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網是一家什麼樣的媒體?

看了最近這篇三和的報道:在三和玩遊戲的人們 - 知乎專欄
發現這個媒體很詭異:觸樂,以前寫手游,現在也寫主機,還有這種根本不像是遊戲媒體寫的長篇報道。
所以觸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媒體?


感謝讀者老爺的關注,大家的回答觸樂都有看到,對我們的一些褒獎,觸樂網誠惶誠恐,我們是一家微小的遊戲媒體,還沒有達到大家所說的優秀程度。但會向優秀遊戲媒體的標準去努力的。

觸樂網之前是個手游媒體,不過從2016年底開始,觸樂已經轉為一家全平台遊戲媒體,不限於手機遊戲,單機遊戲、主機遊戲或者你想不到的各種遊戲我們都會涉及。

一般來說,我們關注和報導的事情和這些詞有關:遊戲,好玩的遊戲,爛遊戲,玩遊戲的人,和遊戲有關的人……有的時候,甚至是和遊戲關係沒那麼大的人。你看,我很難形容出我們的報導界限到底在哪兒,一般來說,它們和遊戲有關,以及肯定好看。

所以你在觸樂上能看到:

起源:1975,用造核彈的機器玩遊戲

行業:上海寶開的被迫害妄想與「南橘北枳」悖論

關於人:和爐石主播們去新疆

一些你不注意的人:玩Minecraft的小學生

硬核的:《尼爾:機械紀元》:人性的,太人性的

遊戲的歷史:《記錄》第17期:神遊中國

...

當一篇觸樂文章獲得你的認可或者贊同時,分享或轉發就是對作者和觸樂最直接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還有更多的表達慾望,可以在 觸樂官網 或者知乎、 觸樂微博 以及微信(chuappgame)來和觸樂留言互動,或與其他讀者進行友好熱烈的討論。

關於觸樂是什麼樣的,這和我們的內容一樣很難定義,也許能從我們的《新員工適應手冊》中,一窺端倪。我們將它分享出來,或許能幫助你了解觸樂。

一些不便於公開的信息和部分名字我們做了處理,不過這並不會影響讀者了解手冊的內容。

再次感謝在這個問題下回答的各位朋友,包括那些對我們提出批評建議的讀者。


2017年了
還能有觸樂網這樣的媒體存在
在這個時代我們真的應該燒高香
謝謝你們


觸樂最開始創業時正是手游起步的時候,那時的他們誤以為「那時的手遊玩家」會需求一些有深度的遊戲報道,結果哈哈哈2017年了,「現在的手遊玩家」還是不需要那些。

至於你的疑問,其實大部分人心目中的「遊戲媒體」應該是這樣嬸兒的:

「驚!2B小姐姐裙下竟然隱藏著驚天秘密!」

「不服來辯!史上十大不可錯過的PS4遊戲!」

「新鮮評測!良心手游不得不玩!」

……

恕我直言,對於我們這些紙媒時代過來的玩家,或者對「媒體」和「信息傳播」有認識的玩家而言而言,上面那樣的「媒體」只能被稱為「小報」,是令人不屑的下三濫。

媒體做信息傳播,其意義從不止於換取流量,就像人生的意義從不止於吃飯拉屎。

所以很多時候,人們沒法做得那麼純粹,卻不會放棄更高的精神追求。

以前的媒體,吸引讀者那是基本功,能寫深度報道、評論文章那叫能耐,是財富,是驕傲;而現在這個信息量過載,消化速度過快的時代,報道是否夠嚴謹,夠深刻,夠真實,夠人文都不算能耐,能吸到量才是王道——大家都知道知乎這幾天出了很多幺蛾子,比如有人正事不幹專撕小鮮肉拿了知乎最高贊,這實際上是流量和流量之間的涌動,寫作者空作意見領袖,沒鐫進去任何心血,文字也沒有一點靈魂,這彷彿就是這個時代普遍意義上的媒體,哦或者說,新媒體。

這也是我每次看到觸樂一本正經地想寫些東西出來,卻總被玩家懟,都會感到憤慨的原因:這是一群真的遊戲記者,在做遊戲相關的新聞報道,表達意見,履行記者職責。卻總被吃慣了劣質新聞,灌輸了快餐思維的玩家指責和誤解。

真的,能出深度報道的遊戲媒體,過去不多,現在也不多,觸樂毫無疑問就是其中之一,而更可貴的是在觸樂如今的氣氛下,會持續發掘和培養出優秀的遊戲行業記者。

不說卡公和大狗這樣的招牌,就說你提到的這篇 在三和玩遊戲的人們 - 知乎專欄 ,作者叫 @楊中依 如果你細心一點(或者乾脆帶著目的去找),會發現他的另外幾篇文章:

