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央視紀錄片《航拍中國》?
《航拍中國》是中國有史以來航拍規模最大、單集投資金額最高的大型航拍紀錄片,全系列共34集,每集50分鐘,分五季製作播出,每年推出一季,每季6至7集。
第一季共6集,選取了上海、新疆、黑龍江、江西、陝西、海南六地作為拍攝對象。全部拍攝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里,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
央視紀錄頻道於2017年1月28日起每晚20:00, 播出第一季中的4集,包括海南篇、陝西篇、新疆篇、黑龍江篇。
第一季全部六集考點更新結束,這裡就貼前兩集吧,答案太長又多圖殺流量,請大家去我專欄看吧。
讓地理教學接地氣 - 知乎專欄
b站看片地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8320409/?from=searchseid=14818645529032735745
高中文科同學可以關注一下,這是我最近的live,感謝你的支持: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以下正文:
你們看到的是一幅幅美景,燃起心中愛國熱情,而我作為一名地理老師,感覺看到的每一幀都是考點!是考點!考點!點!(這是迴音~)
以下為海南篇:
沒錯!在這部作品中,考點分布之細密超過以往所有紀錄片,可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題目,覆蓋考點之全面簡直令人髮指。以下是所有高中文科生的福利,以第一集海南為例,說說高考可考察或可作為背景的重要考點(敲黑板!):
- 瓊州海峽的成因
問:瓊州海峽部分 斷裂下陷 (填運動形式),導致海南島形成,在這一過程中,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來自 地球內部(內力作用)
2.火車輪渡
問:憑藉巨型輪渡,鐵軌直接和輪渡倉對接,將整列車廂運過江河湖海的火車,就是火車輪渡。火車輪渡有哪些優勢?
答: 火車車廂直接上船,節省港口建設成本;無需在碼頭裝卸貨物,避免貨品損耗,節省裝卸費用;縮短工作作業時間,加速貨物周轉,提高運輸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區位條件
答:地處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受海洋影響大,降水充沛;南渡江為海口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
4.騎樓
一樓是店鋪、二樓以上是人們居住的地方,這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騎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騎樓。這是海南人從東南亞帶回來的建築樣式,對於他們來說,大海並不意味阻隔,而是通往遠方的道路。從清代開始,這裡就有下南洋的熱潮,出海闖蕩的人們,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兒,小到咖啡,大到騎樓這種設計。
問:結合海口的自然環境特點和社會經濟背景,分析海南騎樓建築的優點。
答: 海南緯度較低,夏季高溫天氣較多,可為行人遮陰。冬無嚴寒、沙塵,店鋪無需做封閉式門面處理;熱帶季風氣候,受夏季風影響時間長,春夏降水較多,可為行人擋雨; 夏秋季颱風活動頻繁,可使行人免受樓上墜物傷害; 海口位於我國東部地區,作為沿海城市,對外開放程度高,商業活動頻繁,這種海外建築風格有利於吸引顧客。
5.風能
問:分析海南島適合大力開發風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規能源儲量產量不多,風能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對環境影響小;沿海地區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有明顯的海陸風;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時間長,大風日多,風力強;夏季多氣旋活動,只要不是颱風正面登陸,風能可利用;海面風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對風力削弱也小,風力強。
6.人口遷移
1988年,海南建省,並成立了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自由與夢想激勵十萬闖海人橫跨海峽,從海口登陸,踏上這座充滿無限可能的島嶼。如同闖關的,走西口,當年的闖海人用於冒險,走在了開放的前沿,下海是它貢獻給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詞。」
問:引起10萬人闖海南的因素是 經濟因素 (城市化的推進,大型建設項目的布局,區域的大規模開發同屬經濟因素)
7.濕地
問:列舉海南沿海地區的濕地資源類型:紅樹林、沿海灘涂等
問:分析沿海紅樹林在經濟、生態方面的功能
答:形成穩定、特殊的生態系統,成為魚類、水鳥等動物的棲息地,維持生物多樣性;能產出人類所需要的工業原料、藥材等資源;削弱颱風,保護附近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凈化海水和空氣,淡化海水,滯留入海河流泥沙;保護海岸,防止海浪侵蝕。
8.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
海南的獼猴個頭較小,體重一般不超過10公斤,小個頭更容易散熱,這是他們為適應炎熱的海島氣候,在進化過程中做出的改變。
問: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中氣候 (要素)對 生物( 要素)的影響,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船型屋更像是黎族人為適應環境而做出的精心設計,屋頂邊緣儘可能向外探出,既可遮陽又可擋雨,十分適合海南炎熱多雨的天氣
問:以上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中氣候(要素)對人類活動( 要素) 的影響,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9.農業區位因素
內地培育一個農作物新品種需要8-10年,在這裡周期節省了3-5年
問:海南一年可以種植三季稻的主導區位因素是熱量
10.地形對交通線路的影響
問:海南島中部高、四周低,交通線路多沿海 分布於平原地區
11.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問:海南島中部高、四周低,河流自中部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填水系形狀)地形起伏較大,導致河流 流速快、水能豐 (填河流水文特徵)
12.鹽場
現代海鹽場的規模比古鹽田要大很多,海水被引入蒸發池中,濃縮成含鹽量極高的滷水,為了加快水分的蒸發人們需要常常翻動滷水,經過一周左右,滷水就能結晶成鹽。
問:鶯歌海鹽場位於海南西南部,分析其形成的區位條件
答:緯度低,年平均氣溫較高,蒸發快;地處夏季風背風坡,晴天多,蒸發旺盛;沿海風力強勁,蒸發效率高;地形平坦廣闊,且為泥質海灘,利於曬鹽。
13. 航天發射場的區位條件
文昌擁有中國最接近赤道的航天器發射場。在這裡發射的火箭,可以更輕鬆得進入軌道。這是目前中國最開放的航天發射場,2016年,兩萬多人近距離觀看了長征七號火箭升空。」 .
問:試分析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區位條件。
答:緯度低,自轉線速度快,發射後獲得初速度大,節省燃料;地處沿海,海運便利,利於大宗設備、部件的運輸;安全性好,附近無人口稠密區,火箭落區不用擔心國土污染; 為開放性質的發射場,促進海南旅遊業的發展;相比內陸地區受季風影響較大,陰雨天氣佔全年比重較大,影響發射。
14.藍洞成因與氣候變化
問:藍洞形成於海平面較低的冰期,隨著間冰期到來,全球氣溫升高,海平面逐漸上升,達到目前高度,淹沒了這些溶洞,就形成了藍洞。藍洞附近的岩石應屬於三大類岩石中的沉積岩
15.珊瑚島
問:西沙群島的大部分島嶼都屬於珊瑚島 。因為這部分島嶼普遍海拔比較低,極易受到全球變暖(填環境問題)的威脅。
以下是第二集——陝西:
陝西這塊區域是地理考試中的香餑餑,尤其喜出自然地理這方面的內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陝西居中且南北跨度大,氣候差異顯著,地處多個過渡地帶,南北方的界線,農牧界線,農耕和畜牧界線。水平可推演緯度地帶、乾濕度地帶分異規律,垂直也可考察秦嶺的垂直地帶分異。地形複雜多樣,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區域特點顯著,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區荒漠化,過渡地帶濕地保護都是重點內容。社會經濟方面,陝西為能源大省,具有承東啟西的重要作用,經濟多年領跑西部。
1.秦嶺(地理意義)
超過1600公里的距離,是這條山脈從東到西的跨度。它比歐洲最大的山脈阿爾卑斯山,還要長三分之一,秦嶺橫亘在中國中部,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冬季的冷空氣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夏季的暖濕氣流也難以北上。因為秦嶺,中國有了南方和北方。
1.問:秦嶺大致在 32°N~34°N (填大致緯度)。秦嶺和淮河相比較,秦嶺 對季風的阻擋作用更大,其兩側 的氣候差異也更為顯著。
2.問:問:秦嶺——淮河一線除了是我國南北方界線以外,列舉其他地理意義。
答:一月0℃等溫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濕潤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界線;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分界線;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分界線。
2.秦嶺(生物多樣性)
1.問:朱?、大熊貓、金絲猴、羚牛被譽為秦嶺四寶,保護這些珍惜野生動物的方式是 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
2.問:秦嶺是世界公認的「生物資源基因庫」,也是我國的「天然葯庫」,分析秦嶺動植物種類、數量繁多的原因。
答:秦嶺對季風的阻擋作用顯著,導致南北兩側基帶氣候差異明顯,北側適宜溫帶動植物,南側則適宜亞熱帶;地勢落差大,水熱組合垂直差異大,垂直地帶性分異明顯;山區範圍廣大,受人類影響小,且地形複雜多樣,給動植物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和多樣的生活環境。
3.華山的成因
從秦嶺中部向東北飛行,這片拔地而起的巨石群就是華山。渾然一體的花崗岩,從地層之下直接隆起,成為秦嶺余脈中,風格最為獨特的石頭山。
