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看待蘇軾對衛青的評價?

一直以來對衛青的印象都是「民族英雄」「常勝將軍」這樣,覺得他是真正值得尊敬、景仰的英雄。最近在看《漢武大帝》,閑暇之餘看了一些相關的帖子,才發現歷史上文人們對衛青的評價普遍不高,反而更偏愛李廣一些。
最沒想到的是發現蘇軾竟寫過《衛青奴才》這樣的文章來評價衛青, 「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喜歡蘇子很多年了,大多文人看不上衛青無非是因為他出身卑微,但在我心中蘇子絕非以出身論人之人。何況以蘇軾「見滿天下無一不是好人」的性子,又為什麼會一反平日與人為善的性子,對衛青這樣一個與他相隔千年的人抱以這樣近乎刻薄的評價呢?


蘇軾日記:

漢武帝這個人很討厭,他這輩子就幹了一件好事,那就是當著衛青的面兒拉屎。我覺得這一點很好,畢竟衛青這貨只配給人舔菊,當著他的面拉屎,簡直各取所需。

武帝踞廁見衛青
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蘇軾被神化了嗎?有哪些例子可看出蘇軾仍是「凡人」? - 豆子的回答


一位痔瘡患者,專黑衛青二十年,為什麼?
在蘇軾的另一篇文章《君使臣以禮》里,其實有過解釋。

蘇軾的意思是:

漢武帝當著衛青的面拉屎,證明他光著個大屁股就能見衛青。但見汲黯,卻一定要正冠。有人為漢武帝的行為叫好,可是你想,漢武帝禮遇汲黯,卻不用汲黯,不禮遇衛青,卻狎昵衛青,說到底還是不重用社稷之臣啊。武帝踞廁而 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黯。青雖富貴,不改奴僕之姿,而黯社稷臣也,武帝能禮之 而不能用,可以太息矣。)

的確是看不慣衛青,但他更看不慣漢武帝,目之為昏君。不僅看不慣漢武帝,還群嘲過整個西漢的風氣:

西漢就是個媚俗的風氣,唯有汲黯鶴立雞群,不被流俗污染。就連司馬遷也淪陷了,司馬遷這個人很正直,秉筆直書,但他寫的《衛青傳》我就不是很滿意。在史筆的傳記裡頭不說衛青,一口一個大將軍。賈誼這麼萌,他反而說賈誼被一個姓吳的河南太守給包養了。這種話非常的可恥,但司馬遷不知,是因為他在流俗之戰中淪陷了。本朝太宗時,士大夫也有這種傻屌的風氣,至今未衰。我曾經在學士院就此發過策問,論述兩漢之所以亡國的原因,但答者不能盡述。我個人也曾在皇上面前說過這件事。西漢風俗諂媚,不為流俗所移,惟汲長孺耳。司馬遷至伉簡。然作《衛青傳》, 不名青,但謂之大將軍;賈誼何等人也,而雲愛幸於河南太守吳公。此等語甚可 鄙,而遷不知,習俗使然也。本朝太宗時,士大夫亦有此風,至今未衰。吾嘗發 策學士院,問兩漢所以亡者,難易相反,意在此也。而答者不能盡,吾亦嘗於上前論之

說到底,還是對朝局不滿啊。


首先,蘇軾的這段話

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涉及對衛青毫無證據的低端人身攻擊,這就決定了這句話不能作為對於歷史人物的客觀評價,哪怕這話是大才子蘇東坡說的。

吐槽一下,為啥蘇大才子面對「當著他面上廁所」這樣的記載就能腦洞大開想到「舐痔」,果然文化人污起來神都擋不住。

好吧,就讓我們小心避開污的部分,客觀討論一下漢武帝對汲黯和衛青倆人的不同態度——這其實很好理解啊,不就是前段時間流行的那句話「女生之間的交情有兩種,一種是必須洗頭後見的,一種是不用洗頭就能見的」嘛。人際關係有親疏遠近,你面對同事妝容得體、衣冠楚楚、談吐優雅,適當吹捧,面對發小損友摳鼻、翹腿、爆粗口,這能說明你這個發小是個小人而你的同事就是個受人尊敬的謙謙君子嗎?

汲黯是什麼人,大漢資深憤青、著名諫臣、耿直、正義、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審視別人、包括皇帝,恨不得手持板磚拍死一切腦殘,相信很多單位里也會有這種老員工,面對這種員工,老闆平時脾氣再大也是不敢硬頂的,必須面子上禮遇有加、暗地裡放置play。就像一千多年後的海瑞,典型豎起來、治國靠邊站。

衛青是什麼人,他和漢武帝第一次見面時這廝剛上完他姐,估計額頭上的汗珠還沒幹透。在這一著名歷史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衛青也上了漢武帝他姐,簡而言之倆人互為姐夫兼小舅子,這種關係下兩人還有必要彼此裝謙謙君子嗎?除了這層裙帶關係,更重要的是衛青陪著漢武帝度過了中二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這段人生最灰暗時期,那時候朝野上下都覺得這個小皇帝二逼、毛躁、沒良心、沒本事還沒有生育能力,在這個全世界與我為敵的環境下有一個小夥伴天天陪著你散心解悶、騎馬打獵、露宿野外、聽你談人生、談理想、談徵服匈奴揚威宇內的「中國夢」,然後一步步親力親為幫你實現理想、把你送上輿論山呼萬歲的頂端,這TM是什麼交情?和這種人聊個天還用化妝洗頭?

