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練習毛筆字時,先從筆畫練習比較好還是直接整字練習比較好?
最近開始練習毛筆字,求高手指點。
知道先練什麼沒有用。你要知道為什麼先練這個,還要知道怎麼執行。
知乎上很多關於書法的問題,大多數都源於最基礎的一個問題,
」練書法到底要練什麼」。
很多寫答案的人也沒搞清楚這個最基本問題。
每天練字,每天讀帖,每天廢紙三千,你可曾靜下來想過,我練字到底要練些什麼?
我想練一手好字,我想比肩古人,我到底練哪些東西才能做到?
大家給的答案都很一致——」當然從筆畫開始」、」筆畫練好才寫整字」……
但是怎樣才算練好筆畫?基本筆畫全過一遍?還是每個筆畫練三張紙?什麼時候能寫整字呢?……
隨之而來會有無數的問題都是源於最基本的問題沒搞清楚。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毛筆字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怎麼能練好呢?需要不停地寫,臨摹,然後突然有一天,與王羲之與顏真卿對接了!頓悟了!艹!成了!
這不是書法。
這是法術。
其實練毛筆字跟你們學數學學化學學政治學管理是一樣的——都需要在學習一樣東西之前,對這個東西在頭腦中先建立體系化的認識、樹立清晰的步驟觀念。
當然,我說的是基礎層面。
你想想,你會不會問」先學加法還是先學算式?」?你會不會問」先學認字還是先學讀課文?」?
你不會問。因為你或者說教你的老師對於語文數學這些科目是有體系化步驟化的認識的,但是對於書法很多人沒有這個認識,包括很多教書法的老師。
所以,如果我們想練好字,必須要全面、整體、有序地認識書法。
首要問題就是」練書法到底要練什麼」。
答案很簡單,四樣東西:
用筆、結構、章法、格調。
一、用筆
就是題主說的」練筆畫」。
我們要學會熟練地運用毛筆並且用對的方式寫出你想要的點畫效果。
比如你學顏真卿,那你要先練」橫」這個筆畫。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都準確無誤,而且寫出來的效果與顏真卿形似又不乏力量與書寫性。
二、結構
就是筆畫和筆畫、筆畫組和筆畫組之間的關係。我們要通過臨帖掌握不同書家對於每個字、每種字的結字方式。
比如你臨顏真卿的」位」字,要了解撇多長多斜、左邊單人旁和右邊的立的位置、寬窄、穿插等等等等,這樣能夠理解顏真卿的結字方式,也能對於楷書的結體規律有所了解。
三、章法
就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
比如唐楷字與字之間空間要相等、上下與左右空間也相等、字與字之間大小、輕重不能差別太大等等等等。
四、格調
比較玄,可以理解為書法作品傳達給觀者的直觀感受,和書者的藝術觀、心性有很大關係,所謂」字外功夫」,所謂」字如其人」。
直觀點來說,王鐸的格調與王羲之的格調不同;以常規的評價標準去衡量的話,王羲之的格調比王鐸要高。
四樣東西說完了。
仔細想想可以發現,這四樣東西里第一個用筆、第二個結構、第三個章法是層層遞進的,第四個格調是貫穿始終一直伴隨著你的。
現在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
題主問的是筆畫和整字哪個先。
筆畫練的是什麼?用筆。整字練的是什麼?結構。用筆是結構的基礎,當然要筆畫先。
就像要先學加法再學算式、先學生字再讀課文。因為前者是後者的基礎。
到這裡題主的問題已經解答完了。
但是這沒什麼用,因為不知道怎麼執行。
怎麼執行呢?什麼時候寫整字?什麼時候寫整篇?
