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糾紛是否降低了從醫意願?
在聊到醫患糾紛時,聽一個醫學院本碩博連讀的朋友說,他們醫學院已經出現了斷層。
這兩者有關係嗎?
醫患糾紛是否降低了大家的從醫意願嗎?
最近有個熱點就是一個病人,因為報銷問題,和醫生產生了矛盾,所以尾隨其孩子上公交車,連捅數刀,被以故意殺人罪刑拘。
醫院矛盾的文章很多,我也看了不少,不過既然我寫文章,那自然是市面上沒有的,以我本人的紫色視角去解讀的,沒有獨特性,我是不會寫的。
這次的病人殺醫生小孩,顯而易見是故意殺人,病人全責,但是評論里,有很多人說,這肯定是醫生逼的,否則何至於此,等等。
我這裡有個數據,2010年的時候,全國一共發生了17000起攻擊醫院的事件,平均每家醫院每年被攻擊27.3次,好恐怖啊。而且,所有關於醫患關係新聞報道,都是一邊倒的譴責醫院,批評醫生,無視對錯,不管任何事件。
為什麼網民這麼喜歡批評醫生,是他們不懂得明辨是非嗎, 非也,而是屁股決定腦袋,每個人都有私信,大家都希望藉助輿論的理論壓制一下醫院,每個人對醫院破口大罵的時候,潛意識裡,都是希望能藉此讓醫院降低收費,能讓自己獲得更多更便宜的醫療資源,能看病不排隊,讓醫生對自己客客氣氣,不至於說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反過來還差不多,排隊3分鐘,看病3小時,要把自己仔仔細細的檢查了,而且不能收費,並且一定要治好。
這大概就是網民用輿論壓制醫院時候的內心想法了,藉此,謀私利,雖然不一定輪到我頭上,但是為了病人謀福利盡自己一份力而已,誰都有生病的時候,大家都希望藉此改善病人的醫療條件,這很好理解。
但是很可惜,事與願違,其實大家越這麼做,現實和理想越是背道而馳。看病難,看病貴不假,但是那是體制問題,並非醫院和醫生的過錯,越是壓迫醫生以及醫院,他們的生存環境越差。則願意開新醫院,願意從事醫學的人越少,資源越少,則病人壞境越惡化。
以現在為例,醫生的收入並不是特別高,只是一個正常白領的收入,但是生存環境特別惡劣,社會地位不高,工作強度大,而且有安全風險,這導致願意從醫的人越來越少。醫生到底有多緊缺,每個人只看病3分鐘,你都需要排隊3個小時!!!如果每個病人檢查3個小時呢,你是不是要等到下個月才能看上病。如果醫生的數量擴大十倍,你是不是就可以少排隊,或者獲得更細緻的檢查服務了。大家覺得醫院收費貴,那為什麼醫院收費那麼貴,醫院依然不願意擴大規模或者開設分院來搶奪市場賺取暴利呢,而是日復一日的維持那麼緊巴巴的門面。
這裡面一定有哪裡出了問題,對嗎?
根據經濟學原理,人心都是私利的,先說說醫生的數量為什麼不足,醫生並不是什麼高收入職業對吧,至少身為讀者的你,並沒有特彆強烈的慾望,讓自己,或者自己的小孩,一定要去從醫,只要當上醫生,就可以翻身做主人,從此發大財,沒有這種想法吧。供給和需求總的平衡的,就按現在醫生這種白領收入,大概也就只能吸引到這麼多人願意從事醫生了,另外,社會地位這東西是有附加值的,我可以說,醫生的社會地位越高,人身越安全,在同等薪酬的條件下,願意從事醫生的人越多,醫生的數量越多,在病人數量不減少的情況下,你看病的條件自然越好,檢查越細緻,假設世界上只剩1個醫生願意從業了,那你以後也就別想看病了,排隊3年,看你1秒鐘。
再談談醫院,為什麼醫院收費那麼高,他依然不大肆建造新醫院,招收新醫生,擴大規模來搶奪市場,很顯然,醫院肯定不是暴利行業,至少沒有前幾年滿地開花建造的鍊鋼廠或者房地產暴利。醫療本身就是一個昂貴的服務,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只不過外國有醫療保險服務而已,在中國,醫療服務不僅不貴,而且已經被政府的定價刻意壓低到一個很低的數值,尤其是,高質量的醫院和高質量的醫生,不允許提價!
