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毛筆字,如何挑選一本好字帖(版本)?
有哪些好的本子可以推薦?打算練柳體。因為小時候老師說我寫的像柳體。事實上我自己啥也不知道。
關於如何選字帖,我的看法是,最好能把握以下六個原則:
1.師愛不師憎
關於選帖,古人有「取法乎上」的教導,就是要師法那些被歷史證明了的優秀書家的代表作。比如,學篆書選李陽冰,學行書選王羲之、顏真卿,學草書選張旭、懷素,學楷書選顏柳歐趙或者虞世南、褚遂良等等。
「取法乎上」當然沒有錯。只有取法高,才能使眼界得到開闊,才能培養良好的筆性,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如果只知攀高或盲目追星,以為誰名氣大就學誰的,而不與自己的內心審美相契合,也終會因不對路而事與願違。
選帖如選妻,感覺排第一。如果打心眼兒里就不喜歡,即使勉強帶回家去,最後也會以離婚——束之高閣而告終。您甭看很多書法家收藏了不少歷代名帖,可真正對他產生影響的,也不過一兩本而已。其他的,無非是創作時的參考罷了。
選帖的感覺,實際上就跟「一見鍾情」一樣:只看了第一眼就被對方深深吸引了,雖然自己也說不明白原因,可就是越看越愛,難以割捨。
「一見鍾情」之說,看起來似乎有點兒玄妙。但實際上,還是有自身的性格基礎的。就像林黛玉不可能喜歡薛蟠,賈寶玉不可能喜歡傻大姐一樣,一個性格雄強的人,在書法上也常常會選取雄強一路。反過來也是一樣,如果自己明明喜歡褚遂良的秀媚,卻偏偏非要去趕顏書雄強的時髦,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其結果除了失敗,別無他途。
我之所以將「喜歡」列為選帖的第一要素,主要原因在於:只有喜歡,只有這個字帖讓你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你才能真正地鑽進去,體味到書法難以言傳的美,並能不太費力就將其消化吸收,使自己取得進步。
能夠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書法家,是學習書法中最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為什麼這樣說呢?筆者認為,在眾多的書家之中,你能喜歡他的手跡,說明你們兩個內在的審美取向是一致的,也說明你具有做書法家的潛質。在找到這個喜歡的人之後,就要儘可能多地精心研究他。
白蕉《書法十講》中言:
「凡學一家書,先以一帖為主,守之須堅。同時須收羅此一家之各帖,以備參閱。由楷正而及行、草,以盡其變化,見其全貌,得其全神,此為最要。世俗教子弟學書,老死一帖,都不解此。比如觀人於大庭廣眾之間,雍容揖讓,進退可度,聆其言論,可垂可法。又觀其燕居獨處,種種作止語默,正精神流露處,方得其全也。」
白蕉此語,是過來人語。
不死守一帖,而是把這個人的其他字帖也同時拿來參閱臨摹,以求全面吃透,這種方法的確是一種很高明的方法。
也許有人要問,我開始的時候很喜歡這個人,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喜歡了怎麼辦啊?很簡單啊,換人。
書法上有很多謬論,其中之一,就是最好不要換字帖,按著一個字帖老老實實地寫下去,才能成功。這種說法,用以鼓勵心浮氣躁的孩子尚可,倘作為真正學書的金科玉律,則是大謬。
終身株守一家,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而且很容易染上「習氣」,成為「書奴」,成為「門下走狗」。
要想打破「禁錮」,必須藉助換帖。取他家之長,吸收新的營養,在求變中求新。
只有在精研了幾個你喜歡的書法家之後,你才有可能取得相應的成就。歷史上的書法大家,沒有一個不是「集百家米,煮自家粥」的,其「集百家米」的過程,就是在不同的書家筆跡中按照自己審美不斷取捨的過程。
王羲之曾自述其學書經歷:
「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
