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練習曲在創作之初就是為了作為練習曲而傳世的嗎?
肖邦的練習曲在創作之初就是為了作為練習曲而傳世的嗎?
即使是全民偶像練琴也需要用練習曲——只不過他錯用了鋼琴練習曲的譜子。
事實上,包括肖邦在內的許多作曲家,在寫作「練習曲」時的本意都不僅僅是讓後世的樂器學徒們訓練手指使用,這些作品往往都將當時最艱深的演奏技巧與作曲家的音樂思維結合起來,因此可以說,這一類「練習曲」是音樂史上地位十分特殊的一類音樂作品,不僅所有學習樂器的人都無法繞過去,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也非常具有欣賞價值。當然,也有很多僅僅為了練習演奏技巧而創作的練習曲,這些作品的存在是由於市場需求而應運而生的。
早期的「練習曲」
如果我們不糾結於肖邦練習曲的原文寫法「études」(法語,對應到英語是「Studies"),那麼」練習曲「這一形式的起源時間比以肖邦為代表的19世紀法國練習曲要早得多。曾經一口氣寫出555首鍵盤奏鳴曲的義大利作曲家多米尼克·斯卡拉蒂,有一套名為《30首羽管鍵琴練習曲》(30 Essercizi per gravicembalo)的作品,不少鋼琴家都錄製過,只要聽一下就知道,這貨跟斯卡拉蒂的鍵盤奏鳴曲聽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同。斯卡拉蒂使用了義大利語「Essercizi「這個詞作為標題,也就是英語"excercise」,作曲家以此明示了寫作這套作品的意圖。
巴赫則是一個更加著名的例子,他有許多在後世非常有名的音樂作品最初都是以「練習曲」的名義出版的,這就是他的四卷《鍵盤練習曲集》:第一卷里是他的六部組曲(Partitas),第二卷里包括了《義大利協奏曲》與《法國組曲》,第三卷是給管風琴寫作的五首作品,而第四卷則是赫赫有名的《哥德堡變奏曲》。單憑音樂本身的話,誰又能想到這些寫得如此精巧的作品,最初竟然是以「練習曲」的身份面世的?
這一時期的「練習曲」,應該說「練習」的意味並不明顯,部分原因是當時的器樂演奏技巧發展不完善,還沒有太多需要專門訓練的技巧。而另一方面,這些作品在音樂性上都非常強,特別是巴赫的這幾部練習曲集,基本代表了作曲家在鍵盤音樂寫作上的最高水平。
19世紀的練習曲風潮
19世紀初,「練習曲」這一體裁突然流行起來,古典主義時期的許多作曲家都曾經專門為訓練演奏技巧為目的創作練習曲。出現這一風潮的原因,在於這一時期鋼琴的製造工藝有了很大提升,生產成本則得益於工業革命的成果急速下降,這使得不僅是王公貴族的家中必備鋼琴,就連中產階級也紛紛購買鋼琴放在家中,學習鋼琴的人數急劇增多,因而訓練手指的基礎性練習曲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許多作曲家開始創作一系列單純訓練演奏技巧的練習曲。在這些作品中,每一首練習曲基本是同一技巧、同一音型的機械重複,幾乎不存在內在的音樂聯繫,因此也很難說有什麼藝術價值。
對於許多琴童如夢魘一般的奧地利作曲家卡爾·車爾尼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作為貝多芬最有才華的弟子之一,車爾尼有數量眾多的交響樂、室內樂與鋼琴音樂傳世,作品編號編到了近900號。他還比肖邦更早寫作出了「夜曲」這一鋼琴音樂體裁,後者18歲時曾在維也納見過車爾尼,並從他身上學到了「夜曲」的寫法。但為什麼車爾尼在後世似乎僅僅是以教育家的身份聞名?恐怕因為他是家譜上最初的原點,正是車爾尼的學生李斯特與萊謝茨基等發展出了完整的鋼琴演奏藝術,甚至今天的任何一位學習鋼琴的人都能夠順著家譜回溯到車爾尼。
1927年的《The Etude》雜誌上印有這樣一份」鋼琴家譜「,車爾尼位居正中央,他的兩個大弟子李斯特與萊謝茨基分居左右,貝多芬與克萊門蒂在左右上角俯視。
