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文市場消費水平上來了,中文配音卻不能像日配英配普及?
剛看到《女神異聞錄5》的英文配音做得非常棒,可是同樣也是有中文本地化的P5,為什麼不出中文配音呢?
p5中文版把配音換成中文且不給你選你信不信阿宅會起義。
個人感覺因為國內配音行業還不夠成熟吧。印象中國內大部分配音並沒有形成明星效應,很多時候為了名氣和宣傳都是更傾向請明星來配(多見於電影),但明星和專業配音其實是有區別的,而且成本也高。
再來是沒有或很少針對acg方向進行培養和訓練,很多老牌配音演員還是以電影等傳統藝術為主,這之間還有許多不同的(當然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和社團很注重acg了)。
我對中文配音印象深的是ps2的死魂曲,當時深刻的感覺到【很不錯了】和【還需要加強才能追上美日】。所以我相信中文配音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只是不要心急還需等待
中文市場的躍升是一兩年的事,日語市場和英語市場幾十年的積累怎麼比?
往小了說,國外廠商對國內市場的需求不明晰,台灣腔對他們的影響遠大於普通話,內地的配套產業比如漢化組,配音工作室與國外廠商聯繫的渠道窄。
往大了說,大部分國外廠商的遊戲根本不像暴雪遊戲一樣有專門的本土化公司,連正式售賣都是走的steam瞞天過海,你想光明正大的去零售店買一份正版PC遊戲都不可能,別說人家再專門給你搞中配了。
政策如果放開了,資本又不傻,放著賺錢的機會不要,就憑新聞出版總署那幫人的審批速度和標準,中文配音近幾年內都不用太指望發揚光大了,大家指望暴雪不跳票多出點遊戲給網易做本地化更現實一點。
中國內地受盜版文化影響, 港台地區是典型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人口超過5000萬的發達國家,有一頭算一頭,外語影視劇發行都是以配音為主的,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全有。 好萊塢片商還會主動將自己的影片配成這幾個語種,畢恭畢敬呈送到老歐洲人民面前,以爭取老歐洲人民的寵幸—這做法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就開搞了。
隔壁韓國在ps2時代,是以韓語配音遊戲為主的,當時他們的聲優界在黃金期。現在韓國分成兩派,微軟第一方遊戲還是有韓語配音,索尼這邊要韓文化的遊戲數量龐大,結果只有戰神重製版和VR遊戲有配音。
來考個古,中文本地化配音的工作,其實很早以來就一直有人做,但是國內的配音圈待遇有多慘,大概不用我說大家都有數。
但是我有一點完全不能贊同前排答案的就是,這個圈子裡出的作品,基本沒有砸牌子的。
「選擇選擇選擇選擇選擇選擇選擇你的國王」
「你是說我一劍砍死兩個精靈的那一段嗎?」「哦別扯淡了!說說那些盒子!!」
「喂?是麥克嗎?我是圖書管理員,蘇。你有一本書在圖書館裡。」
——————————————————————————————
而且實際上,即便是GAL,也曾經出現過同級生2這樣的台配幻之名作。這些作品的年紀,至少都已有有15年-20年。
作品本土化永遠會是大多數人的追求,這個結論,是不會有問題的。我們只要繼續等待下去並付之以熱情就可以了。
很簡單,渠道不方便。
不計外包的話,文本翻譯最短涉及路線是開發方-引進方,無論專業配音人員還是演員頂包都至少需要開發方-引進方-藝人的3方交流。
你們看到的很多簡/繁中,從名義上來講是沒有也沒法向大陸人民服務的,但是這條路徑畢竟不涉及第三方可以偷渡也就算了,但是涉及到請藝人這個過程你就很難繞過「一些事情」,你這個遊戲都根本沒準備/沒法在這個地方發售,那你就很難大範圍地,合法合理地去聯絡藝人…一個發行商需要奇淫技巧才能朝這個市場蠕動,隨便出點什麼遊戲過五關斬六將都難找合法代理商的閉鎖空間,鑿壁偷光的居然還好意思笑話指責瓦數不夠,你怎麼就不想想為什麼你家裝不了燈泡?
