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有畢加索、莫奈那樣開創性的世界級大師?

如果沒有,為什麼?

其實一開始問這個問題,說實話是有點出於不滿,因為在我這個行外人看來,國內的藝術圈亂七八糟,搞藝術的卻一副瞧不起老百姓的樣子,大陸的整體藝術環境、普及程度這麼差,我覺得每個從業者都難辭其咎,但是後來變成空手套白狼的惡補當代藝術知識的問題了,我學畫的時候,還是聽老師和同學們探討過國內國外的一些藝術家,但對我來說信息太過單一,很多東西業內的人看著是理所應當,但是局外人卻感覺不可思議,這不只是藝術啊,畫畫才會碰到的問題,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申辯和攻擊上,多探討探討多提供信息,我在這謝謝諸位了


這種問題大抵有兩種答案:
1,中國有大師啊!怎麼沒有!我告訴你,……(實際上是承認審美標準在西方)
2,畢加索、莫奈?他們算什麼東西!在西方他們叫大師,在中國那不叫大師!不要用西方的審美來看中國的藝術!(惱羞成怒了)

我覺得討論這個話題,必須承認一點:世界範圍內的審美在西方。
我的意思不是說只有油畫和現代美術的審美標準在西方,而是幾乎所有,包括中國畫在內的東方藝術,審美標準還是在西方。
國內的藝術審美,國內的藝術氛圍剛剛才開始有,附弄風雅也好,天價拍賣遊戲也好,不管你怎麼玩,都是跟西方現代藝術評價圈混的,自己完全不成體系。沒有哪個藝術家是不願意被西方藝術圈承認並光環加身的。呵呵,國內搞個藝術展分分鐘用消防設施不合格給取締,信不信?誰願意玩?
好了,承認這一點就說回來。

不要說中國沒有大師了,西方其實現當代也沒有堪和畢加索、莫奈並肩的大師。原因只有一個:大師的誕生,取決於藝術思潮的漲潮落潮。
在這裡,用「Tide」這個辭彙來形容藝術的「潮」簡直絕佳。
每一個大師,之所以被推倒大師的位置,承認他是開一派藝術流派的宗師,必定是承前啟後,既有傳承,又有極大創新。所有好的藝術,都是「新」的藝術。
把莫奈推上高點的是古典主義風潮和印象派風潮的交接,沒有這個藝術思潮的高歌猛進,絕沒有莫奈。而畢加索則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他的背後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藝術。在工業文明到了足夠的程度,在二戰前西歐的黃金時代,這個文明必然孕育著巨大的現代藝術的動因。畢加索一下子撞到槍口上。

換而言之,進入文藝復興以後,真正意義的大師只能出現在美學思潮變換的時代,而不是某個美學思潮不斷成熟的時代。(文藝復興以前,大師可以是一個藝術流派的集大成者,但是文藝復興以後,這個就難了。)
沒有美學思潮的前後碰撞,沒有美學思潮的歷史性交換,就如同一片平靜的海面一樣,不會有驚濤拍岸,也不會有大量的養分。(總所周知,海洋的大漁場都是洋流交匯之處)。

而目前,我們正好處於藝術流派非常多,非常細,不斷內卷化的一個時代;正好處於一個美學思潮的相對平靜期。每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我們總可以火眼金睛地看出「他其實在學誰,只不過為了隱藏來源痕迹而加了一點自己的東西……」

中國幾乎所有的現代藝術作者,都可以細分出西方現代藝術中的「精神師承」,高級的鑒賞家是總能看出來他們背後的來源的。換而言之,他們沒有真的自己的風格創新,或者這種風格創新太少,不夠石破天驚。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可能超越時代。他們不可能在海底就能登天,除非他們被大潮推到天空,作為一個小小的泡沫。

對西方來說,現代藝術的誕生,像Andy Warhol這樣的藝術家,在開創一段歷史的宏業中,也造就了今天西方現代藝術的一種「不斷自毀」趨勢:不斷解構,不斷重建。彷彿一個大樓,在不斷的分解重建過程中,我們始終無法看到他的全貌,而所謂全貌和意義,本身也是被現代藝術拋棄的東西。所以很多人對現代藝術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評價。而這,也是現代藝術所要的效果。

在這樣的時代裡面,當然沒有大師。任何一個領域,都有無數的人在做相同而略有不同的事情。隨著信息的極大暢通,任何一個藝術新的思路,都會被迅速傳播世界,當他還處於萌芽狀態的時候,就被拿走分拆,解構,從而消失於無形,不可能擁我自我結構的成熟,而有的成熟,是滿世界一百萬個長得差不多又有點區別的孿生兄弟的成熟。


所以,沒有新的,不可想像的,雷霆萬鈞的新思潮來之前,大家都是小藝術家,沒有大師。
所以,這個問題有了第三個答案:

3:現在中國沒有大師,西方也沒有!


