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是如何誕生的?從產生拍一部電影的念頭開始,到最後的上映,都經過了哪些流程?
1.確定劇本。
2.資金籌備。需要資金的多少與劇本的內容,拍攝的形式和方法(如是否需要特技航拍境外拍攝等)以及後期等有關,這個一般由製片人或製片公司完成。
3.搜集資料體驗生活。為了使劇情對白動作更真實。
4.選擇外景地。一般由導演攝影師美工師等攝製組人員先去實地考察,考察時可用導演取景器模擬攝影機的位置並做好記錄,當然如果人湊不好時間,也可先拿dv拍,拍好再拿回去大家討論。
5.繪製布景圖及草圖。美工師根據劇情要求設計繪製布景圖,制景人員就根據布景圖來搭制場景。草圖看情況,因人而異吧,如果導演在之前有意願要在制景時表達,可以描繪簡單草圖。
6.制定拍攝計劃及預算。簡單說就是要計劃好先到哪裡拍攝,帶什麼設備,一個場景地要拍好哪幾幕戲,準備幾天拍好,請多少人幫忙,帶多少錢,吃住問題等等,計劃工作很重要,因為這決定了整個製片工作的費用時間。
7.選演員。演員的挑選大部分由副導演完成,但是主要演員基本上導演才有最後決定權,演員名氣大費用必然高但可提高片子知名度,不過新演員因為在形象是全新的,往往會提高角色的可信度。
8.組成攝製組。攝製組顧名思義就是拍攝過程的小組,由製片主任,製片人,導演,副導演,美工師,場記,總攝影師,攝影師,助理攝影師,混合錄音師,話筒員,助理錄音師,燈光管理人員,電工,制景人員,道具管理員,化妝師,服裝師等等組成。
9.設備的準備。一般是拍攝設備和後期加工設備。拍攝設備如攝影機,鏡頭,導軌,升降機,照明燈及同期聲錄音設備等,需要在前期籌備完備,可以購買也可以租用,不過大部分是租用,為了節省費用啦,後期加工設備如洗印加工,後期錄音,特技製作等也可找相關專業廠家借用。
10.分鏡頭的撰寫。指導演對文學劇本分析後,將內容分切成一系列的可拍攝鏡頭,然後通過文學或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其內容包括鏡頭號,景別,拍攝方法,畫面內容,台詞,音樂,音響效果,鏡頭長度等,當然實際拍攝時並不是要完完全全按照分鏡頭劇本來拍,臨時想法加進去也一定會很有趣~
11.實際拍攝。導演應該什麼都懂,統籌全局,盡最大可能調動和分配大家的任務,製片主要管人員,器材,道具,外聯等,是後勤保證,攝影師負責畫面的整體效果各種拍攝,當然拍攝前一定要選擇好要使用的全部器材,然後完成內外景鏡頭拍攝,特技鏡頭拍攝,字幕拍攝,同期錄音及音響搜集,音樂作曲等。
12.沖洗底片,如果經檢驗沒有問題就可以印製樣片,有問題則需要重拍。
13.剪輯樣片。因為拍攝時不是按照劇本順序拍而是按場景拍的,所以要將樣片按照劇本要求剪開並排好序接起,導演可以重新編排鏡頭順序,長度,技巧等完成再創作的目的。
14.後期錄音製作。製作時,要將樣片放映出來,錄音師以畫面為基準,將各種聲音和效果錄製在磁片上,以保證聲畫同步。錄好的各種音效的若干條磁片再通過混合錄音工序混錄在一條磁片上,這個時候我們就有一套與畫面完全同步的磁片和一套完整的故事樣片。
15.將樣片供任何需要審查的人員觀看,這就是所謂的雙片送審。如果沒通過,就要修改。
16.印製拷貝。先要將底片按照樣片剪輯好,並與混錄好的磁片對位,這個過程我們一般叫套底,套好底再將磁底送去轉光學聲底,轉錄好的光學聲底片再與樣片進行聲畫對位,這步俗稱聲畫對位,配光,印製校正拷貝,配光,印製標準拷貝。
17.審查,如果通過,印製發行拷貝,發行。
來源: http://old.dongxi.net/b10qP
http://old.dongxi.net/b112m
確定題材,尋找導演及編劇團隊,尋找投資,創作劇本,以上可同時進行。然後你需要有一個公司神馬的,需要有銀行開具的資信證明等等,劇本大綱送審,取得拍攝許可證。開機,拍攝,後期製作。成片送審,獲得發行許可證及公映許可證神馬的,然後進行院線發行,上映。
推薦一本我正在看的書,介紹得很詳細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96690/
不過這個是好萊塢的電影製作體系,歐洲或其它一些國家的一些導演可能不這麼做。
這個回答想拍一部電影,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從法律的角度回答了電影從拍攝到上映的流程。推薦。
身為一個專業讀電影的人,只想說,對於電影這個複雜的產業鏈,有一個人不靠譜,就歇菜了。這事就成不了。大家都靠譜了,廣電總局不靠譜,也沒戲。
推薦閱讀:
※各位有什麼超實用的生活小竅門呢?
※"黃痰輕,黑痰重,吐了白痰要了命",這句話有道理嗎?
※喝止咳糖漿上癮嗎?為什麼?
※每當在理髮店被吹風機吹,背部右側下方就不由自主的抽搐,覺得癢,一拘靈一拘靈的坐不住,從小到大一直都是,而且對電推刀也有類似這種恐懼的感覺。這是什麼毛病?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