你們覺得尼爾的售價讓SE看起來涉嫌辱華——你們算是說對了,TR10跋山涉水請楊女士(沒有惡意,防止關鍵詞誤觸)配音,因為沒有國行從大面上來講根本就賺不到簡中(大陸)區的一分錢,冠冕堂皇地利用大陸人去賺其他地方(比如新加坡等兼容簡中的國家地區)的錢,SE何止辱華簡直是血汗工廠,還不趕緊上街砸コミトト牌火腿腸以示抗議。
這要考慮到成本,質量,和市場環境問題。
配音在國內,仍然算稀罕物。不是所有廠商都用得起,只有肯多錢修飾門面的,才肯讓自己遊戲來幾句配音。大多數還是戰鬥音效,劇情少之又少。
國內一句配音價格在100元一句左右(每句不超過20字),資深配音大師可能達到200元一句,業餘配音組也要70元一句。國內除了大公司有專門的配音工作組外,代理廠商要另外去找配音工作室。
如果一個單機遊戲要花費幾十萬元來添加額外配音,而這個語言又是一個沒有被實驗過的市場,那是單獨加翻譯省錢?還是花大價錢添加配音以圖後續圖該國市場?無論研發還是代理,都要好好算算這筆賬。類似P5剛上百萬級別的遊戲,實在擔負不起這成本。整個中文市場也沒有給予相應的利潤,這是顯而易見的。
大家覺得配音是隨便來個人釋放感情,吼兩嗓子就能辦到的?也不是。
目前國內配音團隊大多是給宣傳片,動畫CG配音,本身量不大,對於配音要求來說感情到位即可,專業性可以沒有以前譯製片那麼高。
但遊戲配音不一樣,各位可以算算《英雄聯盟》《DOTA2》《守望先鋒》的配音工作量(總體不超過一千句,每個角色只有幾十句),對比《黑暗3》《星際2》《古墓麗影崛起》,後者的配音句數往往有上萬句,經常有長達十幾分鐘的對手戲。這尤其對於單個角色的配音功力,不得不說是一種挑戰。
舉個例子,雷諾的配音是苻沖老師,泰凱斯配音是程玉珠老師,都有30多年的配音經驗的老配音演員。不僅語氣到位,角色的性格也需要深入挖掘。聽過不同版本的配音後,你會感覺台服的雷諾像個痞子,國服的雷諾像個牛仔。
就連勞拉的配音楊夢露老師,也從業十幾年了。就這樣還被批評語氣生硬,部分段落棒讀。但個人在通關之後,已經深深記住了普通話版的勞拉。
單機遊戲的配音量之巨大,常人無法想像,需要配音員一坐就是一天,戴著厚重的耳機,一個項目要反覆修改幾個星期甚至更長,壓力非常大。可能旁人覺得配音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事實上自己照著台詞念兩句,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了。
反倒是國外網遊本土化,配音方面會大膽選擇年輕團隊,比如上面說的LOL和OW的配音基本上都比較年輕。一是配音量比較少,難度不是很大;二是語氣更貼合年輕玩家。
總之中文配音的普及,是要市場的高度成熟。買中文遊戲的玩家多了,相關配套服務水到渠成。希望以後八國語音成為九國語音,steam的「完全音頻」一欄中,永遠有簡體中文的對勾。
說白了還不是錢的問題。
《刺客信條:梟雄》還有法意德西日俄葡語配音呢,配音啊卧槽,然而誰敢說我朝全平台貢獻的銀紙能比這些國家多?
