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是《金鎖記》里的長安或長白,如何避免七巧帶來的影響,形成健全的人格?


剛剛看完《金鎖記》來知乎刷書評,看到這個問題特別難過,大概這篇回答不會被別人看到了,所以強答一波吧…當寫日記了…
我的閱讀過程跟別人是很不一樣的,別人同情或者厭惡七巧,也都是站在旁觀者角度一聲嘆息,我卻是看著看著心裡一陣發冷,因為我媽就是這樣。不過沒有七巧這麼誇張。
我媽是家裡老小,打小被欺負,自卑,於是懦弱了幾年大變身,性格逐漸剛烈,大膽,並習慣以最大惡意揣測別人。這在有的方面是好事,但是更多時候就讓人非常尷尬癌了…比如飯店吃飯,菜的質量不夠好直接摔筷子,或者一言不合就大發雷霆歇斯底里………給我幼小的心靈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廢話有點多。反正我的意思就是我媽也是七巧那個類型的。
然後。
我的性格就變得非常非常慫。
因為我打小都看著我媽發飆,我就覺得非常丑。所以我就特別害怕發飆。然後還害怕吵架。然後害怕生氣。別人一生氣,我就已經開始害怕。我一生氣,我也害怕自己出醜。於是老大不小了,我都不會跟別人吵架。注意是不「會」。
但是非常可怕的是,我並不是真的好性格,我最近發現,我也會不自覺的以惡意揣測他人。只不過由於慫,所以不敢說出口。
這tm就非常尷尬了。這種別彆扭扭的性格,誰有誰知道。非常討厭。但是很多時候控制不了。因為它就是在那了。
就好像我的肌肉已經有了記憶。我大腦里對於決策的長時記憶讓我處理事情的第一反應都是這樣,怯懦與暴躁同在。
所幸我是一個愛看書的小孩,並且也喜歡思考,時常檢討自己。我通過思考和學習get了一套我認為的好的性格(聖母),並且試圖強行按在自己身上。這就非常悲劇了,因為我雖然覺得那樣是好的,可是這不代表我直接就能做得到啊………於是直接導致我高三嚴重懷疑自己的一切,討厭自己,鄙視自己,非常抑鬱(不是抑鬱症),找了心理醫生也沒用。
後來調整了許多年,現在的情況是,我認為我媽對我造成的影響已經非常深入了,很難很難徹底剔除,但是這不代表我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它變小。
比如,性格這種東西,我認為就跟條件反射啊心理刻印啊差不離(這個詞是什麼鬼 不要瞎編生物學名詞好吧(∩_∩)),就是通過訓練,養成一套行為處事的習慣。所以小孩看多了爸媽,就學成爸媽那個畫風了。或者說沒有學爸媽,但是長時間被迫以某種方式去處事,也會習慣。
我媽可能給我刻了十幾年的歇斯底里,並且讓我長期習慣性軟弱。那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訓練自己啊。多閱讀三觀正確的作品,和家教良好的人相處,把正確的思考方式和處事方式刻進腦子裡。
現在回答問題。
首先多看好書。然後努力學習,要進入家教普遍良好的小孩的圈子裡。然後跟她們交朋友。多思考。花費許多時間,應該會有所改善。至少最後不會太過於悲劇。
最後祝自己早日徹底脫胎,就像其他有一個正常家庭的女孩一樣思考和做事。

ps 現在想起長安幾次「美麗的蒼涼的手勢」,真的特別難受,我特別理解她,因為我就是沒辦法對別人有所期待,我曾經干過好幾次因為恐懼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乾脆我自己斷的事情…現在想想就像傻逼一樣,可是真的忍不住啊QAQ


把我的現當代文學課的作業發上來,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我的觀點是:從小說技巧來看,七巧和長安本來就是同一個人,無法避免七巧對長安有影響。

七巧長安本一人

——從《金鎖記》看張愛玲的縮影手法

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中,晴雯是黛玉的縮影。曹雪芹用晴雯之死暗示黛玉之死,用晴雯的嬌蠻加深讀者對黛玉嬌蠻性格的印象,使縮影人物起到對女主人公的補充作用。本文無意於考證張愛玲的《金鎖記》的哪個人物是與紅樓人物對應,但是張愛玲在創作《金鎖記》時確實有借鑒中國傳統小說的寫法,如開頭借鑒了《紅樓夢》的開頭描寫,用冷子興戲說寧國府來介紹賈府諸人情況,《金鎖記》借小雙和鳳簫的夜談對姜家諸位主子的概況做了描述。而我在反覆閱讀文本,前後比較之後,發現長安的很多行為和心理應是張愛玲在有意暗示年輕時的七巧的樣子。因此,我希望做一個大膽的假設(這假設僅是我一家之言,不成體統):長安是七巧的縮影,她們二人的心理與行為互為表裡,張愛玲在創作長安這個人物時,是希望她的某些行為和心理能為七巧這個人物的性格起到補充。七巧與長安實為一人。

