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達之父」 富野由悠季發言:未來不存在巨大化的直立行走雙足機器人?

正當大家在現實主義的毒奶和雞湯里輾轉反側無法自拔時,富野由悠季早就將目光投向了已經發生的未來。

「元祖高達要進行可動化改造,直立行走的可能性不大。在未來,巨大化的直立行走雙足機器人是無法實現的。」 他不看好現在科技的發展水平。


當世界上第一個人想到用圓木來輸送大件貨物時,就已經預示著二足機器人實用價值的失敗了。

而後的馬拉輪子車,汽車改裝的裝甲車,雄性雌性坦克,無非只是這個理論的補充說明而已。

同樣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人們看沙皇坦克的感覺一樣,我們現在沉迷雙足巨大機器人無非是還沒普遍意識到它的不可靠與不現實而已。

不過雙足機器人也僅僅是沒有軍事和實際應用上的未來,不表示它沒有娛樂和藝術審美的未來。所以富野作為一個搞影視藝術的,他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明顯是屁股歪了。

我現在是學藝術學理論的,從我的專業角度說,畢竟從藝術的歷史來看,人類文明最早的雕刻作品大多都是以人體為原型。這至少說明,用其他物質復刻出自己的身體,是人類感性層面向純粹的物質世界證明自己曾經存在過的最直觀和真切的方式。這是源於人性本能的衝動,無關實用性。

人類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雕刻作品
史前母神像,石灰石,高11cm,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現藏於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

所以假設人類像恐龍一樣滅絕了,那麼今後的高智慧種族再誕生時,或許就不用像今天我們挖恐龍遺骸一樣還要對其習性和具體外形進行猜測——如果我們留下的廢棄機器人足夠擬真。

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巨大機器人會覺得爽的本質原因,也是我們願意執拗得堅信未來會有巨大機器人在戰場馳騁的源動力。我們在意的並非是機器人的性能和實用性,而是那是我們身為人類的亘古以來對自己生物種群優越性的自信!這沒啥可羞恥的——只要你別真的相信一輛61式可以在沒有米粒子的世界內打不過一台扎古j型...

富野這個老爺爺,說實話,他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社會科學家,一個有著獨特視角的分鏡畫師(可以看下他寫的書《影像的原則》),一個有著不錯深度的劇本寫作者,一個對日本動畫有著深遠影響的奠基人。

但他很難被稱作一個合格的藝術家,因為他內心對於藝術本身,沒有那種純粹的激情和追求。當然這也是為何高達可以如此成功。因為高達的藝術性缺失,恰如其分地被工業朋克塞滿了。

這也是他跟庵野的一個很大的區別。所以富野最討厭賣情懷,或許對於他來說,二足機器人就是一個表象罷了,哪怕是用x翼戰機和企業號打來打去,他也能讓自己的作品達到口碑的成功。所以二足機器人對他來說就是可有可無的玩具而已,這個問題,你們還不如去問大河原,或者松本零士。

十九大前更新

所以立足於我自己的認知,也是很多蘿蔔粉的認知,其實富野應該回答的問題本質應是:工業產品是否可以稱之為藝術。而這個問題從包豪斯盛行的年代其實就可以解答了。我上學期的一篇結課論文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有空我發專欄請大家指正。

就像高票答案對《星船傘兵》對動力服的解釋一樣,Mobile suit這個詞的關鍵是suit。suit這個詞或許在老賊眼裡,就是服裝,就是舞台道具,是或不是機器人、大或不大、是紅白藍黃四色還是純白,都無傷大雅。老賊不是喬治盧卡斯或田中芳樹,他沒有讓作品舞台必須橫跨銀河系的野心。反而高達00那種宇宙開發初級階段或許更適合他的劇本衝突理念。

他的作品早已割裂了蘿蔔動畫的情懷與作品間的思想深度,這種拿來主義不似庵野。就像初號機謎一樣的身世與作品本身的密切關係在高達作品中就是一種實證性的主體缺席。我們能記得的那些Ms之間的名場面只是純粹的電影景觀而非必要的解釋因素。也因此我們看到eva是與第三新東京市乃至人類是宛如一體的共生存在,而高達或者Ms根本只是野心家與洗衣機廠的利益交換。無論是德金還是周錦華,他們追求的內容只是勝利,而ms只是棋子和手段而已,因此看清本質的夏亞才會開著沒腿的自護號打趣得上了戰場。

所以機動戰士的本體在富野筆下,就是一個荒誕主義的符號連接,跟作品本質並無緊密聯繫。觀眾也深知如此,但是為了能讓這種荒誕的寫實神作可以一直流傳,無論作者還是觀眾,大家都像沒穿衣服的皇帝身邊那些大聲喊太漂亮了的觀眾一樣對此置若罔聞。而局外之人只會覺得我們可笑,富野也可笑,大河原更可笑,所以才會硬生生得逼迫老爺子來解答這種屁股怎麼坐才是正確的問題。

而富野的潛台詞,在我眼裡就是:我們怎麼坐,關你們屁事?


