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馬伯庸與羅振宇「得到」App的最新合作?

12月13日晚10點,得到發文,宣布1. 花10萬元買下馬伯庸的新作《顯微鏡下的大明》並免費提供給得到App的用戶;2. 鼓勵大眾分享一個名為「仗義證」的宣傳海報給好友。

12月13日晚之14日早,海報在朋友圈發酵傳播。

12月14日早九點,馬伯庸轉發得到的微博並聲稱:這十萬塊我分文不留,會全部轉贈給我寫這篇文章時參考的幾篇論文的作者。

12月14日早九點,馬伯庸發文《 四起幾乎未遂的學術「詐騙」案始末 》介紹新作始末,與得到的合作以及與為引用文獻作者提供報酬中發生的趣事。再度引發一波話題傳播。


得到官方表示:通過這次交易,我們想證明一件事——不只是大胸妹子和搞笑段子才能創造流量。有價值的東西同樣也可以。

馬伯庸表示:知識應該是有價的,理應得到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尊重。


熱衷於流量的不是傻就是壞,傻的都是對營銷中數據沒有概念的,就像小學生說我打你一億下,他並不知道真打一億下自己也累死了。。網路傳播的好處並不在數量而在準確定位和數據分析,論數量隨便一個城市鬧市區的一塊大戶外輕鬆碾壓大多數網路媒體,一台炸彈簡訊機輕鬆碾壓小有名氣的自媒體。。至於網路營銷的投入產出比,其實遠低於普通媒體。大家感覺便宜是因為沒有效果也沒有投入的宣傳太多,迷惑了外行人。。順便說句,最有效的宣傳還是人對人,如果是專業人員更加可觀,曾經的同事現在做駕校營銷,帶幾個銷售在大街上發dm做出過宣傳轉化率百分之三十的好數據。。
至於壞分兩個方面,明知流量無效,低效還拿來鼓吹販賣的,他們的行為就像是賣給沒飯吃的人觀音土。。點擊率轉發率這些,十幾年前電話線上網時人實在,找真人兼職刷流量,後來黑客刷程序刷,現在後台直接刷,去掉這些數據大部分網路營銷不如在門口扯根條幅的效果。。。以次充好,隱性成本高的,你可知道團購像蝗蟲一樣啃噬了多少小商家?你可知道大家鼓吹的網購使得大多廠家開始特製網購版商品轉嫁損失?
總之網路營銷還是跑馬圈地的階段,實幹者不是沒有,但更多的是傻子和騙子,馬伯庸這樣有一定知名度的產品生產者如果自認看得清即可入場,看不清急於變現也要擦亮眼睛,與騙子為伍自掉身價,與君子為伍才能笑到最後。。
至於得到這個app,我不了解。。


好吧我是提問者,隨便摘兩條微博底下的評論:

夢之夜夏總:羅振宇此人工於心計,實乃營銷天才。年初蹭完papi醬熱度,推銷了邏輯思維後馬上撤資。買文一事,看似千金買馬骨,實則馬親王分文未取,文章下架。 區區十萬,既得內容,又得極品得到app軟文一篇,還得了尊重知識產權的名聲。最重要的是馬親王的粉絲幾乎都是羅的target user。此子當真深不可測,佩服。

春水無觴:故紙堆里刨八卦 資料庫中選文章 十萬現金討故事 時人多疑難付賬


推薦閱讀:

初次與客戶見面時要和客戶談什麼內容?
眾籌模式在影視領域的應用會遇到哪些可能的障礙?如何解決?
實戰中的營銷調研(市場營銷研究)的思路和流程是怎麼樣的?

TAG:馬伯庸 | 營銷策劃 | 羅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