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里姚木蘭是不是林語堂心目中的寶釵?
姚木蘭是不是林語堂先生修改過的寶釵?也有人認為莫愁才是寶釵,而木蘭代表探春。我個人認為探春性格可能比較強勢,而且當然不如寶釵博學,所以以木蘭的學識來看,寶釵也許更貼和她。各位大神有怎樣的觀點呢?
林語堂太愛賣弄,寫書尤其明顯。姚木蘭是林心中的完美女性,表面上詩書文采和所謂新女性的面貌一樣不少,可實地里包辦婚姻婚外情樣樣接受。這不是活生生的女性,這是林式高雅派YY,翻糖蛋糕皮下全是壽桃,他自醉其中罷了。剝掉那個名字、面貌,會點新派知識,我是看不出姚和曼娘有啥區別。林寫完居然還不自知。
寶釵其人的心思想法,接受現實,沉穩周旋,終歸是實實在在的女人心。曹雪芹在現實與性情間度過了一世,筆下寫的都是真故事,不是區區一個理想女性就可以讓他樂在其中的。
多虧趙雅芝的演技讓姚木蘭少了生硬。林語堂寫到姚木蘭,YY之直白,實在難以消化。
正所謂格調相差太遠,因而林雖然想把《京華煙雲》寫成巨著,它也巨不起來。故事如此,人物更加如此。
兩個男人愛她入骨;同齡女性不是她的小弟就是反派各種嫉妒她;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輩沒有一個人不說她好;連情敵都能拋棄男人為她折服。
這不叫薛寶釵,這叫瑪麗蘇。
@ona doo 說得對,姚木蘭雖然接受了新式教育,但依舊是個徹頭徹尾的舊時代女性。連薛寶釵都有忍不住譏諷寶黛的時候,姚木蘭卻總像菩薩一樣,太不現實了。
京華煙雲里塑造得好的女性角色有啊,我覺得桂姨和那小三都挺有血有肉的,但是姚木蘭的塑造實在是徹頭徹尾的失敗,依舊在中國傳統文學作品的女主角形象中打轉,沒有絲毫長進。
抱歉,我回答的不是木蘭像誰,而是覺得木蘭這一形象不切實際啊!人物沒有特點,要說他 最大的特點就是頂著光環。林先生給了他太多的溢美之詞,對於他的人生經歷也是波瀾不驚的一生。主角就應有作者文筆的庇佑,但就是少了人該有的樣子!一個人再好也有缺點,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紅樓夢裡面每一位都有其個性,人物形象鮮明。木蘭這一形象把所有缺點都免了,紅樓夢裡面人物形象的優點都有了,才情、美貌、智慧、圓滑。而紅樓里人物面的缺點都放置於其他人物身上。
題目中指明「大神」。我雖然不是大神,但也很願意分享下我的想法。
若條件允許,題主可以翻閱郁飛譯本的《瞬息京華》。在附錄《關於&<瞬息京華&>——給郁達夫的信》中,林語堂寫道:「……大約以紅樓人物擬之,木蘭似湘雲(而加入陳芸之雅素),莫愁似寶釵,紅玉似黛玉,桂姐似鳳姐而無鳳姐之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紈,寶芬似寶琴,雪蕊似鴛鴦,紫薇似紫鵑,暗香似香菱,喜兒似傻大姐,李姨媽似趙姨娘,阿非則遠勝寶玉。……」由此可以看出,在林語堂心目中,木蘭似湘雲更多。
然而,樓上@Ona Doo(不知為何艾特不到)說得有道理。木蘭雖然是個新派女子,卻也很吃舊式的那一套,認為「正妻的地位只有在側室的陪襯下才愈加鞏固」。從這一點上來說,木蘭的原型可能是湘雲,但骨子裡卻又不是湘雲了。
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林語堂寫《瞬息京華》的最初目的是「紀念全國在前線為國犧牲之勇男兒」,原始受眾還是外國人,並曾明述「弟客居海外,豈真有閑情談說才子佳人故事,以消磨歲月耶?」可見《京華》一書本來目的大概只為「宣傳」和「紀念」。我揣測,林君大概只是借鑒了《紅樓夢》的故事框架和大概人設,而小說的本意,卻又不在於文學性了。
其次,《京華》一書自計划起至完稿也不過歷時一年五月余,和曹夢阮歷時十年而後反覆修改的《紅樓》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林大概從沒想過要將《京華》寫成一本巨著。
見笑了。
感覺姚木蘭和寶釵並沒有哪裡像,如果是說他們都很通達於人情事故的話,個人覺得其實寶釵並不是真正在意人情,這只是她游刃於侯門的一種手段(非貶義),寶釵生性冷淡,雖然善於籠絡人心但感覺她對於這些人並不真正在意。姚木蘭的與人的相處更多一些真誠。木蘭也熱愛生活,堅持喜歡西式的咖啡,喜歡自己烹飪美味的食物,對生活應該是一個很認真的人,與寶釵雪洞一般的屋子應該是不大相同的?