和楊永信戰鬥的人們 - 知乎專欄;

7元國產遊戲《商人傳說》,和它怒懟差評玩家的開發者「瘋王子」 - 知乎專欄;

桅杆嶺村史上第三個一本大學生和他做遊戲的故事 - 知乎專欄。

這幾篇報道都是我關注過的,除了第一篇,裡面的評論褒貶不一:當玩家主觀討厭那個喜歡跟玩家對著乾的開發者,報道這個開發者就成了「炒作」;當玩家主觀看不慣那個捨棄一切,並有些自以為是的開發者時,報道這個開發者就成了「炒作」。

可這位編輯做的只是一個記者的工作,忠實地採訪、記錄和報道他的採訪對象而已——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記者難當了吧:做著專業的事,挨著外行的罵,還得看同行不用腦子地飛黃騰達。

哦你說第一篇,是的,和楊永信戰鬥的人們,深度爆文,一定名利雙收吧?

你們可以百度一下:楊中依。看看觸樂和他的記者為了這樣的報道,承受了多少輿論攻擊,楊永信為了維護他的帝國花了多少公關費。

——在我看來,這樣的攻訐怕是對記者最高的讚賞了,可大部分記者沒這個待遇,遊戲記者更是。

所以我來糾正一下你的概念:觸樂是一家很正常的遊戲媒體,因為這樣的遊戲媒體才能叫媒體;這種有深度,有溫度的深度報道,遊戲媒體也應該有。

——我樂見遊戲藝術批判,遊戲人文挖掘,遊戲產業報道甚至遊戲脫口秀等等媒體形式百花齊放,這才能代表遊戲文化的真正強大。

所以,不要感到驚奇,試著從那些膨脹的泥淖中走出來,見見真的世界吧。


利益相關:喜歡玩遊戲喜歡讀文章,希望好的遊戲媒體越來越多。

相關閱讀:中國遊戲媒體在國內經歷了哪些旅程?目前國內遊戲媒體的未來會更好嗎? - 知乎 戳這個,如果你想了解中國遊戲媒體。

其他推薦:游研社 - 知乎專欄 與觸樂的偏重不同,但經常有好的遊戲文章。

遊戲葡萄 | 有判斷有前瞻的遊戲行業媒體 有好的遊戲記者和深度報道,知乎專欄更新太懶就不推薦了。


作為脫胎於《大眾軟體》的觸樂網,看過《大眾軟體》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這群人的文字功底和挖掘能力是遠遠超過當今絕大部分遊戲媒體從業人員的。雖然編輯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這個傳承和態度我想還是有很大作用的。


觸樂大概是遊戲媒體原本應該是的樣子。


在觸樂短短的工作過一段時間,離開也有一年多了,偶然看見觸樂的微信群里有之前的同事轉這個問題,想說說心裡的感受,匿名了……我在群里也不好意思說話,現在最高贊的答主也是我之前的同事, @憑笙 貳零大兄弟…你應該猜到俺是誰了…想想畢業這兩年,在哪家公司乾的時間都沒超過兩個月…也是醉了…

憑笙喜歡觸樂,這的確不是偶然,對於中國遊戲來說,他所在的公司與觸樂,內在的精氣神相似,外在給世人的感受也相近,我個人感覺,它們都有獨立的精神,都追求有價值的創造,在現在的環境中,實屬不易。刀劍與大軟在世紀初的那一點淵源,到這個最高贊的答案,也代表了這種相似價值觀的集合體一直以來惺惺相惜,我也相信,中國遊戲,只要有這樣一群人,就一定能有未來。

當然,我也希望成為這其中的一員,雖然都不能與之同行,但在市場的角落,只要堅持創造,或許會給自己一個答案。

在觸樂的時候,一直想寫一寫憑笙所在的公司,也聯繫到了D姐,只是……和觸樂的同事交流,都只是對他所在的公司有一個模糊的印象,甚至這公司還活不活著都懷疑(笑哭),到最後,雙方都沒有太大溝通的意願,也就沒有成型, 半年後……我很反感的遊戲陀螺,採訪了憑笙的公司…

這件事,其實和外人無關,只是內里的陰差陽錯,著實讓我迷糊了一陣子,其實在我個人的觀點看來,雙方這樣相近的氣質,為什麼沒有一個機會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呢?

