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分子何時能形成這樣的「大國心態」?如何促進此一過程?

我對大國心態的理解:1.
認為自己的國家應該是優秀的,想要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正因為此,當國家還不優秀,不值得我們驕傲的時候。應當通過鞭策、批評、參與建設或改革等方式,促使國家變得優秀,變得值得讓我們驕傲。 2.意識到祖國還有很多問題,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推動祖國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 3.
站在多方面的立場上考慮國際問題,從而幫助我們最終做出最有利於本國人民的決策。 (國家與政府是不同的)
這種心態其實對任何一個國家的,不想或不能加入外國籍的人來說都是有益的,因為這樣的心態更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中國現在已經算是一個大國,至少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在向強國發展。但中國的許多知識分子似乎還習慣於原來的弱勢心理,(例如:當發現外國與中國不一樣時,會想:中國為什麼不是這樣,因此導致了什麼問題,中國要是這樣該多好!!而不是:外國為什麼是這樣,這樣有什麼優缺點,中國是不是適合這樣。)這種預設前提的思路會引起一些偏見,進而影響人的判斷力。所以我認為大國心態對當前的中國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次發問,如有錯誤請多包涵)


首先來說,題目可以修改成「知識分子何時才會像我下述三條一樣思考問題」。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覺得這三條叫「大國心態」 。
其次,知識分子不需要像這三條這麼思考,更沒有必要去促進他們像題主一樣思考的過程。

知乎有句古諺語說:「跳過是不是就問為什麼都是耍流氓」。
我以為,跳過「該不該」直接問「怎麼才能讓知識分子都像我一樣思想」也是耍流氓。


實在忍不住要寫個吐槽流的答案:
如果題中的」主流知識分子」按職務、職稱、社會地位、活躍程度受關注程度,而不按學術思想見識水平界定的話,那麼答案是:

什麼時候中國的國力和大眾的整體生活水平全方面壓過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而且壓的很厲害,什麼時候中國的主流知識分子才能形成題主所理解的大國心態。
按照中國目前的發展態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起碼二十年,樂觀的話十年。
而且這種實現,恐怕也只能達到題主所要求的1、3條,第2條還是會成問題。——因為那時候主流知識分子們可能忙著去干別的,比如跑別的國家忽悠人賺錢甚至當顧問坑人、在國內忙著各種獻媚跟風什麼的,八成顧不上繼續反思自己國家了。

至於原因,也簡單,也不簡單。
簡單說的話就是:
不獻媚不求取悅於人不趨炎附勢、有能力獨立思考也願意思考而且思考有質量有水平、有公心有正義感和責任感、善於觀察世界和生活而且感覺敏銳——的人,永遠是群體中的相對少數。
知識分子也一樣。不會因為多讀了些書、在某一方面了解的比大眾更多一些,就更容易擁有這些在人類社會中相對稀缺的素質(當然也不必然更困難。所以請勿扣「仇視知識分子」之類的帽子謝謝)
而題主在本問題中希望中國的」主流知識分子「做到的事情(形成大國心態),在現階段以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恰恰對上述這些素質的要求很高,所以不大可能實現;
但是如果等一段時間,現實狀況改變了,被認識的對象變化了而且變的很厲害,那麼可能性就大很多了。
認知么,總是主客體雙方之間的事情~


哦,還忘了一個因素,就是「主流知識分子」這個群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應該也會有所變化的。主要是一些80後90後的青年人,按常理應該會陸續加入這個群體。
而個人現在大體上認同的一個看法是:80後90後的人,至少在眼界和閱歷上會比60後70後好很多。這有助於他們更快的認識現實、也有助於他們發展前面所列的、「形成大國心態」所需要的個人素質。
當然這個有點兒代際地圖炮。。其實我自己也因為種種原因好長一段時間不願意認這條,但現在基本接受了。
而且這個因素也不能高估。畢竟哪個年代的人都有好有壞。而80後以我的接觸觀感,覺得整體會好一些,但好多少也不好說。
只是80後90後成為「主流」的時間,也需要十到二十年。

所以綜合起來還是:從現在起等二十年吧。樂觀點十年。
(先寫這麼些。以後有機會有心情也許會再作些補充)

PS 請不要在答案下面大談「中國的知識分子/文人歷來如何如何」甚至「中國人歷來怎樣怎樣」,因為我的答案不是這個意思也引申不出這個意思。
多謝~


一點淺見。

題主的三條其實可以稍作改變。

【認為自己的國家是優秀的,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改成:
【認為自己的國家應該是優秀的,想要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正因為此,當國家還不優秀,不值得我們驕傲的時候。應當通過鞭策、批評、參與建設或改革等方式,促使國家變得優秀,變得值得讓我們驕傲。】