所以也許司馬遷當年記錄這段歷史時是帶有隱含評價的,但作為信奉現代價值觀的人看來,這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二人在帝國朝堂、在漢武帝心中的身份定位不同。

要說衛青有沒有黑點?用現代人的價值觀來看翻邊史書那是沒有的。(這一點對於在史記中出場的歷史人物來說相當罕見,而且是一個與司馬遷同時代且太史公從內心裡不太認同的人物)但如果從封建士大夫的角度看,他的出身即原罪,即蘇軾所說的「若青奴才」,作為一個奴隸出身的人,僭越了自己的身份拜將封侯,還是靠做外戚、尚公主、當皇帝寵臣,這是萬萬不可以的,哪怕你軍功再高、能力再強、對國家民族貢獻再大都會被士大夫視為「小人」之流,大大鄙視,不堪與之為伍。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了他一個曖昧而偏貶義的評語——「柔和媚上」~感覺就差後面再加一句「與上卧起」了——————然而並沒有。

其實對於衛青來說,他的真實心態其實很容易猜測,他之所以能從泥沼地青雲直上九重天,歸根結底是靠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得到了劉徹的青眼有加,作為一個奴僕出身本性又不貪婪的人來說,他內心放在第一位的肯定是「效忠皇帝」,並且對於劉徹始終是心懷感恩的。所以讓他直言敢諫、公然和皇帝對著干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即使推薦人才他也會小心選擇他認為皇帝陛下用著順手的人,哪怕這個人和自己路數不太對。

所以這樣的衛青很容易被貴族士大夫認為是「諂諛之臣」。但衛青真的是這樣的人嗎?

正史上記載了這樣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衛青當上大將軍後,有一個官場上的無名小卒找到他,對他說,大將軍你的功勞不多、能力不強,能當上這個大將軍都是靠了你姐。現在你姐年紀大了,不可能一直受寵,現在後宮有個嬪妃聖眷日隆,但是她家老爹最近手頭有點緊,不如你去給她家送點錢巴結一下她,說不定她還能再皇帝面前美言你幾句,對你也有好處。衛青聽了之後沒說什麼,事後默默給這個妃子家真的送了點錢。這事讓漢武帝知道了,他哭笑不得,說衛青自己是不會做這事的,肯定有人背後指點了他,於是找到了這個無名小卒,把他派到地方上做官去了。

這個故事真的有點槽多無口。首先是這個小官吏關於「大將軍你軍功不多,有今日全靠你姐」的論斷,再對比一下當時衛青已經立下的軍功,我覺得當面說這種話真的就是明目張胆的侮辱了,無論是士大夫還是一個大老粗將軍,都會選擇一巴掌扇過去吧。況且還是一個芝麻小官直接對帝國二把手說,就算他說的是事實也TM跟找死無異了。

然而,然而衛青居然心平氣和的都聽進去了,而且還照做給那個妃子送了錢。。。給人一種「你說得很有道理的感覺」。這脾氣簡直是好到突破天際了。而漢武帝看到衛青給新貴送錢這個行為就斷定肯定是別人叫他這麼做的,說明衛青平時絕對不會主動攀附權貴、結黨營私,絕對不是一個「諂媚」的人。

(個人覺得衛青其實並非是無原則的懦弱,他這麼做可能是出於「我自己面子上吃點虧、送點錢什麼的都無所謂,只要不要被人借題發揮給皇帝添麻煩就行了」,估計漢武帝也不傻,覺得這個事件背後肯定有輿情操縱,於是順坡下驢給了那人一點不痛不癢的甜頭打發走了事。這倆人前期還是比較心有靈犀的)

總之一個脾氣這麼好的溫柔的人同時也是一個把脾氣暴躁、彪悍得沒朋友的匈奴人打到沒脾氣的將軍,想想真的有點反差萌呢。

衛青這麼萌,就不要拿那些下三路的腦洞來黑他了吧!


指桑罵槐。
文人無恥。
表面上看,蘇軾是在罵衛青,其實是在罵狄青。
怎麼這麼說呢?
狄青,字漢臣。
所以狄青的名字,其實是和衛青相聯結的。單從名字上說,狄青是一個志在成為宋之衛青、為祖國掃清外患的大將軍的熱血男兒。
但是宋朝是文官集團統治的國家,容不下好男兒。
所以狄青死得很憋屈。
他的心腹愛將,只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就被文官殺了。
他自己,則更是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遭到攻訐,可謂死於非命。
蘇軾這篇文章,是寫給他看的。
蘇軾罵的是漢臣衛青嗎?
蘇軾罵的是漢臣!
蘇軾罵得是漢臣青!
蘇軾罵得是漢臣狄青!
蘇軾是個豪放派的文人,他一生十分豪放不羈。一個人,在法網嚴密的官場,竟然能夠豪放不羈……
這就是醜陋的政治啊。
我看到很多答案都在那裡分析衛青怎麼怎麼樣。唉,分析什麼啊?這不過就只是明擺著的指桑罵槐而已。
宋人文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從來是沒有信譽的。


