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裡面貌似講的東西很廣,有數學科學玄學…有人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初,晉獻公欲以驪姬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從筮。」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且其繇曰:『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必不可。」弗聽,立之。

——《左傳·僖公四年》

『專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這句話絕對不是出自《周易》,其出處顯然更古老,可惜失傳了。

筮就是用蓍草進行占卜,依據就是《周易》。先秦專業的占卜人士告訴我們,《周易》可信度很低,比烏龜要低很多。

又,齊太公有句名言叫做:「枯骨死草,何知爾凶」。

結論:似乎生活年代離我們越古老的古人,越不待見《周易》。

——————以下為2017.8.16更新——————

隨便再寫一些吧

《周易》是一本什麼書?
一本占卜書而已,而且是一本在春秋早期還不甚受專業占卜人士重視的占卜書。

與《周易》同時代,甚至更早的時候也有其他占卜書,如前文寫到的卜辭、齊國田氏的「鳳凰于飛」之類,都出自其他占卜書。
但這些占卜書都失傳了,只留下《周易》,於是《周易》的重要性陡然提高。

有人說《周易》不是一本占卜書。
這顯然是無稽之談。舉例來說,易學家們最喜歡吹捧《周易》中反覆出現的「元亨利貞」,說這四個字蘊含了大智慧,預示著事物發展的四個階段:元是起始、亨為興盛、利為收穫、貞為儲藏。
但實際上,「貞」通「占」,「元亨利貞」應為「元亨利占」,意思非常簡單粗暴——這個卦很吉利。
如此開門見山地來說這個卦是否吉利,可見《周易》確為占卜書。

也有人喜歡拿孔子和《周易》的關係來說事,說孔子寫了《十翼》來闡述《周易》。
還有更奇妙的是,這其中另有些人言辭鑿鑿地說孔子水平不行,他寫的《十翼》根本沒有闡明出博大精深的《周易》智慧的毫毛,是敗筆,阻斷了中國人與宇宙大道之間的橋樑。

心疼孔子,莫名背鍋233333

但事實上,《十翼》成書與孔子沒有關係。學界基本都認為《十翼》是戰國至秦漢時期才逐漸形成,作者非一人 成書非一時。

關於《十翼》的爭論,主要在於成書時期爭論。郭沫若先生、李鏡池先生等人認為《十翼》多為秦漢時期作品,甚至有宣帝、元帝年間才正式成書的。
而張岱年先生等其他學者則認為,《十翼》成書與戰國時期,略早於莊子和惠子。
基本上沒人認為《十翼》是孔子寫的。

連南懷瑾都寫到:「姑且認為《易經》的《繫辭》上下傳,是孔子 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易經系傳別講》)

好個「姑且認為」!
(本來想加粗的,奈何手機打字……)

甚至於《論語》里有句著名的「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都是有爭議的。

唐代的《經典釋文》記載:「魯讀『易』為『亦』。」

黃焯先生則認為:「魯《論》作『亦』連下句讀,惠云:『《外黃令高彪碑》云:恬虛守約,五十以斆。』此從魯《論》『亦』字連下讀也。」

這樣就變成了:「假我數年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

之後錢穆先生、郭沫若先生、李鏡池先生都提出過類似的看法,否定孔子和《周易》的關係。

當然,《周易》的價值其實仍然很大。作為一本占卜書,它記錄了許多古史,如「帝乙歸妹」、「喪牛於易」等等。

之後歷代經學家們又發揚了「六經注我」的精神,借《周易》來闡述自己的學說,其價值亦不可估量。


易經是一種超越狹隘意識形態的方法論。也就是說他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他的局限性很小,但相對的他對大多數人來說的實際指導性不大。

但是很多人把他運用得很好,那是因為宏觀和微觀其實是很類似的,關鍵在於看書的那顆腦袋。如果本就是大才,那麼易經必讀,而且可以如虎添翼。

易經強調從自然現象解讀問題,這也就是漢族的根本性格。網上老有人自以為是覺得中國人沒有信仰,那是因為他們眼裡的信仰無非是耶穌,釋迦摩尼或安拉。。。我不否認這些是信仰。但這些不是信仰的全部。