【意識到祖國還有很多問題,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推動國家進步。】
改成:
【意識到祖國人民的生活還有很多問題,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推動祖國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

【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考慮國際問題。】
改成:
【站在多方面的立場上考慮國際問題,從而幫助我們最終做出最有利於本國人民的決策。】

不知題主同意否?
=================================

相關文章及硬廣:

如果您有任何情感、戀愛、兩性關係、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xuexizhuinvhai(「學習追女孩」的拼音)並直接提問,賬號君會在24小時之內回復你。


如果你想要科學系統地學習兩性關係知識和技巧,請關注我的連載專欄:寫給兒子的泡妞書,寫給女兒的挑男計

如果你想要提升戀愛技巧,追到心儀的男神女神,歡迎參加我在全國巡迴開辦的約會課程:劉念約會教室課程表。(劉念約會教室的課程都可在聽完之後申請無理由全額退款。如果你上完課感覺不適合你,我們不會收取你一分錢學費。)


謝謝邀請。

我們來看看題主對大國心態的一些定義:

1.認為自己的國家是優秀的,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要認為自己的國家是優秀的,那首先就要求這個國家確實是優秀的。如果這個國家不優秀,還自認為優秀,那豈不是夜郎自大了么?這樣的自信,顯然是不堅固的,一旦外界的情況得以知悉,這種自信自然就會崩塌。

所以在80年代,我國立刻泛起一股逆向民族主義,重新開始了清末-民國時期的全面西化的思潮。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是否自信,最終取決於國家發展的狀況。自信,總得有東西可以「信」吧?四大發明也好,文明古國也好,都不能當飯吃。自己只能啃窩窩頭,看著對門大魚大肉的時候,「我家祖上闊過」是不頂用的。

所以,要讓主流人士認為自己國家是優秀的,這國家就必須真的優秀。這個國家就必須要真的創造出讓國民感到驕傲的東西:

1、生活:一個富裕的國家自然值得驕傲
2、道德:由自由與民權引發的針對其他國家的道德優越感
3、貢獻:科技、文化上領先世界,為整個世界產生了重大的貢獻

這都是值得驕傲的東西。然而這些東西我們還沒有。當然,由於近些年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逐步自由化,針對一些後進國家,中國的情況已經有了優勢,同時發展前景謹慎樂觀,一部分人已經有了驕傲、自信的感覺。但是作為中國主流來說,一般眼睛總是盯著世界上最富有、最先進的國家,我國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不自信、缺乏驕傲,也是非常正常的。

當人們極度不自信的時候,就會盲目認為別人的都是好的,而不做細緻的分析。

要獲得這種自信,必須要中國躋身世界最富強、先進、自由的國家之列。剩下的兩點,其實大同小異。


2.意識到祖國還有很多問題,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推動國家進步。
中國現在並不在危急關頭,大部分人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生活。一個人要上升到考慮國家、民族的命運,往往是要在衣食無憂、生活寬鬆的時候。一個每天上班8小時,晚上還要加班兩三個小時的人,恐怕是沒時間考慮這些問題的。

不說別的,每個月為還房貸操心,天天考慮自己買個包要攢多長時間的錢,這時候還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推動國家進步」呢?

要想有很多人來考慮這種問題,非得先想辦法創造出一批悠閑的工作來。而這,要麼,就是養一批不事勞動的貴族。要麼,就是創造出超高價值產出的工作,使之只要較短的工作時間就能滿足日常花銷。還有一種可能,是創造出強大的文化消費市場,使得這些人在考慮國家問題、推進國家進步時,依靠寫相關的書就可以賺夠生活所需。只要是不想要貴族,那都要依託於經濟的高度發達。


3.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考慮國際問題。(國家與政府是不同的)
這個問題和第一個問題是基本一樣的。有的人不從自己國家的立場,卻從別的國家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往往是因為他們覺得另一個國家更好、更可愛、更正義。


@冷哲 的答案已經很清楚。這裡補充一下我對主流知識分子的認識。
首先,國家和社會沒有完美的發展模式。國家發展過程中總是充滿著各類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

