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唐玄奘真的像《西遊記》的唐僧那樣弱爆了嗎?
真正的玄奘比唐僧牛逼多了。
至隋統一天下,公元602年,玄奘出生在剛剛統一的隋朝的洛州緱氏(今屬河南偃師),是家裡第四個兒子。《三藏法師轉》記載,玄奘的高祖和曾祖做過北魏的太守,父親陳惠雖然只是隋朝的縣令,但他重儒學,玄奘從小就接受了儒學的熏陶。
日本鎌倉(1185-1333)時代依據中國請來樣繪製的玄奘負笈圖。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父親去世後,二哥出家,玄奘11歲就跟二哥學習了《法華經》、《維摩經》等佛家經典,13歲受大理寺卿鄭善果激賞,破格在洛陽凈土寺出家。在洛陽凈土寺跟景法師學《涅槃經》,從嚴法師學《攝大乘論》等。
戰亂使隋煬帝在東都洛陽召集的名僧都逃到四川,玄奘與二哥離開洛陽前往四川,跟隨空、景兩位高僧繼續學習。在此四五年間,師從多師,研習大小乘經論及南北地論學派、攝論學派各家的學說,學業大進,20歲時在成都受具足戒。隨後幾年玄奘又前往荊州、相州(今河南安陽)、趙州(今河北趙縣)等地研習佛法。
可是學得越多他就越困惑,當時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經》、《成實經》、《毗曇》學與真諦在南方譯傳的《攝論》、《俱舍論》,翻譯不暢,義理含混,甚至一些重要理論都有很大分歧,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
直到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這一年(公元626年),玄奘在長安聽天竺僧人波羅頗迦羅密多羅(簡稱「波頗」)說印度戒賢法師在那爛陀寺講授總賅三乘學說的《瑜伽師地論》,決定親自前往印度取經。
公元626年的唐朝與亞洲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的秋天,涼州(今甘肅武威)都督李大亮接到報告:有一名從長安來的僧人要前往西域。李大亮大為驚恐,因為當時唐朝立國未穩,北面受到來自突厥的安全威脅,因而實行禁邊政策。李大亮要求玄奘立刻返回長安。然而玄奘執意西行,河西佛教領袖惠威法師得知後,派兩名僧人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帶他出涼州城向西而去。
長安(西安)——涼州(武威)——瓜州——伊吾(哈密)——高昌(吐魯番)
武威綠洲
二十六歲的玄奘一路晝伏夜行,來到瓜州(今甘肅瓜州),公元6世紀突厥崛起控制了西域,當時瓜州就是當時大唐的邊境,再往西要穿過大漠,而玄奘的馬又死了,在此滯留了一個月的時間也想不出辦法。一籌莫展時,州吏李昌找到玄奘,拿出一份涼州發來的捉拿偷越邊境的玄奘的通緝令,說:「這就是你吧?」慶幸的是李昌崇信佛教,撕毀了通緝令,但是要求玄奘儘快離開。玄奘來到當地一所寺廟拜佛,祈求有人能帶他出關。
瓜州古城塔爾寺遺址,可能為玄奘拜佛之處
也許佛祖聽到了玄奘的祈求,當晚有一位胡人名叫石磐陀,請求玄奘為他授戒。玄奘一口答應,又問他有沒有辦法越過邊境前往天竺,石磐陀答應幫助。第二天玄奘與石磐陀走向出關的道路,告訴他需要偷偷穿過玉門關,越過戈壁上的五座烽火台,並在烽火台下取水,穿過茫茫大漠才能到達西域的第一個小國:伊吾。石磐陀帶領玄奘繞過玉門關,渡過葫蘆河,玄奘向他保證不出賣他之後,石磐陀回去了,之後的路程要靠玄奘自己了。
瓜州東千佛洞里世界上最早的唐僧取經圖繪於西夏時期,一些學者相信石磐陀就是後來《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之一。
玄奘穿過八十里戈壁,來到第一座烽火台,躲在沙溝里,準備晚上出來取水,可是還是被守軍發現了,幸而校尉王祥也是一個信佛之人,不但沒有遣返玄奘,還為他準備了麨餅和飲水,不僅為他指引的越境的通道,還建議他直接前往第四座烽火台,不僅是他的宗親,也是一個信佛之人。
唐史專家朱連寬考證,現在瓜州縣的白墩子就是玄奘路過烽火台的第一烽。
在第四座烽火台補充飲水後,玄奘繞過第五座烽火台,前面是茫茫大漠:莫賀延磧。又稱流沙河,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從玉門關(唐)至伊吾(哈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在關鍵時刻給予玄奘堅持下去的精神力量。
在大漠中迷路的玄奘慌亂之下打翻了盛水的皮囊,救命之水蕩然無存。絕望的玄奘準備調頭回第四烽,走了十來里路,轉念一想:「我先發願,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今何故來?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轉頭繼續西行。