有種東西叫百姓日用而不知。說的就是這種漢族或者說中國人特有的信仰。

中國人多數信仰圓,我們家庭要團圓,族人要團圓,國家要團圓。最近那兩個女生到現在還沒找到,一個消失在美國一個消失在日本。中華十多億人口,但我們放不下這兩個人,因為是同胞是族人是家人,是家人就不能不聞不問,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這就是團圓。

易經最基本的關係就是講圓,任何東西沒有隻生不死,只死不生。既然有死生,就有循環。就有周(周而復始),太陽升起落下也是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也是周,周的軌跡就是圓。

其實信仰圓的背後,是信仰善,信仰道,信仰自然,信仰現象即本質。是大智慧。

易經是中華的DNA,只是很多時候,它太大了,或太小了,我們看不見而已。

===========分割線==============

我原本以為沒什麼人看,沒想到還有那麼幾位朋友交流。剛剛有留言說到我沒談具體問題。只談了大概,這是因為我真的覺得自己沒有這個水平,就上面那些感觸還是個人感受偏多,沒被拍很多磚,有點出乎我意料了。既然說起具體問題,我就姑妄談一個,只別被噴就好。

談談周易的宇宙觀。文王在創作易經的時候,他想起了羲和駕馭六龍的故事。關於這個故事,我在這不贅述了,百度百科有很詳盡的資料。

我想說讀了易經之後,對這個六龍的感觸。文王認為六龍是宇宙形成的根本原理。一開始我不能理解,後來結合其他的知識我恍然大悟。

其實那六條龍並不是真的向宇宙縱深飛去,而是一個指代意義。我們把空間看作立體的,長寬高,也就是現在的3D,這是一個三系坐標軸。但是我受到《時間簡史》(霍金著)的啟發,我認為真正實際的世界是四系坐標軸,還要加上一個時間。因為在某個空間里,比如學校,我今天能找到你,明天就不能,因為明天你畢業了。但是這是一個瞬時宇宙(點),完整的宇宙有過去,現在和未來,所以時間軸拆分成過去,當下(瞬時),未來。這樣宇宙就成了一個六系坐標軸。在這個大平台里,往前往後追溯(當然這個只有宇宙自己能做到了,我們暫時沒有這個能力),可以在裡面定位到每一件事,每一個人。而恰巧,宇和宙分別其實就是時間和空間的意思。也就是中華祖先上古造字的時候對於宇宙的概念已經一清二楚了,達到了現代科技下才能理解的水平。當然今天是你我都能理解,而在古代,可能只有伏羲,文王(姬昌)等少數人能理解。


易經給我的感覺是一本關於自然哲學的書籍,作用是能刷新人的三觀。

主要內容分三條。
1.天下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不按照自然規律的事物最終都是死路一條。
3.根據自然規律可以推斷出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其餘大部分內容都是參考案例。

刷完了易經的我的理解是做人不要太得瑟,危險隨時就在身邊發生。處理事情要多想想這件事情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以前喜歡在人前裝逼,現在喜歡在人前裝慫,以前是裝逼犯,現在像老狐狸(內心覺得裝慫其實也是另一種裝逼)。以前做事喜歡誇口,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現在做事情不求有功,能但求無過就很好了。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福禍相依,恩害相生。每個人看易經所得出的答案都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生活中無數的經典語錄都出自易經,只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能夠完全理解易經中心觀念「道」的人太少。

「道」在我看來更像是一種靈活的思維方式,在不同的場景應用方式都不一樣。符合自然規律的就叫做道。所謂道法自然。比如天的「道」就是堅持誠信,就像天上的太陽每天都會從東邊升起,這樣的道給所有的生物帶來了安全感,叫做陽。

這種陽的誠信規律被人類掌握以後,人類就可以創造出很多的東西,比如古代「立木觀影」發明的最早古老時鐘,人們通過「陽」了解春夏秋冬和二十四節氣等。所以天用了靈活的思維方式結合自身特性,開創出了一種符合自己的發展方式的「天道」,作用是給天下萬物創造出了無數種可能性。雖然天的規律不變,但天氣又是隨時隨地都在變的,連現代的氣象局都測不準。但天又是不變的,就像我們知道太陽都是東升西落不會改變一樣。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道」如果用在了大地身上就是另一種和天完全不同的方式了。地的「道」是順從,跟隨,包容,承載,一句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就是一個陰陽組合的卦象,象徵大地,64個不同的卦組成了天下事物的參考基礎。「地道」就是寬厚和包容,地里種什麼就長什麼,從來無怨無悔,但是也要看天吃飯。而地也是包含陰陽變化的,地不會像天那樣經常有變動,否則萬物不能生長。但地球確是永遠轉動的,陰中也有陽。所以把陽稱為天,陰稱為地。陰和陽是一體的,天是動力,地是引力。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只要對了,陰陽就會平衡,平衡的事情就會符合自然的規律,自然就會生生不息,這也是宇宙的規律。