知識分子被譽為「社會的良心」,對國家和社會的走向比一般人有更深的認識,對社會發展趨勢的各種可能性(優勢、弱點和隱憂等)應該更敏感。在這時候,他們的責任並不是為社會主流作吹鼓手,而是應該選擇一個冷靜的立場,中和主流情緒,避免社會走向極端。因此,在中國走向強盛的今天,一個真正負責任的知識分子,恰恰應該對人們的自信情緒保持警惕和批判的態度,提醒人們不要盲目樂觀自大,而對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相反,他們應該積極於尋找和揭露社會的黑暗和腐朽,隨時為國家和人們敲響警鐘。

與此相反,在國家衰微、社會飄搖,人們絕望而缺乏信心的時代,知識分子才應該保持「大國心態」,不放棄走出低谷的希望。我覺得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應算是一個表率之作。


冷哲的回答對問題已經解釋的很清楚,尤其贊同第一點:要認為自己的國家是優秀的,那首先就要求這個國家確實是優秀的。我這裡先從另一個角度補充優秀國家的標準:絕大部分國民通過一定的努力可以獲得足夠支持家庭的穩定收入;不分男女老幼,國民的心理和行為普遍健康,大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目標在本國就有實現的土壤;整個國家穩定持續的發展,至少在短期內看不出這個國家有陷入大的危機(比如能源枯竭,環境嚴重惡化)的可能性。我國目前的狀況跟這個標準有多大的差距大家都懂吧?

回到具體的問題,什麼時候我國能夠真正成為一個優秀的國家?怎樣促進這一過程?
說到具體時間,這本來就是一個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更何況是中國這麼一個龐大複雜的國家。似乎其它答案要麼避而不談,要麼就說謹慎的表示樂觀。我不想直接表明我的態度,我只說說我能夠看到的不足和優勢。

首先想到的是工作效率問題。我這裡說的效率,純粹指的是投入的價值和獲得的產出之比。這麼大的課題我沒有具體的數據,我只能從我看到聽到的例子感覺:作為世界工廠的我國生產的各類低端產品獲取的利潤率能跟別人生產蘋果機、小汽車、奢侈品的利潤率相比嗎?城市換了一屆新的領導班子,不知道知友們生活的城市可以舉出多少現任領導拆掉前任領導的面子工程然後投錢開始新的生產建設的例子?愈演愈烈的鬼城和空樓,背後的勞動創造了什麼實際價值?一年更比一年多的科研教育經費,似乎文章數量確實有一些攀升,但我國在科學文化領域真的做出了同歐美國家同樣經費下相提並論的貢獻嗎(其實我國科研工作者的工資還很低,雖然有些方向經費很多)?我想到的還有網上對國產電影電視劇,音樂的各種吐槽,似乎這些方面仍然是投入大卻實際產值小(請勿從製片
人或唱片公司圈錢的角度考慮)。
接下來就是分配問題。分配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政府通過稅收進行的再分配,城市與鄉村的資源分配,一線城市和二線三線和各種中小城市的資源分配,工作機會的分配,不同職業之間尤其是農民工的工資分配,教育醫療等資源的分配。目前的情況似乎是:稅收很多變成了三公經費和官僚資本,農民都想著進城,廣大畢業生擠破頭去一線城市當房奴,當然也因為好的工作機會都在一線城市,農民工每年都在猶豫春節後是否還為了那點工資繼續漂泊他鄉然而大部分還是決定繼續遷徙,每年報到的大學新生中農村戶籍的比例越來越低。

另外有些問題我這裡只是列出但不詳細說明:比如說生態環境的惡化,人口結構可能導致的對未來的巨大壓力,大量移民導致的資本轉移,貪腐問題等等。
說過不足,我還是說說優勢吧。最大的優勢是勞動力:不是廉價的農民工,而是以致富為目標正在辛勤工作的廣大中國人民。以我在美國和歐洲的生活經歷來看,我總以為:以中國人的工作努力程度來看,大部分人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我不禁想起我和義大利師兄的一段對話,我們相互吐槽各自國家的問題,他安慰我說:你們中國人不需要擔心那麼多,你們正在生產一切東西。

最後再簡單說說如何加快這一進程:知道問題所在,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以更大的熱情投入自己的工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能,關注社會公平,尊重老人,教育並保護好孩子,保護生態環境等等。值得指出的是,我們不能奢望每一個人都能自覺地辦到這些,即使能,那個過程也將無比緩慢和漫長,最有效的保障是一個良好的社會機制,而這正是決定前面那個關於「什麼時候」問題答案的最重要因素。


