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相機對比佳能尼康有何優劣?

我所在的一個攝影群里,有一個使用索尼的攝影師,他總是宣揚索尼大法好並把佳能尼康等批的一無是處,也經常慫恿使用其他品牌的小白用戶換器材,因為他本身在器材方面的知識比較紮實,所以每次拋出一些名詞以及數據時總能把人唬的一愣一愣的。他每次強調的索尼大法好的理由基本上都是索尼的機器性價比高,鏡頭良心,同等價格下素質遠超其他兩個品牌。

請問就機身性能,鏡群,價格,適合受眾等方面,SONY品牌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比傳統一線品牌的NIKON, CANON,又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建議回答問題的朋友先看看這些數據:
Full Frame DSLR Cameras Part I
看CMOS七十二變 暢談APS-C感測器IMX071_數碼
N社的CMOS也不是都SONY設計的,謝謝。


很同意 @軒轅老布 的回答。
作為曾經的索尼公司員工,我的職務是市場推廣,產品培訓。
在這裡我並不想說索尼有多好,或者哪個廠家有多好等等,畢竟我已經離開索尼,不在其位不謀其事。現在的我已經中立了。
如果希望比較產品性能,請相信較為客觀的評測網站,比如DXOMark,關注下相機入魔或者新攝影什麼的網站,性能方面能夠得到較為客觀的評述,加上自己的經驗,自能心中有數。
相機器材這個產業里,數據很重要,但並不是攝影師絕對看重的東西。相信你的QQ群里絕大多數是器材黨。他們養活了影像數碼產業,用他們「豐富的」攝影知識,豐富的虛榮心,以及豐富的財力。
之所以會有「佳能黨」「尼康黨」「索尼黨」「XX黨」是因為花了錢,就要用花掉的錢給自己帶來優越感。
花了8萬買下了5D3和大三元,你跟他說尼康比你的好,他自然會吹鬍子瞪眼說:尼康是垃圾,我大佳能才是王道!為什麼?因為我他媽的花錢買了佳能!人們總是通過相同點來獲得認同感和優越感,同時排斥不同的群體。這不只是器材黨的劣根性,甚至是全人類的。
為什麼索尼黨總會站出來說話?因為索尼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用戶群體少,90%的人用單反,他們用單電、全幅卡片。而往往這些不同也帶來了優勢,他們想得到認同,不上點參數,拿點真材實料的片子,C、N兩黨會把他鄙視到死。

題主想問如何反駁他,其實是想讓大家幫你想主意,證明你手裡的器材比那個「索尼攝影師」更好,從而得到辯論的勝利,獲得優越感。其實這種優越感,恰恰是最沒有必要的。器材好與差,是最沒有必要爭論的,而攝影圈子裡往往因為這些沒用的事情爭個面紅耳赤,吐沫橫飛。

器材好不好,是很主觀的事情,對於攝影師來講,順手的、好用的、能出片的就是好器材。無論用的是Iphone還是哈蘇。

我是影樓攝影師,我喜歡D3s那塊清晰爽朗的五稜鏡,喜歡尼康鏡頭的解析度,喜歡尼康淡淡的色彩表現和還原的處理方式,那就是我的菜。當然另一個也可說,我喜歡5DII的手感,出外景錄像也能達到好效果。
我是紀實攝影師,我喜歡NEX-7的小巧,讓我能隨時隨地拍到好的效果,翻折屏幕能夠拓展我拍攝的角度,讓我不容易被人發現,而抓到精彩瞬間。當然另一個也可以說RX1更好,或者Iphone最方便,最隱蔽。
我是商業攝影師,我喜歡D800E的高像素和高解析力,能夠在出大幅廣告片的時候派上大用場。當然另一個也可以說,我只用中畫幅。

只要能出好片子,器材真的重要麼?爭個誰優誰劣重要麼?倒不如和那個「索尼攝影師」討論如何拍出更好的照片。

舉個小例子,
我有一個學生,用的是奧林巴斯的單反,型號記不清了,大概是5-7年前的機器了。還是低端的。畫質很爛,很難用,經常在自駕攝影圈中被人鄙視,說他們拍的真好啊,真清楚啊,我的就拍不出。器材差,的確有很多限制,同樣的情況沒有別人的效果好。但在我的課程後,我經常帶他們去外面拍照,掌握了拍攝技巧和構圖眼光之後,雖然仍然不能和周圍的朋友拼清晰度,色彩表現,但是良好的構圖和獨到的視角已經讓她在圈子裡大有面子了。可以自信的說,我的器材很差,但我就比你拍的好,怎樣?


其實「索尼大法好」首先出自遊戲界...
「索尼大法好,退任保平安」...

這句話本來是嘲諷索尼歷代掌機機能屌爆但是銷量被完爆用的.

後來「索尼大法」在攝影的圈子裡開始流行起來,但此時句意已經演變成褒義。並不是說索尼在技術上比CN兩家領先多少,而是讚揚索尼在黑技術市場化上的積極。
其實說到黑科技CN兩家也有,而且在光學技術的累計上更能爆出索尼9條街。可是市場份額的獨大和行業領跑者的傲慢讓CN兩家多年來都沒有將自家的黑科技真正走向市場。尤其佳能,從「祖傳感測器」到「大佳能牙膏廠」的名號,每一個梗都能感受到C家用戶的不忿。早在92年EOS-5佳能就已經掌握眼球對焦這樣的黑科技,時至今日,每次EOS新機推出除了數字標不同之外機身的核心配置有過任何改變嘛?
相比之下索尼在黑科技的市場化上就積極很多了。從推廣單電再到推廣微單、把36× 24mm感測器塞進卡片機機身再塞進微單機身,甚至現在傳言的半畫幅微單,索尼積極地把自己在感測器領域上的優勢實現成產品推向市場,讓很多喜歡追逐新技術的器材黨充分感受到走在時代前面的滿足感。索尼「行業攪屎棍」的角色讓他在很多用戶心中累計了好感,跟著吆喝「索尼大法好」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


相信我,雙盲測試可以解決器材黨的絕大部分紛爭。


謝邀!
為了避免被噴,先說明,本人CNSPO五大家誰都不粉。
盡量做到客觀,但如果得罪了哪家粉絲的玻璃心,請自重,不要撒潑。
滿地打滾罵街的許多位們,我從來不看評論喲。
怎樣?你咬我呀!
來呀來呀!
啦啦啦啦~~~~~~~~~~
長文,做好心理準備
-----------------------------------------------------------------------------------------
1 器材是無辜的

那些我們聽說過沒見過的輝煌總是發生在遙不可及的過去。

最早的江湖,是五大家的江湖。
彼時尼康還是產業龍頭,佳能還在伺機蟄伏,賓得躺在旭日升光學的暖床上洋洋得意,美能達還在和徠卡蜜月,歐記自嗨玩得很開心。
隨著行業迎來af時代第一輪大洗盤。賓得從這個時候開始隱約落於下風。
數十年後整個行業迎來第二輪洗盤,數碼化時代,徹底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結構和布局,賓得徹底被邊緣化。
兩輪洗盤過後,我們今天看到的業態已是另一番光景。
佳能成為業界當之無愧的老大。
尼康落到了第二把交椅,眼睜睜地看著昔日的小弟踩過自己上位。
美能達和柯尼卡這對相愛相殺的cp放下互捅的小刀子相依偎著取暖(2003年),但連續兩年在DSLR市場上無所作為,最終便宜了前來撿漏的索尼(2005年)。
賓得最終被理光吃掉,只不過依然不痛不癢地在市場上靠刷油漆找存在感。
唯一不變的大概只有特立獨行的歐記,依然自嗨玩得很開心。前幾年因為43大意玩翻船傷了筋骨,近幾年憑著無反相機的興起又逐漸活躍起來,去年拿下了日本本土無反市場的銷量冠軍。

江湖從來不會平靜,幾大家的粉絲也從不消停,幾十年沒完沒了的互掐。
這種互掐,和各家廠的興衰休戚相關。
要想徹底搞明白大家究竟在掐什麼,需要追根溯源,去了解廠的興衰歷程。
而廠的興衰,正是卡口的興衰。