這段話出自《東坡志林》,你再往後翻翻,還有司馬遷二大罪呢。蘇軾沒有你想的那麼大度那麼豁達,偶爾文人的那個尖酸刻薄勁一上來也很嚇人。
說衛青奴才已經很客氣了,論起商鞅和桑弘羊更狠,「 秦之所以富強者,孝公務本力穡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見疾於民,如豺虎毒藥,一夫作難而子孫無遺種,則鞅實使之。 至於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無足言者………………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如蛆蠅糞穢也,言之則汙口舌,書之則汙簡牘。 」
這樣的蘇軾是不是很陌生,和題主你印象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再說說衛青,不看好衛青的文人不止蘇軾一個,高適是這麼說的「 李廣從來先將士,衛青未肯學孫吳。 」李白是這麼說的「 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 」還有一個更狠的,都不提名字了,稱之為「侯家老騎奴」。
說白了,文人多有懷才不遇之感,所以大多更喜歡感慨「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衛青卻是個反面典型,出身那麼低賤還能一路平步青雲,這不科學啊!幹嘛不黑他!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理解,也可能小人之心了。


蘇軾會不會打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李靖,岳飛兩人是會打仗的,尤其是與大規模騎兵集團的仗。岳飛:衛青、霍去病,將之典範,吾當效之。又云:戰法革新破匈奴,衛青始。 唐朝李靖: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奇兼善者如孫武、衛青、諸葛亮廖廖數人耳。 對比這兩人和蘇軾對於衛青的評價,你覺得誰靠譜?衛青唯一的黑點,在於靠著姐姐的裙帶關係起家,這對於絕對堅持政治正確的文人來說是不得了的大問題。更巧合的是,這些對衛青不屑的詩文都是這些文人在被貶被罰的時候寫的,能有多客觀?


黑漢武帝是昏君?漢武帝浪費民力?

史盲你知道漢武帝死後沒幾年,漢朝人口國力民力資源都達到巔峰么?

基本上蘇軾這群人,就是自己沒水平,卻不把自己放在正確的花瓶位置上,然後酸為國家做出大貢獻的人而已

對了。就是看到樓上某個說漢武帝是敗家子的人來吐槽的。

漢武帝治國期間,給中國和漢朝打下了領土擴大兩倍的基礎,消滅或者打殘了所有能威脅到中國本土的外敵,人口,經濟,軍事同步攀升,漢武帝死後不到二十年,西漢就進入了極盛時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沒有之一。

評價一個領袖,最高標準就是國計民生,漢武帝的國計民生,乃至對中國未來的影響,能和他相比的,正面負面影響加在一起,。秦皇漢武唐宗共太祖。四人而已。

蘇軾這個人,根本就只是一個花瓶,他唯一的能力就是賣弄文字,但是他卻以為自己很偉大,這個和他弟弟蘇轍不同,蘇轍能在滿朝都是腦殘的情況下硬生生把第三次回河拖了幾年,這智商就已經爆掉大送大多數腦殘士大夫了。

蘇軾的詩歌以豪放名。無論蘇軾的詩歌做么豪放,他把自己的志氣說的多麼大,多麼宏偉,一會兒大江東去,一會兒持節雲中,並且罵衛青是舔菊的智障。

但是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這麼一行:值大將軍軍出塞千餘里,見單于兵陳而待,於是大將軍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匈奴亦縱可萬騎。會日且入,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益縱左右翼繞單于。單于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彊,戰而匈奴不利,薄莫,單于遂乘六,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時已昏,漢匈奴相紛挐,殺傷大當。漢軍左校捕虜言單于未昏而去,漢軍因發輕騎夜追之,大將軍軍因隨其後。匈奴兵亦散走。遲明,行二百餘里,不得單于,頗捕斬首虜萬餘級,遂至窴顏山趙信城,得匈奴積粟食軍。

終兩宋一世,所有的豪放派詩詞歌賦加在一起,所有的豪言壯語集合,都無法和這一百九十一個漢字比較光輝,不要說僅僅一個蘇軾。

蘇軾的人品更是有問題,小肚雞腸,章惇和他反目成仇,就是因為章惇在烏台詩案的時候為了保護蘇軾,和當朝首相硬鋼,居然連首相吃口水都說得出來,結果蘇軾得勢的時候,回報是罵章惇是私生子。把章惇貶到外地。

這事情居然能被扭曲成章惇忘恩負義,簡直瞎扯淡


衛青可謂是關係戶中的極致了……

在工作中經常會碰到關係戶,他們是領導的親戚,或者是至交好友。對於這種關係戶,大家往往沒什麼好感,因為在大家的普遍印象里,關係戶是無能加懶惰的代名詞。他們佔據機要部門,卻整天顯示與他人的不同,從來不打卡,隨意的翹班,上班就是玩玩遊戲,逛逛淘寶,聽聽音樂,看個喜劇電影還旁若無人的笑出聲。然而到了發工資時,發得卻比努力工作的員工還多。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怎麼叫人服氣的了呢?然而在漢代,有個關係戶卻讓人大大的服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衛青。

