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趙武靈王?

之所以想提這個問題,一是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君王謚號為兩個字的不多見,二是該如何評價其發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胡服騎射。


評價趙武靈王: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商鞅之後最偉大的變法改革者之一,建立華夏騎兵軍團的先驅者。

鴉片戰爭以來,歐美列國強大,中華國勢不張,屢遭外夷欺凌,因此從林則徐和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起,經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向外夷學習先進科技和制度而變法圖強,成為近代史上延續百年的一致呼聲。

國人素有的一大習慣,是凡事都喜歡找一個歷史名人做先例,即使是向夷虜學習亦不例外,這樣一來,戰國時代的趙武靈王趙雍,因其向北方游牧民族學習胡服騎射,改革軍政,確實大大增強了趙國國力,擴張了數倍版圖。

所以許多近現代史家稱頌他為向他國學習,改革變法的歷史先驅。歷史地位亦被極大拔高,如梁啟超甚至吹噓他為「黃帝之後第一偉人」。

細考趙武靈王其人,並非十五歲時一即位就具有如何遠大的理想、如何英武的能力,目光又是如何高瞻遠矚。恰恰相反,在他繼位後的相當長時間裡,趙國屢戰屢敗,飽受屈辱:

武靈王九年,三晉聯軍攻秦,於修魚之戰慘敗,趙軍被斬首八萬;觀澤之戰又敗於齊國;

十年,秦國奪取趙國的中都和西陽;十三年,又被秦國攻下藺城,趙將趙莊被俘虜;此期間,趙國還被中山國在長子之戰大敗。

此時趙國國力甚至不如韓國,也未必趕得上連續擊敗了趙國和燕國的中山國。趙國國土更被中山國一分無二,彼此首尾不得相連,並曾經被和齊國聯盟的中山國侵掠土地,引水圍城;

【趙武靈王:先時中山負齊之彊兵,侵暴吾地,繫纍吾民,引水圍鄗,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於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報也。】——《史記索隱》

所以趙雍以「趙孱弱,屢見欺」,當其他各國君主一起稱王,也向趙國發出邀請時,乃自稱「無其實,敢處其名耶?」,即「沒有相應實力時,何必枉居王名」,不居王號,仍稱趙侯。

公元前310年形勢圖:

屢遭慘敗後,趙武靈王做了一個極高明的外交決策,就是和秦國修好結盟,實際上成為秦國在關東的代理人。當北方燕國爆發內亂時,齊國大軍趁勢盡占燕國國土,將趙國三面包圍,眼看就要成為名副其實之「東帝」。

趙國和秦國聯兵,扶植燕國公子姬職繼位為燕昭王,打敗齊國支持的燕國原太子姬平,迫使齊國撤軍,既阻止了齊國吞併燕國的可能,更讓燕齊兩國成為不死不休的死敵。

其後,秦武王洛陽舉鼎,意外身死,秦國諸公子爭位,內戰經年,趙武靈王和燕昭王聯手,共同扶助了秦公子嬴稷即位,是為秦昭襄王。由此秦趙燕三國同盟的確立和鞏固,扭轉了此前趙國不斷挨打慘敗,國勢衰頹之極的困境,亦為之後趙國改政和國勢擴張奠定了堅實外交基礎。

就在扶立秦昭襄王后的次年(公元前307年),即位已十九年,已經是一名成熟政治家的趙武靈王以孤注一擲的決斷,發動了戰國時代又一次舉國一致、規模宏大的軍政改革。與之前魏國李俚變法,秦國商鞅變法不同,這次變法,並非臣子主導,而完全是趙武靈王這個國君的乾綱獨斷。

趙武靈王先召見肥義,與他共議天下事,五日而畢。而後出兵巡行四境,向北以武力強行通過中山國境,到達代地,北至無窮,西至黃河,登黃華山,召見眾大臣,宣布改革變法。

他選賢任能,削弱宗室大臣勢力,提拔肥義、樓緩等人為國家重臣;並在他們的協助下,力排眾議,下令舉國「將軍、大夫、適嫡子、戍吏」皆衣胡服、習騎射,效仿北方游牧民族,改革過時的軍制,建立起一支當時中原各國絕無僅有的精銳輕騎兵;

對著保守派公子成等人的強烈反對呼聲,趙武靈王以「雖千萬人吾往矣之」的決心,慨然言道:「狂夫之樂,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賢者察焉」,堅信為了讓國家強大,哪怕舉世皆敵,其他各國都來嘲笑胡服之事,也毫不在乎,胡地和中山國的疆土,他拿定了!(【世有順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確實,將趙國國土一分為二的中山國正是趙國如芒在背的頭號大敵,也首當其衝成為趙武靈王優先打擊的對象。甚至趙武靈王之所以能說服其叔父公子成同意改革,便是列舉了中山國的直接威脅。趙欲國強,必滅中山!