這或許,是其中的一方有變化。

廢話說了這麼多,還是說說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觸樂是一家媒體,也是一家有明顯報道傾向的媒體,但我喜歡它的性格,或許因為本身我屬於這樣一類群體,這種人的主流畫像,和知乎的差不太多,算是這個國家裡一定意義上的現代人群。

說自己是現代人……可能難免有點自誇的嫌疑…因為這詞兒太籠統,也沒個準確定義,人的性格那麼多,價值觀五花八門,統一的畫像,一定是只概括了部分,這個定義也一定會出問題…可要是說有比較統一的氣質,「新」這個感覺或許不會錯,看觸樂的,看知乎的,總歸要比老中醫「新」一點…吧。

之前去觸樂的時候,是那段時間大狗的幾篇紀實看得心動,身殘志堅的遊戲畫師啦,苦等國行有點失落的360「普通玩家」啦,年過30還堅持做遊戲的程序員啦(程序招誰惹誰了…),迷茫的叛逆的堅持做獨立遊戲的未成年少女啦…對,還有高老師的困在了小城的遊戲策劃,這些文章質量夠高,讀著爽快,也滿足了一點獵奇心理……

當然,紀實的報導,不能用獵奇的心理去寫,但是你擋不住讀者用獵奇貼標籤的心理去看…不論是之前刷屏的快手底層、MC天佑,還是鑽咖的富士康,到最近的三和玩遊戲,文章寫的沒毛病,客觀寫實,也寬容公正,可我就是一俗人,看完了就覺得世界真有意思…

當然,獵奇的寫,不夠客觀;獵奇的看,不夠寬容;況且,被這些文章震撼感染,你的寬容也虛虛實實。

只願這世上的人,活的、寫的、看的,都可以,悲天憫人。

寬容,在今天的中國,不是最高的美德,誠然,噴揚中依的,就是sha叉,但是一個完整的社會,不同的人群,聚在不同的地方,說著不同的話,想著不同的事,這是需要正視的事實,我只是一廂情願的相信,每一個文化群落,最終一定會找到他的出路,最終也一定會找到和其他人交流溝通的方式。

是的,觸樂,或者知乎,某種意義上說,也只是一部分人,重視內容,能正確看待流量,或許也是這樣一群人的側影。

相對其他,他們或許更能做出一番事業。觸樂,我也相信會如此。

為不同者和邊緣者等無聲者發聲,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這是種榮耀。

獨立自由之於記者,不是指自由的事實,而是記者們行使自由的方式,最終決定了自由本身是否能夠延續。

感謝觸樂對行使自由,以及講述中國遊戲故事的敬業奉獻。


關注觸樂時間不長也不短,大概一兩年的樣子。

那時候這家媒體意思是要專註做手游媒體的,名字啊招聘信息這方面透露的都是這個意思。我記得那時候我還在知乎找到個問題手游媒體有沒有前途什麼的。當時大概是有人回答說做手游的這種深度內容沒人要看。(深度這個詞應人而異,在這裡指超越了表面現象的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告訴你事件為什麼這樣而不是有XX事件)

我本人《水果忍者》後就基本沒玩過手遊了,照理說和他家媒體的內容很無緣了。但看了幾篇後依然關注了。怎麼說呢,常規我所關注的遊戲媒體都屬於評測、前瞻性質的,他們的內容往往圍繞著遊戲來的。遊戲的開發、宣傳、性質、內容,我關注此類媒體的作用是參考遊戲好不好玩想不想買和通過其他人的視角來更加了解遊戲使遊戲更好玩。

觸樂則跟遊戲本身的距離有點遠。他們大部分的媒體內容都屬於圍繞遊戲的人來講。有些是做遊戲的人的歷史故事,有些是玩遊戲人的故事,與遊戲有關發生的故事。它有很多社會性的視角,報道很多關於遊戲的事件。


最早了解觸樂的時候,他們的定位還是試圖報道「深度手遊資訊」的一家媒體。

當時我的感覺,就跟看到《Silicon Valley》第一季最後,所有的創業者上台都在說 "social"、"mobile"、"cloud-based" 一樣,還真是,什麼東西披個移動互聯網的皮就能騙到投資啊。


不過媒體、特別是新媒體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記者和編輯,如果編輯部里的人員有足夠的功底,那麼發現自己的方向有問題之後,要轉型也是很快的。

現在他們的口號是「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遊戲資訊」,而他們也意識到了,在這個行業里,有深度的內容,除了指向行業和社會現象之外,針對遊戲本身的報道,還是大部分要圍繞主機遊戲展開。

