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玉璽有滿文嗎?

如題
如果有請列舉,沒有的話請解釋原因
感謝回答!


清朝的玉璽有滿文嗎?

一個字回答:

至於理由很簡單:後金以及清朝是滿人建立的王朝。在玉璽上刻自己的文字是再正常不過的。

所謂「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清朝的玉璽分為三種:全滿文,滿漢雙語,全漢文。我以著名的「清二十五寶」作為例子詳細的介紹一下清朝自乾隆皇帝之後的玉璽樣式作用以及上邊刻印滿文的轉寫

「清二十五寶」指的是由清高宗乾隆皇帝所制定的代表清王朝政權的二十五枚」御用國寶「的總稱。分別為:

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二方、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

詳見於《清宮交泰殿皇帝寶譜》,以下簡稱為《交泰殿寶譜》

由於從太祖努爾哈赤起到乾隆初年,清朝官方一直沒有明確規定玉璽的確切數目,以至於到公元1736年乾隆即位後,可以被稱為」國家御寶「的印璽已達到29種39方(參見康熙朝《欽定大清會典》載御寶二十九方)。並且如此之多的玉璽,中央政府並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何種文書使用何種玉璽,直接導致這39方玉璽用途不明,印製混亂。例如:「丹符出驗四方」,「奉天法祖親賢愛民」,「巡守天下之寶」等。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根據本朝歷代皇帝玉璽實際用途和對前朝皇帝御寶考證,最後將「御用國寶」的總數規定為二十五方,並且制訂了各自詳細的適用範圍。古人以天為陽,以地為陰,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周易》里將一三五七九,五個數字相加,即得二十五。《周易·大衍》里也有「天數二十有五」之句。乾隆用古人之典來欽定寶璽的數目,以象徵自己的王朝能綿延無限。

在這一年(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細緻的釐定了這25方御寶的」寶文「,除青玉」皇帝之寶「為滿文篆書外,其餘都是滿漢雙語篆書。乾隆十三年,創立滿文篆法。為使滿漢文書左右比例協調,乾隆皇帝頒旨:

除「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之寶」、青玉「皇帝之寶」因在清入關以前就使用,「不宜輕易」外,餘二十一寶一律改鐫,將其中的滿文本字全部改用篆書。

(誰知道這道聖旨原文,求告知啊,/(ㄒoㄒ)/~~)

乾隆釐定二十五寶之後,剩下的十四方御寶中,有四方乾隆認為「於義未當」,其餘十寶送到盛京皇宮中珍藏,這就是「盛京十寶」。這十方御寶於乾隆十一年(1746)入藏盛京皇宮鳳凰樓,乾隆二十七年(1762)又對盛京十寶作過一次調整,將「丹符出驗四方」改刻為「制誥之寶」,改刻原因則史載不詳。

二十五寶平時密藏於紫禁城交泰殿的寶盝中,一寶一盝。寶盝為兩重,皆木質,製作精美。寶盝置木几上,外罩綉龍紋的黃緞罩,分列於御座左右。

關於清朝歷代皇帝除去「清二十五寶」之外的閑散印璽,可參考《明清帝後寶璽》和《明清帝後璽印》二書。

下面是喜聞樂見的上圖時間:圖片來自《清皇室御用二十五寶圖鑑》和《明清帝後寶璽》,多圖預警

感謝 @aponia 的糾正,我有4處轉寫錯了,以改正。

另, @aponia 分享了一個網址,裡面有很全的轉寫,大家可以參考:

Precious Seals of the Qing Dynasty

1. 大清受命之寶(白玉質),滿文刻印為:abkai hesei aliha daicing i boobai

承天授命的大清國之印,以表示皇帝道統。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章皇序「之用。

2. 皇帝奉天之寶(碧玉質),滿文刻印為:han i abka de jafara boobai

皇帝敬奉上天之印,以表明皇帝順從於天。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章奉若「之用,即:表明清代皇帝的統治是奉天命而行。但這只是一種象徵,實際上,迄今還未發現鈐蓋此寶的檔案文書,表明此寶極少使用。關於此寶的含義,乾隆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釐定國寶時曾有過如下考辨:

