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的「結構」到底是什麼,該怎樣練習提高?
我似乎在之前的某個回答中聊過這個...然而我又找不到了,那麼這裡就特地拿出來系統的講一下吧。
結構這個詞,從字面意義上實際上是可以理解很大一部分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從所謂結構素描的畫法,來理解什麼是繪畫中所謂結構。
————————
要講清楚結構,先來看它的字面意思:
結:有兩層意思:1.繩子,或者細線綰成的疙瘩。有停頓、鏈接、聚集、製造、變化等引申意。
2.結實,牢固,健壯等意義。
很顯然,首先,結是指一個點,或者說至少是可以看作是一個點的事物。
其次,這個點,是在一條線上,並且使這條線停頓、變化的位置;又或者,這個點是鏈接幾條線,聚集幾條線的位置。
再者,這個點應當是一個穩定的,不會輕易發生變化的位置。
注意:這裡的結,強調的是變化、鏈接發生的時間、位置等。
那麼,從繪畫的角度來引申上面的意思,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句話:結是指畫面上,穩定的、關鍵的、描述變化發生和結束的關鍵位置。
好,我們再來看下一個字:構。
木字旁指的是木條。「冓」意為「碰頭」。
「木」與「冓」聯合起來表示「木條的頭部相互銜接」。
冓,交積材也。──《說文》
注意:這裡的構,強調的是連結和組合的過程和形式。
那麼,引申到繪畫方面,我們可用這樣一句話來理解:構是指畫面上,任何事物(抽象或具象)的組合方式,以及連結形式(強調其過程)。
最後綜合以上,所謂結構,指的就是:畫面上(形體、構圖、三大構成等)變化發生的位置,以及變化發生的趨勢和形態。
因此,藉由結構這兩個字,實際上就可以描述畫面上任何變化的時間地點和經過。
以上就是對結構二字從書面上的理解。
下面再從具體的圖片來分析,結構。
先不急著用複雜的繪畫作品來分析,我們先從一個簡單的二維平面上的形狀來分析。
——————————————
二維結構:
二維結構的描述:
對於一個二維平面,簡單的講,我們需要描述的就只是形狀面的邊緣——以及這個邊緣的變化情形。
所以,我們用節點來描述邊緣變化情形,用線來描述邊緣線的構成方式。
二維結構的層次關係:
描述變化的節點,有其主次關係;結構線也有其構成的主次關係。
————————————
這個說法會顯得非常抽象——但是實際上,即使是理解到這個抽象程度,結合構圖原則,也會有足夠的指導意義。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想在寫生中準確而快速的找准形,把眼前的對象進行分析,找到對象的結構關係,以及結構的主次,也是最重要的步驟。
——————————————————————
然後將這個規律推廣到三維,就能理解所謂空間與形體的結構:
如圖:
在三維空間中,用來描述一個對象的界限是面,因此,我們可以說,想要準確描述一個三維對象,就需要明確三維中面的轉折和變化趨勢;而這個面發生轉折和變化的關鍵位置,就是線。
這裡要岔開講一講,直接表現面,在繪畫中實際上是無法做到的(在不參與別的間接表達的情況下),這與在紙上畫一個二維對象不同——這是一個降維的過程。從數學上來講,可能三維圖,截面圖,等等很多方法都可以表達的很清晰(比如建築類的工程圖,即使會有用到透視之類的方法,其運用的透視方法與畫畫也有很大區別——據我印象,建築系的圖,大概有三四種透視表現方法)。
但是從畫畫上來說,方法實際上要少得多——透視和光影。我能想到的大概就這兩個方式。
這裡又要岔一下,那就是——明暗交界線到底算不算結構線的組成部分?