我還是老話

巨大機器人是沒有未來的。
不管它有幾條腿。

在我看來,superobot是一種昭和原子彈在日本人靈魂裡面的陰影投射,是屬於昭和時期的特定時期產物。所以,看那個年頭的日本科幻,高達,魔神Z,蓋塔,重戰機,甚至奧特曼,大和號全都是巨大化的。大機器,大戰艦,大超人。天元突破直接比宇宙還大,要說真實系還有一種直觀的巨大感,想天元這種鑽頭超級系就是純粹的抽象化巨大,比地球還大,比宇宙還大。

總之什麼都要大。

總結原因來看,無論是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襲擊,還是後面日本漁船在比基尼環礁被沾染的事件,日本可以說是地球上唯一一個遭受過數次核攻擊的國家。在昭和的年代裡,核武器的蘑菇雲和摧枯拉朽的破壞力給這個時期的民眾留下了巨大的恐慌感。彼時作為冷戰東方最前線的狹小島國日本等於暴露在美國和蘇聯的核打擊範圍之內,可以說日本民族迫切需要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

此時「巨大化」的事物才能抵抗核武器的衝擊,不受核輻射的影響,這種「巨大化」的力量可以保護日本和全體日本國民。所以在這種思維下,超級機器人系列就順勢產生,獲得了極大的好評。這也是昭和日本國民精神的集中體現。

(世界上除日本以外的地區基本上都沒有出現昭和時期的巨大化機器人的科幻風潮,比如同期發展的北美,歐洲科幻,因此我不認同巨大機器人是人類對巨物的崇拜心理體現這種觀點)

然而隨著日本昭和末期的經濟衰退,以及後世代觀眾對老觀眾的不斷補充。現在可以顯著看到巨大機器人系已經出現了題材疲軟,內容老套,新瓶裝舊酒等等的一系列問題。高達在平成後新世代受眾群體的歡迎度是不如現在LL等萌系宅向anime的。

萬代都開始研發拼裝機娘了。市場不會拖泥帶水,什麼樣的題材更受消費者歡迎、什麼題材更加有長遠的生命力,萬代應當也考慮到了。隨著巨大機器人的沒落,萬代的模型也逐年偏向簡化。

所以,富野老爺子看日本社會是很精準的,但有的話沒有說破。但是說出來也沒有扭轉的意義,所以才會有那個「我也可能會考慮拍ll那樣的商業片」這樣的說法。一個好的導演,懂得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將自己的理念傳遞給觀眾,將自身眼光局限在高達之中,也是一種固步自封。

同理也可以解釋:
為什麼美國沒有巨大機器人?
為什麼凱能在中國火不起來?
為什麼萬代模型越來越坑爹?

總之說穿了就是巨大機器人這種題材已經隨著時代變化在逐漸走向末路了。


光頭說的話就和痞子一樣,說說而已,結果下面的人分析個不停。光頭噴日常,結果日常現在還是主流;光頭噴巨人,結果巨人依舊爆賣;痞子還說過業界五年之內完蛋,結果自己瘋狂做哥斯拉騙錢,ROE最後一部遙遙無期。
所以說這種大佬的話聽聽就好,沒必要奉為金口玉言。

總有人說Gundam是巨大機器人,其實去看幾個TMS,比如Zeta,同比1/44比例的F15,會發現比F15要短,加上熱核引擎完全能做到力大磚飛,也不是大的離譜的玩意。

光頭的Gundam都是很寫意的,Z還稍好,V和F91說實話和UC其實都不太扯得上關係,光頭想用高達來傳遞思想,但是光頭自己並不是死摳機械設定的那種人。

而且Gundam一開始的設定也是很玄幻的,我放兩張大河原的初設,說實話我覺得大河原做超級系就好。。。

之後慢慢走上軍武風格,也誕生了大批寫實風格的作品和細節系機設狂魔,比如カトキハジメ就是Ka叔,其中最登峰造極的大概就在於GUNDAM SENTINEL之中為S Gundam和其附加裝備塑造的那種恐怖的精密感和細節量,這也為0083的精細作畫和機械設定打下了基礎。

