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中有哪些篇目你覺得值得反覆觀看甚至是背誦?


-

左傳
石碏諫寵州吁
臧僖伯諫觀魚
鄭莊公戒飭守臣
寺人披見文公
晏子不死君難
季札觀周樂
子產壞晉館垣
子革對靈王

國語
召公諫厲王止謗
申胥諫許越成

穀梁傳
鄭伯克段於鄢

檀弓
有子之言似夫子
杜蕢揚觶
晉獻文子成室

國策
司馬錯論伐蜀
范睢說秦王
魯共公擇言
唐雎不辱使命
樂毅報燕惠王書

李斯
諫逐客書

宋玉
對楚王問

史記
項羽本紀贊
秦楚之際月表
外戚世家序

武帝徹
武帝求茂材異等詔

賈誼
過秦論

司馬相如
上書諫獵

諸葛亮
出師表

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李太白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華
弔古戰場文

杜牧
阿房宮賦

韓愈
原道
雜說四

歐陽修
秋聲賦

蘇洵
辨姦論

王螯
親政篇

選於乙未年七月廿二露晨於陋室中,燈白而人醺。

-


高中學文言文選讀的時候,我們傲嬌的語文老頭看了一眼課文,嘆氣說,現在的教科書真是編得,唉,這種不是古文觀止里的文章都選進來


《古文觀止》本來就是吳氏叔侄二人從歷代古文中精挑細選編成的,裡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不少讀書人覺得應該反覆觀看甚至背誦的名篇佳作。
其實背誦的意義在於掌握文法和領會精神。我們通常是通過理解文意和反覆熟讀來背誦文章的,當我們完全理解了文章,讀過數次之後,背誦就成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可以說背誦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我們的目標正是在背誦的過程中實現的。也就是說,不必強制背誦,只要認真閱讀去理解,去熟悉就足夠了。

如果剛開始看沒有耐心的話,可以挑選有自己喜歡的風格的文章讀一讀,其中精彩文段熟讀之後自然能脫口而出(像樓上說的 滕王閣序 我也非常喜歡,基本可以全背下來)。

如果有興趣更深入了解的話,建議你不要只顧讀與背。重在理解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思想。這話看起來有點空,不過做起來很簡單:先看文章主要在講啥(主題),然後想想自己對這件事、這個東西的看法,再看作者的態度(論點),最後查一查資料,看看作者為什麼這樣說,你會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你會同他辯論還是與他一起同別人辯論。還可以看看別人對這篇文章的解析與評價。
相信我,這整個過程沒你想像中那麼枯燥。

如果始終無法專註於古文,建議你至少背會初中高中語文教材里選的那幾篇文章,那都是古今讀書人欣賞的好文章的交集,背下來有益無害。

我沒什麼見識,嘴也笨,但講的都是真心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春夜宴桃李園序》非常短的一篇,初讀時就十分驚艷,多年來仍是觀止之中最愛一篇。「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曾手抄一本古文觀止,深感每篇都是千挑百選所錄。


如圖。字(略)丑。選擇標準,可讀性優先,文采其次,思想性再次。最後兼顧了時代及"一線作者"的平衡,唐以前十篇,唐宋十五篇,明文五篇。古文觀止兩百多篇,個人認為這三十篇足以佔據一半以上的光芒,故斗膽名之曰: 觀止之觀止。閱讀建議,1,白雲出岫老師的朗讀當感恩,並善用,資源自尋。2請注意三十篇彼此之間文章內容的共同點,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不同點。比如樂毅報燕王書和前出師表,諸葛亮前期每自比管樂,後期簡直一語成讖有木有。3注意時代性,地域性,比如五篇明文,三篇背景是江南三大城市,蘇杭寧。另一篇作者來自當時江南第四城,常州(未考證)。其餘一篇必定也是南京城裡做的。思考"城市性格"的歷史合理性和多樣性。合理性比如,稱南京為"徽京"的淵源,莫不是朱重八?每個安徽人,莫非都有一個"南京夢"?多樣性比如,五人墓碑記顯然提供了蘇州的另一面,既不是魔都後花園,小橋流水的一面,也不是血汗工廠,gdp狂魔的一面,也不是500強林立,高大上的一面,而是悄然無聲地融入城市血脈中,因而又容易被忽略的那一面。4,結合自身專業進行深耕,比如文學,語言學,英語(古籍翻譯),歷史學,地理學,經濟學,以及統計學。這裡只談基礎統計,如朗讀者對於哪些文章的朗讀,語速較慢,直觀猜想,祭十二郎文,報任安書?差異是否顯著?這種差異,體現在一篇文章還是一種文體,是一位朗讀者還是多位?再次感謝白雲老師。