佳能為了上位,對卡口冷酷無情。
被千夫所指的十年換卡口之癢,不過是順應叢林法則的作法罷了。
1937年建廠的佳能,最早依附於尼康方才渡過二戰後的日本國內蕭條,彼時佳能做L39口旁軸機身,光學由乾爹尼康包辦,就連聯動測距都是尼康出品的。彼時兩情相悅,歲月靜好。
奈何徠卡老樹,為了甩開纏在自己身上吸取養分的蔓藤,在1954年推出的M3上棄用L39改用有25年專利使用年限的M卡口,佳能的前途被徠卡截斷,所有日系廠商趕超徠卡旁軸的雄心全部落空。
1959年,佳能被逼著進入剛剛嶄露頭角的SLR市場,推出了自己試水的Flex和R卡口。
僅僅五年後,為了迎合TTL測光的需求,佳能放棄了R卡口,在1963年推出了支持TTL收縮光圈測光的FL卡口。但不幸的是,在同年,市場迎來了TTL全開光圈測光技術。美能達正是這項技術的第一批使用者。
在市場的最下層苦苦掙扎8年之後,佳能終於推出了開放測光的FD卡口,在FD卡口布局的過程中,佳能搶跑了重要的一步:光圈信號數字化。此後佳能在雙優先機的競賽中開始發力領先,連續8年蟬聯單反銷量第一的寶座。
80年代的佳能,小打小鬧地投石問路搞了newFD和T80,最終在1987年實現了全電子化介面的布局,EF的王者時代來臨。
EF卡口的王牌在於全電子化界面和大口徑化。前者剝離了機械傳動的干擾,使得三防密封性能達到了新高度。後者為製造大口徑鏡頭鋪平了道路。佳能的長焦優勢,也正是籍由此開始。
10年一換的卡口,推動著佳能完成從市場後入者到領跑者的華麗轉身。
歸根而言,佳能贏在對未來的準確預判和對過去的毫不留戀,這也是每個成功變革者必須的要素。

再看尼康,從最早的F卡口到AI到光圈聯動測光的AIS到支持AF的AF到AFD到G最後到鏡身驅動的AFS,鞋廠的F卡口也終究完成了自身的電子化。但尼康50年不換卡口的承諾事實上成為阻礙尼康前進的絆馬索。
但在相機作為奢侈品工藝品在父子代際間傳承的年代,龐大的用戶群成就了尼康,也綁架了尼康。
尼康獨霸專業用戶群的王者地位隨著FM2的輝煌遠去逐漸成為故去。

在數碼時代,憑藉自己電子技術的優勢,佳能逐漸反客為主侵蝕了尼康F系列打下的江山。尤其在EOS系列發布之後,佳能在專業市場的佔有率穩步上升。
眾多白炮讓每一次的體育賽事直播都成為佳能的秀場,這奠定了佳能在專業市場的口碑與影響力。反過來,在專業市場的優勢地位反過來鞏固了佳能在家用市場的領先優勢。憑藉著這種優勢,佳能率先在家用市場上推動DSLR的消費化和全副化,時常處於競爭的攻方。
但佳能不厚道的地方在於頂級技術只用於頂級機,在技術下放方面的擠牙膏作法使得低中端機用戶不能體驗到佳能完整的技術成果。這也引致了很多中低端用戶對佳能的批評。
近年來,隨著尼康的逐漸發力,佳能和尼康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尼康銳,佳能潤之類老調有些過時了。
黑白印刷的出版業態早就過去,尼康的高反差特徵也逐漸在改變。
兩家的風格逐漸靠攏。
事實上我覺著在今天非要比較兩個體系的優劣是困難且沒有必要的。
對佳能和尼康同檔鏡頭拍出來的片子,有多少人能直觀辨別出來。

尼康的企業特徵和其在日本國內的政治生態環境是一脈相承的。
尼康之與舊日本海陸軍在二戰中的作用,類似於蔡司之與德國在二戰中的作用。
戰後的尼康雖然某種程度上獨立,但仍屬於三菱系列,尤其和三菱銀行曖昧,極右翼的保守色彩比較明顯。
對於尼康而言,自家沒有全幅DSLR,任由佳能5D攻城略地的最壞時代已經過去了。憑藉自身的光學積累和索尼強勁的晶元技術,雖說求勝虛妄,但至少可保不敗。
事實上今天的尼康和佳能各有所長,優勢是相對而非絕對的。
尼康的納米錐鍍膜技術,佳能只能暫時望其項背。
很多人喜歡拿尼康用索尼的cmos說事,可是佳能和索尼用來製造cmos的光刻設備,是尼康出品。
所以歸根結底,我不作不是因為我不能,而是因為比較成本優勢決定了買別人的比自己做更划算罷了。
日系企業間的競爭,不是粉絲以為的那樣你死我活。
大家能夠協作共同謀利即可,沒必要你死我活。
寡頭合謀,遠比一家壟斷然後招來政府監管這頭大灰狼來得划算。

再說五大家中的兩位配角。
賓得慘淡地活到今天,除了刷油漆博眼球,其餘時間基本沒有戲份,主角變龍套的悲劇命運躲不掉,去年被理光接收。
即使等到了全幅,按理光目前的作法,只怕也會改姓rioch。
雖然我自己也是賓得用戶,但是多數時候賓友在各家的爭鬥中是個弱勢群體,旭日光學、太苦馬、smc、三公主說了幾十年,早被人當做了祥林嫂。
歐記養家糊口靠的是醫用光學,在相機方面有點玩票的性質,早年放棄高端SLR市場搞便攜旁軸,近幾年搞M43搶消費市場。

再說老三。
索尼進入專業相機市場未滿十年。
2005年,眼見著消費機市場下行風險加深,財大氣粗的索尼向空舉著金字招牌已經難以為繼的柯美拋出繡球。
有人說alpha系統的實質是美能達的機身技術加索尼的光學,也許吧。
但是索尼自身的光學實力表現並沒有足夠的實力再現美能達昔日的輝煌,讓無數美粉失望,比如那顆傷透了人心的703G。
所以索尼祭起了蔡司的大王旗。
但嚴格來說,小藍標的嚴格含義是蔡司認證其已經達到「蔡司標準」,而非「蔡司出品」。
索尼和蔡司之間的合作,和松萊之間的貼標遊戲差不多吧。
德國人收大價錢把商標租給索尼用,除了把T*技術明確交給索尼,剩下有多少程度的技術支援實在是個謎。
嚴格說確善能代工的蔡司M鏡血統更純吧。
所以粉絲在買索尼自產鏡頭的同時,不明不白地順便為索尼買商標的單子買了單。

以上說了這麼多,從整個時間軸上大致理清了各家之間的恩怨情仇。
不是我偏心,而是行業這麼多年的競爭下來,只有第一和第二是主角。
就像無畏艦時代,所有的風頭都被英德搶去了,法日俄只能做第一和第二的配角。
就像孔乙己最怕被嘲諷偷書,alpha的粉絲被怕被人嘲諷沒歷史(不到十年)。
其實光學傳統這件事的重要性見仁見智,更是見人見智。
幾十年的光學積澱到底是用不完的財富,還是救不了命的稻草繩,難講。
贏家肯定都會打這張牌,但打這張牌的未必都是贏家,比如,賓得...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比較一下富士tx1和索尼A7的界面布局和內控菜單。
體會一下相機廠和家電廠的經驗差距。


-------------------我是小分割-------------------------------------

翻上面的歷史,是和下文作對比,告訴你歷史重演的契機何其相似。

來看日本本土近三年的相機市場份額:

可以清晰的發現,DSLR行業前兩位的選手雖有此消彼長,但第一集團份額之和一直在穩步上升。
佳能和尼康的市場份額合計百分比:
2014年:91.7%
2013年:87.8%
2012年:85.5%
(當年統計的實際是上一年的銷售數據)
而留給騷尼的alpha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7.5%,到2014年已經不足3.1%。

