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請問這段文字的出自哪裡?:「先民勤耜,秋稼在望,屢因八足雙螯之水蟲為患,盤禾傷人,皆畏…」

巴解


您所說的文章是否全文如下?

先民勤耜,秋稼在望,屢因八足雙螯之水蟲為患,盤禾傷人,皆畏若虎狼,而稱為"夾人蟲"也。及至夏禹治水,命巴解督工,晚間營地舉火照明。倏然,水蟲若紫雲壓城,見光亮,洶湧疾至。眾皆大駭,且被螯傷者甚多,巴解設謀除害,築城挖壕,灌以沸水防阻。燃火照明,水蟲復來,越壕而皆被燙死,甲殼彤紅,溢香誘涎。巴解惑而品嘗,首知"夾人蟲"乃味鮮超俞百物之美食也,眾亦嚼而喜相饕餮。於是乎,害患成珍饈矣。為志紀巴解敢為天下先之功,遂以解字凌於蟲字之上,呼之為"蟹"。此舉盤古氏開天闢地,諸神話類然。誠為敬仰先民大智大勇之創世精神也,巴解受封斯地,繁衍城邑,即巴城也,尚建巴王祠配享。


這段文章出處不明,所能找到的版本大多句讀混亂,標點錯訛甚多,以上是略為點校的版本。這一段文字可視作以下陽澄湖地區民間傳說的文言版本。

相傳在大禹治水時代,在陽澄湖有一種"夾人蟲",長相兇惡,每到夜晚就爬上岸邊偷吃稻子並且用那雙強有力的鉗子夾傷人,當地人非常懼怕但又無可奈何,只能用火把驅趕,但火把一熄滅,夾人蟲又捲土重來。大禹來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但夾人蟲經常妨礙工程進展。巴解想出一個辦法:在湖案邊挖溝,待傍晚時分夾人蟲爬上來進入溝里,邊用事先準備好的開水澆進去,夾人蟲就被燙死了。一會兒,一陣微風吹來,巴解聞到一股從未體驗過的香味,於是好奇地把蟹殼剝開,香味撲鼻而來,於是壯著膽子咬了一口,發現竟味道鮮美,是難得的美味佳肴。這個故事很快變在陽澄湖區域傳開了,於是人們再也不怕夾人蟲,而是將其作為餐桌上的美食。


不出意外的話,您所列出的文言版本,應當是今人參照此傳說創作而成的。作者文字頗為精彩,但拘於原文,文采難以盡情發揮,又礙於閱讀量所限,導致全文風格與古人差異較大。如「越壕而皆被燙死」「此舉盤古氏開天闢地,諸神話類然」之語,知為今人所做無疑。從「尚建巴王祠配享」等字句中,似乎此文章是當地人修建祠堂時邀請當地文人所做。

像這樣的祠堂碑文或當地傳說,我曾經在文言文貼吧翻譯過三四篇,每次都信誓旦旦地告訴我立好碑就通知我,至今未有下文……


後人杜撰的吧,小龍蝦都得靠人工繁育,何況螃蟹?


推薦閱讀:

把資治通鑒文言文版讀完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辦公室,用古文怎麼表達比較恰當?盡量是一個字!?
《赤壁賦》里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出門遊玩時從一座清代的牌坊上面抄下來的,求斷句和翻譯?
為什麼直到離開學校後,才發現當年厭惡的文言文真的很美?

TAG: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