一年後,趙武靈王再次以武力通過中山國境,取其邊邑寧葭,向西北草原進發,一直到達榆中。林胡部族首領迫於趙軍威勢,獻上良馬,使趙軍騎兵實力大增。武靈王又令趙固為代相,招致當地胡人部族為兵。

又過一年,趙武靈王親率大軍再攻中山,一路勢如破竹,並和將領趙希率領的代、胡兵馬會合,整合二十萬大軍,南北夾攻,連取丹邱、華陽和鴟之塞。其後,趙軍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四地,中山國元氣大傷,獻四邑請和,趙軍罷兵回師。

之後,趙國連年進攻,連戰連捷,中山國接接敗退,不斷割讓國土,到公元前299年,經歷五年苦戰,中山國都靈壽被攻破,國土盡被趙國奪取,其國君逃亡齊國,死於異鄉。

考慮到中山國人心未附,在勒索了苛刻條件,割去扶柳和滹沱河流域大片土地後,趙武靈王從中山王族中扶植了一個傀儡為王,並交還給他中山被俘的軍民,這一「歸息士民而復之」之舉,也為趙國贏了「周而勿舍」仁至義盡的國際聲譽。

又過三年(前296年),趙國正式將傀儡中山王廢除,將其安置到黃河以西的膚施(今陝北地區),從此,整個代道才得以打通,趙國河東河北兩塊國土被中山國隔絕百年,至此終於連為一體。

【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歸,使樓緩之秦,仇液之韓,王賁之楚,富丁之魏,趙爵之齊。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二十一年(前305年),攻中山……合軍曲陽,攻取丹邱、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二十三年(前307年)攻中山。二十六年(前304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史記·趙世家》

【中山數割數伐而隨以亡。】——《戰國策·魏策》

【(中山)五割而與趙,未有益也。】——《呂氏春秋·先識覽》

【趙以二十萬眾攻中山,五年乃歸。】——《戰國策·趙策》

【三國攻秦,趙攻中山,取扶柳,五年以擅滹沱。】——《戰國策·趙策》

【秦昭襄王八年(前299年),趙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齊】——《史記·秦本紀》

【周而勿舍,亦利。歸息士民而復之使如中山,亦利。】——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齊王章》

【惠文王三年(前296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史記·趙世家》

在中原各國尚以禮樂自負,連源出白狄的中山國也儘可能效仿中原衣冠時,趙武靈王決然拋棄不便於騎射戰事的傳統服飾,在對宿敵中山國陸續進行了十年的戰爭中屢戰屢勝,終於將這個之前國力並不下於趙國的戰國列強一舉吞併,確實體現了他破除成規的革新意識和頗具遠見的軍事思想。

同時,趙國在西北方向對林胡、樓須兩隻游牧部落的戰爭中也連連告捷,奪取其領地,為雁門郡和雲中郡,同時將大量胡騎部眾收編入趙軍騎兵。趙武靈王還下令,徵召各大夫、貴族的私人奴隸,將他們集中起來遷居到地廣人稀九原地區(今內蒙中部),鞏固在當地的統治。

十年間,趙國一轉外戰頹勢,疆土一下子擴張了將近三倍,其在戰國七雄時代的基本版圖,正是趙武靈王后期的擴張一舉奠定。史載「時趙之強,甲於三晉」,武靈王趙雍也由此被譽為戰國史上最雄才大略的君主之一。

【今王魏襄王十七年(前302年),邯鄲趙王命吏大夫奴遷於九原,以實其地 ,又命將軍、大夫、適嫡子、戍吏皆貉胡服。】——《古本竹書紀年》

【惠文王二年(前297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史記·趙世家》


公元前290年形勢圖:

趙武靈王的雄心尚不止於此,他化裝為使者,冒險親身入秦國,詳細考察秦國的地理山川、變法律令,君臣詳情,擬定了一個從北面繞過函谷關天險,襲取秦國的計劃。

他打算親率數萬採用游牧民族戰法的趙國輕騎兵,從趙國新佔領的雲中郡南下,快速通過秦國防守相對空虛的陝北地區,直取秦都咸陽城,以閃電戰斬首秦國中樞,吞滅秦國,然後再倚仗原秦國+趙國佔據的關中和太行的高屋建瓴地勢,進而掃滅其他五國,一統天下。

此計劃就和胡服騎射一樣,確系英雄膽魄,主觀上也並非一定沒有成功可能。經商鞅變法後,軍力強大、政令嚴明的虎狼之秦,便是一切有志於爭竟天下者的頭號大敵,比起數百年難攻不落的函谷關天險,其北方邊境正是唯一防禦薄弱環節,而當時中原各國,也唯有趙國有戰力和機動性最強的輕騎兵團,可以實施雷霆閃電一擊。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

可惜不久之後,因為立儲之事在兩個兒子(趙章和趙何)之間首鼠兩端,舉措反覆,招致眾臣離心,禍起蕭牆,趙國爆發「沙丘之亂」,趙武靈王被一眾大臣困於沙丘宮中三個多月,而不得放出。他的兒子、新任趙王趙何(趙惠文王)始終對此沉默。趙武靈王吃盡宮中存糧,又捕鼠羅雀,後以鳥蛋充饑,終於活活餓死,一代豪傑和春秋首霸齊桓公竟是殊途同歸……

只憾英雄氣短,天不假年,雄心壯志難遂!

關於趙武靈王與沙丘之亂,可參見此文的詳細敘述:

他一生征戰,令國家疆土擴大三倍,卻最終被群臣和兒子逼死 - 狐言論史 - 知乎專欄

其後,惠文王趙何君臣同心共振國勢,以趙勝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煖為將,並從燕、齊招致樂毅、田單等不世之才,整頓稅收,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並不斷侵吞齊魏土地,在閼與之戰和幾之戰兩度大敗天下霸主秦國,迫使強秦於澠池之會結成對等同盟,成為關東第一強國,堪稱趙國史上最強大的時期。這些成就都離不開趙武靈王富國強兵,打下的堅實基礎,亦足以告慰其父趙雍之英靈了。

可惜的是,因為趙雍這位具有超時代眼光的人傑的離世,趙國甚至關東六國,終於錯過了唯一可能給秦國帶來致命打擊的時機,因此當惠文王也離世,年輕的孝成王即位後,秦國終於以其國力優勢,將趙國拖到了以總體戰的戰場。在決定天下命運的長平大戰,四十五萬趙軍覆滅,慘勝的秦軍亦戰損過半;邯鄲之戰,趙楚魏三國聯軍雖然絕地反擊,令秦國暫時退回函谷關。

但當二十年後,舔好傷口的秦軍再出關東時,已是萬軍辟易,天下難當,此時趙國卻由昏君趙遷、奸佞郭開當權,自然難逃覆亡厄運。

這正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周顯王43年,也就是公元前325年,與匈奴人接壤的趙國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一,趙國一代英主去世,史稱趙素侯,其二,便是一位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正式接任趙國君主之位,這位少年叫做趙雍,是的,他就是為後世所熟知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當然,此時的他,還不是趙王,只是趙侯。

年僅不過十五歲的趙雍,便成為了那個時代一國的君主,本來,這對於年幼的趙雍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他卻無法真正高興起來。

二十四年,肅侯卒。秦、楚、燕、齊、魏出銳師各萬人來會葬。子武靈王立。《史記·趙世家》

本來,趙國君主去世,諸國派使者前來弔唁本不過常事,然而,這五大強國派來的卻不是一般的使者,而是五萬精銳士卒。顯而易見,這五大強國是準備趁著趙國新君剛立,以參加葬禮為名,卻行欺辱之實。然,趙國就是好欺負的嗎?年幼的趙雍在與輔政大臣肥義的商議之下,進行了以下三項部署:其一,全國進入警戒狀態,大軍全力部署邊境地區;其二,在外交上,聯繫宋韓二國結成同盟,同時派出使者分化瓦解諸侯聯軍;其三隻允許諸侯使者入境參加葬禮,並嚴禁任何諸侯軍隊以參加葬禮的名義進入趙國境內。