甚至是在騷尼最為活躍的無反市場,騷尼的份額也只是剛過25%而已。最為嚴峻的觸底出現在2013年,從2011年的32.2%跌到當年的20.1%。
而且眼下騷尼整個集團的財務情況並不樂觀。賣樓止損,出售固定資產換取現金流的作法說白了就是在吃老本。
如果擬人化騷尼的人格,在困境中,換做是你,會怎麼做?
所以騷尼是整個市場上最有動力進行變革和激進作為的角色。
在推出A7之前,騷尼刷機身的頻率為市場之最。
但這種策略的效果並不明顯,否則不會出現連續三年的份額下跌。
所以騷尼換了一種玩法,推全幅,無反全幅。
去年的A7和A7r,今年的A7s都是這種作為的具體表現。
當先鋒的好處是,你是市場上唯一的競爭者。
何其相似,騷尼站在了當年佳能站過的位置,做市場上大魚中的泥鰍。
至於佳能和尼康在微單市場的不作為,說白了是保護自己利益。
微單侵蝕的是中低端單反市場和高端消費市場,如果佳尼跟風也搞無反,到頭來還是和自家中低端產品線同門相殺,不划算。
至於佳尼的核心利益專業市場,微單吃不到,暫無擔憂。
相權來看,佳尼作為市場的守成者,必然不會調動大量資源去和索尼拼搶微單市場。
更何況佳能眼下正在緊鑼密鼓地布局以求進軍電影和中畫幅行業這兩塊利潤豐厚的商用領域。家用市場的優先程度被進一步稀釋。

全幅微單是開市場先河之舉,雖然它還不是一個完美的系統。
今天很多人詬病e口的鏡頭群,的確以e口現在的鏡頭群遠遠沒有辦法滿足發燒友的需求。
鏡頭群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曠日持久的積累。
更何況,索尼的資源不會只投在鏡頭群這一個點上。
所以發燒友會憤怒,但發燒友很少是市場的主力,他們的需求不決定了市場走向。
更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於入門用戶。
器材廠之爭,說到底是卡口之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刷機身吸引入門用戶的確是正確策略。
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法。如果不能用卡口綁架用戶形成使用黏性,是掙不了大錢的。
誰不想擠著牙膏也能掙錢呢,問題是索尼暫時還達到那佳尼的份額和口碑。

任何以個人之見去評價A7系統的優劣都難免武斷。
A系列是一個正在成長的系統,未來的發展有無限可能性。
眼下的A系列不是萬能無懈可擊的神器,對我而言至少電子取景器和續航力都需要加強。
從我自己的購機需求來說,M機主要用來拍廣角,因此還需要一套全幅系統兼任中焦和長焦。
考慮到長焦,我肯定會選佳能。但只考慮中焦的情況下,A7對我很有吸引力,畢竟長時間在外旅行,哪怕是能少50g的負荷,也是好的。
舉我自己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一件事:沒有萬能的機器,只有能滿足或不能滿足每個人個性化需要的機器。
所以,請A7從神壇上走下來,也請從地獄中爬上來。

—————————————小結————————————————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多年的差距不可能一夜間追平。
但羅馬也是一磚一瓦積累起來的,只要廠子還在,不妨允許他們進步。
相機廠也好,家電廠也好,做器材的始終都是做器材的,器材更沒有對錯。
不論個人粉它或者黑它,只要市場能夠養活它,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所以說白了,對器材廠而言,你或粉或黑,who care…

2 粉絲作祟

問題出在粉絲那,具體來說,是他們不粉即黑的敵我判斷標準。
騷尼是一家激進的廠子。
它的市場公關一向以激進著稱。
天下大仇,莫過於擋人財路砸人飯碗,所以我不想說得罪人的話。
只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那些你能夠買到的雜誌,能看到的加v的微博和博客論壇,幾乎都是廠商公關的戰場。
對於一個加V的攝影師而言,他的頭像上端著什麼樣的器材,在微博里曬了什麼樣的器材,外出旅拍用什麼樣的器材都不是僅僅看自己心情。
喜好激進營銷的廠商投其所好,願意出力的圈內人投懷送抱,大家共贏罷了。
只是下面的粉絲看上面的人玩嗨了,也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嗨。
玩器材的難免自嗨,本無可厚非,奈何索粉把貼吧和空間的那一套是非觀帶進來了: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就把求同存異,相安無事的大氛圍搞壞了。

我以前說過,逛無忌有三大愛好:
一看感動戰鞋廠;
二看賓得恨全幅;
三看阿花滅四三。
只是沒想到自從索尼出了A7以後,各區紛紛淪陷,單反和單電的爭論還沒完,微單滅亡單反的喊殺聲已經震天。
本想看熱鬧,奈何自家的旁軸區也淪陷了。
眼下的情形已經變成了:
先看阿花滅四三;
後看阿花滅單反;
再看阿花滅徠卡。
於是挑釁的騷粉成功地惹惱了幾乎所有的用家。
一部分阿花粉的眼裡已經容不下其他所有的器材,阿花成為所有器材的終點。

不是我「寧願抱殘守缺」地維護百家爭鳴的多彩世界,而是他們說的那個世界對我來說實在是沒有誘惑:
A7可以轉接其他家的鏡頭,說白了僅僅是因為它的系統法蘭距最短而不是這個系統都多麼兼容或開放。
事實上如果騷尼真的腦子燒壞了不想賣鏡頭,只想做數碼後背,那麼A7早就不是今天這個價格了。
騷尼的策略就是機身便宜賺鏡頭,和PS3主機便宜賺光碟是一樣的手法。
熟悉的壟斷廠商第二類價格歧視手法。
畢竟騷尼的野心和理想是有一天也能像佳尼一樣賣鏡頭站著把錢掙了。
所以騷尼是不會針對別家的鏡頭做優化去給旁人做嫁衣的,而別家的鏡頭更不會針對騷尼的感測器做優化。
數碼時代,不針對鏡頭做優化,尤其是廣角端,最多算半成品吧。
讓索粉無比驕傲的兼容性在我看來,不過是m鏡在A7上35以下焦段全滅的結果。對了,在A7r上紅移表現更慘烈。
而且我一直覺著,沒有裂像屏的情況下,手動對焦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偶爾玩玩還好,經常做或者拿來幹活,真的有抖M的嫌疑。
至於說騷尼家鏡頭性價比高,曬兩個我最近最關注的焦段:f4標變和f4 702遠變的數據
f4 標變:
sony 24-70 f4:$1198
canon 24105 f4: $1149
2470 f4 : $1499
nikon 24120 f4:$1296
f4 遠變:
sony 702G:$1498
canon 702 IS f4:$1349
702 f4:$709
nikon 702 VR:$1396
(以上數據全部來自BH4月10號的網頁。)
在24-70和70-200這兩個焦段,如果真的考慮性價比,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佳能。
其實很多人對騷尼最大的牢騷不是沒有鏡頭可用,而是花著別人買牛頭的銀子買自家能用的頭。


沒有哪家的系統是高大全的萬能神器,索尼也不例外。
我前面說過,A7系列是個有成長性的系統,這個過程其實就是騷尼去解決機身不足、補全焦段的基礎上優化鏡頭群的過程。
目前索尼的種種不足,被很多人客觀陳述過,可是眾多索粉選擇性忽視。
過分高調的騷粉中不乏從美能達時代開始的簇擁,浸淫器材圈這麼多年,他們真的看不到騷尼的各處短板嗎?
如果真的在某個領域做到了無可取代,擁有內生的自信和自我滿足的廠商和玩家是不會去主動滋事的,人家只是悶聲發大財或自己玩自己的。
比如哈蘇不會噴135底小,再比如徠卡不會噴佳尼的28 35 50焦段。
越是急於證明的,越是不曾擁有。
很多時候,索粉的張揚,更像是一場早有圖謀的秀。
騷粉的四處出戰,博足了眼球,不管是褒揚還是貶低,至少所有上微博逛論壇的攝友都知道了索尼和alpha。
對廠商來說,也許這就夠了吧。
今天恰好范爺的微博出事,結合某公關小V的評論,最後只想說,在自媒體時代,凡是明晃晃地舉著商品名號惹事生非的行為不是耍流氓,就是炒作。
至於那些在這個過程中最虔誠、鬧得最凶、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的眾多炮灰粉,只是希望打壓別人抬高自己這件事情本身來尋找存在感吧。
網路上類似的黨同伐異和自我上位天天在演,索尼不過是一個發力的題材罷了。
如果索粉的頭號死敵奧巴也這樣推波造勢,他們同樣會賣力氣。
所以,你和他們認真,他們就贏了。


