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真正具有俠義精神的人有幾個?
魯智深是真正的急人所急的大俠,各種幫人,其他的沒發現誰有什麼俠義精神啊。都是些搶劫殺人的貨色,張橫在潯陽江上賣板刀面,張青賣人肉包,施恩連妓女也要去收人家保護費,這都是些啥英雄好漢啊
謝謝邀請。
其實要討論水滸的俠義精神,首先應該從俠義這兩個字入手,因為在古人心中對這兩個字的理解與我們現今經常從金庸武俠中所學來的那一套並非是一會事情。
俠,俜也。——《說文》
所謂言必行,行必果,己諾 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阨困,千里誦義者也。荀悅曰,立氣齊,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者,謂之遊俠。——《史記·遊俠傳》
說文和史記中對這個俠字的解釋是非常到位的。所謂俠者,最重要的一條便是這個俜字,這個字可以解釋為無拘無束,也可以理解成不受禮法約束。正是因為如此,能成為俠者的一定不能是墨守成規的老實人,而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什麼歷代史書裡面描寫的俠客大多數給人的感覺都是一些殺人越貨之流或者乾脆就是干刀頭舔血的殺手。因為在古人眼中連殺人這樣的大罪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去違反的,自然不可能是遵循禮法教條的一般人。誠然單單是殺個把人就妄自稱為俠的肯定是站不住腳的,因此你殺人的動機和理由必須是充分的,而且自己的日常言行必須是合乎江湖準則的。所以能不能稱為俠的關鍵就歸結到了第二個義字上。
(1) 義字,會意。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固其本意為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說文》
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上述的引用可以看出來義這個字,在古人心中尤其重要,俠是不遵禮法而義必須是合乎道德規範的。比如守信,比如孝順,比如扶危濟困接濟朋友,比如殺富濟貧為民除害。綜上來看其實水滸中的大多數人都多多少少符合這個所謂的俠義之道,當然也不乏確實一點也不沾邊的,比如白日鼠白勝,鼓上蚤時遷之流。
其實在水滸中真正合乎現代武俠層面上的俠義之人,也並非沒有,武二和花和尚都算是,但是要說真正完全符合的當數九紋龍史進無疑。
史進作為水滸傳108條好漢中第一個出場的人物,就他全書的行為而言當之無愧是一位仗義疏財,有情有義的俠客。早年的史進醉心於武學,先後拜過幾位騙吃騙喝的所謂高手當師傅,包括後來和他一起上梁山的賣大力丸專業戶李忠,好在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得遇王進後終於習練的一身本領;然而史進非但沒有因此而橫行鄉里反而是在山賊來襲時獨斗少華山群盜,顯示出自己過人的勇武,在掃平群盜後又因為他們之間的仁義而義釋陳達,顯示了自己的仁厚;官府來襲,他在老父親去世後疏散家財獨自一人行走江湖,足見他內心的豁達;後來他浪跡江湖中和魯智深碰頭,並且一起擊敗了冒充出家人的強盜-「生鐵佛」崔道成和「飛天夜叉」丘小乙,為民除害。不光是有俠骨,史進更有一副柔腸,青州救王義之女以及後來東平探窯姐雖然都因此而身陷但是這份敢為紅顏赴湯蹈火的熱忱依然不失俠義之風。此外他陷東平時百般拷打而不供,更彰顯了他堅韌不拔。梁山歸附朝廷後,史進隨宋江征遼國、田虎及王慶,曾與田虎大將卞祥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並立下大功。後來,史進隨大軍南攻方臘,奪取潤洲城,一刀斬殺擎天神沈剛,一路披荊斬棘打到方臘大本營,最終於睦州昱嶺關死於「小養由基」龐萬春之箭下,也算是為國捐軀,死得其所。
