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紅樓夢》中的薛寶釵?
一個參與度不高的玩家。
活在繁華的園子里,懷著必死之心微笑度日。
她看過各種可能的路徑,從而安於自己的命運。能看清楚的,對她都沒什麼吸引力。
所以,遊戲開局時,她走在寶黛二人前面,但最後體驗沒有他們深刻。
1 雪洞
四十回,借太君遊園之機,一窺諸人居所。探春闊朗,黛玉靈巧,而寶釵居於雪洞之中。在戲園子里,她迎著賈母點熱鬧戲文、甜軟點心,但她的屋子不因眾人到來而刻意修飾。賈母皺眉,她不分辯一句。給自己留出一方自在空間, 是入世中保全自我的分寸。
賈母不喜歡她,因為她沒有人間氣。這些個東西,從賈府到寶玉,她不是真在乎。活到賈母這個份上,資源都在手裡,不怕人惦記,只怕人不惦記。不惦記的人,她看不透,更無法掌控。元春未必沒看到賈母看到的這一層。只是她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元春之命運,和寶釵之命運如出一轍。若只憑寶釵身為二奶奶身份的責任心和身份束縛,也可期待結果上的安心。但賈母不會甘心。心頭寶物捨出去,買家識貨、買得起不夠,還要惜貨承情才行。寶釵未曾承過賈家的情。賈母可能說不清自己對這個姑娘的感受,但直覺上一定抗拒。繁花錦簇遇上滿原荒雪的恐慌。
華林生霧,遍體生涼。感受到涼意的,賈母一個,寶玉一個,黛玉一個,可卿一個,探春一個,寶釵一個。賈母合眼聽筵席上樂聲兒孫喧鬧。寶玉以為這涼意來自流水落花春去。黛玉在夜裡睡不著,擔心這園子,更擔心自己落茵何處。可卿活著時保全自己尚且不能,一枝徒然草。探春以為一番革新可推開天地。寶釵站在冰水裡,睜著眼睛,感受著寒意寸寸侵膚。這寒意和冷香丸一樣,於她是滋養,完善著她對世界的認知。至於自己會不會死在這冰水裡,不是很重要。叫醒別人,逃出去,驅趕這涼意,更不重要。
2 無情
她於這世間隔了一層冰,一直視自己為外人。顧念的人不多。這些人或許對她有所求,但撇開這些,對她也是真掏心窩子的熱心。媽,哥哥,鶯兒或許算。
母兄安好,家業平安,自己有清凈方所過日子,足矣。
七十六回,湘雲怨言:「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
又如金釧事、香菱事。湘雲在她的能力範圍之外,金釧是事後之語,而香菱是她動一動手就可以改變其命運的人。她沒有出手。
無情嗎?相反。
寶釵若見到尼采抱住驢子哭,應該不會笑。
太容易理解每個人的處境和需求,一旦移情,難免傷己,只能剋制。
枯形寄空木,諸子為糞壤。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對自己的命運都看淡,何況他人。
越是強調克制慾望的人,天性中慾望越強。這是熱毒和冷香丸的比喻所託之義。
「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別離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
「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
徹底無情的,不可能動人。一朵牡丹,僵立並不美,最美的是在風裡微微搖動卻端立自持之時。
明知自己心底有情而剋制,表面波瀾不驚,卻在垂眉斂目時漏出些微盪意。那種豐富的層次,才是端方動人之處。無情,是姿態罷了。
3 寶玉
她小時候就看熟了西廂,明白那是怎麼一回事,情深意長生生死死,自己卻沒敢動過心。
難動,也不敢。
寶玉就是典型的那個年紀的好男孩子。一點皮,親親熱熱,坦坦蕩蕩,黏上去叫姐姐。
別的,他還什麼都不懂呢。
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
晶瑩雪,是敬;寂寞林,是憐。男子之心,隻字可窺。
黛玉是女人,至情至性。
寶釵是「士」。隔離了性別屬性,只寫其疏離高遠通透冰冷。
寶玉對她沒有真心,外人看著或許慘,她不會。因為沒有期待。
即使是嫁進賈府遇上敗落,寶釵也不會驚慌。這是她早就知道會發生的事。我想像過,飄雪的日子,遠處爭吵聲哭泣聲漸起,小廝慌慌張張從門外跑進來。開口吩咐下人之前,她抬頭看了一眼。天空青灰高遠,雪花漫漫,飛卷如一個舊春日裡的柳絮。
4 釵黛
與寶玉相比,我對寶釵和黛玉的關係更感興趣。寶玉於寶釵的意義是具有情愛可能的異性,只在情慾方面有新認知。黛玉於寶釵,是自我成長的回顧。
黛玉殘荷聽雨直對生死的激烈,和寶釵眼中這一切將化為糞壤的冷靜,同出一源。能看見曹丕曹操陶潛的脈絡。兩人與寶玉論道那一場也是。兩人寫詩,共同之處是眼中萬物有靈。
黛玉眼中的靈是活潑靈動的,生機來自情緒,「借得梅花一縷魂」,「一團團、逐隊成球」。
寶釵眼中的靈是基於慾望和需求的,生機來自意志,「珍重芳姿晝掩門」,「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月夜聯詩,若是寶釵和黛玉,不會發生。因為寶釵知道此情此景,詩閘一泄,情緒會帶出什麼來。她不會開那個閘。
和黛玉的區別,是她們倆年紀際遇決定的各自所擁有的一手經驗領域不一樣。
黛玉有過高貴富有的門庭,一雙才貌出眾真心相愛的父母,經歷過母喪父死,寄人籬下,與寶玉從小相伴。
寶釵有一個有心無力的母親,和一個草包哥哥。經歷過家中頂樑柱的死。書里沒寫,很容易想像這意味著什麼:家族生意的下滑、親朋關係的散失和下人的欺瞞。
寶釵在園子里的身份我覺得甚至比黛玉尷尬。黛玉雖寄人籬下,前路無著,但在園子里這一段時間,上有賈母護著,中間的正頭主子皆知林家家財已併入賈府,下面閑言碎語雖然難聽,但如果黛玉不介意,自然傷不到她。她苦在介意。
寶釵雖是得了家主「愛住多久住多久」接待的客居,年歲一長,薛家心思路人皆知,難免懷著看笑話的心情,尤其是園子里各位主人。抄拿大觀園唯獨沒碰蘅蕪院,名為尊重實抹嫌疑。寶釵立刻託辭搬走,其心境大概也是「這個地方住不得了」。
因此她看黛玉,像看以前的自己。
湘雲與她心性不同,湘雲永存一份天真,她憐惜;黛玉卻實實在在就是另一個她。黛玉的笑話只有寶釵最懂,破開來講給眾人,別人才解其幽微之處的趣味,因為她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知識儲備、體悟路徑一致。年紀遭際不同,才是兩人不同之處。拿錢給婆子賭的黛玉身上,我們能看到寶釵的模樣。推想早年學畫的寶釵,難免想到打琴譜的黛玉。
我沒有研究過索引考據,如果釵黛原型本為一人,非常自然,而曹雪芹也知此人如己。年紀上,按書里寫的心智性情,寶釵應該在十五歲上下。十四五歲之前是黛玉,過了十五歲,顰顰之態隱去,容姿艷光宛然,嘴角多了一絲笑意,周身卻帶上了冷意。
5 女孩
一色玩器皆無,因為任何非必須品都意味著必要之外的信息錄入,太吵。畫畫兒同理。一開始的興趣來自技術性的探究與嚮往。但知道那要怎麼做之後,從中無法獲得趣味,也就放開了。
因為悟性高,有極高的經驗轉化率。二手經驗加少許一手經驗,即可領悟這個領域的奧妙,沒必要親歷太多。我相信寶釵會饒有興趣地看三流小說。Coco Chanel也是這類人。涉世不必深,觀世即洞明。大部分時候可以給出人們想要的,早有一套嫻熟的面具手法隨身攜帶。
但,沒有任何一手經驗的部分,她不熟。偶爾一慌亂,才可窺見一點真正的她。
芹官很明白。因此寫清楚寶釵的面具和套路之後,再提到寶釵之處,往往是她失態之處。
和哥哥吵架動情。被寶玉諷為楊妃。撲蝶,推到黛玉身上。坐在寶玉身邊繡花。
你看,不過是一個這個年紀的女孩子。
6 青雲
那句「好風憑藉力」,若把青雲之高解讀為宮中府中,也太看低她了。鴟觀鵷鶵。
做妃子做二奶奶是薛家的心思,不是寶釵的心胸。
她的青雲,是九萬里風鵬正舉,是垂翼若九天之雲。老莊她當然讀過,李清照的故事也一樣。人人都看到探春志向遠大,寶釵的志向更高遠過此。她看見弊端,看見改革弊端的路徑和代價,也能看見改革的結果——即便成功,也不過如此。能看清楚的,對她都沒什麼吸引力。擺脫身為人的局限,翱翔於青天四宇——這是她不可能實現的幻想。
7 終局
黛玉困於情而死於情,熙鳳困於貪而死於貪。寶玉苦於痴。妙玉的局限性是傲,終究高潔受辱;巧姐前半生運氣來自家境,後半生被家人所害,身份低至農婦;探春的能力終究無力救助她在乎的東西。襲人囿於忠,晴雯死於狂。
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性格,是什麼讓他們成為他們,他們就困於什麼死於什麼。這是上溯到易經生養病耗死,更遠一點到那張太極魚圖的世界觀。下來到金瓶梅到紅樓,講的還是這個故事。如今日光下大街上,匆匆而過的人,依然走在這個軌道上。
寶釵的局限性是冷,結局應當是冷眼見著一切都離去,終於免不了心痛。她一直把自己放在觀眾的位置上,命運會遂她的意讓她在這個方向上走得更遠從而讓她痛苦——活著,還在這裡,看著一切衰敗。
8 局外
心智和境界上,前期是寶釵大於黛玉大於寶玉。後期是寶玉境界上高於寶釵,心智上寶釵仍然理解他。寶釵成於她的通透聰明,也被這通透困死了格局。這紅塵里,熱春光一霎冰涼,她觸到涼意就收回了手。缺了熱度,終難圓滿。
我們視野之內的故事,寶黛二人是一直在成長的。他們交出了靈魂,得到了相應的體悟。
寶釵看諸人的局限性都是清楚的,尤其是自己。然而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她看見了一個旁觀者所能看見的一切,也止步於此。
人物寫成自有邏輯,我們讀到的寶釵,未必是芹官認識的、想寫的那個寶釵。
他本人對寶釵是怎樣的態度?