很簡單,這時候你已經知道那四樣東西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了,你只要記得練1的時候為了2、練2的時候為了3、自始至終磨練4就行了。
舉例子,
第一步、你今天練了橫,也就是單個筆畫。
第二步、你可以練」二」,也就是整字——一個由你掌握的筆畫組成的整字。練結構、掌握結字規律。
接下來重複第一步,練豎,也就是第二個單個筆畫。
再重複第二步,練」十」——由兩個你掌握的筆畫組成的下一個整字。
第三步,裁一張承載著神聖與莊嚴的宣紙,練」二十」——由你掌握的兩個整字組成的作品,去嘗試用怎麼樣的排版、距離、對比,推敲章法。(在第三步之前重複了一二兩步是因為在初學階段一個字的作品起不到章法訓練的作用,必須兩個字以上。)
第四步,拿著你的作品」二十」去請教你信得過的會寫書法的人,問問他格調怎麼樣。(之所以第四步要請教別人是因為在這個階段你還不懂格調怎麼看。)
就像今天學了加法。
明天就學加法的算式。
後天做一篇加法天天練。
然後拿給老師問問我數學格調如何,有沒有要改正的。
當然,這裡說的是最極端也是最神經病的例子。
一般來說要花三個月的時間,練十個筆畫,練四十個字,然後寫一幅作品。
不是真讓你拿」二十」問老師格調怎麼樣。
扯了一堆,總結一下。
書法這個東西是門大眾藝術。很多人都練過毛筆字,知道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
但是如果想把書法練好,要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對書法有系統化整體化的認識,自己知道的規矩與知識是不是只是碎片化的、表面的。
所以,不僅要知道」先練筆畫再練整字」,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不僅要知道這麼做的原因,還要知道要怎麼做。
這才叫真真正正地練書法。
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找個靠譜的老師。
怎麼能知道老師靠不靠譜?
最簡單的方法,
問問他學書法要學些什麼。
注:部分內容引自另一篇答案」如何開始練書法」;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們先來看一下全字是什麼樣子的,通常楷書入門常見的是歐陽詢的歐體或者顏真卿的顏體。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顏真卿《多寶塔碑》
兩種書體雖然風格不同,但在筆畫的書寫規律和結字規律上都是相同的。漢字的基本點畫有點、橫、撇、捺、豎、折、鉤、挑,在這八大基本筆畫之上還可以組合衍生出28個複合筆畫,筆畫之間進一步組合成三點水,四點底,樹心旁,等 偏旁部首,同時還有很多由基本筆畫組成的獨體字。
這張圖是歐體筆畫的示例,可以看到基本筆畫在不同情況中常見的變化。
為了公平起見,再找個顏體的例子,給大家看一下筆畫是如何過渡到偏旁部首。
剛接觸書法時,會覺得筆畫已經是寫書法的最簡單的部分了,那上來給你只毛筆能寫好筆畫嗎?
我們拿歐體中的橫來做個分解:
長橫:下筆藏鋒,向左上逆入起筆,頓筆再提筆,中鋒行筆;左低右高;提筆向右下頓筆,回鋒收筆;要求細腰,控制好下筆、收筆處的形狀。整個細腰長橫呈左低右高,斜度大致在20度左右。頭尾要求有方圓、粗細變化。
光看文字的書寫要求是不是已經要醉了~那讓我們再看看顏體的橫是怎麼寫的:
你會發現兩種書體的橫雖然外在形態有風格差異,但在運筆動作上有很多一致性。
所以想學好筆畫也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寫成任何筆畫都需要你的筆可以在切,推,轉,提,按等用筆方法中自由軟換。上圖那個筆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線條粗細的變化落實到用筆就是所謂的筆法。
所以問題來了,這些運筆動作怎麼練習呢?
首先是中鋒執筆,動作準確之後就是大量的訓練來訓練自己手臂,手腕,手指的協調和穩定性,可以從熱身運動開始。
先從直線的圖形開始,橫向和豎向的直線,保持粗細一致,間距相等,注意保持穩定性。