問:花崗岩屬於岩石類型中的 侵入型岩漿岩,是由於來自 軟流層 的岩漿上升,在地表以下冷凝而成。後由於 地殼抬升,形成華山。因此華山地質構造為地壘
4.涇渭分明(水土流失)
涇河與渭河在這裡交匯,並且誕生了一個成語「經緯分明」涇河的清與濁,常常隨著季節發生交替變化。夏天的豐水期,兩條河的含沙量都很高,界限不明顯;到了冬季枯水期,涇河的含沙量會猛降到雨季的千分之一左右,這時候就會呈現涇渭分明的標誌性景象。
問:渭河上游植被覆蓋率不高,涇河流經黃土高原。說出涇渭分明現象一般不會出現在什麼季節,並分析原因。
答:夏季。渭河上游植被覆蓋率不高,流水侵蝕作用強,河流含沙量普遍較高。涇河雖流經黃土高原,但河流下切強烈,河道深切岩層,枯水期水位低,含沙量小。夏季暴雨多發,山洪將坡面上的黃土侵蝕搬運到涇河,導致河流含沙量大,不會出現涇渭分明現象。
5.渭河平原(內外力作用與農業區位條件)
陝西人把渭河視作母親河,不僅在於它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更在於它攜帶大量的泥沙,用幾千萬年的時間沖積出一片3.6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天府之國的美稱,最早就指關中平原。
1. 問:說明渭河平原的成因。
答:渭河平原為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表現為地殼斷裂下陷,形成地塹;外力作用表現為流水沉積,形成沖積平原。
2. 問:評價渭河平原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
答:有利: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平原地形,土地廣闊,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臨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接近冬季風原地,易受寒潮、凍害;夏季風強弱進退不穩定,導致降水季節、年際變化大,易發生旱澇災害。
6.直道(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布局)
直道和長城,是同期進行的兩項超級工程,一個隔絕、一個暢通,長城攔下南下的匈奴,直道則連接了帝國的邊疆和首都。
問:我國北方把 馬車 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以 陸路 交通為主,聚落往往在陸路幹道附近形成。南方則以 水路 交通為主,聚落臨水分布。
7.城市功能分區的影響因素
如果說大多數城市的發展是在高度和邊界上的拓展,那麼西安則是在同一個空間中疊加出來的時間之城。在城市之中盤旋、穿行,秦漢唐明,十三朝的時空同時聚合在古城之中。全新的城市在過去的文化中,繼續疊加出新的價值,就像一棵樹,長出新枝葉抽出新芽。
問: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保留城牆、鼓樓等大量歷史古建,反映出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 歷史文化 因素。
8.油菜花(農業區位因素)
每年3月,是漢中油菜花最繁盛的季節,從2月開始,油菜花像候鳥一樣,由南向北掠過中國大地。
問:油菜在我國如候鳥一般自南向北依次開放,影響因素是 熱量 。
9.油菜花(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這趟旅程要跨越30多個緯度,無論是在最南端的海南,還是最北端的內蒙古,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漢中油菜花所在的北緯32°附近,分布著一條長達2000多公里的世界油菜花帶,這條油菜花帶每年產出的菜籽量,佔世界總量的1/4。
問:油菜是我國南方主要油料作物,過去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近年來,有北移南遷的趨勢,是由於 科技(填區位因素)的變化。
10.梯田(區域差異)
問:秦嶺南北兩側梯田類型不同,陝南依靠豐富的灌溉水源和較為充足的降水,耕地類型為 水田,多種植 水稻 等糧食作物;而陝北梯田的耕地類型為 旱地 。
11.地膜
陝北的春天來得晚,春播之後的梯田,常常要鋪上塑料薄膜保溫。
問:梯田適合修建在緩坡上,是通過技術手段對 地形(因素)的改造。覆蓋地膜,通過減弱 地面輻射 提高地溫,有效防止凍害。
12.黃土高原的成因
數百萬年來,西北方乾冷的大風,攜帶大量的沙土,受到秦嶺山地的阻擋,慢慢落下,它們以大約一萬年一米的速度逐漸堆積,最終形成了黃土高原。
問:黃土高原黃土堆積是由於 風力沉積(外力作用);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是由於 流水侵蝕 (外力作用);黃土高原地區的聚落多分布在 河谷,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形成早期農業文明。
13.窯洞
在黃土高原上飛行,常常會遇上這些嵌在山坡中的窯洞。這是依託於黃土高原而存在的特殊建築,黃土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而且結構緊密,挖掘後不易坍塌,於是,人們因地制宜,創造出了冬暖夏涼的窯洞。
問:列舉黃土高原適合修建窯洞的自然條件。
答:黃土高原地處半濕潤半乾旱過渡地帶,降水較少,氣候乾旱,冬夏溫差大,窯洞里則冬暖夏涼;黃土土層深厚,垂直節理髮育(黃土直立性好);黃土高原地形崎嶇,溝壑縱橫,少有平地;植被稀疏,尤其缺乏樹木,缺少建築材料。
14.鹽湖
這些鹽湖原本是封閉的內陸湖,含鹽量很高,由於蒸發量大約是降水量的8倍,湖水不斷減少,湖泊逐漸走向生命的盡頭。鹽,是湖泊留給人類最後的禮物。
問:分析西北地區鹽湖的主要成因。
答:地形封閉,流域內徑流向湖區匯聚,同時通過流水侵蝕和搬運將鹽類帶入,但無徑流流出;位於西北乾旱半乾旱區,降水量遠小於蒸發量,水量減少,鹽類濃度增大,不斷沉澱。
15.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了節約用水,大型的灌溉系統以水源為中心旋轉灌溉,形成了圓形的農田。
問:西北地區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水源,當地氣候乾旱,普通的灌溉方式會導致大量地表水 蒸發,可能引起 土地鹽鹼化,因此,多採用 噴灌 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
16.無定河(荒漠化)
統萬城附近的無定河畔,原本是一片綠洲。這條河的位置,幾乎劃分出了游牧和農耕文明的界線。今天,這裡仍然是農業和牧業的過渡區,河流北面以牧民為主,南面更多為定居耕作的農民。
問:無定河畔的綠洲逐漸消退是由於生態破壞而導的 土地荒漠化, 主要和 過度放牧 (人類活動)有關。農牧業界線大致與我國 400mm 年等降水量線重合。
17.自然資源
億萬年前,黃土高原湖泊密布,生活著眾多的遠古生命。當這些生命一代代死去,他們的脂肪和蛋白質,變成石油和天然氣。遠古的生命消失之後,又以能量的方式穿越萬年。今天,依靠充足的日照和強勁的風力,太陽能和風能得以大力開發。
問:黃土高原地區的各種自然資源,按照自然資源自我再生性質,非可再生資源有 石油 、天然氣;可再生資源有 風能和 太陽能,按照資源的自然屬性天然氣屬於 礦產資源,風能屬於 氣候資源 。
18.砒砂岩(岩石特徵)
問:通過圖中岩石特徵,具有明顯的 層理 結構,可判斷屬於三大類岩石中的 沉積岩,是由於 外力作用 而形成的。
19.河流曲流
問:黃河蛇曲蜿蜒曲折,百轉迂迴,A岸為凹岸,以 流水侵蝕 為主,B岸為凸岸,河流流速比A岸 慢,以 流水沉積 為主。
20.瀑布
在這裡,黃河的舒緩和平靜完全消失,水流突然變得激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水面最寬時上千米,落差50米。不羈的流水如同天河倒瀉,壺口成為天險,許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這裡演繹。
問:黃河壺口瀑布是由於 流水侵蝕 形成。
後面再說點和高考無關的:這次我原文引用文案也比較多,陝西篇的文案我覺得寫得特別好,細膩生動,有趣味。說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小細節,一個是羚牛
羚牛是群居動物,如果遇見獨自行動的羚牛,要小心一點,那可能是只失戀的羚牛,脾氣會很暴躁。
請友善對待身邊的單身人士。。。。。。
還有一個是說地坑院的時候
大多數人家的院中會載一棵樹,樹冠冒出地面,以防外人不小心掉進地坑。
當說到種樹的時候我想這什麼原因啊,難道是風水,「囗」中有「木」不是個「困」嘛,也不好啊,難道還有什麼深層的科學道理?結果後面說:防止有人看不到,掉到坑裡。。。。。。好吧
最後一處是講鹽田的時候
當出現這樣畫面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在這時,旁白出現
飛得太高,大地有時候會變得陌生。
有沒有感受到深深的哲學(不是你們說的那種哲學♂.......)味道。
查了一下撰稿人是聶作平,原來是《四川文學》編輯,還是《中國國家地理》長期撰稿人。果然,nice!
我作為直升機航拍攝影師參與了陝西篇和江西篇部分鏡頭的拍攝。
【圖:我在直升機里的視角,前面是兩名飛行員,我旁邊還坐著航拍導演】
說一些大家可能會關心的問題吧。
首先,每一個省份的拍攝,都是以招標的形式由有資質的影視製作公司承攬,比如陝西是中視航通傳媒,江西是大疆傳媒,不是央視員工直接拍攝的,所以每一個省份的攝製也許是不同的人,每個省份也分好幾個組、好幾次完成拍攝,而且都是有載人機也有無人機,各有不同的航拍導演和攝影師。不過最後都會把素材統一發回央視剪輯和製作後期。(而我作為自由攝影師,既不是央視員工也不是以上兩家公司的員工)
所以非常有可能每一集甚至一集裡面的不同部分風格或質量上有所不同。
其次,央視導演組實際上在拍攝之前已經做出了非常詳細的目標書,給出了想要拍攝的具體建築、地貌,絕大多數甚至具體到了分鏡頭,需要什麼方向的、以什麼方式拍攝、大概需要多長的鏡頭。
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儘可能的拍攝幾個目標書要求的鏡頭,然後再根據實景現場設計一些其他鏡頭拍攝供導演組選擇。所以有些人評論有太多鏡頭是發現、瀏覽感覺的,比如遠景接近和高空環繞;視覺衝擊力大的高速運動、大範圍推拉等鏡頭少,這種感覺是準確的,而且也是央視有意的選擇,不是沒有想到或者妥協的結果。與此類似的一點是,絕大多數鏡頭使用的是比較明亮而且小光比的高調畫面,少有拍電影時候喜歡選擇的日出日落「黃金時段」光效,或者大光比、剪影等等,同樣也是央視的選擇。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陝西、海南、新疆等是第一批開拍的,拍攝內容和工作方式都還在探索,後面幾集也許會有不同的面貌。
我參與的陝西與江西這兩個組,直升機上使用的設備是Shotover F1,是目前世界頂級的航拍設備,通過外三軸控制攝影機朝向,進行搖、俯仰、橫滾的運動,內三軸抵消晃動保持機器穩定。同時能夠載入相機控制面板和跟焦器馬達,控制攝影機菜單還有鏡頭的光圈、推拉、焦點,非常強大。攝影機是RED EPIC,鏡頭是佳能的電影變焦鏡頭。
【圖:直升機與航拍設備】
航拍紀錄片其實是需要很多人合作完成的工程,現場的除了飛行員、攝影師、航拍導演,還需要直升機機務團隊、空域協調員、民航塔台、陀螺儀技師團隊、製片組、DIT組,在央視的有導演組、編劇組、後期組等等。我個人只做了一點微小的貢獻,很慚愧,謝謝大家!