這就導致高質量的醫院和高質量的醫生爆滿,同樣的價格,誰不願意購買最優質的服務,聽說北京某醫院的挂號單,被黃牛拍賣出了1500的價格,政府給出的診療費定價,專家號也不過10塊錢,很便宜吧,但是實際上,有人願意出1500塊錢購買這個專家的服務,只有3分鐘。但是這個錢,醫生賺不到,醫院也賺不到,所以廣大的醫院和醫生,並沒有死命提高自己服務質量的動力,因為定價被壓制了,根據市場經濟學,這會扭曲市場要素的配置。
還記得政府要求廉價葯,不允許藥廠提價,結果青黴素這種物美價廉的藥品,直接就斷貨了,因為沒有藥廠願意生產,利潤太低。青黴素其實還好,有很多替代藥品,矛盾還不是很突出,聽說有很多廉價救命葯,例如皮質素(ACTH),屬於特效救命葯,但是定價只有7.8不允許提價,夠關愛人民吧,結果利潤率只有2%,沒有藥廠願意生產,全國斷貨,黑市價格,4000一隻。。。如果允許市場定價,這葯頂破天也就15一隻,斷不會漲到4000的天價。
所以,看病貴,是機制的問題,醫療保險的缺失,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大量的醫療費用被集中使用在小部分人身上。定死壓低市場價格,不會讓你看病更便宜,只會導致看病難,醫院賺不到錢,沒興趣擴大規模,沒有高收入引誘,也擴大不醫生的從業人數,統一定價不允許提價,更是導致大量的人湧向少數高質量醫院,很多人看病必須去大醫院,小醫院堅決不去,反正都一個價格,我幹嘛不去看頂尖的醫生,這就導致了你看病極度困難。
做個假設,取個極端例子,假如醫生都被捅死了,只剩1個活的,醫院都資不抵債倒閉了,只留1家。是不是你看病就更便宜或者更容易了呢,很顯然,不是,而且是反過來,你看病的價格會非常非常昂貴,物以稀為貴嘛。
所以,我寫這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恢復醫患之間正常的秩序,誰有理幫誰,而不是無腦壓制醫院,否則的話,最終的結局並不會像你潛意識裡的希望的那樣能讓你看病更容易更便宜,而是恰恰相反。。。
只是降低了高素質學生的學醫意願罷了。
初中班主任的兒子今年高考,之前一模二模成績不錯,估計考個交大復旦沒啥問題,班主任到處打聽該讀啥專業。除了金融、數學、計算機,我還建議考慮下交大或復旦的臨床八年制,理由是畢業後至少能進個二線三甲保底。老家是個很富裕的小城,但在上海好醫院當醫生的一隻手不到。
最後人家準備讀金融。之前帶我妹妹養的貓去寵物醫院做手術 看到上面的收費 我都想轉行當獸醫了 挂號費最高2000塊 血常規 血生化貌似是300多 全都自費沒報銷哦 床位費一天一百 再看我們的三甲醫院收費 挂號費就算是專家號 100 血常規 血生化都才幾十塊 床位費幾十塊 而且住院能報銷哦 再想想醫鬧 還有晉陞問題 覺得做獸醫才是天堂啊
謝邀請。
我倒不認為醫患關係能夠影響到從醫意願。醫學院分數的降低,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我們學醫那會兒,醫學院分數似乎不低,但也沒有高到熱門水平——誰也沒有規定,學醫的一定要是尖子生(考分高),醫學不過是萬千學科中的一種,大家理性看就是了。
事實上,對未來的預測對普通人來說,是很難的。
我們考醫學院的時候,我們自己的信息量並不足,這個選擇權一部分讓渡給了家長們,他們一般認為,醫生地位高、職業規劃清晰、收入不低(先不忙著吵架,有數據的,醫生收入肯定不歸納於「低收入」的)、穩定…我不清楚現在的高考,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專業的時候,會怎麼看待「醫學」。
我記得那時候我爸對計算機、環境、經濟等專業的態度是「這些專業不明朗」。現在看來,當然是在他的認知角度上的不明朗,這也就是是我們普通人的局限性,如果沒有掌握足夠的信息,是很難評價一個專業的。這樣看來,醫學這個專業我們那時候,普通人是充分接觸的,非常「明朗」,我們敬畏醫生,恨不得醫生的每句話都聽。我記得小時候感冒,看醫生,醫生說,要多喝水,結果一回家,我媽恨不得吃藥的時候給我灌下一大杯水來著。
這種認知是基於生活體驗的,也適用於其他專業。比如我們那時候,經貿專業是大熱——那時候不是保稅區風潮么?媒體天天喊這個那個的概念,普通人絕對會受到影響,反映到高考就是此類專業大熱。
說到這裡,我想起來郵電學院也是,我記得那時候好熱,某些專業高過一本…
一旦社會認知大熱,那麼報考的人多,尖子就多,給你們大家的印象就是醫學院(或其他專業)人才薈萃,都是拔尖的人。但是反過來解釋就有點邏輯錯亂了。
醫患矛盾來解釋從醫,也是這個邏輯錯亂的表現,肯定後件謬誤好么?