這一點可以說是觸樂做得最好的地方,開始意識到「手游」這個品類,至少在目前,是幾乎沒有可以供「深度內容」生長的土壤的,所以及時轉型,並且靠著自己的人員做社會新聞的功底,拿出了像《在三和玩遊戲的人們》這樣的報道。


至於作為讀者,對它們有什麼不夠滿意的地方,第一個大概是排版校對規範我覺得不夠好。

「段首還在空兩格」、「使用雙引號而非直角引號,導致在一些字體環境下可讀性不好」、「中西文之間沒有空格,影響到了很多內容」

這些做法可能在傳統媒體的時代是很正確的做法,但對於今天大部分電子設備的閱讀體驗來說都是不好的做法。


第二個是沒有提供 RSS 或者郵件訂閱的功能,讓我作為讀者幾乎只能從知乎專欄看到他們的內容,知乎專欄的組織形式又實在不適合對一個媒體進行比較強程度的關注。


以上。


關於遊戲文化

以遊戲寫社會,寫人文,甚至寫政治,這並非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早些年大狗在網易遊戲頻道寫的《見證》系列,就是以遊戲入手,上升到文化程度,甚至到了被幹掉的政治程度。遊戲終歸屬於文化的一種,除了表層的藝術表達外,背後的人與物,都應該是遊戲媒體去挖掘,去發現的。包括鑽咖寫的富士康,都是這樣的內容。再往前一點的話,許多年前很多紙媒也有類似的板塊,專門刊登一些深度的東西。

可能是近十年來,內容為王的說法被束之高閣,許多人對遊戲媒體的印象停留在某些三流網站上面。總感覺那種「20XXCJ 美女圖集一覽」、「露大腿的妹子哪裡找 點擊文章讓你絕不後悔」、「XXX遊戲勁爆公測 XXX職業首亮相」才應該是遊戲媒體的內容。

好在這類媒體現在過的都不怎麼好(微笑臉),希望它們以後能更加努力吧。

關於觸樂

我是很喜歡觸樂的,我一直認為中國的TO C遊戲媒體(單指文字形式)現在只剩下三個半:觸樂、游研社、機核網以及半個網易遊戲頻道。至於遊戲時光,上限與下限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這裡就不列進去了。

我為什麼欣賞這些媒體,因為這些遊戲媒體還在走「內容為王」的路子,而非某些三流網站一樣以SEO、以導量、以拉合作為核心。

內容為王是有代價的,極低的產出,極低的收益、極高的成本以及看不見未來的路。這並非只是獨木橋,而更是一根鋼絲。觸樂就在這條鋼絲上走來走去,堅持了許多年。

其他的一些遊戲媒體,許多已經從鋼絲上跌落,在污水池裡暢遊,甚至有些乾脆初始就往污水池裡一跳,從來沒想上來過。

不過更好的消息是,近兩年來,有少部分媒體開始尋找站著賺錢的方式。比如賣周邊賣遊戲、眾籌打賞什麼的。至於觸樂,還是走比較老的那一套,這點上不知道以後觸樂會不會走其他的路子。

關於觸樂,我也聽到了一些負面,在這方面上,我個人更願意相信是老人帶新人的過程中把控的不嚴,使得內容有些敷衍甚至是失控。希望觸樂以後能在文章上更下功夫,除了那些深度的、頭條的,其他的一些普通文章,甚至是一些為了錢不得不寫的文章,也應該保證質量才是。


是見過的遊戲媒體中最良心的一家,文章都很認真,有些也很感人,甚至有些很有力量。

有智能手機以來,每天的閱讀量越來越多,去年僅在知乎閱讀量就超過一千萬字了(如果年末總結那個統計準確的話),看到的文章更是不計其數。我常在想大家天天看這麼多東西,有用的能有多少呢,得到的是不是比小時候看紙媒的時候要多呢?這個問題始終很難回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麼多文章裡面真的很少讀完了能讓我想到1999年南方周末的那篇主編寄語。但是前一陣看到的《在三和玩遊戲的人們》那篇,看的時候真的不自覺的想到99年的主編寄語了。當然,我並不是說三和那篇寫的好到讓人無法忘懷,而是作者的態度和姿態令人感動,客觀而深入描述現象,做一個媒體人應該做的事情。很贊。