以上這些,他都懂。比寫出來的更多的,他也懂。
是個真正溫柔的男人在寫女孩子呀。
脂硯批寶釵為博知所誤,對這個世間越了解的深,對世間的事知道的越多,越容易灰心冷意。寶釵的「冷」也許和她太過「慈愛」的母親,和不學無術,被稱為呆霸王的哥哥有莫大的關係,父親早逝,家裡的事薛姨媽多半都和她商議,她太早的成熟了,她不是在呵護下成長的,在她同黛玉的談話中說過,我和你是一樣的,雖有個哥哥你是知道的,只是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人生的哀傷,莫過於親人長時間帶來的無形的影響,那種內心隱隱的悲感,很難輕易化解,可能會形成某種把本我隱藏很深的性格,寶釵的可憐是沒人會覺得她可憐。她能理解並同情別人,但卻少有人能理解她,寶釵的善良和黛玉並無二致,至於認為她很有心機,就如同黛玉先前猜疑寶釵,是沒有識得寶釵的誤解。她同情香菱孤苦伶仃的無助,同情湘雲幼年就沒有父母的苦楚,同情岫煙家道貧寒的困窘,對黛玉有姐姐的親厚,對寶玉也有真情流露的瞬間。寶釵外表是端莊的,溫婉的,冰雪聰明的冷美人,但她的內在更是豐富的,熱忱的,有真摯情感的女兒心,或許冷的背後是一顆更加熾熱的真心。
富貴的出身,絕頂的美貌,出塵的性格,圓融的處世,極度自律,刻意低調,克勤克儉,隨分守時——「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蒲松齡評點嬰寧,說她「隱於笑」,用憨生和狂狷來隱藏保護自己,寶姑娘何嘗不是「隱於冷」?作為一個本質是「晶瑩雪」的女性,她盡自己的力量做到俗世意義上幾達完美、多藝近妖的地步,可對於自己的命運和家族的命運來說,還是無力挽狂瀾,不能扶傾倒。這就是美好被毀滅的悲劇。
在那樣一個時代,身為女子就天然獲得了原罪,幾乎沒有人格獨立和生活自由的可能。即便神仙妃子如林妹妹,山中高士如寶姐姐,都只能空自懷著靈心慧膽,規行矩步鬱鬱而終。更不要提其他或貧或賤的好女子了。曹雪芹說「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無過於此。總有人說她野心大,道她的種種退讓委婉是婊,這是多麼深的誤讀。
黛玉和寶琴均對柳絮作悲詞,她卻說,這柳絮本是無根的東西,偏偏要謅好了,才不落套。「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任是悲歡離合,興衰更迭,我亦淡然處之。三人中僅有她能把悲景看得如此通透淡定。
可見那些蔑稱她虛偽野心的人多麼愚蠢。寶釵待所惡之人不露惡色,總在退讓沉默,並非因為她剋制自己,而是因為前面所言,她看得太通透了。正因為看破紅塵,洞察世事,才心如雪洞;正因為心如雪洞,才通達智慧,萬事不爭。
菩薩磐涅,化了七情六慾,才有極大的慈悲。寶釵同樣。她的無情,是一種千帆過盡、看破人間千萬象後的無所謂;而她的慈悲,又是這種無所謂衍生出來的寬容。正是因為她能看透一切,所以才淡然自持,也正是因為看透一切,才不愛脂粉,才誰也無法相信。
脂硯齋道,「歷經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說得真好。
她是真正的淡薄出世。她以蟹諷權貴,她見柳絮不以悲,她風雨陰晴任變遷……看得清萬世繁華都為過眼雲煙,才得大徹大悟,才可萬事不爭,才得以洗盡脂粉,透著一種看似無情的動人之處。如此佳人,偏偏被萬人誤讀作塵世中的野心家。想起她曾詠過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禁為卿長一嘆。
《顧城談薛寶釵》——摘自《顧城哲思錄》
寶釵屋子一片雪白。她是天然生性空無的人,並在「找」和「執」中參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適,是因為並無所求。林黛玉敬她妒她,除了姻緣之故以外,更主要的是,這是一個她無能為力的世界。
林黛玉心性之強,達到女兒的頂點。她知道湘雲、探春都不如她,至於寶琴,更是視之若無,所以很好;但對於寶釵一直心懷恐懼,這個恐懼是一種對於未知的恐懼,她無法明白寶釵的心之所在。寶釵生為女兒身,卻並無多少女兒性。
林黛玉不會嫉妒襲人,但是她較上了寶釵。真性情之間的關係並不都是友好,經常是非常殘酷的。
寶釵的空和寶玉有所不同,她空而無我,她知道生活毫無意義,所以不會執留,也不會為失敗而傷心;但是她又知道這就是全部的意義,所以做一點女紅,或安慰母親,照顧別人。她知道空無,卻不會像寶玉一樣移情於空無,因為她生性平和,空到了無情可移。她永遠不會出家,死,或稱為神秘主義者,那都是自憐自艾之人的道路。她會生活下去,成為生活本身。
她與生活唯一的不同,是她還看得到虛空和走進虛空的人看見的幻影。也只有她,聽清了寶玉最後的不祥之言。 寶釵無妄想,亦無理想,亦不會破滅,又啥都明白,自可過太平日子。
她無求無喜,卻一切有度,不是無可奈何的折中,確是一種天然的「合適」。這「合適」的法則舉世無例,所以也不拘泥。所做大體是公正,名分上的事情自去做,但也無私。對針尖麥芒的黛玉她意外愛護,贈詩送葯。小心眼的人讀此多以為是她籠絡伎倆,其實不然。寶釵還是知人品性,清濁。她看黛玉倒是較寶玉為重。其實她又何嘗看得上寶玉。
薛寶釵根本的體現了中國哲學的另外一個方面,她的屋子裡一片雪白,什麼都沒有。實際上她是最早悟到這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人了。她不是通過痛苦和思考悟到的,而是天性如此。家裡破產,哥哥被抓了,趁有活口,勸她媽媽問問他還欠了別人多少錢,都沒錢了,她也無所謂。她是真正無所謂的人,可是她一切事都做,一切都要做的合適。她不求目的,只有合適,這就是中庸之道。這種合適又很微妙:這個人應對這個事,它合適;他們倆之間這樣做合適,它是隨機應變的,又是先驗的。這個合適蘊涵在她的所有內里外在中間。實際上她根本看不上賈寶玉,但她也無所謂。
她是無所求的人,所以你不能以市俗經驗推想她的動機,為什麼要什麼,她就像「月映萬川」,只是現象罷了。
薛寶釵天然的悟,有一事可以說明。賈寶玉早先看戲,魯智深有句唱詞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當即寶玉就落下淚來,黛玉就吃了一驚。寶釵於是說:「壞了,這個人悟了」黛玉說:「哪的事啊,看我問他一問。」黛玉就問了他兩句話,寶玉一呆就答不上來,也就不想這件事了。這是他第一次感覺到世界與自己沒有關係。那麼實際上,寶釵說「壞了」的時候,就已經在前面等著他了。
中國只有兩次描畫了人間的天國,一個是陶淵明的桃花源,一個是紅樓夢的大觀園。
在《紅樓夢》里,人無論好壞,只論清濁,其中的女兒性恰恰體現了中國人對於人性和諧的最高夢想。男性化的醒悟往往在於領悟自身的虛幻,將人歸於天。而女兒是水做的,無須這種領悟,她們是天化的人,自身就是天上無塵的花朵,在顯示冥冥之時,上天也不能不欣賞自己的創作。
我認為《紅樓夢》之所以這麼漂亮,不在於它僅僅是寫好了一個什麼故事,或表達了哲學觀念,而在於它體現出中國精神一個特別美妙的地方。
這個美妙的部分在西方文學裡本來是個絕望的部分,就是浮士德說的「真美呵,你停下來吧」,但是就消失了的那個部分。它不停下來,因為執之者失。這時中國就採取一個什麼辦法呢?——此時無聲勝有聲,此處相望不相聞。
任萬物自生,如天觀世。每個生命的美麗都不去駕馭,自現而自隱,自滅而自生。黛玉和寶玉,愛的那麼深切,也沒有說,我愛你,一點也沒有。它就是兩個心的顯示過程。
她也曾有過靈動叛逆的青春,只是那青春太短暫。
紅樓夢第七回中說寶釵從小有個病根,是從胎里帶來的一股熱毒,脂批對此註解道「凡心偶熾,是以孽火齊攻」。寶釵小時候父親尚在世時,大概也曾是掌上明珠,頑皮靈動。後來父親去世,家道敗落,哥哥無能,母親年邁,又準備入宮當女官,準備進宮的女子自然不能再任性...各類事情的積壓之下,寶釵兒時的那份炙熱被冷香丸死死鎮壓,唯有大觀園中的些小時刻,微微上升,而後又迅速被壓下。
寶釵是不同黛玉的。黛玉萬般不幸,卻有自嘆自憐耍小性子的權力,寶釵是沒有的。你怪她心機太重嗎?冷心冷性嗎?太過圓滑嗎?那你可知天真爛漫的少女變成圓滑心機的冷美人經歷了什麼?或許她也曾清夜了難眠,輾轉抽泣,卻沒人巴巴的送了兩條舊絲帕來。
