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校鈴最早出自什麼地方 ?

mi do re sol sol re mi do
簡譜3125. 5.231
( 5.《—- sol下加一點)


屑幺~
這鐘聲大有來頭。你寫的是這套鐘聲的後兩句,前面還有三句是3215.,1325.,1231。原調是在E大調上,具體音高如下圖:

驚訝嗎?這套鐘聲里有五句而不是四句哦~為什麼我們常聽到的是四句甚至是兩句呢?後面慢慢說~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世界上的很多發條座鐘會在報時時演奏這組鐘聲。

這組鐘聲稱為westminster quarters或westminster chime(西敏寺報時),或Cambridge quarters(劍橋報時)因為這組鐘聲最著名的運用場所是倫敦西敏寺,而最早的運用場所是劍橋的聖瑪麗教堂(church of st.Mary the great)。
這組鐘聲每15分鐘也就是一個「quarter」(一小時的1/4)按照如下的順序演奏一次:
15分:第一句
30分:2、3句
45分:4、5、1句
整點:2、3、4、5句
我們可以觀察到:每一個小時中這組鐘聲的五句都剛好被演奏了兩次。這讓撞鐘時的鐘槌機械編程工作量減少了一半。這五句鐘聲分別用so音和do音結尾,有很強的呼應感,使這個旋律深受大家的喜愛。
而大部分複製這組鐘聲的鐘錶,只是照搬了西敏寺報時中的整點報時,也就是2-5句的演奏,所以多半把第1句抹掉了。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我們聽到的版本都是4句的。
每一個整點,西敏寺的主鐘樓也就是大本鐘還會在後面用do敲擊相應的次數來報時。有趣的是,大本鐘的鐘聲其實介於E大調和F大調之間,甚至更接近F

這就八完了嗎?不是的。
這個旋律其實也不是劍橋或是倫敦的教堂工作人員原創的。雖然沒有特別確鑿的證據,但這條旋律被普遍認為來自亨德爾的神劇(清唱劇)《彌賽亞》(對就是出了愛我中華啊不是哈利路亞的那部神劇,不是這部劇很神的意思,這種體裁就叫神劇)中「我知道我主仍在生!」一曲的第五-第六小節。所以在亨德爾的故鄉德國哈勒,教堂也用這首曲子報時。

亨德爾:「我寫噠」

1793年,劍橋的聖瑪麗大教堂委託一位叫做約瑟夫喬維特的教授為教堂創作一組鐘聲,這位教授和自己的同事和學生商量了一下,三人一致決定「我們就從亨德爾的神劇裡面抄幾句吧~」(真是臭不要臉)於是不久之後,聖瑪麗大教堂就率先使用了這套鐘聲,這彩鈴,啊不,這鐘聲倍兒好聽,成為英格蘭好歌曲。到了19世紀中期,西敏寺也開始用這套鐘聲了。

然而,用這套鐘聲當下課鈴是東亞國家特有的現象~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學習英國君主立憲,這套鐘聲也被從英國帶到日本。日本人親切地將其稱為「キーンコーンカーンコーン」翻過來就是「叮噹咣當」(笑)率先將它用作學校的鈴聲,然後隨著日本的對外擴張,也逐步推廣到韓國,台灣等被佔領地區的學校里,戰後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反正也蠻好聽的。在日本,這個鐘聲還被廣泛應用在電視節目和公共交通等領域作為提示音。
在北美,這個鐘聲多半用於警示作用。
中國人大多數接觸到這個鈴聲是在日本動畫的下課場景中(所以一聽到就會想起夕陽中逝去的青春吶~)

或是約翰湯普森鋼琴教程裡面(所以一聽到就會想起被家長逼著練琴的苦逼青春吶!)。而中國的部分學校開始使用這個鈴聲是近幾年的事情,可能覺得挺好聽挺洋氣的。你看,是不是大有來頭?


瀉藥

湯普森鋼琴教程《排鍾》


卸腰
這個問題我小時候問過我爸,他說是英國西敏寺的鐘聲……非常多座鐘的鐘聲也是這樣的,最早出處未考據,不過應該有可信度


練吉他的時候泛音練習里有這段。。。


謝邀

自我有印象中

棒球英豪就用過了....

再早 我就沒有意識了....


不知道為什麼

我只看到了題目也沒看簡譜

我就知道是這個旋律


我們學校就不是這個聲音,而是「上課時間到了,同學們,請回到自己的班級準備上課……」


這麼神秘嗎?


西敏寺鐘聲,小時候就住外灘邊上,一天聽到晚這聲音


機場也是這個?


我們學校就是這個,聽得我覺得好像是已經到了時間的盡頭,很有緊迫感。 但是,後面還跟著不知道哪個妹紙的聲音說了句:下課了,老師您辛苦了。瞬間就就…(????ω????)


是全家的那個音樂么……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喜歡的男生的身上能聞到很舒服的味道?
為什麼歐洲人寫電話號碼喜歡兩位兩位分開?
練毛筆字需要注意什麼?
把門窗都關住,為什麼不會感到缺氧呢?

TAG:音樂 | 鈴聲 | 冷知識 | 背景音樂BGM | 音樂辨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