下圖為MSA-0011(Ext)

當然還有柳瀨敬,藤岡建機,小林誠、明貴美加、藤田一已、大張正已、片桐圭一郎、山根公利、石垣純哉、近滕和久、永野護、河森正治、佐野浩敏、阿久津潤一、Syd Mead、形部一平等人。

上面列舉的人我基本都購入了他們的獨立設定集,風格各有不同,但都是精密的作品。

最近在看雷霆宙域,太田垣康男的作畫和敘事終於讓我又有了看0080和0083那時候的那種感覺,講的不是未成年人拯救世界的故事,而是真正的戰爭,看過的人大概自然會有共鳴。

所以戰爭這種東西,會促生必要的東西,現在看看Gundam也許奇怪,但是放到泛用作戰,不一定奇怪。有些人覺得高達的頭是沒必要的,但是把它想成坦克的車長觀瞄鏡是不是就顯得稍微合理一點了?古人看直升機也許會覺得荒謬不堪,也會覺得裸露的旋翼不可靠,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也許未來人看現在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不過是移動遲緩攻擊方式單一的鐵棺材而已。

所以,萬萬不要失去想像能力


人體結構的平衡性既不如四足動物也不如兩足但有尾巴保持平衡的動物(比如雙足恐龍或袋鼠),更不如坦克這樣的履帶機械,機器人做成人形除了裝逼沒別的作用


富野開創的高達系列的靈感來源就是《星船傘兵》里的動力服,只是玩具商強行要求把動力服改成18米高的巨大機器人,實用性明顯大打折扣,富野是非常清楚動力服和巨型機器人哪個更實用的。外加人形態本來就不是完美的兵器形態,速度也好平衡也好力量也好,甚至靈活性來說別的生物都能做得更好,所以人類的兵器一直是以其他生物來進行仿生的,比如雷達模仿蝙蝠,飛機模仿鳥,直升機模仿蜻蜓,做成巨大化二足機器人不如鼓搗點其他的動物形態,手持武器也沒什麼意義,同等大小的機器靠機械臂掛載武器和炮台就很好了,至於雙足的平衡性不如多足機器人。當然作為高達原型的星船傘兵動力服的設計理念是比較適合強化士兵戰鬥能力的,再厲害就得是鋼鐵俠了,不過動力服的話應該就不算機器人了。

日版動畫星船傘兵動力服

可以看到動畫版的動力甲更接近機器人的造型,上面有著巨大的推進器幫助長距離噴射跳躍以及多方位用以調整姿勢的噴射口來保證機動性,肩部的火箭炮和多樣的槍械保證火力,注意那把常人無法手持的12.7mm機槍使用了無殼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星船傘兵們可以攜帶單兵核彈。

電影宇宙《星河戰隊》動力服

星船傘兵們依靠噴射器進行滯空和長距離跳躍

導彈艙內裝備了大殺器,你懂的的那種

主角逃命都能逃得這麼騷氣的.-.

制空權get

可以通過頭盔內顯示屏的數據看出瑞克撿來的動力甲外掛的導彈艙裡面還有六枚火箭彈,加特林機槍還剩餘24枚殘彈。騰空而起一口氣打光火箭彈是不是很有法老之鷹的趕腳,不過敵人依然很多,轉身不是為了「真男人不回頭看爆炸」而是實在彈藥不足趕緊溜了溜了。

電影宇宙的動力甲顯得更為輕量化,機械感比動畫版輕了很多,防護力顯得較差,而且火力也沒有那麼誇張,不過可選用的外掛上依然是很兇悍的,未來步兵應該會朝這種方向發展,至於大型機械自然沒有那個必要,即使動力再足能使板磚飛上天,同樣條件下流線型依然遠強於板磚不是。


不看好現在的科技水平√。

如果把高達、EVA等看做工具、武器,那麼人形化的缺點數不勝數。

作為工具是不切實際的設計。

但,作為人的延伸,一個承載人類脆弱肉體的軀殼。

必然,也只能是人形。


常識告訴我們,這麼大的鐵疙瘩機器人在現實里毫無意義

從軍事上來講,這麼大的正面根本就是靶子。更不用提整備的麻煩,各種毫無意義的設計(比如居然需要做出和人一樣的手指,手拿各種兵器),駕駛員的操作體驗——按照高達那麼大的體積,在陸地上步行五分鐘的顛簸程度能讓李阿寶那幫小夥子吐得昏迷在駕駛艙。