大觀園是紅樓夢中少男少女的逃避所,他們在裡面吟詩作對好不快活,以此逃避成長將會帶來的種種無奈妥協和分離。這樣的逃避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在那個寶玉喜聚不喜散,黛玉喜散不喜聚的大觀園裡,寶釵寫下了「任他隨聚隨分」。也是寶釵,抄園之後第一個主動搬出大觀園。每每看到這裡就為寶釵難受一次。太過明白也是一種痛苦。但世人大多羨慕明白人,既羨慕,就不會想到她們的痛苦。
寶釵算是很正能量的人了,但言語間的悲觀棄世,其實何下寶玉。她背給他們聽她喜歡的戲文「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言語間也許是羨慕那樣出離的生活的,因為那是她這一世都到不了的境界。
她這一生,青春短暫,之後看似精緻的利己主義,其實再沒有真正為自己而活過。我是不信她對寶黛只有心機的,她對寶玉有些純真的愛慕,對黛玉也有發自內心的愛護,甚至對寶黛有真心的祝福,我不知道曹公到底是怎樣給她的故事收尾,但我想她不是壞人。
她小小年紀就體悟分聚無常,鴻爪雪泥,因此日後就算敲斷玉釵紅燭冷,也欣然接受。一個讓人充滿敬意的女性。
其實薛寶釵何嘗沒有自己的個性?只不過她的個性被她的責任感壓抑了。和林黛玉孤身一人不同,薛姨媽是個寡婦,薛家唯一的男人薛蟠不成器,寶釵要承擔比一般的閨中女兒大得多的負擔和壓力。
在當時的社會中,這就決定了薛寶釵只能壓抑自己。
人世冷暖,薛寶釵和林黛玉看得一樣清楚。林黛玉的精神寄託是他和賈寶玉的愛情,為了這愛情她願意犧牲一切;薛寶釵的精神寄託是自己的母親、哥哥和家庭的命運,為了自己的責任她願意犧牲一切。
兩個人都是無私的、偉大的、悲劇性的。紅樓夢的一大『悲』,就是所有的閨中女兒沒有人能主宰自己的命運,都是為了某個外在的存在活著。
薛寶釵是個怎樣的姑娘?
讓我們先來看看紅樓夢裡的諸人對她的評價。
寶釵剛到賈府時,賈府諸人眼裡的寶釵是這樣「年歲不大,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起小丫頭子,亦多喜與寶釵去玩。」——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因為寶釵的得人心,所以林黛玉心裡便有些醋意,不大高興。而寶釵呢,卻渾然不覺。
賈母對她的評價是這樣的「提起姊妹來,不是我當著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萬真,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都不如寶丫頭。」——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
黃金鶯俏結梅花絡》
在第三十六回中,薛寶釵坐在寶玉床前,接過襲人沒綉完的肚兜兒隨手繡起來。被林黛玉和史湘雲看見了,史湘雲也要笑時,想起寶釵素日帶她厚道,忙掩住口。
就連一向尖酸刻薄的趙姨娘,對薛寶釵的評價也是滿口誇讚。「人人都說寶姑娘會行事,很大方,今日看來果然不錯。他哥哥能帶了多少東西來,他挨家送到,並不遺漏一處,也不露出誰薄誰厚,連我們搭拉嘴子他都想到,實在的可敬。」——第六十七回《饋土物顰卿念故里
訊家童鳳姐蓄陰謀》
眾人對寶釵都是稱讚不斷,那薛寶釵是怎麼對待他人的呢?
她對待賈環如同寶玉一樣的對待,並不區分對待。
史家接史湘雲回府的時候,史湘雲捨不得走,她怕下人傳話給史家,令史湘云為難,所以送著史湘雲離開。
賈寶玉拿她取笑,把她比喻成楊貴妃,她正色駁斥後,發現寶玉黛玉羞紅了臉,便收住口不再說。
邢岫煙家貧,她幫邢岫煙拿回當掉的衣物,並沒有告知薛姨媽,為邢岫煙留得一點臉面。
她發現林黛玉說了牡丹亭的幾句詩詞,好言規勸。連賈寶玉都不禁問到「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
可見她對人特別寬厚,不咄咄逼人。處處為人留有餘地。
薛寶釵的判詞中有這麼一句「可嘆停機德」,停機德的典故出於《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樂羊子遠出尋師求學,因為思家一年即歸。 其妻樂氏正在織布,得知樂羊子回家的緣故後,拿起剪刀將布機上的絹割斷,以此來比喻學業中斷將前功盡棄,以規勸樂羊子繼續求學,謀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廢。鼓勵丈夫謀求仕途經濟。在古代,女子賢惠被稱為有停機之德。
薛寶釵確實是個很有德行的姑娘,她厚道、待人寬厚。她也很有才,但藏愚守拙。樸素低調。
在第八回里,寶玉去梨香院探病薛寶釵時,寶釵的穿著是一色半新不舊,看來不覺奢華。
薛姨媽說她從小不愛脂粉釵飾。
劉姥姥參觀大觀園時,看到薛寶釵的房子如雪洞一般,樸實的很。
薛寶釵這個人,平時話是不多的。沉默寡言是對她最好的形容。書中有這樣的描寫「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
王熙鳳對於薛寶釵沉默這一點,也有過這樣的說辭「拿定主意,不幹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第二十二回中因賈政在此,反倒禁住了寶玉姊妹。大家全部緘口禁言。而寶釵呢是這樣的描寫「寶釵原不妄言多話,便此時亦是坦然自若。」可見,寶釵平時話就不多。
薛寶釵的才氣一樣過人,只不過她不愛處處爭強。
薛寶釵曾做過一首食蟹絕唱。
桂靄桐陰坐舉觴,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於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眾人看畢,都說這是食蟹絕唱,這些小題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從這首詠蟹詩就可以看出來,薛寶釵不是不能諷刺,而是她並不願意那麼做。
來看看她和湘雲討論的關於作詩選題的討論。
寶釵說「詩題也不要過於新巧了。你看古人詩中那裡有那些刁鑽古怪的題目和那極險的韻腳?若題目過於新巧,韻過於險,再不得好詩,終是小家子氣。」
「我平生最不喜限韻,分明有好詩,何苦為韻所縛?咱們別學那小家子派,只出題,不拘韻。原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樂,並不為此而難人。」
於是,薛寶釵的詩詞中有「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自然為尊。
在賈元春省親的時候,提點寶玉,鬧得寶玉要稱她為「一字之師」。
薛寶釵的詩書才能,待人接物還再其次,治家理事這點堪稱大才。
第五十六回,&<賈探春興利除宿弊 薛寶釵小惠全大體&>中,薛寶釵有這樣的幾句話,「幸於始者怠於終 繕其辭者嗜其利」!
「還有一句至小的話,越發說破了;你們只管了自己寬裕,不分與他們些,他們並不敢明怨,心裡卻都不服,只用假公濟私多摘你們幾個果子,多摘幾枝花兒,你們有怨沒處訴去。他們也沾些利息,你們有照顧不到,他們就替你們照顧了。」
用人能力之強,了解人性之深。
薛寶釵協助理家的時候,並沒有仗著手裡的權利做些什麼利己的事,也沒有怎樣爭強好勝。而是謹小慎微,但是她理家的那些方法,實在叫人稱讚。
後來,薛蟠娶了夏金桂。夏金桂無理取鬧,挾制住了薛蟠,又想將及寶釵,皆被寶釵暗以言語彈壓其志。夏金桂將香菱的名字改做秋菱,寶釵也不以為意。夏金桂後來無法無天,動輒打鬧不休,薛寶釵皆走開,不理睬。
薛寶釵是個很有智慧的姑娘,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相當大氣。知道什麼人的話可以當真,什麼人的話不用當真,絕不會給自己找閑氣生。安分隨時,厚道有德。有大才卻不顯,有德行卻深藏。
說到底,這薛寶釵真是個好姑娘!
