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影重重》系列電影對於後來的動作片有哪些影響?


謝邀,最近這幾天比較忙,好幾個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感謝厚愛,今天回到家,必須先回答了這個再睡了。注意,禁止轉載,包括微博、微信和知乎日報

《諜影重重》三部曲我刷了不下一百遍了,對各個細節都曾反覆琢磨,並對照現實進行分析,可以說這是一部與現實結合非常緊密,卻又非常老派的動作片。這片子的強悍之處,在於它沒有短板,從原著、劇本、導演、攝像、剪輯、道具、演員、音樂……可以說水準非常一致,因此儘管別的片子,可能場面更大,比如《勇闖奪命島》、或者特技更炫比如《碟中諜》,或者角色更突出比如《虎膽龍威》的約翰·麥克蘭,但綜合對比一下,還是《諜影重重》印象最深,以至於有「三個JB」一說,詹姆斯·邦德,傑森·伯恩,傑克·鮑爾。三位經典動作片角色不相伯仲。

先說劇情,《諜影重重》的劇情其實很老套,為國效力的將士被國家或者組織出賣或者背叛的故事,這種片子並不少見,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勇敢的心》、《勇闖奪命島》、《生死狙擊》、《第一滴血1》,再加上一個孤軍奮戰的個人英雄主義,這個也是很常見的套路,《虎膽龍威》一直是這個調調,以及史泰龍絕大部分的電影。此外就是一個個人迷失自我,尋找自我的過程,這三點結合的相當好,與原著完全不同。原著給這片子最大的貢獻就是失憶的設定,此外原著冷戰背景下給個人造成的孤獨和迷茫,在改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繼承。所以必須要說編劇托尼·吉爾羅伊(就是《諜影重重4》的編劇和導演,可見這傢伙脫離了道格·李曼或者綠草的掌控力還不完全夠)是功不可沒的。

再說導演,《諜影重重》系列的導演有兩位,道格·李曼和綠草,很多人因為後兩集更加有張力的劇情和炫酷的動作設計,風格化的攝像和剪輯而認為綠草更出色,其實這是不對的。道格·李曼對全片風格、人物、角色等基礎的設定,讓全片有了一個非常精彩的開始,尤其是伯恩與瑪麗的愛情,給全系列定了一個非常有人性的調子。如果沒有前面這個邂逅而溫暖的愛情,後面伯恩憤怒的反擊,不死不休的逆襲,就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和暢快感。所以我個人其實最喜歡的就是第一部,尤其是幾處明顯的自問自答,「你是誰,你的過去是什麼,你要去哪裡」,將失憶的橋段很好地和人追尋自我本源的行為結合到一起,讓全片有了不一樣的深度。正是因為第一集的基調,最後一集天台上伯恩反問的那句話才讓那個殺手放下了槍,「你知道為什麼要向我開槍么?你看看他們把你變成了什麼?」對自我的反思和悲愴溢於言表,格外動人。當然綠草也是非常出色的,他在道格·李曼的基礎上同樣做出了非常精彩的順承,這很不簡單。看看《諜影重重4》就知道了,不是什麼人都能講好這樣一個故事。尤其是在拍攝和剪輯上,綠草對《諜影重重》的風格成型貢獻良多。以至於馬特·達蒙一直說如果沒有綠草,他是堅決不會再回來演伯恩了。很有道理。

攝影和剪輯就不多說了,這是本片最大的特點,手持攝影,快速剪輯,《諜影重重3》可是拿了奧斯卡最佳剪輯的作品,N多人奉為圭臬。但我要說的是,並不是手持攝影,快速剪輯就能拍出一個好的動作片的,後來模仿者眾多,唯一有點味道的是《颶風營救》和《黃海》,韓國人學了一部《柏林》,真是不忍卒睹,可惜了河正宇那麼好的演員。