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里說,我不一定回答。
以下是工作之餘我和同事用手機和微單拍攝的一些照片。
P.S.我只是攝影師,從飛機上下來我的工作就結束了,對於上映時間、後期、文案、畫外音,整體播出規劃,以及其他省份的拍攝情況我一概不了解。無需再詢。
我只是一個砍樹的,你問我房子什麼刷的什麼漆、什麼時候蓋好、以後還有什麼樓盤,我哪知道啊……大疆傳媒參與了《航拍中國》江西篇的拍攝,拍攝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多種多樣的情境,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些壯觀驚嘆的畫面背後的故事。
40個拍攝點,2萬公里,大疆傳媒10個漢子幾乎把江西走了個遍。
《航拍中國》出發拍攝前,大疆傳媒團隊作為創作型航拍團隊,根據央視導演組擬定的40個拍攝點,預先踩點,針對每一個拍攝點設計鏡頭和繪製故事板。
正式拍攝中,團隊儘可能從多個角度拍攝,每晚DIT對當天拍攝的視頻進行粗剪,並傳送回北京與央視導演組溝通和確認。
航拍候鳥,既要拍好又要保證鳥群安全
江西大湖池,是白鶴和東方白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等鳥類的棲息之地。每年10月,這些候鳥就會從北方飛往南方,在此地停留。
↑ Inspire 1 RAW拍攝,45mm鏡頭(等效焦距90mm),無人機距離白鶴200多米。
無人機跟拍候鳥,為了保證鳥群不受驚擾,會選用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在設備選用上,更小型的Inspire 1 RAW相比M600,飛行過程中聲音更小,對鳥群產生的干擾更小。
↑ Inspire 1 RAW拍攝,45mm鏡頭,無人機距離白鶴約30 米。
鳥類天性機敏,相比飛行器更加靈活,團隊成員通過觀察鳥群的習性,對它們的飛行方向進行預判,無人機再沿著鳥群的飛行路線跟拍,若鳥群改變飛行方向,由雲台手及時調整鏡頭方向,跟住鳥群。
用變焦鏡頭,一次拍攝多個景別
崖墓葬是我國古代一種喪葬形式,江西龍虎山一帶的懸崖峭壁上,遍布著各式各樣用來墓葬的岩洞。
龍虎山仙水岩每天都會有兩場模擬的懸棺表演,表演者沿著繩子在陡峭的崖壁上攀緣而下,將懸棺送入岩洞中,崖壁下便是瀘溪河水。
↑ M600搭載索尼A7S2,28mm-135mm鏡頭拍攝。
隔水拍攝懸棺表演,精確捕捉表演者的動作要用更長的焦段實現。用M600拍攝並配備索尼28mm-135mm的變焦鏡頭既能捕捉表演的細節,又能拍攝到崖壁的大環境,無需更換鏡頭,一次拍攝就能獲得多個景別的畫面。
一陣霧氣過來,無人機就被雲霧吞沒了
江西霧多濕氣重,大疆傳媒團隊拍攝的景點之一三清山霧氣尤為重,一年365天幾乎有300天都是霧。
↑ 三清山雲霧,Inspire 1 RAW拍攝,載人機在大霧中無法飛近山林拍攝,無人機拍攝優勢顯著。
「無人機從山谷起飛,眼看天氣還是晴朗的,瞬間一陣霧氣覆蓋過來,無人機就被雲霧吞沒了,只能聽到無人機的聲音但看不見它的位置。」
↑ 三清山雲霧中拍攝
對於類似的拍攝情況,飛手給出了幾點建議:
1、清晨山間的天氣飄忽不定,在起飛前一定要仔細地觀察飛行航線上的環境,當霧氣來臨,心中也對無人機的位置有一個預判。
2、通過DJI GO的小地圖和雷達確定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和實時位置,讓無人機沿著航線原路返回起飛位置,再下降高度。
3、雲霧中濕氣重,無人機降落後機身和電池上會有一層水汽,需要馬上關機斷電,用紙巾或毛巾來蘸除水汽。
↑ Inspire 1 RAW在三清山拍攝。
山頂大風,順風拍攝逆風返航
山頂拍攝,清晨山間氣溫的變化產生氣流,會有一陣陣的大風 。
在有風的情況下飛行,保障飛行安全是重點。在設計航線時,盡量選擇順風方向飛行,順風時飛行器速度更快,因此要注意保持一個小桿量;飛行器返航時要預留更多的電量,因為返航時為逆風方向,飛行器維持強勁的動力需要消耗更多的電量。
↑ 三清山山頂拍攝,由於地面石頭凹凸不平,工作人員手持著Inspire 1 RAW就起飛了。
《航拍中國》江西篇從純航拍的角度向觀眾展示了整個江西的美景,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江西。
看完以後想做它的免費水軍!想安利給每個人!
因為真的拍的太好了,每一幀都美的像屏保,每個畫面都讓人覺得,自己以前的國內旅行都太渣太膚淺了啊,以前總覺得國內的景色沒有國外好,完全是因為站的不夠高才沒有看到她的美。
邊看邊感嘆,如果上學的時候我們的地理課,人文課歷史課可以放這些邊放邊講,我可能會考試考滿分吧。真特么是又長知識又有逼格還連帶視覺享受啊。
剛好最近在重溫神鵰俠侶和射鵰,這邊就講到鍾南山和華山。看得激情澎湃,好想自己也鑽進武俠的世界,變成一方隱士看華山的巔峰對決。
電視上整天播各種綜藝節目各種真人秀之類的blabla,為什麼不多放放《朗讀者》《航拍中國》這種有意義的節目啊,完全不比任何一檔旅遊節目差。
在這裡,你可以第一次站在上帝視角看中國,就算你走遍祖國山河,可能都不曾見到過它真正的美。
看完你會發現你可能根本不了解自己的祖國。
仔細想想,我們看美國大片,看日本動畫,看英國劇,追韓國明星,我們對別的國家的文化了解的比自己國家還多。
同時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知道我們祖國的各個省份城市是什麼樣子,我們的文化傳播在這方面做得太弱。
以至於一提到陝西大家只覺得有黃土高坡。一提到新疆就是少數民族賣羊。好不容易有所改觀一點,還被春晚一個超長歌舞小品一杆子打回解放前。
永遠不要低估影視產業在文化滲透中的力量。
這也是我覺得《航拍中國》最大的意義所在。
看完你會發現,你所尋找的詩和遠方也許就在你的眼前。
你在感嘆阿爾卑斯山的壯闊,卻沒看到秦嶺的浩瀚。
你驚奇於卡帕多奇亞的地貌窯洞,卻沒看到黃土高坡人們智慧的結晶地坑院。
你驚異於尼亞加拉瀑布的震撼,卻沒看到壺口瀑布的激蕩。
你羨慕美國大峽谷的風光,卻不知道新疆的海上魔鬼城雅丹地貌一點不輸。
你嚮往徜徉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卻不知道伊犁也有這樣一片紫色的天地。並且中國95%的薰衣草都來自於這裡。
《航拍中國》可以讓你一邊旅遊一邊漲知識 。
它告訴你,什麼叫做涇渭分明,大海瞳孔是什麼樣,廬山西海有座美麗的心形島,人民幣的主要成分居然是棉花。
它告訴你,新疆的辣椒可以成為口紅的顏料。伊犁的杏花只綻放一周的春意盎然。
它告訴你眼影調色板大地色的由來絕不是徒有虛名。
它告訴你新疆話里大巴扎其實是集市的意思。告訴你新疆有一座城市俯瞰是一幅八卦圖。
它告訴你棉花不只有白色還有彩色,就在新疆石河子。
它告訴你新疆的番茄加工量僅次於美國義大利,全球每四瓶番茄醬中就有一瓶來自於新疆。
它告訴你肥水不流外人田來自於安義古村。
它告訴你江西有一條隨著鄱陽湖水位上漲而消失的公路。
在這裡,我們可以學到的太多。這種紀錄片,走心又不死板,場景高大上,解說又接地氣。同樣是看一個小時的視頻,可能要比你看那些無腦綜藝收穫的多得多。
還記得《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一群人哭著喊著說著電影每一幀都是壁紙。請來來看看《航拍中國》,才叫每一幀都可以做屏保啊,才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文化作品。
你會發現,你所嚮往的遠方的風景,在自己的祖國幾乎都能找到。
目前第一季是海南,江西,陝西,新疆,黑龍江,上海這六個省市,代表了中國的東南西北中。完全沒看夠,超級期待第二期,期待自己的家鄉在上帝視角中的樣子。
看完《航拍中國》對我們偉大的祖國的熱愛又增加了一分。那些大氣磅礴的畫面,那些震撼靈魂的航拍,那些歷史文化知識讓你分分鐘想起立大聲唱《義勇軍進行曲》,讓你分分鐘燃爆那顆愛國之心。
只有真正了解祖國的美,才能真正的熱愛她,只有了解她的偉大,才能選擇最好的愛國方式。
好的紀錄片應該讓更多人看到,尤其是年輕人。
更多內容可以看我的微信公眾號:星言說
希望對你們有用 謝謝
作為閱片1000+部的狂熱紀錄片愛好者,航拍中國已播出的前4集均反覆看過三遍以上來答。
一句話總結:驚喜超過「舌尖上的中國」,CCTV9第一部可比肩BBC/NGC的大作。
!!多圖預警!!
【從「鳥瞰中國」說起】
講中國的航拍紀錄片,首先想到15年在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2集100分鐘「鳥瞰中國」(CCTV9播出了官方譯製版):
這是一部藉助航拍展示中國各地風土人情的紀錄片,主體觀眾是外國人。儘管這部片實際由中國公司(隸屬於國務院新聞辦,專門拍攝外宣片的五洲傳播)拍攝,並因此免不了很多「講政治」「樹自豪」的內容,但由於國家地理頻道的參與,整體手法還是符合NGC/BBC等西方紀錄片大廠的一貫的大氣風格。
當年初看這部片,甚為驚艷。只是因為「外宣」的屬性,作為國人看起來還是不夠貼地氣。加之「航拍」在這部片的定位只是手段,還有近一半的鏡頭為地面拍攝,而總長又只有100分鐘,實在不夠過癮。一直期待有一部純航拍的中國風光紀錄長片問世。當然也明白,如此大手筆的製作,也只有CCTV9可以擔得起。可出了名的出片質量不穩的央視,究竟會做出一部什麼來呢?
