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應該怎麼練字?

現在在臨摹楷書的字帖,有三個問題希望能有人解答一下。
補充一下,是硬筆書法
一,基礎不好,如果每天堅持1到2小時的練習,大概多久字能有臨摹的字帖的樣子?
二,臨摹字帖的過程是不是會把一個人寫字的個性磨沒了?就是臨摹同樣字帖的人會不會有千篇一律的現象?
三,如果想再練習行書等其他字體,需要等目前的楷書成一定氣候之後再練,還是可以一起練?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謝謝!

想了下再補充一個問題,就是練字的話臨摹字帖的練習量多少比較合適?大概一小時寫多少效果會比較好(不是單純為了完成每天的目標)


轉載需要私信問我~


----------------------------------------------------------------------------------------------------------------------------------------------------------------------------------------------------------------------------------------------------------------

寫了8小時的長文預警,覺得太長的朋友,看粗體字吧,不過這篇文章醞釀已久,看完之後應該能有所感觸~ 知乎上有不少大V已經有過很詳細系統的回答,我在其中也不過非謝家之寶樹,願接孟氏之芳鄰罷了hh

----------------------------------------------------------------------------------------------------------

先上個圖,我們大學去暑假支教,我在教室黑板上寫的,並且也寫了毛筆字作為我們學校和支教學校交接的禮物:

ok,進入正題,我打算先從個人的書法練習經歷說起,覺得這樣或許會更有代入感。

因為自己從小就練字,以前練字的本子還有部分保留著,可以通過對比來反映練字過程當中的持續變化。

另外,硬筆書法在現在會有一些好古的朋友瞧不起,畢竟它的發展比不上毛筆書法千年的積澱,但是站在發展的角度我們不能不承認它的重要性。
答主開始練字的時候是在4歲,一直到現在上大學也堅持著練習。那個時候和畫畫一起學的,最開始毛筆從《正書》開始練(此處毛筆就略過吧,大神太多,我就不談粗淺的理解了),硬筆是從基本的筆畫開始的。硬筆的練習順序,從楷書,到行書,後面有一些行草的練習。但主要的精力其實是放在了楷書和行書上面。小時候每天會練上1-2h周末去老師家學習2次,每次練字大約3h,幾乎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的(小時候性格太任性,要一直寫到拿到A等再回家)。所以我每周用在練字的時間在13h左右。寒暑假,則會去老師家學習20天,每天寫2-3個小時。然後還會拿出時間準備一些書法比賽,對於小朋友而言(那時候的我真的是小朋友),能參加比賽獲獎可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後來也陸續拿過重慶的一等獎、全國銀獎、還有個國際的第三方比賽的特等獎(都是小學初中的事情了,獎狀圖我也附上吧不然會有爭議,在後面)。現在仍保留著兩本收錄了自己作品的書(參賽精粹)

小學以前基本都在練楷書,到了2年級的時候開始練行書,所以最開始大概練了5年的楷書,之後開始接觸行書,從那以後楷書行書就兩手抓。但是從楷書入門則是很多練習者的選擇方式。到了現在,基本不參加什麼比賽了,倒是偶爾和喜歡書法的朋友們交流交流。一個是因為參賽的朋友們都很厲害(我認個慫哈哈),一個是自己也不是走這一條路的,專業上的學習對我來說更為重要,書法更適合於用來充實周末的時光、和調劑一下考試周的忙碌。所以或許我現在的心態更適合於知乎上想練好字,又不是走這一條路的朋友。(嗯哼,我更希望知乎上有搞經濟方面的大牛能帶帶我) ------------------------------------------------------------------------------------------------------------------------------

ps:自己練過的字帖挺多的額

即是不要急於求成的試圖傾盡一日之功,將練字於短期內完成。那樣容易走野路子,後期提升的空間就不大了。細水長流,既能於驀然回首處看到自己的進步,也能將練字的細節精妙之處好好把玩品味。

「悟性高、一點即通」的前提是有了長時間的練習作為基礎。聖城的石匠敲了一百次石頭,它依然紋絲不動,直到一百零一次才將其敲碎-----難道前面的一百次就沒用嗎?

--------------------------------------------------------------------------------------------------------------------------------許多年的練字經歷下來之後,以前和自己同期練字的同學,多多少少都不再練習了,多數人到了能夠在作品當中將字寫好的程度,但少有人能隨手便是書法。(他們只能在認真寫的時候才能將字寫好,平時的手稿平平常常),這一點大家應該有感受吧,周圍的同學也好,朋友也罷,別看掛出來的作品,先看看平時隨意寫成的手稿吧。

所以,有時候我甚至覺得,練字的人不要老是想著「書法」二字,因為會給人一種法度與藝術的高深莫測感,將書法練習和日常的書寫區分開來。書法練習時注重法度規範,自己寫其他文字時又開始隨心所欲,這可是練字的大忌。

經過了多年的練習,也和一些書法從業者有所交流(其實是我向他們學習),個人總結了幾個認知,一個是肌肉記憶一個是靈性(創造力?)。

  • 1、何謂肌肉記憶?

肌肉記憶,顧名思義,打籃球的朋友就知道,投籃可是一種肌肉記憶。有時候無需瞄準,因為這個位置如何出手,已經練習了很久。我記得在高中上學做筆記的時候,老師一邊在黑板上寫,我就一邊抄。有時候在抄寫的時候我不需要看自己的筆記本,也不會把字寫重寫歪,我依然會將他們寫成一條直線。這就是長期練習下來的肌肉記憶。而書法當中的法度,對於單字而言,要做到遵循,更需要的是你的肌肉,而不是每次寫字的時候都去提醒自己,什麼左右結構怎麼辦,三點水怎麼辦。。。。這些問題,需要回答的是你的肌肉而不是大腦。比如,心字的彎鉤,三點水的呼應,無字的各部分佔比,這些東西,在長期練習以後會成為隨手就能寫出來的東西。這些東西是需要注意的,那如何去注意呢?在開始練字的時候,就需要去留心,第一次寫就去遵守,反覆強化以後,只要你的手還在,腦子沒了都沒啥問題的。

另外,此處貼圖來對比,(圖中的字是自己在小學入學的時候寫的,後面對比的字是現在寫的)---------------------------------------------------------------------------------------------------------------------------------------------------------------------------------------------------------------------------------------------------------------

那時候很多字用筆都是抖的~~~~

案例分析: (完了學社科有毒,動不動就是案例分析)

這個是小學入學的時候所寫的,可以看到,不少字的結構是有問題的。比如「欲」字的右邊偏下了;自己的「自」就像臉被打腫的人一樣;「鳥」字太胖。。。。。有太多的問題,這些都是初學者可能遇到的。其實需要的是去發現這些問題,然後及時的去調整。同時,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很多時候就算知道了有問題,到了手上,操作起來仍然很頭疼。(畢竟手不聽使喚啊哈哈)因此,長期的訓練,能讓一個字的好形態成為你的一種肌肉記憶,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堅持過去那段細水長流的時間。

單字對比:「武」字(講真為了寫這個我還出去買了一隻15快的鋼筆orz)

可以看到,這種變化還是明顯的。不僅僅是結構更好了,手上也更有勁了。手有了勁,才能更好的駕馭手頭的筆,在那些精妙之處能做出細微的變化和停頓轉折。道理都懂,做到就需要練習和功夫了。
所以,練字的朋友們,方法是重要的,比如上面提到的一些結構、形意的會合。一個正確的方法,能讓練習的時候不入歧途,走在正確的路上。而長期的堅持,則是將這種需要用腦的法度結構用肌肉記住,這樣就能再任何場合去寫出漂亮的字。所以,二者需要並行。

  • 2、何謂靈性?