《諜影重重》的道具設計精妙之處在於,非常符合應有的現實,各種隨機應變的簡潔應用,各種特別小技巧,比如格鬥中的圓珠筆對匕首、字典對燭台、雜誌對切菜刀,出門時用小柜子別住門把手、向前台套出未知房間號的手法……諸如此類,很多人津津樂道這些,就是因為生動而有實用性。這一點與高大上的007形成鮮明對比,但更讓人感到親切。很多應變技巧,都是真實有效的,該片子的動作顧問我打聽到了,是一個很厲害的賞金獵人,所以這些技巧真是相當牛逼。

演員上來說,首先是主角非常好,馬特達蒙經過幾部作品的磨練,已經到了一個厚積薄發的地步,不得不說的是《拯救大兵瑞恩》對他的影響,我看過相關的一些材料,MD很機智地向湯姆漢克斯學了不少東西,關於角色自我掙扎的醞釀和表現,他收穫不少。女主弗蘭卡·波坦特之前的代表作是《羅拉快跑》,這片子對她來說也沒啥太高要求,歐洲人很多這種簡單直率勇敢愛的類型,從角色深度上來說,瑪麗還不如後面的妮基。另外幾個配角也很出彩,比如就露了一面的克里夫·歐文,那個在草叢中中槍後倉皇問伯恩「你頭疼么?你失眠么?你看看他們從我們身上都拿走了些什麼」的殺手「教授」,是對伯恩這個角色成型非常重要的配角。第二部里與伯恩鎮靜周旋,格鬥到死的前同事賈達(Marton Csokas,這傢伙演過《碟中諜2》的大反派,也特別適合演這種特工角色),充分顯示了如果伯恩沒有失憶,會是怎樣的一個人。還有與伯恩互為對手又惺惺相惜的帕米拉·蘭迪(瓊·艾倫,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女主和女配的提名,不可小瞧,我們對她最熟悉的角色可能是《變臉》里警察的老婆),當然還有那個俄羅斯冷麵殺手(卡爾·厄本,《指環王》里也有他),更不要說一眾老戲骨比如克里斯·庫珀(第一集里的反派BOSS),這些出色的演員完整撐起了這個系列,少了任何一個,恐怕都不會到現在這種經典地步。

音樂方面,原聲配樂作者是john powell,除了諜影重重系列之外,《怪物史瑞克》系列和《X戰警:最後一戰》、《偷天換日》等經典也是他做的配樂。但在這我們不能不提一個人,歐洲著名的DJ,也是電子樂名家moby,片尾的extreme way和馬特·達蒙一樣,是這片子的標誌,我在歐洲的時候,每次哼這首歌的時候,總能有人一起哼,可見這曲子的深入人心。此外,第一部中有一段歐洲著名的舞曲,就是伯恩開著瑪麗的小破車逃避警察的追捕,那段音樂不是原創,而是歐洲著名的流行舞曲,名叫ready steady go,作者Paul Oakenfold ,聽起來也是非常帶感的,尤其開車的時候。可見這片子的音樂出色,也不是一個人的功勞。

所以說,《諜影重重》系列的出色,是動作片在各個領域多年積累的結果,離開了前人是做不到現在的地步的。那麼,這片子對於後來的影響有多大呢?其實也很大,當然沒到開創性的地步,不過有兩點是近些年一定會流行的,其一是平民特工的設定,與普通人保持距離但有親和力,不至於太高大上,讓人仰慕卻又願意模仿,也更容易理解角色的內心掙扎。另一個就是快速剪輯,這個現在已經有濫觴的趨勢,經常看動作片看得我頭暈,其實要說這種動作片手持攝影的風格,真正震撼我的仍是當初的《拯救大兵瑞恩》,海灘登陸的40分鐘,那才是真正的戰地攝影,緊張而絕望。《諜影重重》不過是將其在城市追逐和室內格鬥中發揚光大了而已。

