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詩集好多都要叫唐詩三百首?


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還有一個混淆視聽的答案。

為什麼唐詩集好多都要叫唐詩三百首?題主您是把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唐詩三百首》當不同的書了么?《唐詩三百首》,只有一本。清代蘅塘退士編篡。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三百這個大數是不差的。

而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裡的三百首才是泛指多首。

PS,兒童版唐詩三百首那些都是盜用人家的名字,並不是廣泛被承認的讀本。建議入手此書,還是中華書局版,寇兄在評論區有提到,我也覺得是很好的本子。


為什麼中學生每年那麼多高考作文要出一本高考滿分作文一百篇呢?唐三百,一言以蔽之,寫得好!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詩經被稱為詩三百,所以附庸詩經


在古漢語里,「三」通常是一個量詞,它可以代表三這個數字,但更多的時候是代表很多的意思,其實仔細回顧一下不難發現,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對「三」這個數字都有這不可名狀的感情,老子就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古時兒童的啟蒙讀物是《三字經》。西遊記里菩提老祖在孫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就連劉備去拜訪諸葛亮都去了三次,是所謂《三顧茅廬》。無所不在的三啊!!再來看看三字的成語「三思而行」「事不過三」「三人成虎」「三生有幸」……
可見「三」的含義不僅僅是「三」,前面也說過了,在古漢語里常常是很多、多次的意思,三百的真正含義也肯定不是三百,所以唐詩三百首你可以理解成「唐詩數不清多少首」,(事實上唐朝是我國詩文的巔峰,確實數不清多少首)但是為什麼偏偏用了三來作為這個代表?這其實算是一種心理現象。
這剛好是一個臨界值。比如別人給你說一件事的時候,說一次不過爾爾,說兩次開始產生重視,說四次肯定嫌煩,三次就剛剛好。
再打個比方,假如你在看電視,媽媽叫你去吃飯,叫第一次的時候你最多嗯一聲,叫第二次的時候你會說噢噢我馬上來,叫第三次的時候你肯定就已經放下遙控器坐上飯桌了,別問我為什麼不等第四次,一般來說你媽媽叫你第三次的時候口氣就已經很不好了。
足夠強調但卻不繁複,這就是三的魅力。


推薦閱讀:

詩仙、詩聖、詩鬼、詩佛,這些類似的稱號是什麼人頒發的?
唐詩宋詞中,有沒有描寫青春的美好,積極探索,無所畏懼這方面的詞句?
哪首詩可稱唐人七絕第一?
你認為杜甫最有韻味的詩是哪一首?

TAG:文學 | 詩歌 | 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