【獨到的選材】
與「鳥瞰中國」(以下簡稱「鳥」)不同,「航拍中國」(以下簡稱「航」)所有鏡頭全部來自航拍(直升機和四軸無人機)。共34集,囊括所有我國省級行政區(意味著包括台灣)。第一季共6集,已在春節期間播出「海南」「陝西」「新疆」「黑龍江」4集。猜想之所以是這4個省,應該是它們囊括了中國地理的「東西南北中」吧。
「鳥」里航拍只是手段,目的是藉此展示中國的民俗和地理,所以穿插了大量採訪的鏡頭和對民俗/民族情況的介紹(為方便外國觀眾)。而「航」里,航拍本身已經就是目的,如此直接而粗暴地將960萬平方公里陸地+300萬平方公裏海洋的最美風光和居住其上的人民生活用全新的角度呈現給觀眾。
(海南一集的片尾)這一連串「軍字型大小」「國字型大小」,就知會有多少獨家鏡頭。
「陝西」里這幾秒的航拍飛機鏡頭,並不是劇情必須。大概只是無聲的炫耀吧:
你們都別想拍,只有我能拍(笑)。
看完這4集,哪怕是我作為走過近30個省份,見識了無數大好河山的職業旅行者,依舊會被其中的壯美景色所不斷震撼。這既是因為航拍的全新角度,也是因為恰到好處的選材.
航拍,不僅是換成從高處看那麼簡單。
南海,世界最深的海洋藍洞:超過150米的永樂龍洞。作為一名潛水員,看到以後雙眼都要發光了。
新疆,用無數晾曬中的辣椒堆成的國旗。不需要一句號召愛國的話,所有愛國心和自豪感的迸發,只要這個鏡頭就夠了。
夏季漠河的滿目翠綠,是絕大多數人所無緣見到的另一個「中國北極」。
新疆特克斯八卦城,獨特的布局簡直就是為了航拍而生。
西安大明宮15:1微縮模型,只有用無人機的視角,才能讓我們領略到它本應有的宏偉。
如果你對比一下這些畫面和上面「鳥」的畫面,很明顯可以看出「航」的畫面更清新明快,畫面調性更接近電視片而不是「鳥」里深沉的電影調色(NGC喜歡的方式)。
能HDR的鏡頭「航」里都做了HDR處理,讓觀眾儘可能看清全部畫面。如果光比實在太大,寧肯讓高光溢出也要保留暗部,看慣了NGC的厚重,這還真算一股充滿個性的清流了。
【巧妙的拍攝技法】
剛剛說到,所有鏡頭全部來自航拍,這種近乎傲嬌的固執讓我起初充滿擔心:意味著表現手段會受到極大束縛,我可不想一部片子從頭到尾都是宏偉壯闊,卻沒有一點細緻入微。可事實證明,微型無人機的巧妙應用讓我這個擔心完全成了多餘。
一群只有2g重的「微型螃蟹」,即使是地面拍攝也得把鏡頭靠到跟前才行。然而,無人機做到了。
就連一些很難靠人工拍攝的地面鏡頭,比如這隻東北虎撲面而來的兇猛,無人機竟然也做到了。這真是出乎意料。
「全部航拍」,還意味著沒法穿法任何採訪,全部說明必須靠背景解說和巧妙的拍攝配合。就以新疆坎兒井為例,「鳥」和「航」里都出現了它:
「鳥」里單個和成群的坎兒井是這樣的:
是不是很難看懂?所以不得不用示意圖解釋:
而「航」里儘管沒法出現任何示意圖,卻通過巧妙選擇機位,讓原理一目了然:
單井特寫,離得更近
整體鳥瞰,飛得更高
毫無疑問,「航」的拍攝技法較一年前的「鳥」邁上了一個新台階,達到了BBC/NGC的普遍水準,甚至可與阿爾蒂斯-貝斯朗的招牌作品「家園」一戰——儘管是8年前的老作品了,但這對國產紀錄片來說依舊值得讚揚。
其實「航」中不少技法明顯可以看出模仿阿爾蒂斯-貝斯朗作品的痕迹,然而比起他的航拍新作,比如「地中海」,「航」的手法還是略顯稚嫩。
最難能可貴的是,儘管「航」的每集由不同團隊拍攝,但成片卻保持了不錯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至少目前的4集是的),這無疑體現了導演和統籌的功力。
全部航拍另一難點是如何展現人文風俗,這一點,「航」通過選材與拍攝結合,同樣有不錯的效果:
北疆哈薩克牧民遷移牧場的畫面,如果你讀過李娟的《冬牧場》,一定對這個場景不陌生。所有讀過那本書的人都想知道這個場面究竟是什麼樣子,航拍無疑給到了最佳的角度。
海南疍家人的漂浮屋,與對面上岸的漁民修建的樓房形成鮮明對比。
第一季里我最期待的還是尚未播出的「上海」。很想知道在那樣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自然風光,可拍攝面積也比省小得多的地方,50分鐘的時間,劇組可以講出一個怎樣的故事。
【不政治不造作】
CCTV9紀錄片常被詬病的一點就是大量不合時宜的政治內容插入,就連在NGC播放的「鳥」也沒能倖免,講著講著,不自覺就變成了弘揚主旋律,讓人大倒胃口。
「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廣受歡迎,跟其聚焦於題材本身,不過分渲染政治有很大關係。然而「舌」畢竟是民間團隊作品,成本與來頭都沒法跟CCTV的親兒子「航」相比。讓人驚喜的是,「航」居然繼承了「舌」這一優點。
就連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山,首先提到的都只是「明代」和「九層」,而革命意義卻在之後一句帶過。
【偶有驚喜的解說】
儘管「航」的定位更像風光大片,而不是「鳥」那樣的科教片,解說在「航」中只是一種輔助。可看到葛劍雄領銜的審核名單,還是對解說充滿期待。「航」的表現,儘管還是承襲了國產片的傳統風格,執著於平鋪直敘而少了些許抑揚頓挫,同BBC/NGC充滿變化的解說依舊有差距,但還是偶爾能看到令人驚喜之處。
【神一般的製作速度】
「航」這種邊拍攝邊播出的方式,看到了美劇和西方長篇紀錄片的影子,也是CCTV之前從未有過的方式,對整個劇組的效率考驗更大,特別是每一集,每個鏡頭都涉及到與當地政府甚至軍方的協調。
可「航」的速度真的嚇到我,我居然看到了2016年11月的鏡頭——2017年1月這部片就公映了。如果你接觸過紀錄片的製作流程,特別是央視的,如此大手筆,全國聯動的紀錄片製作流程,你就知道這速度多可怕!
【誠意滿滿的等待】
「航」中的不少鏡頭,外行看著稀鬆平常,拍過風光的人都知道,能等到這束光,是多麼不容易,可能幹等上一星期,都不一定有這樣一個天氣。這也是很多受成本所限的風光紀錄片效果乏善可陳的原因——等不起啊。
海南,雲海之上的日出
黑龍江,霧凇與日出
鏡泊湖,丁達爾現象的一刻
這可是至少幾十個人的團隊啊,每一天的等待,吃喝拉撒,設備租金(特別是還有直升機)可都是錢,不得不說太有誠意。
有些地方(尤其是季節差異巨大的黑龍江),甚至提供了冬夏兩季同同一地點的畫面。
陝西,「涇渭分明」是只在冬季枯水期才有的現象,沒有什麼比這兩張圖片的對比更清晰的了。
最讓人感動的,毫無疑問是伊犁杏花溝的杏花——花期只有短短一星期,且每年時間都不一樣,就算是攝影愛好者單槍匹馬趕過去,都常常會遇到無花可拍的窘境。
很難想像劇組是怎麼拍到這一鏡頭的——聽說要開花了,立刻停下手頭一切工作,全班人馬趕赴杏花溝,同時還要向政府和軍方申請空域,接著拍攝——這一切,都要在短短一周之內完成啊。
一句話,有錢任性!