靈性,顧名思義,要有「靈」在裡面,而不是冷漠無情的練字。這裡講一個故事:--------------------------------------------------------------------------------------------------------------------------------我曾經在初一的暑假,一個人坐硬座去了鄭州玩了一個月。在嵩山的地方,我看到一個老爺爺在地上用毛筆蘸水寫字,我也就湊個熱鬧借他的毛筆寫了起來。寫的是蘭亭序裡面的字。他當時看了我寫的,告訴我「你的字,形沒問題,但是缺乏筋骨,就像一個生病柔弱的人一樣。」當時怎麼想也不得解。到了上高中的時候,選修課選了一門國畫,而那位老師也是學校書法老教師了,他告訴我,書法,其實是一個反映人內心的過程。小孩子寫不出那種筋骨風度,是因為他們閱歷太淺,見得太少。沒有經歷過生活的味道,又怎麼能寫出飽含故事的漢字呢?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我一直堅持練字到現在————因為我也想看看隨著時間的經過,自己的字所經歷的變化,是否和內心的一些想法的變動,有著某些相似之處————結果真的很是吻合。--------------------------------------------------------------------------------------------------------------------------------
所以呢,對於已經有一定練字基礎的朋友,寫字的時候,請帶著一種感情去用自己的筆,或許你的每一個字就是一個故事。大開大合的字或許正經歷著意氣的風發,嚴謹端莊的字或許是正穩健的走著自己的道路——所謂字如其人。答主小時候挺傲嬌的(暫且用這個詞形容小朋友吧),那時候寫字也有些放肆,而到了高中的時候寫字仍有些放縱卻開始了一定程度上的剋制。同樣是一篇詩詞臨摹,貼上10歲寫的和高一寫的兩幅字。希望朋友們能感受一下其中的變化。十歲的:

高一的:

拋開字本身不說,看一下整篇作品的風格,其實也能感受到一個人的某種變化。所以寫字的時候是能夠去反映一個人心理狀況的,也希望有一定基礎的朋友們能注意將感情帶到書法的練習裡面。而這個欣賞自己時間線前後的兩幅作品的過程,也是一種美的享受。所以你要怎麼去在一張白紙上謀篇布局,在章法的規則之內,需要根據你當時的性格來思考。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

介紹完自己的兩點感觸以後,來回答一些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

  • 如何選帖?

這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有關字帖方面,不少優質的回答已經做過了解答,比如Daniel FC朋友推薦的《靈飛經》就很不錯,其實我也一直在向裡面優質的回答學習而個人給的推薦呢,在單純從硬筆書法來看是田英章的硬筆,大家可以去搜一下一些書籍,比如他的一些結構練習等等(早期的書更好)。如果想做到日常書寫看著不錯,那麼就已經沒問題了,如果還打算進一步的練習,那麼去看一看甚至練一練毛筆的字帖就是必不可少的了。畢竟現在的鋼筆發展仍然比不上經過了歷朝歷代積澱下來的毛筆,因此去讀一讀帖必然是能夠有所收穫的。我自己小時候硬筆方面主要練習的是田英章的,後來先後練過6-8個左右的不同人的書法,比如回宮格的楊為國,還有司馬彥、金小萍、吳玉生等人。這裡面最推薦的是田英章的,當然這裡面任何一個人的字都足夠讓你受用不盡了,這只是個人推薦。(希望不要因為這一點來撕)為什麼我推薦的都是硬筆書法字帖呢?我能理解知乎上有朋友會說,你這一看推薦得就不專業。可是既然我們是為了練好字,而不是從事這項行業,那麼這樣做或許是見效更快的方式。我僅僅是大學生,自然也無法和前輩們探討其中的味道。以及質疑我有沒有練過這麼多的朋友,抱歉我無法與你就這個問題進行爭論,因為我們彼此也互不相干,信也罷不信也罷。

ps,大家沒發現現在的字帖越來越像下面那個了嗎?我最先買的是上圖,後來買了下圖。大家如果能買到早一點的自然是更好了~

  • 用什麼樣的筆練字?

大家都知道,經常用的有鉛筆、中性筆、鋼筆、還有美工筆。(不要關注圖中是什麼牌子,我的鋼筆都是十幾塊錢的TAT)

鉛筆鉛筆好在你能通過他的顏色的濃淡,來看清楚一個字,在不同地方的運筆力度和速度。而這一點是其他的筆很難做到的,所以很多初學者都用鉛筆開始練習。個人建議可以用鉛筆去找一找那種感覺。

可以看到這個無字的被圈出來的部分用筆較重,一個是因為有停頓,而在絲連出明顯用筆很輕。其實這個就能看出一個字需要在哪些地方停頓、轉折——那些鉛更濃的地方。其實筆法和毛筆是一樣的,是因為硬筆有時候不太容易被看出來(這也說明看古帖的必要啊)。

  • 中性筆

不用說,這東西是初學者最難駕馭的,因為他太滑了而且不好出鋒。所以不建議一開始就用這個中性筆來練習。個人建議是先鋼筆或者鉛筆。當然,中性筆可不是不能寫出毛筆的感覺,只要練得足夠好,筆是不會成為限制因素的。因此,中心筆對手法的要求更高,需要的功底也就更強。

但是,中性筆是絕對能出鋒的,不需要刻意,練久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鋼筆

這個不用說,是大家用得最多的,不建議太粗太重或者太細,應該去找一種較為適中的鋼筆,品牌什麼的我無力推薦,但是用鋼筆練字是一種慣常的方式。並且相對於中性筆,它容易出鋒。

上一個最近才寫的:

  • 美工筆

這個需要說一下,因為他筆頭是彎的,更能寫出毛筆的效果,但是並不是說能用好。相反初學者其實很難用好這個筆,我一個朋友在我的慫恿之下買了這個筆然後就放棄了hh。而且美工筆不適合初學者練字,更適用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朋友去進行創作。有關美工筆的用法,會找機會更新。它需要能很隨意的控制按壓筆頭的程度,比便能隨心所欲地寫出想要的粗細程度。比如:

ps:美工筆推薦,剛剛買了王者普一還算不錯,只是個人推薦,好用的筆還有很多的~~

  • 如何去注意哪些章法結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這個問題,在這裡講,不如推薦相應的字帖大家去看。其實之前推薦的書裡面,都有介紹鞋子需要注意的章法規則的。比如那本

裡面就有詳細的介紹:

那麼注意如何去看這些呢?不是要求每寫一個字都去認真的對照著這個章法,這樣很費時間而且礙事。其實我們可以把書法當作一種美學,那麼很多時候你自己都能去感受這一筆要怎麼去下,這個字能不能保持一種對稱、一種平衡等等,一邊看那些章法要點,一邊自己寫自己領悟,這樣或許更好。(動腦子)

=======================================================================

ps:上一些獲獎證書吧

以前要比賽,後來不參賽了~~~

最關鍵的一點:

--------------------------------------------------------------------------------------------------------------------------------

  • 關鍵:怎麼做到隨手也能寫出好字,而不是平時的筆跡和練字的字跡相去甚遠?

其實很多朋友都曾因為這個而苦惱,我見過的多數人,都有練過書法,但是平時寫的字真的就不怎麼好看。我們練書法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平時隨手所寫也能達到一種優雅美觀,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練過的。

這樣做的好處有哪些呢?

  1. 學生時期,能增加卷面的美觀程度,肯定會有明顯的優勢(每科哪怕多一個分?)
  2. 平時隨手寫的東西,也能給別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3. 自己記筆記、日記同樣能賞心悅目。
  4. 你們自行補充吧hh

所以,一定要記住,只要不是趕時間,只要不是特殊情況,哪怕是一般的作業,不是練字的時間,也按照練習書法的標準去寫!!!!!這一點,太重要了,其重要性我個人認為比前面都要高!!!!!刻意寫「書法」,平時的字跡一團糟,那樣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把所有寫字的機會都用書法的態度去對待,這樣,也無形之中增加了練習時間,強化了肌肉記憶!!!