另一位琴童們格外熟悉的作曲家則是法國人夏爾-路易·哈農(Charles-Louis Hanon),他的《鋼琴技巧大師》(Le Pianiste virtuose)包含了60首練習曲,從入門一直到高難度的練習曲被一網打盡。哈農練習曲尤為受到俄羅斯鋼琴學派的重視,不論是鋼琴大師拉赫瑪尼諾夫還是教育家列文涅,都認為哈農的練習曲是俄羅斯鋼琴家們脫穎而出的秘訣,而直接繼承了俄羅斯學派的中國鋼琴教育家們也大多對哈農練習曲推崇備至。不過,由於哈農練習曲過於純粹地強調技巧訓練,對提升學習者的音樂修養並沒有什麼幫助,許多教育家近年來也開始反思這樣的訓練方式。
肖邦的練習曲
不論是巴赫時代的練習曲還是車爾尼時代的練習曲,都沒能實現極高的技巧性與豐富的音樂學相結合,而肖邦則是做到這一點的第一個人,他的練習曲之所以偉大也正是因為此。每一首奏鳴曲除了訓練高難度的技巧之外更具有豐富的音樂性,這使得練習者在彈奏這些作品時必須要始終思考一點:如何在處理高難度的音符之餘,將這些音符無縫地連接成一條連貫的旋律,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練習曲在譜面上都有legato(連貫的)甚至legatissimo(極為連貫的)的標記。
肖邦的練習曲一經問世就大獲成功,立刻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套躋身音樂會常規曲目的練習曲。第一位在音樂會上完整演奏Op.10的12首練習曲的鋼琴家正是同時代的另一位鋼琴巨匠李斯特,而李斯特為了向肖邦致敬,此後也創作了許多以「練習曲」為標題的鋼琴作品,這些作品與肖邦的練習曲一樣,也都是將技巧性與音樂性融會貫通的典範,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超技練習曲》(études d"Execution Transcendante)、《帕格尼尼大練習曲》(Grandes études de Paganini)等,後者是將帕格尼尼的幾首小提琴隨想曲和協奏曲中的旋律改編成了鋼琴練習曲,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鍾》(La Campanella)。
帕格尼尼與小提琴練習曲
提到李斯特的《帕格尼尼大練習曲》集,我想再多說幾句題外話,關於小提琴和其它樂器的練習曲。
肖邦的練習曲是第一套廣泛出現在音樂會上的鋼琴練習曲,而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則是最早在音樂會上被廣泛演奏的小提琴練習曲。雖然這套作品並未以「練習曲」命名,但從樂曲的形式(即每首樂曲針對某種或某幾種特定的演奏技巧)上看是練習曲無疑。帕格尼尼作為小提琴演奏史上分水嶺式的人物,幾乎用一己之力提升了小提琴作為獨奏樂器的地位;他的這套隨想曲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直到今天仍然是每一位小提琴學習者的必修課,在音樂會上也很常見。
而在帕格尼尼之前的小提琴家裡,法國人魯道夫·克魯采(Rodolphe Kreutzer,貝多芬著名的」克魯采「奏鳴曲就是題獻給他)的42首練習曲直到今天仍有著極高的地位,幾乎是小提琴家們的日常必備。另一位法國人皮埃爾·羅德(Pierre Rode)也創作有24首隨想曲,形式與帕格尼尼類似,直到現代依然有小提琴家錄製這套曲目的唱片。奧地利小提琴家雅各布·頓特(Jakob Dont)有數量巨大的小提琴練習曲存世,對於小提琴學生來說也是如噩夢般的名字。
除此之外,許多小提琴家出身的作曲家也都有練習曲傳世。維尼亞夫斯基的《現代學派》(L』école moderne)被很多小提琴家認為是難度最高的小提琴練習曲。而我個人也很鍾愛恩斯特的一組《六首復調練習曲》(6 études à Plusieurs Parties),那首著名的《夏日最後一朵玫瑰》就出自其中。
結語我一直對練習曲有獨特的偏愛,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喜歡聽技巧華麗的音樂作品,希望聽到演奏家們在演奏這些作品時追求極限;而另外一方面,技巧是呈現一切音樂性的基礎,兩者在這些作品裡的合二為一很讓人著迷。肖邦的練習曲當然是這類作品裡當之無愧的最佳,但我也誠懇地把這篇文章里提到的其它練習曲推薦給讀者們。
哈哈哈這個問題有意思。冒昧解讀一下,我猜題主問的其實是這兩件事:
- 肖邦你丫不是詩人嗎!為啥要寫練習曲啊!