我們高考之後的年代裡,計算機、環境、審計、土木工程接連著大熱,其實是有著社會認知的原因的,而且是主要原因。事實表明,我們大學前的教育都是圍繞高考的教育,所以鄰近高考,很多同學乃至於家長填報志願的時候,都是急吼吼基於自己的認知的。大家想想父子皆醫生、老師的女兒也會成為老師,這種種現象背後是什麼邏輯?簡單來說,就是家庭(家長)認知吧。
醫患矛盾也是認知的一種,是否影響報考醫學院,我感覺也算是一種理由吧。
其他更明顯的理由就是,社會熱門現在已經不屬於醫生了,屬於其他專業。
這樣一種變化,我認為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所以,我大醫學還會回來的!! 今天有朋友,給我寫郵件,問我對待醫患關係的態度。我回答如下:
然後再來講講現在的醫患關係,我覺得醫患關係是個社會性的大問題。
其實可能各行各業都存在打砸搶,只是醫患這種敏感的辭彙一出現,
就容易引起新聞關注點,再一個就是,現在的記者報道也過於片面,往往
根本就不了解事件內幕就跟風報道。
前段時間看了一個關於莆田系醫生為什麼沒有被打砸搶的回復,回復上
的醫生說,病人到他們那裡選擇的東西是有價位的,比如做手術或者做
檢查,他說,這個呢是100,另一個呢是1000的,甚至是一萬的,你可以
自己選擇,其實背地裡這些東西的材質可能本質上就是同一件東西,但是
是患者自己選的,可能就算有不理想的預期,他也只能埋怨自己當初沒有
選貴的,當然回答最後很玩笑的說了一句,去莆田系看病的病人之所以沒
有打砸搶,是因為他們都死了,呵呵。
同樣的問題,放在一些公立的三甲醫院,他很少讓病人選擇那個價位更
合適,因為醫生本質上認為自己是治病救人呢,不是跟你做買賣的,沒有
討價還價的必要性,比如我們心梗的病人,來了可以做藥物溶栓,尿激酶
才幾百塊一隻,可是要是上手術台做急診PCI就需要上萬塊,如果放支架
怎麼也得四五萬,選擇的時候醫生會告訴你其中的利弊,但是大部分醫生
都會希望你去做急診PCI,因為對於心肌梗塞的患者這是最好的治療措施,
無論是對你預後的生活質量還是對於你的壽命和健康問題的共同考量,因
為尿激酶有一大部分是容不開那個梗死的血管的,即便是容開了,也有很
長一段時間的急性期,預後你複發的可能性或許更大,預後不是特別好。
但是患者不會覺得醫生是為他的生命和健康在考慮問題,他們一來醫院,
就會覺得,啊!我在你這呆了一晚上,什麼都沒給我弄,要了我好幾千塊錢,
你們就是坑錢呢,你們就是欺騙我們,壓榨我們,就是騙我們錢。
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我們都挺累的,沒工夫坑你錢,你要是本質上
就對我們不信任,那你可以不來看病,可以自己在家治療,你們又會說,
我們要是什麼都懂,還要你們做什麼?但是既然你們不懂,我們給出良好
建議,你們又不信任我們,所以你們到底要我們怎麼樣呢??
對於這種事情當然也會有點小擔心,小憂傷,擔心哪天自己被無辜
的捲入某種醫患矛盾,被弄死什麼的,為自己的生命安全在憂慮,前幾天
和我們一男同事談論,其實不是學醫的或者根本不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很難
理解我們,即便是家人也很難理解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啊,你們有
什麼好喊累的,整天坐辦公室,風吹不到,日晒不到的,一個月還拿著
那麼多的工資。
其實我們的付出跟回報是不成正比的,我們付出5年,8年的時間去學習
專業知識,並且在從事這個行業以來就在不斷的學習,一輩子都難以放
下書本,我們每個月都有考試,我們從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
主任醫師,這得花費我們一輩子的精力,可是你看,那個被砍死的口腔科
的主任醫師,僅僅是因為一個26年前找他做過烤瓷牙的患者因為牙齒黃了
就報復性的把他砍死了,臉都沒法看了,後來砍人的人直接跳樓自殺了,
你說這能不讓人寒心嗎?