易經把這種看一個事物+兩種特性的思維方式叫做陰陽,屬於同一件事物但分為兩個不同的思考方向。佛魔本一體,禍福倆相依。中國遠古時期的一個村長叫做伏羲,他根據天地陰陽的變化創造了八卦圖,用於記錄事物,傳播消息和預測天氣。

後人根據村長伏羲八卦圖的預測功能,漸漸演變成為算命的由來,算命在易經中大約佔比四分之一併不為主。而且擅長易經的人是不太需要卜卦的,因為「道」是靈活的,卦象只是參考意見。比如出現陽在陰下的卦像,就要參考是不是時機未到,或者事情還需要隱忍,如果出現都是陽的卦象,就是讓你參考前進或者開創會比較好。而參考意終究見只是參考意見,只要「道」是正確的,也可以不參考卦象的意見,姜子牙就經常不參考卦象的意見最終幫助武王推翻商朝的。

人也有人的「道」,人的道就比較複雜,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任何人都可以去都讀易經,但引發的後果各自不同,用一本書之力改變大千世界人們思想的走向,也是很神奇的一個事。小人讀完可能成為君子,君子讀完也有可能變小人。因為「道」是一種思維方式,應用在不同的場景出現的結果往往會完全不同。由「人道」發展出來的各種應用方法被人們記錄下來整理成冊供後人參考,被稱為「術」。

「術」是事物呈現的表像,道是事物產生的原理。如果道不正而術高,就會像傳銷那樣,以術欺道,好好的原理被曲解成了歪理,變成了損人利己的斂財之法。而這樣的方法卻不符合「道」,不按照自然規律的「道」遲早是一定會滅亡的。

根據易經中提出的「道」,後世許多人也總結出不同的道法,比如人道酬善,天道酬勤,商道酬誠,業道酬精等等。易經確實有一定的心裡暗示和心裡干涉作用,讓人看事物的感覺發生微妙的變化,從而影響人的行為,也是很奇妙的一件事。雖然易經講了很多的道理,但看完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說。答主是野生易學愛好者一枚,說的只是自己的一番騙面之詞,如果你看了有收穫,也是一種「道」的傳播。


《易經》是一本有關框架(framework)的書。

這本書以窮盡的方式列舉了64種框架,用以描述事物發展的可能情形。掌握了這些框架,你可以對身邊事、世上事進行評價與描述;掌握了這些框架,你可以用來創造跌宕起伏的故事;當然了,你也可以參考書中每個框架下的6個階段性建議,來管理你自己的行為。

《易經》的基石是二元論,或曰二分法。也即,任一事物、任一因素可以二分為虛與實、真與假、好與不好、積極與消極、上升與下降、繁榮與衰落,諸如此類的定性。

單以二分來認識世界,顯然不夠。
比如,我們說,達斯·維德(starwar裡面的黑武士)是「壞人」,一個「壞」字其實不足以概括其全部,太過單薄;再比如我們說水滸傳是起義走向失敗的一個過程,也不完全對,因為太多的細節被我們忽略掉了。

怎麼修正二元論帶來的局限性呢?
第一個解決方法是把分析的對象做層次化的深入分析。「好」與「壞」不夠?那就把對象進一步細分為三個層次:好-好-好(乾),好-壞-好(離),好-好-壞(巽)??如此,共8種組合(八卦);這樣,對問題的分析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第二個解決方法是把分析的對象看成處於發展變化中的,也就可以用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觀點進行處理了。以上述八卦分別作為事物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那就得到了64種事物發展的情形。

至於,為什麼做層次分析要分三層,為什麼做生命周期分析只分上下兩階段(這就有點類似於神經網路的搭建,用卷積層還是全連接層?一共搭幾層?)??誰知道呢?也許這是實證的結果。


謝謝邀請(覺得好有面子啊,有人邀請我)

