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都很喜歡我喜歡的一樣事物的時候我反而會討厭這樣東西?

比如說勵志,因為周圍的人都提這個,我反而很厭惡


看看自己3年前的文字

艹,原來老子也文藝過

不刪了,權當留個紀念

——————原文————————

近段時間在追《中國好聲音》,特別喜歡那英組的張碧晨

以至於每次和朋友一起看節目的時候總是沒完沒了的誇她

什麼膚白貌美氣質佳,蝶竇共鳴唱功強,大概已經陷入了暈輪效應(類似情人眼裡出西施)

某次我問朋友覺得張碧晨怎麼樣,她張口就是一句

「不喜歡」

問她張碧晨哪裡不好,她猶豫了一會說

「我也不知道,就是不喜歡別人總在我面前說好的東西。」

這是出於一種什麼心態呢?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狗血的心理呢?事後我查閱資料,整理得出三個結論。

第一: 求異

當你在一個特定的領域或範圍內不夠突出,得不到認可,那就想辦法以另一種方式在另一個領域得到關注

「時尚「的主宰殺馬特一族

這些人有很多共同特徵,文化不高,素質不高,長相普通,他們在這些傳統領域並無建樹

那麼怎麼滿足這種被認可、被關注的原始需求呢

顯然最簡單、立竿見影的辦法就是在外貌上做出一些改變,這也正是他們所擅長的領域——洗剪吹

再比如學生時代,課堂上老師出了一道主觀題(說是主觀,但大答案還是有限的)

讓大家自有發揮,第二個人舉手發言的內容往往和第一個人的不同,甚至是相脖的,除非第一個人的發言很糟糕

這是因為當第一個人發言後,所有和他觀點接近的人覺得在這個答案範圍內自己的答案質量未必比他的高,並不能引發聽眾更深刻的思考,得到更多認可

甚至可能因為重複,會引起聽眾些許反感,所以他們傾向選擇沉默

但如果第一個人的回答很糟糕,那第二個有相近觀點的人會積極回答

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答案質量比第一個的高很多,能引發聽眾對這個觀點的重新思考,也就贏得了關注

如果第二個人持不同觀點,毫無疑問,即使回答的質量有所欠缺,至少證明了他有想法、敢于思考

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求異心理呢?不一定,應該說每個人都有被認可,被關注,被尊重的需求

以上案例也說明了求異心理本質上是人為滿足這種需求而做出的一些應策,如果這種需求在傳統領域可以被滿足,那也就沒必要做出改變

就像第二個例子中有相同觀點同時擁有更高質量答案的同學心理

再回到《好聲音》,當我無數次在我朋友面前說張碧晨好,並且發現了張碧晨無數魅力細節,把她誇的一塌糊塗

我朋友會下意識覺得在喜歡張碧晨的這個領域裡,已經超越不了我了,她不希望一開始就落後於我,那麼當然可以選擇不喜歡

就好比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如果領居家小孩已經學了一年的鋼琴,並且成績還很不錯

我想這個家長傾向選擇鋼琴的可能性不大

大提琴,吉他。。。他覺得選擇多的是,何必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即使這個輸的定義很狹隘)

第二:厭惡

倒不是說我朋友討厭張碧晨,而是可能反感我,可能一開始就不待見我這個人,也有可能最近我叨逼叨念著張碧晨引起她的不滿

咱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男朋友出軌被發現

於是他買了一盒美芙巧克力,可憐兮兮的來道歉

女朋友看著他這副德行,想起之前他承諾的山盟海誓,頓時一陣噁心湧上心頭

甩手打掉舉在她面前的巧克力,大聲吼道

「滾,犢,子」

男朋友小跑撿起盒子,用袖子擦擦灰,小聲嘀咕

「白搭了一頓燒烤錢」

經過這次經歷,你猜下次女孩去超市看見貨架上躺著的美芙巧克力會作何感受

必然是帶有負面情緒的,雖然巧克力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她把對男孩的情緒映射他們吵架事件的唯一聯繫物美芙巧克力上(可憐的美芙巧克力),這在心理學上叫種心錨

巧克力就是錨,女孩通過錨將思緒跳轉到吵架當天,從而產生消極情緒

而我為什麼要選擇一款知名度不高的巧克力呢?,如果是德芙,可能她前前男友送過她一次,並且順帶發生了一些愉悅的摩擦云云,誰知道呢

總之這個錨會跳轉到印象更深刻的摩擦場景

好,那麼我們再回到摩擦。。不。。《好聲音》例子中

如果我朋友討厭我,並且我不斷嘮叨談論張碧晨加深她對我的反感

幾次下來,她便給張碧晨種下了心錨,每次看到她思緒都會跳轉到我那副令人憎惡的嘴臉上,也就很好解釋她討厭張碧晨

不過這前提是之前張碧晨沒給她留下什麼更深刻的印象,事實也證明她確實是這個暑假第一次接觸張碧晨

第三:喜歡

這個結論著實讓我羞澀了很久,這個我暫時沒想到什麼合適的例子,但是邏輯上能走的通

先介紹下背景,我(男),我朋友(女),張碧晨(女)

我喜歡張碧晨,這個毋庸置疑,還外帶想要推倒她的衝動(羞澀,掩面,奔過)

那麼我朋友作為女性,自然能覺察到這種喜歡的性質,如果她喜歡我,自然也希望被我喜歡,那怎麼樣才能被我喜歡呢?

呶~這不是有現成的例子嗎—張碧晨,她會下意識的和張碧晨對比,類似情敵之間赤裸裸的對抗

如果這場對抗中我朋友獲勝,她不但不會討厭碧晨,還會產生勝利者對失敗者的憐憫愛惜之情

這就像考試中第二名永遠不會對第三名產生敵對情緒

可是顯而易見,我朋友是敗下陣的

這個時候她就不開心了嘛,畢竟誰也不喜歡輸的感腳,那她會埋怨自己不夠優秀嗎?

不會,人這種動物永遠是最自私的,她會對張碧晨產生消極印象以緩解自己的挫敗感

即使她也不知道張碧晨錯在哪,不好在哪

就像考試的第二名對第一名的負面情緒,學生時代我喜歡把考的比我好的同學的考卷借過來看看,看看是不是老師批錯了,是不是有作弊的痕迹(不要告訴我就我是這樣)

這在小學初中階段表現最明顯,因為心智不夠成熟,很自然的順著天性走。

總結一下,在我的這個例子中我分析了三種情況,到底是哪一種只有我朋友知道了,或者其實她也不知道,就那麼隨口一說,我還累死累活的一通分析

但是不管怎麼樣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第一種心理都是存在的,至於第二,第三種,因景而異吧。

我還是希望被喜歡,畢竟誰也不想被討厭

參考資料

《心理學一本通》刑群麟等 著

《羅輯思維》 羅振宇


推薦閱讀:

該讓老公參加女多男少的同學聚會嗎?
強迫症的根源是什麼?
如何看待新聞「男子花 25 萬元包場電影院只為告訴前女友:當初你因為他買不起電影票而離開他是錯誤的」?

TAG:社會心理學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