促進這一過程最需要一點,那就是國家的強大,保持大的前提下做強。
按照歷史來看,當中國再次實現萬國來朝的時候就差不多了。起碼就是聯合國總部得搬到上海或者天津吧?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作者用「大國心態」一詞想表達的意思應該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知識分子)何時才能具有作為中國人的自信。作者說:「中國的許多知識分子似乎還習慣於原來的弱勢心理。」表現了作者對中國知識分子的自卑頗有微詞,作者也許覺得,現在中國富強起來了,已經是大國,就應該更加有自信才對。當然,用「大國心態」一詞來描述作為中國人的自信是不太合適的。

  知識分子對本國是否認同,是否引以為傲,與國家大不大沒有必然聯繫。再說,大國的「大」是什麼意思?是人多?錢多?地盤大?中國的知識分子看重的又是什麼呢?

  雖然如此,作者道出了其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焦慮,為什麼國家各項事業都不如人?為什麼人們都想移民,跑到國外去?知識分子總是批評中國不如西方,過去國家窮、亂,這樣說還可以,現在國家富強了難道依然不能說一點中國好么?

  是的,自從一百多年前許多中國人就看著西方的月亮圓了。然而,這並不代表國無賢士。錢穆先生早就指出過,中國政治、中國文化有過於西人者遠矣。但在那個時代他是孤獨的。從文化的角度來說,不是中國不如西方,是子孫不肖,不讀中國典籍,不知華夏之大、之美。從社會現狀來說,當今的中國社會問題頗多,知識分子正是要揭示、批判醜惡面,樹立起社會道德、社會規範應有的形象。這與大國不大國沒有任何關係。


-
大國不是自封的。

當人有求於你,想拉你結盟,有了委曲,會找你仲裁,有了困難,會向你求救,自己無力應付外敵時,會想求你保護。

更重要的,有人會傾慕你的文化,會想看你拍的電影,聽你出口的音樂,讀你印下的書籍,模仿你的生活方式,愛戀你的禮儀,甚至會想來祭拜你所崇敬的神明,移植你的宗教,也因此,會有一堆人跑來學習你的文字語言,穿著你的衣飾,試圖在你的都市定居下來,享受你的先進政治制度,緊守你的生活氛圍,不願離去。

當然,這些人也想跟你作生意,想賣東西給你,但,他們更想買你生產的,高級精美的優秀事物。

那麼,你才是大國。

中國的知識份子,你的所作所為,無非都是要促成上面這些目標,而且,你必需真正地作出一些成績來,不是拿屁話哄騙國人,而是真正作為生產者,生產了一些有價值的「中國事物」,朝中國的國境外推送,讓異國人士叫好讚美,讓他們從真心來親近你,求你中國文明的寶貴滋養,請真正努力,至少作到了一點,那麼,你才能說你是在「建立中國成為一個大國」。

若不是,只是像五毛一般,在網上講一些沒營養的一二三四五?

說的再是口沫橫飛,也不過是扯雞巴淡。

知識份子如果有自尊的話,就不會有什麼心態不心態,知識份子,是大國的奠立者。

職責在身。

-


部分回答很靠譜了,我就多說一句廢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最應該做的是質疑和設法阻止人們出現題主的問題中所提到的三種理解,而不是促進。


等到知識分子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主流」的時候
不被「主流」所綁架的時候
反「主流」時不是靠嘩眾取寵也能被他人認真傾聽的時候


忘記是在誰的回答中看到這句話了:一切在問「為什麼」之前沒問「是不是」的提問,都是耍流氓。

回到樓主樓主提的問題上來:我認為,這基本上是個偽命題。

我們打老祖宗那起就太喜歡宏大敘事型的風格了,為往聖繼絕學修齊治平德言功三不朽之類的,總覺得自己讀了幾本書就是個「分子」了,然後就得為國為民為社會做點什麼,不然就是上對不起天下對不起地中間對不起家人親戚云云。

這個沒辦法,我們似乎從老祖宗(這個儒家難辭其咎)那裡,至少公開宣傳上,就傾向於人類社會活動的最小單位是「宗族」,是一個群體,而非個人——「我」這個概念是不成立的。一切為了族群利益的最大化,為了這個更大的目標,小我是需要為之服務的,並且是需要讓位於這個目的的。所以前幾年打籃球的艾佛森訪華做商業活動的時候,主辦方還煞有介事找個書法家上來教他用毛筆字寫「我」字,這簡直就是胡扯嘛。