相較於水滸其他人而言,史進的一生確實無愧於俠義二字。
天罡星說的人太多,我單從地煞星里找。
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陳達被史進抓住的時候,朱武和楊春自投羅網去救陳達,雖然朱武算定史進是好漢,不會害他們,但是計策哪有百分之百靠譜的,朱武和楊春還是冒著生命危險,史進腦子一抽他們就都沒命了。說和兄弟同生共死的人太多了,真正能做到的還真沒幾個。史進上山之後,朱武二話不說讓出了大寨主的位置,再看看咱們梁山的王大寨主,哪怕林沖發怒前最後一刻他說願意當二寨主,林沖也不至於殺他。人有了權力,往往把權看得比命還重,朱武卻能看破這一點,所以他能活到最後。
鐵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鄧飛、玉幡竿孟康,一百單八將中真正被官府逼反的人比例並不太高,不過裴宣和孟康都是真正被官府逼反的,裴宣的身上沒有任何污點,本來是政府司法幹部,結果因為剛正不阿得罪了上級,被充軍發配,幸好半路遇到了鄧飛和孟康,這二位救了裴宣,對他十分尊重,當即請他當了飲馬川的大寨主。水滸傳里還有一位孔目,就是開封府的孫定,在高俅陷害林沖的時候,就是因為他仗義執言,林沖才保住了性命。孫孔目在天子腳下如此耿直,恐怕遲早有一天也會和裴宣一個下場吧,只是不會再有鄧飛孟康救他了。
水滸傳中有三個人被花石綱坑了,一個是楊志,一個是方臘,還有一個就是孟康。孟康是個船匠,而且是負責「監造」運送花石綱的船隻的,所以說並不是最基層的普通工人,起碼也是個包工頭了。當遭到上官催逼的時候,孟康沒有像其他人都在做的那樣層層盤剝,逼著工人幹活,而是憤然殺死了提調官,上山落草。這位帥哥是梁山好漢里道德水平比較高的。
活捉高俅那一戰,梁山水軍只靠一塊木板就卡住了海鰍船的動力系統,這是戰局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梁山的水軍頭領中,李俊二童是鹽梟出身,二張是劫道和賣魚,三阮是漁民,只有孟康具備大型船隻結構的知識,雖然書中沒有明寫,但我認為想出這個主意的應該就是孟康。孟康對梁山的重要性,如同湯姆之於羅傑,弗蘭奇之於路飛。
鄧飛在「俠」這個方面談不上,「多餐人肉雙睛赤」,估計和燕順差不多。從他和孟康救裴宣並讓位來看,這兩位都有那種樸素的尊重知識分子、尊重清官的情感。在「義」的方面,鄧飛是梁山120大隊長,打祝家莊的時候他先是救了歐鵬,之後去救秦明,結果自己也被捉了。打曾頭市的時候又參與了營救秦明,南征時救過李忠,最後因為救索超死在石寶手裡。陌生人碰上他算倒霉,但是作為哥們,絕對是好兄弟。
打虎將李忠,小霸王周通,這兩位搶劫的時候也殺人,也干搶親這樣的事,但是放在梁山上他們絕對算好人。李忠剛出場的時候拿出二兩銀子救濟金氏父女,魯智深嫌少不要。魯智深和史進一個是軍官,一個是財主,五兩十兩對他們不算什麼,李忠就是個擺地攤的,碰上兩個陌生人,猶豫了一下就送人二兩銀子,這是整個水滸傳里最慷慨的人,他得賣多少膏藥才能掙出二兩銀子啊。魯智深打死鄭屠之後就跑了,史進得知消息也跑了,只有李忠先去找史進,發現史進跑了他才跑。李忠的武功並不比周通高太多,周通劫李忠的時候如果帶著嘍啰一擁而上,肯定能殺了李忠,但是周通規規矩矩地和李忠單打獨鬥,而且打輸之後心悅誠服地請李忠當大寨主。周通搶親當然不道德,但是他按規矩下聘禮、辦婚禮、拜岳父、給老丈人家送油,和訛錢的鄭屠、搶有夫之婦的王英、勾結土匪殺人全家的董平相比,周通的人品已經很高了。