「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雖遇如是,心無所懼,但苦水盡,渴不能前。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渧沾喉,口腹干燋,幾將殞絕,不復能進,遂卧沙中默念觀音,雖困不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轉》
四天五夜滴水未進的玄奘終於暈倒在沙漠中。直到被夜晚的涼風吹醒,玄奘睜開眼睛,牽馬繼續前行。幸虧這是一匹此前石磐陀幫助在瓜州尋得的棗紅馬,曾往來大漠十餘次。老馬識途,終於帶玄奘來到一處草叢裡小小的水塘,玄奘才得以補充飲水,走了兩天之後來到伊吾(今哈密)。
哈密的角度看世界
新疆哈密廟兒溝佛寺遺址,可能就是當時的伊吾佛寺
到伊吾的一座佛寺的時候,寺里一位漢人老僧衣服還沒穿好就跑出來,抱著玄奘痛哭出聲:「沒想到在這裡還能遇到老家的人!」。
當時的高昌(吐魯番)王麹文泰是王莽時西遷的漢人後代,也是個重佛之人。收到使者在伊吾看到玄奘的消息後,立即派人將玄奘請到高昌,厚禮相待。以路途艱險勸玄奘不要西行,駐在高昌傳法,必將多加供養。玄奘說他非為供養而來,西行求法才是他的目的。高昌王甚至以遣返大唐相威脅,玄奘無奈,絕食以明志。
法師既被停留,違阻先志,遂誓不食以感其心。於是端坐,水漿不涉於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覺法師氣息漸惙,深生愧懼,乃稽首禮謝云:「任師西行,乞垂早食。」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轉》
高昌王與玄奘結拜為兄弟(歷史上與玄奘結拜為兄弟的不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是高昌王麹文泰。),讓他為高僧和王宮大臣講解佛法,在這裡玄奘剃度了四名徒弟。約定玄奘取經歸來要在高昌講經三年,為玄奘準備了二十五個隨從,三十匹馬,以及金銀綾絹等大量物資,以及給突厥葉護可汗的書信和禮物,沿路二十四國文書,送出城西數十里後,讓侍御史歡信直接送到西突厥葉護可汗。
高昌古城遺址,右上為大佛寺遺址
有了高昌王的幫助,接下來的旅程就順利得多。經過銀山和盜賊出沒的阿耆尼國(焉耆)、屈支國(龜茲)和跋祿迦國(姑墨),來到蔥嶺北脈。經過七天的艱苦跋涉,凍死了三分之一的徒眾和更多的馬匹,其中包括玄奘的兩個徒弟,才翻過雪山,來到熱海(吉爾吉斯斯坦伊賽克湖,因在雪山邊不結冰而得名)。沿熱海西北行五百餘里,就來到了西突厥的都城素葉城(碎葉)。
玄奘在北疆的沿途
碎葉古城位於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一種說法認為公元701年詩人李白在此出生
新疆伊犁昭蘇縣小洪納海石人群,突厥風俗首領墓前立石人紀念
公元628年夏,玄奘來到碎葉城時見到的正是統葉護可汗。西突厥與大唐交好,可汗熱情地接待了玄奘法師。但他勸玄奘不要去印度,認為那裡酷熱難耐,膚色黝黑,赤身露體,化外之地,不值得前往。儘管如此,可汗還是選派了一名到過長安通曉數國語言的少年,帶上各國國書,護送玄奘通過草原前往印度。
玄奘穿過西突厥
玄奘一行從碎葉城往西,經過可汗的避暑之地千泉和怛羅斯,在怛羅斯旁邊有一座小孤城,這裡三百多戶人家本是漢人,被突厥人劫掠至此,他們一直生活在這裡,雖著胡服,卻依然保留著漢族的生活習慣。
經過白水城和笯赤建國,來到赭時國(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附近),又向西走了一千多里,來到颯秣建國(康國,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然而當地信奉拜火教,玄奘的兩個徒弟甚至遭到了圍攻。
粟特人生活在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綠洲上,控制著絲綢之路的要道,是中亞最先進的文明,河中地區的領袖。中國史籍稱昭武九姓,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的康國最大,此外還有布哈拉的安國,石國,史國,何國,米國,曹國,西曹國等。
蘇特地區——以澤拉夫善河流域為核心
撒馬爾罕古城遺址
粟特人壁畫
在《西遊記中》有唐僧師徒拯救被迫害的僧人的故事,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件事情就發生在撒馬爾罕。玄奘對康國國王講解佛法,終於說動國王接受佛教,逮捕騷亂的拜火教徒,保護僧人。
當時的拜火教原名瑣羅亞斯德教,中國又稱祆教,公元前6世紀創立與大夏,盛行於古波斯帝國,亞歷山大東征受到打擊,後在波斯薩珊王朝重新興盛。圖為祆教光明之神阿胡拉·瑪茲達標誌。
玄奘周遊粟特諸國,從羯霜那國(史國)向南穿過鐵門關(峰壁狹峭而崖石多鐵礦,依山設門,鑄鐵為鈴),來到睹貨邏國(吐火羅)。
吐火羅怛蜜國:今烏茲別克鐵爾梅茲重修的法雅茲泰珀佛寺
吐火羅就是大夏和月氏貴霜帝國故地,位於阿姆河上游谷地,雖然當時已分裂為二十七國,但佛教依然興盛。玄奘渡過縛芻河來到其中一個叫活國的小國,國王是統葉護可汗的長子怛度,他還娶了高昌王的妹妹。然而當玄奘來到這裡的時候高昌公主剛剛去世,王室發生嚴重的內亂,《西遊記》中唐僧師徒救活被暗殺的國王,或許改編於此?