你會說患者也很不容易,挂號排了一個早上,看病等了一天,沒跟醫生
說上幾句話,這討厭的醫生態度還這麼惡劣,我花了錢了,是來讓你給我
甩臉子的嗎?可是另一個角度想想,醫生對你嬉皮笑臉說下次光臨的時候,
你肯定會罵,丫有病吧,嬉皮笑臉的可信嗎?看看你們的要求總是那麼矛盾,
那麼難以滿足。醫生坐門診,8小時,可能屁股就沒敢離開椅子,一直有病
人排在後面,他不敢上廁所,有一次我們醫生憋的不行去個廁所,病人就說,
你去什麼廁所,我排了一天了,好不容易輪到我,你還去廁所,不準去,
誰TMD讓你去了?(醫生坐診,好多醫生和因為怕去廁所,不敢喝水,患有
痔瘡,和下肢靜脈曲張,腰間盤突出,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大部分急診醫生
很難活過70歲、女醫生和女護士因為值夜班,月經紊亂,很難受孕,很多護士
和大夫做的試管嬰兒或者人工受精)
這種時候我們不要什麼白衣天使的光輝形象,你們至少給我們一點生為人應
有的權利吧?對吧?我們知道你們排了一天了,我們也看了一天了,這一天里
我們沒敢喝水沒敢上廁所,甚至沒敢去吃口飯,你們還是不能信任我們,覺得
我們是坑你們錢呢,是惡魔,是吸血鬼,抱著這種想法的人,我希望你們別來。
那天我們二線說,除了警察戰士,還有那個行業是,今天早上出了門去上班
晚上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的行業?醫生現在也算是一個,最近網上比較
流行的那個五官科的醫生被人活活打死的事件,事後他的愛人說,我以為
我聽錯了,他今天出門的時候明明是去參加一個婚宴,怎麼才短短的一天,
到晚上就被人打死了呢?他只是因為同事們太忙被臨時叫去加了個班。看他
多倒霉多無辜。打死他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手術台上正有一個病人,肇事方的
男子執意讓醫生把另一個病人轟下台給自己的孩子做手術,醫生只是說,
你的孩子沒有那麼重,也許不需要手術,即便真的需要手術,怎麼也得
等人家做完了啊。結果他被打死了。
我上班的時候,我們當班的二線因為我們某個女大夫交代病情的時候
沒能同時關注站在她左右的兩個彪形大漢(你們站在她兩邊,讓她怎麼
同時看你們兩個人,她是得長几雙眼睛?),而被打了兩個耳光,被扇到
在地兩次,這種事情赤裸裸的發生在我眼前,我當時嚇到直哭,我以為
我很堅強,但其實我並沒有,面對這種事情的時候我只是個弱女子,在
路上你看到這樣的我,也許會因為我不小心撞了你一下,及時和你說了
對不起,你看我楚楚可憐,也許就不打我了,但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醫院
你看我穿著白大衣,你就覺得我是惡魔,是吸血鬼,是萬惡的黃世仁。
我覺得現在的社會,人性是扭曲的,當然不是所有人,上帝在創造
人的時候估計就是有好有壞,有邪惡,有善良,那麼到底是人性本惡
還是人性本善呢?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相互理解。
至於醫患關係,好像從我上大學時候起,哈醫大的實習男同學
被無辜捅死以後,醫患關係就像一連串的多米諾骨牌,倒的那麼徹底,
我們無力從中扶起,我能做的也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許那天
傷透了心,我會選擇離開,去鬧市區,開一間自己的咖啡廳,擺上自己
喜歡的書,我堅決不會讓我的孩子從事醫療這個行業。醫患關係永遠
讓我們這些醫療界的人心寒。可能根本無力更改,或者更本沒人想去
更改,對於那些殺醫傷以背後點贊的人們,我不知道你們是抱著怎樣
的一種心態?
的,對一個行業心灰意冷的時候,我還可以選擇離開,畢竟我是個
自由隨性的人,沒什麼牽絆和束縛啊,所以我不擔心這樣的醫患關係
我想走到低谷時,後面所有的腳步都是向上的啦。
不不不,反而是開闊了眼界,堅定了意願。
只不過是在外國從醫的意願罷了。
我先不說是否醫患矛盾引起報考願望降低。
我想說的是,醫生這個行業在各個國家都是最熱門也是最需要高素質人才的專業。
其他國家我不了解,我說說我了解的日本吧。
我記得我小時候在日本,我住的那個小城市有一次高中掛著橫幅大肆慶祝(這在日本是有點不可思議的),我當時問我老爸他們在幹什麼呢,老爸說:因為他們高中有個學生考上東大醫學部了……這個城市好幾年沒人考上了……
後來長大後我爸給我講過,日本某個地方的高中號稱日本第一高中(就跟黃岡,衡中什麼的類似吧),他們之所以敢稱第一高中是因為每年都至少有一個考生能考上東大醫學部。
(連續劇《龍櫻》裡面寬叔說了:能考上東大醫學部的都是外星人~)
在發達國家,醫學絕對站在各個大學專業的頂尖,但在中國,以前不是,現在更不是。
誠然,考上協和北醫什麼的也並不容易,但比起考上北大清華難度並沒有增高多少(近幾年的情況)。普通醫學院校就跟不要提了~
我在醫院工作,周圍同事有很多孩子最後也學了醫,但無非是考不到別的地方,或者上個三本醫科將來為了找工作方便。而據我所知,我們醫院同事那些但凡成績好的孩子(北大、清華、復旦、上交都有),沒有一個學醫的。
這就是現狀,在中國,最高層次的人才並沒有去也不願意去學醫。
為什麼呢,原因很多,不過無非四點:1.工作勞動強度大。這個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問題,很多西方國家醫生也有缺口(因為嫌醫生行業累),他們只能從中東歐或印度引進醫生。2.投入/收穫失衡。中國醫生有收入高的,而且也很高,但這個你看怎麼比。醫生從平均來講或者中位數來講也是一個很普通的狀態。大部分小醫院大夫還有大醫院的小大夫也就是一個該城市/縣的中等水平。3.題主說的近幾年媒體經常報道的醫療糾紛問題。4.社會地位並不高。
那怎麼解決?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像柯林頓當年競選總統時候說的:笨蛋,問題是經濟!