周通被魯智深打了,逃上山之後,李忠來報仇,此時事情很明顯,劉太公和魯智深絕對是同謀,但是李忠只說抓和尚,並沒要把劉太公怎麼樣。沒有像一般土匪常乾的那樣,直接衝進村子 把劉太公一家殺個雞犬不留,而是按照江湖規矩,大隊人馬停在村外,李忠自己在村口罵陣,要魯智深出來單挑。我們對比晁蓋和宋江,晁蓋劫生辰綱時,把楊志他們殺了滅口易如反掌,這樣會安全得多,可是他寧可冒暴露的風險也沒殺楊志。剛執掌梁山的時候,晁蓋派人下山搶劫,下山之前反覆強調不許傷人,等打劫隊伍回山,晁蓋先問有沒有傷人,得知受害者都被嚇跑了,沒有動手傷人,這才大喜,而且又強調,今後劫財可以,但是絕不能傷人害命。江州劫法場的時候,晁蓋一面和官兵干仗,一面還在注意兄弟們有沒有傷害無辜,喝止李逵不要砍圍觀群眾,不過李逵不尿他這一壺,根本不理他。晁蓋是盜亦有道的類型,雖然當了強盜,在錢的方面把道德底線降低了,但是依然堅守其他方面的底線。李忠就差一些,搶劫的時候也殺人,但不會因為遷怒而濫殺無辜。在相似的情況下,晁蓋得知曾頭市搶馬,只是說要活捉曾長者,而宋江在打祝家莊之前,直接說要「洗盪村坊」,像逼秦明入伙時乾的事就不用說了。為什麼晁蓋死後梁山在宋江的指揮下越來越興旺呢?因為晁大哥有底線,而宋三爺沒有。
周通在南征時死於厲天閏之手,李忠明知不敵,還是和厲天閏過招了,結果受傷,被歐鵬鄧飛救下來。
鐵臂膊蔡福,這位不是什麼好人,典型的黑獄吏,從他和李固的對話來看,受錢殺人的事沒少干,之所以救盧俊義和石秀,也是因為他害怕梁山,想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但就是這個心已經快黑透的貪官惡霸,在梁山攻破大名府,大開殺戒的時候良心發現,對柴進說了一句:「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殘害。」等到柴進找到吳用,吳用再傳令下去,「城中將及損傷一半」。
蔡福這一念之善,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雖然是個惡人,但是還可以挽救。在《賊三國》里,蔡福勸阻行兇傷人的董平,為董平所殺,是梁山第一個死於內訌的頭領。如果兩段故事合起來,再描寫得細緻些,蔡福可以成為水滸中最出彩的人物之一。
最後,還有白日鼠白勝,雖然普遍認為他出賣了隊友,但是他在嚴刑拷打之下抵死不招,知道審問他的人說已經知道是晁蓋乾的了,他才只招出晁蓋一個人,按照當時的司法,就算白勝什麼都不說,官府還是一樣會去抓晁蓋的,白勝其實也是挺講義氣的好漢。
這些人都是小人物,和人們印象中的大俠相去甚遠,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俠義精神。在我看來,俠義精神絕大部分人都有,只不過不是時刻都有。哪怕是郭靖這樣的大俠,也曾經偷人家的雞吃。在我看來,俠義精神很多時候就是一念之善。
一天,齊宣王看見手下人要殺一頭牛來祭祀,覺得牛很可憐,於是就下令把牛饒了,但是還得祭祀啊,那就拉頭羊來殺吧。對局外人來說,牛固然可憐,換來殺的羊也很可憐,齊宣王的做法十分搞笑。但是孟子認為,齊宣王能這麼做,就是仁德的表現,他目睹了牛可憐的樣子才心生憐憫,但是沒有見到羊,就憐憫不起來。他心中還有憐憫,就證明這個人內心深處還是有善良的一面的。就像李忠,一輩子過得窩窩囊囊,但是他曾經拿出一筆巨款(對他來說)行俠仗義過一次,而且還被魯智深駁回了。我們大部分人其實都是這樣的普通人,生活沒有給我們行俠仗義快意恩仇的機會,但是也許某個偶然的機會,遇上了一件路見不平的事情,因為一念之善伸出手去,這一刻,這個人就是位大俠,哪怕過後他繼續庸庸碌碌,甚至繼續為非作歹,他的人性之中還是有閃光的一面,哪有那麼涇渭分明的好人壞人的差別,只不過是心中的善念和惡念爆發出來的次數不同而已。
《倚天屠龍記》里空見臨終前對謝遜說:「但願你今後殺人之際,有時想起老衲。」就是知道謝遜心中還留存著這一線善念,空見不惜犧牲性命,把這絲善念激發了出來,因為空見這一句話間接活命的人不計其數。對生活妥協很容易,冷漠很容易,裴宣大可以不必在不相干的人的案子上頂撞上官,在公務員崗位上混吃等死照樣是一輩子,孟康在提調官催逼的時候大可以掄起鞭子在那些窮工人的光脊樑上抽上幾下,找地方喝頓酒,一天也就過去了。但是他們在最關鍵的時刻,舍卻前程,不顧身家性命,做出了最痛快的選擇。人未必能當一輩子大俠,但是至少能當一次大俠。哪怕是蔡福這樣的惡人,當他有勇氣站出來制止梁山大軍行兇的那一刻,我也認為他是個大俠。