我再從事職業騙子之前,一共讀過三次易經

第一次是在大學的時候,覺得會算命多屌啊,就買了本易經看,盜版的。根本看不懂,看了三四天就放棄了,覺得易經就是算命的書,扔銅錢定吉凶。

第二次看易經是在工作了兩年多以後,第一個工作的公司倒閉了,每天等著討薪無事可做,就又翻開了塵封的易經。然後猛然間悟到了乾卦。

乾卦

初九,潛龍勿用。再有本事,沒有用武之地的時候,你需要韜光養晦。明白了諸葛亮為什麼躬耕南陽。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入行你得有人帶啊,沒有徐庶的推薦,劉備知道諸葛亮是個屁啊。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這時候你已經當了一個小主管了,那麼別一天到晚的想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你說你拿著三千塊錢的工資,想操三萬塊錢的心?你想老闆也不放心啊。這個時候能做好事情小心別犯錯就好了。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這個就是說你前途光明,是未來提拔的候選人。那麼這時候你就別犯錯誤,別有污點。老老實實的呆著。因為你已經是候選人了,所以不需要成績,能穩定的等待時機就好,千萬不能嘚瑟,顯示才能。因為候選人不是你一個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時候就是馬雲說的黎明前的黑暗,馬上就要被提拔了,就好像登基前的太子,能不能登基,這個皇帝說了算,所以能不能飛龍在天,就得看人家九五的皇帝說了算不算了,所以最後一步,是非常需要貴人的幫助的。

上九,亢龍有悔。別看你今天蹦的歡,小心將來拉清單。物極必反,別跳的太高,免得摔得太狠。

第三次我讀易經的時候,是一年之後,自己做生意遇到了挫折,我又拿出了易經,仔細品味起了坤卦。

坤卦

初六,履霜,堅冰至。能自己乾的時候自己干,如果看著形勢不對,那趕快捲鋪蓋走人,該慫就得慫啊。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剛剛打工,別動歪腦筋,形勢不熟,做事堂堂正正才能保平安。我之前寫文章裡面提到的那個月薪一萬多的女孩。前幾天問我,有個機會能黑2000塊,我說千萬不要,你才到那裡。就是這個,直大方,不習無不利。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做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打工的就得聽老闆的,別爭執什麼對錯,何況你才到了六三,人家怎麼說你就怎麼干,做錯了反正有拍板的人頂著。你想啊,如果你和領導對著干,做對了領導沒有面子,肯定弄死你,做不對了你是不聽領導才出錯的,還是弄死你。只有你從王事,即使無成,可以有終。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這就是說你又當上企業的高管了,這時候你少發表意見,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你說話沒用,不如不說。紮緊口袋,沒有讚譽,也沒有過錯。多吃菜,少喝酒,聽老闆話,跟大夥走。

六五,黃裳,元吉。這個時候就是到了打工的最高境界,副總了。黃裳,那不是黃袍,所以提示你身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再越雷池一步了。就好像歷史上的蕭何,買地,奪利。不弄點人生污點,那麼不是比劉邦還偉大了,那不是找死。再說王翦伐楚,為啥天天要秦王給賞賜,也是要表明自己胸無大志。這倆人都是應用這個哲學的高人。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你不服,那其血玄黃了。韓信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這個龍戰於野其實不是說想爭奪位置,其實就是目中無人的意思。

悟到這裡,我緊接著開始度周易的六十四卦。後來我明白了,周易其實是一本哲學書,一本告訴你人在社會上面對不同的問題該如何應對的書,而不是占卜的書。

前段時間一個小夥子要算六爻,問找工作的情況,他剛剛到了南京,面試地點是之前聯繫好的。很多師傅都說能成,如何如何的。我說成不了,別人問我道理。我說沒道理,就是成不了,不信等反饋。

第二天反饋成不了,那幾個先生不說話了。小夥子問我什麼時候能成,我說半個月。小夥子說要那麼久啊,我說沒辦法。結果過了半個月,果然找了個工作,來感謝我。

我說不用感謝,你的工作不滿意的,過兩三個月,你會找到滿意的。果然過了兩個月,小夥子找個一個很滿意的工作。又來感謝我,說我神斷。我說斷個屁,卦都沒起,斷什麼。

我說你說了你剛到南京,網上找的工作。這種網上投檔,一次面試就成功的概率太低了。何況你還不是南方人,剛來肯定有文化差異,自然不容易面試成功。而且你是下午面試。那是個大公司,肯定人家是安排了很多人才讓你下午面試的,又沒有優勢,能面試上才怪。

