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放假就想玩,單單是因為懶嗎,這是什麼心理?

明明已經確定要考研了,平時也一直很努力,可以除了上課吃飯睡覺的時間外都待在圖書館複習。但是一到放假,包括周末,就不想看書了。以前是一到放假就出去玩,現在都限制自己出去玩的時間了,但是到了放假即使不出去玩也只會一直待在寢室,玩遊戲看劇,根本做不到複習看書。。。。這是天生的惰性嗎?是一種怎樣的心理?怎麼樣改善?


一、 這是天生的惰性嗎?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從心理學角度,我覺得這是一種較為正常的現象。但是否是「天生的惰性」,不好輕易下結論。然而人的行為會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因而從心理學角度我們可以有以下解釋:

1)動機理論

我們的行為同時收到內在的動力和外界的環境的影響。

人的行為受到內在動機的影響,比如「學習」會受到內在的成就動機(有多渴望做得優秀)、學習動機(學習的興趣、願望)的作用,並且動機和效率也有一定的關係。低強度的動機和高強度的動機都不利於任務的完成,而中等強度的動機則使工作效率最高。在假期學習,由於少了外界刺激帶來的緊張感,動機的強烈程度降低,因此帶來了低工作效率。

同時行為也受到外界誘因的影響。個體內在驅力如果起到「推」的作用,那麼外界誘因則起到「拉」的作用。

學校的誘因相對單一,與學習相關的誘因較多(「可以走路就到的圖書館」,有「出門就到的自習室」,有「寢室里堆放的書」),學習區域和生活區域有明顯分界。

假期中的誘因則更為複雜並且學習區域和生活區域分界模糊。比如不限流量的wifi(個人覺得這個是罪歸禍首呀哈哈哈),走幾步就到達的床鋪,餐桌上的零食飲料……這些都是學習行為的消極誘因,但是在放假期間,上述消極誘因卻隨處可見輕易可得,進而不斷地激起人們想玩、想睡、想吃的念頭,那麼我們就要多花一部分精力去對抗或者滿足這些需求。因此,在充滿娛樂誘因的環境下,很難去專註學習。

2)社會比較

我們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圍繞著社會比較進行的,當別人遲鈍時我們覺得自己聰明,當別人富有時我們覺得自己貧窮。人們在社會比較中確定、維持或者提升自己的位置(P.S 這也是動機的一種)。學校生活提供了許多比較對象,你的室友、你的同學、圖書館的所有學生都可以成為你的比較對象,這群人有著相對高水平的學習活動,因此你在其中也會保持著高水平的學習活動。而假期中,缺少高學習水平的比較對象,競爭意識減弱,甚至會覺得學了2-3個小時就滿足了,這樣也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

二 、怎麼樣改善?

之前提到了「誘因」,「動機」,「社會比較」等解釋,因此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下手。

1)從誘因角度——我們需要減少消極誘因。

如果你準備在家學習,一定要把休息區域和學習區域劃分明確的界限(親測有效所以首推)。你的學習區一定不要在卧室、餐廳、客廳,不要有電視、音響、床鋪和餐桌,充滿書籍、書桌、文具的環境才比較理想。並且學習區不要太凌亂,太凌亂的話找東西會讓你注意力分散。

如果到校外學習,選擇你自己習慣的理想的環境(比如我更習慣咖啡館而不是教室)。

2)從動機——提高內在動機

培養學習興趣。學習不應該只是為了考研,這些成績都是外在動機。比如英語,如果你有喜歡的美劇的話,可以為了啃生肉的目的而去學習(比如入坑美劇極大提高了我學英語的動力~)。不過這種興趣,每個人都不一樣,慢慢挖掘不著急。

3)從社會比較——接觸並了解別人有多努力

比如可以多和考研小夥伴交流,沒動力了看看雞血文,看看知乎的相關問題回答,比如你最勤奮的時候到過什麼程度?如果你們城市有圖書館的話就去那裡學習,接受高水平學習的外界刺激。

以上。


謝邀。

這個問題蠻有意思,我以前甚至現在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現在呢,比以前的狀態稍微有些調整。這裡嘗試著,用自己的實踐的思考和經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描述一下我以前常面對的一個典型的場景。