最後上一張練習過的書法一些字帖的圖片吧~~~

ps:某些行家我們不撕,標準的正楷字體能寫,平時我是按照自己喜歡的風格去寫。所以覺得我的寫字風格不太標準的朋友其實沒必要噴,因為誰寫字都有自己的喜好。

另外,曾國藩曾經評價過別人的詩詞,他說一個人詩詞究竟能否出名,很大程度上是看寫詩詞的那個人是否有名氣。

所以呢,有朋友私信問我平時自己寫作業的字體,是什麼字體,我回復的是,小人物這樣寫就是江湖體,大人物那樣寫就成了自己的字體。

就這樣。

送練字的知友們一句話: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祝大家,平心靜氣,悟練字之趣味,享進步之過程。


不太清楚題主指的是硬筆還是毛筆。在第一個問題上,硬筆和毛筆的見效時間是很不一樣的。毛筆除了刻苦以外,還有個天賦問題,不同的人相同的時間內能達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硬筆相對而言要好一些,更多的是基礎問題。

臨摹字帖是否影響個性?
個人認為是有影響的。但臨摹字帖有兩個可能:一個是互補性,即本來性格浮躁的小孩,通過一段長時間的練習沉穩的隸書、楷書等,使得性格變得穩重一些。而另一種是強化性,即性格內向的小孩,練習隸書或楷書更易於上手,反過來加強了孩子的內向性。但這些影響都是長期的,漸進的,對性格尚未固定的小孩有作用,對成年人基本無影響。因為本性已經養成,很難改變。
對成年人而言,早期強化性比互補性更重要,要挑選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性格的字帖去臨習,效果更明顯,更容易接受一些。而水平到瓶頸時,強化臨習自己薄弱的環節更有價值。

行書和楷書孰先孰後的問題。
小孩練字,一定要先楷書後行書,以便於識字。成年人練字,沒有那麼多規矩和套路。有條件的話兩者兼習,沒有條件的話挑自己喜歡的先練。

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練字不是看你花多長時間,而是看你花多少心思。有心,24小時都在練字。走在街上看見招牌,臨空書寫。坐在車上,想像字形筆法。甚至做夢都有寫字,心有所感。無心,坐在桌前,如行屍走肉,如照貓畫虎,數年不見其效也不足為奇。至於寫多少,一字練不好花數月不嫌少,反之一日書萬字不嫌多。先不急著給自己定規矩,問一問自己真心喜歡書法不?


一,基礎不好,如果每天堅持1到2小時的練習,大概多久字能有臨摹的字帖的樣子?
真能堅持下來每天1-2小時的話,幾個月時間就能比較像樣了,當然達到高手水平還得練幾年的。

二,臨摹字帖的過程是不是會把一個人寫字的個性磨沒了?就是臨摹同樣字帖的人會不會有千篇一律的現象?
不會千篇一律的,臨帖其實學習的是運筆的方法和基本的結構規則。那麼多書法家都學習古代的有限的碑帖,你有發現有兩個書法家風格一摸一樣的嗎?這個事情完全不用擔心的。

三,如果想再練習行書等其他字體,需要等目前的楷書成一定氣候之後再練,還是可以一起練?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最好是楷書有一定基礎後再學習行書,不要參雜著學,會相互影響的。學楷書一段時間後,對筆的控制能力形成後,再去接觸行書,不僅能控制得住筆,而且字不會顯輕浮。

練字的話臨摹字帖的練習量多少比較合適?大概一小時寫多少效果會比較好(不是單純為了完成每天的目標)
初學者零基礎的話,楷書字大小不要太小否則不容易駕馭而且細小的筆劃不容易表達清楚。比如寫5cm乘5cm大小的(沒有嚴格規定),一個小時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吧,每個人速度又不一樣。開始學肯定慢,後面熟練了會快一些,靜下心寫一個小時然後對比一下和字帖的區別,每次在運筆熟練度,結構合理性,字與字之間大小的相稱性上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見效果了。


練字很簡單,只有兩個字:興趣,雖然是句廢話,但無疑是最佳答案。(對練字有興趣的朋友看到這裡就可以了,以下是寫給沒有興趣的朋友看的,字數較多,請耐心讀完)。

可惜的是練字這兩個字聽上去就比較枯燥,實在讓人難以提起興趣,所以我們才想去抄近路,去縮短練習的過程,去尋求所謂的訣竅。

回想自己剛開始學書法的時候,也是毫無興趣可言,那時候正好大舅在當地少年宮教書法,媽媽就把我放在那學,即解決了周末帶孩子的問題,又不用交學費,兩全其美(如果當時我有選擇的權利,我一定會去上象棋班的)。

無論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請看下圖,想練好的話只有一條路:
臨摹字帖(拿本字帖對照著寫)
學習運用(不看字帖也能寫)
最後登上創作的高峰(寫出自己的風格)
我們日常書寫能達到運用的頂點就已經足夠了,在一般人眼中你就是寫字高手。

有人會問,為什麼只有這一條路?我想抄近道啊!!!!
這條路不是我挖的,也不是我總結的,是漢字發展這麼多年大家一起走出來的最佳路線

雖然只有一條路,你可以選擇在這條路上走直線或者走曲線,可以匍匐前進或者撒開腿跑,當然最聰明的選擇是開車上路(會開車的還是少數),這裡說的就是學習方法。

以最快的速度走完這條路就是訣竅所在: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完成臨摹,運用,創作這三個過程,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適合你,按老司機飆車的速度你會吐的,所以我沒有辦法為你定製出一個具體的方法。

接下來我們從練字目標,練字過程和練字結果三個方面來講解,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尋得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練字目標

為了什麼而練字,看上去也是一個無聊的問題,當然是為了把字寫好來啦(又是廢話)。
我們要深入的去考慮一下,把字練好,到底要好到什麼程度?光寫的好但是寫的很慢也沒關係嗎?比如說一分鐘寫3個字?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兩個方面需要練習:,快:是為了提高自己寫的效率,好:是為了提高閱讀者的效率。所以我們練字是為了達到一個提高書寫效率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把字寫好而練字。

這裡大家可能有疑惑,快難道不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練得多自然而然不就寫的快了嗎?

不要急,請看下圖

左邊是影響字好壞的三大因素,右邊是影響寫字速度的三大因素

先來說說右邊快的三大因素


一 姿勢

從小我們就經常聽大人說:坐都坐不好,怎麼寫得好字,但其實姿勢和寫出的字的好壞沒有多大關係,標準的坐姿和握筆姿勢是理論上最省力的姿勢。

坐姿:標準的坐姿把上身的重量全部都通過軀幹傳到屁股坐的凳子上了,頸部肩部腰部無需承受多餘的力,寫起字來也會輕鬆自如。如果趴著寫字雖然把上身的力量被桌子支撐,肩部卻承受了更多的力,寫不了多久就會肩酸背痛。

握筆姿勢:正確的握筆姿勢三個手指與筆的接觸點形成一個正三角形,這樣不管哪個方向的筆畫三個手指都能平均用力,我們寫字時是控制筆形成向下的力與紙摩擦,握筆時手指的發力方向都是往筆桿上的,所以如果握筆握的太緊,反而不好控制筆的走向(是初中的物理力學嗎)

二 工具

書寫工具也會影響寫字速度,當然不是越貴的寫的越快,不同的筆與紙產生的摩擦力也會不一樣,鉛筆圓珠筆鋼筆三者里鉛筆的摩擦力最大,圓珠筆摩擦力最小,我們小時候剛開始練字用鉛筆,不光是因為能修改,更重要的是摩擦力較大,比較好掌控,圓珠筆寫起來就滑多了。

三 寫法

筆順:不要再去糾結必字及字乃字怎樣寫才是正確的筆順了,正確的筆順就好比我們從公司打車回家一樣,都不希望司機繞路(正確的筆順應該是書寫軌跡較快的),但有時候最短的那條路堵車,走另一條稍遠一點的路反而更快(怎麼順手怎麼寫)。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左和右,通常我們寫左的時候,上面一橫會比撇要短,橫的收筆與撇的起筆較近,所以我們先寫橫再寫撇,寫右字時,上面一橫要比撇長,撇的收筆與橫的起筆較近,所以先寫撇(可以試著反過來一下,寫左時橫長一點,右的橫短一點,這樣寫出來會好看嗎?)