先撇開近代不談,我國古代出了很多美術方面的大師,不甚枚舉,且舉幾例較為重要的。

王維,這位大師不僅是學者、政治家、詩人、大畫家、還是造園大師。他開文人畫之先河,這是同歐洲19世紀出現的表現主義那樣在各自的文化圈中具有不可掂量的價值。另一方面,王維提出詩畫結合,我們知道後來被蘇軾繼承並發展最終奠定了整個中國畫的傳統。這種創新具有明顯的開創性,西方藝術到20世紀中葉前的結合還是較為鬆散的形態,現在他們開始尋求融合,而這被王維提前千年就實現了。王維的藝術融合走到了哪一步呢?他的輞川別業是當時最偉大的作品,尤其是化舍為寺之後,輞川園整個以清原寺為中心,形成了迭代結構:輞川園,輞川圖,輞川二十首一併合於青源寺內。這是什麼?這是最早的三把椅子啊!這種藝術形式在西方的原型一直到文藝復興盛期才出現,是以教堂為中心結合壁畫與聖經文本的一種形態。

白居易,同樣是十分重要的一位藝術家。他首先引起觀奇石的潮流,這影響了後來的日本園林藝術,是一種全新的觀看方式。這是在西方晚近才出現的形式。

吳道子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吳道子在繪畫,尤其是筆法與布局上的研究與發展,日本傳統繪畫也不會呈現如今的樣子,那西方近代的如梵高、羅特列克等人的作品也會變了模樣。

郭庵畫的十牛圖又是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子。在十牛圖中,郭庵使用完全空白的圖像去表達一種狀態,這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直到最近,這種表達方式才重新出現。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也是一大傑作。他使用一張連續的圖像描繪故事,這同馬薩喬的收租人異曲同工但早了八百年,那麼之後的韓熙載夜宴圖也沿用了同樣的表現手法。這是中國畫特有的時空體系,他使得中國畫出現了捲軸形式,這在西方是沒有的,對於敘事性作品而言,這種系統顯得更為流暢和有趣。

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則呈現出空間上的趣味性。我們不知道在這幅畫中是否有更深刻的政治隱喻,但但就構圖而言,這幅作品體現了一種空間的交錯性。這幅作品影響了後來的屏風畫,因為原本它就是裝裱在屏風上的。清代的是一是二圖就更為典型,真實的乾隆,屏風上的乾隆和屏風上所繪的畫軸上的乾隆,構成了一種複雜的時空關係,更有一種禪的意味。

從上述例子中,我們不但能發現,中國古代的藝術家在推動中國藝術文化向著獨特的語言系統不斷發展外,還可以發現,中國古代的藝術家還間接地影響了西方近現代藝術家。因此,在中國古代我們不乏那些具有開創性的世界級藝術大師。

那在中國近現代有世界級的藝術家么?答案是有的。

我這般舉例的話,大家應該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他們的重要性:本人在羅馬美術學院就學期間,但凡上當代藝術史就有那麼幾個中國藝術家逃不開教材。

首先是陳箴,他把典型的中國特質、中國思維通過西方當代的藝術語言帶入了西方社會。也是我國最早在西方通過西方藝術語言大量發表作品的藝術家。我們要把目光挪到1990年前後,那個時候,中國國內的藝術發展剛有起色,但陳箴早就遠赴崇洋,在巴黎舉辦自己的個展。是他把現代中國藝術帶到西方的,這同19世紀的葛飾北齋的版畫傳播西洋相當重要。

說到陳箴,就不得不提一同出去的嚴培明。這位藝術家在法國如魚得水,是第一位在世的被盧浮宮收藏的非十九世紀的藝術家。這位畫家雖使用接近水墨潑墨的形式,但本質上是完全西方的藝術家。作品很少出現中國符號,使用純粹的西方話語,描繪出在西方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一系列的有關這個時代的肖像。其中具有的強大精神力量是其作品出眾的直接原因。