唐代書法大家褚遂良,也有過多次換帖:其書初學歐陽詢,繼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在融會漢隸之後,才最終形成了自己「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干「的獨特風格。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圖片
其他的如顏柳歐趙蘇黃米蔡等等,無一不是換帖的老手。也就是說,所有書法大家們都換過字帖,而且換得還比較多,甚至有的人因此而整個風格都改變了。
中國書法的歷史太悠久太厚重,無論是誰,都只能『事適則行,情感則通』地學寫那些比較符合自己的一小部分。因此,無論是選帖還是在臨摹的過程中,跟著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走,用自己的審美來學習、改造、統一他人的「字跡」,是書法能夠取得進步的關鍵。
2.師墨不師碑
臨帖首選墨跡本。原因很簡單:墨跡本是真正用手寫出來的。
與碑拓相比,墨跡本的優點主要體現在:
1、起筆、收筆的筆鋒變化很清楚;
2、點畫用筆的輕重緩急躍然紙上;
3、筆畫之間的連帶呼應清晰可見;
4.墨色的濃淡乾濕一目了然。
而這些,都是碑拓不能傳達的。
除此之外,「師帖不師碑」還有另外幾個原因:
一是碑拓反映的是刀刻效果。用毛筆去模仿刀刻效果,由於工具根本不對頭,不僅很難學像,就是學像了也會顯得矯揉造作;
二是拓本大多失真。要知道,古代刻碑,本身就是供人憑弔的工藝品,而碑拓實際上就是工藝品的「再複製」。由於多次拓制,加之時間的侵蝕,多數拓本都已嚴重失真。學一個失真的工藝品,是需要鑒別力的,這對初學者來說,顯然不太合適。
三是碑刻還有可能故意刻壞。石刻有一個很不可靠的因素,就是故意寫壞。
米芾曾言,顏真卿每次讓家童刻字,都會讓他們故意將一些筆畫刻得失真。究其原因,就在於書法在古代屬於求官之道,書家為自家子孫生計故,都不會將秘法示人,甚至還會故意引導他人奔向歧途。如顏真卿的字大多出於褚遂良,且真跡皆無蠶頭燕尾之筆,這就和我們常見的《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等風格迥異。在顏楷的學習上,宋代的蔡襄是佼佼者,多多參悟其楷書《謝賜御書詩》,可以窺出顏體楷書的一些端倪。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
顏真卿《顏勤禮碑》
當然,這種「師墨不師碑」的說法,似乎和眼前書壇流行的尊碑貶帖派的意見相左。這沒有什麼。康有為當年之所以提出「尊碑卑唐」、「尊碑抑帖」,實際上有大的社會政治背景——變法圖強,他自己也說該理論是「有所為而發」。 晚年時,康有為意識到該學說所導致的學術弊病,曾痛切地說:「前作《書鏡》(即《廣藝舟雙楫》)乃有所為而發,今若使我再續《書鏡》,又當尊帖矣!」
康有為碑體書法
康有為行書
試想,尊碑貶帖派的創始人都最終不得不承認帖學才是書壇正宗,我們又有何理由不選墨跡本呢?
關於碑刻,我個人的意見是:碑刻可供學書者參考其結字。如要學習前人的用筆方法,則非墨跡本不可。
3.師朝不師野
這裡所謂的朝,就只指官方書法,所謂的野,就是指民間書法。
一般來說,官方書法指的是由社會精英所寫的,由官方利用權力認可並提倡的書法,如唐太宗對二王書法的認可,使二王體系成為中國書法的正脈;康熙、乾隆推崇董其昌的書法,以致滿朝皆學董書;再如,明清科舉形成的「館閣體」等等。
民間書法,就是除了官方書法之外的,由沒有經過正統官方書法訓練的平民所寫的字跡。比如,古代工匠在物品上刻銘、無名氏的刻石、民間抄寫的佛經,以及漢磚、瓦當上的文字等等,都屬於民間書法。
魏晉刻石書法
漢磚瓦當文字