————微信公眾號:圓圓嚼菜根
脂胭齋評論:「待人接物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可厭之人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足見其行事。
有個性,一首螃蟹詠,諷刺世人太毒了些。
有佛性,能詠出 「千絲萬縷終不改,隨他緣聚緣分」,卻背負著家族的命運和興衰。
有善心,雖以黛玉之名行金蟬脫殼之事,卻在她說出西廂記台詞時沒有點出。
考慮周全,管理能力強,無論是幫湘雲開螃蟹宴還是幫惜春羅列繪畫用材抑或代管大觀園,都井井有條。
寶釵抽到的花名簽上的任是無情也動人就像她的寫照,山中高士晶瑩雪,也只能辜負儂華過此身。
初讀紅樓,喜歡寶釵,是覺得她夠功利,懂得適者生存。不喜歡她,也是因她太功利,一個人能步步為營到扮演任何一個恰如其分的角色,使人恐懼。
再讀紅樓,漸漸也體會到高票答案中內佛外儒,或者說是內道外儒的境界。
但三讀紅樓,我認為寶釵是真真切切的儒家修行者。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仁德很遠嗎?我想要為仁行善,那麼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現代人的思維受西方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里影響,區分應然與實然,將二者二元對立。但如孔子那種古典思維,這二者是不區分的。當我按照這個東西去做時,它便已經實現,實現在過程,而不是將理想作為一個遙遠的目標。這亦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去激勵人,追求比現實更美好的生活。所以他有入世精神。但這亦是「盡人事,聽天命」。拼盡全力去做,但沒有人保證你做了之後一定能得到預料的結果,但只要做了,就好了,剩下的交給天命來計算。所以說儒家,他本身就含有超脫的精神。
想到柳絮詞。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流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她隨聚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寶釵的入世,是做好此身、此時、此地。
寶釵的出世,是面對人生困境,從容恬淡。
如她那樣心境清明的人,寶玉真的是她的乘龍快婿嗎?家境中落,有腹如草莽的哥哥,她難道不清楚?她不是沒有寶黛反抗封建社會的勇氣,而是她始終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如其說,是儒道互補。
倒更像儒家的本質。
-----------------------------------------------------
看到陸陸續續有那麼點人感謝和贊我的回答感到很感動,剛好只是那時候隨心所想寫下的答案。
不過這學期的宗教學課堂交了相關的論文,有了更多思考,我會逐漸來豐滿這個答案。
我的老師不認同我的觀點,發了顧城評價薛寶釵的一篇文章給我看,闡釋的是她是位道家的高人,是第一個看透,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人。
我不認同。
我說過,我是從古典思維的角度去分析的。古典思維里沒有應然與實然的區分,固然沒有世俗與聖性的二元對立。聖性與物性兩種邏輯的對立,是與信仰的缺失有關的。
寶釵是有空性,可是她的空,是儒家的修身,是「富貴於我如浮雲」的氣度。
她是有信仰的,一個沒信仰的人,說不出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她是山中高士晶瑩雪,高潔,卻從不是孤僻之人。
高士是什麼?
是道不行,乘桴桴于海,從我者,其由與!
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前者出自哪?出自《論語》。
後者呢?出自《孟子》。
孔子推行德政禮制的時候,他難道不清楚應然與實然的區別嗎?他不清楚世情的險惡嗎?
古往今來,中有孔孟,西有蘇柏,近有歌德,朱光潛,通通都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大家。
蘇格拉底願以死相搏,賭世人一場清醒!
而哲學王告訴我們,走出洞穴的人冒著被囚徒反抗的危險,亦要揭示真相。
朱光潛呢?他的一生,都是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我知道寶釵是有看透世事之後的無可奈何,可是無可奈何又怎樣?
孔子也有心灰意冷的時候,但始終以天下為己任,不會遁世但求自保。
寶釵身上最貼合道家氣質的,是「內聖外王」。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內聖外王跟儒家學者追求的政治理想不謀而合,他們希望內在修養優秀的人來主持國家大局,而寶釵作為紅樓中的女子,她的內聖,是世事洞明,她的外王,是人情練達。
這是她修身的方式,她的自我修養,是儒家道和禮的理想狀態。
《中庸》里寫,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與脂硯齋評價她「待人接物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可厭之人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何等相似!
這是極高明,而道中庸。
看似無情。
然,任是無情也動人啊!
真正開始覺得自己懂寶釵,是在最近幾年。雖然我初中的時候就看了紅樓,但是說實話,寶釵、寶玉兩個人物的確被曹公賦予了太多太多的內涵,不是當年的我可以看懂一二的。趁題主這個提問,就把心中對於寶釵的感覺全面地說一下,也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寶釵是一個內佛外儒的人。也就是說,她本質上是釋家,她所有的冷,所有的淡然(包括對生命的淡然),都是性空與看透。她從本質上看透了這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人生。世間所有的虛妄,都是不值得她縈繞於心的。這是絕大的智慧。而她更加智慧的是,在大破以後,走向了大立。看透一切以後,她並沒有出家,沒有遁世,反而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心態入世。去承擔她應該承擔的責任,去扮演好所有角色。這就是寶釵的「時」,順應時勢,這是深得佛家真空妙有之真意。因為本心不執著,所以可以幻化成任何需要的樣子。《華嚴經》的《金獅子章》中就說,金無自性,隨工巧匠緣。而當時的世界最大的價值準則便是儒家,所以寶釵便扮演了最無可挑剔的符合儒家規範的大家閨秀。
上面說的是寶釵的「神性」,就是其哲學上的一面,但是她如果被塑造成一個聖人佛祖,那就了無意趣了。所以,她身上還有人性。
寶釵的人性,就是她從娘胎裡帶來的熱毒。這份熱毒不是僅僅對功名利祿的追求,而就是普通的人性。她那麼通透的人,還不免有時候「凡心偶熾」。所以便有了她尖刻的諷刺(比如詠螃蟹),有了她活潑的撲蝶,有了她被比楊妃後的憤怒,有了她為寶玉綉肚兜時的小兒女心腸(我絕不認為寶釵愛寶玉,沒到這個程度,但她作為一個青春女性,這輩子見過的同輩又非近親的男性估計一隻手能數過來,看到寶玉這樣的殷勤美貌的公子哥,心裡沒一點微波怎麼都說不過去)。有了這些人性以後,寶釵就變得更加立體,也更加真實可感。有人說,寶釵的凡心,就是冰山下的火焰,雖然被壓抑(冷香丸,代表後天的智慧和教養,來壓抑熱毒的),但是還是會時不時地冒出來。這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總的來說,寶釵的佛性主要表現在有很強的出離心,她有看透無常之苦的智慧,(出離心並非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是要救世的,寶釵並沒有這個感覺)她更像小乘佛教的修行者,只是並未離群索居,反而是在這十丈紅塵之中。但是寶釵不僅僅只有出離心,還有凡心,雖然這個凡心是被壓抑的,但是還是非常鮮明地存在著。所以就構成了複雜的寶釵。她既為我又無我,既現實又看透,既犀利又寡淡,既機敏又藏拙。這樣的矛盾綜合於一人,使我看到了曹公塑造人物的功力,這種複雜深厚,也是我最喜歡寶釵這個人物的原因。我最喜歡的是曹公的塑造,不是寶釵這個人(當然我也很喜歡寶釵這個人,只不過不是「最喜歡」)……如果紅樓裡面的人都是真人的話,在現實中,我最喜歡的應該是湘雲。但是若論人物的豐富性,還是要屬寶釵。
再說寶釵的兩大黑點,其實都是誤會。最好解釋的就是她對金釧兒之死的態度。首先,因為上面所說的,她本質上對生死看得很開,所以她的確不會動容。但是不代表她毫無同情心。因為當時她是去安慰王夫人的,所以她要扮演的角色是一個貼心的外甥女,而不是一個道德審判官。所以自然是怎麼能讓王夫人安心怎麼說。逝者已矣,生者為重。其次她在向王夫人道安慰的時候,並不知道金釧兒自殺的真相,後來見到寶玉在王夫人那裡哭,才猜到了一點什麼。王夫人說是金釧兒打壞了她的東西,她一生氣就讓她出去兩天。這種說辭是非常合理的。如果當時寶釵相信了王夫人的說辭,那她的一番話就沒有什麼問題。雖然有些地方考慮得的確太過於輕忽,但是她當時的重點放在安慰上,所以別的也就不會太在意。
另一個就是金蟬脫殼,嫁禍之說也是毫無理由的。這裡曹公主要是為了塑造寶釵的另一面,就是除了藏拙以外,還有機敏。寶釵怕的只是當面撞破以後的尷尬,和小紅萬一應激之下做出不太理智的行為。看一下脂硯齋的評價就知道了,他在這一段的批註是,可見寶釵並非拘拘然一迂夫子。盛讚了寶釵的機變,而無一絲貶語。可見在當時的大戶人家裡,這種情況下的脫身根本和嫁禍扯不上一點關係。因為小紅沒有能力威脅黛玉,而事實上,事情也到此為止,以後並無波瀾。
黛玉稍微憂心賈府入不敷出的時候,寶玉還在說「反正短不了我們兩個的」。
寶釵身上已經無半點富麗閑妝,屋子有如雪洞了。
有些人說是寶釵空,靜,還有人笑話她沒品味,還要老太太給她拾掇屋子。
她跟岫煙說「這種東西(玉佩)收拾收拾倒還有一箱子」。
是她沒有嗎?