同樣是從上海的學校出去的藝術家蔡國強則刷新了人們對煙火這種媒介的認識。作品不但具有美感,並且表現出深刻的政治學、社會學以及人類學意義上的觀念。可以說蔡國強的煙花作品是完全獨立研究的一套表現語言,並在介入藝術世界後,對後世的藝術家在這類媒介上的應用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也向世人展示了一個非西方藝術家是如何使用民族性躋身西方舞台的具體模式。

在北方,受世界矚目的藝術家徐冰在前期如雨後春筍地發展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與藝術觀念。作為中國人,徐冰使用自身文化介入了一件具體的西方歷史事件,即911事件。作品何處惹塵埃通過中國思維、禪宗思想讓西方人對於他們自身的這一重大事件轉換審視角度。這在世界藝術史上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徐冰改造的版畫模式,也為後世的藝術家開拓了更廣泛的藝術場域。

然後是張洹,這位藝術家通過身體,雖然是一種西方發明的語言去表達個人的藝術見解。為人所熟知並常談論的如為魚塘增高一米,12平方米等作品表現了中國藝術家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一種介入,從作品出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帶有一種堅韌的氣質。他的行為豐富了身體作為藝術媒介的表現語言。

這些藝術家不但會出現在西方美術史的課本中,還會被作為極為鮮明的例子在各種專業課程中介紹給西方學生。不得不說這些藝術家在世界範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是說到近代,我國有沒有孕育具有開創性的世界級大師呢?答案是不。齊白石、林風眠、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這些傑出的藝術大師確實在我國文化界具有很高的藝術地位,並切實地大力發展了中國藝術,但因為眾多原因,主要是政治原因,他們沒有走向世界,或沒有被世界完全地接受。這對於世界而言是一項損失。除了齊白石,上述大師們皆用自身文化與西方文化做融合,構成了那一時期極富特色的中國藝術。但是這樣的嘗試在西方並未發生。舉個例子,即使Franz Joseph Kline的作品在我們看來是借鑒了中國書法,至少是東方繪畫概念,但藝術家本人堅稱是純粹發生自西方的藝術語言。具體的史事我們不得而知,但當時美國藝術正蓬勃發展向世界擴張,歐洲藝術也緊跟其後的狀態中確實沒有中國藝術的影子。這一時期的中國藝術家在世界範圍內並沒有獲得話語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原因。在古代,事實上並不存在世界性的藝術大師。古代世界是不完整的。中國的藝術家至多可以直接影響周邊範圍的藝術,而西方亦然。直到我國明代中葉,西方藝術才真正的走向世界。他們有時使用暴力將一些地方的原始文化與藝術完全摧毀,再建立自己的藝術碑林。而對於中國,直到清代中期,西方藝術的影響也是很有限的,那時的西方藝術大師也夠不上世界級大師的稱號。世界大戰爆發前期,整個人類世界才算是真的打通,這時候作為在經濟、科技、軍事上強勢的西方世界的大師才紛紛帶上了世界級藝術大師的稱號。

我們必須知道一個預設,即是西方人帶引我們走進現代社會的。雖然中國具有發展出現代社會的基礎,但歷史就是這麼書寫的。進入現代社會後,各個方面西方都具有完全的話語權,這使得中國藝術家即使再優秀也難以,甚至無法成為一位世界級的藝術大師(葛飾北齋也不應該被算作是世界級的)。如此,我們只能細數西方的近代藝術大師了。

但是到了當代社會,互聯網、全球化的逐步建成,使得政治、經濟制度發生巨大改變。中國也在那時及時的進入快速上升的狀態中。在這一背景下,中國藝術終於廣泛的向世界傳播開來。但我們不能說這些中國藝術家是世界級的藝術大師,因為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大師這種說法了。每個傑出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藝術家都只能耕耘自己的那片田地,這也使得大師漸漸退出了我們的視野。

我想用徐冰的一個玩笑結束這場討論。徐冰在一次演講中說到:談到中國近代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我覺得是毛主席,在建立了新中國、動員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做了幾件轟動世界的事情,徹底改變了中國文化的現狀。