3 何去何從

對於幾乎所有玩攝影的人來說,玩攝影是繞不開燒器材的。
你說不燒器材,除了真的玩遍個世間種種神器從而返璞歸真的,大多數只是還沒有燒到那個程度或者還沒有入門罷了。
做器材黨做撫摸派不可恥。
攝影不是靈丹妙藥能凈化思想觸摸靈魂,這就是個消遣和玩意罷了,千萬別上綱上線。
很多人玩攝影就是為了泡姑娘,這我覺著這不丟人。
丟人的是很多玩票的拿稀爛的技術去騙人家姑娘,那叫沒品沒能耐沒操守。
所以既然燒器材,就應該做到物盡其用,至少對得起自己手裡的傢伙。

入門的第一道門檻是一些基本的原理。
補齊這部分內容,要善用各攝影門戶的各類教程文章,還有百度百科。
然後多上手拍,多自己回看。

入門的第二道門檻是一些常識性問題和基本的審美,比如各家的歷史,比如各家主要鏡頭的情況。這個過程中,難免要多聽別人的經驗。眾口爍爍的事情雖未必都是真,但假的居少數。比如佳能的長焦、尼康的廣角,佳能勝人像、尼康善風光之類的老生常談,不信也沒關係,做談資也不差。
同時多看別人的好片。
不僅僅是看過就算了,而是要學會分析,知道別人好片的構圖和用光,究竟好在哪裡。

入門的第三個階段也是最為漫長的階段。
往往一個人擅長的事情只是有限的幾件,焦段的使用也是這樣。
當你走過套頭的階段後,你已經知道自己擅用某個焦段,應該開始換上了某些特定鏡頭。
從這時候起,要學著培養鏡頭感,要學著熟悉這個焦段,學著用好自己手裡的鏡頭。
模仿是很好的開始,flickr上不僅有很多的好片,還有很多按照器材分類的社群。
加入你器材所屬的社群,看那些用著和你一樣器材的人拍出的好片,學習別人。
其中那些自己也可以重拍的,可以試著還原場景,模仿著嘗試拍出和別人一樣的片子,體會別人拍攝的過程。
更進一步,可以學著改進。即同樣題材或景物,讓我來拍會不會更好,我有沒有更好的角度。
很多攝影雜誌可以看看,但是要學會有選擇的吸收,一般後半本的器材推薦部分,要批判著看。
學後期可以看視頻,看別人操作的實例遠比自己看書快。
攝影書也可以看看,多看經驗類的,少看指南類或科普類的。推薦中文版的視覺之旅1和2,David duChamin的書,1講構圖,2講後期。
總體來說,多拍,多聽,多看,多想。

在這個過程中,遠比多說來得成長快。
遇到嘴炮,最好的反擊就是不理他。
越是能早走出器材廠商之類的紛爭,越是能儘早靜下來成長。
說到底,花錢買器材的我們操不著董事會的心。
廠流弊,不如我把手裡的器材用得流弊。

針對修改後的問題和樓上的回答,補充幾點:
「索尼機身技術先進全面領先佳尼」這種冷笑話隨便聽聽就算了,莫當真。
如果真的有人不停地這樣向你傳教,請讓他詳細列舉具體的技術。
拼機械佳能有的兩大核心技術王牌USM和IS。
拼優化佳能的白平衡和尼康的機內演算法只怕索尼短期內是無法超越的吧?
拼光學佳能紅圈上面還有綠圈。
騷尼的蔡司加持已經說過了,不再重複。
「佳尼有的騷尼都有」
哈哈...
以大三元中的702為例,佳能有四隻,尼康有三隻,索尼呢。
至於尼康看家的廣變和超廣變,連佳能都沒有可比性,索尼的差距就更明顯了吧。
不是優的問題,而是有的問題。
索尼鏡頭最拿得出手的拳頭是za135 1.8,這隻鏡在這個焦段上,真的少有敵手。
如果我有一天入了索家,一定是因為這隻頭。
可惜,索家的粉絲常常不了解這張王牌,只是一味和別家拼全。
至於半透鏡和反光鏡的爭論,沒必要爭論。
真的好,市場份額不會一直跌到不足3.1%。
還有微單優勢,索尼是做微單的,但微單不全是索尼做的。
不要偷換「微單對低端單反市場優勢」與」索尼對佳能和尼康優勢」這兩個概念。
全幅市場有富士跟進。
非半幅市場有奧巴和松萊攪局。
騷尼的市場份額目前還沒有數據能支持其占絕對優勢的論點。
事實上,在日本本土市場上,騷尼現在的份額佔比甚至低於奧巴。
樓下有人說「佳能CMOS在弱光質量上的短板確實不應該視而不見」。
呵呵,呵呵。
都不說1dx的3200可用,你以為6d「萬元高感王」的名號是白叫的嗎...
上張raw轉jpg的高感對比圖,注意D600的cmos是索尼做的。

以上,替索粉挽尊。
騷粉的忽悠,多數是針對涉水未深的新手。
深入以後再看,算是冷笑話吧。

最後和所有人共勉:
讓相機因為它們的使用者而流弊,而不是通過手中的器材去裝逼。
那樣,你永遠是手中器材的奴隸。
所以,給器材抬轎子的蠢事,少干。
——————————————————————————————————
更新個段子,圖個樂呵
少年問大師。
「大師大師,為啥有人堅持用沒有機內數碼優化的A7轉接徠卡頭?」
"因為窮"
"..."

"大師大師為什麼騷粉都說A7是宇宙神機」
「因為沒見識」
「..."

"大師大師為什麼騷尼粉絲那麼多?"
"因為傻」
「..."

」大師大師FE鏡頭群簡潔輕便素質好性價比還高是真的嗎?「
」你猜」
「是?」
「你再猜」
「..."

"大師大師A7好輕便我要不要把手上的無敵傘/敵八百和大三元都出掉換成A系統?」
「呵呵」
「..."

」大師大師為什麼其他大師都說騷尼好只有你反對?」
「草,發布會去晚了沒拿著紅包,聽說挺厚的」
「..."

「大師大師如何知道給騷尼廣告的大師到底喜歡啥相機」
「看他自己掏錢買啥」
「他要是啥都不買呢」
「把他的相機一台接一台都砸了,看砸哪台罵街罵得最狠」
「有沒有快一點的辦法?」
「都扔水裡,看他先撈哪台」
「..."

"大師大師面對鋪天蓋地的騷尼大法和狂熱粉絲你如何做到保持淡定?」
「他們不窮不傻有見識了我還混個P"
「..."
(完)


只討論一下N社用CMOS的問題。

主要資料來源:http://www.chipworks.com/

1. N社有沒有自己的CMOS開發與製造能力?
根據chipworks的相關文章:Full Frame DSLR Cameras Part I
N社至少具有自行設計能力並委託Renesas Electronics 以0.25μm的晶圓加工工藝製造CMOS。
以此生產的CMOS均使用NC為字首命名。首片N社自行設計的CMOS是2007年用於D3的 NC81338L
其中,D3200所使用的型號為:NC81369R
https://chipworks.secure.force.com/catalog/ProductDetails?sku=NIK-NC81369RviewState=DetailViewcartID=g=parentCategory=navigationStr=CatalogSearchIncsearchText=nikon
N社至少在D3/D700/D3S/D3100/D3200/D4等機身上使用自家設計,Renesas製造的CMOS元件。

N社自己的CMOS 和S社的CMOS有多不同, 這裡有各自CMOS結構的電子顯微鏡掃描:Full Frame DSLR Cameras Part I


2.N社是否只依賴S社的CMOS?
答案是否定的
1系統使用的是Aptina的CMOS
單反系統中,D90/D5000/D7000/D5300/D600都是使用IMX為字首的S社CMOS.元件。
D800也選用了S社的CMOS,是因為S社18μm的晶圓加工工藝,高像素和高性能兼顧的CMOS。
而D5200則是使用東芝提供的Toshiba TOS-5105 CMOS。