- 咦卧槽?這貨真的是練習曲?為啥跟哈農車爾尼不一樣?
歸根結底,這是因為練習曲在我們業餘技術渣眼中都是極其無趣的。這種無趣具體體現在旋律單一(如果這也叫旋律)以及反人類上(非要把無名指和小指練得跟食指中指一樣靈活你說是不是想不開)。
讓我們一起看看練習曲一般長啥樣。
先上哈農第一課鎮樓:
把五線譜翻譯成普通話大概是這樣的:
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
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
……
十四隻青蛙十四張嘴,二十八隻眼睛五十六條腿。
(注意,神轉折來了)
三十隻眼睛六十條腿,十五隻青蛙十五張嘴。
二十八隻眼睛五十六條腿,十四隻青蛙十四張嘴。
……
四隻眼睛八條腿,兩隻青蛙兩張嘴。
兩隻眼睛四條腿,一隻青蛙一張嘴。
(以上二十九句箴言請重複一遍)
呱!
以上一行字對應一小節,四十八小節彈下來活兒不好的會累,活兒好的會困,這時再看到最後一小節的兩個二分音符(就是最後的那句呱),猶如飢腸轆轆的人看到一桌好菜,精蟲上腦的人看到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簡直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
看完了哈農,我們再來看車爾尼。
Op.849 No.16:
這頁五線譜的普通話版本大概是這樣的:
呱!一隻青蛙一張嘴!又一隻青蛙又一張嘴!還有一隻青蛙還有一張嘴!呱!
呱!四隻眼睛八條腿!又四隻眼睛又八條腿!還有四隻眼睛還有八條腿!呱!
呱!五隻青蛙五張嘴!又五隻青蛙又五張嘴!還有五隻青蛙還有五張嘴!呱!
呱!十隻眼睛二十條腿!又十隻眼睛又二十條腿!還有十隻眼睛還有二十條腿!呱!
呱!六隻青蛙六張嘴!呱!
呱!又六隻青蛙又六張嘴!呱!
呱!還有五隻青蛙還有五張嘴!呱!
呱!又四隻眼睛又八條腿!呱!
呱!嗚啦哇啊呼哼哈!哇啊哼呼喵吱呀!五隻青蛙五張嘴!呱!呱!
(以上重複一遍)
第二頁譜子懶得翻了,反正就是青蛙之歌的各種變體吧。
噢對了,這篇普通話請務必活潑有力地 (Molto vivace energico) 念出來。
我真是精通各種語言啊。呵呵。
這種音樂風格在車爾尼299中也得到了延續,雖然偶爾也有稍微動聽一些的作品(比如第34號),但基本還是可以看作是青蛙之歌的進階版。
比如Op.299 No.36,即便不識譜看長相應該也能看出來了(對,我就是懶得翻譯了):
總之,哈農和車爾尼這兩位鋼琴教育界的黑白雙煞,幾乎用畢生精力為人類獻上了一首又一首有多實用就有多無趣的青蛙之歌。真是呱呱呱!不過,車爾尼740或許是青蛙之歌中的小異類。作為一個只彈過第11號和第49號的技術渣,我實在沒啥發言權,就是覺得這兩首還是有點萌的。
所以,當我第一次聽到肖邦練習曲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震驚的:卧槽?這尼瑪是練習曲?練習曲為啥可以這麼好聽啊!(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視頻,油管上的貼不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有人告訴我某某辯論隊有個辯手很帥,我一邊哦一邊在心裡呵呵。結果一見真人,卧槽真特么帥啊!打辯論的為啥能長這樣啊!帥哥帥哥別打辯論了我們談談戀愛好不好嘛!【害羞臉】
扯遠了。
總之,詩人寫練習曲,會把練習曲寫成詩。
就像馮唐翻譯泰戈爾,翻譯出的還是馮唐。
用三度練習曲舉個例子:
這譜子乍一看挺正常的,比什麼陽關三疊二泉映月看著簡單多了。其實呢,呵呵。