什麼時候A社能在我朝撈到夠多的錢,別說中文配音了,你說Persona續作的人設背景清一色全給換中國,A社估計都會點頭都沒問題,反正分地區分人設這事以前PS年代A社也干過。
當然有關CV的產業沒發展起來也是一回事,要學日本如此產業化明星化,要砸的錢是一個無底洞(然而錢都砸進培養面癱臉小鮮肉),況且我們還有「政策傾斜」這種國情存在,這些就按下不表了。
不要本末倒置。
遊戲配音是養不活配音演員的,當然更養不活培養一代又一代配音演員的一整個體系。遊戲配音,必須是,也應該是,影視配音的衍生物。
翻開那些美國日本遊戲配音的履歷,你會看到大量動畫,電視劇,電影的配音,有些人還有cd發行,更少一部分人可能還有話劇表演的經歷,當然履歷表上不方便明說的那些產業也偶有耳聞。一句話,配音員的光鮮背後,是成熟完整的工作經歷,是沒那麼耀眼卻能養活人的工作,是影視配音這個行當的硬實力體現。
中國呢,影視產業畸形發展,大量資金投入在毫無技術的偶像身上。雖然市場看著挺繁榮,各個影視相關行業,包括但不限於配音,只能說是在惡意通脹中不至於餓死而已。至於提高待遇吸引人才什麼的,恐怕要等這一輪娛樂產業泡沫破裂了再做討論。現在還可以靠娛樂泡沫之前培養出來的人才頂一頂,再過幾年,老人死的死退的退,那就看得出誰沒褲衩了。
所以說,為什麼中國不可能有好的遊戲配音,因為主流娛樂業根本沒培養出能到遊戲業賺點外快的熟練工,而遊戲產業自己又沒那個余錢自行培養,那就成這樣了唄,貴的用不起,便宜的砸招牌不如不要。
那麼什麼時候中文配音可以「普及」呢?
首先要等這一波娛樂業泡沫破裂,市場重組。
然後娛樂業自我救贖,在泡沫的殘渣上汲取營養培養起自己的人才。
大約5~20年之後,新一代專業性極強而且要價也合理的配音演員成長起來,在做影視配音之外還有閑暇時間不介意賺點外快。如果中國遊戲市場到時候還付得起錢的話,說不定中配遊戲就普及開來了。
因為遊戲產業在中國是天然零基礎斷層,真正意義的遊戲產業放開才不到三年,之前的高水平中配也僅限於高水平中文遊戲,比如雙劍,但這個圈子小啊,你沒有那麼大的文化產業需求,這個行業起不來。
日本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聲優市場,無非是因為它們需要配音的文化產業綜合體非常豐富
而就算是動畫行業,配音圈也是有斷代的,優秀動畫的優秀配音自然是有的,但問題是,我們沒有那麼多真正的原生中文【優秀】動畫,你產業影響力起不來啊,而引進動畫又經歷了和遊戲一樣的斷層
不信你們去聽八九十年代的變形金剛和聰明的禿頭,我們印象中覺得它們的聲音優秀,絕不僅僅因為「情懷」,而是切切實實配得好,可能在配音風格技法上有些老,但是水平和創意是非常,非常高的,我至今都記得聲波那個「故意配得有點兒尷尬」的讓人印象深刻的配音
而從外國青少年媒體文化被強行斷層之後,國內文化產品也開始缺少競爭力,在網遊頁游泛化低端化的市場,你如何能夠指望「油膩的師姐在哪裡」這樣的產業訴求能夠拉動配音水準?
當然其實還是有例外,喜羊羊作為這個時期少數的優秀子供向動畫產品,還是獲得了同樣值得點贊的配音加持(中國動畫圈主流上是瞧不起喜羊羊的,但它無論是編劇還是配音,真的比一些為了中二而中二的「國漫」強多了)
在這樣孱弱的產業環境下,才有了中配不愛聽,還不如聽專業的日本聲優原音的現象——中日聲優水平差距已經大到無視母語親和力差異了,這事兒,真不能像樓上很多人說得那樣怪觀眾「跪舔日本配音」
中國沒有優秀的配音團隊嗎當然有,但是由於和上面一樣的原因,其圈子影響力真的「因為太小所以反而在圈子內部非常被珍視和拔高」,光合北斗等幾大工作室也幾乎是我們能夠看到的獨立工作室的全部了,其實這些工作室更像是創業圈那些獨立小公司,技術人員兼任管理者,想要搞成日本那種有原生助推力的事務所模式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說白了就是還得練,中間有時間斷層,新生代時間線還不夠,小苗子成長總有周期,就算你推再多的資本,也不可能在時間上揠苗助長不是?