個人覺得木蘭與黛玉相像的特質多一點,都追求浪漫主義,黛玉不會勸寶玉博功名,木蘭也不會勸立夫因為政府的勢力壓制而放棄自己的抗爭。她們都是柴,讓烈火更旺。
謝@向小黃 邀。
對這第一邀,當真是激動不已。然而最近一次讀《京華煙雲》,是數年前,邊心驚膽顫老師的粉筆頭,邊藏在課桌下閱讀的。套個《作文大全》的封皮,才敢塞進桌洞里。
恐怕感想粗暴,唐突題主,暫且淺談觀點,兩周後再做修改。
書中有細節,人物討論紅樓夢,說喜歡與自己相通的,木蘭喜黛玉,莫愁愛寶釵。
木蘭是林語堂心中的完美女性,果斷,活潑,清新脫俗;莫愁幹練,傳統,圓滑世故。
兩人都有寶釵的特質,同時交相輝映,你襯我靈氣膽識帶些男兒氣,我襯你穩重安分市井瞭然。
若分辨哪一個像寶釵,不如說是把寶釵拆分成親姐妹,由林語堂先生潤色添彩,加入自己的喜好,終於變成獨一份的木蘭和莫愁。
我記得是湘雲,且另仿《浮生六記》的陳芸。
很喜歡京華煙雲,看了好幾遍。
林語堂自己說木蘭這樣的隨性性格像湘雲,但說像寶釵咋一聽好像也很有道理,服從父母的婚姻安排,識大體,而且木蘭加入姚家之後善於管理,發現丈夫出軌卻巧妙破解會做人,在這個層面上有些貼合。
但木蘭和寶釵是非常不一樣的。
比如,書中有說木蘭管理事情發現下人們的私賬,雖不明著點破卻會話裡有話的警醒,導致家丁甚至都害怕她;見牛素雲話中帶刺都會不敢下風的頂回去,說明木蘭本人性格是比較好強的。林語堂在原文里也寫了若是木蘭配了立夫,立夫在亂世里就不能明哲保身了,莫愁會拉住立夫不去做危險的事情, 但木蘭或許反而會推動他。要在這個層面說,莫愁會更像寶釵,只是比寶釵有福氣。林先生自己也說莫愁似寶釵。
以及在書中幾對青年男女各自婚配後郊遊的一個章節,木蘭過河,她當時在外面脫了襪子露出雪白的腳,要自己的妹夫立夫攙扶,似撒嬌一樣,她的行為讓人覺得雖不合身份卻天然浪漫,講道理恪守禮教的寶釵會這樣做?