書體: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之間哪種最好看?沒有人能答上來,因為不同的書體無法比較,但是我要問你哪種寫的最快,你肯定會回答草書最快,一個楷書大師與行書大師寫相同的字比誰寫得快,你不會告訴我是楷書大師把。
所以我們日常練字,直接去練行書字體,不需要聽人瞎說楷書是基礎,你楷書練得再好,不去學習行書的寫法,速度也是上不去的。(為什麼不練最快的草書?草書雖然寫得快,但是有很多特定的寫法,普通人沒有經過大量的學習是看不懂草書的)。

再來看上圖左邊好的三大因素

一 筆畫特徵

漢字不同於英文,英文把一個字母練好可以套用到任意單詞中都很漂亮,但是漢字把一個筆畫寫好想套用到所有字是不可能的,光橫一個筆畫就被分成了長橫,中橫和短橫,不同的字的長橫寫起來也不會完全一樣,所以這裡我加了特徵兩個字進去。

好看的字基本筆畫特徵是一定要有的,請看第一排第一個永字,就是缺少了筆畫特徵,所有的筆畫都是由線條組成的。(具體的筆畫特徵請大家自己去學習發掘,我說出來的會帶有主觀性)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人都有一對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但能被叫做帥哥的大多五官輪廓分明,高鼻樑,眉骨突出,所以這是帥哥的基本特徵(筆畫基本特徵)帥哥和帥哥之間的五官不可能長得完全一樣(不同的字當中相同的筆畫寫法會有差別)其他部位長的再好看,有一個蒜頭鼻那還能叫帥哥?(所有的基本筆畫都要掌握)

二 字形結構

很多朋友都強調了結構的重要性,要細分起來可以寫一本書,有那耐性學完的估計也不會來網上找竅門,所以這裡我把結構總結成一個字:(老哥穩)然後再在穩中求變化。大家看上面第二個永字,左邊的橫撇寫得太緊,右邊的撇和捺寫得太開,導致整個字的重心向左偏移,(這段先寫這麼多,等我準備好圖片再來更新)

三 章法布局

市面上大多數字帖都沒有涉及到這個層面,字帖里都是一個格子一個字,現在我們寫字誰還會拿格子本寫?(格子里也有格子里的章法,上面第三個永字就寫的太小,雖然筆畫結構都還可以,但也算不上一個好字)最多給你一條橫線,所以很多人練了一大堆字帖還寫不好字就是這個原因,不懂章法。

章法在三個因素當中變化是最多的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還是簡單來說:字與字之間稍留點距離,字的重心對齊一條橫線,筆畫多的字寫大一點,筆畫少的字寫小一點。

總結:要想把字練好,筆畫結構章法缺一不可,所以我們在練習的時候要逐個攻破,有些字帖上來就要你寫簡單的字,這就違背了我們的學習過程,筆畫越少的字其實不好寫的,我才剛學筆畫特徵,你就要我練結構和章法一同掌握,可能嗎?

接下來


練字過程


練字第一步:臨摹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臨摹的過程:看著字帖,照著寫。(又是廢話)
當然不是這麼簡單,我們可以把臨帖看成是一個信息傳遞過程,字帖的信息通過眼睛的觀察傳給大腦,大腦分析過後傳給小腦,小腦再下達指令給手,手控制筆來完成書寫動作。

整個過程我們的眼睛,大腦,小腦,手都需要把字帖的信息精準的傳遞下去,才能寫出和字帖一樣漂亮的字出來,如果其中一步出現了差錯,最後寫出來的字就會不好看。(傳話遊戲大家都看過吧,其他人帶著耳機,兩個人傳話,往往最後一個人說的跟第一個看到的有天壤之別,這裡我們可以將眼睛,大腦,小腦,手比作四個人,容易理解把?)

所以當你臨摹寫的不好時,找找原因,是眼睛,還是腦子,還是手出了問題?一般來說手小腦的問題不會很大(小腦不發達的人就不用練字了),最多是握筆不正確(這麼大人握筆都不會還練什麼字),問題出現最多的是眼睛和大腦
眼睛代表觀察力,大腦代表分析能力,我見過很多人練字練到後面基本都不看字帖了,或者瞄一眼又繼續寫,觀察不到位,這樣你能練好我把名字倒著寫100遍;還有的觀察的時間挺久,但是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大腦不去分析,那也是白看。

臨帖主要練習觀察力與分析能力,其中觀察力所佔比重更大一點。

練字第二步:運用

當我們臨摹到一定水準之後就面臨一個比較高的台階了,把字帖拿走後還能寫的好嗎?
字帖拿走後,我們缺少了參照對象,觀察力就沒有用了,只能依靠腦子中留下的印象來寫字,所以這個階段訓練比重最大的是大腦,除了分析還要起到記憶的作用,比較燒腦了,所以如果你在練習臨摹時花了時間去分析,這個階段就比較輕鬆。


練字第三步:創作


跳過,,,日常書寫能完成運用階段就夠了,創作的事交給書法藝術工作者把。

總結:整個練字過程可以看作是一種能力的培養,這裡說的能力不是寫字能力,而是觀察力,思考力和控制力(控制力在毛筆書法當中體現的更多一些,剛開始學的時候哪個不是從手抖開始的),反著來說,如果你的觀察力思考力與控制力都超於常人,練字肯定也會比別人快許多。

練字結果

前面我們說了練字要兼顧好與快兩個方面,那到底要練到什麼程度為止呢?快,一分鐘寫100個?好,好的程度有盡頭嗎?


我們把好與快比成兩張100分的試卷,最理想的結果當然是考雙百,不過現實很殘酷,雙百不是那麼好考的,再仔細考慮一下,快:提高自己書寫效率,好:提高別人閱讀效率,我幹嘛要為了提高別人的效率拼了老命考滿分?好的那張試卷我考到80分別人也夠看了,畢竟大部分人都是不及格的,別人也不會因為我考了滿分給我加工資,但是快這張試卷,能考多高考多高,那可是對自己有好處啊。

總結:自己去總結把。

最後解答下題主的疑問
一、普通人大概要三個月左右,主要看個人的能力與練習方法。
二、練字就能把個性磨沒是絕對不可能的,不要說臨摹字帖,你自己把同一個字寫100遍都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
三、不管什麼體,都可以直接練,沒有哪個體是哪個體的基礎這一說法,在練的時候按照筆畫結構章法的步驟來就行。
補充、練字不是看你的數量,而是看你的效率,如果你寫10遍就能掌握,10遍就可以,如果不能,請繼續。


寫字不同於練雜技,並非有幼功不可者,甚至相反。幼年於字且不多識,何論解其筆趣乎。幼年又非不須習字,習字可助識字,手眼熟則記憶真也……啟功

練字什麼時候也不晚,如果你寫不好,現在就開始練習吧!