第二,你剛來南京,半個月你不找工作,不得餓死啊,所以半個月給你個掃大街的工作你都會幹,半個月找到工作也很正常。

第三,你有工作了,下一步就是要找更好的,這個就不急了,因為有保證,兩個月慢慢尋找,肯定能找到。

這個在易經裡面其實就有。

比如需卦。六四,需於血,出自穴。就是說你要是環境危險,那麼別考慮去哪,先離開這個環境再說。這不就是你沒工作,先找工作。

你找到工作了,就初九了,需於郊,利用恆,無咎。情況不危機,就慢慢找唄,利於恆,多等等不要緊。

所以我 基本上不看六爻,都是你說我斷,準確度還是不錯的。

為什麼古代有個筮官,專門是測國運的,結果這個官職到周文王的時候反而給削弱了。那是因為周文王自己很清楚,算個屁啊,什麼事兒不是客管道里,分析透徹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所謂卜,不過就是隨機抽取一個方向去分析而已,還可以啟發啟發。相當於我們平時說的,一個事物有無數個面,這個卦只是隨機的讓你選擇一個面入手而已。然後再變個卦就又換了個方向,然後再看爻,哇塞,看的方面有點廣,自然就明晰了。

易經用的最好的人,都在天安門上揮手呢,他們可能沒看過易經,但是絕對是易學應用的典範。

。。。。。。。。。。。。。。。。。。。。。。。。。。。。。。。。。。。。。。。。

謝謝大家支持,我對易經也是一知半解。我就把我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卦 水雷屯

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初始階段積累的卦。因為主卦為雷,客卦為水。就是萬物生髮之時。一定是積蓄能量,破土而出。也是我們開始一個事業初始階段的哲學。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這一卦是用來告訴你如何建立根據地的。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當你確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目標先確定下來,要堅持。為什麼要提出來利居貞呢,就是說沒有哪個創業會一帆風順的。一開始大家比拼的就是耐力,能不磐桓。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一開始不要想著進攻,而是要防守,練習內功。不要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的輕舉妄動。這個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剛剛創業的人經常犯這個毛病。進入一個行業,以為自己發現了一個別人沒有發現的商機,然後也不調研,草率的一擁而上,等投入了才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但是本來就實力薄弱,這樣一來元氣大傷,企業早早夭折。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這個是指即使當你看到機會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熟悉的人,或者你已經有了很充分的準備,也不要隨便的出手。其實商機和危機都只是一線間。別相信什麼富貴險中求,你只看到了險中求勝的人,卻沒看見那麼多炮灰。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這個時候就是已經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很充分了以後,必須馬上出擊了,當你條件具備的時候,其實就要把重點到尋找機會了,該等待的時候,不要隨便冒進,但是當你具備了條件的時候,就不能等待。這個就好比我們很多企業猶猶豫豫,錯失戰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很多人對這個卦的理解,是說企業不能做大了,做大了似乎會被某些眼紅的組織給和諧了。我覺得這個位面有點太黑暗了。我的理解其實結合這個卦,屯。就是說我們積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必須要破土而出。不能一味的屯集而不發。這樣的話對於植物,就會腐爛,好比是傷熱。而對於企業,引而不發久了,南面會出現消極怠工,企業內鬥的情況。所以說企業必須要不停的發展。積累,發展。再積累,再發展。不要妄圖一蹴而就。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我理解這一卦就是說引而不發的惡果。這就像諾基亞這種企業,當做大做強以後,還以為的積累,不做出新和改變,最終泣血漣如。


占卜的書

應用最廣的可能就是占卜

那個時候是蓍草占

就是人們用來占卜的

古人各種活動前都喜歡佔一下

這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周易前面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