從漢朝建立開始,大家就普遍討厭關係戶,所以就搞出了個規定——「非劉不王,非功不侯」。也就是說,除了姓劉的,都不準被封為王;不立下功勞,就不能裂土封侯!漢家天下是劉邦一家和眾多異姓功臣一起打下來的。既然天子姓劉,你封同姓親戚為王為侯,功臣們無話可說。然而你隨意敕封沒有功勞的外姓人為侯,功臣們就不樂意了。為什麼?功臣們心想我們提著腦袋隨你打天下,好不容易才能被封為侯爵,而關係戶倒好,啥事不做就能和自己地位一樣,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所以在漢代,君主任用關係戶的權力是受到限制的。皇帝想封賞或提拔自己的寵臣或者外戚,都必須要被大臣嘮叨一番,令人不勝其煩。劉邦死後,呂后稱制。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呂后封了一大批呂氏作為王侯,要知道他們可是沒有立下功勞的。功臣們老謀深算,知道不能和強悍、殘忍的呂后硬碰硬,所以表面上並沒有反對。然而當呂后去世,功臣們立即開始了行動,以雷霆般的手段幾乎將呂氏一族滿門抄斬,並廢掉了呂后扶植的漢少帝。

功臣們的行動給漢朝的皇帝提了個醒,隨意用關係戶,是可能丟江山的!隨後,功臣們擁立遠在代國的劉恆即位,是為漢文帝。漢文帝當了皇帝,但是囂張跋扈的功臣們的存在令他寢食難安,於是他就冊封自己的舅舅薄昭為侯。同樣,薄昭也是非功而侯,功臣們雖然不樂意,但是也算留有餘地,並沒有說什麼。然而薄昭卻是個不省心的傢伙,他自恃國舅的地位,肆意妄為。他與一個叫鍾毓的傢伙有仇,原因是他在平叛中殺死了薄昭的親侄子,而薄昭認為自己的侄子並沒有叛變。後來薄昭將鍾毓綁到府上,強迫他為自己侄子披麻戴孝。鍾毓據理力爭,不想將國舅爺激怒,薄昭親自用刀將鍾毓殺死。

薄昭膽大包天的行為驚動了漢文帝,國舅爺知法犯法,自然當斬。然而為了保全自己舅舅的面子,漢文帝並沒有直接殺他,而是叫人勸他自殺。而薄昭是個厚臉皮,別人怎麼勸都不自殺。這下可惹惱了漢文帝,他天天命人披著孝服去薄昭的府上哭。後來,漢文帝的母親覺得他太過分了,就跑過來命令皇帝赦免薄昭,母子倆爭執不下。這時,功臣們又開始發揮作用了。老臣張蒼抱著鍾毓剛出生的兒子為鍾氏一家伸冤,老將軍周興托著自己官帽曆數薄昭的罪惡。看到功臣們的態度,漢文帝橫下了一條心,於是他宣薄昭進宮議事。薄昭剛進宮門,就赫然看到了自己的靈位,這還不算漢文帝披著孝服和大臣們一起在靈位面前嚎啕大哭。薄昭即使臉皮再厚也知道自己撐不了了,於是乎他就自殺了。

在衛青之前,漢代的「關係戶」們都沒什麼好下場,無論是之前的呂氏、薄昭、鄧通還是竇嬰、田蚡,最終都死於非命。然而到了衛青的時代,一切都有了轉機。

衛青的出身相當傳奇,他本來是個私生子,受盡了自己同父異母兄弟們的欺凌。後來,他的姐姐衛子夫被選入平陽公主的府邸中為侍女,衛青也隨自己的姐姐到公主家做事。當時衛青擔任平陽公主的騎奴。

後來,漢武帝到平陽公主家做客,與衛子夫看對了眼,於是就將衛子夫帶到宮中,封為美人。而衛青又一次因為姐姐的緣故,被選入宮中當差。由於衛子夫得寵,當時的皇后陳阿嬌非常嫉妒,於是偷偷逮捕了衛青,意圖將他殺掉。後來衛青在宮中的好朋友公孫敖立即設法營救。漢武帝聽聞衛青被逮捕,立刻命令陳阿嬌將他放了出來。因為這個緣故,漢武帝結識了衛青,與他一交談,覺得是個人才,於是不斷給他賞賜,並命他為太中大夫,得以在朝中議論朝政。衛青不僅免了殺身之禍,而且還因禍得福,受到了皇帝提拔。

漢武帝為了總攬朝政,自然需要一個幫手。這個幫手自然是親戚為宜,然而同姓的親戚不可靠,因為給了他們太大的權力,會不讓他們覬覦皇位。所以,小舅子衛青是最適合的一個。和衛青商議朝政,漢武帝可以很隨便,甚至可以在他的面前蹲馬桶。而面對朝臣就不一樣,漢武帝必須表現出一副君王的樣子,正襟危坐,相當麻煩。

到了後來,漢武帝準備大舉進攻匈奴,而總指揮的重任自然落在了衛青身上。一開始,漢武帝並不敢把所有軍隊都交給衛青,而是排除四支互不統屬的軍隊進攻匈奴,然而唯獨只有衛青得以立功,其他三路不是無功而返,就是損失慘重。特別是飛將軍李廣,不僅全軍覆沒,而且差點被俘虜。在筆者看來,這次進攻並不單純是為情運氣好,或者是能力出眾,很可能是漢武帝有意為之。衛青的軍隊可能最精銳,同時也是主攻方向,而李廣等人「正好」牽制了匈奴主力,讓衛青得以立功。不管怎麼說,這次軍事行動為衛青提供了第一桶金。隨後,衛青的軍事生涯可謂是一帆風順,在第一次出擊匈奴以後,衛青執掌了整個漢軍的指揮權,連續七次出擊匈奴,而且每戰必勝。衛青不僅自己得以封侯,加官為大將軍,連自己尚在襁褓中的三個兒子也得以加封為侯。後來,漢武帝又在他大將軍的職位上加冠為大司馬,一躍成為漢朝最高軍事首腦。這還不算,漢武帝還做媒,要衛青娶了自己的姐姐平陽公主,而在之前,衛青曾做過公主的奴僕。漢武帝和衛青互為姐夫,自然其權勢也是無人能比。