長安是七巧所出,性格自然與她相近,我並不是說因為二者被設定為母女關係,「誰都說她是一個活脫的七巧」,因此她便是她的縮影。而是因為我確確實實讀出二人在愛情上的心理和行為描寫是互為表裡的,甚至,可以說,這二人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女性形象。長安是十八九歲時的七巧,七巧是四五十歲時的長安。下面我將列舉幾點二人互為表裡的地方。

1、 愛情到來時的嬌羞
(因還未想到描述季澤與七巧關係的詞,這裡暫時用「愛情」一詞表示季澤對七巧的感情,下文童世舫對長安同。)
對於七巧而言,分房之後季澤的忽然上門算是愛情的到來。儘管想著自己在分家那天得罪了季澤,她還是「特地繫上一條玄色鐵線紗裙」。雖說大戶人家的少奶奶見客確應換上待客的衣服,但是只要對比七巧見哥哥嫂子時的裝扮就可以看出,張愛玲確實特意是在她見季澤時才多了這麼一筆描寫。這個和家常不同的穿法著實暴露了她心底對愛情的潛在的期盼。這是對女性在愛情來臨時的心情的略寫。
這樣的心情有沒有詳寫呢?這令我想起長安在相親前,張愛玲對其裝扮有過大段詳寫。制了新裝,用鉗子燙了頭髮,「從天庭到鬢角一路密密的貼著細小的發圈,耳朵上戴了二寸來長的玻璃翡翠寶珠塔墜子,又換上了蘋果綠喬琪紗旗袍,高領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有學者用張書中的服飾描寫來探究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服飾特徵,不失為一門學問。然而這樣繁瑣的服飾描寫在我看來更是一個將要去見心上人的少女的心情流露。女為悅己者容的程度足以看出對方在女人心中的重要性以及對這段感情的期望值。(此處不必深究長安的實際年齡,她此時雖是近三十,但因著之前並沒有正式的愛情,且與社會接觸較少,所以心理年齡可以歸結為少女一列)
從近三十到近五十,從長安到七巧,張愛玲其實是想從時間縱軸上描寫女性對愛情的憧憬的演變歷程。女性對待愛情的期待有變化嗎?在張愛玲看來,外在是有的。寫一個近五十的人去見心上人,她當然只能一筆略寫,世事的打磨讓她不可能像年輕的長安那樣做那麼大的努力去裝扮自己。但從「特地繫上一條玄色鐵線紗裙」到精緻的領圈和袖子,時間改變的是憧憬的形式和程度,憧憬的內容從未變過。
2、 情迷時
季澤對七巧示愛時,七巧躲開了。張愛玲的聰明在於,直到最後她也並沒有明確點出季澤對七巧的心意是真是假。讀者只能從劇情的發展中猜測。這是對男性尊嚴和人性陰暗面的保護,她盡量避免去探討人性陰暗面的一些東西。她只是簡單地把生命這襲華麗的袍攤開來給世人看。我們在這裡先不去討論季澤對七巧是否是愛情。單看七巧的反應:「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細細的音樂是什麼?是長安吹的口琴曲《Long long ago》嗎?張愛玲在後文中是這樣描寫口琴聲的,「為了竭力按捺著,那嗚嗚的口琴聲忽斷忽續,如同嬰兒的哭泣。」這兩處描寫相距甚遠,七巧聽到的音樂也不是真實的音樂,但是口琴聲確實暗合了七巧在情迷時的心情。斷斷續續的口琴聲如同她的喜悅一樣來得時而有時而無。她在剋制,在「竭力按捺著」,像是半夜偷偷吹口琴的長安那樣害怕被人聽到。
而七巧也如同之前哥嫂到來那樣,「你們來一趟,就害得我把前因後果重新在心裡過一過,我經不起這麼掀騰!」這就是她的性格啊。季澤表白之後,她又把嫁到姜家的前因後果在心裡過了一過,「為了錢么?不是的,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和季澤相愛。——雖然隔了十年,人還是那個人啊!」多少女性在心軟時也是這樣安慰自己的呢?
長安在情迷時是怎樣的呢?張愛玲用了「矜持」「怯怯」「緘默」一系列詞語來寫長安的表現,卻對長安的心理著墨甚少。那麼,她心理是怎麼想的呢?去看七巧吧。長安是七巧的外在,七巧是長安的內在,二人唯有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在情迷意亂時的女性啊。然而七巧是不會相信十八九歲的她對待愛情是長安那個樣子的吧,正如她「不相信她年輕時有過滾圓的胳膊」一樣。