至於後面的D7100是否沿用東芝的CMOS,包括DPreview在內都有這樣的說法。但是我沒有得到直接的數據支持。

至於東芝的CMOS是否得到S社的技術支持,我沒有數據證據。請有證據的朋友不吝賜教。

網上有傳言東芝是得到S社的技術支持,並且兩家工廠互相買來來去云云。。
不過這單新聞的原文應該在這裡Sony converts factory to make CMOS sensors
這家工廠是原來索尼和東芝合資生產PS3元件的工廠,索尼將之變為全資後改為生產映像用CMOS。


居然有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
上面已經有前同事,一個部門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那我也只能狗尾續貂的說一點了。。

1、單電機身
單電機身而言,暫時只比較在售機型:
索尼的半透鏡技術,這塊比起佳能尼康來,既能說是優勢,也可以說是劣勢。
優勢在於所見即所得,調整完白平衡、曝光補償這些參數以後可以直接在EVF裡面看到
但缺點也在這,同樣曝光參數比起單反來說少了1/3EV,加上索尼高感本身演算法就比NC家差一些,所以每當論起高感,索尼家都只好拿出微單來說事。。
而EVF的刷新率、高感下的延遲,也有些頭疼。
但個人而言,還是很喜歡這塊EVF的,對於入門來說有極大的好處,相較於單反而言。
不用抬起反光板的一梭子連拍聽聲音也挺爽的,合焦成功率嘛,就那樣了,帶著A99去拍婚禮都覺得對焦不夠用

2、a卡口鏡頭體系
其實高端鏡頭,該有的也都還有,主要是嚴重缺乏中低端鏡頭
1635 2470 720這大三元跟佳能尼康互有優劣,但小三元在哪。。。
比較能吸引人的鏡頭主要也就是135那兩支,135STF和135ZA

3、微單機身及鏡頭群

索尼家這兩年是刷機身的節奏,鏡頭在一步一步補充
比起NC兩家的玩票性質,索尼把身家都押上微單機身了。
很多人抱著「我買了單反就能拍好照片」的心態買的單反,買回去沒幾天就開始吃灰。相比起這樣,還不如抱著「反正就是個高端卡片機」買個微單,不折騰鏡頭也比一般卡片機效果好太多
微單鏡頭群還有待補充,E口18200都出了三個。。
1650是個人比較推薦的鏡頭,反正就當卡片機用,不及RX100便攜,但也不用背單反包了。
鏡頭群雖然沒那麼好,但好歹,該有的焦段都齊了。。
全副微單機身,幾乎可以稱作是全副數碼後背了,初期沒鏡頭,反正都是玩轉接。
PS,提一句,索尼專業攝像機也都是E卡口。

4、附件

比起NC兩家來說,附件太少了。不過原廠閃光燈價錢還算良心。
頂級的F60M比600EX便宜800不說,還附贈快速變化反射以及攝像燈功能。

5、卡片機

RX100改變了卡片機市場


利益相關:前索尼員工


我是從美能達時代開始接觸相機的 有一些老鏡頭
所以第一台數碼單反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索尼
但是α350時代還是在用ccd
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 畫質真心不錯
但是高感真的是爛的不能再爛
iso400對我來說就已經不怎麼能用了

後來去日本學攝影 花了大半的積蓄買了尼康d700
頓時覺得高感進步了很多
操控性也很好
所以之後就一直用尼康了

2012年春節 我和我的好兄弟 一人買了一個蔡司的50mm f2微距
但他是無敵兔的機身
我以前從來沒有去嘗試用佳能
因為完全就沒這個慾望
但是同樣的鏡頭 同樣的白平衡設置
無敵兔的直出就要比d700出彩
顏色更油潤 d700就偏灰 沒有什麼特點

後來由於工作的關係 慢慢被迫向佳能轉變
其實一開始接觸佳能 內心還是有違和感的
倒不是說畫質之類
而是佳能的cmos發色跟尼康完全是兩個路子
白平衡也很不一樣

後來還用了賓得 理光等等機器 包括飛思 哈蘇之類
要我說哪家最好 我完全無法回答

現在我平時又開始用回索尼a7r2 感覺索尼的進步真心是快的不行
雖然我一直用幾百塊錢的中古手動鏡頭
但從畫質上來說 真的讓我沒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地方了

對現在的購買者來說 買什麼品牌其實都已經不再重要
因為性能都在伯仲之間 各家的鏡頭群也越來越豐富
可能外形才是真正需要考慮的


對於某方面的知識精通是需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去學習的,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積累過程。 慢慢來吧,如果你是想以打敗那個人而學習的話, 這樣很難。


F1馬力現在800多匹 布加迪威龍1200匹

F1極速一般最高到370km/h,布加迪威龍434km/h
然後是油耗。。。。。。。


(小修改下原答案。有些傻逼總是咬文嚼字,我就是大概舉個例子,非嚴謹對比,實際上懂得都懂)


於是乎就憑這幾個參數。。。
F1得分82 布加迪威龍得分95
不是黑布加迪,只是舉這個例子,真下賽道的話,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還有如果僅憑一個歌手的音域就評價他歌唱的好不好聽?
您覺得靠譜么??


看題主的問題感受到了鏈球和六一的氣息……
我來安慰一下你,器材不是目的,照相才是。你看七八十年代的大作照樣碾壓你,人的相機未必有你的好。

你說我跑題了?

好吧,我真不覺得佳能和尼康在這個問題上乾的動索尼。
-----------第一次增補答案---------------
針對一些知友說索尼機身不行並用D3S這些「專業領域相機」舉例,這裡我必須打個岔。

你不能用4W元的機身和1W不到的機身做對比,你可以說:索尼沒有4W的機身。或者說:索尼在4W元這個價位上干不動CN。這個是對的,你這麼說的話再索粉都要吃癟。

但是,對比要拿同等級的來對比,不能拿自行車和汽車對比的好嗎?而在消費領域,價格始終是決定等級的重要指標好嗎?


sony有wifi,充電寶就可以給相機充電。佳能有雙像素對焦,尼康有中心點-4EV對焦,預計會是目前單反里控噪最好的相機。還有就是佳能和尼康經過了專業攝影師多年的考驗,索尼的對焦宣傳的很好,但到了現場怎麼樣還不得而知。


說了那麼多,來張摘自dxomark的截圖,鏈接:http://www.dxomark.com/cameras#hideAdvancedOptions=falseviewMode=list


其實一台相機,比的綜合的使用效果,就我而言,我常年旅行拍攝,經常在顛簸的越野車上拍攝,三次帶索尼 SONY ILCE-7R去西藏,壞了兩次。而佳能單反摔在地上,經常是撿起來就能用。索尼顯然不行。就輕便而言,索尼的小電池、取景器是電路等耗電設計比較多,所以不帶三塊電池就不敢出門,也降低了其輕便性。所以我勸告旅行拍攝的人,還是慎選索尼。


你說的是單反吧的黨魁么。


一直想問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機會,謝謝樓主。
看起來,很多索粉也憋著一股氣,放出了很多大招~~~~~
但本著知乎的態度,學藝不精也說說我的看法:

一、機身性能
  消費級,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主打特色。佳能、尼康我都不知道(^o^)。適馬的感光原件、賓得的泥里滾。索尼呢,機身防抖以及半透鏡帶來的實時取景對焦和連拍速度。
  防抖不必說了,機身防抖沒有鏡頭防抖NB,但是從價格角度來說,完爆沒有機身防抖的機器。同級同配置,價格可能要查2倍。而且,任何鏡頭裝上來都有防抖。並不是某些論壇說的,還要設置信息。
  實時取景對焦,尼康和佳能很多機型單反都可以用翻轉屏,並且緩慢的自動對焦,但那已經失去了自動對焦的速度,只能適用於靜態的拍攝。70D抬起反光板後,視為單電。
  連拍速度不消說,低端單電如A37,7幀/秒,可以秒殺D7x00的連拍。拍鳥、拍人像,就算是新手,也可以啪啪啪,跟機關槍似的,高端人像都是比的連拍速度,不然這麼抓最美瞬間?
  EVF有人說EVF有延時,有延時這麼了?一是我沒有感覺,二是同樣的狀態下,你的單反多半也失去了作用?EVF所見即所得,你調什麼參數,效果直接顯示。間屏只能顯示參數。EVF時間長了慣毛病,不愛用單反了,但是對參數偶爾留意下,比一般人拍一張看一張很緩慢的摸單反的參數是有好處的。其實很多人最終不玩單反,就是拍出來,老不如意,往往是曝光的原因。看效果太麻煩。