這也沒辦法的事,前幾年我的一個朋友因抑鬱症自我了斷了,他學問做得很好。我很難過。跟爸爸提及此事,我父親的回答是:真可惜了,國家花了這麼多錢和精力去培養他。。。當時我就覺得,族群的概念還是在那裡,你永遠無法抵抗它。

扯遠了。又跑題了。拉回來。作為一個讀書的人(先不用」知識分子「那麼崇高的辭彙),我們就很少想過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想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先去讀王小波的小說,他講當年在雲南作知青下鄉插隊的時候,很多小夥伴們熱血青年響應國家(又是一個族群!)號召,偷渡到緬甸那邊去打游擊,「為了解放全世界受苦受難的人們」,結果多數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更要命的是,國家哪裡知道他?!

所以我還是傾向於用戲謔的方式去化解這個崇高的問題:我們讀書的目的在於,比起做一個又沒錢又沒文化的人而言,當一個有點文化但沒錢的人,似乎要好一些。

而知識分子就我的理解而言,就是一種慾望。一種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世界的狂熱:它是什麼?它為什麼這樣?這是種了解世界的態度,但並不涉及到改變世界。馬克思在這點上很不招我喜歡,他非要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事實上這根本就不是知識分子的工作好么。

知識分子應該永遠和大眾保持一定距離,觀察但不介入世界,觀察一切,分析一切,其目的僅僅是用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夠了。幹嘛非要知識分子去承載那麼多宏大敘事的東西,去代表一個族群,提供一種「XX心態」?這是種妄言,這不是知識分子本身的工作。


我怎麼覺得中國知識分子大國心態幾乎都快要爆棚了


這個問題是個偽問題

1,大國心態首先要思想自由,言論自由。既有發表正確言論的自由,也有發表錯誤言論的自由。就像美國最高法院的判詞:美國國旗也保護蔑視它的人。

2、為意識形態,虛無的「大國心態」定一個標準本身就是追求大一統,排斥思想異己,缺乏兼容並包的表現。


中國現在本身就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大國,除了美國和俄羅斯之外,任何國家都不比中國更有資格做大國,即使是美國和俄羅斯,也不能把中國當小國。

樓主列出的幾條
1. 認為自己的國家應該是優秀的,想要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2.意識到祖國還有很多問題,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推動祖國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
3. 站在多方面的立場上考慮國際問題,從而幫助我們最終做出最有利於本國人民的決策。
似乎不是大國心態,而是救亡心態,大國心態應當是開放的、寬容的。
小國天天叫嚷著自己的特殊性,而大國應當著眼於人類的未來。

如果樓主說的大國是世界中心、天下第一的話,那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內,我不認為中國能取代美國。
而如果真的做了天下第一的話,就更應該以人類的利益為重。


大國有什麼好炫耀的?杜海濤是虛胖,不是Strong。


中國知識分子天天在那空了吹,典型例子:于丹,韓寒,游叔(沒錯,就是那個被宣稱掌握宇宙真理的yofilm)。


在中國知識分子裝神弄鬼神吹海吹時,美國知識分子在幹嗎?


請學習美國著名智庫:美國著名智庫_網易財經


請學習全球智庫排名:全球智庫地位


其他回答都說得差不多了,我針對「知識分子」分享句話吧。
「知識分子的首要職責是批判,而首要批判是自我批判。」——蕭瀚


在中國成為強國之前,這種不自信的心態更有益於國家的發展和個人的提升,至少好過於在落後情況下的盲目自大吧。所以在中國成為真正的強國之前,這種不自信的心態反而能夠讓國民更虛心的學習先進和提升自己,與當前中國的世界地位也相匹配!哪天中國真的強盛了,國民自然就有大國心態了!


問題我要這樣回答:我們的知識份子不是沒有「真正」的大國觀念,而是他們皆以為他們所秉信的觀點是「真正」的。

問題的作者談到三點「大國心態」的定義,

1.認為自己的國家是優秀的,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這一點五毛已經做到了。

2.意識到祖國還有很多問題,想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推動社會進步。

這一點很多公共知識份子正在身體力行。

3.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這一點不管好不好,對不對,憤青反正就是這樣考慮問題的。

那麼怎樣使這些觀點移植到主流知識份子上呢?

我想關鍵的問題是:中國,到底有沒有主流知識份子?中國,到底有沒有主流價值?