是,也不是。
寶釵父親死了,她家已經不再是皇商,唯一繼承人是哥哥。薛蟠是個怎樣的敗家子不用介紹了。
她跟母親住在賈府,何嘗不是……寄人籬下。
她是已經意識到了,四大家族,至少自己的家族,就要敗落的先兆。
所以她決心,先從物質享受上,不做一個大家小姐。她家裡丫頭不過香菱鶯兒兩個。黛玉除了雪雁紫鵑還有不少小丫頭。寶玉自然不用說了。
黛玉總共縫過幾個荷包,而寶釵晚上,跟鶯兒整夜的做針線。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她還送燕窩給黛玉吃。
黛玉之美在於性靈,在於永遠未落塵泥,永遠沒有沾過柴米油鹽……家族還沒傾敗,她就死去了。
而寶釵,是一位真的山中高士,她真是德行合一,隨時守分,舍小我全大體,可悲可嘆,悲嘆之處在於,如此高士,依然抵不過命運洪流,雪夜病逝。(高版後四十回做不得數)
寶釵黛玉都早熟,只是寶釵早熟在了早早感受承擔了生活的壓力。
黛玉早熟在了早早體會到了人情冷暖。
而寶玉,真是個孩子。
所以黛玉跟寶釵,最後互相了解,互相欣賞,她們成了好朋友,甚至心靈上的知己。所以在書中她們都是合詠的:可嘆停機德,誰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寶釵跟黛玉,其實是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裡,血肉漸漸豐滿起來的女性形象,美好的一體兩面。
黛玉之情,不是才子佳人的情,佳人愛的是才子的人物標緻,滿腹才情,將來可能高中榜首的希望……
但是寶玉這個富貴閑人,混世魔王,貌倒是有,才在姐姐妹妹里還要居末流,更無什麼文韜武略,將來能博個封妻蔭子。
黛玉愛他,就是因為他是寶玉,她懂他,他也懂他!兩個人是兩小無猜,也是最好的朋友,心靈的伴侶,還是(情感上)最親的親人!
這多麼像我們現在追求的愛情啊。
林黛玉,真的是古往今來的第一位出現在書里的,有些有肉的女朋友。
黛玉的薄命,在於:當世誰人知愛情為何物?何況她生於大廈將傾之時,她來人世,只能是還淚,有緣,無份。
而寶釵呢?
以前的貞潔烈婦,歌頌的德,都是「女德」。
什麼是女德?
就是壓抑自己成全一個封建社會要求的道德典範。其實很多人現在都這樣看待寶釵。
但是在我眼裡,她其實不輸男兒。她是一個真正的「山中高士」,以前文學作品裡面,誰曾用「山中高士」這樣的詞語形容過一個女人?
人說,男人要有擔當,要有義氣,要能屈能伸。
我在寶釵身上,都看到了這些,形容磊落丈夫的美德。
奉養母親,規勸哥哥,節儉持家,敲打制衡夏金桂。給黛玉送燕窩,面對黛玉所有曾經的猜忌諷刺都在一夜風雨中互吐心跡大度原諒,兩人從此親厚知己。
有人說寶釵有佛性,我以為然。
寶釵的悲劇在於,她有才,有能,有志,有德,然而她是個女孩,她的宿命就是嫁做人婦,還沒什麼太好的選擇。
她只能看空,只能看破,不然聰慧如她,又怎麼在這末世,守護著寡母活下去?
而她們誰都不是為了滿足俗人的意淫「哪一個更適合當妻子或情人」而生,而活,而死的。
嫁給賈寶玉,尚且是個悲劇。
更別提(若是可能)嫁一個俗之又俗的男人,還要怪她不是個足夠讓人魂牽夢繞的情人了。在對《紅樓夢》的評論中,寶釵常常作為一個反面人物而存在,尤其對於沒有讀過原著的人而言更是如此。人們認為寶釵世故,善於籠絡人心,尤其體現在善於討長輩的歡心,勸寶玉專心仕途,考取功名。在人們心中,寶釵作為一個少女,卻如同老幹部一樣又紅又專,這與清高孤傲的黛玉形成了很明顯的對比。黛玉如同仙女般的存在使寶釵顯得愈發的『俗』了,褒黛貶釵長時間成為了主流風向。
這種傾向有其歷史原因,在對《紅樓夢》的解讀上,理解的標準是有政治正確的。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反封建、解放後的階級鬥爭,都使《紅樓夢》被解讀成了一部反映資產階級封建大家族必將走向滅亡的著作。賈寶玉和林黛玉成了反封建的鬥士,而相對應的寶釵則成為了封建秩序的擁護者。紅學家也未能在學術上獨立於政治,造成的典型結果就是1987年央視《紅樓夢》的製作。
雖然87年已經算是解放後最開放的時代,但是對於紅樓的研究卻是基於前期積累的。在《紅樓夢》電視劇的製作中,有周汝昌等紅學大師的指導。劇本也是按照最新的紅學研究成果而改編的,除了添加了『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外,還捨棄了程高續本的80回後情節,加上了紅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另外,從頭至尾,褒黛貶釵的旋律都十分明顯。比如增添了寶黛二人談心,而寶釵在遠遠觀察的場景,這樣的鏡頭無疑是具有暗示性的;在寶玉大婚那集,揭開紅蓋頭是寶釵的笑容,不難看出那笑容中帶著的得意神情,結合寶釵對寶黛二人的理解,以及黛玉命在旦夕的情節,可以想到寶釵是多麼冷血自私的一個人。87版《紅樓夢》是長期以來對紅樓解讀的典型代表,寶釵被塑造成了一個城府深,心機重,冷血無情的形象。那時的臉譜化設定,戲劇性表演更容易使人非黑即白,不能深入內心,而且卻深深地影響了娛樂匱乏的一代人。這種通過文章、影視作品引導的思想方向無疑形成了人們對於寶釵的『刻板印象』。
然而回到新文化運動以前,那時對於紅樓夢的解讀便完全是另外的樣子。最早的《脂硯齋評紅樓夢》上就清楚寫著對於寶釵的評價,如『為博學所累』,如『並非一味蠢拙古板一女夫子自居』。到了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則是專註於從悲劇性的角度談藝術價值。可以說在五四之前,對於《紅樓夢》的解讀在任何所處的時代還都更加自由一些,至少較多獨立於政治。
對於文學作品的解讀,尤其是古代名著的解讀,還原時代是很重要的,奢望古人有今人的思維無疑是種不合理的苛求。今人的優越感往往是莫名其妙的,這不但固化思維還影響對作品價值的理解。誠然,對一個作品的解讀可以從多個角度,按照多種方法。但是如果認為某一種是正確的,那這種態度就已經是不可取的了。在特殊時代,因為特殊原因導致的思想單一化不能成為自由時代的正確標準。對於《紅樓夢》這種蘊含了傳統文化之精粹的巨著,更要用多種方法角度進行解讀,懷著謙遜的態度回歸歷史格外重要。這樣我們才能面對珍貴的文化遺產時擺脫政治化的刻板印象,才能面對經典而不捉襟見肘。
傳統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儒和道,次之為佛。在文人中,學問和思想是不分家的,才學和仕途也有著重要的關聯。儒釋道並不是歷史遺產,這是活的營養,仍然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面對古代哲學時,收起現代人的優越,放棄觀賞者的心態,才能真正領略到思想的偉大與持久。儒家是偉大的,以其為核心構成了傳統文人樸素的世界觀,經世致用、克己復禮的方法論,以及捨生取義的價值觀。《儒林外史》就非常生動地刻畫出了當時讀書人的生活面貌,裡面很好的展現了博學多才的真儒生和迂腐酸臭的假儒生,風流逍遙的真名士還有釣名沽利的假名士;也展現了人生可有的豁達和狹隘所能到達的極致。《紅樓夢》看似是貴族小姐們的日常風雅,大家族的興衰,實際上也反映出了儒釋道在人生上的救贖與毀滅。《紅樓夢》其實可以看作一部描寫儒林的小說,只是相比諷刺辛辣吳敬梓,曹雪芹更加註重命運悲的內核,空的本質,並且賦予其凄美的外表,女兒的空靈。所以能在大的線路上看見家族、個人的滅亡,也能看到細微上心靈的跳動。寶釵和其他女兒一樣,是被塑造成美的象徵的,寶釵是儒家的化身,黛玉是道家的化身,而妙玉則是佛家的化身。真正的儒釋道,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陷入庸俗的。
回到作品文本本身,曹公沒有任何貶低寶釵的傾向。她與黛玉並列十二釵榜首,不僅有『艷冠群芳』之稱,還有『可嘆停機徳』,『山中高士晶瑩雪』等對其美好品德,人格的讚美。通篇也沒有任何對於寶釵心機重的描寫或暗示,對於認為寶釵安慰王夫人,點賈母愛聽的戲是城府深的表現,只是讀者自願的解讀罷了。這只是一個從細節描寫出寶釵孝敬長輩,塑造出一個品行很符合要求的大家閨秀形象。這並不是一種心機,而是一種符合期望。另外對於所謂『嫁禍』顰兒,這種解讀也是後世才有。在脂評中只說『明寫寶釵非拘拘然一女夫子』,金蟬脫殼體現出了寶釵的機敏,況且她明知黛玉沒有偷聽不會生出結餘的事來,這樣反而小紅能改變對黛玉刻薄的看法也未可知。