帶更圖片。


說兩個陳丹青的事吧
1,
某年劉小東先生在北大做了一個講演活動,談自己的創作,主持人是陳丹青。活動的大量時間留給了現場提問,在這一個多小時提問時間裡,在場的人提出一些這樣的問題:
「看了那麼多畫,就沒有一個可愛的,我看那些歐洲的那下畫,不管是物還是人,都是很美的,您的畫作要是放在旁邊我覺得一點感受不到美,……您給我們啟蒙一下,為什麼劉小東這麼厲害?」

(視頻 131分)
「在您的作品中最感動自己的是哪副,為什麼?您作品能值150萬美元貴在哪裡?」
(視頻107分的時候,問題問完之後陳和劉相視一笑,轉眼哄堂大笑又有出現了掌聲。我很是不明白為什麼會有掌聲,這是一個很不尊重的問題。當然劉老師很聰明,說我不傻我堅決不會說我最喜歡哪一副,說句好話,我期待下一張是最好的。金融系的學生應該明白為什麼會這麼高,這是以商業吧啦吧啦……這一段亮點頗多,包括陳先生對學生的反問,暴露出很多的問題。)
「你們兩位都是畫家,那你們如果停止了繪畫表達的表達停止創作,怎麼活下去?」

……
很多問題很尷尬,在北大。
過程中陳丹青先生數次提醒觀眾,希望觀眾能問出一些有水平的問題,但是很不幸,我整場停下來,個人覺得好問題屈指可數。

(提問從85分鐘左右開始,在100分鐘的時候陳丹青說一句:「希望來一個更生猛的問題。」
115分「我很粗暴的總結一下,雖然還有很多同學還沒有說話,我聽到目前絕大部分問話的意思都想尋找一個目的或者一個立意,就在小東這些畫這些行為里,都想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你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127分「你們都在問劉曉東問題,你為什麼這樣畫你為什麼那樣畫,你們看了半個鐘頭的畫,你們沒有什麼想說的嗎?你們有感到什麼嗎?」)
138分鐘陳老師有點忍不住了,說:「今天在這次,很多的問題,我是沒有辦法回答的,就算回答也會打不好……我們之間有著非常大的鴻溝,這個鴻溝不是我的錯也不是你們的錯,是我們的文化空間是有問題的。」「今天我們的對話非常的尷尬,你們問的尷尬,我和劉小東回答的尷尬,你們未必滿意我們的回答,我們也不滿意你們的提問,因為我們的溝通機會太少了……」(視頻138分鐘開始)
「在一個正常的人文化環境里,一些常識問題已經過了,他給你一個非常嚴重的非常要害的問題,我想我喜歡這種對話,但目前還不太可能,甚至在北大這種地方,我非常不希望在場的有識之士聽到這句話後很受辱很不舒服。」(141分鐘)

這就是我國高級知識分子的審美質量,可以想像陳丹青先生說的我們的文化環境。
(評論里很多知友覺得我是在對北大不友好,我只能跟你說我沒有。審美缺失是我們全社會的問題,北大剛好出現在那冰山一角上罷了。)

2,
最近的一次陳老師在新加坡的演講活動,有位同學問了陳老師一個問題,好像是為什麼現在沒有大師了?
陳老師的回答很有意思,大意是說:等天才,我們先把學院都建好,把教學都完善了,所有的東西都準備好,然後——等待天才。

國美央美都是極好的學院,我們建好之後,就是在等待天才,等這位未來的大師。
(第二段視頻一小時四十四分50秒開始)

視頻封面[北京大學未名講壇]陳丹青對話劉小東(完整版)視頻
第二段的視頻感謝 @Josiah Zheng 提醒
【演講視頻】陳丹青:母語與母國


大師不是學校製造的,高級定製也不是流水線產的


徐先生,林先生搞出兩大學院,慢慢形成體系,已經是西方寫實繪畫衰落之期。

從寫實角度而言,莫奈已非完全尊重現實,主張畫光,畢加索更是現代藝術之極大成者。

法國大革命(1789-1799)對當時西方的文藝思潮影像之巨大,給此後藝術脫離宗教寫實培養了豐實的土壤,這也是為什麼達維特的《馬拉之死》在西方藝術史上如此之重要,稍晚時期的安格爾,庫爾貝,馬奈等人,將寫實繪畫之精鍊發揚到頂峰,同時,攝影術的出現,也對紀實繪畫之存在產生了不可避免的衝擊。再之後1874年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覽,宣告繪畫之新的可能性。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達達主義紛繁出現,也是繪畫藝術無數種可能性的開枝散葉。

說得較為簡略,但綜上,莫奈與畢加索之出現,背景原因很複雜。二人常慣有天才之名,尤其後者,不過我相信即便沒有畢加索,也會有畢減索,畢乘索之出現,時代之勢。

至於天朝之繪畫土壤,寫實繪畫依舊蓬勃發展,畫廊畫商琳琅滿目,學生技能強勁,觀念薄弱,雖極力尋求西方當代藝術中之新物,多數學生觀念及思想還是來不及轉變。

不應該教畫畫,而應該教藝術。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了什麼人嗎?