衛青立下了大功,質疑他的人自然也會閉嘴,照說他對於自己的權勢應該心安理得,即使囂張跋扈一點,也可以理解。然而在個問題上,衛青表現出了情商與智商雙高的一面。在漢代,很多人都喜歡養門客,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自己的勢力,而且還能博得一個好名聲。以衛青這樣的身份,這樣的財富,養幾個食客自然不在話下。他的手下蘇建也勸他:「大將軍立下那麼大的功勞,但是天下人卻都不稱讚你,你可以學古代孟嘗君、信陵君那樣,養些食客。」然而衛青卻斷然拒絕了蘇建的提議:「選拔人才是君主的權柄,我們人臣哪能僭越?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就好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美麗動人的衛子夫也年老色衰,喜新厭舊的漢武帝也移情別戀。但是對於勤懇而低調的衛青,漢武帝並沒有因為其姐姐的失寵而對其失去信任,而是繼續給他予以重用,一直到衛青的去世。

做為關係戶,衛青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除了他擁有卓越的才能與善於把握機會的特質以外,他的高情商也極具決定性的因素。作為有裙帶關係的人,衛青明白只有低調才能避免別人的風言風語,才能避免他人的猜忌。衛青即使是做了大將軍,仍然保持了相當謙和的個性。對於皇帝,他柔順寬和,絕對服從;對於部下,他寬以待人,能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對於敵人,他能做到退讓。在最後一次討伐匈奴的途中,李廣因為迷路錯過了合圍匈奴的機會,最終帶著遺憾自殺了。而李廣的兒子李敢卻認為這都是衛青的錯,竟然將衛青狠狠的毆打了一頓。就是這樣一起嚴重的案件,衛青居然也選擇了不聲張,其退讓的品德真是到達了極點。衛青的高情商不僅博取了領導的絕對信任,同時也消弭了同僚對他的戒心。司馬遷曾說,天下人並沒有怎麼稱讚衛青,然而並沒什麼人反對衛青。這與漢代其他的外戚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他們總是不缺乏反對者甚至仇敵。

衛青為天下所有的關係戶提供了一個榜樣。首先,關係戶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因為關係戶受領導信任,機遇自然多,工作任務也更重。所以在工作中,關係戶們一定要更加勤懇,爭取把事情做到最好,這樣自然不會有人說閑話;其次,在工作做好的前提下,要保持低調,不要把「關係戶」這三個字寫在臉上,更不要以勢壓人,爭取和同事們打成一片;其三,不要肆意妄為。即使與領導關係再親近,也不能隨意違背或干涉領導的決策,畢竟領導才是頭。只有這樣,關係戶才能名正言順而優雅地在職場中生存。


請關注本人的微信公眾號:平平爹讀史


蘇軾千百年美化的不行了,尤其林語堂那本傳記,哎呦喂根本受不了,所有和蘇軾不和的都能被黑成碳!比包黑炭還黑!其實觀蘇軾一生,天縱英才,雖然沒有嬌寵專橫但也是恃才傲物的。對人刻薄不是一次兩次了,總喜歡賣弄幾下,以為自己學問天下第一,自己說什麼對方都得認同。老了時還和程子剛了一次,蜀黨就這麼出來的。關於這方面段子很多,蘇軾驕傲賣弄然後被教做人的。
衛青,北驅匈奴,未嘗敗績,武將典範,難得是從不居功自傲!武將很多大老粗,有點戰功就覺得上天了,想想解放後李雲龍,總把打土豪劣紳趕走國軍掛嘴邊。大漢雙璧無人能及,因為這戰打出了華夏的威嚴,雖遠必誅!這種自信,這種彪悍,這種氣魄,不是宋朝這種送歲幣的政權可比擬的!宋朝武人地位低下慘目忍睹,范仲淹,韓琪這兩位軍事水平其實很一般,
卻被使勁吹出將入相。狄青,王韶等等應該封侯的,被沒什麼大貢獻的士大夫白眼。漢驅匈奴,奠定了華夏的自信,而後大唐打突厥,被當成理所應當的,也就沒那麼多關注。直到宋朝……然後還有一群人吹宋朝的外戰勝率……
論為人氣度胸襟,蘇軾和大將軍差太多了。


《史記評林》中黃震(宋)評:「凡看衛霍傳,須合李廣看。衛霍深入二千里,聲振華夷,今看其傳,不值一錢。李廣每戰輒北,困躓終身,今看其傳,英風如在。史氏抑揚予奪之妙,豈常手可望哉?」

總體來說,在古時經學文人眼裡,史記地位高於漢書。所以捧李廣貶衛霍是一種政治正確。而讚揚漢武帝和衛霍的班固的漢書則是窮兵黷武的異類,特別是宋之後的時代。


在宋朝,蘇軾是公認的國民大作家。即便是現在,也是文壇界超人氣巨星。生性曠達,瀟洒如仙的氣質圈了不少粉。

寫詩就好好寫詩,不過他總愛指點江山,臧否人物。很多時候都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一言不合就開踩。這往往成為他的歷史污點。