在那個晚上,她與多愁善感的表妹紅玉探討愛情,說出愛情是靈魂上的一部分的話語,讓紅玉聽得驚奇而美好,因為從未有人對她說過類似的話。木蘭對晚輩也並非刻板的安慰教育模式,而是真誠溝通並上升到靈的境界,林語堂說木蘭是最理想的女性,也體現在這裡。
最贊的答案指責木蘭接受包辦婚姻,不贊同。木蘭當初愛上立夫的時候,立夫並未給過任何回應,她之後去別的城市上學,立夫更是連她的面都難得一見,也不會知道她心裡念著自己。立夫是個有活力的學者,但他對於情感並不敏感,衝破萬千阻擋也要走到一起,那種情況難道不是雙方已經相互確認過的嗎。立夫真正知道木蘭或許愛自己是在他因為文章入獄,木蘭竟昏倒了,之後孤身去找官員遊說並成功說服官員放了自己之後了。那之後不但立夫,木蘭的丈夫,木蘭的妹妹也認識到了她愛立夫。而木蘭確實是從很久以前就愛立夫,也知道立夫將來會娶自己的妹妹,而我覺得一味強調超前突破世俗並沒有多大意義,每個人都因為生活的環境被賦予一些常識,木蘭當年隱藏自己的暗戀,接受與自小認識並喜歡的蓀亞結婚(而其實她在認識 立夫前被曾家調笑未來要嫁進來的時候,可是有幾分得意的)這之後她的婚後生活也如魚得水並未有大摩擦,這是她做人的一種智慧。
其實嫁入曾家後她還因為太喜歡出去遊山玩水閑情雅緻讓公公略有微詞,她就是那種不斷找尋新的東西讓自己愉快自在的性格。寶釵服冷香丸,住的屋子素凈寡淡,和木蘭讓自己盡量在生活上痛快的性子簡直背道而馳。
至於小妾的問題,是木蘭小時候看見桂姨幫曾太太打理家事,曾太太作為太太以及領導人這個身份,讓木蘭覺得真是得意,「正妻地位只有側室陪襯才穩固」這個觀點,也體現了木蘭豐富的表現欲。還有很重要一點,木蘭並不真正的愛蓀亞,若是丈夫是立夫,你看看她還願不願意享受當正主的那點兒威風?
而且蓀亞也與立夫不同,蓀亞好色,之後有外遇事件,之前他也是雖敬愛木蘭,卻毫不掩飾自己愛各種美女。
之後他兩夫妻倆移居杭州鄉下,蓀亞當面戳破她心事的時候,她眼神凌厲地看了眼蓀亞,有些東西,是別人不能碰的,木蘭一直是厲害的性格。
既然說是林語堂筆下那我們就不討論幾版電視劇的劇情只論原著。您認為姚木蘭是林語堂筆下的薛寶釵,想必是受了趙薇版《京華煙雲》電視劇的影響,以為姚木蘭是一個溫柔體貼,沉穩得體的女人。尤其是劇版里曹麗華和曾蓀亞事情中,姚木蘭處事的態度方式尤其加深了這一影響。
但首先,這個故事是木蘭的哥哥姚體仁與姚母女婢之間的故事與曾蓀亞姚木蘭夫婦毫無關係,其次曹麗華其人,原著里確實存在同樣也是個畫畫的學生,她出現在原著將結束木蘭夫婦避戰前往杭州的時候,當時曾蓀亞確實起了外心,但這個女孩聽說曾蓀亞妻子是大名鼎鼎姚木蘭,於是自慚形穢退出了,並未給這夫婦二人造成影響。
最後說到林語堂筆下是怎麼描寫木蘭的,最多形容詞是:活潑。文中寫:「木蘭第一次招惹公公不喜歡,是由於一時孩子氣的興奮而起。 十月里,清廷發布了自由剪辮法令,木蘭拿起剪子,一時衝動,一切不管不顧,就把蓀亞的辮子剪了下來。」只看其中,衝動,不管不顧。無論哪個詞都不像是寶釵沉穩的性格。而原著中關於木蘭活波衝動的描寫還有很多。
如果說林語堂京華煙雲中最像寶釵的人是木蘭的妹妹姚莫愁。如其中寫:「莫愁是圓臉盤,圓眼睛,莫愁的皮膚較為白嫩,比木蘭沉穩而實際。」
《京華煙雲》是高中看的書,裡面內容很多記不清楚,但因為主角性格和電視劇巨大差異,使得我對改編劇一直抱有不看好的的態度。畢竟改編是依託原著不是顛覆。
以上
本人95後,沒看過任何電視劇版本,只讀了小說。