眼看要放假了或者要到周末了,就沒有心思想去做事情了,心中有一個想法,是想要把事情安排在假期,反正假期完全可以自己支配時間,就覺得可以利用整塊的時間去處理自己現在要做的事情,那樣會更有成效有些,比如常常把本來計劃現在要看的書,放到節假日里去讀之類的,可以抽整整一個下午甚至一整天來讀書,可以一口氣讀完。

等到節假日到來時,事情就不是按照自己當初想像的樣子發展了。因為是節假日嘛,法定的、大家一致認可的應該是休息的時間,別人都在休息,自己也似乎應該理所當然的休息,不休息總感覺是不對的,因為這時候最為正常的事情就是休息、遊玩。

這會兒,心思就發生了變化。節假日嗎,就是法定的休息時間,自己也該好好休息,之前安排要做的事情,應該是工作日來做的,放假時候做這些事,不合時宜呀。再說,要有高的效率,就要充分的休息,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於是,覺得一切合情合理,也沒有心裡負擔,該怎麼休息怎麼休息,該怎麼遊玩該怎麼遊玩去了。

這是我以前面對的典型場景。比如到過年的長假,我回老家過年,常常背回家很多書,想著這麼長時間,這些書還不是一天一本的讀完了?真的回家後,就覺得,大家都在過年,先好好過年,過完年再說吧。然後,書怎麼背回去的,再怎麼背回來。

如果說是節假日的問題,這種情況也算是節假日的問題。更寬泛一點,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的問題。不斷的把當下的事情,放到未來某個時候,總覺得未來的某個時候是做這件事情的最好時間,有這種想法,就可以不斷的欺騙自己,一次次的把事情往後拖延。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嘗試的方法,跟節假日的心態是類似的。既然節假日是休息的時候,那就休息;既然工作日就該幹事的時候,那就好好的幹事情。簡單說,就是該幹嘛時就幹嘛,不多想什麼,什麼也不多想。

我現在在做創業,對我來講,日子就基本不分什麼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也正因為這樣,我的一些拖延症居然有些好轉。我的工作生活狀態,就不再區分工作日和節假日,因為只要有事情,任何時候都是工作日,這樣的話,我就只能有事情就去做事情,無論往後怎麼拖延,都還是自己的事情。那就乾脆,有事情就把事情做了。無它,就是一件一件的把事情做了。

再升華一點,解決這個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就是靈修們經常說的:活在當下。


想到玩不是懶 。真正懶的人連玩都懶的玩。比如說我


懶得連屏幕都不想滑(* ̄з ̄)


因為心裡認為,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呢,反正我現在玩幾天也來得及沒什麼影響。然後自我安慰不用自責。很多時候拖延症是沒有被逼到最後一刻,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特別像我這樣自律意識極差的。


我想應該是大腦潛意識對假期周末的設定影響還有長期習慣的慣性吧,其實就是自制力不夠我想,我也是這樣的,考研黨,自制力很差,可能需要找個老鐵一起互相督促。


真懶的話應該一放假就不起床


emmm,不放假我也想玩


有天生的惰性,也有覺得反正是放假,玩玩也沒事。不過放假就是讓一直不停學習和工作的放鬆時間,讓疲憊的身體休息,不想任何事,只是好好休息就好。


這是一種潛意識,放假了,就該玩,年輕人,就要拼。感覺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

用以前的雞湯來說,這是讓你跳進一個法定舒服圈,讓你合法的懶一下。

也就像很多吃貨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後,莫名就會產生吃一頓好的犒勞自己的想法一樣。是一個自我催眠,是的,我需要這頓大餐,是的,我需要放假,我很累,我很辛苦,我需要休息。這一種讓你很舒服的心理暗示。

但反過來看,你不被世間事物所影響,有自己的計劃,就自然能脫離這個心理狀態。


你確定不放假的時候,就不想玩?

平時只是壓抑本能,外界的壓力小了,本能就凸顯了。


推薦閱讀:

懶惰是一種病?
這世界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少我只能仰望的人。?
如何克服完美主義心態造成的負面效應?
怎樣克服懶惰,懈怠以及三分鐘熱血?

TAG:心理學 | 拖延現象 | 懶惰 | 努力刻苦的光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