蘇東坡曾這樣「點評」過漢朝的大將軍衛青:

武帝踞廁見衛青,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上面豆子翻譯得太好了,所以貼出來:

漢武帝這個人很討厭,他這輩子就幹了一件好事,那就是當著衛青的面兒拉屎。我覺得這一點很好,畢竟衛青這貨只配給人舔菊,當著他的面拉屎,簡直各取所需。

看這段文字真的想像不到是出自大文豪蘇軾之口,還以為是哪個無腦噴子當鍵盤俠。

蘇軾看不起衛青,是因為覺得衛青身份顯赫,完全是靠著他姐姐衛子夫上位的,加之他和司馬遷一樣,都有點同情金牌配角飛將軍李廣,所以自然看衛青不爽了。

在這裡,要替衛大將軍喊冤了。

解釋一下衛青和衛子夫的關係,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衛子夫有親哥衛長君、親姐衛君孺、衛少兒,而衛青是衛子夫他媽和一個姓鄭的縣吏生的。(聲明:不是搞外遇)

當年,漢武帝相中了平陽公主府邸的女僕衛子夫。平陽公主為討漢武帝歡心,獻衛子夫入宮,漢武帝爽快地答應了。

進宮後,衛子夫為漢武帝產下小公主,引起了患有不育症的陳皇后的嫉妒。

不好對衛子夫下手,只好從身邊人開刀了:誒,小伙砸,你給我站住,別跑。

陳皇后命人逮捕了衛青,就想著弄死他,噁心一下衛子夫。

千鈞一髮之際,多虧在保安科做事的好友公孫敖鋌而走險,營救了衛青。

向來強勢的漢武帝聞訊大怒,說來說去都是自己的婆娘,居然在後面打起來了,於是提拔衛青做了建章監和侍中,以示恩寵。

衛青是個老實boy,在位置上勤勉工作,任勞任怨。

當時匈奴不斷來襲騷擾,漢武帝為這事煩惱不已:我擦咧,怎麼又來?!

對於這些套馬的游牧民族,漢朝這邊是恨得牙痒痒。因為他們實力很強,不是一下能拍死的。

當年,曾爺爺漢高祖劉邦為了裝逼,帶著32萬軍隊和他們正面肛,卻被包了餃子,在白登山上被圍了七天七夜。最後還是靠著不光明地給冒頓單于老婆行賄,得以逃脫。

那以後,漢朝這邊就送錢送人。可匈奴那邊一點契約精神都沒有,時不時就來騷一下。

某次聊天時,漢武帝跟衛青掏心窩,那群人真是TM煩死了。誰給我收拾一下。

衛青來了一段激情地指點江山,做了《面對套馬的漢子來騷擾,我們要做好三十二式的準備》的演講。

當場,漢武帝眼前一亮,心想:哎喲,不錯喲,小夥子,下次就是你了。

後不久,匈奴來犯,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

首先,衛青不是從軍校畢業,沒有學習什麼專業課;其次,他之前只是小小的保安科長,還沒帶過兵。

現在封他為車騎將軍,上戰場帶兵打戰,咋說,確定這不是賭一把?

以前戰國時期,滿嘴跑火車的趙括紙上談兵,讓他親自上戰場帶兵打仗,結果把趙國的家底敗光了,拉著四十多萬將士一起陪葬。如果玩砸了,那就尷尬了。

但是衛青沒有辜負漢武帝對他的信任,利用匈奴不合理布兵的弱點,長途奔襲,掃平了龍城。

而其他三路都敗了,只有衛青這路取得了少有的大捷。大敗裡面的小勝,至少臉上不會無光。

漢武帝很高興,回來就封衛青為關內侯。

此後,衛青的軍事才能得到施展,勇擊匈奴,還打殘了匈奴的右賢王部,打得他們差點跪下來叫爸爸,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

漢武帝大悅,派特使捧印信與虎符,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8700戶,並節制全國漢軍。

其後,衛青屢建奇功。在漠北與匈奴單于主力交戰中,衛青率部擊殺單于。匈奴對漢朝的軍事威脅基本解除。

遺憾的是,此戰飛將軍李廣打得不好。衛青派人去責問李廣。李廣羞憤難當,拔刀自刎。真是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此戰役無論是軍事意義還是政治意義都是非凡的。漢武帝為表彰衛青,特加封他為大司馬大將軍。

位極人臣後的衛青並不居功自傲,反而低調行事,難聽點就是夾起尾巴做人。就連李廣的幼子李敢為報父之仇擊傷了他,他也沒有張揚。

但是在世人眼裡,特別是文人的眼裡,戰功赫赫的衛青沒有傲骨,靠的是裙帶關係起家。

媚上,想方設法哄著皇帝開心,討好漢武帝,娶了年長自己十幾歲的平陽公主,只因為她是皇帝的姐姐。

低調也是錯,長年累月地裝。虛偽!

出身也是錯,你個私生子,給人做牛做馬的,怎麼敢上天,怎麼敢和太陽肩並肩?