就民間書法和官方書法的關係來看,我們可以說,是民間書法孕育了官方書法,但官方書法卻是民間書法的升華,是對民間書法的整理、規範和再提高。中國書法起源於民間,篆隸楷行草的形成和演變就是證明;但這也並不是說,民間書法就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客觀地講,大部分的民間書法是些不成熟的字體,雖然具有值得借鑒的天真爛漫的一面,但就如同一個人小時候寫的字一樣,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與其經過多年訓練之後的字相提並論的。
因此,對民間書法的借鑒要有度。從中借鑒營養是可以的,但如果把其做成自己的藝術追求,卻是大錯特錯的事情。
4.師正不師險
孫過庭《書譜》云:「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得平正,務追險絕;既得險絕,復歸平正」。
無論學習什麼樣的書體,平正總是其起點和終點。
唯一不同的,是起點尚形,終點尚意。
至於中間追求險絕的階段,可看作是書家的探索階段:為了追求變化和形成個人特色而上下求索。
平正的優點在於整齊劃一,缺點在於單調。尤其是在寫多字作品的時候,平正的結字,雖然可讓人感到清楚細緻,但同時也會在形式上感到呆板。
儘管如此,筆者以為,學書還必須從平正開始。
這是因為,任何一個字的險絕,都是在平正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平正是常,是結字的基本要求;險絕是變,是各部分的變化之美。
從平正入手,創造的本能會使作者在整齊之中求變化以避免單調;如果從險絕入手,創造的本能則會使作者進一步的變化,結果必然會使過猶不及。
雖然藝不貴常,但沒有常(平正)作為基礎,就不可鞥在「變」(險絕)上實現從「寫字」到「藝術」的質變。因此對初學者來說,選帖還是選那些結體比較平正的為好。從平正入手繼承傳統,假以時日,書風自然能實現脫變,而最終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5.師弱不師強
歷史上任何一個書法家,都是繼承傳統和保持自我特色的綜合體,儘管有的偏重傳統,有的偏重個性。如果從初學者的角度考慮,建議選那些偏重傳統的、個性比較弱的書家作為「啟蒙老師」,而不是選那些個性比較強的書家作為學習的對象。
所謂的個性比較強,實際上就是筆畫形態上的處理過分,甚至做到了極致。如宋徽宗的「瘦金體」,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雖然「天骨遒美,逸趣靄然」,是所謂「如屈鐵斷金」,但如果學習這種書體,就很難實現與其他書法的對接。
再如「板橋體」,就是鄭板橋書寫的 「難得糊塗」那樣的書法字體。這種作品可有一但不可有二,鄭板橋別出心裁地用隸書參以行楷,創出這種書體,但我們一旦學習,就會走上歪路,不僅很難實現楷書向行書的過渡,而且還永遠無法形成自家面目。這對於一個有志於書法創作的人來說,則是非常不可取的。
宋徽宗瘦金體
鄭板橋「六分半」書
筆者認為,個性過於突出的書法家,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雖然在後世也有不少的追隨者,但卻實在當屬不可學者之列,「瘦金體」、「板橋體」只不過是其中一兩例罷了。
書法歷來有可學可不學者,即使是名家,其結構筆畫中也常常會有不可學的部分,這一點尤其要引起我們注意:如蘇字的結構過於偃卧如「石壓蛤蟆」,李邕的結字過於「頭重腳輕」,米芾的豎鉤過於鼓努,錢南園、華世奎的橫過於平直,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部分在名家身上是「特色」,在後人學習上則是毛病。如果盲目學習,則是東施效顰,只會貽笑大方。
6.師古不師今
學書法一定要師法先人,而不是師法今人。
何謂今古?一句話,就是不要學習現在還活著的人。
這是為什麼呢?
也許有人會想,學習今人不是更方便嗎?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還可以登門求教啊!即使見不到面,網上還有那麼多的視頻可以學啊!再說,師法大賽評委老師的作品,會很容易入選和獲獎啊!