當孩子高考的時候輿論氛圍是:醫生普遍收入很多(注意:指的是明面收入,沒有人為了去追求灰色收入去選專業)、工作雖然累但很受人尊敬時,就會有很多人去學醫。
醫患矛盾是問題的另一面,這個說起來會更複雜,但必須承認,媒體在這裡面起到了相當不好的作用(當然有可能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轉移矛盾~這點乾的還是相當成功的),8毛門、走廊醫生門、縫*門等一系列報道實在是讓人覺得啼笑皆非。(媒體的朋友們,你們寫點靠譜的文章好不好!?)
~~~~~~~~~~~~~~~~~~~~~~~~~~~~~~~~~~~~~~~~~~~~~~~~~~~~~~~~~~~~~~~~~~~~~~~~~
前面有一位朋友說,中國醫生數量不少,我覺得這位朋友有點太高看了自己國家的統計結果了~(題外插播:我一個朋友搞經濟的一次和**統計局的吃飯,喝到了動情處,一邊哭著一邊拉著統計局哥們兒的手說:大哥,我都賠了這麼多了,你們單位能不能給點靠譜的數據啊!)
我在另一個回答中已經分析了中國醫生的缺口是多麼龐大(護士缺口更龐大,兒科醫生缺口更更龐大,精神科醫生缺口更更更龐大~但我沒數據~):為什麼中國不能照搬美國的醫療體制用來解決醫患矛盾?阻力是什麼? - 清晨的榮譽的回答
簡單來說,中國比起西方國家的醫生數量至少要少一倍,而且中國醫生整體素質比西方國家差距也很大。
~~~~~~~~~~~~~~~~~~~~~~~~~~~~~~~~~~~~~~~~~~~~~~~~~~~~~~~~~~~~~~~~~~~~~~~~~
最後,多年以後的夏天,你的孩子天資聰敏,高考成績很不錯,選擇專業時你會讓孩子選擇:1.工作強度大,2.壓力大,3.畢業不一定好找工作,4.容易引發矛盾,容易被打被罵被鬧被告上法庭,5.在網上和普通老百姓間被罵的狗血噴頭的~醫生~這個行業嗎?!
如果你讓你這麼優秀的孩子選這個專業,我在這裡向你致敬,敬你是條漢子!!!
再最後,多年以後的醫院的病床上,你作為你們高中班學霸,發現明天就要給你手術的人居然是你後排那個弔兒郎當高考上的本三的學渣~你還敢接著作手術嗎?
說了這麼多負能量,最後還是要大聲疾呼:那些一不怕累二不怕死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有志男兒(也包括女生),快來報考醫學院校吧!這份工作你永遠不會覺得無聊!!以後有親戚朋友家小孩想學醫,打斷他們的腿兒~
1.都是自學的2.漲學費漲學費漲學費
3.起的比什麼早睡的比什麼晚然而看不完的書
4.不開心
5.明天還有考試,我接茬背書去……
當然。你也不希望工作時總有人找事吧……
對。
誰都會考量以後的生存空間。誰也不想好不容易讀個博士出來,工作沒幾天就被砍死了,雖然不一定下有沒有小,但上有老啊。
讀那麼多年書,智商正常、能力正常,我選個什麼行業不好,非選醫生?