我的觀點是:不是。明暗交界線在很多情況下會與結構線相重疊,但是兩者之間不會有很直接的聯繫——明暗交界線就是單純的用光影表現面的起伏的方法而已。
線的走向,確認了面的形狀和面的轉折關鍵位置,同時,也是表達透視的關鍵:平行線與垂直線。
(所以你經常能看到的結構線都是網狀,但並沒有必要把所有的網狀結構線都畫上去,與二維平面的形狀結構一樣,只要找關鍵轉折位置,以及起止位置的結構線就足夠清晰表達轉折)
——————————————
空間中的點:
在三維空間中,結構線自然也會相交並擁有關鍵節點——
因此在作畫過程中,我們的作畫步驟就是從平面上的節點起手,然後是空間中的節點,然後是結構線,最後再表達面的轉折。
如圖:
(下圖只是隨意畫的幾塊東西的組合...不要吐槽難看)
簡單的分這樣四步的話,
第一步就是在把對象抽象為平面二維的對象,並得到一些關鍵的結構點;
第二步從幾個關鍵結構點開始,構建其結構關係,這個時候,按我大學老師的講法,就是在鋼絲架構上蒙上一層絲襪...如果說這個絲襪無法支撐成為你想要的體塊,就必然是結構分析有缺失。同時,透視和空間關係也是在這一步保持正確的;
第三步開始區分邊緣和內部;
第四部給光影塑造面片起伏。
===============================================
以上,就是我對所謂客觀結構的認識。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複雜的東西,我稱之為主觀結構造型的問題——構圖、形體的組合關係以及形態分析等等都是應該屬於這個結構分析的內容。
主觀結構造型
先從簡單的開始。
為什麼同一組對象,甚至同一個方向的同一個對象,在水平不同的人畫出來會有水平上的差異?當然,我先假設兩方的作品都沒有基本的造型和空間錯誤。
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對象結構的複雜性造成的。
客觀對象的結構極其複雜,以至於從理論上來講,不論是照相機還是超寫實,都不能還原其結構的複雜性。
因此,如何歸納對象的結構,做到簡潔而有邏輯,這是一個非常看能力的事情。
——————未完待續
美人在骨不在皮
皮就是外輪廓,骨骼肌肉就是結構。
骨骼肌肉畫錯,影響皮相就是結構不對。
有的大師甚至偷屍體解剖,在這裡就不點名了
學美術時畫真人頭骨是一件很微妙的體驗,
聽說這骷髏頭是老師在亂墳崗撿的,
小時候最怕骷髏的我,又恐懼又驚嘆骷髏之美。
就是把複雜的形狀歸納成簡單的幾何體,想要練習多畫畫石膏就行
沒啥乾貨,單純概括一下學畫畫時老師講的
首先,先練習畫石膏幾何體
畫到這種程度,一眼看上去型沒有大問題
這種時候就可以開始畫靜物或者石膏頭像了比如這張圖
在練習的時候要概括的看成石膏幾何體來畫
比如這樣
只要時刻記得每一個物體都是由幾何體組成的
結構也就能畫出來了
結構,即是描繪對象的空間透視關係在畫面的正確反映。
比如一排等高的電線杆,你站在一頭看過去,離你越遠的,看上去就越短,輪廓也越來越模糊。
又比如,單一一個立方體,遠端看上去要比近端略小。如果你把各個面都畫成相同的面積,就是結構「錯誤」。
透視中,形體輪廓近大遠小的規律,是結構的根本。但「結構」不止於此。還有因光影投射造成的黑白灰以及彩色色彩的對比關係的變化。
比如在頭像素描中,在頂光環境里,鼻尖下的陰影通常是最暗的地方,因為鼻尖是臉部最高的部分;同理,眼窩和鼻廁的陰影變化關係,也反映著一個人的鼻樑高度與輪廓的銳度;眼瞼與眼球之間的投影細節則能表達眼瞼的厚度,嘴唇上及其周圍的明暗變化細節,表現出嘴唇的結構;這些內容把握正確了,畫面中對象面部就會顯得立體而生動;反之則會讓人感覺十分彆扭。
比如說人物畫中人物的服裝上,布料的褶皺,是由重力作用引起的,與其與人體接觸的部位、姿態都有關係。