通過愛情到來時的嬌羞和情迷時兩個部分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七巧和長安互為表裡。這個表裡不是說七巧是為了展示女性心理而設置的形象,長安是為了展示女性行為而設置的形象,而是她們這兩個人物形象時而甲為表,時而乙為表,在縱橫交錯的章節中互相補充,互相映襯,從而達到對女性更完滿的心理意蘊的構造和揣摩。不只是這兩個部分,在親手結束愛情的部分,兩人也達到了和諧的統一,如同樂譜上的高音和低音一樣交錯,彼此填補未彈奏的空白。


其實我看完金鎖記後,給我震懾最大的正是七巧對兒女的態度。像「七巧」這樣父母還是有很多的,我媽就是。而我的兩個哥哥都像長安/長白。
小時候我和兩個哥哥都是農村裡的留守兒童,到我六年級,爸媽回家才開始跟我們日夜一起生活,初中我去了縣城的私立學校,要住宿。哥哥們則繼續跟爸媽一起生活。因為路途較遠,那時放小短假是不回家的,都是去同學家玩,蹭飯。那時我才接觸了解到除了農村裡父母吼兒女應的相處方式還有父母和孩子還有其他的相處模式。他們會相互分享日常,會詢問孩子意見,孩子可以說不,父母嘗試說服,孩子有時會耍賴撒嬌說不。我開始羨慕然後努力去學習理解。但是父母的影響真的是深入骨子裡的,我依然能感覺到自己身上有很多我媽的影子。我看很多的書,努力培養自己的獨立思想,我努力地去學習那些同學的待人處事。可影子還是在,我也會不自覺地惡意揣測別人,也會在語言上給朋友壓力。這是很可怕的。我依然看書,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樹立自己的三觀,努力學習他人的待人接物。在這樣的努力下,我開始可以去抵抗我媽的語言壓力,去訴求。在我高考完,填報志願時,我爸媽像大多數農村父母一樣一直希望我能夠往教師或醫生這個方向走,覺得那是鐵飯碗,油水多,又輕鬆之類的。我沒有妥協,我學會爭論並且我很幸運地可以以我想要的方式生活著。而我的兩個哥哥,每每想到,我都覺得非常心痛。我爸媽開了個小加工廠,我的兩個哥哥都被綁在那裡。那個加工廠就只有他們四個人。我哥哥都高中畢業,為什麼只能在這個小家庭加工廠里?三五年了,我哥哥的生活就是上班、遊戲,朋友都沒了。也有過一年,在我們的不斷訴求下,哥哥們離開那個加工廠,出去奮鬥了。可是,在我媽的各種語言壓力下,又回去了。
其實,父母在我們身上的影子都是很難磨滅的。但是還是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的。希望大家都能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這很重要,只有這樣你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懂得去訴求去維護自己想要的。


我覺得在那種環境中首先就沒有擺脫那種環境形成健全人格的意識,就更不要說改變自己人格了。
人格這個東西家庭的影響很重要,曹七巧及她背後的家庭對兒女的影響太大,以至於後來出現的外部環境童世舫也無法拯救長白。
曹七巧扼殺了自己也扼殺了自己子女的未來。


置身現代社會,如果是在發達一點兒的城市,如果有意識的去改,保持物理距離(上學、住校、工作),培養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工作能夠經濟獨立,認識新的朋友,完全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七巧」的影響。
只能說要勇敢一點兒、臉皮厚一點兒,不要害怕接受別人的善意,多去思考(理性思維的思考),多去練習和人交流、和人相處。