天生奴才相,一身媚骨任人嘲。要知道有人討厭你,別說你幹什麼都是錯,連你走路先踏左腳還是右腳都是錯的。

反觀飛將軍李廣,他也戰功顯赫,臟活累活他來干,大坑都是他來補,功勞爵位沒他份。累死累活一生,也沒封個侯,每天受鳥氣,最後落得個被逼得自刎的悲情結局。

自古文人都有點自命清高的通病,總抱怨懷才不遇,對歷史上的悲情人物會自我投射,總要撒上一把淚:你說你這麼拼幹啥,別人又不稀罕你。
縱觀歷史,不少外戚也是藉機上位,可有幾人能夠做到衛青這樣上馬披甲為國征戰沙場,下馬安靜如雞,老老實實做人。

大多數的外戚不是尋歡作樂,過著荒淫無度的奢侈生活,就是染指權力,把持朝政。看看武則天娘家的親戚把李家的廟都快給拆了,看看魏晉南北朝那些官N代天天炫富鬥富的。

衛青這樣的老實boy真不多。你們也捨得黑。果然是文人黑起人來,簡直不是人。

最後以班固《漢書》對衛青的評價結尾吧: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征,沖輣閑閑,合圍單于,北登闐顏。


來吧,朋友們,快點來關注朕的微信公眾號:朕有話要說

不正經地說正經歷史


如果你去看蘇軾對王安石變法的奏摺的話,也會覺得他某些話說得簡直是腦殘(雖然他對王安石變法的立場基本是對的,就是有一些要反對,有一些要保留,但是不妨礙他在某些時候寫的過激的話真的看不下去)。每個人說話寫文章都是要結合當時的狀態的,並不一定是他一貫的想法,蘇軾是能背下《漢書》 的人,對於歷史的看法應該不會如此片面(比如對漢武帝全部否定)。但是他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正好有借古諷今等等的需求,所以會極端一點。
但是衛青在歷史上的名聲的確不算太好,他在《史記》里的形象也就一般。這當然和他的出身有關係,也和他上升通道有關係,(地位低下純粹依靠姐妹入仕的外戚正面形象不多,這個和本身地位就很高,然後家裡再出嬪妃的外戚不一樣)和他與漢武帝的親密關係也有關。他剛好佔全了佞幸(這裡主要指他和武帝關係近,甚至有一點點同性戀的懷疑)、外戚、出身低下,古代士大夫一般不屑這樣的人。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司馬遷不喜歡衛青。因為司馬遷和李廣一家關係很好,而李廣的死與衛青有間接關係。當然,司馬遷還是有節操的,沒有因為這個而故意寫很多不利於衛青的話。所以在史書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謙虛謹慎,始終保持恭順態度卻又能百戰百勝的名將。出身如此低下,驟然富貴已極,居然能完全不驕傲,這樣的人品,實在難得。但史家的傾向也很明顯,對比軍功遠遠不如衛青的李廣,他在歷史上的形象是如何的,你就能看出史記一字褒貶的重要了。


16歲時寫的一組惡搞詞,關鍵看最後一首。
《虞美人·拉稀有感》
流觀天際風雲動,寒露侵衣重。
含花漫溢小荷香,矯似黃龍一躍下洪荒。
兵殘楚帳琉璃舞,飛浪長鯨吐。
匆匆浮世此間來,且醉今宵人影共徘徊。

《鷓鴣天·拉稀有得》
長踞臨軒渾欲痴,庄生大道夜聞之。
秦梁秦帝隳秦業,晉廁晉君瘞晉師。
公主棗,醉翁詞,人生沉陸意何知?
光陰莫放飛花過,留待愁來閑作詩。

《一剪梅·拉稀有懷》
水打階緣舊跡黃,風響迴廊,葉響迴廊。
緩歌輕唱裛蓮房,花舞斜陽,月舞斜陽。
細嗅濛濛水墨香,雲意凄涼,雨意凄涼。
小窗兀自灑孤光,思也茫茫,恨也茫茫。

《醜奴兒·拉稀有嘆》
請君暗側聽宣召,見說膻腥。
縱是膻腥,斯有聖皇敢不聽?
春風桃李須當愧,白首功名。
白首功名,不抵家奴號衛青!
(聖皇加雙引號)


宋朝文人看不起武將唄。
管你戰功如何。

要是東坡遇到霍去病,大概幾句話下來,就被當做鹿射死了。


兩個人我都很喜歡,不過站在民族國家的角度來看,衛青的誕生對於華夏來說是雪中送炭,蘇軾的存在對於華夏來說是錦上添花~


「踞廁」早就考證出來了 是床 。漢書的「長平桓桓 上將之元」 被無視了啊。高皇帝還是小流氓呢 。劉徹和他爸爸都是立了出身低微的女子為後 。蘇軾若是出身卑微 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譬喻 。其實蘇軾也是我的偶像 但是論到 溫潤謙和 他就不如衛帥了 。