姚木蘭除了被林語堂描寫的很完美以外,也當真沒有賦予這個角色或者這對夫婦任何大災難,一個是內心深處吾愛孔立夫,一個是女兒學運中死去,一個是後來蓀亞出軌。
這個妙想夫人一路人生太過於順水,有災難出現作者也會歸於道家之學出來的木蘭是可以化解的,反而沒那麼個性。
並沒有那麼過多深刻的描寫清末民國初期背景下百姓的疾苦,此書圍繞的大家族更偏浪漫化。
其實我想說的是,林語堂帶了自己的慾望來描寫木蘭了,他希望木蘭是那樣完美的,然後就有了那樣的木蘭,反而不如其他一些角色鮮亮。
好像是湘雲與寶釵的結合體
自覺姚木蘭兼具探春和湘雲的優點,探春的才能和湘雲的洒脫,紅玉最似黛玉,莫愁最似寶釵。
由於良好的家事,追求生活的品味與格調,作為一家的管事,兢兢業業本本分分。
其實,按照生世和經歷來說,木蘭的前半生應該是賈母(低配版)。如若沒有遇上戰爭,她們的後半生仍舊是重疊的。
另外,以現代人的眼光看,木蘭當然不是完美的,她雖讀書,卻並未汲取新時代的思想。她接受西方的物質,內心始終是一位典型的家事良好古代小姐。不贊成說姚木蘭是紅樓里的寶釵
她是《浮生六記》里的芸娘
《桃花扇》里的李香君
而對於《紅樓夢》,則更像是是其中的湘雲
姚木蘭是林語堂塑造的一位理想女性 這也彌補了他與陳錦端無緣的遺憾 畢竟是窮小子與富商女的組合 但林語堂於婚姻的偉大之處則在於 他與夫人廖翠鳳不始於愛情 卻終於愛情 正如他所言 「將一樁老式的婚姻化為相濡以沫的愛情」
當然不是具體對應紅樓夢中某個人的影子,作者在開篇序言就明確的提過本書這的目的所在:「…只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紅樓夢中的人物性格定格在明清時代的影響,當初林語堂放棄翻譯紅樓夢的原因就是認為時代變了,舊時代下的人物已經和新的時代的人有著一定差異了。
木蘭的形象可以說是在那個時代作者眼中最接近處於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女子。
像寶釵的應該是木蘭的弟媳,旗人女子童寶芬吧?相對應的,黛玉的影子就是跟阿非青梅竹馬的紅玉。
不是吧。兩人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有才情,且圓融得體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但是木蘭較之寶釵所代表的的傳統中國賢妻良母形象又有許多不同。木蘭受父親的道家思想影響頗深,她自己也說自己常抱新奇不羈之思,渴望順遂自然,過粗茶淡飯、荊釵布裙的農家生活。木蘭較之寶釵視野更開闊,思想也更深遠,她喜歡思考這世間萬物的存在之道,以及自己在這世上的立足之處。木蘭好甲骨,便是來自她對悠悠歷史長河及自身渺小的無限感慨,她也因此獲得心靈的寄託和內心的寧靜。寶釵較之似乎更實際一些,關注的多是自己的生活。
木蘭明明更像是探春啊。寶釵怎麼會愛和丈夫去吃小館子逛公園
去看英文原著,才會知道,譯本有不可譯的地方。同樣,看中文書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帶入電視劇的情節和畫面,所以,去看原版書,看完英文,你就知道,林先生想要說什麼。。。
書中明確指出 木蘭像湘雲和黛玉 莫愁像寶釵 珊瑚像李紈
明明是寶釵和黛玉的合體,無限接近完美的女性形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