二、鏡群
  美能達全系A口可以繼承,全部可以自動對焦。而且,索尼的法蘭距,微單就不消說了,A口可以無損轉接M42鏡頭,並且,防抖。這一點尼康D5x00系列和以下都辦不到。
  經常有人說索尼缺鏡頭,挺搞笑的,哪缺了?非要說,缺,可能就是低端和高級之間有斷層。其實,並沒有。索尼A口確實沒有F4的小三元,但新設計的DT頭素質都不錯,只是美能達的老鏡頭的參數光環太惹眼,掩蓋了這一些。
  對一些鍵盤攝影師,只想說好像你都能買似的。就算沒有中間價位的,我覺得更好,低端入門,進階時直接高端,要個中級的不倫不類幹嘛?還浪費錢。

三、價格
  前面說了,機身防抖可能差2倍。比如都是70-300,索尼你就不用買VR。如果不在乎新舊,索尼的70-210F4今年僅售850元左右。70-300G的美能達始祖100-300在1100元左右。配合任意機身有防抖哦。你指望小紙炮有嗎?
  A77降價到5000的時候,DT1650全新拆機頭降到2500這個水平。16-50F2.8,妥妥的截副機大三元16-35F2.8的水平,還是SSM,無印G頭,CN只能看看笑笑。

四、受眾
  國慶複雜,去任何一個論壇貼吧q群不會有人推薦C/N以外的東西。最多賓得。
  我覺得,適合沒有歷史包袱的小白和適合對攝影有一定了解的人,以及價格敏感的人。性價比太高了。

附錄:
  我黑5D3的段子:
  《為什麼5D3一定比A7S好?》
  「你說A7S比5D3好,那為什麼都用5D3呢?肯定是5D3好,我只看事實,不迷信口碑。」
  「A7S比5D3便宜。」
  「貴這麼多,肯定是5D3好,一分錢一分貨。」
  「呵呵。」

就如同某東賣黑卡的標語:黑卡,懂她,不需要多說。


自我介紹,和某索尼簽約攝影師撕過逼,祖傳佳能口,工作用尼康,出街用leica,浪起搞祿來,福倫達死忠粉,瑪米亞忠實用戶。

sony最大的缺陷就是新聞,體育這些地方都沒他,nc已經把這些沾滿了。愛好者能買過報社,電視台,政府?
商業攝影基本都是中大畫幅了。如果你說風光是135能搞定的,那我只能說太淺了。
135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新聞和體育。
等到sony能在新聞界爭輝的時候他才有與nc比較的資格。
不否認攝像機,sony確實是不錯。

把一切東西量化才能比較,甩詞?你甩他張圖表!


單論感測器,索尼不輸NC,好像N的CMOS就是索尼產的。
但是永遠繞不開的問題就是,索尼鏡頭群不成熟,總不能拿十年二十年前的美能達A口鏡頭湊數吧?


感覺D4無敵了!而sony的高端產品適合業餘攝影的人,因為它的產品就像兩棲登陸艦,不亞於專業級的發燒神機,絕對是業餘中的戰鬥機。最重要是人機結合,了解自己裝備的優缺點,發揮到極致就很棒了!


其實很簡單,索尼現在的套路並沒有在傳統的、已經形成成熟體系的高端135單反領域立足。

這樣說的目的不在於為問題主人提供噴槍,而是,簡單陳述一下:
為什麼折騰了十年,索尼還沒獲得佳能尼康那樣的認可度和地位。

在我開始分析之前,我已做好被噴和被摺疊的心理準備。喜愛並擁護索尼的人們可以說,索尼大法好,DXO是個寶,蔡司就像那金色的太陽當空照。A7和A99通殺一切題材一切鏡頭等等。但是,正如我上面一段所可能被解讀出的惡意一樣,這都是不完全和不客觀的想法。所以,我們不如來看看相機界這些破事先。

由於明天要考試,先開個坑,隨後補充吧。論點先甩在這裡:
1,在135DSLR領域,最能獲得業界認可的仍然是記者機,D4S和1DX這種。佳能從來不在頂級機上擠牙膏。反觀索尼,上一代頂級機是美能達的A9,膠片機對吧。
2,在不能憑藉專業級機身獲得認可的前提下,索尼的光學技術也有長期的停滯和落後。這種局面往往要靠蔡司來救局。最近FE55/1.8和35/2.8確實廣受讚譽,24-70/4和70-200/4也很不錯,但是數量極其有限。至於為何短期內我們對單電和微單鏡頭仍不樂觀,如果沒被摺疊的話,明天說。
3,索尼的周邊設備、用戶群、在高端用戶中的宣傳比NC差遠了。
4,如果說以前索尼是做不好單反,現在索尼做的事情就是向單反體系跳反。這個行動決定了,我們不適合跟那種老是拿索尼單電微單跟佳能尼康比還說各種完勝的人談單反。


下面是展開。
首先我們想一下,索尼在A99、A7(R、S)上面的策略正確嗎?

如果以打開市場為第一目的,索尼其實是成功的。
在微單成為主打之前,索尼賣低端單反一直半紅不黑。低端單反更依賴於廣告宣傳和方便實用的功能,而不是頂尖的配置抑或用戶的品牌忠誠度——一個低端單反有啥好忠誠的。而在這點上,索尼做得遠遠不如佳能:佳能讓EOS深入人心,「是單反,是EOS」忽悠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國家庭;佳能的官方網站有著最全面和簡明的單反上手指南,並且不斷推薦你「再買一隻鏡頭吧」。為什麼要這麼做?
第一,要在用戶心中樹立起自己的品牌「以後還買這家的相機」;第二,要用鏡頭拴住用戶的錢包。相機對於用戶的約束力相當有限,帶來的利潤也不多。相比之下,由於光學結構、玻璃、鍍膜、AF演算法、防抖裝置、多重專利保護,鏡頭的利潤相當高昂。而且,一機一鏡很容易換門,一機三鏡你換門試試?佳能就是不斷忽悠用戶「你看,大光圈有多迷人,微距有多麼纖毫畢現,魚眼有多麼誇張……」,買完鏡頭,賣身契也就簽好了。
而索尼微單成功在哪裡?它在民眾心中植入了新的攝影概念——輕巧便攜的高畫質。以前有沒有這種概念?有,但那屬於奧林巴斯的PEN和OM,屬於賓得的MX。隨著80年代AF浪潮和90年代的全面電子化,人機工程學不僅讓握持更舒適,也讓機身變得更大。縱觀全系EOS或是尼康D系列,全都圓溜溜,厚厚的。即使是最近推出的尼康Df,那個手柄依然突兀地支在那裡。所以,當體積比單反小一半還多的微單推出之時,主攻的其實是女性和老人用戶。在我剛接觸單反的2011年秋天,所有的微單都主打女性牌,一水兒的輕萌軟(NEX-3C平躺在我手掌里綽綽有餘)。之後,微單的高端機型漸次推出,到NEX-7的時候已經完全暴露了索尼微單專業化的決心。隨著近兩年入門全幅的出現,A7也就順理成章了。可以看到,索尼從A900到微單,已經改變了自己對於攝影器材市場的策略,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號召力、技術優缺點和系統建設能力。

接下來我想說一點個人的看法:怎樣評價索尼的可換鏡頭相機?