可駕駛的戰鬥機器人,或者直接用高達中的說法,mobile suit,本質是士兵的「衣服」。你當他是盔甲也好,外骨骼也好,他應當是作為強化士兵能力的道具,而不是大多數robot動畫里那種取代傳統海陸空載具的全能王,所以它的大小最大不應該超過裝甲騎兵中AT的大小

AT與人的對比。

(圖片來自百度貼吧,侵刪)

如果說這樣的二足機器人有什麼未來,那大概就是出現在各種影視作品裡賣玩具了。或者造個一比一的「雕像」供人瞻仰(日本就是這麼乾的)。我們都知道這玩意兒並不現實,不可能真的出現那樣的兵器。但是它帥啊,酷炫啊,玩具很好玩啊!

PS:知乎的審核啊,真的很嚴格。


畢竟現實中,即便能造出巨型類人形雙足機械,它站起來時候也會因為承重等問題把自己壓垮。做過模型會知道,當影視作品中花里胡哨的機體被模型化以後,你很快會發現其中各種類型的問題,什麼不舉,松垮,腿軟,斷件,重心不穩等等,不是材料材質問題,是因為真的做出來了這樣的機械,也是這樣的問題


雙足行走本身就是一個不穩定的結構。人類的行走基本可以稱為:維持不倒下的持續不斷的半摔。沒有至少3足的穩定構架,創造那樣的機器人的意義不明(除了擬人,讓人覺得舒服外)


雙足機器人的問題並不在武器本身,而是相關動漫、電影的套路方面。此類「機甲」漫喜歡把一堆高大上的武器和功能都放在主角的雙足機甲上,但這顯然是雞肋的,反而是質量有保障的量產型機甲對一支軍隊更有用。

雙足機甲是一定會出現,並極大弱化坦克陸戰之王地位的。但方式上不會是高達,而是「全覆蓋式單兵機甲」,類似於《星際爭霸2》裏人類的陸戰隊員穿著的機器護甲。

體積遠大於人類、多人操作的雙足機甲也會有,但用途應是巷戰、反恐和打擊反政府武裝。畢竟機動性、關節保護都不行。

比雙足機甲更有發展前途的是底盤低的多組機甲,模擬節肢動物的機甲。想像一下給《紅色警戒2》的恐怖機器人裝配加特林是什麼感覺。


人形機器人不是拿來做武器的,因為在維護上毫無疑問有很多問題。

但是,

只有像人一樣走路,像人一樣用雙手觸碰現實,像人一樣感知——

——方能像人一樣思考。

&<……中士。還剩下30秒。&>

AL說道。

「不要……」

&

「……我知道……」

還剩20秒。

&<在姑且一試前我想先問一下。我是人類,還是機械?&>

「這個……」

要說它是機械是很簡單。可是,已經沒辦法再那樣說了。這傢伙不是那麼單純的存在。

「是由你自己決定的……。所有的『人類』……都是這麼做的。」

&<多謝。&>

還剩5秒。

「你要干什——」

&<我『一個人』試試看。&>

在橫卧在地的「烈焰魔劍」的四周,空間猛地扭曲。存在於物質反面的力量。只有以人類為媒介才能顯現出來的那種力量——

0秒。

總計5.5百萬噸級當量的核彈頭,在美利達島上空炸裂了。


人家說了巨大啊。

沒毛病,如果不考慮EVA那類超自然展開,建造十米級及以上的機器人在可預見的未來確實沒什麼用。

如果限定為戰爭機甲,那更是什麼尺寸的都沒用,效率太低。但小型載人機甲未必不會發展出其他用途。


那些回答分析來分析去的根本就脫離了高達這部作品。你們看沒看過高達啊!