宋徽宗大概沒想過,他的花石綱計劃會把一個小小船匠逼得上山落草,即便知道,多半也不會怎麼在意。但就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用一塊木板葬送了高俅大軍。每個大人物在創造歷史之前,都是小人物。
只有一個魯達。孫勇進老師寫過一個。
推薦這位孫老師,絕對是個板凳寧做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好老師。
他的書漫談水滸很好,對俠義觀剖析得入木三分。推薦此書。
引用:
花和尚魯智深是一部《水滸》中最具光彩的好漢。不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之一",而只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是因為以在下的眼光來看,魯智深是水滸世界裡唯一一個真正具有現代人認可的俠義精神的人。
換一句話來說,就是如果拿金庸、梁羽生筆下的武俠人物的行事作衡量標準,那麼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魯智深是唯一可以入選新派武俠小說的人物。再換一句話來說,就是:魯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
在第二回中,魯智深(準確一點說那時還應叫魯達)一出場便是"大踏步"地走來。僅這"大踏步"三字,就已預顯出此人一生的慷慨磊落。果然,從他的身影在水滸世界裡出現以後,從打死鎮關西,到大鬧野豬林,一路散發著奮身忘我的精神:在酒樓上一聽到金氏父女的哭訴,便立即對李忠、史進道:"你兩個且在這裡,等洒家去打死那廝便來。"被兩人一把抱住好歹勸住後,又慷慨資助金氏父女,當晚回到住處,"晚飯也不吃,氣憤憤的睡了",這種人間鬼蜮的齷齪行徑在他那慷慨鹵莽而又闊大的心地里無疑激起了如火的義憤(這種義憤在其他好漢身上並不多見,甚至可以說十分少見,他們更多的是一己的快意恩仇,山東版的電視劇《武松》正是意識到這一點,便平空添加了武松目睹蔣門神凌虐民眾的情節),終於,他憤然而往打死鎮關西,從此踏上亡命之旅,上演了一出出如火如荼的壯劇;
直到上了梁山,去少華山欲與史進等人會合時,一旦聞聽史進被華州太守捉入獄,又立即不顧武松等勸阻,毅然孤身深入險地去行刺,以致身陷囹圄。這就是魯智深,他所奮身干預的事情,沒有一件和他切身相關,關涉到他個人利害,而他無不慷慨赴之,這才是十足烈火真金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難怪,金聖嘆評魯智深為一百單八將中上上人物,又道:
「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增為人出力。」
金氏這話說得真好,不過可看出其所受《史記》的影響。又如台灣學者樂衡軍先生在《梁山泊的締造與幻滅》一文里說到了魯智深,有一段話,飽含著感情,說道:
魯智深原來是一百零八人里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他正義的赫怒,往往狙滅了罪惡(例如鄭屠之死,瓦罐寺之焚),在他慷慨胸襟中,我們時感一己小利的局促(如李忠之賣葯和送行)和醜陋(如小霸王周通的搶親),在他磊落的行止下,使我們對人性生出真純的信賴(如對智真長老坦認過失,如和金翠蓮可以相對久處而無避忌,如梁山上見著林沖便動問「阿嫂信息」,這是如武松者所不肯,如李逵者所不能的),