關於本片的動作戲,很多人引經據典分析的很不少,我就不多費口舌了。《諜影重重》的動作戲很精彩,但絕對不是不能複製的,動作設計平移到其他的影片中並不難,但為何只有在這裡特別精彩,因為所有的動作設計,都非常貼本片的設定,角色身份,逃亡軌跡,敵我態勢……各種情況讓本片隱秘兇狠凌厲簡潔的動作風格凸顯到了極致,這不僅僅是動作的精彩,而是電影的精彩。如果僅僅從一部動作片的角度來分析本片,實在是太下乘了,對此我不想多說啥。我略通拳術,也遊歷歐洲,深知知易行難的道理,對於這片的動作方面,我就不瞎評論來丟人了,多謝各位青睞。

姑且就說這麼多了,想到什麼再補充,謝謝各位關注。


首先聲明,本人是《諜影重重》的鐵杆粉,對於該系列的感情就有如星球大戰粉對於星球大戰的感情一樣——越看越喜歡。所以以下簡評將具有部分主觀色彩,同好請贊。
首先來說《諜影重重》對於同類型片即諜戰片的影響。在此之前有過廣為人知的詹姆士?邦德系列(007),伊森?亨特系列(碟中諜),當然還有更早的《卡薩布蘭卡》、《真實的謊言》(也算是吧),以及無論演什麼都可以叫傑森?斯坦森,成龍系列。這些諜戰片的電影無一例外,全都是用高科技,香車美女,大場面,大爆炸,以及弱到爆的反派們組成的。例如各位007,只要穿上帥氣的西裝,帶上PPK小手槍,拿著Q博士的各種高科技裝備,特別是手錶和汽車,就可以開著阿斯頓馬丁,住豪華酒店,勾引各種妹子,然後耍耍帥,扮扮酷,賣賣萌,就順便把任務幹了,反派解決了。注意,在這裡,耍帥扮酷才是王道,做間諜什麼的我不知道,我只是在帥氣的泡妞過程中幹掉了幾個妨礙我泡妞的人……等等,總部你說他們是敵人?哦 ,知道了,那我繼續去泡妞了。
沒錯,如你所見,這些爽片只不過是把泡妞的背景移入諜戰片中了…………………………………………………………雖然諜影重重也很爽!但是爽法不一同學你懂嗎!!!沒錯,沒有帥氣的西裝,傑森?伯恩在第一部里甚至是穿著破毛衣的;沒有豪車,出門主要靠兩條腿,以及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就算他開汽車……OMG,第一部那輛車實在是……上了年頭啊,就連搶車……人家搶賓士……他搶計程車,屌絲本性暴露無遺啊。沒有高科技裝備,手錶僅僅是看時間的,手機是街頭隨買隨丟的合約機,一般幾十美元就搞定,沒有各種武器,身邊有什麼就用什麼;沒有帥氣男主角,雖然馬特?達蒙打扮打扮還是挺好看的,但是他穿的實在是太差了! 請容我插兩張圖,圖片來自網路。最後這張圖流浪漢即視感有沒有!

,也沒有弱爆了的敵人,中情局幾乎監控了全球,無論他怎麼躲,怎麼逃,只要一不小心,殺手和特工小組就出現在他身邊——敵人,從所未有的強大!


再看看他的動作戲,還是以007系列對比,詹姆斯的打鬥場面屈指可數,而且很花哨,幾乎是側身,開槍,反派就完蛋了,衣服都不會臟,髮型都沒亂。而我們苦逼的伯恩,對手何其兇猛,以第一個殺手為例,有槍,有刀,系統訓練,幾乎如教科書般的進攻:先對建築物內無差別掃射,然後從最薄弱處強攻(窗戶),再對建築內逐屋搜索,遇敵果斷開火,槍支掉落後立刻徒手反擊,確保敵人無法奪槍,在確認雙方都沒有槍之後立刻拔刀對對手展開進攻,而且伯恩也是被幾乎逼入絕地。如果換作是其他人,這時候應該已經掛了然後殺手可以撤離,善後小組已經出動了。誰料接受過踏腳石計劃訓練過後的伯恩(雖然他自己不知道),立刻拿了一隻筆展開反擊,進攻快速不花哨,避開堅硬部位,重點打擊致命部位,最後險勝,說實話那個那筆刺入肌肉的鏡頭我看看都疼。 從這裡開始,間諜動作片就意味著更加真實,更加貼近《美軍徒手搏鬥戰術手冊》,而不再是單純的為了好看而設計出各種大動作(以成龍為代表的花哨舞台表演格鬥),而且雙方距離更近,幾乎就是貼在一起的真實搏鬥。