接著是曲線的練習,從一個點開始畫間距和粗細一致的螺旋線,注意保持速度的一致,在過程中感受自己的手腕和手指是如何轉動筆管的,有意識的訓練自己手眼在運動中的協調性。
基本訓練如果對你來說是分分鐘的事,那不妨挑戰一下李斯的《嶧山碑》:
發現了吧,中鋒筆法的練習在篆書裡面基本都涵蓋了。
以上只是中鋒的行筆和使轉的練習,要練習楷書,隸書,行草的話,提按也是必須練的哦~
所謂「提」「按」不是拆解出來的獨立動作,比如寫一個有粗細變化的筆畫,寫粗的部分需要你用力把筆下壓就叫做「按」,輕輕提起筆寫出變細的筆畫就叫做「提」。
在毛筆的筆頭中你在書寫過程中會用到的不同部分,在書寫過程中練習自己能夠自由切換筆尖筆肚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控筆能力。
基本的「提」「按」訓練可以參考上面的示例圖,用筆尖落紙,然後逐漸向下按下筆毫,在移動中逐漸慢慢提起筆,讓筆尖靠自己的彈性變細出尖。
想系統練習的話,推薦邱振中的《中國書法的167個練習》,比我回答的要全面系統的多哦。
練武不練功,到頭一場空。
建議在筆畫練習的時候能同時多做基本筆法練習,對寫好筆畫,甚至之後寫其他書體都會有很大幫助的哦。
有條件的話,找老師
自學純粹是沒條件或者根本沒把書法當作正經事來做的選擇
有時候可能就是老師提點一句話的事情,自學你無處尋覓答案只能自行摸索,可能最後你發現你可能花了幾年才搞明白。
而老師的這一句話可能也是他老師的一句話加自己多年經驗沉澱出來的。
所以,向老師請教,有時候看起來成本高,其實不然。
書法自成為藝術,自古來討論的技術問題主要就是筆法、墨法、章法,至於氣韻生動,那是中國藝術的最高要求,在於高手間會心一笑,以我們老祖宗的行文方式,是大美不言的。
我們的時代已經進入鍵盤的時代,所以學書法最先遇到的問題是手與筆的問題,首先得習慣用三指撮住筆桿,平衡好筆、指、腕、肘、肩、身,在書寫中保持筆基本的豎直狀態,還得控制好筆毫入紙的力度、深度,還得在行筆中不斷提按、絞轉而不失對筆的控制。這些控筆的基本技巧,古人在童蒙時已基本掌握,而我們得從頭開始。不過以成人之資,這些基本功,只要有心有力,假以時日,都是可以掌握並熟練的。
所以學書之始,不管是練習筆畫還是整字,首先要解決的是基本的控筆能力問題。單獨練筆畫,可以作為練習執筆方法、熟悉毛筆書寫狀態的過渡,但如果有興趣用寫整字來練習,也無妨,一些基本的練字教程,也都是從簡單筆畫的字開始循序漸進。練字或是練筆畫,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還通過無數的線條書寫跟毛筆建立好關係。
書法是一門需要厚積的藝術,千年來毛筆作為唯一的書寫工具,史上也僅二王、蘇黃、王鐸、八大等屈指可數的一流大家,可見其成功不易。但是書法藝術的魅力又不斷在感召著中華文化的傳人與之親近,在當代她又有著極為龐大的群眾參與人數。我只希望我們在對待書法時多一些恭敬之心,喜歡她就不要糟蹋她,沉心靜氣地好好練好基本功,多涉獵一些經典作品,取法高一些,今人不可學,不必在練了幾本習字帖後就搞「創作」(自娛無妨)。專業有專業的門檻,書法也有其自在的高妙,沒有多年的積累、練習,以及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是無法領會與理解的。已知有多大,未知就有多大,其理一也。本人學書十年有餘,真正練習不過是大學前三年。
走過很多彎路,而且練習很少。
上面一張是蘇軾一夜帖原帖,下面是臨摹。
前幾天的成果。上班時無聊A4紙寫的。
個人體會,學書法最重要的就是踏實。
先練筆畫,再練結構。
前期都會很枯燥,我的體會是,要把目標定得高,才會有進步。
自我欣賞中練習,字會越來越傻逼。
而我的標準,就是像!
沒有形似,就沒有神似!
原諒我只能找到這張照片,上班了很少練字,大三那年沉下心,寫了一副自認為7成像的九成宮,迄今為止我自己還沒有超越。
最重要的,是找一個靠譜的老師。
先從筆畫寫起。因為初學毛筆字,很多人一上手就寫單字,那慘不忍睹的結構會打掉絕大多數人的自信心。
這是我練習田英章老師的楷書基本筆畫,
同學,你不一定非要練田氏的楷書,但是我想說的是,不要瞧不起基本筆畫,這是書法學習者必經的一門功課,你今天落下的任何一節,終有一天會加倍的補上。
另外還有一句話送給你,不要著急寫單字,甚至作品,寧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啊,同學!