從吐火羅盆地前往犍陀羅盆地
玄奘穿過吐火羅盆地,翻過大雪山時(興都庫什山),路過梵衍那國(今阿富汗巴米揚),看到了著名的巴米揚大佛。
2001年3月12日,塔利班組織將巴米揚大佛炸毀。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立佛像。2015年《侶行》團隊曾用三維投影技術再現了最高那座(53米)巴米揚大佛。
穿過大雪山也就出了西突厥的邊境,玄奘來到印度次大陸的第一個小國迦畢試國(今阿富汗喀布爾附近),西突厥的使者完成使命回去復命。
一行人沿喀布爾河流域進入犍陀羅故地,他與前輩法顯的足跡開始重合,他也看到了法顯曾經看到的佛頂骨舍利,只是不再由國王嚴加看護,卻成了被人用作占卜的工具。玄奘也用絲綢裹著香泥,印在頂骨上,他得到了一個菩提樹的圖案,玄奘認為大吉,給看管的人施捨了大量金錢。法顯看到的佛塔已經倒塌,佛寺已經廢棄,塔克西拉古城已經成為一片廢墟,居民也大都皈依了印度教。
玄奘還跟法顯一樣,去了賈拉拉巴德附近佛留影處:
至誠而禮百餘拜,一無所見。自責障累,悲號懊惚,更至心禮誦《勝鬘》等諸經、贊佛偈頌,復百餘拜,見東壁現如缽許大光,倏而還滅。……如是更二百餘拜,遂一窟大明,見如來影皎然在壁,如開雲霧忽睹金山,妙相熙融,神姿晃昱,瞻仰慶躍。佛身及袈裟並赤黃色,自膝已上相好極明,華座已下稍似微昧,膝左右及背後菩薩、聖僧等影亦皆具有。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轉》
塔克西拉古迹群
玄奘來到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曾資助第四次結集的迦濕彌羅國(罽賓,今克什米爾),這裡還藏有大量的佛經,玄奘在這裡停留了兩年,研習這些佛經。從此向南,在那羅僧訶城附近遇到強盜,搶走他們的所有財物,又在至那仆底國研習了一年佛法,渡過殑伽河(恆河),來到羯若鞠闍(曲女城,今印度卡瑙季)。
就在玄奘與八十多人坐船沿恆河南下前往阿耶穆佉國時,遇到一夥強盜,搶劫完財物不算,還要把玄奘殺了祭突伽女神,玄奘奇蹟般逃脫。也許正是這次奇蹟般的經歷給了後來《西遊記》里各種妖怪和唐僧肉的靈感。
突伽女神即難近母音譯,印度教性力派的重要崇拜對象。
玄奘跟法顯一樣追尋了佛祖的足跡,來到迦毗羅衛國的佛祖誕生地,佛祖頓悟之地菩提伽耶,初次傳法的靈鷲峰,初轉法輪的鹿野苑,佛祖涅槃之地拘屍那揭羅國,和法顯曾經學法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國都華氏城(吠舍離,今巴特那)。然而玄奘卻為佛教的衰敗哀傷不已,淚流滿面。
左為瓦拉納西的阿育王石柱,右為鹿野苑阿育王石柱柱頭——印度國徽圖案就來源於此
佛涅槃後,諸國王以兩軀觀自在菩薩像(觀世音)南北標界,東向而坐。相傳此菩薩身沒不現,佛法當盡,今南邊菩薩已沒至胸。……法師至……悲哀懊惱,自傷嘆言:「佛成道時不知漂淪何趣,今於像季方乃至斯。」……悲淚盈目。
現今在菩提伽耶看到的大菩提樹是佛祖頓悟那棵菩提樹的「後代」
公元631年,玄奘終於抵達了目的地:那爛陀寺。見到了年過百歲的佛學大師:戒賢法師。
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僧徒主客常有萬人,並學大乘兼十八部,爰至俗典《吠陀》等書,因明、聲明、醫方、術數亦俱研習。凡解經、論二十部者一千餘人,三十部者五百餘人,五十部者並法師十人。唯戒賢法師一切窮覽,德秀年耆,為眾宗匠。寺內講座日百餘所,學徒修習,無棄寸陰。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轉》
那爛陀寺最著名的大佛塔遺迹。這座佛塔共有七層,布滿了精緻的佛雕,每層由台階相互承接,最終通向頂層的天台。
在之後的幾年裡,玄奘走遍了整個印度,了解上百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比如後來《大唐西域記》里提到的西女國,可能就是後來《西遊記》里女兒國的原型。
西南海島有西女國,皆是女人無男子,多珍貨,附屬拂懊,拂懊王歲遭丈夫配焉,其俗產男例皆不舉。
——《大唐西域記》
我局整理的玄奘路線,確實是走遍全印度。。有興趣的可深入探討
鳩摩羅王與戒日王險些爆發戰爭,玄奘只好先到鳩摩羅國,然後去見戒日王,受到了戒日王隆重的歡迎。為了弘揚佛法,驅滅外道,戒日王邀請玄奘在曲女城舉行一個全印度的辯經大會。
法師自冬初共王逆河而進,至臘月方到會場。五印度中有十八國王到,諳知大小乘僧三千餘人到,婆羅門及尼干外道二千餘人到,那爛陀寺千餘僧到。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轉》
印度乘象巡遊圖
請法師坐為論主,稱揚大乘序作論意,仍遣那爛陀寺沙門明賢法師讀示大眾。別令寫一本懸於會場門外示一切人,若其問有一字無理能難破者,請斷首相謝。如是至晚,無一人致言。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轉》
誰知整整十八天,竟沒有一個人提出辯駁,到最後一天,很多人當場皈依。玄奘被尊為「大乘天」和「解脫天」,戒日王贈給玄奘大批金銀珍寶,玄奘拒絕了。國王有請法師坐上帶有華蓋的莊嚴大象巡遊,以表示立義無屈。
公元643年,玄奘終於帶上珍貴的佛經和佛像以及國王贈送的禮物啟程回國。然而渡過印度河時,遇到意外,損失了不少的佛經和奇花異果的種子。這應該就是後來《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通天河濕經」的源頭了。