「至謂『皇帝奉天之寶』即傳國璽,兩郊大祀及聖節宮中告天青詞用之,此語尤誕謬。大祀遵古禮,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寶。聖節宮中未嘗有告天事,或道籙祝厘時一行之,亦不過偶存其教耳,未雲命文臣為青詞,亦未嘗用寶。且此璽孰非世世傳守,而專以一寶為傳國璽,亦不經。蓋緣修《會典》諸臣,無宿學卓識,復未曾請旨取裁,只沿用明時內監所書冊檔,承偽襲謬,遂至於此。」

指出康熙朝和雍正朝《大清會典》對此寶的認識錯誤及其原因,並最後將其確定為敬天之表徵物。乾隆十三年(1748)詔改璽印中的滿文本字為滿文篆書時,該寶未改刻而保持原貌。

3. 大清嗣天子寶(鎏金質),滿文刻印為:daicing gurun i siraha abkai jui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章繼繩」之用。制度規定其"以章繼繩″,即大清遵照上天的標準而行事。「繼繩」之意為「繼繼承承」,即繼承。皇位繼承時使用的玉璽,代表國家行使權力。乾隆十三年(1748)詔改璽印中的滿文本字為滿文篆書時,該寶同樣被乾隆帝認為是「先代相承,傳為世守」的舊物而未被改刻。

4. 皇帝之寶(青玉質),滿文刻印為:han i boobai

據乾隆十三年上諭:「青玉皇帝之寶本清字篆文,傳自太宗文皇帝時。」則知此寶刻治於皇太極時。當時滿文篆書初具雛形,到乾隆十三年創立成熟和規範化的滿文篆書,並施之於寶璽,其生髮之跡清晰可見。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布詔赦」之用,皇帝登基、傳位、進士提名、大赦天下、頒布詔書等事」皆鈐此寳「。

5. 皇帝之寶(栴檀木質),滿文刻印為:han i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為作「以肅法駕」之用。制度規定其"以肅法駕″,它是清代實際使用最多的一方御寶,皇帝頒詔,冊封皇后等儀式多用之。此寶為「以肅法駕」之象徵物,故凡清帝行圍及駐蹕圓明園或避暑山莊時,都要以這方「皇帝之寶」隨駕。此外通過對清代皇帝詔令文書中寶璽使用狀況的統計分析表明,二十五寶中用得最頻繁、範圍最廣的也是這方木質「皇帝之寶」,諸如皇帝登基、皇后冊命、皇帝大婚、發布殿試金榜及其他重要詔書上均鈐用此寶。可以說此寶是清朝皇權的重要標誌,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6. 天子之寶(白玉質),滿文刻印為:abkai jui i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祭祀百神」之用。制度規定其"以祀百神″,祭祀廟宇神靈,撰寫祭文後鈐此寳。

7. 皇帝尊親之寶(白玉質),滿文刻印為:han i niyaman be wesihulere boobai

制度規定其"以薦徽號″,皇帝尊崇親屬之印,用來封贈皇族成員徽號,例:皇帝、皇后要有徽號,上徽號詔時要鈐此寶。據《大清會典》記載:

「凡加上尊號、徽號,冊立皇后、皇太子,冊封皇貴妃、貴妃、妃、嬪……其應給紙冊誥命,中書科繕寫,送閣用寶。」

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記載上徽號情況的清代檔案中也鈐蓋有此寶。

8. 皇帝親親之寶(白玉質),滿文刻印為:han i niyaman be niyamalara boobai

各位沒有看錯,的確是「皇帝親親」。並不是乾隆賣萌(大霧(ˉ▽ˉ;)...)。「親親」中,第一個「親」為動詞,為晉賞之意;第二個「親」為名詞,指皇室親族。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展宗盟」之用。制度規定其"以展宗盟″,皇帝晉賞親族時,鈐此寳。

9. 皇帝行寶(碧玉質),滿文刻印為:han i yabubu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頒錫賚」之用。制度規定其"以頒賞賚″,對有功之臣,皇帝在賞賜頒詔時,鈐此寳。

10. 皇帝信寶(白玉質),滿文刻印為:han i akdon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征戎伍」之用。制度規定其"以征戎伍″,皇帝徵兵編製六師時,鈐此寳。