初學書法,結構第一,筆畫次之。基本的筆法與結構布置原則,最好找個老師提點一下,看看示範。
贊同最多的那個人回答的狗屁不通,學字就是從筆畫開始,篆書從來不在初學者考慮之列,先學篆書?我呼他一熊臉,我看哪個老師腦殘是那麼教的。一般從楷書筆畫學起,如果有別的愛好可以學隸書筆畫,兩種起點,就是沒聽過篆書開始的。最主要的你得找個老師系統教你。
我發現知乎怎麼跟貼吧一樣,有圖的長帖子就火,一群半瓶醋在那瞎晃。
先買本《書法有法》看。
筆畫是基礎,我才開始學的時候是從顏體開始,學習基本的筆畫以後,就可以嘗試臨帖!但是如果這個過程沒有老師的指點和提點,你就會發現自己進步很慢,而且有點井底之蛙的感覺,不得法的感覺。
直接對臨,再背,意,敢於創作
學了十年書法,老師現在算是小有名氣,按照老師的理念是,按照字發展的順序聯繫。(不包括篆書和草書。)
從來沒有講過具體的筆畫如何練習,如何寫的「像」,而是臨整套貼,更注重整體性。
最開始臨曹全碑,隸書,懸肘要做到,注意拿筆姿勢。
一年後開始臨歐陽詢的九成宮碑,兩年後開始臨智永的千字文。
千字文是臨的最久的一個貼,前前後後幾年,現在沒事也是臨一些,字不重複,每個字都有韻味。
寫楷書的時候注意拿筆姿勢和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性、流暢性,不要把字和字之間獨立起來。
後來臨蘭亭集序,更加註重流暢度,所以可能要一連寫好幾個字才能做到不丟掉行書的韻味。
在臨了一年多的行書之後老師帶我們學習說文解字和篆書,這時候已經不只是「練字」,學習歷史和文化是要義。
ps:老師的理念認為適合每個人的字帖、字體是不同的,所以在隸書就有人寫曹全碑有人寫禮器碑,楷書有人趙體有人歐陽詢有人虞世南,真的覺得和人的性格有關!
發表一下個人看法,如有不對,還望指教!
首先,應當學會握筆!
其實許多人自學毛筆字並沒有把握住重點,握筆才是最最基礎的一點,握筆的姿勢大家都會,但是還是應當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握筆不可握死,手掌之間要能夠握住一顆雞蛋,這樣寫字的時候才能靈活地運筆;
2、握筆時指尖要有力,不可鬆鬆垮垮的握住,要做到別人在你不留意時提了一下你的筆而並不能夠提走,但也不要太用力,握緊即可。
然後才開始上紙寫。
剛開始的時候是練習橫平豎直,然後開始練筆畫,點橫豎撇捺折提勾,然後說結構,並不是說筆畫練得很好了之後才開始寫字,而是要在寫字的過程中不斷地練習,字是一個整體,只有這樣才能練出好字。
希望能對題主有用!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一制而霸。
若孩提學書,齒不及弱冠,智未嘗啟蒙,對書之氣韻結構並無感受。不辨書之醜惡,無駕馭整字之力。余以為,孩提學書,非以點劃為基本功不可,點劃既熟,遂可一字一貼。
若青年學書,亦可遍讀一貼,多不如精,融匯其字,貫通其形,有師長示範,臨其字帖,待多年之後,書法略有筆意,神韻隱隱欲出,再強化基本點劃,謂之,成。
然師有賢與不肖,學者有智有愚,行有勤懶。此成就之要訣夫?非也。
一言以蔽之,天賦也。
先結構後筆畫。字可以沒有筆畫,但不能沒有結構。孤立的筆畫再精美,結構不對,字也難看。反之,結構精熟的話,筆畫好自然是錦上添花,筆畫略遜也不妨礙大局上的美感,更退一步說,結構出色,拿根樹枝在沙地上寫出的字也是好的。恰恰古人苦學書法,家貧買不起筆墨,就有拿樹枝練的,這練的是筆畫是結構還不明白么。這是我的第一層意思,結構重於筆畫,筆畫從屬於結構。
我們再說所謂筆畫。筆畫不是從來就有的,是在快速的書寫中,在一定的用筆節奏之下自然產生的。這說明,筆畫是書寫過程輸出的一個結果,是一個動態過程輸出的靜態結果。如果我們從結果反求過程,有可能可以推導出正確的用筆方法,而對於初學者,對於沒有多少書法規律認識的人,更大的可能性是誤入做字的歧途。一旦開始做字,那麼就脫離了書法的範疇,而進入了繪畫的領域。這是我的第二層意思,要認識清楚書寫這種人類行為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不能背離規律做事。
接著說下臨碑。從碑上,我們看到的信息量遠不止摳下來的一個個單字以及更進一步拆分的筆畫。我們站在一塊碑面前,首先看到的是全篇章法布局;然後是小局部,以某個字為中心的上下左右相對位置關係,然後是單字。至於筆畫,實在是末節。所以,臨碑多學結構、呼應、謀篇。具體回到本題,那就是多從碑中學結構,不要被筆畫干擾。那麼什麼樣的碑適合作為臨習範本?當然是那些不計成本、名家用心之作——以此為標準,目標直指九成宮。我們知道,此碑是歐陽詢人書俱老之際所書為李世民歌功頌德的作品。不用我多說了吧:不計成本則碑體石料夠大夠精,需要容納整篇碑文,而不必像民間立碑那樣顧忌成本從而導致篇章擁擠、字體變形。給皇帝歌功頌德的馬屁文章,書者自然傾盡平生所學字字斟酌。不學它學誰呢?