補充:問題改了,我也改一改回答吧。

過去沒出,現在出不了,以後說不準。

畢加索和莫奈之所以是獨一無二的大師是因為他們的影響力,他們影響了藝術的走向。
巴黎是現代藝術時期的世界藝術之都,有點能力有點野心的都會去那裡發展,也就是說當時的巴黎藝術界等於是全世界藝術界的縮影。各國的藝術精英們在那裡為了出頭而使盡渾身解數,其中也有一些中國人。

要成為畢加索級別的藝術大師不是說光靠自己的一身才氣和本事就行了的,更重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那麼那時候的地利肯定是巴黎,天時就是看能不能在藝術發展的某一個重要關節點祭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作品(這個如果去歐洲按歷史發展順序逛博物館就很容易看出來),天時不僅要靠眼光與膽識,還要看運氣。人和就是某某派,某某主義這種東西。一個佔據地利並順應了天時的流派里的靈魂人物就可以變成畢加索莫奈級別的藝術家。
一來因為歷史原因在現代藝術時期巴黎拼的中國藝術家很少,二來這些中國藝術家沒有形成一個中國風的流派或者主義而是跟著別人混或者自己單幹,三來那個時期的中國人剛開始接觸西方國家對他們的洋玩意比較陌生,所以天時地利人和比不上西方藝術家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沒出。

現在出不了是因為杜尚把現代藝術攪局了之後藝術變成了當代藝術,在當代藝術里組團是無法想像的,大家都是單幹。現在也沒有一個公認的世界藝術之都(紐約比較大,但不是唯一的),而且今天的天時太複雜,眼光沒用只能碰運氣(藝術家們數學太差,不會用大數據運算出藝術的下一個走向)。所以現在哪兒都出不了畢加索莫奈級別的藝術家,誰都沒法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因為沒有人的天時地利人和能夠跟那個時候的他們比。

以後就不知道了,如果中國可以多出一些當代藝術大師,把世界藝術之都搬到中國並掌握藝術的話語權的話還是有可能出畢加索那種級別的藝術家的。


藝術這件事情跟中國畫沒關係,是國際間的文化博弈,中國畫和藝術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


林風眠


我也是一個藝術生,從我的觀察來看,國內藝術領域的牛人確實有很多,有一些也在國際上拿了些重要獎項,但要達到畢加索,莫奈,梵高等的級別確實還沒有。
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吧,首先我們現在所談論的藝術都是西方發明的概念,西方是掌握話語權與主導權的,哪些藝術形式都是隨著時間與文化浸染在那些西方藝術家骨子裡,他們玩起來自然更得心應手。而中國人總隔著一層,畢竟不是自己的文化基因。歐洲在大航海之後成為世界霸主,也將自己的藝術形式散播到了世界各地。假如說當時是中國稱霸了世界,那現在世界藝術的主流也許就是國畫與書法,但我相信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學書法也沒人能寫過王羲之。同理中國人油畫畫的再多也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分開來看,如果這裡的藝術僅僅包括油畫,雕塑,行為藝術等等西方式的藝術中國確實沒有頂級大師,但要說更廣泛的藝術範圍,那王羲之,齊白石,鄭板橋等等在我心裡也是至高無上的。
其次我覺得也和中國的特殊國情有關係,西方從古典主義油畫,到印象派,到現代藝術,行為藝術,以及立體主義,達達主義,波普藝術等等是一個很漫長的發展與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每出現一個流派就會出現一批大師。而這個過程中國人幾乎全程沒有參與,民國時期好不容易學了一點,建國後以及隨之而來的文革就全部打斷了。文革後大家開眼看世界,所有藝術流派一股腦的湧進來,看了幾十年政治宣傳畫的大部分中國人能接受個印象派就不錯了。而印象派這時候早已不是西方的主流藝術形式了。沒有土壤,想在三十多年時間內培養出畢加索那樣的參天大樹,有點不太現實。而且,現在中國的各個美院的院長前面還有一個書記呢!
最後,現在的藝術領域已經細分的很厲害了,你木工活做的再好地位也不可能超過魯班吧,除非能引領現在的藝術形式轉向,開創一個新的流派,那才是真正的大師。或者說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成為世界一流,我們的文化真正能夠走出去,那個時候也許就是我們中國藝術大師井噴的時候。