說有,那麼現行的主流價值一定是「社會主義價值觀」或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但另一方面,這樣的「主流」是因政治導向而並非是民眾選擇的結果,那麼從某種角度上看,我們可不可以說,在中國,並沒有一個「主流價值」,我們所有的,只是不同的人所奉行的信念。如果是這樣,我們很難講我們國家有「主流」,因為若我們如此強調,必會引起我們經驗和感覺上的衝突。

如此,「主流價值」有哪些條件呢?

我想首先這樣的主流價值要與人性契合,只有與人性契合的價值,才有肯能被廣為接受;其次,一種主流價值的形成,必然要求社會各方面的認同,無論是政界、工商界、學界還是底層民眾都應對這樣的觀念達成共識,否則就很難形成主流;第三則是尋求合適的代言,一種觀念的形成主流,應依靠宣傳的力量,這就要求解釋和教育。

而培育「主流價值」,首先要開啓民智。民眾惟能理性地發現並形成一種價值觀點,我們的國家才有可能形成「主流價值」。這裡有兩個途徑,一是藏富於民,第二是還政與民。藏富於民,求得民眾思考的精力和條件;還政與民,鍛鍊民眾思考的能力和經驗。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要培育「主流價值」那麼必要讓社會主流階級發言,若我們社會的輿論一直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那麼多數人的訴求很難被知曉,所以我們面對的現狀就是奉行不同信念、主義的知識份子地自說自話和普遍民眾的麻木和盲從。

因此我們有的,只是衝突的信念,卻並無理性,更無主流。

但是我所懷疑的是,若我們普通的民眾真的形成了一種主流,那麼我們政府又將何去何從呢?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淺見。


感謝您的閱讀,筆者還有一個公眾號「若昧若退」,主要發一些哲學和歷史的隨筆,有興趣歡迎關註:

http://weixin.qq.com/r/hTm_povEBdZ6rc-F92y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或者可以來本人的小站:晏如齋隨筆,看看:)


自問自答,我認為要想 "中國主流知識分子形成真正的大國心態",則需要讓廣大知識分子意識到這種心態是對自己有利的。而大國心態的前提是「愛國」。(參見我的另一個問題
愛國能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和壞處,不愛國呢? 但現在回答的人貌似不多,希望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
從表面看,愛國行為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而且其邊際成本是較高的,(題主在這裡回答問題,就少打了一盤DOTA)進而導致搭便車之風盛行,對一個純理性人來說,愛國是不可取的。所以要讓大部分人都愛國,國家必須發展到較高的程度,使人們產生自然而然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懷,而較少考慮利益得失。但如果每個人都不愛國,國家又很難發展到較高的程度。看看今天中國的樣子,再看看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的樣子,不由感嘆那些老人們是得有多高的愛國情懷啊!
當人們在從"認同國家"這一想法上所得到的滿足感大於愛國行為帶來的利益損失的時候,愛國(至少在某種程度上的愛國)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如 @冷哲所說,對國家的認同與客觀環境和價值觀有關,較難改變,所以問題的核心在於明確 「愛國行為帶來的利益損失」。
首先,正確且正當的愛國行為對每一個有中華血統或受到中華文化巨大影響並希望成為中華的一部分(當然這種人現在好像沒有,中國的影響力還不夠)的人來說,都是有益的。因為種族是不可改變的,而種族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管美國等西方國家如何民主自由,一個華裔都不可能當選為最高領袖。而在中國則還有希望(當然希望極其渺茫)。認識到了這一點,許多人搭便車的時候,就不會想方設法往輪胎上按釘子了。這就解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其次......好吧我覺得第一條就政治不正確了,為了避免挨罵我還是不說了。
--------------------------------------------------------------------------------------------------------------------------------------------
其實是剛才同學叫我打DOTA我才沒有繼續寫 -_-!
其次,大部分愛國行為的成本並不很高,就像題主用一盤DOTA的時間發了一片宣揚愛國主義的文,在遊戲中順便跟同學交流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再用另一盤DOTA的時間完善了一下。
再次,愛國行為還是有直接的收益的。還拿我自己為例,在我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他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共同深化了對國家的認識,並在他們心中加深了我「見解獨到,認識深刻」的印象~~

總結一下,我認為,愛國是一種長期有益,成本可控,回報合理,惠及全民的投資項目。
(如果有了新的想法還會再寫)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缺乏教養?
作為infp/intp,你被什麼作品(故事/藝術作品)感動/催淚過?為什麼?戳中了你心中的哪根弦?
京劇為何一步一步走向衰弱?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TAG:政治 | 文化 | 知識分子人群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