【寫在最後】
「航」當然不是完美的紀錄片,跟國外大廠成熟的紀錄片相比,尤其是節奏的把控和整體的規劃,依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然而作為一部央視執導的國產片,已經足夠令人驚喜了。
最後,啥也不說了,再放一些美圖給大家欣賞吧。都說中國的風光沒法和歐洲相比,「航」的出現,足夠改變大家對此的印象。
我們的國家,絕不缺美景,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
塔克拉瑪乾的胡楊
天山天池
南沙群島
俯瞰西安鐘樓
陝南的江南風光
壺口瀑布的壯觀
黑龍江南格拉球山火山湖
這可不是東非草原,這是海南
伊犁的草原
塔里木河,長河落日圓
-----
如果對類似題材感興趣,除了剛剛提到的「鳥瞰中國」可一併觀看外,阿爾蒂斯-貝斯朗的所有作品都值得推薦,包括「俯瞰地球」「家園」「地中海」,這三部片剛好從04年開始,每隔5年推出一部,可以明顯看到拍攝技術和導演思想的提升。城市題材的航拍推薦BBC「安德魯瑪爾的巨型都市」,儘管不是全航拍的。
看著我還打算繼續更新的份兒上,點個贊再走唄~
「航拍中國」的官方觀看地址,不斷更新:《航拍中國》_紀錄片_視頻_央視網可惜還只有720p的低碼率片源,期待1080p甚至4K片源早日放出。
作為一名海外遊子,在許多時光里,自己就是人群中唯一的亞洲人。於是,中國人便成了標籤,成了自己與外界接觸時,對外無法改變的原初印象。所以,在許多外人的刻板偏見下,我努力活成中國的樣子,溫良儉讓,不卑不亢,仁義禮信,自強不息。在不能回家的日子裡,我便成了我的中國,中國便成了我的日日夜夜。
走過許多地方,遇到過世界各地的朋友。但是他們總會用多少懷疑的目光,聽我訴說中國的壯美與多嬌。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遼闊,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澎湃,從林海雪原到珊瑚藍洞,從高山草甸到江南水鄉,從高原屋脊到熱帶雨林,從大漠戈壁到濕地魚鄉,從桂林山水到中原黃河,從嶺南丘陵到天池火山,從賽馬草原到海島沙灘。
一寸寸土地,都被四千年的光陰丈量,一丈丈山河,回蕩著歲月輝煌也有那共赴國殤。在這片橫跨五個時區擁有最多生態系統種類,一國媲美天下之疆域上,還有無數各族勤勞的人民,身披歷史無上榮光,跨越曾經的破碎江山與苦難,一步步邁向盛世未央。
所以我對這部紀錄片心懷感激,讓我的驕傲,與我的思念,成為一幀幀流影,化作一幅幅墨心,穿越半個星球,讓我與魂牽夢繞的故土一幕之隔。讓我回憶南朝四百八十寺,滾滾長江東逝水,星漢西流夜未央。讓我感受為何這個民族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在每一分畫面里,我都對自己說,要為她的偉大復興,為她有朝一日驚艷於世,為她所寄託之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而矢志奉獻。
今宵佳節,山河入夢。
中國可能是全世界主要國家中 國民對自己國家基本地理人文認知最脫節的國家,原因也很簡單,人口太多,地盤太大,歷史太長,文化產業太弱,俄羅斯加拿大雖然同樣幅員遼闊,但是歷史較短,人口稀少,大部分土地都是近代獲取的殖民地無人區,因此民系相對單一,一個韓國人日本人一生可以很輕鬆的把自己國家主要的景點逛完,韓餐放到中國可能最多相當於八大菜系之一,一個普通的山東人可以對魯菜非常了解,但是能對魯菜的支系之一的東北菜能有多大了解,更不要說粵菜川菜了,同理,如果不是資深驢友,能有多少人能把中國逛個遍?這個時候文化產業的力量就開始顯現了,說一個親身的例子吧,我高考完的那個暑假我媽把她一個閨密的兒子接到我家玩了幾天,當時他高一學業也不是很緊張,天天在我家打lol,我就在我屋看動漫,他玩累了就去我屋陪我看會動漫,結果看著看著就上癮了,沒過多久就入宅了,高考前曾一度想去日本留學,好在親戚朋友勸住沒去,今年寒假如願以償的去了日本旅遊,如今他對日本的了解早已經不單單是和服櫻花和蒼老師,但是他對中國大部分地區的了解依舊停留在中學課本上,再舉個例子
1978的中國人眼中的美國是這樣的
現在大部分人對美國的印象是這樣的
1978年中國人眼中的新疆
現在很多人眼中的新疆
客觀來說即使現在美國也有很多窮人,軍中也不斷有醜聞爆出,但是美國大部分人依舊是富裕的,美軍也依舊是世界上最強大軍隊,新疆也是同理,新疆確實有喀什老城,但是絕大部分新疆城市都是現代化的,像克拉瑪依這種土豪城市一度是大陸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切糕黨根本沒有,最關鍵的是新疆的自然景色可以說是幾乎是中國各省份中種類最全的,但是大家只知道沙漠,大部分人沒去過美國也沒去過新疆,但是認知差距是怎麼造成的?你沒去過美國但是看過美劇,美國大片,而新疆只有偶爾在新聞上無聊的時候看上兩眼,結果不是脫貧多少戶就是治理沙化多少畝,買買提家賣了幾頭羊,這種東西不會對你的認知有任何改觀,況且現在還有幾個人看電視新聞,在我國羸弱的影視劇面前,優秀的紀錄片就起到一定程度平反昭雪的作用,有多少人是看過舌尖上的中國之後對中國各大菜系有了一定了解,多少人是看了我在故宮修文物之後感嘆中國的匠人精神(有時間我會吐槽吐槽這兩年熱炒的匠人精神的),多少人是河西走廊播出之後開始注意到甘肅這個奇特低調的省份的?一部坂上之雲可以把左翼的教授變成右翼,韓國更是號稱拍出了改變國家的電影,影視產業雖然規模上只是化工,房地產產業的一個零頭,但是永遠不要低估它的影響力
在討論航拍中國前我們先回顧一部15年的紀錄片
這部由美國國家地理拍攝的紀錄片在當時小火了一把,很多人第一次發現上帝視角下的中國如此美麗,尤其是航拍冰雪大世界的時候真的被驚艷到了,這部紀錄片很可能催生出了航拍中國(個人猜測),航拍中國能夠順利拍出在很大程度要感謝無人機近年來的普及,否則難度和資金都要比現在大的多,這部紀錄片一共分為五季,第一季總共六集,播出了四集(江西篇和上海篇據說兩會期間播出),說一下感受吧,第一個就是——美,航拍真的好美,而且整個團隊對於景點的選擇也極為到位,海南篇之後我就在想陝西篇應該拍什麼,黑龍江應該拍什麼,結果我比較期望的地方基本都拍了,這個紀錄片里的場景沒有什麼濫竽充數的,再一個感受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平反昭雪,大家之前提到陝西就是黃土高原,航拍中國告訴大家這只是陝北,陝南則是一派南國風光
關中靈隱之地
大家一提到黃土高原腦海中就是這種形象
航拍中國為大家呈現了一個更富有生機的黃土高坡
再比如新疆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345389/answer/139183657
這是我之前的一個知乎答案,裡面貼了幾張伊犁杏花的圖片,有些人看了我的答案後才知道新疆有這麼漂亮的花海,而航拍中國這次專門去伊犁拍了一段花海
薰衣草莊園
胡楊林
辣椒地
深不見底的礦坑
八卦城
新疆真的不只有沙漠還有著除了海洋之外幾乎所有的溫帶地貌,而且美的不真實
既有老城土坯房也有著高樓大廈
航拍中國也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更加多元化的黑龍江
聖光降臨
冬天的鏡泊湖,冰瀑布
僅有一江之隔的中俄雙子城黑河和俄羅斯阿穆爾(俄語黑龍江)州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去年建了跨江大橋和索道)
黑河的五大連池
這是我另外一個知乎答案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04995/answer/134661031
裡面專門提到了格拉球山很像你的名字里的隕石坑
伊春大平台
這是我爸去大平台的時候照的(他算是最早一批去那玩的),我爸的一個領導曾經為了拍霧凇還專門讓水電站放了水,景觀絕對值得一看, 它所處的伊春被稱為林都,中國的肺(中國最大的原始森林大小興安嶺),但是知名度在中國並不算高,和黑河一樣屬於黑北地區,很適合度假,負氧離子含量極高
橫道河子算是一個驚喜,團隊真的用心了,橫道河子雖然只是一個小鎮但是有著大量的俄式建築,威虎山,和東北虎園(離它不遠的一面坡鎮也有大量的俄羅斯別墅,建議土豪可以買一座,不貴而且很漂亮,明年通哈牡高鐵,亞布力,一面坡,橫道河子,海林,牡丹江都在這條線上)
被森林濕地圍繞的黑龍江
異國風情的哈爾濱
冰雪大世界,雪鄉(個人建議去二浪河),冬捕這些大家一般都知道的就不贅述了
海南篇中 央視爸爸還航拍拍到了三沙和文昌發射中心
已經具有小城氣息的西沙永興島
建設了定居點的趙述島
中西結合的老街
東方迪拜 三亞
椰林陣陣
江西上海篇播出之後會接著更新
但是這部紀錄片也不是完美無缺,首先就是篇幅略短,很多地方點到為止,看著不夠過癮,像新疆這樣的大省應該拆分成上下兩集,還有就是文案寫的很不嚴謹,給人一種金鐵木式紀錄片的感覺金鐵木導演的紀錄片一向口碑很好,製作精良,文案優美,但是最大的缺點是涉及到乾貨的部分漏洞太多,復國的軍團里大秦殲星弩,大明宮裡的中國最大宮殿,圓明園裡的大清gdp世界第一,這部紀錄片里也犯了這個毛病
希望再接下來的四季中不僅要重視辭藻的華麗也要重視文案的嚴謹,尤其是這種地攤文級別的錯誤,但是瑕不掩瑜,航拍中國依舊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中國紀錄片可以說在影視產業中最容易達到世界水平的,好的紀錄片在愉悅大家眼睛的同時也為大家科普了知識,希望央視爸爸再接再厲
—————————————————————————
有人用看見台灣舉例表示航拍中國缺乏人文氣息,我恰恰喜歡這種純粹感
據說看完這個節目,小夥伴們都選擇辭職了
近幾年,含有「中國元素」的節目在國外電台里頻繁出現,而且個個經典。對此,央視爸爸表示很不服氣,我大天朝的大好河山為何要讓你們歪果仁拍去?
於是今年年初,中央電視台秉承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用心搞了一個大事情,它就是從文案到配樂都美到沒朋友的紀錄片——《航拍中國》。
▼
有「顏」
《航拍中國》共34集,採用航拍技術以高空視角俯瞰整個中國。其中涉及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中的幾百處美景。
畫面之精美,氣勢之宏大,搞得我光是看了個預告片就已經震撼的想跪下叫爸爸!
紀錄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國海南、陝西、黑龍江等地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異域風情濃厚的新疆。
新疆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份,相當於101個北京市。
南有昆崙山,北有阿爾泰山,中部是天山。三座高山環抱著中國最大的兩個盆地,形成了這個地區特有的「三山夾兩盆」的地形。
在小(chi)殺(huo)姐姐印象中,一提到新疆就是羊肉串、大盤雞、葡萄乾、哈密瓜。可在《航拍中國》里,它卻是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之前我跟著旅行團去的是一個假「新疆」啊!
誰說那裡到處是沙漠的?人家明明有山有水有樹林,而且還有大天鵝!
俯瞰這個有些神秘的民族。它再也不是那個詩句中凄涼的荒蠻之地,而是「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
新疆特有的棕色棉花
可以用來制口紅的辣椒
「四海八荒,杏林最美」的伊犁杏花溝
比普羅旺斯還要秀美壯觀的薰衣草田
這部紀錄片分給新疆的時間也不過幾十分鐘,可我卻截圖近60張。造物主好像格外眷顧這個地方,真是讓人美到哭泣、美到尖叫、美到昏古去!
▼
有「錢」
除了片中秀美風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還有其強大的幕後製作團隊。
這次央視爸爸真的是下了血本——《航拍中國》是中國有史以來航拍規模最大、單機投資金額最高的航拍紀錄片。
整個拍攝過程共動用16架裁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相當於4個赤道的周長。劇組採用超高清4K攝像機,短短六集不到300分鐘拍攝用時就用了一年的時間,用實際行動回答
——「你咋不上天呢?」
——「我上了啊!」
▼
有「水平」
《航拍中國》自播出以來就好評如潮,幾乎實現了全網無差評,豆瓣評分也一路飆升到了9.3。所以片子的質量應是毋庸置疑的。
總導演余樂雖拍過很多紀錄片,但以這樣的方式還是頭一次。對於畫面,他的想法就是讓大家看到一個前所未見的中國,讓8歲到80歲的觀眾都能看懂。
在拍攝過程中製作團隊更是克服了重重困難。即使在出發前已經做好的充足的準備,可實際操作中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各種問題。
例如調用的直升機需要經過層層審批才可允許使用,面對超高的高空氣壓攝影師必須戴著氧氣面罩才可完成拍攝。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地形、變幻莫測的自然氣候……拍攝人員隨時都面臨著生命危險。
可劇組人員沒有放棄,最終以獨特的上帝視角,為觀眾呈現出了一部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幀幀是美景,秒秒為經典,堪稱高考文綜考點大全的《五年旅遊三年高考》!