正確的執筆姿勢:

筆的四個著力點:
第一點:在拇指指尖。
第二點:在食指指根骨節凸起處。
第三點:在食指指尖。
第四點:在中指第一關節與指甲邊垂中間的位置。

對比觀察字型檔的」母「字寫法,立刻發現,方方正正的標準電腦字嚴重禁錮了漢字的書法表現,而我們看古人寫「母」字時,一定是有優雅的弧度。可見所有漢字的書寫弧度變化,產生了不同氣息變化,這也是書法之為藝術的一個原因。

白色的曲線是手運動的軌跡,其次,手腕使力軌跡與書寫的筆畫不同,但是呈因果關係。

書法看的見的是幾何,看不見的是用筆動作力學,但是學要學力學:雖然書家不同字帖字形結構幾何變化,但是相關的用筆動作力學是不變的。

可視的筆畫不同,但是不可視的筆法動作是相同的。

總結就是練字時根本沒有掌握寫字的用筆、執筆的正確方法及結構規律。沒有掌握練字的節奏,我們要知道書寫動作要有節奏,即要有傳統文化的節奏以及快慢的節奏,另外,寫好字還應該做到書寫動作勻稱、舒展、清楚,這一點,主要指結構搭配的動作間距要大小一樣、撇捺的動作為長弧線、以及橫、豎、撇、捺長、點、鉤、提、折短

歸納起來,寫好字的標準為書寫動作應有節奏,有筆鋒,有力度,勻稱,舒展,清楚。所以讓練字一定要讓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書寫習慣、有規律、節奏的寫字

筆鋒和力度主要是在毛筆書法的概念,「八面出鋒」「力透紙背」,而且書法里的「力度」當然不是蠻力。在硬筆書法里,筆鋒理解為筆尖,力度的本意則是物理概念中的力度,真正寫好字的筆鋒,是流暢、靈活;力度可以理解為對筆尖彈力的把握,講究輕重,讓字跡鮮活、生動;也有「立」度的意味,指書寫動作規範(橫平豎直),寫出的字平穩,端正,像人一樣站立好了才會有精神。

出鋒也不代表這一筆就這麼完事了,一定要把一個字的所有筆畫都聯繫在一起,看似沒有關係的筆畫,其實在空中也有相互關聯的運動軌跡,只不過是把運筆的動作提到了空中而已,大書法家空中運筆所作出弧線的精妙程度並不亞於任何一個實際落實在紙上的筆畫

自學書法很多時候是在重複錯誤:第一細節不到位,第二沒有發力點,第三沒有把握節奏。


書法:第一層次學幾何結構(坐標長短角度重心關係),第二層次學力學(筆法控制毛筆動作過程),第三層次則是審美和學養(歷史譜系書法史筆法史),第四設計和工程:不同於小時候各種字帖強調筆畫、筆序以及臨摹練習,應該從字的空間規劃、結構、平衡等方面入手,將寫一個字變成進行一項工程。
寫好字的4大工法:緊密 平衡 呼應 變化 折筆處,要確保停好、改變方向,才會寫出利落、有稜角的造型。

學習任何事情都應該從簡單,最常用的,見效最快的開始,練字也是如此。從硬筆――鋼筆開始:鋼筆最常用最常3見也最容易有機會練習,而毛筆要有紙張,文具等很多準備;鋼筆只有一個尖,毛筆就有很多尖,在使用練習的複雜度上毛筆都比鋼筆複雜太多,而且毛筆不容易出成績,但是鋼筆可以很快。

寫不好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審美標準,你或許會欣賞字型:

鍾繇《薦季直表》

但是,你可能無法理解:

天下行書第二的顏真卿真跡《祭侄稿》――台灣故宮研究院

練字首先是培養自己的審美,這是練字的絕對第一件大事――走的慢也就是時間長點,但是走錯了,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傅山《嗇蘆妙翰》

《收網圖》蔣嵩(生卒年不詳)號三松。明南京(今屬江蘇)人。善畫山水、人物,宗吳偉,用焦筆枯墨最入時人之眼。時與鄭顛仙、張復、鍾禮、張路游。論者或惜其行筆粗莽,多越矩度,視之為浙派末流。

中國書法與水墨畫技術一脈相承,審美則一以貫之。

學會去欣賞《祭侄稿》!
……首觀神采、次論章法、三審結字、四看筆墨

欣賞書法是書法在人腦中「再創作」的過程,必先「識形」,次而「賞質」,再而「寄情」

「觀察—歸納—實證」的方法,也需要運用「問題—猜想—反駁」的方法。

學會欣賞

王羲之《十七帖》行草天下第一!練筆先練心和眼!

審美落實到具體就是鋼筆練習帖子該如何選擇。硬筆是田英章,黃自元還是???五天硬筆速成班?

但是,即使練了上面田英章和黃自元之流,極限也就是:

其實,沒有所謂的好的鋼筆字帖!即使練習鋼筆也要從毛筆字帖開始!但是,如果單單從毛筆字帖學習鋼筆,視覺就有個簡化問題,從複雜的粗線條的毛筆字帖,墨色形狀減少到線條簡單的鋼筆,這會影響到練字的感覺和速度,學習起來非常吃力。
【附記:
(1)筆畫的粗細肥瘦變化小因此書寫時不可過分提按(上下運動)
(2)無須過分追求藏鋒、回鋒、頓筆、折筆等效果,意到則止;
(3)運筆速度加快。
結體:
同毛筆但較疏朗。
章法:
多為橫寫,字勢及字間呼應便不同於豎行。亦可豎寫,借鑒毛筆書法章法。布局法則與毛筆法相同,亦講究「計白當黑」、「寬可走馬」、「密不透風」但不宜寫大幅。】

鋼筆好像是近代產物,但它有個古老的近親就是碑刻,這個就非常的有意義了!――關鍵的學習線索。

但是,鋼筆不要去練碑刻的楷書,初看碑刻楷書簡單,實則太難太慢太精細:端莊嚴整、法度森嚴,(不符合練習硬筆鋼筆的關鍵要點),點畫和結構,非常精細,八法(橫、豎、撇、捺、點、鉤、挑、折)齊備,最為嚴格,筆勢穩健,如慢動作,一招一式,皆完整到位,規範有致。

其實,在碑刻最著名的就是:

《懷仁集聖教序》碑帖
……行楷天下第一
聖教序內容:太宗做的序文、玄奘法師的答謝表、太宗答敕、玄奘再謝表、皇太子李治讀後作的《述聖記》、玄奘詣謝、李治箋答,再加《心經》,附註的排署信息,一共1902個字。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楷書快寫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書的特點。

第一次閱讀《懷仁集聖教序》可以讓人失眠,其筆法結構變化如交響樂般讓人心情澎湃!

尤其是其小字帖,練鋼筆正好!
沒有太多用墨,甚至不用關注大小轉化,而只用關心鋼筆的關鍵的筆畫,形(結構)和同字異型變化。

對於聖教序的運筆,就是從細節性的遊絲、小鉤入手觀察加速,從重墨、粗筆觀察剎車,這就是所謂的「躦捉」。然後把這些筆畫的躦捉連貫起來,就是套路了。先一個字一個字吃透,不要通臨,最好從墨本下手,刻本總要丟很多細節的。高手可以推斷丟失的細節,但是初學不能。因此入門後碑,初學要臨帖。

接下來再去練:行書天下第一的《蘭亭序》就會很順利。

當掌握了行楷和行書,再去研究唐楷則會有新的體會和巨大的進步:

……………………………………
未完待續:刻本,徒見字形的結構,難見筆法的流美與精妙

書寫方式大於結果(看到的書法法帖)。事實上,我們之所以認為王羲之的書法的結果美好、合理,其原因也在於其背後潛藏著巨大的支撐,就是正確的書寫方式,只是我們通常看不到而已。

「定點側落」書寫方式,是王羲之發現漢字的真書和行書的書寫方式,是中國書法的不傳之秘:

書寫的方式,只要知道了,結構方式不講也罷。結構趨向於一個點,就是順手書寫。定點在那裡,手腕運動最大化。篆書到隸書到真書的結構演變中,趨向於順手書寫。定點那裡,手腕運動最大化,這樣寫的結構就是最好的。結構不在於規定一定的形狀,而是在於手在運動過程中,如何運動的最充分,掌握住這種書寫方式,結構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點,落下去就是由左上走向右下,手在最上部的最遠處寫個橫畫就只能寫那麼長,豎畫從上而下也就恰恰那麼長,鉤出去時手部去到的最遠點正是「策」的起筆處,一切都是那麼得自然,長短合度。漢字的最佳結構正是圍繞著手腕關節點這一圓心做「去遠拉近」活動的結果。

於鍾華
BING THERE! 海德格爾 存在與存在著

書法的基本功有兩個:一是眼睛的觀察力;二是手的執行能力,這還是要經過一定的訓練的。

永字八法有兩套命名:一套是點、橫、直、鉤、仰(左上)、長撇(左下)、短撇(右上)、捺筆(右下);一套為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前者為動詞,轉化到什麼(存在者)名詞,一般認為「永」是落在了別名之上,但事實上,要解「永」,必須在正名和別名之間來回運作方可。不僅僅在於傳遞文意,更重要的在於書寫本身。

1.對筆的控制方法———執與運(腕運、指運等);
2.筆鋒的運動形式(包括空間形式與時間形式);
3.筆法的形態表現———點畫書寫法;――邱振中

真正有創造性的認識常常帶有一種微妙性,而不是人人都有的『大路貨』。就像打乒乓球的動作,大的動作模式很多人都會模仿,但真正微妙的是手腕體現出來的小動作。所以,尋找、感悟和表達一種認識上的『微妙性』
【學寫書法的困難,也正是在於橫畫這樣看似簡單的筆畫當中,其實包含繁複的「起、提、轉、運、收」五個動作,五個動作是前後帶動的,有力道大小也有速度快慢的變化,而且一定是一筆而成,不是筆尖去把筆畫形狀畫出來。確實掌握基本筆法,筆法會了,漢字基本結構的原則懂了,之後的學習速度就會加快很多,寫出來的毛筆字,就可以很有書法的味道了。

古人說「橫如千里陣雲」,意思是用筆、用力要綿延長遠,在長的橫、直筆畫表現中,這種力道的綿延不斷尤其重要,而其訣竅,就是不斷累積的「推進」的力量,這正是把筆畫寫直非常重要的方法。


點畫筆法
書法的點,雖然只是一點,但因為毛筆寫出來的點有大小、形狀,所以它其實不是一點,至少不是隨隨便便拿毛筆往紙上一戳就算了事。
仔細分析,點至少要包含四個動作:
一、向45度方向起筆輕點下去,這和所有筆畫的起筆方式完全相同。
二、保持起筆的力道,將筆尖往右下45度的方向拉。
三、再保持力道,將筆毛往身體方向垂直下拉
四、最後往右上上頂(往下筆的反方向)收筆。
用以上的方法,就可以用寫的方式,寫出似側面的水珠狀點畫。

從漢朝的隸書到晉朝的行草,為什麼書寫的文字風格產生那麼大的變化?是因為少數幾個書法天才如王羲之的努力嗎?當然不是,書法風格改變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書寫工具、材料的改變。

《如何寫楷書:破解<九成宮>》由侯吉諒編著,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臨摹是 一個無數次的「試錯--修正」的過程;意義是通過準確重複古人的書寫而達到與古人接近的書寫狀態及心理狀態,入古深淺就看這了;效果決定於認識,決定於對範本的心理體驗程度,形有肉、筋、血!交流再現創造

臨法,我們提出了從通臨、選臨、背臨到意臨,尤其多看少寫,不重錯,立即改,縮短量變過程,加快質變,注意字型邊白,但我們只是一個目的,希望大家不要只去寄希望於功夫,不要以為「功到自然成」,「功」到了,不見得就「成」。必須多多用 腦,要儘可能加快進步的速度。歐陽中石 沒有一萬小時定律?

用筆:提按、頓挫、疾徐、藏露、方圓的用筆技巧。
筆法,在運用過程中,表現為提、按、絞、翻或使、轉、緩、疾等等,而在寫出的筆跡(墨跡)上,則表現為輕、重、圓、方或連、斷、潤、躁等等。這正是藝術風格的展現處,正是藝術語言的深邃處,差之毫厘,則異之千里

隸書稚拙古樸、意趣高遠,行書中側並用、攲側取妍,草書運筆迅疾、氣勢連貫,篆書精整勻亭、厚重安詳。

王羲之: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背臨:
一是要觀察橫向豎向點劃的起筆和收筆這兩個位置,二是要觀察傾斜筆畫如撇、捺、斜鉤的傾斜度大小,起筆、收筆以及筆畫中點這三點的位置,默記於心。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把點畫的起行收止搞清楚。

另外,我把漢字的結構關係歸納為簡單的四種關係:對稱關係、疏密關係、收放關係、傾斜(平衡)關係。


點畫有兩重性,結體有兩重性,章法也有兩重性。點畫的兩重性表現為:一方面是起筆、行筆和收筆的組合,另一方面又是結體的造型元素。結體的兩重性表現為:一方面是點畫的組合,另一方面又是章法的造型元素。章法的兩重性表現為:一方面是點畫結體的組合,另一方面又是環境氛圍的造型元素。
點畫、結體和章法都有兩重性,因此,對它們的技法處理也有雙重要求,當它們作為整體時,各種變化要求統一、平衡和完整,以期表現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當它們作為局部時,各種變化要求不統、不平衡和不完整,以期有機地融入到整體之中,在整體組合中1+1&>2,產生新的審美價值。根據這樣的雙重要求,同樣是點畫研究就區分出基本形和變形兩個部分,同樣是結構研究就區分出結體和造型兩個部分,同樣是章法研究就區分出點畫結體的組合和環境關係的組合兩個部分。
……………………………………
汪曾祺《自得其樂》:
筆意 規範 結體(結構)布局(經驗)

我記得我描的紅模子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十六個字其實是很難寫的,也許是寫紅模子的先生故意用這些結體複雜的字來折磨小孩子,而且紅模子底子是歐字,這就更難落筆了。不過這也有好處,可以讓孩子略窺筆意,知道字是不可以亂寫的。

父親是個畫家,畫寫意花卉,我小時愛看他畫畫,看他怎樣布局(用指甲或筆桿的一頭劃幾道印子),畫花頭,定枝梗,布葉、勾筋、收拾、題款、蓋印。這樣,我對用墨、用水、用色,略有領會。我從小學到初中,都「以畫為名」。

寫字,除了臨帖,還需「讀帖」。包世臣以為讀帖當讀6真跡,石刻總是形似,失去原書精神,看不出筆意,固也。試讀《三希堂法帖?快雪時晴》,再到故宮看看原件,兩者比較,相去真不可以道里計。看真跡,可以看出紙、墨、筆之間的關係。尤其是「運墨」「紙墨相得」是從拓本上感覺不出來的。汪曾祺《寫字》

在起筆上,可分為藏鋒、露鋒;
在行筆上,可分為中鋒、側鋒;
在收筆上,可分為斂鋒、放鋒。
說藏露、露鋒,要分析還原筆鋒的動作,不能只看紙上的形態。

筆鋒自空中落紙,看入紙點是落在筆畫之內還是之外。入紙點在筆畫之內,就是藏鋒,入紙點在點畫之外,就是露鋒。

狀態a:下面的毛筆就是我們要求的中鋒狀態,筆尖行走在黑色線條的正中間;上面毛筆的情況就是側鋒,也叫偏鋒,就是在畫弧線轉彎時毛筆的尖頭沒有在線條的正中間,這是要避免的

學習書法是尋找自己的用筆習慣和結字規律,而不是重複別人。
用筆習慣和結字規律,其實對書家個體來說並不複雜。仔細分析歷代大師的經典作品,其用筆和結字也只是在共同規律上的細微變化