不信我們來玩一個是男人就堅持20秒的小遊戲。伸出你們的右手,拇指無名指一組,食指小指一組,然後快速輪流敲打桌面。
偷懶的人可以換成拇指中指一組,食指無名指一組。不知道堅持過30秒的男人有幾個。
有個網站叫don"t shoot the pianist,他們畫過幾個漫畫就是講這首曲子的。
比如這個(請感受一下錯亂的右手):
再比如這個:
由此可見,從技巧上而言,這貨是貨真價實的練習曲。
或許你會問,寫這麼好聽為啥要當練習曲啊。這就要講個故事了。
從前有個叫肖邦的男人,他寫了四首敘事曲,十分難彈。於是這貨很擔憂:媽的老子曲子寫得這麼好你們彈不了可不行啊!於是他寫了一堆練習曲。
這故事真的假的我也不知道,反正我鋼琴老師是這麼講的。雖然當年我練習曲彈了一首又一首,敘事曲他連一個音符也不讓我碰。
總之,練習曲就是個名字,不用太在意。就像我有個同學叫郝帥,最後這名字也不過是個美好的願景罷了。
順便說一句,其實到了後期,挺多練習曲都挺好聽的。比如莫什科夫斯基Op.72 No.11,彈起來又好聽又好看。
最後,反對樓上有人說肖邦練習曲「名為練習,實為炫技」。後世之人仍然在拚命的練習肖邦的作品,後世之人仍然在以能不能彈肖邦作為某種程度上的評定標準,就是他老人家最想看到的了。
這種意義上,好聽與否倒是很次要。
肖邦作練習曲,大致就是這樣的想法:我拿它天天練著玩,你行么?
不認真看我還以為你說的是沈文裕呢。
說真的,炫技這種自降逼格一萬級的事兒肖邦是干不出來的。畢竟,滿口之乎者也的也就是孔乙己了。牛逼的人物咱不提,就算是我,你給我一百萬讓我low我也不願意啊。
沒錯。逼格和錢,我選逼格。
誰讓你給的錢不夠多。
衆所周知的,也是正確的事實是:蕭邦的兩套《練習曲》超越了手指練習,成爲了具有獨立價值的音樂作品。
可能有人覺得題主的措辭有點奇怪,但我想蕭邦在寫《練習曲》的時候很可能確實考慮了「如何傳世」的問題。這些作品有兩個特點:
1. 它們是對類型的反叛。類型與格式,在最好的創作者那裏,只是一個創作的藉口。不是剛好有練習曲這麼一種東西嗎?那我就來寫點練習曲吧。但最好的創作者痛恨用正統的方式寫任何東西。「練習曲不是這麼寫的。」嗯,那我就這麼寫了。
2. 《練習曲》和《前奏曲》都是對巴赫的致敬。風格上的差異是時代使然,蕭邦深入地研究過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也對其非常崇拜。但如果他在十九世紀寫巴赫風格的音樂,就好比今天的一個中國導演拍電懋時期風格的歌舞片一樣。蕭邦不是一個 retro 人,他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前衛人。但對巴赫的研究保證了蕭邦自己的作品的「邏輯性與風格上的一致性」(Richard Taruskin),換言之,蕭邦有深刻的古典修養。
所以,如何傳世?1. 我叫妳們看看練習曲能寫成什麼樣,don"t tell me what I can"t do。2. 我不是只會破壞的傢伙。我懂歷史,我有基本功。要是沒有肖練估計我就得彈一輩子車爾尼了……想想就有點憂桑
最高票的那個不要嘲笑車爾尼啊,人家800多部作品裡面可是很有些厲害的練習曲呢,除了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那幾部之外還有巨量的作品存世,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練習曲。
比如740,屬於技巧與格律並重的代表,其實是有一定欣賞性的,只是大部分人演奏的時候要不然就是把它當單純的練習曲,要不然就是沒有達到要求速度,出不了效果啊。強烈建議聽聽這個。
資瓷正版,從我做起!