寫到這裡我不禁有些藍瘦香菇。因為我真的已經好久沒有出去看看「考點」外面世界了。
這幾年各類綜藝在大熒幕上異常火爆,它們無一例外的都會在風景秀美的地方取景。漸漸的,粉絲們便習慣了從節目里認識祖國,但誰的「世界」都不應該只存在於綜藝之中。
孩童時從父母空中了解世界、上學時從課本里了解中國、工作時又從手機中了解社會。我們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卻忘記了這一切都不如「行萬里路」。
悠悠古國,萬里河山。幾千年的崢嶸歲月已無法復刻,於是祖國的山河便成了那段歷史留給我們最後的遺物。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吾輩應登臨。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清香
誰說出塞歌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想著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想著風沙呼嘯過大漠
想著黃河岸,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我們生活的土地上有很多很多的美景,如果你從不曾看見過,那是因為你站的不夠高!」
前幾年台灣出過一部《看見台灣》,裡面有類似這樣一句話,聽過後一直念念不忘。
昨天在時間線上看到這個話題,迫不及待晚上回家一口氣看完了六集,感謝所有創作者,感謝無人機科技,感謝播出的平台,更更感謝腳下這片讓我們安生立命的土地。
我至今都記得在我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上,有這樣的句子:海南島上鮮花盛開,長江兩岸柳樹已經發芽,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飛舞,啊,我們的祖國多麼遼闊!
那是在我7歲的時候,甚至不能認全這幾行字,要靠每個字頭上的拼音才能讀出全文。
到那時的我已經隱約明白「遼闊」肯定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詞,當我從嘴巴里將它發出時,一種豪氣從心裡泛起。
後來,在逐漸成長的歲月里,這個國度以前人無法想像的速度大踏步前進,快一些,再快一些,快到每過十年,你再回頭去看,從前的一切都顯得很遙遠。城市越來越多,樓越修越高,路越修越遠。很慶幸的是,我們的祖國依然很遼闊!
從瓊州海峽到大興安嶺,從伊犁河谷到黃浦江邊,巍巍秦嶺,鄱陽湖畔,這麼大的國土面積里有十幾億人口生息與共,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毫無阻隔的在這片土地上自由行進,不會有人嫌棄你是黑眼睛黃皮膚,你也不用費盡心機去學那些讓你舌頭打結的各種語言。
你根本不用去嚮往長島的雪和潘帕斯草原的鳥鳴蟲吟,這個星球上的哪一樣風景,你在自己的國家找不到?如果你看不見,不要老想著跑出去看,請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努力往上,再高一點,你就能看見。
斗轉星移,大多數人也越來越向城市集中,向曾經勞作過的土地告別。但那些國土四周的山川與海岸不曾遠離,依然為我們守候,它們也是我們這個民族飽經戰亂卻未曾真正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
人,應該敬畏身邊的自然,當你了解了自然的偉大之後,你就會理解前幾十年的那些人為何因為熱愛這片土地而眼裡長含淚水,為何上了年紀的那些人在《我的祖國》響起時會瞬間一呼百應齊聲合唱,會對那些甘願將血灑在異國鴨綠江邊的人充滿敬意與感激。
——————————————
【普通觀眾視角】
作為國內航拍題材的初嘗試,必須要給100個贊,感覺可以秒殺各類旅遊宣傳片。
看紀錄片的時候,對於沒去過的地方,心生嚮往;對於去過的地方,心懷共鳴。大美中國,總是給人以無窮無盡的想像。熟悉的地方,在上帝視角下,又是另一方模樣。高度,決定了我們眼前的世界。比如我們站在河邊,只能看到眼前河水洶湧,逝者如斯夫;而立足於藍天,卻可以看見,所有的波濤都歸於平靜,縱橫交錯的水流像是樹葉延展的脈絡,彷彿一下子看到了河流與生命的關係。
除了旅行目的地種草以外,我相信每個人從航拍視角下看到自己的家鄉,都會有別樣的感覺的。這種感情,大概包含著自豪、感動等成分。最熟悉的地方往往最容易遺忘。不能因為走了太遠,而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航拍中國,給了我們和一個回溯的機會。
愛中國,愛腳下的這塊土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走遍全國。(PS:坐等我大美湖南。)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從身邊的世界到遠方的家園,從自然、地理到人文、歷史。空中旅程從現在開始,和我們一起天際遨遊! 」
年前去江蘇鎮江出差,忙裡偷閒抽空去看了北固山,登上了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提到的北固亭,感慨頗多。小時候學的詩詞,多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背下來就行,根本不知道京口在哪,什麼元嘉草草,倉皇北顧,都不知道說的是啥,對不盡長江滾滾流,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英雄氣概更是毫無感覺。對於那時的我來說,背詩詞除了可以拿下填空題的分,沒有其他用處。我就想老師家長在學習這些詩詞的時候,能夠帶著學生上北固亭,對著浩蕩東去的長江,講一講三國、南北朝、南宋的發生歷史故事,對學生來說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這樣的歷史不再是乾癟的,而是生動的,既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又能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應試拿高分只是順便的事。
《航拍中國》正好給了我彌補這種遺憾的一個機會。有條件、有機會走遍大江南北的人是畢竟是少數,這次播出的六集包括上海、新疆、海南、江西、黑龍江、陝西六個省級行政區域,涵蓋我國東、西、南、北、中各區域。鳥瞰神州,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各不相同,卻讓不少人感動,直呼「每一幀都美到想歌唱祖國」
「祖上留了塊風水寶地,我輩不可辜負這大好河山。」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航拍中國》的音樂也非常用心,旋律磅礴大氣,上次給我這樣的感動還是《河西走廊》的主題曲《河西走廊之夢》,一些網友評論也是讓人非常動容: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就會後背一涼,隱隱哭泣。作曲家把對祖國壯美山河的愛全部裝進了這首曲子里了。不知何時「愛國青年」已經成為某些人熱諷的對象?但我想說,不管我是愛國憤青還是愛國瘋子,我的這份愛難道就有錯嗎?居心叵測的人們,你們難道不愧對自己流淌的中華熱血嗎?
主題曲鏈接:
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35163242type=1auto=1w=278h=32
由於很多觀眾都喜歡主題曲中女聲「啊啊啊啊啊」那那段,《航拍中國》音樂製作人王備老師特意又在其微博上發布了主題曲女聲版:
碎樂(《航拍中國》主題樂段女聲版)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河西走廊》再到《航拍中國》,中國紀錄片這幾年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雖然跟BBC和國家地理還有不少差距,但中國紀錄片人的努力還是值得稱讚,社會大眾還是需要多給予鼓勵和包容,中國很多後進行業的發展都有個「先抄後改再消化再吸收再創新」的過程,走都沒學會怎麼可能讓他跑,不怕山寨,就怕連山寨的勇氣和能力都沒有,只會放嘴炮。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模仿的過程中,把相關的產業鏈慢慢完善起來,從拍攝到製作到銷售和播放,中國還處於市場化起步的階段,片子的質量受制於其中的產業鏈中每個環節,只要各個環節都逐漸的專業和成熟,紀錄片的質量慢慢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河西走廊》和《航拍中國》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的進步是,那就是拍攝越來越市場化,由市場化的主體承製或競標拍攝,這個對紀錄片的內容和質量的提高都是非常巨大的。
一直拍,不要停,拍個十季八季的,覆蓋到中國的每一個市甚至每一個縣,我希望我的小孩以後學地理和歷史時,我可以把這部紀錄片拿出來做教學片,讓他學會對自然的敬畏,讓他熟悉每一段歷史發生的地方,如果有條件,要帶他走遍片中的每一處壯美山河,通過體驗而不是說教讓他明白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
歡迎關注公眾號「周大爺說」
財務自由之路 - 知乎專欄:以經濟學的角度看世界
歡迎在值乎上向我提問
感謝央視爸爸,春晚丟的場子全找回來了。這下我的朋友們終於相信新疆不全是草原,氈房,庫爾班大叔和小毛驢了。
謝謝節目組
讓大家看到了陝西並不只是黃土高坡
如何評價?《航拍中國》是中國人的當代地理教科書,將在介紹中國地理和民俗的紀錄片中擁有「正史」般的地位。同時,《航拍中國》也是一部當代中國旅遊指南。
以往類似的紀錄片,因為定位的原因,即便片子本身製作得很好,也不能讓人對中國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如《鳥瞰中國》是以外國人的眼光看中國,開篇是比較神秘的少數民族文化潑水節,其次是神秘的少林寺和中國武術。僅僅是這兩處,《鳥瞰中國》就用了十分鐘進行介紹,這對單集時長僅40多分鐘、一共只有上下兩集的紀錄片來說,有點太過奢侈了。因此,《鳥瞰中國》只是以特定的切入點對中國進行講解,它只能讓人對中國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又如《美麗中國》,粗看了一下,都是在地面拍攝的,大多數都是近拍,這就註定了其場景只能是一個一個的點,而沒有航拍這種開了上帝視角的形式讓觀眾獲得把握全局的機會,也少了航拍的那種視覺衝擊。由於外國人看中國的視角和中國人不同,所以外國人拍的紀錄片,給我的一個感覺就是:看完就忘了。因為很多時候這些內容不能和我大腦中的印象對應起來。
再如《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可能其定位是發現美,所以其內容大多不是我們熟知的各地著名景點,而主要是集中在西部,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陌生的美景。因此,《中國國家地理》看多了,會讓人有「這不是我熟悉的那個中國」的感覺。
《航拍中國》不一樣,它從一開始,要拍的就是各地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是最為中國人所熟知的、提到某地你就會想起來的景點,代表著中國人對這個地方的印象。比如陝西的秦嶺、黃土高原、十三朝古都西安、秦兵馬俑、延安革命根據地、華山;黑龍江的漠河、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東北虎、北大荒、大慶油田等等。這是有史以來,這些為中國人熟知的地方第一次以視頻的形式在紀錄片里集中亮相。
中國人最早是如何這些地方產生印象的?答案不是地理課本,而是——小學語文!