王羲之《書論》

  • 夫書者,玄妙之伎也⑴,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⑵。大抵書須存思,余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鍾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⑶。夫書字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⑷;或如散隸,或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欲書先構筋力,然後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⑸。每作一點,必須懸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後曳。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針芒⑹;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於點畫瑕玷也⑺。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若書虛紙,用強筆;若書強紙,用弱筆⑻。強弱不等,則蹉跌不入⑼。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新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心欲急不宜遲,可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緩者?至如「烏」字,下手一點,點須急,橫直即須遲,欲「烏」三腳急,斯乃取形勢也。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齣,十起五伏,方可謂書。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⑽。仍須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浸,毛弱無力⑾。墨用松節同研,久久不動彌佳矣⑿。

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使漢字從原來的單一的筆畫發展成為多變的筆畫,把篆書圓轉筆畫變為了方折,所以有篆圓隸方的說法,而隸書是比較古老的字體,它的筆畫要寫得古樸、蒼老,給人一種滄桑殘缺美,方勁古拙道出了隸書的概貌。

臨帖和創作,為什麼很多人脫節?中間我認為缺乏一個養帖的環節。」劉月卯拿自己臨《聖教序》的例子與我們分享「養帖」:如果單純只看拓片寫《聖教序》,無法找到王羲之當年寫字的感覺,所以我要藉助一點力量,藉助二王體系這些書家們。我會看看米芾的行書,或看看董其昌的行書、趙孟頫的行書,甚至王鐸所的《聖教序》,參閱這條主線上這些重要的書家。在學習他們的同時,我就實現了對《聖教序》新的感悟,這是一種方法。

我從靜心、正手、塑形學起,先後臨習漢隸、歐楷、魏碑、行書及小楷的名家經典碑帖,學習書法藝術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心摹手追經典碑帖,臨池不輟,入古出新,才能學有所成。

開始覺得書法是另一種形式的繪畫,只不過將繪畫局限于田字格中,局限於黑白顏色而已;後來發現這看似簡單的一筆一畫中蘊含了許多奧秘,若你解開其中的謎團,就能將漢字寫得賞心悅目。

學習書法五年多來,從最初只關注橫平豎直到開始注意節奏、氣息,逐漸體會到書法的意蘊,漢字的美麗。

科學學習法
1,懷疑、探索、驗證、鞏固,再懷疑、探索、驗證、鞏固,反覆如此。
2,計劃、開干、檢討、改善,反覆如此。
3,藝術的特徵是生命力與情感的有效參與,注重精神的提煉,而不是簡單的技法錘鍊。
4,系統性思考問題,而不是就事論事。

用筆的幾點要求:平、留、圓、重、變
(1)平,如「錐劃沙」(力量勻實,不結不滯)
(2)圓,如「折釵股」(豐腴、圓潤、富有彈性)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積點成線)
(4)重,如「高山墜石」(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5)變,如「百川歸海」(極盡變化,復歸統一)


(一個友情提示,你們都知道的,因為我打字速度真的非常非常慢,所以不免碰到有的時候心情不好打字打著打著就想砸鍵盤的衝動,於是有可能你看著看著就莫名其妙變成手寫的回答了,我寫字可比打字快100倍hhhhh所以多多包容哈)
媽耶……本來我真的挺抗拒回答這個問題的.....
之前回答教輔書那個答案的時候我說自己字丑,你們一個個說啥我真是一個虛偽的人:)可是我真的覺得我字不好看啊……???

而且其實我現在的字跟高中時期的字差別特別大,主要是因為上了大學以後很久沒寫漢字了。實話說我對以前的字更滿意一點,不過既然你們喜歡我現在的小學生字體,那……那我就驕傲一下好了哈哈哈哈哈(所以蹭了這個題目強答一發)
先上一個高中時候的字哈

(媽耶高中我弄的濾鏡真丑hhhh別是個傻子吧)
現在的字(拍了一個最近才寫的閱讀總結)

是不是變化非常的大啊!!
所以就蠻分享一下我的練字方法好了(說實話真別學,我這不算好看的字,只能說是工整吧,我也沒有書法基礎,除了字是真的不夠工整而且只要求達到我這種水平的小朋友蠻看看就好hhhh這個問題的其他答主都是大佬)
下面就是一點點建議哈
1、我覺得練字的時候不要過於刻意、寫的過於慢,這樣會造成一種現象就是,你只有在練字的時候才寫的相對好看一點,但平時寫作業啊寫東西還是該啥樣啥樣。
2,我不太建議一直描紅。
當然這裡分成兩種情況。(哈哈哈這是一張湖藍色的沒啥用的便簽本我就扯過來用了)

hhhh果然在旁邊自己寫的就明顯不如描紅的對不對?
所以這個時候就多寫幾遍,然後對比一下自己寫的和字帖到底差在哪?找出不太一樣的地方,改進,再寫,五遍之內你就能把這個字寫的像字帖一樣好看!!

米字格用一段時間以後覺得有進步就換田字格

唔。。。你別看他們都長這麼丑啊!!我家都快抄了才找出來的嘿!!而且真的挺不錯的哈~在淘寶上絕對有,不過估計淘寶會比直接買貴,隨便找個小學or中學校門口的小店,這一大本一般就一兩塊錢!!超級便宜!!(就是我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家的柜子深處有一大摞hhhhh怕不是失了智(=^???^=)
3,關於字帖的選擇
參照以上的那兩種情況吧,我覺得如果是第一種你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字帖,行書楷書啥的都行。雖然有人說啥正楷都沒練好別練什麼行、草,不過我覺得有一點底子在都是可以練的。再說,行書寫得好,今後想再寫回楷書也很容易。
但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就先不要要求太高,先從筆畫開始練,再慢慢變成字(我的意思是真的非常不工整不美觀的那種)不要太有野心地一下就去練啥瘦金行楷狂草啥的,因為那些難度對你來說還是太大了,在長期受挫的情況下真的沒法堅持下去,可能還會更討厭練字。建議可以買個小學生四到六年紀的字帖來練。

一個通用的建議:千萬別買凹槽練字板: )
非常非常不實用!!
他為了美觀一般書寫筆鋒都特別明顯,問題是平時寫字的那些筆根本就沒法寫成那個樣子!而且一般你去描它的時候是根本寫不滿的,因為他的筆畫對於普通的筆實在是太粗了,寫著寫著根本就是在填色嘛!
另一方面,凹槽練字板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如果說只是大正楷還算好,如果是行書甚至是草書的話,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筆鋒是怎麼寫出來的(=^???^=)最後呢?還是一個結果:填色。

唔……大概就是這樣,好像沒啥好寫的了哈……好了我要去練字了…………QAQ有需要下次再補充厚!