現在的醫生都不會讓自己的子女學醫。你說呢?野郎中,教書匠,在哪個朝代都是香餑餑
——《偽滿洲國》,遲子建。
不會少的。
謝邀。
首先聲明,在各種各樣的醫患糾紛中,我是堅決反對暴力的。任何的暴力行為,特別是針對醫生的暴力行為,都應該被譴責。下面的回答僅僅代表我對「醫患關係是否降低從醫意願」的回答,不涉及其他。
我的看法是,儘管醫患糾紛可能降低從醫意願,但是效果究竟有多大仍然是存疑的。
在這裡我想提示一下,當我們看到一個現象,進而為這個現象找原因的時候,我們必須搞清楚「經濟顯著性」和「統計顯著性」的差別。很多人特別關注後者,也就是在統計模型中,某個因素的係數是不是顯著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經濟顯著性」,也就是這個因素究竟是不是「重要的」。有很多情況,儘管某個因素統計意義上是顯著的,然而在經濟意義上,這個因素實際意義並不大。
拿這個例子來說,造成醫學分數線降低的原因有很多,首當其衝的是對醫生的需求。下圖是我找到的全國每萬人的醫生數:
我這裡的數據到2011年。可以看到,2003年左右,全國的每萬人醫生數達到了一個最低值,可以想像,這個時候應該大約是醫生身價最高的時候。然而2003年之後,醫生數直線上升,到2011年,每萬人已經有19個醫生了。每萬人19個醫生是什麼概念呢?我們看G7國家這個數字:
這裡「醫生」的定義是:
Physicians are defined as graduates of any facility or school of medicine who are working in the country in any medic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我不是非常專業,諸如dentist在國外是不是被算成醫生,而在國內是不是包含牙醫等等,國內的這個數字與國外的這個數字直接相比可能會有偏差,但偏差應該不會太大。
也就是說,我們2011年的醫生數的水平已經達到日本2002年的水平了。此外,醫療制度的不同可能導致對醫生的需求也不同。我們國家醫院每天接待的病人數我想是遠遠多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所以到2011年左右,我們國家的醫生的需求是不是已經飽和了呢?
此外,培養一個醫生不像其他的專業,是非常耗費時間的。從本科的學習、實習、碩士、一直到博士,可能得有差不多至少八年的周期。我們來看從2003年萬人醫生數的谷底,到2011年,應該差不多剛好是一個周期。而可能有更多的2005年左右去學醫的學生,等他們博士畢業出來,就業怎麼樣呢?
醫生也跟我們一樣,選專業的時候必須計算一下成本收益。投入了那麼多時間,最終還不一定能找到醫生的工作,為什麼還要去學醫呢?
那麼如果看不同地區呢?比如上面的狀態說的是河北的分數線,那麼不同城市的醫生數目應該肯定會不一樣的吧?看圖:
除了上海之外,基本上其他城市都能觀察到2003年的低谷。而且,越是大城市,萬人醫生數越是高。北京的醫生水平甚至已經超過了義大利的平均水平,而上海則一直保持著每萬人30個醫生的水平。反觀二線城市,2011年前後這個數值一般也不會低於20。可以考慮到,很多人之所以考大學是為了留在大城市的,而大城市的醫生數已經相對飽和,經過8年更多的學習甚至可能成為不了醫生,而如果你去學習金融、計算機這些熱門學科,畢業好找工作,待遇也好,為什麼還要選擇醫學呢?
而反觀獸醫,最近幾年可以說是中國的寵物市場快速發展的階段,大眾富裕之後養個貓養個狗,都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大城市,有很多品種比較名貴的寵物出沒,獸醫的需求自然也高。如果學獸醫時間更短,收入更高,還更容易留在大城市,為什麼不選擇獸醫呢?說句玩笑話,獸醫的難度比人醫可要難一點。人生病了你可以問他:哪裡疼啊?小狗生病了你能問他不?汪~
說完這些,我們再反過頭來看「醫患糾紛」對從醫意願的影響。有影響么?應該是有的。但是有多大?我猜不大。學生們在報考志願的時候,考慮的問題應該首先是:我能不能當醫生?然後才是:我當了醫生會不會碰上醫鬧?在現在的條件下,一般人如果從非名校畢業,甚至不能保證能去大一點的醫院工作,多少人會先考慮醫鬧的問題呢?
或者,可以這樣說,學生們報考志願時,未來能不能找到工作、工資多少、工作地點在哪裡,是first-order需要考慮的,而醫鬧的問題,應該是一個second-order的問題。
這就是所謂的「經濟顯著性」。也許這個因果關係是存在的,但是影響非常有限。單純拿醫鬧這個問題來解釋為什麼從醫意願如此之低,容易忽略經濟上更顯著的原因,過分誇大醫鬧對於從醫意願的影響。
====================================
來,這麼多質疑,我很開心,大家開始認真討論這個問題了。
首先我先說明一下為什麼會寫這個答案,這個答案的背景是有人分享了今年河北省醫科的分數線,發現很低,然後得出結論說,是醫患關係鬧的。後來經評論區朋友查實,那個分數線不實,因此我把分數線的那部分刪掉了。
所以,我這裡寫這個答案的背景是:高考醫科的分數線有所降低。
其次我來整理一下我的論點和論據:
論點:
1、醫患糾紛的確可能降低從醫意願,但是可能並非主要原因
2、畢業之後很難找到醫生的工作,可能是從醫意願降低的主要原因
論據:
1、從2003年至今,醫生的從業人數有大規模的增長
2、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醫生數似乎達到了不錯的水平
中國衛計委在統計的時候,通常是同時包含了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前者是有醫學本科學歷者臨床實習一年才後有資格考取,或者從事執業醫師數年後才能夠考。後者是本科學歷都沒有的,門檻低得多,沒有行醫資格,只有前者能稱為醫師,也就是你引用的國外數據中的physician。
另外,牙醫、中醫(口腔執業醫師、中醫執業醫師)等都被統計在了衛計委的這個口徑里,然而你引用的他國數據,並沒有包含這些。
如果要用數據證明,一定要同一個數據來源才有意義,我建議使用 WHO 的數據: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Data Repository (也許要翻牆?)