育碧的中文化計劃才始於今年,要盡量補全大部分遊戲的中文界面、字幕,目前只有兩個遊戲,刺客信條2和刺客信條兄弟會。
14年以及之前的許多大作,都連中文界面和字幕都沒有,即使是寫答案時的現在,一些過去的大作也需要打漢化補丁才能在遊戲中看到中文。
育碧開始大量為大作添上中文,還不到三年。
我並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時候,但我印象中是彩虹六號圍攻,以此為起點,育碧之後的幾乎所有大作都帶上了簡體中文,類似全境封鎖、看門狗、幽靈行動、榮耀戰魂、Steep,而這隻有三年不到。
育碧已經算對中國玩家不錯的了,Uplay中文化,國區特價,許多遊戲的中文字幕,但真正地系統地中文化,也真的只有三年不到的時間。
怎麼說也不可瞬間直接到其餘成熟市場的水平。
不過,只要文化廣電不封禁,我的態度就是樂觀的,現在沒有,五年不到的時間一定會陸續出現,十年不到的時間一定會陸續普及,中文配音將會變成市場的標配之一。
除了G胖爸爸和暴雪爸爸的配音比較棒之外,其餘的真的聽起來好奇怪。比如,我們先來打一句中文配音的鬥地主吧。
-叫地主。
-嘿!搶地主。
-你可千萬別這樣,我的老夥計,這個地主我要了。
-噢!見鬼!居然是三個三!
-對三~
-你能想到我這兒有一對四么,地主先生?這真是太棒了!
-真該死,我居然要不起!
-瞧啊,這可憐的小農民!對二,或者,,,再來一個順子?
-真是活見鬼了!到底是誰發的牌,,,,,或者,,,我們可以換一個方法。先來四個Ace,再來個飛機,再來三個三。嘿!我親愛的約翰,你瞧?我們贏了!
你們感受一下,還是先把配音的語氣糾正一下,再開始配中文配音吧。
國內配音好的有很多,有的甚至在國內觀感是超過原版的。
但是遊戲的話,比較難。
可能是因為有的單詞不能很好的翻譯。
比如shit(驚嘆意),按照國內習慣一般都會翻譯成擦,草,卧槽,再不濟翻譯成狗屎也能饒了你。
可是翻譯成該死就比較......
再比如you son of bitch,按照國內習慣可能翻譯成你個狗娘養的,你這逼崽子,再不濟直接你這婊子娘養的也可以。
翻譯成你這老夥計......
更不要說某個F開頭的單詞。
配音演員們表示很委屈啊,翻譯腔又不是我願意的,怎麼都應該是台詞的鍋
(古墓麗影:崛起的女主角勞拉配音演員楊夢露是LOL里奎因的配音,也是OW里黑百合的配音)
台詞也很委屈啊,瑪德原版粗鄙之語這麼多我怎麼給你翻譯嘛,翻譯了又不能過審
審核部門表示再BB就不讓你過了,本來就是M級的遊戲,有機會過了就謝天謝地了,還要求那麼多幹嘛?(結果還是沒有過(&>_&<))
ps:現在國內配音比較優秀的暴雪遊戲和英雄聯盟之類,都屬於T級,本來髒話就沒那麼多。因此我認為審查制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不過查資料的時候,我發現真人快打這麼血腥暴力的作品竟然只是M級而不是AO級,感覺塞錢了。
如果當地市場是以宅為主的,搞配音很可能得罪主要用戶。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台版《同級生2》,那中文配音水平差的驚天動地,你讓熬廠長配唯、智障秦配美佐子、黑桐谷歌配泉美,陸夫人配可憐,效果絕對比台版強。
(評論很多人想聽,向偉大的紳士們致敬)
基本上,除了覺得自己生下來就應該被全世界伺候的自大狂美國宅以外,全世界的宅都習慣於看字幕聽日語。因為配音文化是日本二次元文化的一部分,也只有日本實現了聲優的偶像化。如果拋開日語配音的話,很多作品的魅力要大大減少。
最近的一個例子:塔諾西。
只有向普通人普及ACG的時候,配音才會成為必需品。普通人看動漫玩遊戲是為了放鬆,什麼藝術啊,內涵啊,劇情啊,都是放你大爺的狗屁。歐美翻譯劇本的人不會日語都不是事,最牛逼的是有配音演員不看劇本直接上場配。
中國的情況和西方不同。除了早期少數電視台播出的作品,日本動漫在中國是完全依靠盜版推廣的,沒有條件搞配音,因此中國人也就習慣了字幕文化,更別說絕大多數遊戲到現在為止連中文字幕都沒有。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已經習慣了與日本同步甚至早於日本人看到日本ACG,而大部分西方動漫迷接觸熱門作品都要比日本慢5~10年(比如龍珠,雖然早期有零散流入,但真正進入歐美是2001年),哪怕是巨人這樣熱門動畫,推出配音也要晚很久。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北歐女孩日本生活好吃驚》這套四格漫畫,裡面提到很多歐洲動漫文化