《西遊記》劇照,這種交通工具肯定是很容易出事故的
這種就安全多了
他回國走的大致是二百多年前法顯前往印度的路線,經過犍陀羅盆地,穿過瓦罕走廊,在朅槃陀國住了兩個月,來到于闐,受到了熱烈歡迎。他本來打算應約前往高昌國講經三年,可是由於此前麴文泰與西突厥結盟,640年唐太宗派遣侯君集滅了高昌,此時已經成為了大唐安西都護府。玄奘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
瓦罕走廊路線:犍陀羅盆地——喀布爾——瓦罕走廊——塔什庫爾干——和田綠洲(于闐)
公元645年的唐朝與玄奘歸國路線
玄奘在於闐給唐太宗李世民寫信,謙卑地請求皇帝原諒當初的私自越境。在等待的時間裡,他補充了一些此前渡河損失的佛經,記錄下於闐的風土人情。他後來在《大唐西域記》里寫到于闐國崇拜鼠神的故事,後人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後來的探險家斯坦因於1900年在這裡發掘出大量文物,其中一幅唐代木版畫上的鼠頭人身像證實了玄奘的描述。
鼠神圖,鼠神崇拜可能是綠洲生態惡化的側面反映
使者帶來了太宗皇帝的聖旨,不但沒有追究玄奘的罪責,還給玄奘安排好了歸國之路。隊伍穿過沙漠回到大唐,此時樓蘭(鄯善)故城已經成為一片廢墟。
樓蘭古城遺址
公元645年初,玄奘終於回到了大唐的都城長安,當時唐太宗在洛陽,於是派宰相房玄齡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玄奘西行19年,歸來時已屆中年。
在洛陽玄奘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但是皇帝希望玄奘還俗輔佐自己,玄奘拒絕了。不過太宗還是支持他在長安弘福寺設立譯經院,讓他主持龐大的譯經工程。
公元648年,玄奘將譯好的《瑜伽師地論》呈給正在京郊玉華宮避暑的太宗李世民,請他作序。太宗作《大唐三藏聖教序》,贈給玄奘一件價值百金的袈裟。
《瑜伽師地論》為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 及玄奘所創法相宗的根本論典
玄奘不僅主持譯經,還奉唐太宗敕命著《大唐西域記》,玄奘口述,辯機撰文,貞觀二十年(646)成書。記述了玄奘所親歷110個及有傳聞的28個城邦、地區、國家之概況。這本書不僅成為大唐了解西域的重要指南,至今仍是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諸國的歷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貴資料。晚近以來,印度那爛陀寺的廢墟、王舍城的舊址、鹿野苑古剎等古迹遺址的發掘也是《大唐西域記》的重大貢獻。
《大唐西域記》及英文譯本
英國考古學家康寧漢姆發掘菩提伽耶遺址時在日記里寫道:「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在閱讀中國人的《大唐西域記》,玄奘對那棵著名的菩提樹以及周圍的佛像和廟宇,記載的都很詳細,我們很快就找到了大量的遺迹。」
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為紀念皇后長孫氏而建大慈恩寺,玄奘成為住持。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在西院建大雁塔,保存從西域請回來的佛經佛像。
1987年印度歷史學家阿里在寫給北大季羨林教授的信中說,如果沒有法顯和玄奘的著作的話,重建印度史是不可能的。
歡迎關注我局微信公號:diqiuzhishiju(地球知識局)
http://weixin.qq.com/r/0zmOluPEU74sraf192zB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真實的玄奘到底牛不牛比?親自西行一次就知道了。
【多圖預警】請看到最後。
▲路還湊合,水泥瀝青柏油大馬路就別想了。玄奘可以騎駱駝。
▲但有些路車就很難開了。玄奘到這裡,肯定得下馬了。
▲到這裡,人下車也沒用了。玄奘到這裡,估計就只能牽馬趟著水走了。
▲前方動不動就是結冰的路面。必須人下車,把冰鏟走,然後再上面撒一點沙土,車子才能開過去。玄奘說:「……走。」
▲玄奘來到「公主堡」,都滑坡了,城牆只剩下三截。雖然看上去不高,但「公主堡」的坡有60°,碎石遍地,『大唐西域記』里形容它「極危峻」。
▲玄奘說:「……爬。」
▲有時候登山杖也就沒啥用了,狗爬吧。玄奘說:「……我爬。」
▲玄奘累了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直起身,看看自己身後留下的腳印?
積雪深達膝蓋,雪會灌進鞋子,化在裡面。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大量體能。
▲玄奘剛爬下雪山,就到了冰河。
左邊是懸崖,右邊是60多度的山坡,中間是一條冰河,可以聽到下面河水流淌的聲音。
▲玄奘說:「……走。」
雪積在冰面上,走起來嘎吱嘎吱,冰碎了,就完了。
▲玄奘來到了大龍池。當看到這樣的美景,滿滿疲勞也會消散一些吧。
▲玄奘來到了「石頭城」。即便如今是一片廢墟,也能想像當年的巍峨。
▲玄奘來到這顆山楊樹。1400年前,玄奘可曾這可樹下休息?