很快,趙雍的部署便產生了效果,諸侯聯軍便明白了,趙國新君不可欺,同時也因為自身內部的一些問題,便相繼退兵。於是,這場雷聲大雨點小的葬禮危機,就這樣結束了,而剛剛繼承君位的趙雍,也算是可以歇一口氣了。然而,儘管以看似輕鬆的方法解決掉了此時的危機,但由於趙國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趙國自身的問題,都註定趙國的危機,還遠未結束。

以我們現人的眼光來看,趙國實際上就是處於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交界地帶。所以,也就造成了趙國國內,北部存在游牧而南部有農耕的奇特現象,當然,這肯定不是什麼好現象,國家內部本身存在的嚴重分歧,外加上一個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小國中山國橫在趙國的中心地帶,就必然會造成趙國首都邯鄲對整個國家無法做到有效控制。那麼,問題來了,該怎麼辦呢?別忘了,匈奴人可還在北方虎視眈眈。

面對此種國情,趙雍很清楚,若不除掉中山,趙國則永無出頭之日。而一旦匈奴人大軍南下,作為趙國北部重鎮的代郡就絕對有徹底丟失的可能,而一旦代郡一丟,那麼趙國可就徹底淪為三流國家了。於是,滅中山國,就成為了趙國暫時最大的國策。但是,如何滅中山呢?

要知道,中山國雖然是小國,但卻是一個具有相當實力的強國。本身,中山國就是由北方狄族鮮虞所建立的,而其國內好戰之風,更是遠超中原諸國,且,中山國所佔之地利,雖不比秦國「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險」,但其卻能倚太行之屏障,扼冀晉之咽喉,憑滹沱河(小黃河)之天塹,戰守遷之便利,可謂易守難攻之地。且先君素侯之時,儘管能做到連敗齊魏等大國,卻依然對中山國無可奈何,由此可見,中山國遠非輕易可以解決。

三年,城鄗。《史記·趙世家》

史書中的這四個字,就代表了以趙雍為首的趙國中央政府對於解決中山,初步進行的戰略部署。繼位才三年的趙雍,便派遣大軍在距離中山國的地區築造鄗城,由此展開對中山國的步步蠶食。

八年,韓擊秦,不勝而去。五國相王,趙獨否,曰:「無其實,敢處其名乎!」令國人謂已曰「君。」《史記·趙世家》

趙雍繼位第八年,天下抗秦之局已現,五國結盟互王,趙雍自知其不過是稱呼變化而已,並無任何改變,便拒絕稱王,但仍然跟從諸侯聯軍共同伐秦,雖然最終失敗,但,趙雍卻從中看到中原諸國的爭霸戰爭已經處於糾纏狀態,且,短時期內也是無法決出勝負的。於是,趙雍通過四處外交活動,以及兩次分別派兵協助燕秦二國新居登基,便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趙國短時期內較為和平的國際環境,由此,趙雍便可放手整治國內了。

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胡服招騎射。《史記·趙世家》

公元前306年,面對天下大亂,各大強國無暇干涉趙國內政的天賜良機,三十四歲的趙雍毅然實施改制胡服實行騎射軍制的重大變革,史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事實上,趙雍此次所進行的重大軍事改革,絕對不是上訴所說的那樣順利,畢竟,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文化上,選擇與匈奴人一般的胡服軍事制度,對於趙國國內的強大保守勢力,都是難以輕易接受的,但因為本文篇幅的原因,筆者在這裡就不對趙雍如何進行軍改做分析了,我們只需要知道的是,趙雍此次的軍改,是成功的。

誠然,趙雍的軍改,是以軍隊士卒進行穿戴胡服為下手點,所以,常被某些現人冠以胡化的罵名。在筆者看來,這實在是不應該的。因為,趙雍此次的軍改,僅限于軍事制度的改革,並不是如同當年的淳維一般徹底選擇胡化。而且,趙雍很清楚他之所以要進行胡服改制的原因,就在於組建真正屬於華夏民族的騎兵部隊。當然,在這之前,各諸侯國也是多多少少的有一些騎兵部隊,但,那大多不過是輔助步兵或者是戰車進行作戰,而趙雍此次的軍改,可是為了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