如果說,學書法只是為了參賽、入選,學習今人的確很有奇效。可是,如果要認真地想把書法當做自己畢生的追求,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實際上,學習今人的好處,是可以迅速上手;但問題是,學習今人就會一輩子活在對方的陰影之下,成為「門下走狗」而不自知。就自己作品的水平而言,永遠只能停留在「假冒偽劣仿」的程度上。
學書法一定要取法乎上。
古代的名家名作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他們在書寫技巧上各有奇招,達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地步。因此,要學楷,就一定要去唐楷里一探究竟;學行草,就一定要去晉代手札里去臨個痛快。
歷代書家公認的經典碑帖,才是書學的正脈,其水平是遠遠高於今人的;而且,恰恰由於我們無法和古人面對面地交流和學習,臨到不像的地方,才會開動自己的腦筋,去用自己的辦法解決。而自己的辦法,就是形成自己特色的創新點。
在毛筆日漸退出大眾視野的今天,今人和古人相比,在熟悉毛筆筆性和使用技巧方面,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筆者大膽斷言,今人無論是什麼樣的「天才」,其書法成就也不可能超越歷史上的二王和顏體書系所達到的高度。
唐太宗《帝范》卷四曰:「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因此,要攀登到較高的書學層次,必須要懷著老老實實的態度向古人學習,而不是師法今人以贏得一時的喝彩。(如您想了解更多的書法知識,請關注本人主頁,或者關注本人知乎專欄:董敬民寫字的地方)
練毛筆字這個事情,其實沒有上好的字帖一說。
通常來說,練習毛筆字有兩種路徑。
1、按照歷史順序,
從小篆開始練起,然後是隸書,楷書,行書,行草。
這種方法在古時比較盛行,現在因為沒有實用性,已經基本被淘汰了,當然如果只是愛好,並且比較喜歡小篆,可以這麼開始。
2、從實用的角度出發,
從楷書練起,然後可以練習隸書,或者行書。後者更加偏向實用。
楷書一般來說比較推崇四大家,也就是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四人。
大體介紹一下.好了,順便說說楷書選貼的一般書法常識。
- 顏真卿:中唐時期書法家,有顏筋柳骨之稱,一般認為其書法特點為:開闊雄渾,各種評論很多啦,在我看來,簡單地說就是大氣,很明顯的特點是橫細豎粗。著名作品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和《東方朔畫贊》。
- 其中《多寶塔》作於較年輕的時候,一般認為其書法風格初步形成,適合新手入門。也是很多學習顏體的人上手的第一本字帖。
- 《顏勤禮碑》
是其為祖父所作於晚年,書法風格處於大成時期,上手較難,也是最有其書法特色的碑帖。
- 一般認為《麻姑仙壇記》和《東方朔畫贊》較為難於上手,初學者不推薦。
- 歐陽詢:初唐時期書法家,與褚遂良,虞世南並稱為初唐三大家。一般認為他最初效仿王羲之而後發展出自己的書法風格。一般認為他的書法風格是:筆力險勁,結構獨異,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簡單來說就是雋秀。同時也是書法理論家,有歐體結體36式一說。著名作品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君碑》《虞恭公碑》等。
- 《九成宮》
受命唐太宗李世民而作,由魏徵撰文。作於晚年。歷代為書法愛好者所推崇。趙孟頫評價:「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 《皇甫君碑》和《虞恭公碑》我沒有看過,相關的文章也沒有找,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一下。
- 柳公權:晚唐時期書法家,顏筋柳骨中的另一位。在我看來與顏體相比,更加靈動,然而沉穩大氣不足。(此處只是與顏體相比。)著名作品有《玄秘塔》《神策軍碑》。
- 推薦《玄秘塔碑》
入門,同時許多歷代書法評論家也認為這是他書法成就最高的作品。
- 《神策軍碑》 純粹留個空回頭再寫。