用的好像是先天八卦

到了周易改成後天八卦了

而八卦是古人對世界觀察從而總結的

你們能分析出這麼人生哲理

可能周文王也沒想到


我給你說的中二點:
讓人能以凡人之軀領悟天之意志的者~_~是為《易經》


謝 @李輝 邀~~


易經啊,是一本上面百分之九十的字我都認識,卻又讀不懂的書。也是一本每朝每代記載具體內容都不一樣,但都一樣被推崇備至的書。

解釋易經的,解釋的是歷朝歷代的解釋。感悟易經的,感悟的是在歷朝歷代感悟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再感悟。不管是解釋還是感悟,說的東西和易經本身恐怕不見得有什麼關係。所以易經只是一面鏡子,讀易經,感悟易經,無非是在感悟自己。歷史上的大能感悟完了,把自己有益的思想散播出去,慢慢的就變成了易經蘊含著這些思想。最後,蘊含著無數思想的易經就成了一塊承載中華特色文化的基石。

但易經還是易經,看不懂還是看不懂。


是一本方法論的書。

西方如果有對應的,應該是邏輯學。

儘管科學少不了科學家,但是科學也是按照邏輯推演加上實驗,包括實驗驗證都是依靠邏輯認定這種試驗方法是否能證實所要證明的內容。

而周易的方法論導出了黃帝內經,導出了論語和老子的價值觀,還有各種天文地理算命之術。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毛選都是這麼導出的。

周易是站在華夏思想的最高點的那本書。


大家玩過電子遊戲吧。

長劍和上古長劍,肯定是上古長劍強。

魔法和遠古魔法,肯定是遠古魔法強。

君不見,暗黑3有史詩裝備,還有遠古史詩,後來有了上古史詩……

易經,就是中國的上古捲軸,遠古魔法。 如果是作為武俠遊戲,中式玄幻的題材,易經是極品題材。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把易經當真,說是思維能力的缺陷也不足為過。

古代人沒有科學方法,充滿了各種臆測——這其中或許有一些是靠譜的,但絕大多數都是垃圾——更重要的是,古人沒有科學方法來分辨真正有用的東西,和胡說八道。

易經展示了人類的想像力,然而,除了騙人之外,也只有成為遊戲題材的功效了。


說算卦書的真該反省一下。

我自對周易感興趣以來,先後買了如下幾本書

《周易尚氏學》我以極大地熱情啃了兩周,發現求都不懂,遂棄之

若干月後寢室里傳閱了一本熊逸先生的《周易江湖》,作為一本比較客觀的周易普及書籍,它讓我學會了「經文易」。我可以基礎的使用周易。

可以在解卦方面我又陷入困難,我去百度六爻吧問問題發現大家都在討論搖銅錢的「納甲易」。上面的五行六親六神長生十二宮我從未在《周易江湖》上見過,於是我聽從眾吧友建議買了野鶴老人的《增刪卜易》。開啟了我的搖錢算命生涯。

啃增刪卜易的過程我又得高人指點買了朱辰彬先生的《中國搖錢古卜講義》,修正了我許多錯誤。

但是我又了解到,除了納甲法和爻辭法,還有象數法。他們的出現時間都不相同。

風水,奇門,相面,手相,八字,都起源於周易。就好比說土豆可以做成土豆絲,可以做成薯條,可以做成土豆泥。但是不能天天吃薯條就忽略了土豆的本質。

我覺得首先,周易的陰陽,八卦,是作為一種公式。就像數學可以應用於物理,化學,生物。從而解釋許多自然規律。

其次,周易是一種更全面的,可以解釋大千世界萬物運行的強大公式。


大家都回答得這麼專業,
我可以來胡扯一下嗎?

《易經》是一本特別辯證的書,
它雙商極高,
既能預知占卜,
又能安撫人心。
它的重要性,
不亞於今日的各種星座運程。

嗯,我估計,要是被碩士時教《周易》這門課的老教授看到我的回答,他能動用他的武術功底把我打死。

其實這本書,字數不算多,內容也不算複雜。
但是為什麼就能這麼經典,這麼火,這麼被各階層人士信服呢?
就是在於,它充分體現了說話語言的藝術。

比如,它上一句告訴你:「今日出門會被車撞到」
下一句就會來個「but」:但你之後會中五百萬大獎哦!
如果上一句說:你今日會交到女朋友!
下一句就會說:But 你期末會掛科!

類似這樣的爻辭,充斥書中。
不給你絕對的答案,
不管爻辭告訴你什麼,
你都要記著,
禍福相依哦!

好了胡扯完畢了。


別的不想多說了...易用來進行現在這種占卜預測目的是漢候才開始的。而漢易和周易已經有較大不同了..