在這個裡面,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比如你說數據接近的日本,中國目前每千人醫師1.49,日本2.30,你說的2002年的日本,那也是2.06。
正確的對比:
中國1.49,
英國2.81,
美國2.45,
澳大利亞3.27,
朝鮮3.29,
古巴6.72。
由於並非醫學相關專業,在這裡我相信他的數據,所以我的第二條論據不攻自破。然而,我想包括 @陳浩 在內的質疑,仍然沒有改變我的結論。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國家究竟需要多少醫生?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我在原文中還有一句話,在中國目前的情況是,每個醫生每天都會接待非常多的病人。這個數字應該是比發達國家遠遠高出很多的。中國人看病難?我想這本來就不成立。如果你體驗過美國的醫療體制,我想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人看病一點都不難。
為什麼會有「看病難」的假象?是因為所有人都要去大醫院。大醫院看病是很難的,要排隊。為什麼所有人都要去大醫院?因為醫療條件、醫生的素質都相差很大。所以我從來沒有否認過中國缺少高素質的醫師,但是我在這裡討論的是高考分數線,而在中國,各個地方的小的醫科大學非常的多,比如各種「中醫藥大學」等等。從業人員們應該比我清楚,那些小學校的醫科畢業生,真正能從醫的有多少。
此外,如果國際間的比較沒有意義,那麼本國自身的比較總是有意義的。從時間趨勢上來看,2003年至今,醫生的數目的確大幅度增長。是不是飽和這個問題得不出答案,但是至少,現在醫學學生畢業之後沒有2003年前後好找作為醫生的工作了,我想這點應該沒有多大的異議。
另外一點就是時間的因素。一個醫生從高考入學到最後工作,少說七八年的時間是要的。你要考慮清楚,這七八年的時間,又有很多你的學長學姐變成了醫生,最後能留給你的工作機會還有多少?2023年還有多少醫生職位的空缺留給你?我想這才是從醫意願不高的最主要原因。
再次總結我的論點,單純因為幾次醫鬧事件,然後得出醫鬧導致了醫科分數線降低,是得了芝麻丟了西瓜。回到我之前的語言上來,也許醫鬧的確是一個原因,但是究竟是不是主要原因,這個影響究竟有多大?我覺著是非常可疑的。
也許,這個問題換一個角度思考會比較直觀:如果沒有醫鬧,跟現在相比,到底有多少人會願意報考醫學類專業?利益相關:醫生子女。
我同意,「醫患糾紛」與「分數線降低」從數據上只能看出統計相關,是否有因果關係存疑。
但我的觀點是,很難排除或弱化「醫患糾紛」與「分數線降低」的因果關係。
我想先對@慧航的數據提出一些疑問:
@慧航指出,中國的每萬人醫生數接近發達國家,大城市超過發達國家,認為需求飽合。
如果這樣,為什麼中國醫生的工作時間和強度仍然遠遠大於歐美醫生?
如果需求飽合,為何中國病人仍然看病難?
註:
此處,@Luxenius 和 @清晨的榮譽 等知友已經對 @慧航 的數據提出了更多質疑,
包括:中西方統計的口徑不一致,沒有考慮學校擴招的影響,執業醫師證有名無實等。
因此 @慧航 的數據是否有效,到底能否論證他的「猜想」,我們需要打個大問號。
事實上,中國的醫生數量仍然相當缺乏,醫療資源仍然遠遠落後發達國家。
從醫者的需求並沒有飽合。
我想指出,「醫患糾紛」不僅體現在「醫鬧」事件頻發這個現象上,而是許多問題的綜合反應。
其中包括:醫療制度、國家投入、醫生待遇、醫生社會地位、媒體輿論環境、病人就醫環境,等。
這些問題都是環環相扣,惡性循環的。
@慧航指出,醫學生填志願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當醫生」然後是「有沒有醫鬧」。
我認為,填志願首先考慮的是興趣和職業前景。而醫生職業前景的惡化,與醫患矛盾緊密相關。
@洪嘉君指出分數線下降的一個原因是「社會認知降溫」,這更是醫患矛盾的直接體現。
甚至之前指出的,為什麼這麼多醫生似乎還不能滿足需求?我認為也不無關係。
比如@洪嘉君打比方提到「父子皆醫生」這種現象。
可是目前明顯的趨勢是相反的,醫生越來越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從醫。
你當然可以解釋說,「醫患糾紛」只是一個原因,主要原因可能是「工作環境」。
