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悲觀時可以做些什麼?
作為一個資深的悲觀主義患者,我試著答一下~最有效同時又健康的途徑就是運動和藝術。
運動能夠從生理上使身體狀態亢奮起來,進而影響心理。藝術可以為你提供一種精神情緒的表達和融合的途徑,對不同個人來講有不同的方式,音樂文學美術等等都可以。至於其他的方式大多是治標不治本,只能起到轉移注意力的作用。
當然,如果你是暫時性的悲觀可以找個可靠的朋友聊聊,通過溝通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而且可以從他人那裡得到些建議或者安慰,也是有用的。作為一個死不悔改的重度悲觀主義患者,我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傳遞負能量。
以下為毀三觀預警,慎看!慎看!慎看!(重要事情說三遍)
我一直覺得也致力於給身邊的人傳遞一個信念:負能量和正能量是一種事物的兩面,沒有高低優劣之分。總是有人會跟你說,不要再給別人傳遞負能量了,我就會跟他手動再見。因為在我看來,不過是大家看待事物的態度不同,合著您老可以喜歡喝雞湯,我就不能反對雞湯?
但是首先,重點來了,你要確定你所謂的負能量和我下面要說的負能量是不是一個東西。在我看來,單純的吐槽和抱怨不是沒有用的,最起碼會有人給你點贊。好吧,這是開玩笑,在你向這個世界(朋友圈)輸送信息的時候,你就已經把你的部分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宣洩掉了,有助於和緩情緒,而如果有人關心你給予了你回應,那麼你的情緒會得到進一步的舒緩。當然有人會問,這樣長期下來就會有人把你屏蔽和拉黑,在這裡我只能說一個大家都懂的道理,朋友貴精不貴多。(此時你需要做高冷狀)
好,接下來我要說的是負能量的實質可以是吐槽和抱怨,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怎麼把它表現出來。如果你一直用一種平鋪直敘的方式表現出來,久了就會把這種情緒感染自己,在我看來那就不是負能量而是怨氣了,所以我提倡的方式是用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比方說段子或者梗的形式去包裝你的吐槽和抱怨,看的人一笑,你自己也笑了。
比如舉個例子。。答主昨天生病了,但是下大雨去不了校醫室看病,於是有這樣一條朋友圈: 不要再下雨了!!!放我去校醫室看病!!我要犯病了造嗎!!你們承擔得起責任嗎!!#撲面而來的狷狂拽文風#(不要問答主為何這麼逗比,我只想問你們笑了嗎)
如果沒有答主再放一個,最近答主在咳嗽,於是又有一條:
舍友說:咦,我的qq怎麼突然有那麼多人加我
我:不,那是我在咳嗽。
說完負能量傳遞的形式之外,我們來說第二個重點。傳遞完負能量之後,如果什麼都不做,你們也知道是沒有卵用的對吧。意識到,然後傳遞是一個加深自己對負能量認知的過程,有助於幫助自己理清對這件事情的認知和重點,幫助自己改善現狀或者解決問題。這才是我一直很喜歡負能量的最大原因。光說不練假把式,認知到行為意向之間的鏈條缺失才是這麼多人對負能量敬而遠之的最根本原因,負能量表示哭暈在廁所好嗎╮(╯▽╰)╭(看我就是個三句話就開始不正經的人)
而我是個很討厭雞湯的人,我之所以討厭雞湯是覺得它比負能量更可怕,因為它會讓一部分人沉溺於自己已經改變了自我和世界的假象,之前看到一篇回答說人類的腦迴路很神奇,想像一件事情和真正做了這件事情同樣可以帶來愉悅感。而沉溺於雞湯的後果大家都知道的,所以不如用負能量激勵自己,我最常用的例子就是,我這麼蠢,還丑,怎麼還不好好學習?別人背三遍我背十遍都記不下來還敢不背十遍?
不知不覺手打了這麼多,感覺自己也是蠻拼的。其實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告訴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我們俗稱的三觀大家都有可能相去甚遠,然而只要你能找到運用自己三觀去完美的詮釋它去面對它,你的三觀就是最棒的。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如是而已。
以上。
首先,你要判斷下,你的悲觀的程度是怎麼樣的?很簡單的一個標準是:你能否很好的控制住它。
如果能夠控制住,那麼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轉移注意力後,悲觀就慢慢淡化了。
這裡面的原理很有意思,首先請完成一個心理學的小實驗:假設有一隻白色的北極熊,你可以自己腦補一下,然後請你在接下來的一分鐘內一定一定不要去想著它?
怎麼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有時,人們的不良情緒就像這個白色的北極熊一樣。你需要去做的不是集中注意力去忘記它,而是要不把它當回事。
另外一種情況,這種悲觀的情緒自己無法控制。那麼這個時候就不能只靠自己了。要向外界尋求幫助了。你自己應該有自己的一些方法吧。一般來說,找人聊天是件比較常用的方法。
因為你的具體情況沒有說明。有什麼問題再詢問我吧。
看看積極心理學,哈佛幸福課,看看塞利格曼寫的書。
分析悲觀的來源及解決方式,諮詢心理醫生。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找個人罵自己,然後今朝有酒今朝醉,
去跑步吧~
人不開心就會想買買買吃吃吃玩玩玩,可以,但終不如悶頭睡一覺或者去健身跑步發泄。我的話比較喜歡瘋狂彈幾小時吉他發泄。小王子說人在悲傷的時候總喜歡看日落。你可以試試……(然後你發現真他媽無聊…)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的從負面情緒走出?
※過度懷疑,敏感,不自信,自卑怎麼辦?
※有沒有社交心理學方面的書推薦下?
※怎麼擺脫」這輩子也就這樣了」帶來的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