而超出一切之上的,水滸賦給梁山人物的唯一的殊榮,是魯智深那種最充分的人心。
在渭州為了等候金老父女安全遠去,魯智深尋思著坐守了兩個時辰;在桃花村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後,他勸周通不要壞了劉太公養老送終、承繼香火的事,「教他老人家失所」;在瓦罐寺,面對一群襤褸而自私可厭的老和尚,雖然飢腸如焚,但在聽說他們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鍋熱粥,再不吃它。
這對人類苦難情狀真誠入微的體悟,是《水滸》中真正用感覺來寫的句子。這些瑣細的動作,像是一陣和煦的微風熨帖地吹拂過受苦者的灼痛,這種幽微的用心,像毫光一樣映照著魯智深巨大身影,讓我們看見他額上廣慈的摺皺。這一種救世的憐憫,原本是締造梁山泊初始的動機,較之後來宋江大慈善家式的「仗義疏財」,魯智深這種隱而不顯的舉動,才更觸動了人心。《水滸》其實己經把最珍惜的筆單獨保留給魯智深了,每當他"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人間保姆的呵護,籠罩著我們。
是的,每當魯智深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人間保姆的呵護,籠罩著我們,這話也說得真好。還有一節,樂先生沒有說明的是,花和尚雖疾惡如仇,卻從無李逵兩把板斧排頭砍倒一片百姓的兇殘,也沒有武松鴛鴦樓連殺十五人的血腥,在他「禪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的個人行俠旅程里,從沒見他的禪杖揮向無辜弱小,這在梁山眾好漢中也屬罕見。總之,這是水滸世界裡唯一一個真正具有純正俠者胸懷的好漢,如果水滸世界裡少了魯智深,那麼它在品格上將是一大降低。
---------------------
讀彭德懷自述,疑心老總乃魯達投胎。
火眼狻猊鄧飛
一輩子都在救人,最終因救人而死
我們一般讀《水滸傳》往往被「好漢」也就是俠義所繞進去。
但事實上施耐庵寫得是當時社會上平民老百姓所期盼所希望的好漢,而不是現代人從金古小說中所想像的「儒俠」。
所以,你才會看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松血濺鴛鴦樓等橋段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因為施耐庵借筆幫平民老百姓出了口心理怨氣,因為施耐庵所虛構的這一個個形象,正是當時平民老百姓心目中劫富濟貧、伸張正義的好漢,同時他們所做的事均不是平民老百姓敢做的,但卻又是平民老百姓又渴望做的,極大滿足了群眾的看客心理,但同時又暴露了群眾的短處,大家可以看看《蕩寇志》是怎麼拆《水滸傳》的台。
如果說義,感覺都有。及時雨急公好義也好,小旋風仗義疏財也好,拳打鎮關西也好,醉打蔣門神也好,三打祝家莊也好,大鬧東京也好,都是為了「義」!
如果說俠,也沒幾個人配的上吧。
我覺得俠,為國為民什麼的我還理解不了。
更多的是瀟洒放浪,不為庸俗所羈絆。
有自己的價值觀,並且堅持,比如喬峰,願意捨生取義,比如令狐沖,願意結交三教九流。不服從於權威,堅持自我。水滸傳里的好漢們一口一個的喊宋江哥哥,我聽著挺噁心的。
水滸傳里,很多人都是迫於形式不得已落草為寇,比如林沖,朱仝,宋江,魯智深,盧俊義,大部分都是這樣。
在我心裡,能稱為俠的,晁蓋,阮家三兄弟,甚至魯達和武松應該算的上吧。
阮小七 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梁山過一世,好吃好喝賽神仙。這個世界很大,大得容不下石揭村的一個普通漁民。這個世界又很小,小得只剩下水泊一座梁山。那一年,他化作人間的閻王,智取生辰剛,火併王倫,將梁山那兩個字烙印在心中。那一月,他變成水中的精靈,力擒高太蔚,戲弄何濤,將朝廷那兩個字隔絕在江邊。那一日,他成為大地的孩子,身披黃馬褂,遊戲人間,將瀟洒兩個字呈現在臉頰。夢回故里,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他搖著船捎,唱著歌,如同一顆流星,照亮水泊梁山最後一片夜空,那一刻,他就是我心目中大寫的俠。