脂評說寶釵為博學所累,這是非常精到的總結。然而,何為博學?並非人情世故之博學。寶釵的博學,真正在於博覽群書,而這著實可以改變命運,並非只有深諳世故才可以。寶釵博學到什麼程度呢?不僅經典她爛熟於心,那些雜書她照樣通通讀過。可以說黛玉勝在才情,而寶釵則長於博學。在寶釵勸誡黛玉那一回,就可以看出寶釵並非自小就一本正經,她也是經歷過從淘氣頑皮到端莊大氣的轉變的。而這轉變在於"博學",寶釵是因為博學而成為寶釵的,這是由內而外的誠意-正心-修身的過程。脂評說:寶釵可謂博學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真有學問如此,寶釵是也。這裡反說黛玉因為不博學而心神蕩漾,然而釵黛二人並非一正一反,一黑一白。寶釵的人格形成在於博學,而黛玉的心性形成在於虛靜。二人一外一內,一儒一道。寶釵因為博學而愈發束縛心性,而黛玉則因為虛靜愈發放飛人格。難能可貴的是在博覽群書外,寶釵還有知人之智。她不單天文地理無所不知,每個人的境遇也照樣一清二楚。除了修身之外,寶釵也心系旁人,以儒家的標準『新人』。寶釵在有知人的基礎後,行動上也在『愛人』,對於黛玉,湘雲和邢岫煙都是發自內心的愛護,通過小心的教導,建議甚至資助來幫助這些姊妹們走出迷途或困頓。
寶釵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這理想體現於心智的高度以及內外一致的德行。她並非虛偽之人,而是一個很誠實的人,自內而外地形成了君子人格。她自幼服用"冷香丸",情榜中她是『冷情』,這實際上就是個隱喻,並非說她的內熱外冷,而是說她已經牢牢用理性壓抑住了感性的那部分。情便是感性的,便是熾熱的。《紫柏老人集》中有話叫做:率性之謂道,率情之為倒。這裡的性指天性,而情則偏向於慾望,而寶釵則是性情一併壓抑住了,在她身上很少看到個性的一面,甚至於不愛花粉,不愛裝飾,也只是她理性的要求。但寶釵並非女夫子,她除了理性上的是非觀念外,也有感受力上的好惡。比如撲蝶體現出少女活潑的一面,比如面對寶玉將她比作紅顏禍水時也會不由的大怒。從認識到感受,實際上是知行合一的過程,能做到這點,就已經可算作是『成德』了。
在對待自己命運上,寶釵更能體現出儒家的態度。賈雨村有句詩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這正是黛玉和寶釵的兩種生命狀態。求是一種看似主動實則被動的狀態,而待則是看似被動實則主動,儒家提倡的便是待而非求。在求的過程中往往會扭曲自己,而在待的過程中則可以不斷提升自己。黛玉的性情和身世使她處於一種求的狀態,她的憂慮多半是因為『求』。而寶釵則是一種不溫不火的『待』,《論語》中有句話: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便是寶釵的態度。君子坦蕩蕩,她並沒有過多地期冀於外在不可控之偶然因素,所以能夠踏實做好自己,這使她在人格上越來越理想化。寶釵實際上是個非常理想主義的人,她努力成為理想中最完美的人格,也差不多成功了。
寶釵的悲劇原因在於,縱然她有理想的人格卻沒有理想的世道給她施展。經世致用原本沒有錯,儒家理想也沒有錯,錯的只是這個『世』。當她的理想遇到現實,除了寫一篇《螃蟹吟》來諷刺一下世人外,也再無計可施了。黛玉也一樣,她是性情中人,是真名士自風流,只是這個世界沒有給她生存的自由,所以她們都只能走向滅亡。在一個錯誤的世界中,壓抑性情是錯,放縱性情也是錯,所有的理想主義都只能造就出悲劇命運。
曹公雖未直寫那時的儒生,但是這些富有才學的女兒尚且如此,那些由讀書決定命運的男兒就可想而知了。而又何止關乎榮辱貧富,而是關乎到虛實幻滅。試想博學多才如吳敬梓、曹雪芹、蒲松齡、關漢卿尚且幾經沉浮,那些無聞之文人的命運又是如何的呢?睡夢中生死的芸芸眾生不知痛癢,那些清醒的人又如何選擇呢?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說:生活之本質何,欲而已矣。儒釋道無非都是在解決如何對待『欲』的問題,放縱?抑制?哪一種才能安頓生命,哪一種才能避免悲劇呢?人在世界面前是渺小的,無論多麼努力的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仍然控制不了世道的齷齪黑暗。
然而,誰又能說為情而死的黛玉便因此後悔了呢?誰又能說寶釵寧願沒有放棄那些雜書呢?人生的精彩可由長短而定?只是旁觀者對於早夭的悲憫過於不請自來罷了。
我一直覺得從某些角度上說,寶釵是比黛玉更值得同情的角色。
綜觀全書,看下來,寶釵端莊賢淑,不行差踏錯一步,用句話說就是相當識大體懂事一姑娘
可是在細讀紅樓,她撲蝶,讀西廂記這種小書,寫出來最辛辣的諷世之作。
開始讀起來,總覺得這兩個寶釵是矛盾的,寶釵那麼穩重端莊識大體還勸寶玉仕途經濟一姑娘,怎麼能撲蝶,看小書,寫諷世之作
後來看奇葩說,驍肖還是誰說過,一個孩子懂事是好事嗎?我忽然明白了,孩子跟懂事本來就是相悖的兩種東西,真父慈母愛無憂無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誰會在作為一個孩子的時候得到一個特別懂事的稱呼啊,大多,一個孩子,超過年齡的識大體懂事肯定是有問題的,啥問題,就是環境逼著他不得不懂事,不得不壓制自己的童心來適應大人的世界
而寶釵,到賈府,尚未到十五歲,未滿及笈之前卻端莊識大體靠這個幾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後面的事實是,父親早逝,母親軟弱,有個哥哥闖禍不說人送外號薛大傻子,想必這段時光里,寶釵作為一個姑娘,早失父愛不說,她在她作為一個孩子的歲月里,肯定是承擔了這個年紀不該承擔的東西,所以不得不懂事,不得不穩重大方識大體。
可是當年寶釵也是個比顰兒還先讀西廂記的姑娘啊,那時候天真散漫的少女,我想早被這些年逼自己成熟的過程中的一件又一件糟心事給壓的痛苦不堪了吧,一併被剝奪走的,還有她作為孩子身份可以發的嫉妒之火,耍的小脾氣,以及惹到我我咔嚓一剪子就把我送你的東西剪了的任性勁兒吧
偏偏這些,黛玉都有。想想黛玉雖父母雙亡,但父母尚在時出身高貴,父慈母愛,父母走了到了賈家上有最高地位的賈母心肝寶貝著,下有寶玉這麼個知己恨不得一天幾萬句的好妹妹哄著,而且在賈府,上到老太君我們家四個女孩兒,下到王善寶家的同意不抄親戚家,轉身到瀟湘館來,可以看出來,全府上下,都是把她當自家小姐的。所以她基本上,雖然自己經常感慨自己無父無母,孤苦伶仃,但是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是有被溫柔保護的,所以他能耍小脾氣當段子手跟寶玉使勁鬧總的來說還能保住自己的孩子氣
可是寶釵並沒有啊,以前的歲月沒交代,但是看書里薛蟠耍起脾氣來她氣的只能跟老媽一起哭,賈府查抄大觀園就是不搜她讓她不得不搬,勸了句合情合理的世途經濟直接寶玉拉下臉來叫她走。如此她焉能行差踏錯一步哇
或許,她父親不早死,她會如黛玉如探春一般享受一個完整的少年時光,我一點都不懷疑那個從小就偷看西廂記的姑娘長大了得有多可愛嬌俏動人,可是歲月偏偏無情的盤剝掉了這些,留給我們一個端莊賢淑識大體的姑娘。那撲蝶的姑娘,那辛辣的諷刺之作,是寶釵少數能釋放真我的時刻了吧,也是一個姑娘在被無情碾壓後對這個世界僅剩的一點熱情了吧
如一個答主所說,看看她 生來熱症,用冷香丸來調理,是不是也在暗指寶釵天生也如顰兒一般,對這個世界有一顆拳拳赤子之心,只是後來,這份炙熱,被這個世界的冷,壓了下去了吧。。
回答評論里的話 我當然沒有說黛玉你只失去了父母,而寶釵失去的是整個童年的意思,而且十二釵裡面都屬於薄命司,誰都悲慘,前期黛玉多愁多病,後面黛玉深愛而不能得最後淚盡而亡自然是凄慘,我只是從前面的性格里來說,在前八十回的時光里,黛玉尚能被保護留一些孩子心性,相對寶釵的懂事識大體,是一件相對幸運的事情而已
謝謝給我新思考,有評論說,黛玉與寶釵就算交換身份黛玉也還是會如黛玉寶釵仍如寶釵,還有人說曹公強調環境影響性格而不能塑造性格,更強調兩者之間區別是天帶來的。我不能全盤否認人是否會有先天性格,但是環境影響絕對更大。其實書里有個很好的地方個人認為能加深我自己的觀點,就是黛玉剛到姥姥家那回,我們來看看黛玉都做了什麼
1.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多說一句話,不肯多走一步路
2.林如海教女惜福養身,飯後過會兒再喝茶,可是賈府吃了飯就上茶,黛玉見很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隨的,少不得一一改過來
3.賈母問她,讀了什麼書,她說四書,她問表姐妹讀了什麼書,賈母說就認得幾個字不當瞎子罷了,接下來,寶玉一問她讀什麼書,她馬上改口說只認得幾個字
看看,這處事方式,跟一直以來的寶釵何其相似,你能看出來她小性看她段子手看她愛挑人嗎?有沒有覺得她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她為啥後面成了耍小脾氣,當段子手的黛玉,是因為賈母甚至賈府都把她當自家姑娘以及寶玉給她的愛給予了她釋放天性的空間,倘若賈母也跟黛玉說,不是我誇你,你比我們家三個女孩都強,如果寶玉也在她說了一句她看來合理的話後變臉跟她說姑娘請到別屋作罷,如果全府上下都把她一直當客人,她焉不會變成另一個寶釵?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咦,曹公給主人公定姓名時,是不是潛意識裡正好滑過這兩句啊?從某種程度來說,寶釵是個完美的人,她是個好女兒,好妹妹,好朋友,甚至還是個好主子,大觀園上上下下,都對她讚不絕口,如果把她和黛玉放到一塊,更加顯得寶釵大方得體,平易近人。