再回到寫曲子的目的上來,一部分練習曲確實是為了鋼琴教育而寫的,還是要拿我們的車老說事。他是貝多芬的學生,李斯特的老師,技術自然是夠夠的,但人家不登台演奏啊(傳說有自閉症),所以這些熱情就拿來虐學生了嘛。而且他自己寫的曲子除了練習曲之外基本難度都是相當之大的,與胡梅爾有些類似,音效華麗指法複雜,沒有點真功夫也是駕馭不了的。
隨便舉個例子,車爾尼有夜曲,好聽不好彈。
他練習曲的目的就出來了吧,「練完老紙的練習曲你才能彈這些好聽的!」
絕的不明顯的話可以再看看這個:
像不像740 的第一條。練習曲這個玩估計學琴的都會有種先入為主的感覺,自動帶入哈農車爾尼外加一個拜耳,但是,我要說的是,這個曲子除了這三位的之外幾乎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啊!其他人寫的都有一種「看我連練習曲都那麼高逼格」的即視感,以至於現在看見Etude我都呵呵一笑啊!
肖邦的練習曲就屬於後者。不過目的大致與車爾尼相同,都是自己音樂所需的技巧的一種凝練形式,至於好不好聽那全憑作曲家風格啦。
引用Wikipedia( Etude (Chopin))的一句話「Although no nicknames are of Chopin"s original creation, they create interesting pretext and encourage the imagination to fabricate epic works embodied by these studies.」 那些練習曲的別名沒有一個是肖邦自己加的。後面還有提到,整個études Op. 10 是為了紀念和李斯特的相識,所以加上了"à mon ami Franz Liszt" (to my friend, Franz Liszt)
(以下內容純屬瞎扯:個人倒是覺得有點像挑釁他的競爭對手:「聽說你很NB,來彈彈我的作品怎麼樣~」 還有一個段子是說肖邦創作時在遇到一些技術瓶頸 「revolutionary playing style」,用之前鋼琴家寫的練習曲又解決不了的時候,所以乾脆自己寫練習曲。這不是正如某些學霸,做老師出的習題已經滿足不了他們了,所以乾脆自己給自己出題做 = =)
練習曲在早期本來是專指那些「沒有音樂性」、「純粹運動手指」、「能夠加強技巧」的曲子。
然而肖邦有一些極好的想法,本來可以用樂曲的形式寫出來,結果發現這些旋律都有統一的技術技巧,於是乾脆把他們收編為「練習曲」好了。
這些練習曲當然是可以練習技巧的。
科爾托還專門有講授肖邦練習曲該如何練習的,很有幫助。這是我發表的專欄文章
Pianofanie教你快速學樂理系列一(音程篇) - pianofanie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後面我還會繼續添加更多的樂理文章,希望可以幫助你。
是的,肖邦的練習曲在創作之初就是為了「好聽的練習曲」而寫的。
它確實是創作來練習技巧的,但和拜厄車爾尼的純基礎性技巧不同,對音樂性的把握也是技巧。
那個2000多贊的答案純粹在扯淡,所有專業學鋼琴的都知道那是扯淡,但是卻受到一群「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是你說得對!(what?)」的追捧我把題目看成了肖邦是不是練習曲轉世。。。
有個答案說「名為練習,實為炫技」,我覺得只說對了一半。
肖邦就算中二也是這樣的:我練習曲都寫得比你好聽!
