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對於明明都很有才華的楊修和陳琳曹操是兩種態度?一個厭而殺之,一個被罵地痛快淋漓攻城後都沒殺?
他們是哪裡不同嗎?
陳琳的檄文是立場問題,在袁紹手下罵曹操何錯之有?蒯通在韓信手下勸韓信謀反尚且沒有被劉邦處置,更何況一個寫檄文的陳琳...
楊修動不動就開始秀智商。曹操你看我比你聰明,曹操你看我比你有才,曹操你看我能教的你兒子也機靈,曹操你看我一下就能猜出來你想幹嘛,曹操你看....看毛看,拖出去,殺了
楊修之死跟奪嫡是無關的。或者說是關係不足,邏輯上不夠充分。
三國志中記載的是:「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脩等為之羽翼」;「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脩。」;「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並其男口。」
從中可以看到,三人之中只有楊修被殺,如果曹操是為了曹丕而殺,為什麼只殺了楊修一人?曹操難道是一個怕殺人的?還是說曹操是一個想著能不殺人就不殺人的?
顯然這個理由不夠充分,至少是無法解釋同樣身為曹植羽翼的三人,丁儀、丁廙是被曹丕殺了全家的,而楊修的後人曹丕可是動都沒動..要這麼說的話,曹操殺楊修還是為了保全他全家不成?
脩臨死,謂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
這恰恰是最大的諷刺,也是斷章取義的完美詮釋。如果是沒看過書的也就罷了,看過原文而故意這麼截取的,就只能說是其用意不良了。
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援引典略中記載如下:
典略曰:楊脩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植後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脩不止,脩亦不敢自絕。至二十四年秋,公以脩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脩臨死,謂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
脩死後百餘日而太祖薨,太子立,遂有天下。初,脩以所得王髦劍奉太子,太子常服之。及即尊位,在洛陽,從容出宮,追思脩之過薄也,撫其劍,駐車顧左右曰:「此楊德祖昔所說王髦劍也。髦今焉在?」及召見之,賜髦谷帛。
首先說了,楊修自太子已下,都跟他交好。那麼曹植跟他聯絡,也很正常。
接下來,不敢自絕四字說的太好。不敢自絕是什麼意思,不想跟曹植有聯絡,但他沒辦法啊。曹植怎麼說也是曹操的兒子,楊修怎麼可能說跟曹植翻臉鬧得不可開交?這是做不到的。
再看楊修死後,曹丕輕撫王髦劍,深情款款,愛修及髦,這哪裡需要你曹操去替曹丕殺楊修的?如果你要說他們是彎的,曹操為了把曹丕掰直殺楊修,我都覺得比起奪嫡殺楊修更靠譜...
我覺得應該再補充幾個人來看,禰衡,孔融,張松,華佗,師勖,他們和曹公都有交集,都是很有 才華的人。
禰衡狂放不羈,曹為了不受害士之名,借劉表的手把他給殺了,算是比較理智,但是這個人該死。因為他讓曹公難堪,再有才也不中。
孔融名門之後,有大才,早主是郡守了,但是入朝之後,這貨一直想著漢朝,跟老曹不一條路,最後還是被殺了,這裡魏王已經想著後代的問題了。
張松見曹操的幾場戲,非常經典,雖然在歷史上沒啥大才,但是楊修那句單憑這過目不忘之能世所罕有,足見其才。但是依然是高傲,故意試探曹公的度量,豈不知這時候曹公已經大權在握,哪還需要對士人低三下四,沒死也被打的不輕。
華佗一代名醫,操豈不聞,但是開頭這件事,尼瑪放誰也不放心,從來沒人試過萬一掛了咋辦。憂我性命,不能留啊。
師勖最慘,一心為討主公歡心,精心造鐘,沒想到一句話說得老大不開心,就被手刃了。掃興啊掃興。
依此來看,曹公的判斷理由再簡單不過,對我有用處沒,有好處沒有。有用能留能容能用,沒用還在我頭上拉屎,真是不想混了,非常非常地現實。不管你名頭再大,對我沒用,就是草毛一根,溫柔一刀很簡單。曹公是愛才的,如他所言「任天下之智力」,但如果你不願意為我所用,那就沒辦法了。
楊修典型的不作死不就不會死,沒事秀聰明惹老大不開心就算了,小子辦事可以。但是在立儲這麼關鍵的問題上還出來站隊,明顯是不想混了,死得其所。陳琳的文章那是精彩,但曹操一為就投降了,對一個投降的人哪有必要殺呢?連張綉那樣有殺之奪愛之仇的都能容忍,孔章又不會幹啥壞事,就是一文人而已,活著沒啥壞處。
陳琳沒有參與爭儲
提供一個不同的角度,陳琳是敵方的,不殺他而小小重用他是一種姿態,至於楊修是自己人又不聽話,殺掉神馬的也沒什麽關係了吧~
簡而言之,兩個都有才,但楊修是挖孟德主義牆角,經常讓曹操難堪甚至捲入立後這種政治問題中。而陳琳只是牆頭草,在其位謀其職,雖然在袁紹處大罵曹操,但歸順曹操後表現一貫良好。
首先,當時環境,曹操官渡之戰勝後,為示寬大,燒了所有手下人與袁紹的信件,他要殺了陳琳,不就自打臉嘛,楊修這種人太有小聰明,寶寶想什麼他都知道,關鍵知道了還瞎咋呼,君主的威嚴在哪裡?加上爭位,這不是他死的絕對原因,但是絕對是一個誘因,作為君主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有黨爭,這其中還有事,楊修為了創造曹植才思敏捷的印象,揣摩曹操,提前猜好,不過由於節奏問題,教才出,答已入。我要是曹操我也殺了他
陳琳是純臣,雖然站錯了隊,但也是願意踏踏實實做事的,做誰的屬下就為他做事,這樣的老實人誰不想要啊
陳琳他爹跟曹操可沒仇,陳琳也不是王黨
陳琳在罵曹操的時候也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所以必然是處處乾貨,直指曹操的弊病,那麼這樣的人如果殺了,豈不是把以後的進言的大臣的嘴都堵死了,還為文人留下一個殺才的惡名。楊修處處把曹操瞞天過海的小伎倆揭穿,曹操一方面在感嘆他的聰明犀利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把自己的心思一步步放在怎麼彌補損失的面子之上,這並不是曹操小肚雞腸,因為楊修在揭穿曹操之時曹操給了他無數次機會,但是楊修的錯誤在介入了繼承人黨爭之中,又影響了曹操在軍中的命令的權威,曹操是真的忍不住了。在某種意義上一山容不得二虎,曹操不是想非殺他不可,是怕了,真的怕了。
陳琳家裡可沒有出三個太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