0079的42話,有一個整備師對夏亞曾經說過,腿只是裝飾,上面的人是不會懂的。あんなの飾りです。偉い人にはそれがわからんのですよ。


光頭總不能打自己臉吧。


馬克思在蘇聯多半也要去古拉格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未必,日本可能會搞出會動的裝逼高達搞旅遊項目騙死宅錢。


大蘿蔔總有一天可以造出來的。
然而造出來了只會作為玩具,出於玩耍、情懷等等目的,雖然這種玩具會擁有現在高達作品裡面所想像的那些功能。
在近未來不會出現高達,純粹是技術、成本、效率問題。首先加速度人就受不了,極易損壞而且因為複雜難以修理又造成了成本高昂。
戰鬥方式太低效、愚蠢,特別是近戰高達——靠拳頭那種(算一算衝量那破拳頭能比得上炮彈動量的1/10嗎?這還不算爆傷)。
物理常數限制使高達那種大小的人型體力學結構穩定性極差。就像昆蟲的可以舉起幾倍幾十倍自己重量的東西又可以高速運動,但如果昆蟲長到老虎那麼大就絕不可能還能像以前一樣,很可能直接把自己壓死了。要知道體積、重量是和高度的三次方成正比的。細胞為什麼只能那麼大呢,相對錶面積也是一部分原因。
近未來絕不會有軍隊出於實戰考慮造大蘿蔔的。

在遠未來,以上這些技術都不是事情,總可以解決的。
但是顯然邏輯問題是沒辦法解決的——都是能造出理想大蘿蔔的文明程度了,還能靠大蘿蔔打仗?


一切不討論成本的武器設想 都是耍流氓

雙足機器人有存在價值么?

當然有 那麼什麼作品裡的類高達機器人算是比較合理的呢?

全金 魯魯修 EVA

雙足機器人對於其他兵器的優勢是什麼——適應多種環境 適應力強

對於大氣圈內

雙足機器人可以適應99%的作戰環境 而且必要時可以脫離大氣圈

對於飛機式 大氣圈內被非流線型完爆

對於履帶式和蟹足式 雙足在隱蔽、快速移動、隱藏等方面優勢更大 更適合城市戰、山地戰、管道戰

但是 類似高達那種太空戰 雙足式就完全沒有優勢了——高達都有無視慣性移動的技術了 我就不信炮台還帶著慣性 跟小型攻擊艦比性價比和載彈量被完爆 跟大型艦比 同等科技下你連近身機會都不可能有 唯一有用途的可能就是有重力環境下的艦內防禦戰了——不過這也挺符合本子決戰兵器的特點的——飛船也是決戰用 飛船內部還帶著防禦用高達 美滋滋


「上個世紀不成熟硅基晶元的計算力是無法協調類人機械身體的運動的。」
「所以原生人都在使用博物區里陳列的那些圓腳代步器嗎?」
「沒錯,學名做『輪子』,不得不說是了不起的發明呢,巧妙的機械結構可以省不少力氣。」
「哈哈,我倒是想上去駕駛一下。」
「是有一些復古遊戲可以讓你體驗下這種『低速感的』,你可以試著在終端找找。」
「等等,嗯...關鍵字,輪子,體驗,瞧瞧我找到了什麼?『NFS 27』!」
「小心!」

---
「真的非常抱歉,我有些激動沒立即切出共感。」
「呼,還好,我只是被突然切換的畫面嚇到了。」
「不過我有些明白為什麼『輪子』被淘汰了。」
「哦?說說看?」
「應該是由於機動能力局限於平面吧。」
「沒錯,上世紀中葉取得突破的量子級計算能力使得AI自動瞄準射擊的精度獲得了突破性的提升。」
「嗯,可以想像,這種原始機器的機動太好預測了。」
「沒錯,其實想想非常可笑,如果『輪子』這麼好用的話,億萬年的生物演化進程中為什麼沒有哪怕一種生物進化出類似的行進方式呢?」
「說到底,人的視野是被當時技術和可能的實現限制的。」
「我們也是這樣,不是嗎?」
「嗯,類人機甲的操縱方式是符合人類的天然直覺的,這樣種操縱方式更適合發揮生體的神經反應速度優勢,只有這樣才存在由『人工』反制自動武器的可能。」
「我想到了剛才體驗過的方向盤,是這麼稱呼嗎?唔,當時未經調製的人類是怎樣操作『輪子機』的?」
「訓練。」
「訓練?」
「大量的訓練。在一開始,能夠熟練操作『車輛』的人類甚至能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他們被成為『師傅』或者,『老司機』。」
「哈,車輛,總算不像輪子機那麼拗口了。另外我更喜歡師傅這個稱呼。」
......待續


「腿只是裝飾而已,上面的大人物是不會懂的。」


其實鐵球才是最科學的設計


推薦閱讀:

登月探測器嫦娥使用什麼操作系統,是 Linux 還是其它自主研發?

TAG:機器人 | 動漫 | ガンダムGundam | 工業機器人 | 軍事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