做了惡事,明白良心,而後悔過,坊間行俠義之事,拔不平之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天罡星三十位,水寨第三把交椅天損星張順。
卻說北宋年間,江洲一少年,長年在江里廝混,在水中既可靜如處子又可動如脫兔水裡底下可伏七日七夜,一身水性令十里八鄉的漁夫時常稱讚,又因為全身肌膚如雪,人送外號「浪里白條」。
但這位少年由於沒有受過九年義務教育,沒有在黨的光輝照耀下努力報銷,不好意思是報效祖國,一身好本事卻想起了歪路子,開創了我國仙人跳的先河。
原是這張順張橫兩兄弟好賭,一等輸了,便到江邊做私渡,並惡意競價說他們的船比其它的便宜百錢,不一會他們船就坐滿了人,其中包括假裝商人的張順,待船行到江中間,就開始加錢五百,肯定有刺頭不願意給啊,張橫就揪出「刺頭」張順,提住他腰胯,撲通的丟下江里,其他的渡客一看卧槽玩真的,趕緊給錢消災。
但是這兩位少年突然良心頓悟,一位在潯陽做了私商,一位便在這江州做起了賣魚伢子。這一日,一黑大漢來江邊找漁夫老漢買魚卻不肯掏錢並且還放跑了許多魚,那張順自從改邪歸正後眼裡哪容得了這等沙子, 一個是沂水縣成精異物,一個是小孤山作怪妖魔 ,好戲登場。那張順直接奔到黑大漢那裡要跌到他使他就範,可那廝如同鐵牛一般,張順自己上去卻被揍得鼻青臉腫,後把那黑漢引到江里周旋,自把他溺的半死。後來還是宋江出面從張順手裡救了李逵,一來二去便搭上了宋公明這個哥哥。
而後隨宋江上山後,先後立功。有一日,宋公明突然病重,水深火熱之中,大家都束手無策時張順想到了神醫安道全,但是安道全卻不願上山啊,一是不願落草,二就是捨不得相好的娼妓李巧奴。每天美人相伴衣食無憂有個逗比非要我去當土匪,大概安道全就是這麼想的吧,但是張順一想到哥哥宋江的病情哪還等的了,再三邀請下這安道全還是不去,於是張順逼不得已殺了李巧奴和她的媽媽桑,並留下「殺人者安道全」,於是便賺得安道全上山為宋江治病。
而後隨宋江南征北戰,活捉黃文炳,生擒高俅,一時名聲大振。
時有逆賊方臘興風作亂,朝廷派梁山大軍征討方臘,但是一路並不順利,損兵折將,涌金門外硬是攔住了梁山數萬大軍。宋江欲派人招降,如若不行就實施B計劃炸開涌金門,方臘要投降早投降了,所以此去一定是執行B計劃的,那麼就是十死無生。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張順便自告奮勇說要去的時候,宋江恍惚了一下,當初這個人先是劫江州法場,後又千里奔波請了神醫醫我,次次都是頭陣,這樣的好兄弟真的讓他去嗎?可是我這數萬大軍里也只有他是最合適的了吧,去吧兄弟,自古忠義難能兩全,我宋江今生欠兄弟們的太多,但正因為前面已經欠了那麼多兄弟,所以我們不能停下。
在水裡張順神不知鬼不覺就摸到了涌金門下,扔進了招降信件後被突然出現的士兵萬箭穿心。大概你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個死法吧,想閉上眼睛,但看著遠方梁山大旗的招展,公明哥哥的眉頭我還不能就這樣死了,拼得最後一點氣力點燃了炸藥,炸開了涌金門,掃清了梁山大軍最後的障礙,「兄弟們沖吧,我知道自從我被釘在了這門上的時候,你們已經怒不可遏了,我的仇就用他們的血去報吧,這一生啊,我唯一做過的錯事就是為了救公明哥哥卻葬送了幾條人命,真的錯了嗎?也許是吧!如若有人問我是否有顆俠義之心,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我有那麼多故事讓他自己去找吧。」迎著滿天血染的夕陽,向梁山大軍投下最後的一絲目光,安然合眼。