明朝有個叫張岱的人說了一句傳世的名言:人無疵不可與之交,以其無真氣也。這句話意思沒有缺點的人沒不真誠,不值得與之交往。如果真根據這句話來說,寶釵確實不值一交。事實上,這也是很多人討厭寶釵證據,因為沒有缺點,便是大缺點。可見寶釵就不是個好人。這種邏輯很奇怪,也很生硬。
不管寶釵是不是好人,如果我生活中出現了一個這樣的人物,美麗,大方,知識淵博,還很有錢,一下拿一大簍子螃蟹請我吃,單看這簍螃蟹,我就會被買通的。
仔細看下紅樓通篇,寶釵其實是有缺點的,而且缺點還不小。寶釵沒有調教出一個好丫頭。
《紅樓夢》第五十九回算得上是鶯兒篇。這一篇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鶯兒。
鶯兒手巧,和藕官悠然自得地篇竹籃,象兩個天真浪漫的孩子,可惜他們所在的地方不是兒童樂園,這裡是有嚴格等級制度的大觀園。怡紅院春燕走來,先指出自己家長輩的不是,並轉述寶玉的那句天下名言,女兒老了變成魚眼睛了。再說出自己的媽和姨媽為了這幾個花花草草費的心思。
春燕話很委婉,意思但也明白,自家的婆子是不對,不過,看在她們年紀這麼大,還這麼辛苦的緣故,還請不要摘。
看到春燕這種小心翼翼的樣子,我真有點心疼她。自己的母親縱然有千種不是,不過,終究是媽,還是得幫忙。
話都說成這份了,換成別人,恐怕早就收手,鶯兒說了句有意思的話:「別人亂折亂掐使不得,獨仒我使得。自從分了地基之後,每日各房裡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單管花草頑藝兒。誰管什麼,每日誰就把各房裡姑娘丫頭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還有插瓶的。惟有我們說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麼再和你們要。』(寶姐姐「從來不愛這些花兒草兒的。」)究竟沒要過一次。我今便掐些,他們也不好意思說的。
這話有點讓人哭笑不得。倉庫平常發東西不要,並不意味著可以隨便從倉庫拿。薛家人口簡單,關係融洽,寶釵在薛家的地位又超然,薛家那僕婦夥計都要讓鶯兒三分,鶯兒在薛家隨便慣了,完全不知現在其實薛家在依附賈家,需要謹慎從事。賈家是個大家族,實行的是集團管理,王夫人的紅人襲人都不敢亂摘花的。
這時春燕的姨媽過來了,看到摘下的花草,有些心疼,但不敢說鶯兒,就打春燕,春燕哭著請鶯兒解釋。
鶯兒不知輕重,還開玩笑,這花就是春燕讓摘的。
於是,春燕的姨媽繼續打春燕,鶯兒這才開始阻止,可惜晚了。這時鶯兒幹什麼呢,把所有編的籃子扔進河裡,儲事不管,剩下的事讓春燕去管了。估計寶釵自始自終不知道鶯兒惹了一番這樣的事。
從這一節來看,鶯兒為人處事甚至還不如怡紅院中三等的丫頭春燕。
鶯兒是首席丫環,仔細琢磨,每個人的首席丫環和其主子的關係都有所不同。鴛鴦象賈母的辦公室主任,賈母事無巨細都要經鴛鴦的手,但鴛鴦從不管超出賈母屋內的事,一來知道自己終究是個丫頭,二來,賈母位高權重,超出賈母屋內,一定不是小事。平兒則象鳳姐的高級助理,平兒有一定的管理許可權,秦可卿介紹自己的弟弟給鳳姐認識,平兒馬上自作主張自備禮送上,但鳳姐強勢,平兒行任何事都不敢越權的。至於紫娟和黛玉,就象總經理和董事長了,黛玉把一任平常事務都交給紫娟打理,紫娟也知黛玉的行事目的,準則。不管這些主子和丫環是什麼關係,兩者都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主子給丫環提供空間,丫環也為主子盡心辦好事,好任主子方便辦事,比如管理整個家族,比如談戀愛。
這樣的關係放到鶯兒和寶釵這兒就完全不象那回事了,鶯兒總給寶釵惹麻煩,寶釵象是鶯兒的保護者。
有人說,鶯兒這種作派是天真浪漫,的確天真浪漫,不過,拿一個天真浪漫的人做辦公室主任的行為有點不大聰明。
大觀園中並不缺天真浪漫的人,但這些天真浪漫的人身邊多半還有一個聰明能幹的朋友或者幫手,雪雁身邊有紫娟,琥珀旁邊有鴛鴦。金庸大俠筆下的郭靖,旁邊得有個聰明絕頂的黃蓉。
鶯兒呢,就只能全身心依靠寶釵了,不知道到底是誰服侍誰。
賈母是那個年代少見的有見識的人,眼光如炬,她選媳婦可以不顧家勢,但講究容貌品性。黛玉初進榮國府,賈母一眼就看出雪雁不甚中用,立馬給黛玉配了個丫環,就是後來的紫娟。賈母調教丫頭是把好手,襲人紫娟晴雯這些園子最優秀的丫頭都是從賈母那兒出來的。
這樣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丫頭成天亂晃,賈母絕對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依賈母的性格,是不會對一個連丫頭都管不好的人有好感的,更不要說娶來作孫媳婦。所以,寶釵千般優雅,萬般大方,也許沒想到會在房間布置和管丫頭方面漏了陷。
我曾經想過,碰到這樣的丫頭,寶釵不煩么,其實是煩的。寶釵要鶯兒還個盤子,不久,鶯兒拿著盤子回來了,理由是盤子主人不在家。
一直平和的寶釵終於忍不住說一句重話:「你不知道放到那人家裡么?」
總以為寶釵不是凡人,沒想到寶釵也有終於頭大的事情。
不管鶯兒怎麼惹事,寶釵也終究沒有找人頂替鶯兒,一向不管事的薛姨媽都知道鶯兒一人不夠,寶釵仍然不願意找人,理由是怕又找來一個淘氣的。
這個理由實在是牽強,我後來才想明白,寶釵不願意換人的原因——寶釵很難再與人建立信任感。
寶釵人生發生最大變故就是她的父親死亡的那一年,其母成了一個寡婦。薛姨媽慈愛有加,但並沒王夫人的性格堅韌,一日之間,頂樑柱跨了,寶釵初償人間冷暖。寶釵的家人,都是熱血質的人,這種人熱情,行事草率,失於冷靜自持。母親慈愛,不能抵擋外間的風雨,薛蟠也愛護這個妹妹,可惜家中再無人能約束他,到外面受了很多壞人的誘惑,變成了一個終日惹事生非的公子哥,直致後來打死人。
這樣一個家庭出生的人,寶釵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三層人。至少三層。第一層是對與自己無損的外人。這樣的寶釵是溫和有禮,一副十足的大家閨秀模樣。這些外人,有些是有利的,寶釵盡量之與結好。無害的,也能平和對待。
第二層是當家人。還是少女的寶釵就成為了薛家的內當家,其中的辛苦不足與外人說,她待字閨中,不能輕易出門,這樣條件下,寶釵仍然取得不錯成績。王夫人想到外面買根人蔘,薛寶釵當即指出外面買的東西質量不好,說了番這樣的話:
「如今外頭賣的人蔘都沒好的。雖有一枝全的,他們也必截做兩三段,鑲嵌上蘆泡須枝,摻勻了好賣,看不得粗細。」(真是無奸不商,無商不奸啊)
寶釵連這些細節都知道,可見寶釵參與家族事務之深。我甚至想著這番景象,寶釵一邊縫著針線,一邊鎮定自若的讓夥計滲假。作為一個當家人,必須冷靜,甚至冷酷。這也就可以解釋寶釵那些為人詬病的情節。金釧死了,寶釵面不改色地安慰始作俑者王夫人,對尤三姐和柳湘蓮的悲劇置若往聞等等。
第三層是什麼樣人呢?自家的親人。這些人或與她血脈相連,如薛蟠,如薛姨媽,或者與她患難與共,如鶯兒。在這些人面前,寶釵是可愛的,溫暖的。這些人犯了錯,寶釵總是心軟的,甚至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挽救他們。這就是她一直不願放棄鶯兒的原因。一個人很難進入寶釵的第三層,需要時間,空間。鶯兒不中用,必竟可靠。
從某種程度來說,寶釵的命運甚至慘過黛玉,黛玉童年時期一直不缺保護人,從林父,到賈母,甚至賈政,都讓黛玉過上了一種相對安全平靜的生活。寶釵則不同,也許還是孩童時期,她就必須保護她的家人,她的領地,這種不安全感讓她很難再全心信任別人,這種不安全感其實自始自終都貫穿她的人生的。
曹氏給寶釵的判詞是「金簪雪裡埋」我以為這個意思是,寶釵最終被薛家所累,這個薛家不僅是她的家人,還有她自己,寶釵被自己的責任心不安全感所累。
那麼黛玉,寶玉湘雲這些人在她心目中是什麼位置呢?不定的,有時是第一層,有時是第二層,有時是第三層。
來到大觀園是寶釵的第二個轉變,她第一次碰上了在風度、知識、情懷和她並肩甚至超過她的人。讓她知道除了生存、做生意以外,還有別的,比如理想、比如愛情,比如「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巴」這種驚世駭俗的理論。
黛玉在園子里驚恐,感傷,迎風掉淚,其實寶釵也有她的笨拙,有時她很笨地拍賈母的馬屁。她很笨地為寶玉掉眼淚,她甚至很笨地給黛玉吃了點小醋,明明知道黛玉和寶玉吵了架,還裝作不知地去拉寶玉。
大方優雅的寶釵當然不錯,這個有點小笨的寶釵也很可愛。
