭徒的心態,否則會崩潰的。
介紹兩本書:村上隆的《藝術創業論》、《藝術戰鬥輪》
雖然跟書中的國情不太一樣,但是認真思考會有一些啟發
藝術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推薦閱讀:
※有哪些現代裝置藝術與電影有關?
※夏俊峰之子畫作 能否被定性為「抄襲幾米」?
※Trump上台後會對當代藝術產生影響嗎?選舉期間那麼多諷刺Trump的藝術家都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