先佔個坑,如果贊的多的話我繼續寫哈哈,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寫——————————————————手機客戶端居然不支持超文本鏈接修改!這個有點坑。另外飛鳥冰河寫得也不錯,為了防止無法打開超文本修改我就不@了
—_— —_— —_— —_— —_— —_— —
我們繼續說動作戲,畢竟最大的看點在此。就像武術界對於武術究竟是要好看還是要能打而爭論不休一樣,動作片一直對其動作設計要酷炫還是要貼近實際也一直爭論不停。以成龍、傑森?斯坦森為代表的舞台表演格鬥一直追求的是每一個動作的流暢、完美(雖然傑森?斯坦森現在開始走混合格鬥的路線了,但是他當年的超級人販系列動作設計的舞台感很強烈)還有就是以施瓦辛格和史泰龍為代表的「直來直去」派,一是這二位實在是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訓練,二是為了配合他們高大威猛的形象:「爾等區區人類,我用一招致命已經很看得起你了,君不見其他小嘍啰已在我的子彈雨之下化為漫天星光了嗎!」 而諜影重重系列顯然選擇了實用主義,而且他們的動作顧問是一位退役的前特種部隊成員,注意,不是一位賞金獵人,我不知道飛鳥冰河是哪裡來的消息來源,但從我找到的資料來看他確實只有在軍隊服役的履歷,而且還有可能是類似於格鬥教練一類的職務,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彩虹國際下屬的戴維斯諮詢公司可以提供此類服務(順便插一句無關緊要的彩虹國際是已知的美軍最大的承包商,而且提供一條龍服務,包括軍事安保)在片中我發現的格鬥術包括混合格鬥、美國徒手格鬥術、以色列軍警格鬥術、俄羅斯摔跤,目測還有一點CQC和格雷西柔術的影子。雖然馬特?達蒙不是動作演員出身,但是鑒於好萊塢有一種文藝小生去演動作片(馬特和保羅?沃克算是代表),以及動作演員去演其他類型片(馬克?沃爾伯格在《泰迪熊》里的演技大有長進),馬特的表現算是有點出乎預料。關於為什麼諜影重重系列大量運用手持和搖晃的半偽記錄片的手法,圈裡的笑話是導演既不想用替身又想讓動作片段真實刺激,攝影指導無奈之下只好加快幀數以及晃動鏡頭,讓伯恩看起來又快有有力(笑)。這當然是個對於扎堆的文藝小生為擺脫標籤而演動作戲的呵呵,但是馬特的努力大家還都是看得到的,特別是第一部里他穿著那件紅色破毛衣走在冰天雪地的街頭,當時的氣溫大概是在零下,貼了暖寶寶都解決不了西歐寒流那種刺骨的感覺,他反而走了好久。而且這個鏡頭和第二部結尾時的鏡頭遙相呼應一種特別蒼茫孤獨的感覺撲面而來(第一張實在找不到,第二張是我自己截的圖,貌似年代久遠了,下面那行字我當年加的,順便文藝一回哈哈哈)
扯了這麼遠當然是想說馬特對於動作戲還是蠻有天賦的,看圖:

貼這幾張流傳甚廣的圖就是為了顯示他動作的標準性(不過話說為什麼我特想找的幾張可以堪稱戰術教科書的圖片統統找不到,難道網上截圖黨和我的口味看點完全不一致?)