記不記得佳能的F-1?在經歷了早期幾次失敗的嘗試之後,佳能花了五年時間打造出了同時期最耐候的專業相機F-1,為佳能在業界內的聲譽帶來了極大的提升。為什麼?
無論是特別加固的機身(可以上戰場的),樹立新一代業界標準的10萬快門壽命(那時大佬尼康才5萬),最快1/2000秒的鈦合金快門(1971年,八年後同為專業級的OM-1n也只做到1/1000秒),還是迅速跟進、種類極其繁多的鏡頭與周邊配件(光是取景器就有5種),佳能提升的幾個方面都是大家早已重點關注的項目

同樣是趕超者的角色,我們看一下索尼最近幾年的全幅機是什麼賣點
A900:高像素,專業機身(操控性強)。
同期的佳能尼康:
5DII:高像素,更好的高感,專業機身,高清攝像。
D700:高感,專業級的機動性(對焦、連拍、耐候性)。

可以看到,其實索尼和佳能的路數差不多,都是低速的畫質機。在口碑很好的前提下,為什麼A900賣不過5D II?因為5D II的用戶群(5D打下的天下),因為人們在追逐了多年的高像素之後開始注重高感性能,因為佳能誘導人們開始用5D II拍視頻。
總體而言,A900更多是輸在索尼的高感和視頻性能上面。。。而且,這個級別的相機對於完善的鏡頭與周邊設備配置要求甚高,這一點佳能尼康比索尼強太多了。雖然索蔡鏡頭很牛,但是我能想起來的真的只有16-35、135/1.8和24-70能拿出手。。。而且還都那麼貴。。。【我用50/1.4感覺不錯,不知道為什麼評價不多的樣子】
同樣是渣高感,D3X也廣受詬病,但頂級機的其他性能以及尼康的系統很強地彌補了這些。
如果按照這個路數走下來,索尼可以逐漸從NC那裡搶一份蛋糕回來。
但是,索尼此後幾年很蛋疼的提出了半透鏡的技術,這一點有利於視頻和實時取景,卻不利於這一級別玩家對於畫質的追求。半透鏡損失1/3檔的光強,不僅給高像素機的高感雪上加霜,輕微的影響銳度和解析度(不確定),更是讓自己顯得異類。在剛剛推出半透鏡的兩年里,技術不是十分成熟,比如A77——高像素加上半透鏡,讓這台機器徹底成為了陽光機……而且,大家完全不知道這貨是錄像機還是相機……單電這個概念真的讓人很蛋疼:電子取景器在這幾年裡成長在口水中,高端機是否需要那麼強的實時取景也存在爭議。

所以,A99出來的時候,即使是以死忠多著稱的無忌索尼論壇,也是分成兩派:
一派認為,索尼這麼做,「放棄了A900大而明亮的專業取景器」,是對美能達血統的背叛;
另一派認為,索尼是偉大的相機技術革命家。
略蛋疼的是,後一派現在統治了索尼論壇……如果有人敢跑到無忌S壇批評半透和單電,勇氣可嘉。不可否認,半透單電帶來了實時取景、高速連拍兼顧相位對焦的便利,但是效果如何?我們分析一下:
實時取景、電子取景器、翻轉屏:實時取景和電子取景器的優點是曝光模擬,便於新手使用。然而,它太費電,而且顯示效果不總是穩定可靠的。更何況,老鳥和攝影師們需要這種給新手用的功能嗎?極少並且他們嘲笑這項功能。在某些較為特殊的場景下,實時取景確有優勢,但這有限的優勢是以巨大的耗電量和其他功能配置的不足為代價的。而且,電子取景器對於刷新率的要求高,給處理器性能和演算法帶來相當大的計算壓力。至於翻轉屏,你覺得這麼脆的玩意放在中端全幅機上很有必要?還不如像6D那樣配個Wifi了……
高速連拍和相位對焦:這個點子很贊,但是1,索尼的機內演算法和緩存太拙計,12fps的連拍只能撐一秒,這就失去了高速連拍的意義。想當年,佳能尼康做奧運高速膠片機的時候,那可都是幾百張容量的膠捲倉啊……2,半透鏡有明顯的光損失,電子取景器和對焦機構總是在和CMOS搶光線。這可是破壞畫質的。

越高端的機器,越應當關注攝影本質的功能:對焦,畫質,可靠性,操作,測光
我覺得索尼出A99是有點被佳能5D II 的成功給忽悠了。太倚重攝像,卻不知道,人家佳能只是在攝影領域用單反玩票,真正的1DC還要等很長時間才發布,而且也明確地與1DX劃清界限。所以,索尼下定決心,用單電微單的形式推出全畫幅相機,是對傳統攝影觀念的巨大挑戰。對於傳統的觀念而言,好的相機性能、畫質、耐候性不可偏廢,正如佳能從來不在1系密密麻麻的對焦點裡用眼控對焦,尼康從D4才表示可以多搞點視頻功能進去,新功能必須服從一個前提——第一時間捕捉精美的照片。如果影響這個前提,功能寧可沒有那麼花哨。你見過1系帶翻轉屏嗎?

A99一個騎牆派,只要還有這α卡口,就不可避免在單反系統內亂戰。所以它不被高端發燒友和專業攝影師普遍採用,還是功能不足和受到系統的拖累。功能,真正的相位對焦點只有39個,這對於用慣光學取景的老鳥簡直不能忍——佳能都用61點了啊親!連拍什麼的中規中矩,畫質被半透拖累差了點,雖然索尼的CMOS確實優異……而且BIONZ和EXPEED或者DIGIC拼都不太佔優勢的樣子。另外兩家都開始均衡了,你這還是有點拿不出手啊。另外是系統的問題。就拿百微來說,索尼的百微居然還是外對焦,在這個連騰龍適馬都開始做內對焦的年代,索尼居然還是外對焦,情何以堪!光學素質就不說了,落後有點多。
職業攝影師有兩種對待器材的態度:1,用好我夠用的器材;2,永遠用最新最牛的,哪怕追新哪怕雙修甚至換門。很不幸,A99對這兩種都不怎麼討好。為了視頻功能取個新鮮勁兒,這不是專業攝影師乾的事兒,婚禮攝影也許會用,但上一代婚禮神機是D3X和5D II,這一代是D800和5D III。可見,高端機的攝影本質屬性是個逃不掉的宿命。

我們以尼康D4(S)和佳能1DX為例,諮詢一下索粉:
請問α系統能做出超過50點AF的相位對焦模塊嗎?(A99那個是39點謝謝)
請問你們能開發出適用於高速抓拍的人工智慧伺服AF演算法嗎?或者一套實用的高速追焦演算法?
請問你們能做出全像素RAW連拍超過10fps並且中間取景不間斷的相機嗎?
請問你們有91000或者100000像素精準測光的技術嗎?
請問你們有快門壽命超過40萬次的相機嗎?
請問你們有能供記者使用的全天候耐候相機嗎?

對,索粉一定會和我說,你們有著最優秀的CMOS。可是,要知道,CMOS是相機最重要的元件沒錯,但只有一個CMOS你還是做不出相機。正如殳俏評價水果撻:

全世界最迷人的水果撻勝地在哪裡?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法國。當然,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是義大利?他們有美妙得讓人吃驚的各種水果。為什麼不是丹麥?他們的酥皮製作水準全世界一流。但我想說,最好的水果和最好的酥皮製作技術,這種兩者兼備的能力,以及對甜點華麗外觀的追求,讓法國當之無愧地成為全歐洲最大的水果撻博物館。無論你走到法國哪裡,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寧靜的鄉村,你都能在某個櫥窗,被整齊排列或者隨意散發的各種杏子撻、野莓撻、梨子撻或奇異果撻所驚艷。如果你是個真正的水果撻愛好者,你很難總結說,在法國,哪一家的水果撻是做得最好的,只能用「各有千秋」來描述每家店的每種撻,它們各有風韻。走進法國的糕餅店買水果撻,總讓愛吃甜食的人產生選擇困難症,這有點像一個毛頭小夥子忽然掉進了漂亮姑娘堆里的感覺,所謂的美女如雲,你要面對的則是美撻如雲,同樣會眼花繚亂,手足無措。