話說回來,華夏民族為什麼可以一直傲立於世界不倒,就在於華夏民族善於在磨難中吸收各種異族的先進文化從而增強自己。無疑,趙雍此次的胡服騎射,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換言之,胡服只是一種手段,進行組建騎兵保衛我們的家園才是最終目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師夷長技以自強,自古就是我們這個民族走向強大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何況,對付游牧民族,本身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騎兵。

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史記·趙世家》

很快,趙雍所進行的軍改,便立竿見影。通過穿戴適宜馬上作戰的胡服,設立騎兵部隊,趙國軍隊的軍事能力迅速提升。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趙雍便率領著趙國鐵騎先攻中山,後擊胡人。儘管史書中並沒有詳細說明此次作戰趙軍的具體戰果,但是,僅僅憑藉「林胡王獻馬」,就可以看出此時的胡人對於趙國忌憚程度。於是,在清楚的了解趙國新軍戰力之後的趙雍便明白了一件事,徹底拔掉插在趙國心窩上的中山國的時機,已經到了。

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牛翦將車騎,趙希並將胡、代。趙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王軍取鄗、石邑、封龍、東垣。中山獻四邑和,王許之,罷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五年,惠後卒。使周袑胡服傅王子何。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史記·趙世家》

六年不間斷的戰爭,以及各種各樣的捷報,已經說明了曾經那個佔盡地利的游牧國家中山國,幾乎成為了趙國軍隊想欺負就能欺負的貨色。

之後的趙雍,則主動退位,命其子登基,自稱「主父」,如史書中所記的「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也就是說,趙雍以其子在朝主政,而自己則專心負責趙國的軍事建設和對外戰爭。誠然,這樣的趙雍更能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身為一國之君,卻如此任性,無疑是給其最後的悲慘結局種下了種子。但是,或許此時的趙雍沒想過那麼多,他想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帶領著趙國走向強大。很快,趙雍便率軍徹底攻陷中山國都城,公元前296年,這個困擾了趙國達百年的強大游牧國,最終徹底滅國。

而後的趙雍,更是率軍北出塞外,與附屬匈奴部族的胡人展開了慘烈的搏鬥。或許在那些胡人看來,此時的趙軍,甚至比當年的晉國軍隊更加勇猛。拓地千里,殺胡無數,這就是趙雍輝煌的戰績。同時,趙雍在擊敗附屬匈奴的林胡與樓煩之後,不僅佔領了其廣袤的土地,更在此地設立雲中與雁門二郡。而且,長期不斷的與匈奴人作戰的趙雍更清楚匈奴人的真實實力,所以,趙雍還在雲中與雁門二郡建立了大量的軍事防衛工程,後來的趙國,便是在其基礎上加固並形成了趙國長城。無疑,趙雍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後來我華夏能與匈奴人進行長期作戰,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縱然,後來的趙雍因為沒有正確的調整好與趙國新君之間的關係,最終落得個慘死沙丘宮。但,我們從趙雍被後人冠以趙武靈王的謚號中,從那個謚號中的那個「武」字便可以看出,這未嘗不是後人為了紀念其一生與異族英勇作戰中所建立的足以彪炳史冊的功績。

毫無疑問,儘管當年的那個中原大國已經解體,但是,新生的趙國,因為有了一位武靈王,這個強大的趙國所擁有的強大軍隊,其強橫的實力卻幾乎超過了當年的晉國。然而,畢竟趙國還未與匈奴人真正開戰,此次趙武靈王的北攻胡人,或許對於匈奴人來說,不過是大戰將來的前奏曲罷了。面對首先出手攻擊了自己附屬部族的趙國,匈奴人會甘心嗎?很顯然北方的那隻孤狼是不會的。然而,那位英雄勇武的趙武靈王也已經作古,那麼,還會有誰呢?還會有誰在匈奴人真正南下之際,站出來保衛華夏呢?

當然,那個人一定會出現,而只要有他在,草原狼要想南下,註定將會比登天還難。

——————結束————————


我的評價:勇氣蓋世的孤膽英雄,一生立志改革,胡服騎射,創立了戰國史上最強大的一支騎兵兵團,並以此為主力,內吞中山,北收三胡,得設北邊五郡,拓地數千里,一人打下趙國半壁江山;使得弱趙一躍成為與強秦分庭抗禮的軍事大國。後來又計劃北襲強秦,而在楚懷王被秦王嬴稷劫持的當口,還敢易容微服入秦,來去自如,如入無人之境;真可謂燕趙第一英雄!