從持手槍的圖片來看馬特用的應該是格洛克17、SIG-SAUER p225、瓦爾特P5C等大陸貨,結構簡單耐用而且輕,目前好萊塢的各路片中的最愛,一是便宜,二是警局都有備案,走私偽劣品的可能性不大。當年《烏鴉》片場事件影響蠻大的,從此大量用槍的電影支支都要保證安全。我們可以看到伯恩的持槍姿勢,標準的雙手勢,右手持槍,左手護槍,內肘自然彎曲,平舉時左肘成90度,減少后座力(天朝警察的持槍姿勢特別……不對勁),遭遇戰那張圖,兩腿打開略彎,降低重心,腰後沉,手臂下打,反觀對面那位殺手……雖然做得不錯,但還是和伯恩差一點啊,所以最後被殺只能怪他學業不精啊。(還是要吐槽一下國產劇中各種男女主角手持雙槍舉在頭邊的造型……特別是舉著匣子槍的,那玩意兒空倉都很沉的更何況加上20發的彈夾……)再看看伯恩的狙擊槍照,圖片中的應該是Walther WA2000 或者以KS-Ⅱ比賽用槍、短小輕便稱著……雖然在影片中為了表現伯恩的殺手氣質,把槍管長度拉到最長,還加了個消音器,不過我們反正是看他動作的,觀眾也不會注意這個……所以我想說的就是:二腳架打的不錯,托舉水平也好。

再看看反派用槍,諜影重重系列對於槍的研究真的做的不錯,例如大使館中的海軍陸戰隊M4A1短卡賓,他們沒有愚蠢的給這些槍加任何戰術瞄準鏡,一是那個年代確實不會給短卡賓加瞄鏡,畢竟是屬於自衛用槍,二是大使館特別是駐歐洲大使館的形式大於實際,郊區就有最精銳的美國歐洲駐軍,很多使館只有便衣武官,這個大使館有這麼多士兵,大概是特殊安保需要吧。
至於教授的狙擊槍
SIG-550狙擊型,5.56mm,唯一的長處是:超靜音……改裝過的SIG-550狙擊型號稱只能聽到「叮」的一聲,大概比你的iPhone鈴聲還安靜,還有號稱200碼內可打入一個網球大小的原心中,早年各種殺手和僱傭兵的最愛,現在的銷量據說慘不忍睹,射程近,殺傷力小,精度差,連一支G-36都比它好用。不過鑒於教授那瘦弱的身材,大概是后座力小、重量不大才選擇了這支吧。Kirill用來射殺的瑪麗的Sauer的狩獵型Model-202,印度大概200刀能搞到,現在有些老美用這種槍獵鹿,據說是彈道比較平直。他們選這支槍的理由大概是……便宜吧。

猛然發現我好像把這個貼子寫成了軍事武器分析貼……原諒我,下一章節一定從電影的角度說…………………………………為什麼我在手機客戶端上放的圖無法顯示!誰能告訴我………………