能讓我不產生突兀感的,只有電影頻道的培養大佬
首先,我不認為中文配音工作者的水平不行。
然後,遊戲廠商出不出中配跟中配水平沒有關係。
最後,中國的遊戲消費水平並不能和日本跟歐美相提並論。
我們先說第一點:
事實上你在玩國內的武俠網遊時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適吧?那當然,因為台詞是為中國人設計的,畫面里說話的也是中國人。
那麼違和感從何而來呢?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看著畫面,一個金髮碧眼的白人美女在用標準的普通話大呼小叫:「噢!天哪!我的上帝啊上帝啊!」
不管是誰都會覺得違和的……什麼?你說如果換成日語就不違和了?如果換成日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反正也聽不懂,談什麼違和不違和。
有人說,日本人的模型是東方人的外型,為什麼中文配音聽起來違和?很簡單,因為日本人的語態和我們不太一樣,文本台詞是為日本人設計的,你讓中國人去說當然會覺得沒有日本人說得那麼和諧,而且有一些台詞因為你能夠聽懂了,反而會有一種「好中二啊」的羞恥感。
那麼對於一些常規的語句呢?因為你已經「習慣」了日本人的語態,反而會覺得國人的配音欠缺感情和生硬……其實你覺得尷尬的那句話如果你用中文來說,它就應該這麼說才對。你去看看那麼多現在的電影電視劇,裡面也經常用到配音,為什麼不覺得違和呢?難道你給仙劍奇俠傳弄個英文配音就不違和了?
最後讓我們捫心自問,你在玩lol和ow的時候真的覺得中文配音很違和嗎?
那麼再說第二點:
說了這麼多,言歸正傳,為什麼不出中文配音呢?
說白了這還是一個市場需求的問題,而不是很多評論里說得國內配音水平怎麼怎麼樣的問題,國內配音水平和出不出中文配音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
反問一句,你覺得出中文配音對中國的市場銷量有多大的刺激作用呢?事實上我們目前還面臨著「漢化」的問題,配音的問題自然還要再放在更後面了,畢竟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與根深蒂固的歐美市場和日本市場相比,中國市場在遊戲商的眼中真沒咱們想像中那麼大……
一年前我曾經想找一部新遊戲的PC實體盤,查了一下,整個主城區里只有6家專門賣這遊戲盤的店鋪,而且大多數還不能第一時間拿到正貨,PS4稍微好一些,全城有19家,xbox我只找到了2家。
可想而知。
而且,出中文配音還需要中國發行商的支持,事實上無論是索尼還是G胖,在國內都沒有完全的代理和支持,為什麼要花錢請配音?相對起來,網易和騰訊旗下代理的遊戲,它們本來就是代理商針對中國玩家進行選擇和代理的,配音自然不在話下,甚至當有必要的時候國產遊戲也會加入其他語言的配音(比如某陰陽師)。
而對於一些steam上的pc遊戲和主機遊戲……
你真的以為數字版在中國市場的普及度有高到那種程度么?事實上我身邊的人裡面並沒有幾個願意花幾百塊錢去入手一款遊戲……或許他會感興趣,但是一了解到需要幾百塊錢才能入手以後,興趣會喪失一半。然後你告訴他,這個遊戲伺服器在國外,買了以後還需要掛加速器才能愉快地聯機,或者告訴他這是個純單機遊戲,他另一半興趣也會消失……事實上他已經在某毒奶粉里花掉了成千上萬的人民幣了。
無關遊戲質量,單純地只是不習慣入接納這樣的「商品」罷了。
這就是目前中國玩家的現狀……我不否認中國有一大批玩家,但國內遊戲市場佔有率依然還是網遊為主,這是事實。
而人們這樣的觀念和思想,才是對於中國市場的阻礙,而不是加入一兩個配音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加入中文翻譯肯定是可以增加在中國的銷量(畢竟很多人沒有中翻就基本玩不了,比如說我),那麼加入中文配音的意義就並不大了(畢竟大多數人更喜歡體驗原汁原味的配音),這一點甚至可以參考外國的電影國配和原配的電影票銷量。
那麼既然加入中文配音不能有效地提高遊戲的銷量,到頭來說不定還會被某乎的某些網友吐槽,為什麼製作方和發行商又要花錢在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地方呢?