肖邦是典型的莫扎特式作曲家。注重旋律和和聲的多樣化,而不是樂曲的結構、動機的變化。從技巧上來講,不會故意難,但是會要裝逼就要裝得無聲無息。
順帶科普一下,與之相對的是貝多芬式,注重結構的邏輯、動機的利用;技巧上屬於「看譜子就好難啊!」那種,當然是針對我爺爺奶奶的判斷來說的。
所以肖邦其實是很鄙視同時代的作曲家們的。即使是對於幫助過他的作曲家,比如李斯特、舒曼,肖邦有時候也會表現出他們的不屑。肖邦有一些信件,具體內容是不記得了,總之就是覺得舒曼是傻逼德國人沒情趣,李斯特是野蠻匈牙利人沒內涵。
基本上肖邦所有作品都是這個莫扎特式的德行,沒有例外(不是這個德行的基本上都遺作了。。)。莫扎特也沒寫過練習曲呀。我認為肖邦寫練習曲只是想借這個體裁寫點曲子而已。練習曲就是那種一個技巧重複一首曲子的類型,類似的還有前奏曲,一個動機重複一首曲子。但是肖邦這種喜歡華麗的旋律的,練習曲這種體裁顯然很適合。另外我覺得肖邦的前奏曲也很練習曲。。
怎麼感覺自己偏題了。。貢獻兩張表情包致歉。。
現在也是作為練習曲傳世的,何況當時
受炫技狂魔帕格尼尼影響,從肖邦李斯特開始練習曲在訓練某特殊應用技巧外,也變成了專業愛好者的演奏會曲目。肖邦練習曲很有詩意性啦,不過往後包括德彪西練習曲已經再也不是枯燥的手指練習了。德彪西有一首練習曲還專門為打趣車爾尼而寫(城裡人真會玩呵呵
只是一種體裁而已,題主不必當真,就像肖邦寫的奏鳴曲,在舒曼眼裡也不叫奏鳴曲,只是把四首肖邦風格明顯的曲子放到一起而已,大意如此原話不記得了。供參考。
人家給起名就命名為「練習曲」啊…如果想要它傳世,當然是這個名字。
-------------------------------------------------------------
《首先說,這些肖練確實每一首都有針對特定的演奏技術,並針對「技術點」有需要達到的技術要求。從這上面說,它的基礎作用和目的當然是練習曲。尤其是當時的鋼琴界經歷著從「莫扎特到貝多芬的鋼琴」(傲慢與偏見里提及的鋼琴演奏…)轉向「肖邦的鋼琴」的技術革新,肖巨巨自己就是技術開創的領頭羊,所以嘛……
《其次,這些技術要求都還蠻難的,對於肖邦、李斯特大概沒啥問題,對別人來說,彈好了倒真可以算是「炫技」……據說肖邦對自己的學生,會針對各人的情況,將曲譜改得容易些給他們彈……這也算旁證了。
《然則,以肖巨巨的審美和自矜,他怎麼可能容許自己寫的練習曲不好聽呢!無論如何,不生動而敏感的、枯燥乏味的鋼琴曲都不會是肖巨巨能拿得出手的,他以自己的審美和作曲天才設計了這些傑作。
不是說每首作品都會專門針對一種高級技巧麼?
不管是琶音 三連音 雙音 八度 黑鍵 半音階 三度音 六度音 等等吧,Op10 和Op25都涉及到了吧
對演奏肖邦的大型作品來說,這些技巧都是必須要掌握的名為練習,實為炫技。
後世之人仍然在拚命的練習肖邦的作品,後世之人仍然在以能不能彈肖邦作為某種程度上的評定標準,就是他老人家最想看到的了。
這種意義上,好聽與否倒是很次要。
肖邦作練習曲,大致就是這樣的想法:我拿它天天練著玩,你行么?
老實說,我不行,所以我現在聽都不聽。
還是德彪西平易近人。
據說肖邦最不喜歡給作品取名字,一般都叫G小調編號89757什麼的,練習曲這部分又有一部分是寫給自己學生用來教學用的,基本可以理解為白居易編蒙學全書結果編出來還是個長篇律詩?(大概這麼個意思吧)
我就是來增加答案多樣性順便來膜拜排名第一答案里的青蛙之歌的,被拜耳車爾尼的數青蛙虐了整個童年的人飄過……
可以說是的!
肖邦甚至對每一條練習曲練習什麼內容都有詳細規劃,所以大家可以在他的練習曲中非常明顯的發現練習的內容。
練習曲不影響他音樂性,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練習曲也有很好聽的。而且可以非常難!比如李斯特的超級練習曲,還有小斯卡拉第的n多練習曲。(後者有點記不清楚了,不是他就是庫泊蘭吧。)
肖邦的練習曲給人感覺就是一種循序漸進,技術類型集中,大家在練的估計都是車爾尼的599.849
為什麼要邀請我。。。
其實肖邦恨我。為了讓後世的我多練琴,死命創作。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也許人家覺得自己富有餘力,單純的想玩玩
推薦閱讀:
※在巴赫的音樂中有時出現的這種旋律是一種常見的技法嗎?
※作為古典音樂大師輩出的浪漫主義時期,有哪些不可不聽的佳作?
※如何評價肖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
※你曾經被哪些古典音樂作品中的旋律洗腦?
TAG:鋼琴 | 古典音樂 | 蕭邦FrédéricChopin | 鋼琴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