好吧,說了這麼多,想表達的實際上是:以往特工片中用來表達主角身份的各種高科技產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平常的、已有的武器,沒有什麼超現實的裝備,有些甚至都是你身邊之物。而長相普通、混入人群中就幾乎分辨不出來的特工、殺手們取代了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007們,他們穿著簡單、廉價的服飾,開著普通的汽車、摩托甚至是坐著公共交通工具。用著普通的手機、電話、無線電,沒有什麼可穿戴設備、沒什麼視網膜顯示器,就連密碼箱都只是聲控+指紋。諜影重重想塑造的,就是在冷戰中所散發出來的那種危機感。可能你的鄰居就是一名殺手,每天按時上下班,可是他家的冰箱里放著槍,上班的內容是在接到任務以後定點清理;可能你在路邊剎肩而過的那個人是一個特工,他正放在兜里的手上摁著注射器;可能你學校里那個甜美可人的同學是個間諜,每天晚上她的家庭作業就是監聽她的任務目標……原著是寫於冷戰的背景之下,那時的中國人民正準備跨過海峽解放台灣,準備去支援亞洲人民的共產主義大革命,準備用帆船去打倒美帝國主義解放亞非拉,而紅色蘇聯把核潛艇布滿了全球,沒有見過蘇聯時期其龐大的核動力巡洋艦、核潛艇、圖系轟炸機的人無法理解當時西方人對於蘇聯的恐懼。巨獸般的蘇聯核潛艇、粗壯的「花崗岩」導彈發射器就猶如這隻巨獸的陽具一樣,赤裸裸的懸掛在西方人面前,彷彿是對他們最直觀的羞恥和侮辱,何況還有更加巨大的「白楊」陸基核導彈。在這隻恐怖的紅色巨獸面前,西方人就如一個手無寸鐵的兒童面對一隻哥斯拉,即便有反抗的心也無反抗的力,剩下的只有無邊的恐懼。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諜影重重的原著誕生了。這些普通的、卻充滿殺傷力、破壞力的人們就在你的身邊,而你卻渾然不知。就像西方人對於蘇聯的恐懼一樣:同是一樣的人類,為何他們要對我們痛下殺手,僅僅時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嗎?還是我們根本不了解他們?就像片中當中情局發現伯恩一樣,他們沒有選擇去接觸他、了解他、甚至連他已經失憶也不知道,卻果斷的下令殺死他。 看似是一個普通的、精彩的動作片,其實還包含了一段西方人充滿恐懼的歷史。
以往的特工片,主角們目的明確,深知自己何求。而當以《現代啟示錄》為代表的一類越戰片開始思考人性的時候,特工片也開始了。而諜影重重則是最成功的代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哲學上最耐人尋味的三個問題植入電影,卻一點都不顯得突兀。從而開啟了各種特工片、動作片、超級英雄片的思考浪潮。彷彿主角如果不經歷一系列的磨難、思考就不能成為主角一樣。而007以其龐大的粉絲群體,收到了最符合預期的效果,當然,當例如《冥界警局》之流的小成本動作片都開始思考人生的時候……災難就來了。(未完待續,實在是太喜歡諜影重重了,就乾脆把它寫成一篇雜記吧)
-------------------------------------------------------2014----04------08--------------------------------------------------------
而對於拍攝手法來說,為何諜影重重系列大量使用了手持攝影?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技術的進步。
實際上在李小龍之前的好萊塢電影里,動作戲都由為平淡。當時的導演們愛好在動作場景中加入誇張的配樂和聲效,以及演員們刻意誇張的動作幅度,尤以早期的西部片為甚。戰後部分日本演員進軍好萊塢,哪怕是展現了日本劍和空手道為代表的真功夫依然在好萊塢反響平平,當然他們只是微有展現而已。直到李小龍以Bruce Lee 之名從香港再回曾經的夢想之地好萊塢,他早已不是當年《青蜂俠》里那個還需要上表演班的年輕配角「加藤」,彼時的李小龍早已在《唐山大兄》、《精武門》等一系列香港功夫電影里擔任主角,他的《猛龍過江》第一次直接的向好萊塢展示了如何拍出真正的動作片(同時期的《蝙蝠俠》里的動作片段簡直是在跳大神!)當然,我又扯遠了。早期的動作片,以李小龍為代表,善於運用遠景和長鏡頭,表現角色的靈活性和全身的動作感。因為鏡頭一旦拉近,以當時的技術還無法解決其晃動下的清晰度保持(當然現在的部分電影特別喜歡錶現晃動和模糊,這純粹是口味問題)
當然,所謂的手持攝影機也根本不是那種家用DV,當然相比起幾乎有一米多的傳統電影攝影機……確實是小了很多。而且光學防抖、微距的問題也得到了改善。當然也有攝影師的苦勞……莫斯科追車的那場戲裡,他們拆掉了一半的車罩,然後把攝影師和攝影機固定在引擎旁……然後在公路上狂奔到80邁。
其實對於剪輯手法來說,更早的神作《十二猴子》對於閃回的切換做的更好。(雖然皮特的表演過火了……電影還是好的)
諜影重重在做攝影的時候定位是在於偽記錄片,而觀眾們顯然是事先知道它是一部間諜片。這就是它看起來真實的原因。
(未完待續)
------------------更正線--------------------------
評論里說得對,基洛夫級確實比尼米茲級小,這裡是我疏忽了,你們可以去評論區里贊一下他們