答案修改過 被舉報了。呵呵。
不要拿你那點可憐的知識量來評價中國藝術。中國藝術已經很可憐了。求求你們放過他好么。你看了幾張畫就來說中國沒有大師了?可悲
還有不要為自己的懶惰打著探討的旗號來掩飾。拿到問題不去推敲研究。 直接得結論。問出這麼奇葩的問題。真是佩服。
不!要!拿!西!方!審!美!評!判!體!系!硬!往!中!國!藝!術!上!套!成!麼!

還有噴美院的。你們有看過這倆學校的課程麼?誰告訴你就僅僅教畫畫了?誰給你的勇氣來噴?喔 我知道了。你們背後都有個牛逼的人。他的名字叫!無!知!還有喔。美院這個形式中!國!宋!代!就有了。院長就是宋!徽!宗! 人家帶的畫院帶出了宋代的巔峰!李唐王希孟那個不是科班出身?。美院出不了大師?國美央美那麼多在國際上名聲斐然的大師。變成混不開了?!眼瞎?

畢加索那叫大師。 中國的就不叫大師。就是因為有的人天天就看中世紀到塞尚到畢加索這1000年。好像中國1800年的繪畫史都不存在一樣。知道中國近代的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這些人麼。他們不算大師?。自己去看古木怪石圖。這才叫思想。愛看莫奈的 去看看巨然的畫,像不像?再去看看丹鳳呦鳴圖 這才叫裝飾畫。再去看看潑墨仙人圖 這才叫寫意。 再去看看近代常玉他們的畫。中國沒大師? 。
====================分割線=======================

我想說的是,我們看輕自己,是因為五四運動和西方以前沒有理解到東方文明和有人提到的話語權問題,這並不是說他們錯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局限性,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他們都已經開始承認和研究我們自己的東西了,我們自己反而不承認。。這是什麼道理?
======================下面是補充==========================
中國1700年前的繪畫 張僧繇的

手邊找不到同時期的歐洲繪畫 不過那時候歐洲還在牆上畫娃娃
唐代出現了人物和山水畫
以閻立本和李昭道父子為代表。圖就不列了 一搜就有
下面重點來了
南唐李後主時代的
夜!宴!圖!

請去百度完整的圖 從右往左看一點一點看。 請把左邊蒙住一點一點挪開。這才是正確的看法!
這整幅畫有5個主題 但是這五個主題不!是!分!開!的!
5個主題通過長卷的方式將時間和空間緊密的聯繫在一體。每一個人都在引出左邊的人物和空間關係!這難道不牛逼!!?並且時間還是非線性的穿插!!有個電影《和莎莫的500天》就是用的這種時間線拍攝的。但是這幅畫早了1500年!!!!上面說到過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局部)
猜猜看人家畫這畫的時候幾歲?18

再來幾張現在的
吳冠中

趙無極

常玉

中國沒大師?


兩個字:沒有。
四個字:想都別想。
我也是美院畢業的,如是回答。


說的簡單粗暴一點,現在是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了,不管是科學方面和藝術方面都是,領域分的越來越細,跨領域知名度相對就越來越弱。舉個例子,要不是因為身殘志堅,有幾個人能知道霍金?要不是因為星級穿越,有幾個人知道索恩?你覺得沒有畢加索莫奈那樣的大師,只是因為你不在那個領域而已。這個時代,專業領域內的大師一直有,只是專業的門檻越來越高,你進不去而已