來看看上世紀90年代末,也就是85~90年左右出生的一代人的小學語文課本,其中涉及國內具體地點的課文為:
《黃山奇石》 (安徽)
《日月潭》 (台灣)
《葡萄溝》 (新疆·吐魯番)
《爬天都峰》 (安徽·黃山)
《趙州橋》 (河北·趙縣)
《美麗的小興安嶺》 (黑龍江)
《富饒的西沙群島》 (海南)
《南京長江大橋》 (江蘇)
《參觀人民大會堂》 (北京)
《五彩池》 (四川·黃龍)
《頤和園》 (北京)
《觀潮》 (浙江·錢塘江大潮)
《趵突泉》 (濟南)
《峨眉道上》 (四川·峨眉山)
《參觀劉家峽水電站》 (甘肅)
《盧溝橋的獅子》 (北京)
《挑山工》 (山東·泰山)
《可愛的草塘》 (黑龍江·三江平原)
《圓明園的毀滅》 (北京)
《記金華的雙龍洞》 (浙江·金華)
《彩色的翅膀》 (海南·西沙群島駐島官兵)
《飛奪瀘定橋》 (四川·瀘定)
《狼牙山五壯士》 (河北·保定)
《毛主席在花山》 (河北·中共中央轉移至西柏坡途中)
《長城》 (北京·八達嶺長城)
《桂林山水》 (廣西·桂林)
《鳥的天堂》 (廣東新會·小鳥天堂)
《草原》 (內蒙古·呼倫貝爾)
《鏡泊湖奇觀》 (黑龍江·鏡泊湖)
《林海》 (黑龍江/內蒙古·大興安嶺)
還有一些沒有具體地點,但也是對國內的景物描寫的:
《草原上的鷹》
《難忘的潑水節》
《鸕鶿》
《雪猴》
《白楊》
......
幾十年過去了,雖然語文課本經過了很多改版,但這些篇目中的大部分仍然能在現在的語文課本上找到。這些篇目中的大部分,毫無疑問將會進入《航拍中國》紀錄片中,比如第一季已經拍了的六集中,就有涉及以下篇目的內容:
《葡萄溝》 (新疆·吐魯番)
《美麗的小興安嶺》 (黑龍江)
《富饒的西沙群島》 (海南)
《可愛的草塘》 (黑龍江·三江平原)
《鏡泊湖奇觀》 (黑龍江·鏡泊湖)
《林海》 (黑龍江/內蒙古·大興安嶺)
《鸕鶿》 (江西集里出現)
這些課文,承載了中國人對祖國、對家鄉的讚美和思念之情。在過去,人們只能通過文字或者一兩幅圖片,來想像這些美景,耳聞者多,目睹者少;而現在,她們將在鏡頭下生動地展示自己的身姿,讓中國人對她們有全新的認識。這就是《航拍中國》的意義所在。
當然,能上語文課本的內容畢竟有限,人們更多時候是通過地理和歷史課本、圖書、報刊雜誌、電視、互聯網等渠道來了解其他地方。但是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全面了解一個國家。這種對全國範圍內的地理和文化進行介紹的大型紀錄片,恐怕只有央視才能拍得出來,並且可以斷定,在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至少十年),也不會再有類似的紀錄片出現。那麼有哪些地方會有幸進入《航拍中國》的鏡頭中?從第一季的選景來看,具有以下頭銜的景點和個體將有很大概率進入《航拍中國》紀錄片:
世界自然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地質公園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還有什麼國家5A級風景區之類,可能有些會排不上號,和上面幾個稱號重疊的除外)
以上是對《航拍中國》在「意義」上的評價。在製作上的評價呢,有相當多的鏡頭應該是第一次出現在觀眾面前,並且水準不低,怎麼讚美都不過分;片子的配樂也是值得點一百個贊的。很多場景,可以肯定攝影師守了很長時間才會出現,比如介紹上海中心大廈的這個鏡頭,即要保證上海中心露出來,還要能讓浮雲把旁邊的金茂大廈和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遮住,這不僅要有耐心,恐怕還需要些運氣:
至於缺點,就是有些鏡頭的取景和拍攝相比國外頂級風光大片還有一些差距,有些鏡頭仔細看起來會覺得有點瑕疵。比如有些鏡頭地平線歪得比較嚴重,但是又沒有運動感,所以看起來有點彆扭;上海集里,拍攝南京路的時候,無人機飛得太高,遠離了人群,導致不怎麼拍出繁華的感覺,如果攝像機高度在三米左右可能會比較好。另外可能因為片長的限制,感覺片子剪輯得比較緊湊,沒有前後鋪墊,讓人看起來覺得鏡頭比較倉促。
至於有人批評該片拘泥於「航拍」這個形式,沒有加入採訪、故事之類,我倒覺得這是優點:我才不要別人口中得出的結論,美與不美,我要自己體會,有旁白進行解說就足夠了!
最新一期的上海集,感覺略有遺憾的是,前面介紹了好幾個浦東的大樓,我以為位於虹橋的國家會展中心也會介紹一下,結果並沒有。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而展會對經濟是有很大促進作用。作為上海國際車展等著名展會的舉辦地,加上世界第二的單體建築,國家會展中心值得拿出來說道說道。
國家會展中心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大,太他娘的大了!大到根本沒法將它完整地拍到一張照片中;如果離得足夠遠,細節又因為太遙遠而根本看不到。事實上你在地面上根本就看不出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形狀的。網路上也找不到一張國家會展中心全貌的照片,只有通過衛星地圖或者效果圖,你才能看出來,原來這貨是個巨大的四葉草形狀:
而相機一般只能照出這樣的效果:
據說很多人在國家會展中心裡迷過路,我自己也迷過幾次。在上次我又在裡面迷了路之後,我一直好奇,這貨究竟有多大,以致我對距離的判斷連連失誤?於是我藉助衛星照片做了一張對比圖。先看幾棟世界最高的建築:
最左側的迪拜塔,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國家會展中心是躺著的,假如我們把它豎起來,和這幾棟建築放在一起,將是......
這個樣子:
服了!我覺得我迷路迷得不冤枉。據說這裡最多可容納40萬人同時參展,還真不是蓋的。
這裡除了會舉辦上海國際車展,還有各種工業展、自行車展、化妝品展、體育用品展等展會,是個挺有意思的去處。
這麼個龐然大物,目前最高將近20萬人的客流量,和那麼多人密切相關,紀錄片中沒有提及,感覺有點可惜,可能製作組也有所取捨吧...
前面說了,這種耗資大,涉及單位眾多的紀錄片,恐怕只有央視能拍出來;重複拍類似的紀錄片意義也不大,所以很可能十年、二十年內都不會再有類似的紀錄片出現,所以希望央視好好發揮,再接再厲,別辜負了全國人民的厚望。另外,以第一季的情況來看,整部《航拍中國》涉及的景點,至少可以拓展出500集各個景點的專題紀錄片,值得期待。
還有就是,一年一季的速度真的等得人白了頭啊......
《航拍中國》的解說詞也很不錯,就以這幾句結束吧:
在下廬山派掌門人座下大弟子前來圍觀答題!
在姐姐的強行安利下看了航拍中國
於此入坑,欲罷不能!
當看到江西這集的時候真的很激動
感覺很神奇
因為本人家真好三清山附近
又在廬山腳下讀大學
開頭的廬山風景讓我有想再上個幾百次的衝動
來廬山這裡讀大學的原因來源與此。
西海的航拍是最贊的!
一路放到了三清山
鏡頭給的其實有點少了,雲海翻騰,巨蟒出山
司春女神的美麗傳說。感覺自己爬了那麼多年的三清山都白上了啊
最有愛的還是覺得是那隻惡意鏡頭賣萌的熊貓鳥
看到樟樹的介紹的時候也想起了童年自己家門口的也有那樣一棵樟樹,回憶滿滿。
不說了,背起背包今晚上廬山走起~
要說最期待的,還是想去看航拍台灣的茶葉蛋製作工藝? ? ?
最後說一句,想來學廬山派絕世武功,當我師妹師弟的請勿來,因為我派早已歸隱山林,我是最後一位入室打大弟子了。
銳智九州-航拍中國帶你說影解制
精益求精憑的是耐力和天才
十年磨劍靠的是執著和手藝
橫店銳智九州科技有限公司參與此次《航拍中國》的拍攝,
作為一個航拍產業者的心裡怎麼看待《航拍中國》這部巨制。
從製作規模來講
1.中國首部全航拍
2.巨資製作
3.時間周期長
《航拍中國》最大的難度在於保持平衡,它既要完成中國式首部全航拍的類型需求,同時還要把中國人文情懷、地貌特徵、歷史文化在50分鐘內做一個全面呈現的表達。另外,還需要很多的工作人員上空入地的配合,空域的條件允許,天氣環境的配合,視覺效果的配合,首先他既要寫實,還要有影片的深度,需要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且滿足紀錄片表達,並在預算範圍內對航拍以最大限度的技術實現。
這不僅僅是對技術方面的挑戰,更是對每一個部門都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的匹配,同時要達成極致的分工、專業的準確、清晰的路徑等在藝術、技術等各方面來保持這個平衡。作為中國首部全航拍大巨制的紀錄片,是一股清流還是令人耳目一新,但從紀錄片自身品質來說,已經獲得了廣泛認可。
做一個好的片子, 在拍攝前期就花費了大量的智力、精力和心力去不斷的發現問題,檢查問題,解決問題以臻平衡,在項目初期就要為每個拍攝點做足功課,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才能讓整片立體達到統一。
開會 開會 開會
研究 研究 研究
打磨出共同認可的解決辦法。
就為了精益求精的呈現
開工時間更是24小時待命,這樣持續幾百天。
航拍的干擾因素非常多,不僅有缺氧恐高這些身體因素困擾,還受風力、氣溫等環境因素的約束。一般飛行前,機組人員都有飛行計劃,提前設定好航線、了解沿途經過的地區、地貌,詳細地做好功課,以免錯過好風景,當然也有許多航拍作品是意想不到的美景,這就是航拍的魅力。然而乘直升機親自俯瞰大地拍攝,與在地面上操作無人機的體驗和攝影感情仍是完全不同的,高科技只是手段,而親身體驗才能創造出最真實的美。
用數據說話:
《航拍中國》新疆篇的拍攝是從2016年4月開始,從最初的實地勘景,製作詳細的拍攝目標書;到6月開始正式拍攝,新疆篇攝製組的小夥伴們拍攝橫跨北疆邊境到南疆荒漠,航拍點數百個,累計拍攝240天,整個拍攝共出動多個直升機組加無人機組,總行程66000公里,可繞地球一周半!