易經的占筮不同於我們現在的占候

占筮講時義,就像樓上說的,天安門上的那些大佬不需要讀易經那樣.

這就是時義,這就是占筮.


我們現在的占卜是漢易之後各種術數發展出來的。三式例外.

而同時易經絕對不只是占


易被逐漸鼓吹是因為他的窮天地之理

之所以這樣實際上就是當時的哲學和天文學的結合


易經唯一涉及的科學不是什麼量子論而是古代天文學.加上樂律和地理


因為當時本氣論的哲學思想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所以人文事物和其結合


而這也是宋儒熟知歷史卻有著畸形的看不起歷史的那種歷史觀的原因.


這個類似於現在網路上一群小說黨喜歡空扯因果,執著不執著就一副很高大上的感覺.


當時易家通過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宇宙觀,本體論.然後吹牛


我們尊重傳統文化也驚嘆於他們的智慧

但自欺欺人到這些真的超越古今,萬能無敵,那真的只能證明一點


讀書太少


就像是一套萬能公式 (萬經之源)可以套用到任何事物上...看怎麼理解了


用一句話概括,周易是一本描述事物發展規律的書。它之所以能用於預測,是因為它描述了事物的發展軌跡,可以從現狀的特徵循著本源軌跡來推測。


8這個回答必須我。

小時候就翻《易經》。去新華書店翻到的,白金價。就買了。有個老爺爺看到我,還問我幾年級的。

後來通過《蘇菲的世界》的啟蒙,開始了解哲學。

陳家映的《哲學 科學 常識》讓我開始以人類認知方式的變化來理解哲學、科學。如果記得不錯,《易經》應該屬於感應認知。中國人的哲學重點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體驗和理解上,而不是解釋。就是,我大概能感覺到這樣的,玄而又玄。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用人腦的信息處理來解釋:這顯然和我們人腦的信息處理模式有關,我們並非任何時候都是有意識的,意識在人腦信息處理中屬於串列性質,而無意識的信息處理則屬於並行性質。

我們不能因為一些人腦的信息處理部分沒有被我們意識到卻得出了驚人的預測,就認為這是神奇的,或者迷信的。我們只是沒有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直覺」的產生罷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希臘哲學」的認知方式的確比中國哲學的感應認知方式層次更高。我們覺得中國哲學很牛B,那是因為中國哲學針對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體驗和理解上,至於解釋,就沒那麼牛B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易經》仍然是有用的,但是用來解釋宇宙什麼的,連我都要說你悟性太低。《易經》用來解釋和理解我們的人與人,人與自然,再好不過了~

恰恰我素質沒什麼問題,所以易經沒撿到很多東西,光是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能概括很多,說白了,《易經》就是教你如何為人處世的一本書。


易者有三,連山,歸藏,周易。日月為易,象陰陽也。

以前我以為古人是至人,掌握了辣么高級的東西,是哲人,懂得陰陽辯證,後來明白過來古人是實在人,太陽、月亮,日,夜,明擺在那兒,為了生存、農耕,研究氣候、星象、周期變化,根據觀測結果指導農作,效果挺好的,那就再指導指導是戰是和吧。天適合的規律,對於人也適合的吧?畢竟天人合一嘛,人也是天地一部分。至於適不適合,好像是那麼回事,又好像不是那麼回事,誰研究透了?

觀察並記錄規律,反過來預測未發生的事,所以嘛,易經不是神秘學,不是哲學,而是樸素的科學,研究對象不外乎日、月、星辰運動的軌跡、規律。


說的都是象形取意的學問


易就是一套數字占卜法,《易經》就是對數字占卜結果進行解釋的書,所謂言辭象,最終都是落到占上。


總之不只是算命的書,是道,是自然,是循環。


推薦閱讀:

在外星球如何用《周易》占卜、看風水?
很多人想通過改名字來提升運勢 如果這種方法成立的話 那他的原理是什麼 屬於什麼範疇呢?
子女會承受父母的報應嗎?
半夜醒來,突然覺得很恐懼很害怕,就像有不明物體再向你走來一樣。這到底是什麼現象呢?
古時候夜觀天象能推測將要發生什麼或者幹什麼事情會比較順,那麼他們是如何看天上就能看出這些名堂的?

TAG:易經 | 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古代文學 | 玄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