我覺得是國內美術教育的功利性太強了,和整個社會體制有關,大家普遍缺乏想表達的東西和社會的可容忍度,更多的時間都被用在了買房買車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上,願意吃不飽穿不暖把錢花在買畫材和工具上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覺得你應該現實一點,少把時間花在這種貌似看不到回報的事情上,時間的投入不一樣,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藝術家是很難當的,很少會有家人支持你,就算你當了藝術家離出名還有很遠的距離,不光是能力的問題還有機遇資金等一系列問題。總之願意為其奉獻一生的人變少了,社會太浮躁,就就業來看大部分高中學美術的人都走向了商業設計,純藝術畢業的人找不到工作,開個畫室當個老師繼續為高考美術奮鬥,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社會得發展了這一切才有可能改變,否則藝術家沒有辦法養活自己更別說家人了。


鄭重聲明!本人從根本反對以下普遍觀點:
1.「審美標準在西方」
2.「中國可以不認西方那一套」
3.「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大師」
……
(這些觀點讓我聯想起被人欺負的小學生,或者一臉無賴的金正恩)


—————————何為大師————————
以上觀點根本沒搞清楚什麼叫「大師」。大師應該是:
1.開拓性(以一己之力拓寬了藝術世界的疆土,在前無古人的地方尋找到更多不同的可能)
2.啟發性(在當時,啟發了更多領域更多人更深層次的思考,並鼓舞更多人推動文化的發展)
3.超越地域性(沒有鄉村大師,沒有城市大師,沒有中國大師,只有世界大師)
——————————————————————
這就是為什麼畢加索、塞尚、甚至披頭士是大師,而張大千,趙無極還不是大師。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有大師,而中國沒有大師。


————————根本原因—————————
形成這樣局面的原因很多,前面提到的歷史機遇、經濟國力、文化背景、教育體制都是。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開放度(放在人身上叫胸懷)。
文化如生命。老的文化一定會固化失去活力,開放自由的多元文化才會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所以是西班牙、法國、美國盛產大師,而不是中國。
千年以來,中國一直是區域內的唯一大國,中國文化深入骨髓的妄自尊大今天依然存在。骨子裡的封閉不打開的話,中國大概永遠不會有大師吧。


首先,莫奈畢加索之所以偉大,除了畫的好之外在於他們作品是劃時代的的作品,可以說每一個這種級別的畫家都是百年一遇。

這種天才和機遇並存的大師,本身就難得,更何況就是有,你也不會認識。一般人現在能說出30個畫家名都算不錯了。

大師這個詞不是隨便給,但是窮一人之心力在悟性不是太不堪的情況下也是能成為大師的。

但是TOP50一般人都認不全,何況TOP1000。

lopez,大名鼎鼎的lopez,現存的當代寫實的精神領袖。現在又有幾個人認識呢?


說幾點
第一.大環境的不同

  •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的文化傳承是有斷層的,尤其是因為wenge的原因,很多繪畫藝術技法沒有得到和好的承襲.而在莫奈和畢加索出現的時代,當時西方社會對藝術是推崇的,而且當時的大師並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成群或相繼出現的,這裡還當時西方社會的大環境.
  • 藝術家和精神病其實相同之處,兩者皆是社會病態或興盛的體現.如果社會普遍存在不自由,或焦慮,那畫家的畫就會畫的空洞虛無.而精神病患者的數量就會上升.(這一點暫時沒有確鑿例子,只是舉個栗子).所以國內的許多畫都容易顯得虛無空洞.後者有人說自己不是那些過的不自由,精神壓力大,焦慮的人群,那隻能說,恭喜你,你已經不是大多數人了.

第二.學習繪畫的初衷與動機

  • 不可否認在國內有許多真正熱愛藝術的人,但是在我個人的經歷中,有許多學生只是因為走藝校能更好的上大學,而選擇了藝術這條道路.
  • 再則經歷中考高考.許多人必然放棄或者暫時割捨對藝術的愛好(包括但不限於繪畫),而我們知道畫畫是很花費時間的.個人認為所謂的10000小時法則在藝術學習上是十分契合的.而很多人在少年時因為各種學習壓力,以至於沒能得到有效的訓練,或在成年之後基於經濟原因或基於向社會證明,抑或社會向物質看齊的大環境,以至於很少有人能真正的靜下心畫畫

第三.學習環境

  • 國內的油畫多是承襲自前蘇聯(個人對前蘇聯的油畫無感).又有曾經"五千年"的文化包袱,所以容易張此顧彼,容易迷失.又嚮往外國的藝術環境但又束縛於中國文化的包袱.
  • 國內的藝術教育更注重的是造型能力,與"畫功",但對於(尤其是油畫)的技法,製作過程缺少涉獵或者根本沒有途徑學習.就好像做紅燒肉一般用糖,做肉醬義大利面要紅醬,而我們試圖用醬油和醋做所有的菜....(只是舉個例子)...所以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型似,但很難神似.
  • 在國內除了一些大城市,一般很難看到大師的原畫(尤其是外國的大師),並且這些大師的作品並非長期在國內展出.因為看的多是印刷品,這可能會導致繪畫學習中的誤解.