但是醫患糾紛正是惡劣工作環境的一部分,工作環境惡劣正是醫患矛盾的體現之一。
我認為「分數線降低」和「醫患糾紛」這兩個現象,是醫療體制大問題中息息相關的兩件小事。
試圖通過解決醫患糾紛來提高分數線,或者試圖通過尖子生來緩解醫患糾分,都是舍本求末。
改革醫療制度,加大國家投入,改善就醫環境,然後才能切實提高醫生待遇,進而打破惡性循環。
我說點挨磚的話。我這裡算是中國的三線城市,收入呢,一個月普通人就2000多點吧。醫生的收入多少?公立第一大醫院,我比較熟悉,因為最熟悉的人在裡邊工作,低於20000每月收入的醫生和低於7500每月的正軌考進去的合同護士,裡面可能也有,但我沒碰到。這樣的收入,你說醫護報名率怎麼樣?也是連年下降,為什麼?跟醫患矛盾可能有那麼一丁點關係,但最主要的原因,我想是崗位飽和,招聘條件就從護士來說,最近幾年,從中專,高職,一專,本科,還有專業要求的細化。符合條件的人少了啊,報名率自然少多了。所以我知道的原因,在我這個城市,就是簡單的,崗位飽和,招聘條件提升。
答覆里有個可能是醫生的跳腳了,最後還是承認自己是收入超過兩萬,舉例南京某醫院說收入少,這個我倒是不反對,沿海城市醫生收入,剛好有個同學在杭州某醫院護士,的確收入也就8000,和我這三線城市差不多。
中國醫生的工資一直就那樣,不高也不低,說穩定也穩定,但真出了大醫療事故也就不用混了。
現在分數線下來了你怨醫鬧,當年分數線又是怎麼上去的呢?恐怕不是合法收入導致的。
我爸是退休醫生,曾做過十幾年骨科科主任,幾年的大外科科主任,有段時間我經常聽他抱怨年輕醫生缺乏醫德、眼裡只有錢,選用醫療器械先想著哪家回扣多。貌似就是分數線很高的那批畢業的時候。
現在那些當年的年輕醫生也做科主任了吧。
注:此番見聞是在非省會地級市,所謂年輕醫生多為00年前後二本畢業。今天,朋友剛發的,字字是血淚。
每次看到這種問題總會感覺國家在下一盤大棋。
大氣污染,沒人逃的掉,大家都會吸點增加患病幾率。
醫療問題就很有意思了,國家壓低看病價格,無腦維護群眾利益,滿足了醫療需求,但僵化的制度也導致莆田系的崛起,這段可以理解,是一種初期什麼國家貧弱為了滿足人民醫療需求的發展方式。
現在,人民的教育需求已經基本全覆蓋了,基礎教育,網上學習可以給每個人獲得知識和基本素養的能力,糟糕的醫療就開始發揮智商篩選器的作用了。
優秀人才學醫的當然會越來越少,你願意讓班裡前三十名給你看病還是後三十名給你看病?國內醫療隊伍水平逐年下降,最後那些沒有基本理化知識,只有淳樸善良的群眾們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而且國家也儘力了呀,一出事就罰醫生,安撫群眾,那部分無知的群眾都不知道自己是因為什麼死的的就GG,留下的都是有能力找到優秀醫療資源人才。
大氣污染,惡劣醫療互為表裡,前後呼應,為祖國篩選出一大批人才,可謂偉策。
學醫相對以前,增加了一個條件:承擔被病人無理傷害的風險。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或許你有數據來證明它的影響沒那麼大,但是就心理和輿論上來說,它的影響很大。
當年帶的醫學院實習生基本上都要出國行醫了,只要學的足夠好,英語足夠好,中國做醫生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當年我不能理解為什麼8年制的同學會轉6年本科,他是明智的,他沒有後台,進不了好科室,家裡條件不允許他在培養上花太長時間。
為我們的未來悲哀!
我自己當年是填錯志願學得醫,其實圈外人對醫療行業是不了解的,我覺得要讓圈外人評價醫生職業就是高薪穩定!網上談起公務員、教師、醫生都是咬牙切齒,但是相親市場上這三類人可是香餑餑。生活不易,對比有些畢業就改行的專業,醫生的職業前景還是可期的!但是對於很多高分牛人來說,目前醫療現狀會降低他們投身醫學的吸引力,成績一般的,有書讀就行了管他學啥呢!所以我覺得不存在報考人數會下降,分數線下降有較大可能!
推薦閱讀:
※對於候選人來說,「10 人錄取 1 人」和「100 人錄取 10 人」兩種規則難度一樣嗎?
※基於次線性期望(Sublinear expectation)的概率論體系有何價值?
※如何求出正態分布的尾部期望?
※動物保護主義會造成偷獵增加嗎?
※是否許多變數可以用正態分布很好地描述?如果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