置身長安那種歷史條件下,最大的兩種可能:
  上學是一種,有自己的朋友,看到稍微大一點兒的世界。長安放棄上學的機會是因為她記不住送洗衣服的號碼,總是丟衣服,引得她媽要去學校鬧。她因為害怕丟人選擇不去上學。她母親帶著兩個老媽子到學校和校長鬧過之後,她完全不敢和同學聯繫,街上碰到不敢說話,寄來的信不敢拆開,徹徹底底斷絕了自己接觸新的人、不一樣的世界的可能。她那時候太小了,困在家裡,她的心理也一直沒有成長,始終都沒有形成一個自我意識。
  結婚是一種。被她母親攪和黃了。其實她並不是沒有挽回的餘地,致命的是她沒有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準確的傳達自己真實想法和意圖的能力——這大概是她不會做人的母親和她成長的環境帶給她的最要命的影響了。她幾乎沒有和世界上其他人交流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她巴掌大的天地里,和她母親越來越像。

劃重點:
  反抗或是改變都建立在自我意識的覺醒上。需要接觸到新的人呼吸新鮮的空氣,需要和人交流,在新的、健康的互動里形成健康的生態脫離病態的母體。
  長大了的長安肯為童世舫戒鴉片,不能說她不勇敢,只是她被這兩個條件局限住了,在她的角度,這就是一個死結啊。
  任何條件下,都不要放棄受教育的機會。這幾乎是重塑自己的唯一機會。無論是精神獨立,還是經濟獨立,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唯有遠離,別無他法


好像很難。兒子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女兒可以說說。我認識的同年齡的女性,當我看了他們的媽媽,發現真的很像,行為和處事。

有一個上大學時住宿,她媽讓她一周回兩次家,她當時很厭煩。可到她生了小孩,基本就沒有自己的生活,天天圍著孩子轉,變成她媽媽那樣的人了。


我覺得張愛玲想表達的就是根本沒法改變 七巧 長安她們都只是命運的犧牲品 文中長安也並不是沒有做出反抗 試圖改變
我覺得在那樣的大環境下 屠龍的少年 最終都會變成惡龍


我就是長安。我也要放棄我的童世舫了。

別以為那是舊社會的事。

也許曹七巧是1940年的,。姜長安是1960年的。

姜長安的孩子會是一個八零後。

她會跟她媽媽一樣。一模一樣。一模一樣。

糟蹋她80後的孩子。

我是不想以我扭曲的人格。傀儡的個性。消極的態度。去影響我的童世舫。

張愛玲在結尾說。這一切沒有完。不會完

可能只有我孤獨的活著。沒有婚姻。沒有孩子。這一切才算完。。


Imprinting is irreversible. 在這種環境下,珍珠只會更快地變成魚眼睛。


避免不了的吧
七巧出身卑微,嫁給了癱瘓的姜家二少爺,她只愛錢,只愛她自己,她覺得自己在最好的年紀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想把這不公平也施加給身邊的人,於是成了有著滿口怨氣的刻薄女人,而身邊的人,包括子女,對她來說,都更像是情感的發泄工具。
七巧先是給長安裹了小腳,興緻過去了就聽大家勸了。後來又去長安學校里鬧了一番,她本可以接觸新的事物,卻被禁錮在她母親的天地里,環境是很能影響一個人的,至少在長安這樣還沒有健全人格的年紀里,她的言談舉止只會越來越像七巧,即使她不願意。再後來長安生病了,不給延醫治病,反是讓抽鴉片,可是那時長安已經24歲了,本該有了自己主意的年齡,卻聽了七巧的勸。最可恨的是,她騙童世舫說女兒還在抽大煙,她真的是不配做一個母親啊。

或許,如果當年長安記清自己的號碼,長安得以脫離一個只有母親的環境,脫離母親去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結局會不會有些不一樣。


大環境下個人的卑微與渺小,豈是說想改變就能改變的!(苦笑
而那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在現在又何嘗沒有呢?也許百年之後,又有那麼些個人看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品、頌它、哀嘆它、感受那份悲涼,一如如今的我們看待《金鎖記》。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悲哀。又豈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

-------------------------------------割--------------------------------------------

7月更新

「多讀書。讀名家之言,讀百家之書。站的更高,思考的更廣。懂得尊重別人,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上去理解大多數人,懂得「公平」的真正含義,不妄自菲薄,不自大傲慢,不覺得任何事是理所當然。」

無論我們處在什麼環境下,只要嚴格要求自己以上條例,都可以做到健全人格。
當我們處在題主所說的環境下,加黑是最重要的一條,其他的可以從輕要求。


推薦閱讀:

怎麼勇敢的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再找回前男友?
內向的晚慧者是否註定上限不高?
從在校園中的學生到進入職場打拚的上班族,心態上要有什麼樣的不同和轉變?

TAG:情感 | 心理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