8個月,66000公里,《航拍中國》新疆篇累計拍攝240天,航拍點數百個,共出動多個直升機組加無人機組,攝製組整個行程可繞地球一周半!
自開拍以來,橫店銳智九州航拍團隊的小夥伴們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為拍出精美、驚艷的鏡頭不斷努力、不斷嘗試。然而,在這些讓我們流連忘返的鏡頭背後卻有著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兒。
走進《航拍中國》新疆篇幕後,橫店銳智九州航拍團隊講述這一路拍攝的幕後故事。
《航拍中國》 新疆篇 幕後 - 騰訊視頻視頻《航拍中國》海南篇,橫店銳智九州公司共使用多個直升機組加無人機組,累積作業140天,累計行程12500公里。從上帝視角,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從未看過、甚至從未想過的海南。
《航拍中國》海南篇幕後 - 騰訊視頻視頻《航拍中國》海南篇幕後 - 騰訊視頻視頻
一場前所未有的空中旅程即將開啟,歷時一年,總行程超過7萬公里,橫跨中國最南到最北,2個直升機組,5個無人機組,60餘人,拍攝近200小時的珍貴航拍素材。
在《航拍中國》片中,令我們體會到新的視角會帶來新的感受,從空中俯瞰的地貌變成了抽象的曲線。在那土地上,呈現出大自然的萬種風情,各種顏色的浸染多了幾分抽象藝術家筆下的壯闊雄渾,不愧是大自然地神來之筆。可謂背後有多少故事,每一個鏡頭背後有多少個不易。航拍背後的艱險也鮮為人知。每組景別一般都會盡量在不同的時間段、從不同的高度和角度來全方位地表現它。它看似平常,其實拍攝過程異常艱難。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想像拍攝到這些完美表現大自然雄姿的照片有多麼不容易。真的是用生命在拍攝,不畏嚴寒酷熱,甚至是走到了生命的禁區,有時候是無止境的等待,這些都不是事兒,重要的是如何將最好的呈現。
《航拍中國》 和大多數紀錄片一樣,今年過年初一到初四選擇了在央視紀錄頻道登陸。是在黃金時段晚上八點播出,反響不錯,大過年的,被這部片子狠狠虐了一把,更在豆瓣驚艷到了9.4分的高分。 很難分辨這是對紀錄片本身的一種推崇,還是植根於中華文化的基因, 再次的對紀錄片有了新的突破,把它燃成了一個流行文化,同時也是源自於不分你我的一種全球文化,對紀錄片發展的前景更充滿信心。
當我們在看片子本身的時候,更多的呈現出來的是視覺感效果,洗盡鉛華集50分鐘,要說的很多,變化無窮的自然、意境、本質,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一些有意思的切入點和拍攝方式會成為觀看的動力,乾貨和猛料、豐富的信息量,能從中獲益良多,特別是航拍者他們孜孜不倦和樂此不疲的追求精神,總讓我無比汗顏。
提到《航拍中國》就會不自覺地拿《鳥瞰中國》、《看見台灣》等片子出來比較斟酌。《航拍中國》是分集類的電視系列紀錄片,《鳥瞰中國》分為上下兩集,《看見台灣》是屬於電影級紀錄片, 而所有獨特之處就在於:航拍!航拍!航拍!全航拍是唯有《航拍中國》的最不同之處。航拍為什麼這麼重要,在這個紀錄片看顏值的時代,都在航拍。 因為高度決定態度。航拍的拍攝手段為你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觀察角度和思考角度。縱攬天下、盡收眼底的震撼是不是很過癮?會默默產生一種這些「全都是我的!」 此外每個片子的細節都不同,仔細看就會發現。
而《鳥瞰中國》由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新加坡沙灘別墅公司、紐西蘭自然歷史公司聯合製作的,所以說還是歪果仁比較厲害 拜託!敢不敢給自己點兒自信!片子里霸氣絕美的直升機航拍都是國內團隊自己拍的!作為全片顏值擔當的開篇第一鏡就是來自銳智九州的航拍作品。
此外, 韓國類型片《飛越韓國》展現韓國春夏秋冬四個不同季節的華麗風光,拍攝全程使用世界最新、最先進的陀螺儀航拍技術,並選擇與亞太地區航拍技術水平最頂級、業內人士認可和追捧的中方銳智九州公司進行合作拍攝,銳智九州此次派出航拍專家和韓方 一同參與全程拍攝。
說實在的, 此次我們的本土製作,唯有以內容和質量為主導才能笑傲江湖! 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
#銳智九州#是航拍業界的#匠人匠心#參與此次的#航拍中國##紀錄片#,#心得分享# 其實美景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缺乏去發現的眼睛。而#航拍#正是這樣一種神奇的攝影方式,它以全新的視角去展現我們可能早已習以為常的事物和風景,從中讓我們發現之前從未注意到過的美 。航拍中國一直是我們努力實現的一個夢想,這部紀錄片給了我們一個實現它的機會。這次我們用最好的影像技術,從空中記錄下中國獨特的自然景觀、地貌特徵和民族文化,這也是我們多年來所夢寐以求的事情。經過幾十個大項目和上千小時的安全飛行,我們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也形成了自己的航拍理論,我們相信《航拍中國》會給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 。
直升機作業劇照
突然想起了《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龍文章的一段台詞——
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去過不少地方,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乾絲燒麥,還有銷金的秦淮風月,上海的潤餅 蚵仔煎,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天津麻花狗不理,廣州的艇仔粥和腸粉,旅順口的鹹魚餅子和炮台,東北地三鮮 酸菜白肉燉粉條,火宮殿的鴨血湯 臭豆腐,還有被打成粉了的長沙城。
沒了,都沒了。
我沒涵養,沒涵養,不用親眼看到半個中國都沒了,才開始心痛和發急,沒涵養,不用等到中國人都死光了才開始發急心痛!好大的河山,有些地方我也沒去過,但是去沒去過鐵驪、扶余、呼倫池、貝爾池、海拉爾和長白山。大興安、小興安、營口、安東、老哈河呢?承德、郭家屯、萬全、灤河、白河、桑乾河、北平、天津、濟苑、鎮頭包、歷城、道口、陽曲、開封、郾城…… 我是個瞎著急的人,我瞎著急… 仨倆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場大敗和天文數字的人命。南陽、襄陽、賒旗店、長台關、正陽關、穎水、汝水、巢湖、洪澤湖、鎮江、南京、懷寧、上海、淮陰、蘇州、杭州、黃浦江、太湖、南通、屯溪、六安、九江、武昌、漢口、修水、宜昌、怒江以西、寶山、騰越、銅鈸、還有我們身處的禪達……不拉屎,會憋死我們;
不吃飯,活七八天;
不喝水,活五六天;
不睡覺,活四五天;
瑣事養我們也要我們的命!
家國淪喪,我們到已經活了六七年……
我只想做事,我只想讓事情是它本來該有的樣子。
在航之前個人非常不喜歡CCTV自己製作的記錄片,重要的原因:1、廉價的畫面感,甚至有時候連基本的拍攝美感都達不到,而且素材老舊,不吸引人。2、BGM不契合畫面,讓人齣戲,而且BGM多數沒有特色,十分不抓耳。3、旁白很官腔,一板一眼的老套台詞加上強加在觀眾身上的愛國愛D觀點十分讓人難以接受。
但是,這兩天把航拍中國的前4篇,海南、陝西、新疆和黑龍江刷完,我只想給豆瓣五星,即使是舌尖第一季也沒給這麼高評價,是中國自然風光類的傑作。
優點:
1、畫面精美度爆表,全程高空攝影,而且拍攝的地點都是精心挑選過的,別具特色的地方,美不勝收,恢弘壯麗,讓大多數未能到達仙境的人能一飽眼福之餘,還驚嘆原來自己國家如此美麗。
特別是新疆篇,只是看到開關,就讓人恨不得馬上飛入屏幕中親臨實景。
2、開闊眼界,打破國人固有的印象。特別是陝西篇,我們聽到黃土高原肯定就是教科書上對它的描寫,黃土高坡,寸草不生,但鏡頭一出,我才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多年來根本沒了解過自己國家的土地變化是這麼的大。
3、BGM和台詞、畫面甚至節奏都十分契合,有恢弘的交響樂,也有流水般的中國樂曲,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到了畫面最為壯麗時BGM裡帶著女聲高吟,愈發讓人覺得美景和心情相呼應。
4、CCTV一改往年堪比新聞的古董台詞風格,不再生硬的歌功頌德,而是專註在對美景的描述上,不時還跳出幾段吐槽,頗有BBC俏皮個性。而且寫台詞的人語文功底了得,通篇語言不繁複,卻能用最簡單的敘述把內容交代清晰,一言中的,的到即止,餘韻悠長。
5、拍攝時間較近,都是近2年的景色。
總體來說,各個方面的完成度都可以說是現在國內最優秀的水平。
不過,個人還是覺得有些遺憾:
1、景色順序較亂,觀眾有時候會對方位不太了解。例如海南篇,那跳躍度讓人看完後還是不太明白究竟看了哪些地方,畢竟很多人對地理方位並不太熟悉,有條理的進行梳理會更好。
2、知道是航拍,對於地面上的動物不可能拍得太清楚,但像野驢和普氏野馬那裡根本看不清楚長什麼樣,讓想觀瞻一下這種曾瀕臨滅絕生物的我們很怨念啊,可以安排幾個小型飛行器近距離拍幾個特寫,這樣觀感比較好。
3、節奏還是有點快了,特別是新疆篇,景色太多,需要在40多分鐘內塞入這麼多內容真的不容易,有時候美景還是要放慢節奏來欣賞,這種特別的地方完全可以分成上下集,毋須太趕。
前一陣轟六繞台灣是不是干這事去的?
介紹一下你眼中的中國:
我:地大物博(後來有人說地大物不博),幅員遼闊。
詳細的說一下。
我:你去看看航拍中國。
推薦閱讀:
※航拍可以延時嗎?
※如何看待大疆M600用戶集體維權的事情?
※航拍服務+航拍培訓+航拍產品銷售,這樣的模式有發展前景嗎?
※怎樣區分玩具飛機和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