11. 天子行寶(碧玉質),滿文刻印為:abkai jui i yabubu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冊外蠻」之用。制度規定其"以冊外蠻″,皇帝冊封少數民族首頜時,鈐此寳。

12. 天子信寶(青玉質),滿文刻印為:abkai jui i akdon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命殊方」之用。制度規定其"以命殊方″,對少數民族和屬國地區頒令時,鈐此寳。

13. 敬天勤民之寶(白玉質),滿文刻印為:abkai be ginggulere irgen be gosi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飭覲吏」之用。制度規定其"以飭覲吏″,尊敬上天仁愛百姓之寶,用於來京朝覲官員降旨時用。

14. 制誥之寶(青玉質),滿文刻印為:hese wasimbu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諭臣僚」之用。制度規定其"以論臣僚″,敕封五品以上官員,鈐此寳。但實際上多是在冊書或誥命上鈐用。按清朝定製,覃恩封贈五品以上官員及世爵承襲罔替者則頒發誥命,誥命因發放的對象不同名稱也不同,官員本身受封稱為「誥授」,封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生者稱「誥封」,死者稱「誥贈」。但不管是「誥授」,還是「誥封」、「誥贈」,都要鈐蓋「制誥之寶」。據《大清會典》記載:

「凡給功臣世襲罔替誥命,分別世次敕書,由該衙門開載功績,移送內閣,交中書科繕寫,送閣用寶,仍行該衙門給發。其子孫承襲時,令該衙門將原給誥敕送閣,中書科填寫承襲人名年月,仍送閣用寶。」

這裡所用之寶,絕大多數是這方「制誥之寶」,此寶是二十五寶中使用較多的一方。

15. 敕命之寶(碧玉質),滿文刻印為:hesei tacibu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鈐誥敕」之用。制度規定其"以鈐誥敕″,皇帝對六品以下官員發布敕論,鈐此寳。清代的敕書分為敕命和敕諭兩種。敕命用於敕封外藩、覃恩封贈六品以下官員及世爵有襲次者,為捲軸形式,六、七品二軸,八、九品一軸。敕諭則有敕任官員、敕諭臣民、敕封或諭告外藩之別。敕書最後都要書明頒發年月日,並加蓋「敕命之寶」。

16. 垂訓之寶(碧玉質),滿文刻印為:tacibure be weri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揚國憲」之用,用來宣傳國家典章制度。制度規定其"以揚國憲″,頒布向全國庶民宣揚國威、皇帝功德的論旨,鈐此寳。

17. 命德之寶(青玉質),滿文刻印為:hesebuhe erdemui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獎忠良」之用,用以鼓勵忠誠賢良。制度規定其"以獎忠良″,獎勵軍功,加官晉爵之論,鈐此寳。

18. 欽文之璽(墨玉質),滿文刻印為:bithe be ginggulere boobai

各位沒有看錯,「欽文之璽」的確以「璽」為名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重文教」之用。制度規定其"以重文教″,皇帝頒發有關文化教育一類文告時,鈐此璽。

這是「清二十五寶」中,唯一一個以「璽」為名的印璽

春秋戰國時,所有印章均稱為「璽」,並有官璽和私璽之別。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規定天子之印獨稱「璽」,群臣官印及百姓印章只能稱「印」。又規定以玉作為「璽」的專用材料,官印和百姓印不得以玉為材。「寶」字最早用於皇帝印始於武則天。據《舊唐書》記載,武則天晚年忌諱「死」字,因「璽」字和「死」字諧音,就下令改「璽」為「寶」。武則天去世後,唐中宗繼位,又將「寶」改為「璽」。唐玄宗登基後,再次改「璽」為「寶」。從此以後,「璽」稱「寶」成為定製,歷朝歷代相沿不改。乾隆整改清朝璽寶制度,重新使用古稱「璽」命名「欽文之璽」,以示自己對「以重文教」的重視。

19. 表章經史之寶(碧玉質),滿文刻印為:nomun suduri be temgetule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崇古訓」之用。制度規定其"以崇古訓″,皇帝表彰古書籍等時,鈐此寳。