最後,說下田氏。還是要多思考,二位老師的字好在哪裡。不要爭辯他們水平到底如何,反正比我們初學者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低水平歐體圈子裡,學田英章的多,好多都去硬描人家的筆畫,描下來又不完全像,丑得驚天地泣鬼神。人家老師的筆畫是自己寫了一輩子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旁人能學得了的?還是把目光重點放在結構上為要。話說到這裡,那麼多古代大家的遺作,幹嘛要學今人?完全沒有必要。所以,我認為田老師是好的佈道者,但不足以作為與古人相提並論的大師。
學習中要多看多思考,不可傻練。不同意從筆畫練起。我六歲開始學書,初學是從描紅開始的,之後分別寫過顏體,歐體,楚體等等…一直雲里霧裡。至後來接受專業訓練,才有了一點感觸。題主如果只是為了把字寫好,個人認為從描紅開始,對字的結構有整體感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和初學者談線條也是多說無益。了解一些大家的風格,知道一些筆畫的行筆方式即可。
若是想要達到書法的境界,噢,我自己也沒達到,就不多言了^_^
筆畫和整字沒有先後,但我建議你先練習操控毛筆。
1、操控毛筆是寫作的基礎,但不等同於拿筆方法,很多人並不太重視。操控毛筆就是拿了筆以後,面對點橫豎撇這些單獨的筆畫認真琢磨該如何運筆才能出效果,哪怕一個點不同的運筆方法就有不同的效果,先去感受,哪怕一點都寫不像。
操控毛筆練習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畫直線、畫圈圈、畫均等曲線,筆畫要能保持粗細一致。
2、等運筆鋪毫有感覺了,再去練習完整的筆畫。筆畫是字的基礎,不練習肯定不行,要和整字結合起來一起練,畢竟整體字好才是真的好。
我想強調的,還是第一點。
不練筆畫直接寫叫做畫字。先把什麼叫逆鋒怎麼藏鋒怎麼轉鋒怎麼出鋒提按轉折等等筆法弄清楚,筆畫動作要領練好了再來談如何寫字。每個字就像一部機器,筆畫就是零件,零件都做不好,機器外形再漂亮也不能運轉。
筆畫。斷斷續續學了六七年書法,換了三四個老師。不同老師的風格也不同,唯有筆畫是組成這些風格的基礎。也只有練好了筆畫,你才能感知某個字用垂露豎好還是懸針豎好,為什麼好。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字的美感。一橫一豎都有很多種寫法,只有先把筆畫的基礎打好,你才懂得通變。
請找老師。
自學永遠只能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
關於先學比劃還是練整字的問題,能看出題主對書法的態度,並非把書法當成一種藝術,而只是想自己玩玩,急於求成,想找一種跳過基礎就能寫一手好字的方法。既然如此,那我就大發慈悲告訴你吧!
怎麼可能有呢?
要先掌握比劃啊!
努力吧。
因為曾想模仿「康熙字典體」,直接模仿字而導致的慘不忍睹的結果。經驗之談啊。
字是筆畫構成的,筆畫的位置是字本身的構架決定。構架要多看,筆畫要多練。有了基礎才能向上走,先會爬才能走,不會走和談飛?
一般人要做的事,就是讓自己的字看起來工整,便比許多人強了。
推薦閱讀:
※練習毛筆字,如何挑選一本好字帖(版本)?
※你寫的自認為最好的字是怎樣的?
※如何練習英文書法(Calligraphy)?
※有人說啟功先生是館閣體,不值得學習,這種說法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