這顆曾經見證玄奘東歸的山楊樹,要8個人才能合抱,周長14米,大約有3000歲了。
▲明鐵蓋。CCTV和馮其庸立了碑。但是玄奘想說:「其實,我沒來過這兒。」
除了上面看得見的危險,還要面對各種看不見的危險。在高原上,白天氣溫飛快上升,最高可以達到40℃,只要穿T恤。夜裡很冷,最低溫度只有5℃,衝鋒衣都嫌冷。
大漠里的還有野狼,不知道玄奘有沒有見到過。不過見到的話,就完了。狼只有在想攻擊人的時候才會讓人看到。
即便是開越野車,帶GPS、帳篷、登山杖、各種戶外裝備齊全,走完這一程都難言輕鬆。西遊記里的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可是真實的玄奘何止經歷了八十一難?所以玄奘要有多牛逼,才能夠一路西去一路東歸,有時候真的難以想像是他是一個凡人。
我翻遍所有回答,大多都提到些文學作品、紀實作品,卻沒有一個人說自己真正走過玄奘之路。所以我希望大家能藉助這些探險家的眼睛,了解真正的玄奘當年走過的路。
這些探險家的名字是: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姚大力教授、侯楊方教授、張曉虹教授、楊偉兵副教授、樊如森副教授、路偉東副教授、研究生盧杉、國際問題研究院徐海燕副教授、新民晚報記者姜燕、東方早報記者劉欣。
向你們致敬。
搬運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少年玄奘的奇幻漂流
「那麼,是一隻猴子、一隻豬、一個苦行僧、一匹龍馬,保護你去西天,取回真經?」
「是的。」玄奘輕聲說。
李衛公往椅背上一靠,嘴角露出一絲譏誚:「你覺得這樣的報告,皇上會相信嗎?」
「阿彌陀佛,」玄奘輕頌一聲佛號,「佛法無常,色不異空。」
李衛公盯著玄奘的眼睛。玄奘平靜地垂下眼帘。他雖然已經年過四十,經歷西域天竺的千辛萬苦,卻仍然面如冠玉、膚若凝脂,目光清澈,雍容大度,臉上沒有一絲皺紋,彷彿還是十六年前從長安出發時的那個翩翩美少年。
大堂里一點聲音也沒有,靜得能聽見玄奘那悠長輕緩的呼吸聲。堂下的鐵甲武士,早被他的歷險故事驚得瞠目結舌,用敬畏的眼神看著這位聲名遠播的聖僧。
但這不包括李衛公。大唐開國第一名將的李衛公,公認為舉國上下僅次於皇帝本人的第二聰明人李衛公。
他沒有說話,而是靠在椅背上,閉上了眼睛。晚風穿過大堂,左廂房那巨大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勾起了他一些不算美好的回憶。
「你想聽一個能讓皇上相信的故事嗎?」玄奘忽然打破了沉默。
李衛公微笑著睜開了眼睛:「聖僧請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都言貧僧在五指山下收了一個了不得的大徒弟名喚行者悟空,其為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最後被如來佛祖鎮壓在此。殊不知,貧僧前世原是如來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為不聽說法,言行輕謾,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經過十世輪迴的苦難與所謂的被壓五指山竟是異曲同工之妙,李衛公不曾生疑?
2.貧僧第一次遇險是見到了六個剪徑的蟊賊,最後蟊賊被悟空打死。為此貧僧不免念叨了他幾句,豈料他竟負氣而去。最後貧僧靠觀音給予的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收復了劣徒。李衛公,定心真言,何謂定心真言,莫非你不曾懷疑過?
3.貧僧又收一徒名喚悟能、八戒,此徒六根不凈,八戒不止。取經路上動了凡心不是渴望返回高老莊娶妻生子。也多次念叨要散夥回家。對此,李衛公又是何看法?
4.貧僧最後一個徒弟是沙僧沙悟凈。此徒憨厚耿直,一心向西。不管遇到什麼危險都伴在為師身邊,也虧了他貧僧才能多次化險為夷,堅定本心前往西天拜佛求精。沙僧最耿耿於懷的是他曾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因罪被貶,日日承受飛劍穿心之痛。渴望取了西經可以洗刷身上的冤屈。
5那接引佛祖撐船帶我們過了凌雲仙渡時,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四個人,卻只有一具死屍。李衛公不覺得奇怪嗎?
————————————————————————————————
玄奘用著他一貫的輕緩語調,從容說完了這段故事。他的眼中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傷,但很快又恢復到清澈如水的平靜。
李衛公沉思著說:「那麼,其實孫悟空是你內心的嗔欲所化,豬八戒是貪慾所化,苦行僧是痴欲所化,一直都沒有所謂的三個徒弟護送你上西天是不是?一直都是你一個人寂寞的上路,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那麼,你們在一路上打滅的那些妖精,其實是被你所殺的。比如說,不管是那些剪徑的蟊賊,還是長相怪異而被當做妖怪的西域人,或者喜歡食人的粵人,都是被你所殺,是也不是?你承受不了自己殺了這麼多人的罪過,所以幻想自己有個頑劣的大徒弟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痛苦的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也就是說,所謂動了凡心的八戒其實是你自己的貪婪所化,你在高老莊喜歡上了高翠蘭,本意是留下入贅。後來是你的嗔念悟空將你喚醒繼續前行。你所謂的蜘蛛精白骨精女兒國王,其實都是你動了凡心的人間女子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沙和尚是你痴欲所化,你本是前途無量的得道高僧,卻因受了陛下之袈裟紫金缽,不得不千山萬水前往西天求經。你也有過抱怨吧。希望趕緊取了經文回到陛下身邊,回到天堂的長安城,是也不是?「
「阿彌陀佛。」玄奘雙手撫十,輕頌一聲佛號,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阿彌陀佛,」玄奘問道,「衛公,這個故事,可以讓皇上相信嗎?」
李衛公微微一笑:「聖僧,聖上何等聖明的千古不世之君。我作為臣屬,只能將兩個故事都記錄呈上,信不信,還要請皇上聖斷。」
「那你呢?」玄奘的眼光仍然平靜,口氣中也沒有一絲咄咄逼人的味道,「衛公,你相信哪個故事呢?」
李 衛公愣了一下。又一陣風穿過大堂,吹動左廂房的開平方機器,發出吱吱的響聲。
」若是第二個故事流傳了出去,長安城的百姓知道取得真經的大唐高僧竟是個貪嗔痴恨未斷,六根不凈的和尚。那他取回來的真經就大打折扣,陛下的形象也會受損。我大唐天命之國也不復存在。「李衛公心忖。
於是他說:「我相信第一個故事。」
然後玄奘笑了:「所以佛法無邊。」
先上圖
這就是法師當年西行至那爛陀寺的路線圖。
國內的路線基本屬於偷渡,穿行幾百里沙漠,一直到了吐魯番那裡的高昌國
咱們的法師挾天下第一高僧第一知識分子之威虎軀一震,高昌國王立馬過來結拜,之後法師的隊伍開始有隨從護送。當然這些隨從後來基本死的死,跑的跑,只有我們法師矢志不渝一心向前。
基本上一路上只要碰到國家,法師基本都能施展虎軀一震大法,讓沿路國君拜服不已,但是路途上也有不信佛教的地區和人哦,譬如法師就曾經被一堆婆羅門教的人綁起來準備燒死做祭奠女神,結果恰逢狂風,生生嚇跑婆羅門教人。
這麼說吧,在玄奘法師獨自一人向目標前進的時候,法師表現出來的是一往無前、決不放棄的大無畏精神,深合佛教的無我精神;當法師在有隨從護送的時候,法師又表現出高超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面對小乘僧眾他被尊為「解脫天」,面對大乘僧侶他被尊為「大乘天」,面對達官貴人,法師周旋遊刃有餘;面對窮苦,法師又是活菩薩,在他完成了那爛陀寺的學習以後,他緊趕慢趕的回到了故土,一到故土,先是幫唐太宗寫大唐西域記,然後就開始組織譯場,至今許多摩尼教、景教經典得以翻譯那都還有玄奘法師的功勞;而法師一旦獲得官方支持開始翻譯佛經以後,那簡直是夜以繼日,直到完成600卷《大般若經》的翻譯,翻好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所以現實中的玄奘是什麼樣的形象?