簡答一下。
諜影重重系列不是開創性的作品,
重心理刻畫的,硬派的動作片間諜片以往就出現過,但是諜影重重是近年來做的最好的,至今,甚至至今都是最好的。

而諜影重重的特點,大量的心理描寫,大量的短鏡頭,避免把動作電影做成一個以「壯漢」「任務」「妹子」為主題的電影,更多的拓展面使得諜影重重系列帶有一定解密性質,少許的政治劇色彩,又顛覆了之前大多數特工狂拽酷炫的形象,出色的代入感,給人以真實性,都使得傳統的諸如傑森斯坦森類的B級動作片立刻變得相形見拙,很多後來的電影都開始模仿這種偏黑暗的故事模式,你能想像以前有很多動作電影走的是完全沒有真實感的喜劇路線嗎?諜影重重使得諜戰劇的真實度大大提升,並且在劇情上避免了恐怖主義,冷戰思維等等。

從這點來說,諜影重重系列對諜戰片的影響類似於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黑暗騎士》系列對超級英雄電影的影響,都有很多的影響,但不夠深,也不能說是極具開創性,因此你只會覺得哎呀這片真像諜影重重,這片是學黑暗騎士玩黑暗嗎?但都不能言之鑿鑿,因為這不是前者發明的,但確實,前者做的最好。


換個角度。
我不記得布魯斯在虎膽龍威里的角色名了
也不記得阿湯哥在碟中碟的角色名了

我就記得馬特達蒙的 傑森伯恩。
就醬。


馬特達蒙和保羅捆綁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諜影重重。導演保羅最大的特色就是晃,隨機的手持攝影,高強度的剪輯和變換鏡頭,來表達一整套事件。讓人看得腎上腺素特別的膨脹。特別爽。而且這拍攝和剪輯的手法,讓以後幾乎所有的好萊塢動作片近身搏鬥,都基本按照這個套路,現在大家看到的主流動作片打鬥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手持,高強度剪輯,讓整套動作和鏡頭都讓人有生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拍攝可以彌補一些明星不會真正武打的缺陷。


而同時這種拍攝手法也被很多真正會武術和武打的高手反對。比如成龍大哥的打鬥戲份,從來都是用穩定機位完整的拍下來。拳拳到肉,毫不馬虎。


諜影重重的出現使得悠久歷史的007都轉寫實路線了,這就是最大的影響力


影響就是那些本來動不動就拿出各種酷炫高科技玩具的特工回歸凡人,做純爺們!


告訴了後人主角很重要,看看沒有馬特的諜4和其他的差距就知道了。


個人認為,大成本的特工片很難有了。
有諜影重重珠玉在前,既然幾乎無法超越他,又何必花大成本?
所以,能看到諜影重重這是人生一幸,將來難有大製作特工片,這又是人生之不幸。


棒子學習了,就有了現在棒子的動作風格。《大叔》《嫌疑人》《偉大而隱秘》等等等,當然,還有很多我沒看過的,風格非常像。


印象最深是晃動的鏡頭,不同的拍攝視角,凌亂風格的剪切,帶來的電影動作感,畫面感,節奏感。應該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創新。