- 趙孟頫:生於宋,宋亡後向元投誠,得到重用,然後……明朝的人就可勁的黑丫了。以至於其通常被排除在楷書三大家之外。其實書法成就很高,同時也是書法理論家,畫家等等。絕對的文藝青年。並且不只在楷書上有很高成就,著名作品:……若干,我是後來才發現有這麼一個牛逼閃閃的人物,沒有了解過。
以上是關於楷書的一些淺見,還望高手指正。行書什麼的實在是沒什麼研究,就不班門弄斧了。
其實就像我之前所說的,沒有最好的字帖一說,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用來學習,研究。要想練好書法,關鍵是恆心,和方法。寧可寫慢一點也不要草草了事,為了練夠時間而練習。
方法什麼的可以看一下古代書論類的,什麼《歐陽詢三十六法》有很多相關作品,我也不是特別了解啦。
我看過一本鄧散木著的《怎樣臨帖》推薦給你,順便說一下看過之後的感想。
- 不必拘泥於用什麼貼,這段時間喜歡歐體,就練歐體;忽然又看上了顏體,就去讀讀多寶塔。這個其實不適合新手,因為要是不小心弄成」館閣體「就虧大了。
- 讀貼勝於盲目練習,眼到,心到,才能手到。
- 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 練習的時候會出現」眼高手低「的情形很正常,不要放棄,堅持練習。
- ……過去得太久了,就記得這麼多了。
其他我沒有看過的就不瞎說了。
吐槽一句。
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銅版紙字帖什麼的,包裝精美,價格也精美。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推薦」文物出版社「的歷代名家書法系列。系列裡面想練什麼字體就挑一本看著順眼的就好。要是不嫌麻煩,就在網上搜索一下,然後自己列印出來。你的字寫的能有多好,跟你用包裝多精美的字帖沒有關係。書法就是個愛好,能把字寫好,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有點上綱上線了。
PS:我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至今沒有把字練好……」擅長的「就是對著別人的字吐槽。其實這個」擅長「多半來看在高手眼裡練短板都算不上啊。
多寶塔的圖片插的位置不太好,大家將就一下吧。
建議你直接看看這個文章《初學書法應該怎麼選擇毛筆字帖(附46種經典書法入門碑帖名稱)》
覺得好就回來點 up吧~ 覺得不好也歡迎點down ~
初學寫字都由真楷入手,楷書又由唐人入手,唐楷首推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
俗話說學楷先學顏。顏體代表當然多寶塔。
如果從柳公權入手,那就是玄秘塔碑或神策軍碑。
歐陽率更就是九成宮或化度寺。
市面上的字帖,由拓本影印而來,翻印再三,只見其形,已不見神韻。
但我們普通人嘛,能形似已經了不起了。
歷代書家都是先師法某一家(未必是某個人,也可能是某塊碑某帖),然後大多會上追到二王,所謂正本溯元也。
-----悲催的分割線------我只能動嘴巴談理論,10多年不寫字已經拿不穩毛筆了。
遵循幾個原則:
1自己看著就喜歡的。
2隻是貼,沒有那種上面覆蓋一張薄紙的,那種沒用的。
3清晰可辨,貼的印刷比較好,不要那種扣圖出來的
初學者最好不要用拓本或者影印本,就是找個補字的版本就好,練得是字,字都看不清還怎麼練?等到基本功紮實了(比如一種字體起筆行筆收筆的特點和字體結構、段落結構的特點)之後,在考慮多從原帖上找找「氣」和「勢」。
以上部分不適用於行草。從唐楷四大家入手可以說是入門就走了彎路,唐楷是一種碑板字,說白了就是美術字,寫黑板報大標語的裝飾性字體,根本不是日常書寫的自然字體
一、
文物出版社有「歷代碑帖法書選」系列,這個系列所選碑帖依據的多數是較好的版本,拓工很好,印刷技術雖老,頗能傳神。黑白印刷,價格便宜,容易買到,是早年初學者的不二之選。玄秘塔和神策軍都印得不錯。
零七年起,文物社將此系列改為彩色印刷出版,只看過照片,印製不錯,也可以選擇。
二、
有上海書畫出版社的「中國碑帖名品」系列也是印製精良的本子,原色印刷,似乎超出文物社,推薦。
以上兩種版本都是初學者的好帖,所收碑帖豐富,所選拓本嚴謹,印刷也不錯。
把拓本翻成墨跡的最不能買,翻拍出版的不能買,修飾太過的不能買。