起於草莽,崩於廟堂,仗劍世間,金戈鐵馬,這一生足矣。
首先,武松絕不是什麼「俠」,有拿《史記.遊俠列傳》說事的,我只想說,你真的讀不懂《史記》,你也不懂遊俠。遊俠那並不是拿錢辦事,而是恩怨分明,把「給錢」和「恩義」相混淆,格局也未免太小,而武松的濫殺無辜無論怎麼看都和恩怨分明是相左的吧。
還有拿「義」說事的,說什麼「義氣」不是「仁義」,我只想說,「義」的楷模——關二爺,關二爺的「大義」也沒有濫殺無辜、拿了好處就不問青紅皂白就替人做事這條吧,掛印封金、千里單騎、義釋華容,這些雖然不符合正史,但是人們推崇的恰恰是這些虛構的故事裡體現的價值觀,即「大義」。
所以,《水滸》里的俠,第一反應,當然是魯智深,還有一諾千金的俠隱——燕青。
可以把這個問題簡化一下,水滸中對女性很歧視,所以水滸中對女性好的,作為一個簡單的標準。
第一個、魯智深救金翠蓮,桃花嶺救劉太公女兒。
第二個、宋江資助閻婆惜是無條件的,後來閻婆惜報恩嫁給宋江是另一回事了。
第三個、武松在蜈蚣嶺救了一個被道士搶了的女人。
這一百零八個魔星里,你願意誰是現實生活中你身邊的人?
你願意其中誰是你的鄰居,你的同事?
非讓我選一個的話,神醫安道全吧。我覺得朱 仝也算一個
我記得賽仁貴郭盛有個後輩很給他長臉,當之無愧的大俠,叫郭靖。
魯智深算一個,不解釋了。
然後老好人朱仝算一個。
裴宣雖然沒有詳細事迹,但從出場介紹可以看出是個剛正不阿的人。
最後得說下鄧飛,救裴宣,兩救秦明,最後為救索超而死,但是除了救裴宣外都是發生在上山彼此結識後的事。
魯智深。
《水滸傳》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為它描繪了一個真實的亂世。所以裡面的每個人物都不能簡單以好壞來分。
再說俠義精神,以武犯禁謂之俠,捨己為人謂之義。那麼我認為魯智深是唯一勉強符合這個標準的。
但是必須要強調的是,以俠義論水滸毫無意義。施耐庵從來沒有說過這一百單八將是好人,反而他們全是魔君下凡。事出反常才必有妖,所以是大宋這個社會出了問題,魔君才會現世。俗話說得好「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這個亂世之中能夠安身立命的反而只有廟堂之上的奸臣和落草為寇的強人,平民百姓要不死於苛政要不就死於剪徑的賊人。
有人說《水滸》就說了四個字「官逼民反」,其實不然,應該說只有一個「逼」字,亂世之中眾生皆苦,人的命運無法自己掌控才是水滸的現實。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我們不知道魯智深頓悟了什麼,但圓寂善終可能是施公給這位還能算得上俠義好漢的角色最好的結局。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宋江哥哥算一個吧。
魯智深算一個。
武松也算一個。
其他的可能是我不夠了解吧,總覺得他們比這兩位差了點兒。
魯智深算一個,朱仝算一個,燕青算半個。
盧俊義,關勝,呼延灼等算是光明磊落,勇武過人,但還稱不上俠。
石秀為楊雄兩肋插刀,為救盧俊義獨闖龍潭虎穴,可以成為義,但偷過雞,又殺了罪不至死的丫鬟,所以不能稱為俠。
武松就是個柴進門下愛吹牛,愛面子的少年,待人忠誠,但頭腦簡單,最後黑化,不分青紅皂白,屠掉張都監滿門,也不足以稱為俠。
其他人要麼都有明顯污點,要麼並沒有值得信服的出彩的地方。
突然想到宣贊也還不錯,性格直爽,敢於和高官互懟,舉薦關勝,又甘於去當副手。死的也非常光榮,在戰場上和強敵同歸於盡。雖然人丑,但心胸著實很開闊。大概是魯智深吧 自己所有涉險的是沒有一件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 沒有一件是不得不做的 都是為了除不平
禪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