韓國電影柏林


首先自然是在剪輯上面了,其實對於動作片剪輯師很重要的。《諜影重重》在剪輯上是可以當成教科書用的,三部曲每一部我都看了不下三遍,其實明明都知道劇情,但是每次看時都會隨著劇情緊張激動得不得了,這種觀影快感不是靠劇情和動作特效能達到的。《諜影重重》在剪輯上有三個特點:快,亂和交叉。首先說快,我仔細看了那幾場追逐打鬥的戲,每個鏡頭持續的時間不會超過3秒,有些鏡頭甚至一晃就過了,觀眾都來不及看清。快速剪輯很容易帶來那種一次性的觀影快感,所以看多了基本上也就沒什麼了不起的了。再說亂,這裡的亂可不是《富春山居圖》那種毫無邏輯的亂,而是那種看起來很亂,但其實包含了大量的有序的信息。可以看出,導演是有意把鏡頭剪得那麼混亂的,目的就是營造出一種懸念感和緊張壓迫感。其實說到剪輯之亂,就不得不提另一部電影《刺殺肯尼迪》,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覺得《諜影重重》在剪輯上與之可謂是一脈相承。最後是交叉剪輯,歷史上交叉剪輯這招用得最低調奢華的是諾蘭,《諜影重重》採用交叉剪輯也只是對前面的快和亂的一種補充,但是不得不說卻能給人帶來一種很酷很牛叉的感覺。
手持攝影自然也是它的一大特點,不過在它之前其實用得也比較多了,神片《女巫布萊爾》絕對是個讓人驚掉下巴的一個例子。在它之後,基本上就成了拍動作片的標準指標了,但是用得好與不好那就又是一個問題了。
人物更接近現實應該是諜影重重對後來動作片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以前看《007》邦德從來都是滿面桃花,春風得意,走到哪裡都像是明星在走秀,現在都不得不跟著伯恩學著低調做人了。


所有社交網路的名字叫伯恩的重生 就是等著伯恩回歸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是《諜影》的忠實鐵粉,在我心目中,諜報類型的電影,最佳經典之作無疑是《諜影》,只有唯一不是之一。我沒有像其他鐵粉那樣刷個十來遍,但是也刷了三四遍,第一次看是九年前,最近三年是每年看一次。我也沒其他人理解的那麼深,去探究背後的東西,從純娛樂方面出發,很簡單的一個觀影感念就是:好看,驚險,刺激。

我也看過《諜中諜》,阿湯哥演的也很到位,但是裡面太多耍帥,男主全程開掛,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並不幽默的多餘搞笑,女主必是美女,也就是養養眼。但是達蒙長像普通,不苟言笑特別深沉,動作不過分誇張,抖動的拍攝鏡頭,算得上嚴謹的劇情,能把你帶入劇情,給人感覺特別真實。

很喜歡John Powell背景樂和片尾曲extreme way,如果自己在高速路上開車聽,感覺自己已經化身為特工在飆車追截對手。曾經用extreme way的開頭做來電鈴聲,引得公司眾同事側目。

「蘭迪,你看起來很憔悴,該好好休息了」。extreme way響起......

因為《諜影》才深入了解達蒙。《諜影》中他特別men,《心靈捕手》中他特別帥!


前3部是間諜片和動作片的經典,我最喜歡的就是這片子拍的很真實,戰術,武器,格鬥動作,射擊動作,情報分析,情報機構的運作,政府腐敗官僚,一切都貼近現實的冷戰時期。比起007那種成人童話,bourne電影簡直就是寫實教科書。
不禁想要吐槽國內影視劇中戰術,武器,格鬥以及射擊動作等的拙劣,尤其是前段很火的女特種兵,簡直無法用語言描述般的垃圾。國外也有女性角色的動作片,例如安吉麗娜朱莉的特工片,《反擊》里的MI6女特工,她們的戰術動作,格鬥和射擊就看著比較舒服,難道我們就不能訓練一下那些花瓶一樣的漂亮男女演員嗎?


喜歡用疊詞起名了


格鬥之前的觀察與判斷


說個大家可能不知道的。

《綉春刀》的拍攝極大的參考了《諜影重重》,無論是拍攝手法還是風格。

至於效果怎麼樣,大家可以有自己評判。


這電影拍的就跟紀實片似的 完美


推薦閱讀:

TAG:諜影重重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