第一高僧
第一知識分子
第一實幹家
第一旅行家
至於管理交際之類,雖然高超,但都不用說了。
所以現實中的法師怎麼可能是弱爆了的形象?
-----------------------------------------------
至於西遊記
西遊記是一部道教人士寫的有關於道教修行的書,大體上是全真教之類的主張三教合一的道教流派修行人物寫的,我們現在說其作者是吳承恩,只是在吳承恩的作品中有一部名為《西遊記》的東西,其實其作者到底是不是吳承恩,大概也只有胡適魯迅這麼肯定吧,這書最早印刷的時候上面的作者是託名丘處機,當然不會是丘處機啦,但若說是丘處機的某個弟子,我倒覺得很有可能的。
作為小說西遊記一流,但其對佛教的描述,基本是胡說八道,大概有無數的中國人就是因為西遊記才對佛教有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的。
----------------------------------------
評論里李娜問道為啥說西遊記是道教的
先看看西遊記的章節目錄吧,我選幾節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 刀歸 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第八十回 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八十二回 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徵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 聖顯幽魂救本原
挑了一些,光是章節題目里的東西就有金公、木母,嬰兒、奼女,心猿、意馬,刀歸(刀圭),藥物、陰陽竅,真陰什麼的。
只要對道教後期的主張三教合一的那些流派有所了解,對其修行理論有所了解,就知道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金公木母什麼的都是道教修行的專用名詞。
孫悟空:心猿,又被稱作金公,按繁體字金+公是鈆字,這個字就是鉛的異體字,道教常用真鉛代指人的先天之氣或者元炁。
豬八戒:木母,天蓬元帥就是天河主觀,管天水的,按五行生剋,水生木,所以水就是木母,而天水即真水,真水在道教修鍊中指水銀,即汞,這個是指代先天心神的
整本西遊記其實就是猴子和豬的故事,真鉛真汞本就是這些流派修行理論的核心成分。
其餘的像嬰兒奼女、刀圭什麼的統統的都是三教合一時期道教流派的修行理論術語。
西遊記是什麼?西遊記其實是一本《性命圭旨》類的修真指南,講述了修真路上的八十一難及其攻略,只不過他以小說的形式寫出,而《性命圭旨》之類的修真秘籍使用教科書的形式寫的。
所以你們一定要記得,西遊記絕對不是什麼讚頌佛教的小說,事實上,西遊記關於佛教的論述基本都是胡扯八道,但是作為一本道教氣功修鍊指南還是很有看頭的哦。
這麼說吧,在玄奘面前,荒野求生的貝爺都弱爆了。
感受一下沒有支撐團隊的荒野求生吧。
古代的探險,出去就是出去了,就靠自己了,雖說沒有妖魔鬼怪、但獨自面對自然天險、野獸毒蛇、還有土匪強盜神馬的,絕非一般人能做到。除了有過人的體魄、膽識和智慧,沒有超人的信念和意志力也是絕逼辦不到的,剩下的成敗就交給命運了。這種情況下能活下來本身就是牛逼了,別說還取得了那麼非凡的歷史使命。
他是大師啊,放在今天,可稱為探險家,語言學家,佛學家。
你該先看《大唐西域記》,也可以看看以下,周國平老師的文章
忘記玄奘是可恥的
(5月18日在央視「玄奘之路」新聞發布會上發言的要點)
有幸參加央視「玄奘之路」活動,談一點想法。從文化角度看,這個活動的意義是讓我們重新記起和認識我們民族歷史上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偉人。
在中國歷史上,世界級的文化偉人屈指可數。玄奘不但是偉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偉大的學者。在他身上,有在一般中國學者身上少見的執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訪國內高僧,詳細研究漢傳佛教各派學說,發現它們各執一詞,互相抵牾。用已有漢譯佛經檢驗,又發現譯文多模糊之處,不同譯本意思大相徑庭。他因此才「誓游西方,以問所惑」,到發源地尋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譯佛教經典。其中,取經十七年,譯經十九年。他是一個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的人,有極其明確的目標,不為任何誘惑所動。取經途中,常有國君挽留他定居,擔任宗教領袖,均堅辭。回國後,唐太宗欣賞其才學,力勸歸俗,「共謀朝政」,也婉謝。
超常的悟性加極端的認真,使玄奘在佛學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所翻譯的佛經,在量和質上皆空前絕後,直到一千三百多年後的今天,仍無人能夠超越。他的佛學造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時,戒日王舉行著名的曲女城大會,請他講大乘有宗學說,到會的數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嘆服,無一人敢提出異議。以留學生和訪問學者身份成為外國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師,這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出第二個例子。作為對比,近百年來,中國學者研究西學,不必說在西學造詣上名冠歐美,即使能與那裡眾多大學者平起平坐的,可有一人?