以上。
大兄弟,只要你多玩玩市面上已經存在的那一系列中文配音的單機遊戲,你就會發現「中文配音」這玩意就是噁心人的,要麼就是台灣4V娘炮味,要麼就是滿口尷尬央視味,聽起來滿滿的違和感,遠不如原配有代入感。就中國當前的配音市場的平均水平,遠遠不如歐美和日本發達的CV,真正堪稱「實力精湛」的配音實在是少之又少,國外遊戲開發商就算有意推出官方中文配音,優先尋找的配音演員都是台灣當地的配音從業人員,大陸這邊因為嚴格的審查制度幾乎所有遊戲都不可能引進國內,大部分國外公司也不能像暴雪那樣去請大陸的上海電影譯制製片廠做專業國配。
我曾經對市面上的國外中配遊戲做過統計,除了《半條命2》和《古墓麗影崛起》以及部分微軟國行遊戲有大陸配音外,其他90%以上的遊戲都是清一色台灣腔配音, 台灣腔的整體水平要高於大陸配音,但是部分台灣腔的配音演員的水平實在參差不齊,違和感嚴重 ,經常出現比如 "我伐線低方劣雞手","我看到了低仿莊稼徹 『這種尷尬死人的聲音,聽多了你甚至會喪失繼續玩這遊戲的慾望。
不信的話?給你看個B站台灣恐怖遊戲的視頻,台灣佬的娘炮配音把一款經典恐怖遊戲給徹底毀了,全程聽了這配音都想笑。
Chris小Z《鬼屋魔影5》恐怖遊戲實況解說 第一期因為中文配音成本太高了,而且整個華語圈(連港台都算上)的配音實力連歐美都比不上,更別提日本了——另一方面受國內ACG文化影響,玩家對日語配音的接受度遠遠大於中文配音,像P5這種遊戲,廠商出個中文字幕,中國玩家興高采烈地買買買,可是如果出個中文配音的話中國玩家反而要罵娘,廠商又不是傻子,不可能做這種「花大錢拖遊戲後腿」的蠢事
作為一個前業餘配音者,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這其實是國內主創的無能造成的。
國內的配音演員中有著太多出色的人——我指的可不是那些個沉浸在自滿和小圈子的稱讚當中的業餘的不能再業餘的傢伙們,而是指職人們。只要基於條件,他們可以勝任任何角色,但問題在哪?
其實中國觀眾、受眾是有著自己早已習慣的中文視聽習慣的,只要按照這種習慣去處理、配合,中文配音會相當出色。但問題是很多主創不知道該去如何配合,有些甚至沒有意識到需要去配合。那些個不符合中文語境習慣的台本,可以說明一切。
那些原本應該為配音質量負責的傢伙們的不負責任,才是最大的問題。
電影大家一般都是看原版吧,除了一些眼睛跟不上字幕的同學。
因為違和感彷彿是一個中文翻譯屆始終沒徹底解決的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而且外語捉急所以也不知其他語言互相翻譯有沒有這種情況。
然後加上配音的話就更奇怪啦!翻譯出來的那些台詞,你要是在生活中說出來搞不好讓人打死啊!
我至今能想到最沒有違和感的譯製片就是冰川時代了。口語化很自然,連喜德的大舌頭都惟妙惟肖。
顯然中文配音遊戲也難解決這問題,責任不全在cv。沒好腳本讓人家怎麼配。翻譯可不是懂外文就能做,應該是雙語的文學素養都很棒才行。
哪找那麼多這樣的人才。
我還沒見過誰能一邊打遊戲一邊十字繡的
推薦閱讀:
※PS4 主機在設計上有哪些重大缺陷?
※想買ps4卻不敢買,正是奮鬥階段怕遊戲上癮怎麼辦?
TAG:單機遊戲 | Steam | PlayStation4 | Xbox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