在空間層次上,近處物體輪廓清晰、明暗及色彩關係對比相對強烈而明確;遠處物體輪廓相對模糊,明暗及色彩對比也相對模糊。。。。。比如你站在海邊,近處海與天空是很分明的,不僅是方位上,而且顏色上也有很大不同,而到了天際線,尤其是陰天時,海天線看上去若有若無。。。
另外,繪畫對象的質感的表現,也是「結構」概念中的一項,同屬於布料,麻布、棉布、綢緞各有著不同的質感,這種質感可籍由褶皺的形態、對光源的反射狀態來加以體現。。。。。
這些需要你仔細觀察、總結,並在練習中反覆推敲。
========================================================
南柯一夢的評論中的觀點,很有代表性,所以在這裡加以解釋:
南柯一夢
您的回答的有例子 1.透視關係 2.光影關係 3.明暗關係 4.反光 5.色相 6.補色 好像唯獨沒有結構關係,衣服那個栗子隱約有點結構。
您所說的「結構關係」,是狹義上的機械性結構,或說是對象物體的幾何結構。對對象的幾何結構的研究,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最終還需要在透視、光影以及色彩關係上加以正確反映。
相對而言,物理上的幾何結構容易理解,通過一定量的結構素描的訓練,大致都能掌握。但對於很多初學者而言,掌握了幾何結構的規律,未必能正確理解對象諸如透視、光影以及色彩關係。而這些關係的本質,恰是對象幾何結構在視覺上的體現。比如在頭像寫生中,許多同學之前應該都畫過五官的幾何模型,但在實際寫生過程里,往往將其概念化,不能正確反映寫生對象的細節特徵。
實際上,在繪畫中所說的「結構」,是廣義的——即平面上對立體空間中的對象物體,在視覺形態上的反射,而空間透視現象、光影明暗變化、色彩變化等等一切視覺因素的本源,皆來自於對對象的幾何空間結構關係的把握。所有這些都屬於繪畫對象的「結構關係」。而且正真在畫面中直接表達出來,也只能是這些。
所以,能夠正確理解並正確表達出對象的空間透視、光影、以及色彩等等的視覺關係,才能正確體現對象的(內在的幾何)結構關係。
結構就是人體皮下的肌肉組織走向 骨骼的生長趨勢 結構就是形體 關乎你畫明暗時的轉折面過渡面 建議臨摹裸體速寫 骨骼速寫 我是通過裸體速寫提高自己對結構的掌握提高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
結構: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當然這是字面意思)。
美術上的結構,人體比如輪廓,裝飾(服裝)褶皺/轉折的地方就必須要畫出來,體現視覺空間效果。
如果是物件,也是輪廓結構。
要說提高,平時多加練習,當然不能盲目地練習,一定要多觀察,思考。
哪裡轉折,哪裡就是結構
要讓看畫的知其然,畫畫的就必須知道其所以然。
你不知道轉折就出不來空間和體積,畫面就平。
妄自揣測,題主是因為畫面平所以被人給出尋找結構建議。
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在基礎繪畫裡面,出現轉折,那麼面的朝向必然發生變化。在同一個光源的情況下,面的朝向發生變化,這個面的顏色深淺,必然發生變化。
但是!變到什麼程度?這個就需要觀察了。
理論只能告訴你從哪裡變,觀察才能告訴你變到什麼程度。
其實也就是一些東西的大致形狀的擺放的位置好像是這樣
推薦閱讀:
※boogie board有買的價值么?
※校服上的水筆印子洗不掉,能把這個畫點什麼遮掉么?請給我個萌萌噠圖案!?
※美術史中所說的出現「士流化」傾向是何意?
※水溶彩鉛臨本推薦,分享繪畫經驗?
※怎麼樣才能畫出一幅人物動態有張力不死板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