然而與此同時趙武靈王也有個很大的弱點,他有點像春秋時候的齊桓公,風流倜儻,英氣逼人,慷慨好俠;少年多舛,中期強橫,晚節不保。

所以他的謚號叫「武靈」,威強澼德的「武」,亂而不損的「靈」。

他是個有理想的有抱負的歷史人物,但最終也都被自己的理想所葬送。

不過,趙武靈王也不是一個光知道追求事業的工作狂,他懂得享受人生,

他愛生活,常常騎馬喝酒,探險旅遊;也愛老婆愛孩子,但正因為太愛,最後導致失敗。


武靈王的悲劇,是典型的新好男人的悲劇,如果能把他和吳起兩個人的性格中和一下,

那麼他的成就絕對不止於此。


至於名人們對趙武靈王的評價很多,褒貶不一,這裡發一段趙武靈王的狂熱粉絲梁啟超的評價吧

黃帝以後第一偉人者,趙武靈王也!

乃至微服冒險入秦庭,倏忽而來,倏忽而逝。嗚呼,武靈王其猶龍乎?


痛哉 !恥哉 !中國民族之外競史也 !自商、周以來四千餘年,北方賤種世世為中國患,而我與彼遇,劣敗者九而優勝者不及一。其稍足為歷史之光者,一曰趙武靈,二曰秦始,三曰漢武,四曰宋武 (劉裕 ),如斯而已 !如斯而已 !而四役之中其最足為吾儕子孫矜式者,惟趙武靈。

豈不壯哉 !豈不偉哉!使主父(趙武靈王)而永其年,則一統之業,其將不在秦而在趙,而白登之金繒,甘泉之烽火,或遂不至為我國史污也。


使無趙武靈王,則冒頓平城之禍或不待漢高之時,而已見於中國,蓋未可知耳。唐人詩云 :「若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弔古撫今,感慨系之矣。


趙武靈王王以其遠大之政策,英鷙之材略,冒萬險、犯萬難,以實行軍國民主義,卒能使貴族服其教,黎元化其俗。十年之間,四征八討,使趙為當時一等國,揚我民俗聲威於域外。前乎此者,為山甫、方叔之所不能及;後乎此者,為蒙恬、衛青之所不能幾。

使武靈王而在今日者,德皇威廉第二瞠乎後哉!

商君者(商鞅),秦之俾斯麥;而武靈王者,趙之大彼得也。

——梁啟超


看了老沈一說
對趙武靈王這個人物有一點自己的認識
他的節目里有的我就不多說了
說說趙武靈讓小兒子代替大兒子做國王的原因
從當時的背景來看
大兒子這邊
他母親是韓國王族
當時大兒子已經成年
有串通韓國勢力逼宮的風險

而小兒子這邊
羽翼未豐並且母親沒了
從後來的史書記載
並沒有看到小兒子母親家族
所以小兒子母親的死
或許是趙武靈王有意為之

趙武靈王娶韓女的時候趙國力不如韓
而娶吳娃的時候已經改革多年
實力至少不弱於韓魏
要結盟的對象秦國正在拿韓魏開刀
所以從外交上來說
趙國也不能和韓魏有太多瓜葛
從上面的幾條因素考量
這個大兒子的不得不換下去

而把外戚干擾的小兒子
推給趙國宗親庇佑
和國內的韓國勢力形成對立面
反而從某種程度上
利於宗親的團結

但是他還是覺得
小兒子勢力還是比大兒子弱太多
太子會換人
換國王比太子難多了(在合法途徑里)
所以乾脆讓位給小兒子自己做主父
同時派自己的心腹肥義過去幫助和監視
同時也適當的給大兒子一些地位和實力的增加
讓雙方起到一種制約和抗衡作用
這套政治手段可以說非常高超和超前
比起後來的司馬炎和李世民
立弱智或者軟弱的兒子做繼承人要早很久
兒子太強自己又沒死掉兒子就容易搞動作
可惜趙武靈王的兒子非常聰明
(趙武靈王也沒有後來大一統的條件,只能找聰明的兒子做繼承人並且儘可能的讓他更強更聰明,從而競爭過列國)
知道了母親去世的原委和主父的目的
於公於私都要殺掉主父
成年的他在積蓄了足夠力量之後
等待著他父親主動撕破臉
隨後,沙丘之亂開始