20. 巡狩天下之寶(青玉質),滿文刻印為:abkai fejergi be ?urdeme baicara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從省方」之用。制度規定其"以從省方″,皇帝在各地巡視時,鈐此寳。

21. 討罪安民之寶(青玉質),滿文刻印為:weilennge be dailara irgen be elhe obu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張征伐」之用。制度制度規定其"以張征伐″,皇帝派軍隊征伐叛亂時,鈐此寳。

22. 制馭六師之寶(墨玉質),滿文刻印為:gubcingge coohai be uheri kadalara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整戎行」之用。制度規定其「以整戎行」,皇帝控制管理全國軍隊,頒布指令時,即鈐此寳。

23. 敕正萬邦之寶(青玉質),滿文刻印為: tumen gurun be tacibume tob obu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誥外國」之用。制度規定其"以誥外國″,對外國使臣回書,對屬國或少數民族政權迴文時,即鈐此寳。

24. 敕正萬民之寶(青玉質),滿文刻印為:tumen irgen be tacibume tob obu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誥四方」之用。制度規定其"以誥四方″,皇帝向全國百姓發出文告,即鈐此寳。

25. 廣運之寶(墨玉質),滿文刻印為:forgon be badarambure boobai

據《交泰殿寶譜》記載,此寶作「以謹封識」之用,以重視。制度規定其"以謹封識″,凡是皇帝親筆題寫的匾聯等處,其上若用印,即鈐此寳。

26. 太上皇帝之寶(碧玉質),滿文刻印為:ten i dergi hūwangdi i boobai

是的,各位並沒有看錯,「清二十五寶」並不是全部的玉璽。的確,這二十五方印璽是乾隆皇帝重新仔細整合過的,但架不住乾隆皇帝是個愛折騰的「十全老人」,他當了太上皇之後,又給自己做了一塊。況且,四大天王有五個人這類事,也是蠻多了(開個玩笑~)。

這方「太上皇帝之寶」制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當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頒布了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所寫的建儲密詔(密建皇儲),立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次年新正舉行了禪位大典。乾隆帝歸政後,仍住在養心殿訓政,嘉慶皇帝則只能住皇子所居的毓慶宮。嗣皇帝年號嘉慶,只對外使用,宮中繼續用乾隆年號,批閱奏摺、任免官員等重要政務權力仍掌握於乾隆皇帝手中。凡三品堂上官任免諸事皆由太上皇決斷,用璽太上皇帝之寶。

太上皇帝之寶:碧玉質,交龍紐。四壁刻有乾隆《自題太上皇帝之寶》御題詩,裱邊鈐「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存於雕雲龍紋紫檀匣中。

這方「太上皇帝之寶」是清宮帝後寶璽中最大的一方,體現了太上皇權力的至高無上。此寶製成後曾陳設於太上皇宮殿中的皇極殿御案上。此外另有「太上皇帝之寶」數方,皆作漢文篆書,用於書畫鑒賞活動。

後記:深呼一口氣,總算是寫完了。拖了一整天,寫的蠻久的了,上班偷偷摸摸的寫著,領導不要發現我,領導不要發現我,領導不要發現我。「清二十五寶」的大體介紹就到這裡了,估計大家看到這裡也累了。由於我才疏學淺,滿文篆書我看不太懂,所以各印璽刻印轉寫錯誤之處,請大家指出。希望對題主和各位閱讀的小夥伴有幫助。現在這二十五寶在故宮博物院中展出,有興趣的小夥伴可前去一睹為快。

PS. 附上我為了轉寫,研究了2個小時的滿文篆書寫法表:

你就說像不像貪吃蛇吧。。。。。


有。滿文象徵意義逐漸取代了實際意義,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有中文在各方面都能替代滿文。
這也是為什麼你會問這樣的問題。不然就問的是刻了什麼滿文。


推薦閱讀:

如果你有一枚印章,你會選擇在上面刻什麼內容?為什麼?
零基礎,怎樣學習篆刻印章?
什麼樣的印章才算是好的印章?
有哪些有意思的闲章?
公司一般用到哪些印章?它們的作用與法律效力如何?

TAG:清朝 | 篆刻 | 印章 | 滿語 | 滿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