如果用水果和CMOS作類比,那麼,好的相機顯然也是多方綜合出的產品。連拍,對焦,測光,白平衡,操控,耐候性……這些都是優秀相機不可缺少的技術。可惜,索尼在這些方面還遠遠不夠頂尖。當然,我覺得E口還是大有可為的(索尼似乎放棄α了……)。
我不迴避索尼在CMOS上的優勢,但是請一定注意這種優勢不是能夠力挽狂瀾的。如果你認為自己對於風光攝影有極高的追求,首先你該考慮中畫幅甚至大畫幅系統,而不是135系統。其次,就算你集中精力於135,你也該買D800E而不是A7R,儘管後者在很多解析度測試中拔得頭籌。因為,既然你不能忍受寬容度的些微差距(差距不超過兩檔曝光,而現在隨便一個全幅都能有至少八檔曝光的寬容度),那麼你一定也不能忍受A7R的色階斷裂。比如,當你拍攝一片充滿了曼妙的細微反差紋路的金色雲霞,A7R的機內處理很可能毀掉這種細膩過渡的美,因為它所提供的14bit動態範圍是有損壓縮(而D800D800E是無損壓縮)。更何況,風光鏡頭首選尼康而非索尼吧!——不要忘記佳能出色的17移軸啊~~
尼康在D3開始的頂級機上面,除了D3X外,從來沒有用過索尼的CMOS。我想,既是因為尼康要保持自己最頂級單反的一些獨特性能,又是因為索尼從來沒有頂級記者機……


終於可以換個話題,表一表索尼鏡頭和系統了。

索尼鏡頭在可換鏡頭領域大致分成G鏡頭和ZA(索蔡)頭,G頭多數沿襲自老美能達,ZA來自與蔡司的合作(蔡司設計索尼做)。
先說G頭。實際上老美的光學設計能力相當強悍,當年在著名的鏡頭評測家西平英生總結歷年鏡頭評出的十支滿分鏡頭裡,老美近半,比佳能尼康都多。產品線里唯一能AF的折返頭、135/2.8STF都是一時風頭無兩的傳奇,似乎現在還有生產。然而,索尼對待光學的態度實在是太輕慢了。有個說法,老美的光學設計師都在大阪,索尼想把他們拉到索尼在東京的辦公室。。。於是。。。攻城獅們很多都跳槽了。。。你去看現在索尼在產的α口頭,多數還是十年前老美產品的翻版。98年的佳能35L尚且被人詬病不斷,更何況是這一堆水平參差不齊的鏡頭!鏡頭更新少是個頭疼的事情,缺少誠意更是讓人心寒。在CNS三家裡,索尼的新鏡頭很少能對原來的鏡頭產生大幅度的改觀,往往是小改。比如70-200G,90年代老美的70-200G是可以叫板佳能的,現在你試試。。。小白兔不打死你個逗逼。。。包括35G(去年《CAPA》有個橫評,各家的35/1.4裡面,索尼全開最肉,佳能很銳,但邊緣不好且紫邊彗差大),85G(拼銳度被完爆,拼焦外跟佳能也沒優勢),都是頗為心有餘力不足。至於其他鏡頭,呵呵吧。所以,那些拿索尼鏡頭群說事兒的人,我真的想奉勸你們一句,別抱著十年前的光學技術YY了!α口絕大多數鏡頭光學素質遠遠落後佳能尼康
再說ZA。其實ZA是值得尊敬的鏡頭群,蔡司的設計加上索尼的做工很好。16-35和135/1.8都能碾壓佳能同規格鏡頭。鏡頭價格嘛,貴了點,還算值回票價——就算是135/1.8賣一萬多塊一支,還是阻擋不了那句口號「只為此頭入此門」。可是,縱覽索尼可更換鏡頭,有幾支是ZA?6支!另外E口最近的55和35非常不錯,可惜只有兩支,算上24-70F4和70-200F4也還是很有限,祝它能好些。在α口上,我就不說16-35被尼康14-24打得滿地找牙這種事了……還有,佳能新出的24-70L II是如今最好的全幅標變。咱們體會一下。

有些人說,A7等機器可以用轉接環轉接從古至今所有鏡頭(Hologon那種怪物除外啊),怎麼能說鏡頭群不豐富!
——呵呵,單反時期佳能法蘭距最短,怎麼沒見佳能號召大家轉接啊?沒有獨立鏡頭設計能力的廠家才會號召知乎大家轉接,所幸索尼的做法是抱蔡司大腿要牛頭,而不是愚蠢地多做幾個官方接環。首頁
關於鏡頭多說幾句。從現在的A7(R,S)來看,索尼堅決打算走高畫質微單專業化的道路,因此不可能提倡大家轉接那些光學技術陳舊的老頭。轉個CONTAX G頭啊,轉個M口頭啊還不錯,轉個小痰盂你說得過去嗎?!【不排除個別大仙兒的惡趣味。。。攝影界真的無奇不有折騰至上】因此轉接環只會推出轉α口的,其他的大家還是自己找吧。。。
有人說現在開發出能AF能防抖的佳能環了,我就想請問一句:人家適馬騰龍做了二十多年的反向工程,你會比人家強?單次AF2秒合焦、防抖磕磕巴巴也好意思說能用!真是精神勝利法啊……

最後說點系統的事。索尼的配件之缺少和蛋疼,不是我造謠吧?
尼康的閃燈系統完爆各家,這可不是我說的,不服去找喬·麥克納利。
佳能提供免費的DPP和威力強大的DLO(數碼鏡頭優化),而且所有的周邊配件一應俱全,不多說了。累死了。


順手討論幾個問題:
1,峰值對焦:這個確實有利於手動轉接,但是佳能的單反刷了魔燈固件之後一樣可以實現。更何況,手動轉接本來就不是廠家的初衷。我們可以這樣來玩,但說它是個顯著的優勢恐怕不能服眾。
2,越是小面積、低像素的感測器越容易實現高速連拍。連拍中連續對焦確實體現了索尼的技術誠意,2430萬像素(可與D3X匹敵的像素數!)11fps連拍也確實體現了新BIONZ處理器的運算能力。更何況,單反結構要做出高速連拍,反光板一直是有點頭疼的問題。索尼之前的連拍不被叫好,一是由於半透鏡技術本身,二是由於緩存太低,拍一秒就卡殼了……現在來看,RAW格式大概20張,JPG大概50張,對於這個價格定位的機身也算夠用了。至於對焦和連拍的綜合素質尚不清楚……曾經有人諮詢無忌論壇的天漠虎峪資深,得到的回答是他不確定A6000是否適合打鳥。
3,關於移軸接環:各家微單都能用的玩具,不是只有索尼微單才能用,佳能EOS-m也能。更何況,移軸接環的光學素質,肯定是要遜於真正的移軸鏡頭的。不說別的,單說移軸後的周邊畫質就夠你喝一壺的。玩玩可以,不要把它當做什麼大殺器就是了。
4,至於增光減焦環,我只能說中一光學創意不錯……我們都知道全幅鏡頭在半幅感測器上使用的時候,雖然使用了素質較好的中央成像,但由於半幅的像素密度大而全幅鏡頭須得兼顧全幅像場的素質均一度,因此全副頭用在半幅上不能發揮其應有表現力。這種差距怎麼形容?我看到的測試結果里,佳能的18-135STM能和同焦段的24-70L II拼個半斤八兩。不是佳能24-70L II菜,那可是最好的全幅標變,而是因為24-70要對更大的像場維持均一度。
沒有人會惡意攻擊一個有熱情有技術的相機廠商,除了槍手。然而,前提是這技術要相當實用,能讓我們拍出更好的照片。我認為在現階段堅信「索尼大法好」是對智商的侮辱,不是因為我理屈詞窮,而是,不能在自己尚有所了解的領域內聽任他人混淆視聽。某些前輩放的片子很出彩,但是前後矛盾:先是放一張DXO評分再是說「我不信DXO的評分」。不信你擺出來幹嘛,黨同伐異?


12Bit DAC一出天地滅


推薦閱讀:

馬格南(Magnum)的攝影作品與藝術形式之間有何關聯?
如何評價《美國電影攝影師雜誌》(American_Cinematographer)?
如何評價索尼新發布的G Master鏡頭系列?
還沒有發明微型電池或者電子的時候,相機如何工作?
如何用大疆拍出震撼的照片?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佳能 | 尼康 | 索尼S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