說個有的沒的,國畫學習可能有文化承襲的原因,而關於油畫,我覺得一個潛在的可能是國內的氣候環境或者污染.試問哪個大師能在北京的霧霾中畫出艷麗如梵高星空一樣的畫.雖然畫出....莫奈晚期得了白內障的畫倒有可能的


中國的文化十分精深--但那是「中國的」文化,相對西方文化來說是有局限性的,十九世紀開始東方的思想和文明就開始收到越來越劇烈的西方文化的衝擊。
沒有出現開創世界的大師--因為開創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印象派新古典後印象抽象主義以及當代藝術都已經是過去式,它們是新世界的開創者,架構體系和規則都已經被確定了,中國的在文革中被打成殘廢的文化,重新嫁接西方的概念和理論,並且創造出自己對藝術的論點,是困難的。但就像上面回答的幾個大師,世界級別的大師不是沒有,只是一,需要時間的沉澱,二,需要西方社會對中國藝術的認同。

並且舉中國傳統文化為代表,國畫,一整個體系的建設就和西方完全不同,西方的美術是不破不立,每個階段都有鮮明的特點和喜好,但是國畫系統,風格在小範圍內變動,用典的方式一直沒變,新人總在舊人的筆墨上臨摹,仿造,學習,慢慢地發展出更加精妙的繪畫風格。如果說這樣的傳統是中國人文化的最大特點,那麼「創造型」的大師如此少之又少就能夠被解釋了。


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很不想答,今天情緒有點低落,我來從另一個角度說說看吧。

第一個,首先我想說的是,中國藝術市場還不夠成熟,但西方市場似乎已有個300多年的歷史了吧?所以目前,所謂話語權掌握在人家手裡,人家說莫奈是大師他就是大師。也有人說國內市場可能會自成體系,但那也是未來的事情了,是與世界融為一體還是獨樹一幟,我們都尚未可知。

第二個,你可曾想過你是怎麼知道莫奈是大師的?書本?好,那這書本怎麼來的?你所看到的以前的事,都是勝利者留下來的,你怎麼知道莫奈之前沒有人開創先河?不知道對嗎?如果萬一有,我們為什麼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莫奈?你既然想要刨根問底,那就從最最根本的角度去思考這些問題吧。

不是誰行不行,金剛經里有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所謂的標準,也只是人定的而已。


你怎麼定義大師呢?
華盛頓dc越戰紀念碑就是一個時年大二的華裔女生設計的,算是當代公眾藝術的經典之作了。
不過看你舉的藝術家,都是當代藝術之前藝術運動的領頭人物吧。
那你覺得杜尚,安迪沃霍爾算不算大師?
可能你覺得中國沒有大師的原因是因為現在大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雖然歷史上中國藝術確實別具一格,但是只扯古代我個人覺得挺沒勁的。


不是中國不出大師,是你低估了中國的大師。當時畢加索來到中國與國畫大師張大千老先生顛峰會面,看到老先生的畫作十分驚嘆。。。 因為總的歷史環境等原因,中國的藝術可能無法登上世界舞台,但是我只想說我們在努力成為您口中的大師。 PS.前一陣子剛剛去世的趙無極先生是當之無愧的華裔大師,其作品的藝術價值請自行百度


清華北大那麼牛,中國那麼多搞科研的,為什麼沒有人拿諾貝爾獎?
中戲北影那麼牛,中國那麼多搞影視娛樂的,為什麼沒有人成為國際有影響力的明星?
北音上音那麼牛,中國那麼多搞音樂的,為什麼沒有人成為世界音樂大師?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有一批人在國內美院上本科就總覺得自己是藝術家?
為什麼看中國傳統山水畫會覺得憂愁,比如吳冠中或者林風眠的作品?
如何分辨書法作品的優劣?
在畫畫中,到底什麼是基本功?
如何評價阿拉伯書法?

TAG:藝術 | 繪畫 | 藝術家 | 藝術史論 | 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