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方的碗普遍小,而北方的普遍大。?

前幾天在老家和奶奶吃飯,一邊聊天,奶奶突然不知怎麼說了一句:這碗有點大了。
我在北方念書。
於是我仔細回憶回憶北方的碗,比這個碗還大一圈。
還有,在上海吃小籠包,一籠三個,品種多,。這是有原因的。
可是,碗大碗小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瀉藥!

這是一道典型的南北差異的送命題

我細細一想: 寫的一旦有失偏頗會被南北方的朋友一起炮轟,那我就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吧。

答主家鄉合肥,現在坐標西安讀書。

所以這1000公里的差的不僅僅是地域,也包括所謂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差異。

我在去西安前以為大碗裝的食物多,是這樣的:

實際上它是這樣的:

雖然碗大,但加碗不加量啊!這些量連我一個瘦子都吃不飽。

所以碗大碗小不是說北方人吃的比南方人多,因為一個人再怎麼能吃,也不能類推到一個地域比另一個地域能吃,至於熱量損耗的說法,我想說北方真的沒有南方冷,那句歌詞怎麼說的來著,

你在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你說有暖氣能不四季如春么,沒暖氣當然冷的大雪紛飛。


我認為,這其實是一個地域文化的不同

北方人的豪邁與奔放,註定著他們更偏愛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而南方人的精緻和沉穩,試想在南方小鎮江南水鄉里拿起小碗的別具風韻。

總而言之,我套用改編某偉人的話,不管你碗大碗小,加的飯多的才是碗好。

-------------------------------------

補充:昨天夜裡評論區跳出了一位葉良辰同學,根據他的發言,可以得出:
碗大不僅僅可以用來舒展豪情奔放,還可以用來拌面!!

我細細一想,畢竟拿小碗拌面,可能拌著拌著半碗面都拌外面去了。。。。

這樣大碗不僅僅可以用來看,還有了實際作用了呢,這讓我突就然想起一句話,明明可以拼顏值,非要靠才華。

話不多說,答主今天中午就去食堂感受一下。


謝邀!
氣溫低需要更多熱量,相對人口多食量大,貧困時期不夠吃,久了成習慣。


南北食量的差異是氣候造成的差異。

這和是否體力勞動沒有太大的原因。南方也有農民,沒見他們的碗和北方農民一樣大小。再對比一下多數不從事體力勞動的女性朋友,北方女性普遍高於南方女性也在於此。

由於上下近一千公里的距離,緯度相差7、80度,氣候的差異明顯。那麼人體需要保持熱量的脂肪需要量自然也就差異明顯。在東北每年長達4個月左右的冬季里,雖然也有衣服、暖氣設備,但是要在戶外活動保暖、增強冬季免疫力最日常輕鬆的做飯自然是多吃飯增加體內脂肪含量。

以我這個東北人為例,在上海半年左右,食量就開始劇減,真心不需要吃那麼多補充熱量。

有朋友提到飲食習慣的問題,其實還是氣候造成的原因。東北地區在這世紀初多數貧民還是冬天吃不起新鮮的蔬菜的,冬日飲食主要就是腌漬菜和土豆蘿蔔白菜便於儲藏的蔬菜。一家飯桌上能有三個菜都是生活水平高的。所以東北人吃飯都是大飯碗大菜盤。大家知道我到了江南地區後的幸福感么?什麼肉菜,那都是邊角料,各種清炒都是我的最愛。沒見過的青菜我都要試試看。所以,在這邊我米飯幾乎不怎麼吃的了。


因為米飯是這樣盛

而面需要這樣盛

南方的米粉米線不照樣用大碗嗎?


我也想了好久了,強答一發!
有圖有真相、有生活經驗,還有瞎猜腦補!

我覺得有四個因素影響:

第一、原本大的食物,不往小了切

北方很多的菜和肉烹飪之前,切割出來的塊兒,普遍比南方大不止一圈兒。有一年我和一個朋友吃飯,就是下圖的這種羊蠍子。她很習慣性的用了消毒餐具里的碗,而羊蠍子的個頭普遍比碗大多了,根本沒法handle,只能很不情願地換了用盤子吃。

這張圖漏勺的大小和南方常見的小碗基本一致,對於這鍋羊肉,小碗連放骨頭都不合格。

第二個因素:原本小的東西,盡量往大做。

比如,這樣的食物(炸窩頭),玉米面做的,是顆粒很小的原材料,但是還是做成了比較大的樣子,小碗完全沒用,只能當放醬料的角色。

上圖是門釘肉餅,麵粉和切的很碎的牛肉餡兒,都是很小的原材料,可以做成小的食物的。但實際上,是做成了這樣。上圖這是標準大小,我知道一定有人會嫌小。這足以卡住一個南方的小碗的碗口了,沒法吃。

第三因素,先天適合中小碗size的食物在北方不是主流食物。

其實,最適合中小size碗的,就是米飯和清湯。

米飯:看著如此靜雅的米飯,過去在北方並不多(東北種大米這事兒先不說,因為是近代)。北方主食來源是小麥玉米土豆之類的,所以漂亮的小碗吃起非米飯類的食物來,就華而不實了。