滕王閣序----讀完讓我第一次體驗到了什麼叫真正的膾炙人口,什麼叫酣暢淋漓,真是「爽」


李陵答蘇武書,不用看注釋,體會下


《左傳》 - 鄭伯克段於鄢,曹劌論戰,宮之奇諫假道,子魚論戰,寺人披見文公,燭之武退秦師,蹇叔哭師,王孫滿對楚子,子產論政寬猛
《國語》 - 召公諫厲王止謗
《穀梁傳》 - 虞師晉師滅夏陽
《戰國策》 - 蘇秦以連橫說秦,司馬錯論伐蜀,范雎說秦王,鄒忌諷齊王納諫,馮諼客孟嘗君,觸龍說趙太后,唐雎說信陵君,唐雎不辱使命
李斯 - 諫逐客書
《楚辭》 - 卜居
司馬遷(《史記》) - 項羽本紀贊,孔子世家贊,管晏列傳,屈原列傳,滑稽列傳,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
賈誼 - 過秦論
鄒陽 - 獄中上樑王書
李陵 - 答蘇武書
諸葛亮 - 前出師表,後出師表
李密 - 陳情表
王羲之 - 蘭亭集序
陶淵明 - 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魏徵 - 諫太宗十思疏
駱賓王 -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王勃 - 滕王閣序
李白 - 春夜宴桃李園序
劉禹錫 - 陋室銘
杜牧 - 阿房宮賦
韓愈 - 原道,雜說四(馬說),師說,進學解,送孟東野序,祭十二郎文,祭鱷魚文,柳子厚墓志銘
柳宗元 - 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小石城山記
范仲淹 - 岳陽樓記
歐陽修 - 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瀧岡阡表
蘇洵 - 管仲論
蘇軾 - 留侯論,石鐘山記,潮州韓文公廟碑,前赤壁賦,後赤壁賦
蘇轍 - 六國論
曾鞏 - 寄歐陽舍人書
王安石 - 游褒禪山記
宋濂 - 送天台陳庭學序
劉基 - 賣柑者言
方孝孺 - 深慮論
王守仁 - 瘞旅文
歸有光 - 吳山圖記,滄浪亭記
袁宏道 - 徐文長傳
張溥 - 五人墓碑記


巴金老先生都背完了。題主想想吧。


蘇秦說秦王: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張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

樂毅報燕王書:
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故吳王夫差不悟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

李陵 答蘇武書

韓愈 進學解 師說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王羲之 蘭亭集序

李華 弔古戰場文

鄒陽 獄中上樑王書
「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

孔稚珪 北山移文

王勃 滕王閣序

王守仁 瘞旅文

張溥 五人墓碑記

范仲淹 嚴先生祠堂記

王安石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好多年了還記得這些


哀江南賦
滕王閣序
春夜宴李桃園序
弔古戰場文
其實每一篇都可以背啊。


古文觀止里的文章, 對於學古文的人來說, 都應該背誦 。一篇好文章, 需要大聲朗讀並背誦, 如此才能讓中華5000年的文明一一在眼前展現 。 古人文筆精鍊, 對仗工整, 上下5000年知識融匯貫通, 名人軼事信手掂來,非熟讀不能體會也。 如王勃的《 藤王閣序》 建議全篇背誦, 理解作者整體構文思路, 體會其文字精妙, 理解作者的天才學問之深。 我花了一下午時間背誦, 簡直對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 一字一詞,讀起來滿口錦繡,唇齒留香。讀到其風景之美,身臨其境;讀到感懷身世,渴望得到皇帝欣賞而為國效力, 也不由得聲音低沉, 傷心不已。聯繫想到作者英年早逝,更不能釋懷。 《蘭亭集序》寫的是一群貴族子弟在風景優美的蘭亭聚會的場景。開篇先寫時間,地,群賢都在, 溪流引為流觴曲水,又加上天朗氣清,所以作者是非常高興下所作的。 然後由眼前的景,想到人的一生,喜歡靜,喜歡鬧,不管性情如何,都慢慢的適應人生,等到終於適應之後,才發現人之將老,所有悲歡離合都已過去, 讓人感慨萬千。


所有篇目都值得背誦


古文觀止之處不僅在於文章,應當由此發散擴展,以此為深入學習古代文化的跳板,當作古代文化的字典用。


推薦閱讀:

唐宋八大家為什麼沒有杜牧?杜牧的散文地位如何?
是應該像孔子所描述的「君子」一樣坦蕩蕩的做人,還是應該活得靈活圓滑一些?
如何在三次內將《易經》64卦倒背如流?
「有情不必終老,暗香浮動恰好」出自哪裡?
王陽明達到了什麼境界,能具體描述一下是什麼感覺嗎?我們這些人有可能達到這種境界嗎?

TAG:國學 | 文言文 | 語文 | 古文觀止書籍 | 讀書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