Skitter這貨只是個反漢反中憤青而已,賬號都被停用了。

看看這貨是逢漢必反,看他的回答就知道又是某放羊族的意淫自大狂而已

這貨也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應該是一個已經出國的放羊族。


趙武靈王胸懷大志做出了超越其先人的功績。他在這些方面是非常傑出的。

軍事方面:趙國四面都有國家接壤,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國家安全。他能跳出傳統束縛先提出了胡服騎射的想法,增強軍隊的戰鬥力。敢於挑戰傳統,要有眼光也要有勇氣。

內部動員:漢人穿胡服不合習俗,武靈王說服了重要人物和他一起先穿上胡服,來做表率,再宣布推廣應用。領導要身先士卒,並得到團隊支持。

治國理念:他認為推行政令要先從貴族開始,宣傳德政要從民眾開始。這個理念非常有價值,在今天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制度要從上而下的推行,文化價值觀的宣傳要關注落實在基層。

思想進步:他認為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對策,不能總抱著固定想法。看事情要看本質,能達到目的的方法都是可以採用的。


精彩的理念總結:『以書御者不盡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事之變。』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學,不足以制今。

以前的道理只能作為借鑒,但不能照搬。想要超越別人,就不能走同樣的路。


趙武靈王到如今被人記住的只有胡服騎射也是可悲,有多少人認為他成為一代霸主的改革措施就是換件衣服?


第一個建立君主退休制度的君主。但沒有玩好。


就個人淺薄的歷史知識來看。感覺無論是秦世系還是趙世系,這兩家的英主都是標準的前期英明超神,後期太浪翻車。趙武靈王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1、不多見,其實就當時離他不遠的,兩個字的還是很多啊,昭襄王、惠文王、孝成王。。。
2、他的謚號

剛彊直理曰武 (剛無欲彊不擾直正無曲理必忠恕)
威彊叡德曰武(思有德者叡也)
克定禍亂曰武 (以兵征故解也)
刑民克服曰武 (法正民能使服)
大志多窮曰武 (大志行兵多所窮也)

死而志成曰靈 (立志不*命也)
亂而不損曰靈 (不能以治損亂)
極知鬼事曰靈(知其能聯徹)
不勤成名曰靈 (本任性不見賢思齊)
死見鬼能曰靈 (有鬼為厲)
好祭鬼神曰靈 (敬鬼神不能遠也)

其實評價是很兩極化的。
這不是答案,挖坑一下,明天再答


可憐天下父母心。

(綜觀一下戰國的形勢,山東真正硬氣的國家,我覺得只有趙國。秦崛起後,韓魏兩國大體跟隨秦國,燕國楚國內部不安,齊國只要保全自己。一直和秦硬磕,長平之戰、邯鄲之圍後國中無壯士,卻依然不服軟的,就是趙國。
秦、趙兩國可以考出同祖同源,從戰國史看,雖然強弱懸殊,性格上卻很相似。)

「種、代,石北也,地邊胡,數被寇。人民矜懻忮,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商。然迫近北夷,師旅亟往,中國委輸時有奇羨。其民羯羠不均,自全晉之時固已患其僄悍,而武靈王益厲之,其謠俗猶有趙之風也。」

—— 《史記·貨殖列傳》


知網上那麼多文章不看,非要在這裡找答案?
天涯上那種變著花樣賺眼球的答案最近總能拿到高贊,貼吧化擋不住,知乎的初衷早就沒有了。


不說啥大事了
就說一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嚴重傷害了後世二十一世紀漢服愛好者的感情,他們已經提起訴訟,發誓要趙武靈王將改掉的衣服再改回來。但願趙武靈王能請到不錯的律師,否則有他好看的。