我與題主情況相似,基礎差的一塌糊塗,不像好多人練字是因為字本身就不錯,借著成就感再攀登高峰。我是真的差,所以基礎不好。這種情況下應該先練楷體,其他體不要考慮。我是每天練1到2小時,目前已堅持了近一個月了,感覺有點進步。個人感覺我的方法很適應自己,就是應試教育的模式,為了寫好字為目標,希望也能幫到你。
1、字帖,我選了很久,挑的田英章的楷體字,又好看,又順眼。中間不帶臨摹紙的那種。
2、像小學生那樣買的米字格練字本來寫字。本子一頁150個字,一天就寫一張紙,由於基礎差,寫得又慢,幾乎平均算下來2分鐘只能寫仨字。工作,還有帶孩子,每天的確沒有那麼多時間練字。基本這一頁紙我就得寫將近2小時。
3、練字方法,就是跟畫畫似的,照著字帖上的字一筆一筆的照著在米字格里寫出來。這個時候米字格就很重要了,根據觀察每一筆的長短,傾斜的角度,頓筆的力度,都有米字格作基準,寫的時候就比較好把握。我看有人練字就先觀察,然後在廢紙上寫練習,沒有米字格作基準的練字要不基礎比較好,要不就是太有天賦了!我認為熟練之後,寫成體了再脫離米字格,這條路比較簡單。
練字數量上,每天基本6個字,打算1年練完2000個常用字。每個字採用重複練習法,每個新字當天練完後,第二天再寫一遍,一周後再寫一遍,一個月後再寫寫。這樣提高記憶的提取強度。
4、筆。因為我還有個握筆姿勢不正確的毛病,所以我選鋼筆買的那種筆桿是三角形的,糾正握筆姿勢,這點強力向跟我有同樣毛病的小夥伴推薦,真的好用。
時間倉促,想到哪裡寫哪裡,歡迎跟練字的小夥伴交流心得。最後附上字帖和練習本的圖片。


一天練習一小時,一個月就差不多能寫出樣子了。
需要注意的是,要一個字一個字來,臨像了再臨下一個字,不要一天臨很個字。可能3天也臨不像一個字,那就臨4天,直到像了為止。筆畫的長短 角度都要盡量跟原貼一致。只有這樣進步才會快。
另外要說的是,不知道你臨的什麼字帖。建議你最好選擇古代書法家的小楷來臨。當代人得書法水平跟古人比差遠了。臨古人的小楷進步會很快的。比如趙孟頫的道德經 真草千字文 鍾紹京的靈飛經 文徵明的千字文 宋徽宗的瘦金體千字文也可以。歐陽詢的中楷比如皇甫君碑 虞恭公碑也可以臨,寫小一點就行了。
可以一邊學楷書一邊學行書。最好以楷書為主,比如每天臨40分鐘楷書 臨20分鐘行書。當然行書字帖也最好選擇古人的。比如集王聖教序 陸柬之的文賦 趙孟頫的赤壁賦 文徵明 董其昌的很多行書都非常好


題主問的幾個問題,都很難斷言,很多人從中學開始每天練字帖,寫了無數本最終都沒什麼卵用,也有人就練了一兩本字帖,每個月字都會有進步


首先,題主你需要放下你的期待。練字就像塑形一樣,並不是一個可以速成的事,請把目標定為每個月看到自己的字的變化 並且你能洞察到這種變化


不要把練字的目標一直用你的字帖來做參照,這不現實,練字需要肌肉記憶需要洞察力的提升需要對於各種各樣的字的觀察需要你自己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成長

相信我,如果你每個月能發現自己的字和之前不一樣了,最好是,你每一天都能發現自己對於某種字型有了進步,那麼一年之後,會有無數人開始誇你字寫的好,這時候你也會飄飄然覺得自己寫的字不錯,這算是一個認知能力的瓶頸期,再過一段時間,你會突然對於字有不同的認知,於是你開始知道如何進一步的提高自己


其次,練字不要用時間來衡量,每天問問你自己,你只是單純的寫完了幾摞紙,還是你知道你掌握了什麼?舉個例子,你練了一小時以後,是強化了自己每一個基本筆畫的肌肉記憶呢,還是記住了理解了木字旁的結構?也許你今天寫了一小時的「林村樹」,最後那一張白紙給你,哦嚯,你完全不會努力回憶著按照你練的時候的去寫

那麼恭喜你,今天不管練了幾小時,基本都白練了

如果你練一小時,能保證有思考有收穫,那ok啊

所以啊

題主首先要記住 「字在心裡」,要時時刻刻思考觀察要有看得見的進步


另外先從幾個方面給點建議

1.「臨」和「摹」是兩回事。先「摹」後「臨」,在臨上花的時間不要比在摹上花的時間多,只有「臨」,才能真正的體會到字的結構筆畫和神韻,才能改變你心裡的字

2.個人風格這個,首先你擔憂的問題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你把目標變成洞察自己的進步以後,你慢慢就會學會把別人的字消化成自己的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改造自己的字,而不是練字帖


哪怕你不練字帖,每天自己研究一個「走之旁怎麼寫」這樣的問題,堅持下去,你的進步會非凡


謝邀,不是專業人士,只談個人看法給題主參考。

第一,基礎不好到底怎樣的情況呢,題主肯花1,2個小時每天練習,相信你是有堅定的決心去練習的,但取得進步不一定與花費時間成正比,比如你花一小時好好去練幾個字(分析字的筆畫結構)成效遠遠大於花相同時間去練一篇文章,重於質而不在量,如果你只是臨摹一篇文章(就固定練幾百個字),並且分析每個字,幾周或者幾個月應該就可以有字帖的樣子。

第二,寫字把人的個性磨沒是不太可能的,但練字能體現人的個性,也能改變人的個性,我覺得這是個神奇又美妙的事,你要練到跟字帖一模一樣需要很長時間,千篇一律幾乎是不會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啊,所以你可以按自己的個性去選擇字帖。

第三,先用楷書打好基礎,之後可以兩種一起練,剛練行書時不要為了刻意的連筆而去連筆。

最後一個問題,看你的程度如何,重在質而不在量,有很多字都是相似的,比如說券和卷,園和國,你把這一個字分析到位了,是不是很多字自然就寫好了呢?
希望對你有幫助。


自認為最效率的方法:
一,培養看字的「品味」。二,練到寫出自認為最好看的字為止。三,提高「品味」。
(提高鑒賞能力到提高實操能力再提高鑒賞能力......)


之後再詳細補充


一兩個小時的量每天若能堅持下來那是相當可觀的。但是對於臨帖來說最重要的是仔細觀察原帖,去觀察大家的用筆行雲的特點。

至少是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一個較好的楷書基礎的話行書是不易練習的。可以說楷書是走路,而行書就是跑起來。所以說建議題主還是先練習楷書,待楷書基本沒有太大問題再來寫行書,不僅上手快,也不會亂了一定的章法。


練書法不要用字帖,因為那不是你的風格。只要多寫字,多研究字的偏旁和部首,看怎麼寫最好看,最適合你。你也可以借鑒別人的寫法,但是完全跟著他們的軌跡走,最後你會發現,你有了一手好字,但那根本不是屬於你的字體,它們慢慢把你給同化了。


臨摹,特別專註認真的臨摹。
然後嘗試默寫,會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
從楷書練起,打好基礎很重要。


真是收益頗多,個個帖子寫的都非常棒!不是華而不實的東西,很受用呢!


建議先從篆書開始,臨摹


感覺練字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字體,去臨摹,然後書寫,最後嘗試自己的風格的字體


練字一開始是講求的是精專,在你開始選定的字帖上下足功夫。因為它是你以後提升的基礎。
也從來不能斷言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多久能達到你目前期望的水平。古人講究的永字八法是有道理的,它能說明書法進步的快慢跟你學習的質量有關。因為寫字不是一個簡單重複動作,不是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固定的動作。起碼你要對字有一定的理解程度,和一定的實踐程度。這種理解不光來自於對字的本身的理解,還來自於你其他方面的理解。所以你書法進步不僅僅依靠寫本身的技術上。
性格當然會受到影響。練字久了容易吸收字體本身蘊含的前代書家的品性。而在反覆的磨鍊中性格會比較沉穩深邃,不會在某一種性格上過於突出。
當然,這還要取決你的具體情況。


推薦閱讀:

堅持練習楷書大半年了,感覺進入瓶頸,想求教下一步怎麼去練?
25歲練字算不算晚?如果還能寫的一手好字有什麼好的方法或者好的字帖推薦一下。?
字寫的難看,怎麼改進?想寫一手好字,怎麼系統練習?
為什麼每個字都認真寫,但是總體看起來還是不好看?

TAG:書法 | 硬筆書法 | 練字 | 成人練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