太好的如二玄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翰墨瑰寶」系列,一來價高難求,二來其主要服務收藏和學術,對初學者來說比較遠,不推薦。
也有一些出版社能出精品,但我很久沒關注書法出版物,不敢亂說。選購時,盡量不選易反光的紙,看著很累。
《蘭亭》、《千字文》、《古詩四貼》、《曹全碑》
我練了近5年的柳體。 如果你打定主意要練柳體的話 ,我推薦的是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我一直練的就是這個。柳體比較勁瘦,有骨感美。
練字最好從基礎開始,先練筆畫,再練單字。先練小字,再練大字。注意把握結構。
一次不要練太多,一個字一個字臨摹,不像再重寫,一天就臨摹幾個字。關鍵在恆心。一天不練就容易手生,半年不寫基本白練。
還有一點,不要用紙蓋著碑帖描畫,提高不了的。先讀帖,心中寫一遍,再在紙上寫,然後比對原帖,然後重複這一過程。
練哪種書體主要以自己一眼看上去喜歡的為主,等練到一定程度再選些其他的書體甚至自己不喜歡的一起揣摩比較,然後可兼習行草書(楷書練長了字容易失去活力,一開始寫行草容易隨性而為失去法度)。至於選帖這裡給出幾個原則:
1)盡量選真跡,且字是原大的(摹本次真跡一等)
2)墨本優於拓本(墨本能看出筆跡的轉折頓挫及輕重,而拓本只能看出字型)
3)選好的出版社(上海書畫出版社、文物出版社、西泠印社的都不錯)
柳體字的字帖可選的較少,以上的幾位答得差不多,我個人感覺從歐體或顏體入手比較主流。
這個要個人喜歡的風格才好,這個「上好」不太好定義,就像大家眼裡的美女都不太一樣。怎樣的才是上好的。好吧,給一點點小建議,因為自己也是非常喜歡這個叫書法的東東,有時間有條件的話去美術館看展覽,看真跡,會震撼的,影印版和真跡真的是有天壤之別的。墨色的變化什麼的。
半瓶子醋,不請自答。
1,選自己喜歡或者上手比較類似的字體。一般初學者推薦歐、顏、柳三體。小時候互聯網及其不發達,找個字帖特別費勁,有些破字帖拓得七扭八歪字形都不準,筆畫粗細不準,所以很糟糕。現在網上一搜一大把…列印出來練就行。
2,更建議的是從歐陽詢和顏真卿入手。因為柳公權的字學太久,很容易把字學死,柳體的結構其實是最難把握的,雖然沒有歐體險峻,但是筆畫的呼應對於初學者來說應是最難。常見初學者可以學歐顏的字意思到了,但是柳體看上去就是一堆火柴棍。
3,各家入門教材:
歐體入門教材是《九成宮》,之後可以嘗試《皇甫誕》
顏真卿一定從《多寶塔》入手,因為初學者直接來《勤禮碑》的話,很容易學到了肉不到骨頭。看上去顏體字肥腴,事實上,顏筋柳骨不是白叫的,沒有多寶塔磨練字形和筆意,很難學到勤禮碑的神韻。
學柳公權就從《玄秘塔》入手,之後可以嘗試《神策軍》。
4,臨帖要先臨字,就在九宮格里一個字一個字來,基本差不多之後——其實大概一年左右差不多就可以慢慢嘗試臨碑文了,此時就是注意字的呼應布局。
5,如果有興趣,楷書之後可以學學隸和魏碑。學顏體的常常學隸書較快,歐體可能對魏碑幫助大一些,要是學小篆,柳體的骨力有異曲同工之妙。個人經驗:有二玄社,就買二玄社。
相比於其他字帖,二玄社價格可能的確高了不少,但貴有貴的道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二玄社就像字帖里的iPhone
國內字帖也有質量非常高的,價格低很多,但是要會挑,比較費事費力。我認為初學完全沒必要複雜化,個人推薦的書體是隸書或是楷書,你可以先去實體書店觀察一下,有喜歡的就買一本回家先臨摹。
字帖去百度雲下載,保存到平板,然後照著練就可以了h
6miu百度雲搜索:百度雲搜索-百度網盤搜索引擎
哎喲喂啊網盤搜索:哎喲喂啊網盤搜索
不要感謝我,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我覺得自己喜歡就好。因為興趣是最大的動力。
感謝邀請,
選最出名的一般沒錯,比如柳體當然是《玄秘塔》《神策軍》。等眼界練高了再看別的碑帖子。二玄社擴大版的,翻印的就行,十幾塊錢。一本字帖多買上幾本,把這幾本字帖都翻爛了,你就寫好了。
再給你挖個坑,六七十年代文物出版社珂羅版的是最好版本,不過,你可別跳,一入帖門深似海啊。
ipad + http://simplecd.me/
推薦閱讀:
※你寫的自認為最好的字是怎樣的?
※如何練習英文書法(Calligraphy)?
※有人說啟功先生是館閣體,不值得學習,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