這也就解釋了寶釵對待園子里兄弟姐妹很多有些矛盾的事情,她很關心湘雲,體貼湘雲囊中羞澀的困難,為湘雲出錢出力請客,她也以自己的方式關心黛玉,天天給黛玉送燕窩。這些關心不虛假,絕對是出於她的真心。
在某種時刻,也會顯出她冷酷的模樣,滴翠亭外,毫不猶豫地說自己是黛玉,抄檢大觀園後,不顧湘雲,直接搬出園子了事。
所以,寶釵並不知道這些朋友在她心目是什麼位置,實際上可能已經到三層了,而她以為還是第一層的外人。聰明的寶釵不會輕易讓人輕易進入她的第三層,這一層是她最柔軟也是她最脆弱的地方。可是這些青春洋溢的,才華橫益的人已經不可抵擋地進入了她的內心。她也這麼青春,她也這麼美麗,她實際上和寶玉黛玉是同類,人是不能抵擋同類人的誘惑的。
多年以後,已為人母的寶釵肯定會懷念這一段歲月,不是因為大觀園的錦衣玉食,而是這些美麗的、鮮活的生命,當然也包括當年美麗的她自己,她也許會一邊懷念,一邊後悔,為什麼後侮?為沒有完全付出的真心
先上一張網友畫的寶姐姐。
寶釵是我心目中擔得上「佳人」二字的最佳人選,雖然只是曹雪芹筆下的一個人物。寶釵就是擁有創造型人格的人,也是我認為最成熟最完美的人格形態——具有道德感,即能夠自愛及愛人;是積極的,不是向外攫取,而是表現在潛能的發揮是客觀實在的;能夠把握人生真正意義,而非跟著別人的標準做給別人看..同時,藉由理性和愛去了解外在世界。這樣,人能感知宇宙的和諧,認識到自己在時空中的位列。
我所讀到的紅樓夢都是跟著歐麗娟老師的課來聽的,歐麗娟老師反覆強調的一點是,不要試圖用現代人的思維去揣摩甚至判斷古人的情緒以及行為。
現在我將我摘錄的有關於寶釵的筆記整理如下:
薛寶釵,不單是從女性標準來看,她其實是作者塑造的一個儒家最高理想式的人物,君子一類。
首先,寶釵是一個很正常而健全的人。用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解釋,一個人要成為正常而健康的人,就必須通過合作和建設性的姿態,將自身融於社會之中,藉此獲得社會興趣。包括:一個人合作和助人的意願;一個人給與別人的遠超過自己的需求的;一個人理解別人思想、情感和體驗的移情能力。寶釵對於人的了解和關懷,實際上一點都不樸質,可以說是「極高明而道中庸」的。這句話出自《中庸》,體現的是超越境界與現實態度的統一。意思是:極高明的境界並不非要在多高的地位上獲得,而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便可達到。也可以認為這是儒家的最高境界。(寶釵雖然是一個非常正統的儒家的信徒,但絕對不是我們現在所以為的,既封建又保守又僵化的儒家,而是非常靈動的、豐富的,甚至可以說是「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同時,也要注意到,薛寶釵實際上並不局限於儒家,這是她靈動與博大的力量的來源。)並且寶釵把所有的知識加以內化,成為自己靈魂的養分,進而活潑地面對現世。(「……於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即在微小中見世界,所謂的」一花一天堂「。沒有眼光做不到這點,而眼光要從學問中來。注意:學問不是知識,知識是認知的結果,要把認知結果融會貫通,真正在現實中實踐思考,並加以應用。)
所以,薛寶釵當得起曹雪芹給她的一字定評。「時」者,當任則任,當和則和,當清則清也。
真亦假時假亦真,真和假是一對永遠不可能完全釐清的概念。寶釵的真誠,是忠於有道德良知的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則。只是與薛蟠、林黛玉的真誠處於不同的層面,忠於著不同的自我,但都無礙於真誠的定義。對於寶釵是否作偽,不要簡單地用常識來判斷,而是要對人性和世間的道理加以更深的認識,再進行文學批評。
在談論薛寶釵的人生價值觀時,建議不要用「薛寶釵是一個現實世界的高手」,「嫻熟於人情世故」,甚至用「圓滑」來描述她。這種說法,會把這個人很深妙高奧的精華部分給世俗化,讓你無法體會儒家事實上「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全部思想,甚至只看得到中庸而忽略了極高明的部分。
在討論薛寶釵時,也不要用「沒有個性」來加以概述。」個性的意思,應該是你很清楚地知道人可以活成什麼樣子,而那種樣子是你所認可的更高的價值,清楚認識到這一點之後,為了實踐和達到這個價值而去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不惜去違背自己既有的某一些天性進而達到的性格特質才有資格叫做個性。
歐麗娟老師還認為「違背自己的天性,絕對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所謂的壓抑天性,絕對不是禮教吃人,存天理滅人慾的簡單立場可以解釋。人性需要升華,個性需要打造,靈魂更是需要雕琢的。價值不是隨隨便便可以達成,天下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
最後關於所謂「佳人」,《紅樓夢》所認為的佳人,不是傳統才子佳人敘事中的佳人。這一點賈母曾明白批評過。庚辰本夾批:「瞧他寫寶釵,真是又曾經嚴父慈母之明訓,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從禮合節,前三人之長並歸一身。前三人向有捏作之態,故唯寶釵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見逾規越矩也。」此乃真佳人也。絕世佳人,否則怎當的起「山中高士晶瑩雪」 這一句?
這正是曹公極力在盛讚寶釵,把她寫得幾乎完美無瑕。
一提到她,印象基本就是: 美麗端莊,虛偽,城府很深,思想封建,面熱心冷……
可當我多讀幾次後,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1. 她在封建、反抗的矛盾之中掙扎。網上很多評價寶釵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但其實我覺得她也想突破桎梏,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愛情,不過她是一個極能壓抑自身慾望的人,錯不在她而在病態的社會和時代。你看那賈府中享樂者有多少,謀劃者又有多少,都不做事,坐吃山空;而且男人大多是混蛋淫棍,她勸寶玉也是因為看到了必然衰敗的前景。
寶玉說這是混賬話,其實真正混賬的是他自己,是賈璉賈珍之流。
2.情商極高。說話、做事大多數時候都是替人著想,滴水不漏,讓大家都滿意。
(有人會覺得這是心機婊屬性,但是一個人說話、做事讓人舒服難道不好嗎?非得跟刀子一樣犀利才叫直爽、坦蕩?)
3.才華橫溢,作詩多次奪冠。博聞廣識,什麼都懂。
4.當然,她也不是一味說好,只會隨口附和別人。
面對探春改革,她就發表過不同意見,而且可以體現出她對整個賈府上下的情況有著清醒認識,而且能夠切中要害——做事的人要得力。
怎麼得力呢?
探春她們就是一味站在領導層考慮,而寶釵則不一樣,站在下層勞動人民的立場上考慮。
1.給勞動者的待遇要公平合理;
2.權責明晰,誰做就一直做到底(現在話講叫掛鉤責任制)
3.平日多巡查考核,互相監督,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下人們反應如何呢?
原文中【婆子們各個歡喜異常,齊聲說願意!】
通過良好的機制來增加體系效率,寶釵的智慧可見一斑,有整體把控,有具體細節,邏輯清楚,可行性強,我覺得寶釵生在現代很適合去考公務員。
綜合,薛寶釵是一個很完美的女性形象(另一個是平兒),但是裡面的姑娘我每一個都喜歡,都是美的化身。
槽點:1.感覺她說話老是冷場(也許是受電視劇影響太深?)
2.「世外仙姝寂寞林」這半句的意境實在是太美了,寶姐姐已是人間絕代,奈何林妹妹卻是天上的仙子。
初讀《紅樓夢》愛黛玉厭寶釵。覺得人該至情至性的活著,虛情假意沒甚意思。
然後時間慢慢過,生活逼著你要做薛寶釵,要學會待人接物,事事周到。就開始心疼寶釵,她也是被逼的吧。
最後等到我心裡也「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時候了,也沒什麼所謂心疼不頭疼寶釵,從容平淡的看待世事,這樣,挺好。
寶釵萬般皆好,只是你摸不到她的心。這樣的人落落大方,通達知禮,在絕大多數社會乃至家庭關係中,都是很受歡迎褒獎的。只可惜,在求真心的人眼中,她的種種好處都抵不過這一個大不足。
推薦閱讀:
※紅樓夢中哪個人物的情商最高?
※《紅樓夢》後40回的續寫中,對林黛玉的描寫跟前80回曹雪芹的風格有哪些不同? 請舉例說明?
※為什麼林黛玉無字?
※《紅樓夢》中平兒這個人物怎樣評價?為什麼?
※如果紅樓夢裡所有人的性別都調過來,故事會怎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