觸樂作為一家遊戲媒體,從文章中可以看出它確實是有自己的追求和職業操守的,且不論文章水平如何,至少這種態度十分難得。真的可以算是良心了。


是一個有很多缺點,但無論如何也討厭不起來的地方。


雖然內心不希望觸樂因為流量過多而束手束腳,但是還是希望觸樂的記者編輯們能過生活得更好。
這是國內少有的值得付費的媒體。


觸樂兩大良心作者:阮文煥、醬油妹。

認真講,將◎文在合理的範圍內最大限度的明示,就是一家媒體對讀者最大的善意——特別是在這個充斥欺騙性營銷的大環境里,作為讀者當然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媒體能夠活下去並且活得很好(我觸應該活得還是挺滋潤的?)。


不知道,只想問招人嗎。
我想去見識見識。

三和這篇文章剛看到的時候覺得和之前看過一篇關於富士康的文章的切入點很像(已經記不清叫什麼了)但是角度不同,那篇更著重於富士康內部的生活狀態,遊戲稍微點到。

一個好的媒體輸出的內容應該是讓大眾認知這個世界,透過作者的文章去發掘自己身邊另一個世界,這類文章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去採集素材,調查,整理。 一個有深度的文章也更應該是慢工出細活。

不像比較世面上流行的開箱,評測,各種排名等等文章。 每天機械化生產,一天這類文章可以無腦生產幾十篇。

這篇文章是一股清流。 也希望這個網站可以成為一股清流。


有溫度

有情懷

有理想

有擔當

還有別緻可愛的阮文煥^^y

這才是理想中的遊戲媒體該有的樣子。


跟大軟一樣是個良心媒體


如果你對遊戲的需求不僅僅只是為了爽,就可以看看這個。
我也是個讀書人,所以我們是老鄉。


觸樂網的一些文章,讓我覺得彷彿在看的是2000-2010年代的《大眾軟體》。


一開始覺得這個名字挺土的。不過文章看下來,至少在平均水品之上。
三和那篇寫的還行,但也就是還行,之前的遊戲評測寫的還更有條理些。不過這年頭正經的遊戲媒體不少都向資本投誠了,我說的是垃圾廠商,名字不點了,數量也不少,不惹這個事。
說句題外話,遊民現在居然也有正經的遊戲評測了,我對此感到欣慰。質量意外的還行,這是真不錯。


多年前我很喜歡一個網路娛樂節目,從第一季第一集開始,它就用非常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一直堅持著一集不落逢更新必追。

不論是它信息搜集和故事傳播方面,或是言辭犀利的脫口秀配上豐富內涵的小劇場,都深得網民喜愛。幾年後它火遍大江南北,很多人還把它捧上了神壇,不斷的追溯它做了什麼說了什麼,每一句話每一件事前面有什麼動機背後有什麼故事。現在回想起來,也許從始至終都有些許瑕疵,但它確實在眾多娛樂至死的網路節目里,已經是值得燒高香的一股清流。

只是我從去年開始已經不看了。

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大概我的表述能力比較差,只是總覺得,也許我口味叼了,它不合我自己的口味了。不過我真的覺得,雖然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它真的做得還不錯的,我盡量認為這裡的問題出在我自己身上。

這款節目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暴走大事件》。我很遺憾它最近的停播,無論是什麼理由。

大概也是關注《暴走大事件》後不久,我開始上知乎。作為遊戲從業人員,很快成為了招老虔誠的腦殘粉,每天三省閱讀招老語錄,啊,還知道了羅四維老師在EQ里的角色名是「一具冰冷」,笑~

很自然的,很快就關注了《觸樂網》的專欄,並向周圍的朋友安利它。

是的,那會兒還不是現在這個「觸樂」的知乎ID發專欄文章,那會也沒有現在更新的這麼頻繁。不過每一篇都非常用心,不管我是哪種遊戲平台玩家,都非常喜歡它的文風和態度,嗯還有那極高的文章質量。

嗯,從當年一直關注到了現在。

從遊戲玩家遊戲從業人員的角度來看,它跟《暴走大事件》一樣優秀,啊不,要更優秀。

同樣它跟《暴走大事件》一樣也經歷了更多變化,大部分變化都是更好的、更自然的結果。

我知道,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求做好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別人。

但我還是希望,《觸樂網》能夠走得更好、更遠、更久一些……在我心裡。

感謝~


還在《人物》時,有次因為外圍採訪編輯帶我去觸樂辦公室,從南周出來的編輯說:以前我們說觸樂是遊戲界的南方周末,現在介紹說南方周末是媒體界的觸樂。

~~~


推薦閱讀:

如果把守望先鋒拍成電影,會是什麼劇情?
《最終幻想15》至少要賣出多少份才可能回本?

TAG:媒體 | 遊戲 | 觸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