世界知道玄奘,多半因為《大唐西域記》。這本書其實是玄奘西行取經的副產品,僅用一年時間寫成,記述了所到各地的概況和見聞。西方考古學者根據此書在新疆、印度等地發掘遺址,皆得到證實,可見玄奘治學的嚴謹。這本書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紀前的歷史,如果沒有它,印度的歷史會是一片漆黑,人們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為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戶曉,而《大唐西域記》則成了學者研究印度歷史必讀經典。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一些亞洲國家,玄奘都是人們最熟悉、崇敬的極少數中國人之一。
這樣一位受到許多國家人民崇敬的中國人,今天在自己的國家還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今天許多中國人只知道電視劇上那個娛樂化的唐僧,不知道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懂得他的偉大的人就更少了。一個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歷史上的精神偉人,就不可能對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貢獻。應該說,忘記玄奘是可恥的。現在,央視通過「玄奘之路」活動讓國人重新記起和認識玄奘,要把這一位文化偉人從娛樂化的歪曲和遺忘中搶救出來,功莫大焉。我本人在參加這一活動的過程中,也願意用我的筆在這方面盡一份責任。真正的玄奘其實遠非大家在《西遊記》中看到的樣子,他所經歷的艱苦卓絕其實超乎很多人的想像。
玄奘走到羅布泊莫賀延磧戈壁的時候,四處荒蕪一片,連只飛鳥都沒有,一百多里都碰不到泉水。外出最怕迷路,玄奘這個時候偏偏又迷路了,西行千里的物資一朝盡失。玄奘無奈,只能回長安,走了十里路,越想越不對勁,「我之前立誓,不到天竺絕不東歸一步。既然今天我來了,就算死,也不能回去。」於是玄奘回馬,向西北前進,夜晚妖魔舉火,白天風沙走石,人鳥無蹤,四五天滴水不進,幾乎要餓死。
途徑高昌國(新疆吐魯番)時,國王曲文泰對他的修為大為讚賞,想用厚禮止住玄奘的西行之路,為他效命。而玄奘一心西行,不為所動。後來,曲文泰妄圖強行羈押玄奘,讓他做高昌國的法導。玄奘脫不了身,又沒辦法,於是閉眼打坐,絕食三日水食不進。到第四天,國王感覺玄奘氣息微弱,快要餓死了,這才心生愧懼,叩頭表達愧疚,還與奘師義結兄弟,相約玄奘從天竺返回大唐時,在高昌國停留三年,講經說法。玄奘離開高昌國後,繼續沿著西域諸國越過帕米爾高原,在異常險惡困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抵達天竺。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是完不成這條九死一生的西行之路的。玄奘隻身走完這條滿是生死考驗的戈壁荒原,即便現在看來,都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今年玄奘之路和聯想之星聯合發起了名為「即客出發」的創業戈壁行活動,200位創業領域的CEO將前往敦煌戈壁,從8月11號開始,4天3夜跨越108公里的戈壁荒丘,重走玄奘當年的西行之路。這是一次內心的歷練,是讓大家用腳步丈量理想的方向,用行動去實現心靈的成長,這也是我們今年所說的「即客出發」的精神,是對玄奘精神的一種繼承。
西遊記中的唐僧其實並不比真實的唐玄奘差。
真實的玄奘法師,西行路上,面對的主要是自然困難,路上連大型猛獸都很難遇到,偶爾會碰上一些毛賊,但真正有性命之憂的幾乎沒有。。
但西遊記中的唐僧,面對的都是妖魔鬼怪,即使有三個徒弟護駕,也基本上每個月都要上演「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去了」的戲碼。
想像一個凡人,每個月都要經歷一次生死,隔段時間就要擔心自己下一刻是被紅燒還是清蒸。。。這種思想上的巨大的重負,絕不是一個主要面對長途跋涉之難的苦行僧所能想像的。
西遊記中的唐僧,一路上經歷的何止是生死困惑。。。黃白之物就不說了,俗!西遊記中大量的筆墨用來描述男女之情對唐僧的誘惑,既有女兒國國王這樣根正苗紅的大家閨秀,也有並不打算吃唐僧肉真心喜歡唐僧的妖女。
西遊記中的唐僧並不弱,甚至是開了外掛一般的強,其信仰的堅不可摧,絲毫不比現實中的原型差。
如果你完整看完了《西遊記》原著,領會到心猿意馬是什麼意思,你就不會這麼問了。
就好像有知友在少年派下面的回答一樣,你是願意相信這是唐僧和豬和猴和沙僧一起快樂取經的故事呢,還是相信這是唐僧一個人精神分裂後來破除我執成就金身的故事呢?