湯:北方不是不喝湯,但是很少有清湯。如果是清湯,放在小碗裡面,在南方天氣下容易降溫到合適溫度,喝起來也方便。北方湯比較稠(很像粥),而且多數時間天氣冷,小碗盛湯,要不迅速就變冷水了,要不就燙的沒法喝,也是華而不實了。

所以,在也像南方一樣吃米飯為主的日本韓國,也是小碗吃。在也像北方一樣吃玉米小麥土豆製品的歐美,也是盤子大碗吃。

核心一句話,總不能放一個空的漂亮小碗在那裡做擺設吧?

第四,腦補的,沒有生活依據。

古時候,北方的非定居人類多。騎馬行軍,還是陸路商隊行進,或者是出來放牧打獵幾天,都不可能帶著全套的廚具餐具,他們都會權衡條件而選擇合理的做飯方式。

做法簡單的(如同第一因素:不怎麼切)、一次做很多不用一天好多次停下來做飯的(如同第二因素:盡量往體積大了做)、做好了不會壞的(少湯水,盡量是乾糧)的原則就成了主流。美麗典雅的小碗,就不是實用主義的首選了…習慣傳統就流傳下來了


你難道讓我吃一頓飯起身8次去添飯?


因為碗櫥小,放不下大碗

為什麼碗櫥小呢,因為家裡房子小,放不下大碗櫥

為什麼房子小呢,因為地少人多不夠分,只能造小房子

以上......


謝邀。
我覺得和水土人情有關。一人之見。
北方人豪爽耿直,凡事講究過癮。大碗粗煲。
南方人細膩沉靜,飲食在乎細品。小碗細茶杯。
你能想像蘇杭人家蹲在炕上扒著大碗狼咽虎吞么?


南方的碗小是有原因的。菜色那麼多,如何能辜負桌上那一道道的菜,肯定得吃個痛快,哪還有那麼多的肚子去盛飯。


南方冬天冷還沒暖氣,大碗散熱快,吃兩口就變冷飯,而小碗聚熱,飯涼了至少鍋里的飯還熱。


以上都是我一本正經地瞎猜的。。
真實原因還不是因為南方物價高混個半飽得了。


碗大涼的慢。
吃得多才有能量禦寒。

我就要這麼大碗的石鍋拌飯!


因為吃飯的人個頭大小不一樣


感覺這並不能混為一談
雲南人吃米線可是抬大碗的,以至於我到武漢之後看見裝熱乾麵那紙碗的時候是一臉懵逼的


南方吃飯樣數多,北方吃飯憑量大。


北方溫度低
能量消耗大
吃得多

北方濕度低
食物不容易壞
不用一次一點點做


直接上圖。我們西北吃面都用盆子的 。

自從白鹿原開播以來,這個麵館就火了。


北方人吃少了不抗凍,碗小吃得多還得一遍一遍盛飯。


北方的我到南方生活,爸媽來看望我2次以後,第三次來自帶了北方那種大號碗碟,買不到!買不到!買不到!
古代南方的日常:
濕度大~易變質。
濕度大~室溫差別,高溫極高,低溫極低~冬天飯菜易冷,夏天飯菜易變質。
米飯為主,菜品加工簡單,那就少做點~省了錢~那就多做幾樣
最後,南方飯菜都是小碗小蝶~菜品多,吃的慢容易飽~小碗盛飯。

古代北方的日常:
濕度小~不易變質,
濕度小~室內涼快,室溫較穩定,冬天還有取暖~飯菜冬天不易冷,夏天不至於很快變質。
麵食為主,菜品調味和加工工序多,配料多,工序複雜,那就多做點~單一菜品量大:那就少做幾種。
最後,北方容易看到一盆燴菜,一盆冷盤,一盆大盤雞,一鍋麵這樣的菜品,比較下飯,多吃點,再去盛飯麻煩~飯碗也大。

一個北方人到了南方生活,初期沒有吃飽的,中期沒有不胖的,後期兩極分化,要麼換大碗改回北方菜,要麼被同化小碗小碟。


不就是因為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吃嗎?怎麼就不能老老實實承認呢!


為啥大多都是說北方人飯量大的,可能大一點吧,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吃面多吧,我住新房的時候給家裡買了一套小碗,看起來好洋氣的,結果用下來覺得根本不實用,只能吃米飯用,吃面的話得盛三回才能吃飽。哦,我說的是湯麵,就是臊子面吧,不是干拌面。


推薦閱讀:

你有哪些被熊孩子坑哭的經歷?
學心理的遇到過哪些「學以致用」的故事?
與情商低的人一起旅行是怎樣的體驗?
花了錢還覺得沒尊嚴的體驗有哪些?
遇見過看著普通卻是富豪的人嗎?

TAG:生活經歷 | 日常心理分析 | 生活常識 | 南北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