武帝踞廁見衛青
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首先,罵漢武帝是無道昏君。
其次,說汲長孺才是臣子。
再次,罵衛青是奴才。後面我沒記錯的話,蘇軾還說衛青富貴而不改奴僕之姿。沒有明說衛青是漢武帝的男寵就不錯了。
關於罵漢武帝是昏君的不是蘇軾一個,那是時人達成的共識,看資治通鑒就知道司馬光的態度了。打個比方,有個人出身豪門家境殷實,父母死後將父母留下的財產揮霍殆盡,剩最後一點家底的時候,覺得不行了,就去澳門賭了一把,結果賭贏了。這就是漢武帝的形象。他如果打仗敗了,就亡國。作為治國之人應該玩這套?
關於汲黯,不是本文重點。
關於衛青,大將軍,我呵呵,韓信之後,衛青之前,可曾有過大將軍?誅殺了呂氏一門,保了劉氏江山的絳侯周勃不是,平定了七國之亂的周亞夫不是。衛青是。如果搞定匈奴的功勞一分為二的話,那一半是霍去病的,另一半是漢宣帝的(這個曾孫可比劉徹強太多了),和衛青關係不大。大將軍,就是出遊的時候和皇帝同稱一輛車方便點而已,名正言順了。漢武帝男女通吃在歷史上根本就不是什麼秘密。衛子夫算個屁,衛青才是漢武帝的真愛。
衛青一輩子可曾忤逆過漢武帝?不就是個奴才嗎? 臣子是有個人見解的。而奴才就是奴才,主子指東,奴才絕不敢往西。這才是蘇軾罵衛青的根源。
另外說一句,那些說著蘇軾是酸腐文人的,我也是醉了。蘇軾活了64歲,其中被流放的時間一共12-13年,18歲就金榜題名了。其餘的三十年時間基本都做著省部級的官員,官最大的時候做到內相,幫皇帝批奏摺,他的意見就代表皇帝的意見。 那個時代正直而堅持己見的官員都下過台,范仲淹下過台,司馬光下過台,王安石也下過台。那些政客現在還有幾個知道的?呂夷簡呂惠卿
他們是父子還是兄弟是不是要百度一下?


事實上,蘇東坡的嘴一直特別損,叫他毒舌男不過分。他不僅對衛霍,漢武帝評價低,對司馬遷評價也不高。他和佛印,蘇小妹鬥嘴的故事,遍布野史,來源不可靠,但從中亦可見蘇軾並不是一個肯在嘴上吃虧的人。
其實呢,人無完人,蘇軾文學成就高不代表他看問題就客觀。自古貶衛揚李的文人大多鬱郁不得志,自比李廣,因而瞧不起衛青這樣的關係戶,覺得李廣有衛青的條件也能成功,即我上我也行,借諷刺衛青而舒心中的塊壘,有點阿q的意思。
他們一般只看到衛青因為衛子夫而得到漢武帝的寵信,卻看不到衛青與李廣同時出征,衛青破龍城,李廣全軍覆沒,本人被擒。他們只看到李廣運氣差,數次迷路,卻不想為什麼霍去病深入大漠,迂迴作戰卻不像沒頭蒼蠅般亂轉。
說句不好聽的,匈奴人要真這麼好打發,那何來漢高祖白等之圍以及呂后被辱呢?漢武之前,屢屢送錢送女人總不能是為了援助第三世界吧。


蘇軾是一個很會寫詞,引領時尚潮流,具有高度浪漫主義色彩的2b青年,粉絲多不代表不腦殘。


他只是開開玩笑或發發牢騷罷了,不是認真的...因為東坡志林里就只有這麼一句話,沒有上下文,沒理沒據,令人不服,估計他寫的時候也知道後人只會拿它當一句玩笑話。後人但凡是有一點判斷力的,對於衛青的理解都不會因為蘇軾說了這麼一句話而產生大的變動。
也就是說,他這話說的很不負責任,但並沒自稱在說負責任的話,所以沒什麼大不了的。
同時我們可以不負責任地聯想一下:
說不定當時蘇東坡正好痔瘡犯了(他確實患有此症),心情不大好,才會寫了這麼一句話......


其實讀史記的時候我就一直懷疑衛青霍去病這些人成功這麼容易,而李廣一世英名卻總是走霉運,這些真的是偶然嗎?其實想想就明白,衛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夠屢建戰功,是因為漢武帝和衛霍掌握著戰爭資源。首先所有戰爭情報由他們掌握,其次部隊的調遣權在他們手裡。
有了情報,匈奴大軍哪裡,匈奴王室在哪裡,哪條路好走,哪條路可能有伏兵,就都知道了。
假如是我打仗,又有調遣部隊的權利,我一定先派那些跟我關係不好的替死鬼去趟最危險的路,
把匈奴大軍牽制住以後,我率最精銳的部隊去直搗王室就行了。
替死你去,黑鍋你背,封侯我來,如此而已。
這其實就是李廣這些人為什麼每次都撞上匈奴大軍,而衛青霍去病卻總是屢建奇功的原因了。
最後一次,李廣其實抗爭了一下,他似乎知道了敵人的所在,一再要求去打前鋒,想趁這最後的機會搏個侯爵,但是衛青就是不許,一定要他做後衛,而且派給他的嚮導也有問題,害他迷路,反而受責。悲憤之下拔劍自刎。然後李敢去找衛青理論,衛青心虛不敢當面對質,卻是暗中讓霍去病把李敢射死了。
總之一句話,衛青不敗由天幸,天,就是漢武帝。而幸,不是幸運,是寵幸。
衛霍之流的成功絕不是靠得他們的軍事天才,而是因為漢武帝的腹黑加薄情。
蘇軾的話一點都不過分。


推薦閱讀:

蘇軾比得上莎士比亞嗎?
把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播放給蘇軾這樣的古人大家聽會怎樣?
如果嫁給蘇軾,蘇大公子會一生只娶我一個人嗎?

TAG:歷史 | 蘇軾 | 歷史人物評價 | 衛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