猴子、豬、沙僧,不過是貪、痴、嗔而已。這是唐僧一個人的故事。
所以我要說的是別管現實里的還是西遊記的唐僧一點都不弱爆了。我完全不認為《西遊記》里的唐僧弱爆了。難道打不過強盜、妖怪就弱爆了嗎?難道在自己可能有生命危險時感到害怕就弱爆了嗎?難道對他人懷有一顆慈悲之心,阻止徒弟殺人就弱爆了嗎?我不了解現實中的玄奘,但我認為《西遊記》里的玄奘絕對算不上弱爆了。他雖然有一些缺點,但他是個意志堅定的人,這點比很多人要強。
你要是看過大唐西域記你就對他有一個真實的認識了,他都敢不辦簽證就出國。。。。
西遊記里的唐僧弱嘛?
你可以好好看一遍西遊記,比起普通人來說,他已經強到變態了。
面對各種美女的誘惑不動心,注意,是不動心,想都不想,一下都不猶豫,一點搖擺都沒有。誰做得到?
至於說毛病,的確不少,可他是一個凡人,在多少年平淡無奇,渾濁煩亂的生活後,突然面對高層次對他全方位無死角考驗。原來的生活體驗全報廢,面對的沒一個正常人,甚至都不是人。這樣的轉變,如果是你我,會表現的比他更好?不見得吧!
比如,讓你當三個本事都比你強到匪夷所思的人的師傅(仔細想想,馬都比你厲害),你是什麼心態?
總之,西遊記里唐僧強就強在了心誠志堅。我想佛祖的理念就是,我們有緣,你信我,我渡你,至於別的毛病,不是有八十一難么,毛病去不了,就來個八百難。
如果讓我走西天路,估計我得走個百八十年,萬數來難。
仔細想想,玄奘基本上是超人。根本不存在弱爆了一說。
看看玄奘孤身走的路,莫說是古代什麼也沒有,就算放現在,有公路有汽車救援有現代裝備,你能走一小段嗎?沒有路上的汽車支援你,走全程你能不死嗎?
西遊記電視劇里顯然沒有把自然環境的可怕表現出來。
最神奇的是這老和尚一把年紀還回國了!回國後又寫書翻譯佛經。
轉個帖,出處不記得了,唐僧絕對是一個身心強大的人
=============================
師徒五人
其實是一個人
其實只有唐僧
其他四個 都是唐僧的心魔
途中的磨難 都是唐僧內心的磨礪
定住心猿則悟空
栓住意馬便化龍
戒貪戒色共八戒
戒殺戒嗔是悟凈
身心純凈朝佛祖
心之所在即西天去讀錢文忠的《玄奘西遊記》吧,玄奘說過"為求大法,發趣西方,若不至婆羅門國,誓不東歸。縱身死途中,非所悔也"。讀到很多玄奘為了理想與信念執著與堅持,已然掉下眼淚。
我最佩服唐三藏西天取經,他偷渡出關,直奔崑崙之西,面對一片浩瀚、荒涼與死寂,在這種氣氛里孤軍奮鬥,真是中國第一豪傑。
——李敖
我要水一下:玄奘法師的執著、生存能力、佛學造詣、驚人的記憶力……至今想不出第二個能夠比肩的,他那樣一輩子才是最最精彩的人生!
玄奘從西域取回經書回來後,唐太宗為了了解西域各國的地理人情,命玄奘寫下來,後來就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裡面都是些真實的經歷,真的是非常的辛苦,歷盡艱辛。
除玄奘外,還有很多西行求法的人,多數是死在他鄉,能回來的只是少數。
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心力,不是普通人所能體會的,就像現在西藏現在還有很多人花幾個月時間,三步一大拜到拉薩朝聖,這比步行到西藏要慢得多,難得多。
另,這本書很有價值,印度的那爛陀寺,鹿野苑古迹等都是根據這本書找到發掘出來的。
玄奘算是中國佛教唯識宗的始祖了。佛教在中國的教派很多,最著名的有禪宗、凈土宗、密宗、華嚴宗、天台宗等。
禪宗是唐宋時期以及日本比較流行的宗派,其主要教義是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主;典型代表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狂人和尚一休宗純。那個動畫片里俏皮可愛聰明伶俐的小正太長大之後變成了一個狂放不羈的瘋和尚(至少在日本當時社會看來是這樣),據說一休生前直到80歲還經常與妓女有染,甚至坐而論道探討佛法,並且聲稱自己「淫酒淫色亦淫詩」。
密宗是個比較神秘的宗派,是印度佛教傳到西藏區之後的衍生宗派。密宗主要以真言修持、上師教化為主,算是印度教傳統保留得比較純正的宗派。
唯識宗算是跟印度古代哲學結合比較緊密的教派,經典典籍為《楞伽經》。玄奘禪師是中土佛教唯識宗的一代禪師,唐初是中國譯經正繁榮昌盛之時,繼北朝姚秦鳩摩羅什之後,出了一批譯經大家;朝廷當時亦官方開設譯經館翻譯佛教典籍。當時的譯經家幾乎都博聞強識,精通梵文——梵文有三種數(單數、複數、雙數)、三種詞性、八種語格,該算是印歐語系裡最難的語言了吧,糖大師能掌握這麼多實屬不易。據說糖大師還有一點nb——他自小就閱讀經典,只經一遍,無不盡曉。
因此準確說來,糖大師在中國古代佛教中的地位還是相當崇高的,甚至可以說不比禪宗始祖達摩差。再加上出行西域練出的一身疙瘩肉,算是當時的全民偶像了吧。。。
推薦閱讀:
※網文《大潑猴》讓孫悟空談戀愛是否屬於對傳統文化的踐踏?
※《悟空傳》上映,六小齡童會有什麼可能的反應呢?
※忽然間腦洞大開,如果在周星馳的西遊系列中引入元雜劇設定,故事該怎麼編?
※西遊記有哪些隱晦內容和暗示?
※如果《西遊記》中三個徒弟都是唐僧臆想出來的,會是怎樣的故事?
TAG:西遊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