老沈一說中有過介紹 胡服騎射 可以看看這視頻


黑澤明的電影《亂》拍攝於1985年,可謂是現代宮斗劇的鼻祖。講述日本戰國時代,老皇帝把國土分封給3個兒子,自認太上皇,結果落的手足相殘的可悲下場。

早在中國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武靈王,就上演了類似的悲劇。

趙武靈王年少即位,處理朝政時,首先問候先王的大臣肥義,並給他加薪加爵;國中八十以上的德高老人,每月都給他們送禮。

趙武靈王即位八年,燕、韓、魏、齊等五國相互尊稱為王(周代唯周天子稱王,諸侯稱公,大夫稱君,東周時楚國君主也自立為王),趙武靈王不幹,他說:「沒那實力,還敢叫那名號?」他命令國人稱呼自己為「君」。

三家分晉後,老牌大國秦、楚仍然強大,其他國家與兩國交手常常處於下風,而小國之間也連年征戰。趙國深受戰爭之苦。

趙武靈王十九年春,在信宮舉行盛大朝會。召見大臣商議說:「我們先王趁著世事的變化,做了南邊領地的君長,可是功業尚未完成。如今中山國在我們腹心,北面是燕國,東面是東胡,西面是林胡、樓煩、秦國、韓國的邊界,然而沒有強大兵力的救援,這樣下去國家要滅亡,怎麼辦呢?要取得高出世人的功名,必定要背離習俗的牽累。我要穿起胡人服裝。」可是群臣都不願意。

武靈王跟肥義說:「凡是有高出世上功業的人,就要承受背棄習俗的牽累;有獨特智謀的人,就要聽任傲慢民眾的埋怨。如今我要穿胡人服裝騎馬射箭,並用這個教練百姓,可是世人一定要議論我,怎麼辦呢?」

肥義說:「我聽說疑事無功,疑行無名。您既然考慮決定承受背棄風俗的責難,那就無需顧慮天下的議論了。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的人不找凡夫俗子商議。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還不明白,聰明人在事情尚無跡象的時候就能看清,那您還猶疑什麼呢!」

武靈王說:「穿胡服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即便驅使世人都來笑我,胡地和中山國我也一定要佔有。」於是就穿起了胡服。

兩年之後,武靈王統率三軍,進攻中山國。奪取了鄗城、石邑、封龍、東垣。中山國獻出四城求和,武靈王應允,收兵停戰。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宣告傳國,立王子趙何為新王。這就是惠文王。武靈王自稱為主父。

三年後,趙滅中山國,北方的土地才開始屬於趙國,通往代地的道路大為通暢。歸來之後,論功行賞,實行大赦,設酒宴聚會歡飲五天,封長子趙章為代地的安陽君。趙章平素放縱,弟弟被立為國君他心中不服。主父又派田不禮輔佐趙章。

肥義對人說:「公子章和田不禮非常令人憂慮。他們對我說得好聽而實際上很壞,他們為人不孝不忠。這種人貪婪並且野心很大,宮內得到君主寵愛就到外邊行兇胡為。假傳王命傲慢無禮,一旦擅自發出命令,也是不難做到的,禍害將要危及國家。從今以後,如果有人請見國王一定要同我見面,我要先用自身抵擋他,沒有變故君王才能進來。」

惠文王四年,群臣前來朝拜,安陽君也來朝拜。主父讓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從旁暗中觀察群臣和王室宗親的禮儀。看到他的長子趙章頹喪的樣子,反倒向北稱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裡很憐憫他,那時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國之王,這個打算沒有決定就中止了。

主父和惠文王到沙丘遊覽,分住兩處宮室。公子章詐傳主父命令召見惠文王。肥義首先進去,被殺死了。惠文王與趙章兩方打了起來。公子成調集四邑的軍隊前來抵禦這場變亂,殺死了田不禮和公子章的黨徒,安定了王室。

公子章逃到了主父那裡,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成因而包圍了主父的宮室。公子章死後,繼續包圍主父宮室。主父想出宮但出不來,又得不到食物,只好去掏雛雀充饑,三個多月後,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宮。


趙武靈王同志在事業上大有所成、有豐功偉績。
但在處理家庭事務方面非常不得當!
最後居然被餓死在沙丘宮,實在活該!


千秋功業毀於一念


一個徹底的實用主義者,成於此,敗於此。可敬,可嘆。


大概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自願退位的人吧,高風亮節。


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推薦閱讀:

在春秋戰國時期當兵是種怎樣的狀況?
楚莊王在一鳴驚人前的三年里幹了什麼?

TAG:中國歷史 | 春秋時期 | 歷史人物 | 歷史人物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