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導演在獨立電影領域比在商業大片領域相對更成功?

引用一下Fandor在2012年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到在數據上,參與Sundance獨立電影節的女導演的比例幾乎五倍於票房前一百電影的女導演,好萊塢的女導演比例也是逐年下降,奧斯卡也鮮有女導演身影。好萊塢對於女導演真的普遍很難生存嗎?

Where Are the Women Directors? -原文鏈接在此


首先當我們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了解一個導演是如何成為導演的
在類似聖丹斯這種獨立電影節出現之前,一個人要成為導演,唯一的方式,必須靠在劇組混一段時間,有一定積累,公司才會給你機會試一些小成本的電影,然後才有機會接到大製作。

常見的套路是場工--&>場記--&>第N副導演--&>第1副導演。當你熬到這個位置的時候,你就有一定機會執導了,要不就是導演有小成本不想拍扔給你,要不然就是碰巧導演死翹翹(參見侯孝賢的經歷),你就能上位了。然後問題來了,很多女生還沒熬到第1副導演,就被刷掉了,最大的原因,恰恰就是體力問題。我舉個真實的例子,某次拍戲,導演需要確定小船的底部構造,看適不適合租來拍戲,第2副導演二話不說脫了衣服就下水去查看,而這只是拍一部長片需要付出的其中一個體力勞動罷了。

有人會說,就算不幹這些,只要有才華有劇本,還是可以直接當導演的。這想法就有點naive了,李安當年也是一直在顧器材,如果不是趕上第一屆台灣電影輔導金,有可能他就會這樣被埋沒了。好在獨立電影節出現之後,女導演可以繞過在底層搬磚的過程,直接成為導演。所以題主會產生女導演在獨立領域混的比較好的觀感,因為那是女導演比較容易混出頭的方式。

除此之外,近年賣座的商業片類型:科幻,戰爭,武打,警匪,這些都屬於男導演喜好擅長的類型,所以幾乎很難看到女導演的身影,《拆彈部隊》畢格羅可能是個例外。反觀在電視劇領域,女導演就多得多了,比如台灣偶像劇兩大教母柴智屏和陳玉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女性在處理細膩情感方面有的時候確實勝過男導演。

所以,我覺得行業內這種真的不算歧視,因為很多人忽略了電影是一個實打實的體力活,經常要上刀山下火海。比如說杜可風現在的掌機就是女生,人家能扛得住二十幾斤的機器,所以她不會因為她的性別被攝影這個行業拒絕。在這行還是要拿實力說話,不要天天扯什麼政治正確,這不就跟某個人群去年奧斯卡明明沒幾個演的好然後偏要說你們故意不選我們一樣嗎。我相信在數碼化時代,很多東西都輕量化以後,體力的比重會慢慢降低,女導演也會越來越多的,畢竟女生總是能提供不一樣的觀點,讓電影更多元化,對整個產業來講越多女生能參與當然是越好的。


電影行業發展早期被認為是二流生意、奇技淫巧,很不受人待見。可正因為如此這裡反而免遭性別歧視的影響,存在著大量的女導演和女編劇。

但是到後來資本家們發現這個有搞頭,大批的男性生產力被注入其中,女性創作人漸漸被排擠齣電影的主流圈子,以至被人遺忘。

這些人活躍的時期應該比先鋒派的謝爾曼杜拉克還要早,Falling Leaves (豆瓣)、Suspense. (豆瓣)是其中的代表作,同樣能夠證明女導演在電影語言中的天賦。

尚不知是否有女性主義學者以此為研究文本。


藝術片:女導演的啊,一定心思細膩文藝爆表,看!
商業片:女導演的啊,一定很肉很拖沓,沒勁,不看!
謹代表個人觀點,講真,能別再逼逼什麼男的女的天生差異了嗎,我們班男生駕照科二沒過,女生本兒都下來了,女司機?女導演?有意思嗎


不了解好萊塢,就說國內影視行業。(我覺得大體上都差不多)

女導演少,因為導演真不是人乾的活兒啊!

我初中的時候就想做導演,後來上了大學,還是覺得先做編劇靠譜,大不了以後再做導演嘛!
後來作為編劇去劇組待過,基本當場放棄了當導演這個夢想。
導演太累了!太累了!太累了!
導演在組裡一呆就是幾個月,根本顧不上家!演員沒通告時還能休息一下,導演根本沒有休息!從頭跟到尾!
體力消耗很大的!每天早上五六點就得起床,有時干到天黑收工,如果有大夜戲甚至還會通宵,每天平均下來得工作十幾個小時!每天就睡個四五小時覺!全天盯著監視器!這還只是真正的導演,起碼片場絕對有你一把椅子。但要知道大部分導演都是從副導演慢慢做上去的,副導演更累!跑前跑後,拿個喇叭,什麼事都要操心!所以你看少數一些有名的女導演,也都是先做演員、當教授、或者直接是著名導演的妻子或女兒,這樣當上的導演。如果通過正常渠道,也就是先當副導演,當學徒,慢慢熬成導演,一般女人的身體素質真的扛不住啊!

劇組裡大部分人都是男性,燈光、聲音、攝影、道具、武行等等大部分要和導演打交道的人都是男性,而且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糙漢子很多,天氣一熱,滿組都是光膀子大漢,閑下來聊天都是葷段子。整個組裡除了幾個化妝師和服裝師,幾本沒什麼女人。這樣一個男性氛圍的工作環境,女導演也不太容易融入進去,也比較難鎮住場子。

這還可能和女性的性格有關。當導演,需要有當總統的手腕,當皇帝的威儀。該厲害的時候絕不能手軟,而且拍攝過程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狀況,尤其是一些商業大片,往往會有「大場面」,爆炸、飛車、軍火等等,其實是很危險的,弄不好還會出人命!導演要克服一切困難,按時按量完成拍攝任務,所以需要有很過硬的心理素質,面對一切挫折和挑戰!畢竟導演是整個劇組的主心骨,誰都能崩潰,導演不能崩潰!導演一定要冷靜、理智、果敢、堅毅,具備極強的抗壓能力!女人做導演,身心都要異常強大才可以!

第四,可能和男性主導電影行業的審美有關。賣座的商業大片,以著名的《變形金剛》系列為例,滿屏的爆炸,一通亂打亂炸,很多女性觀眾都能看睡著了。很多商業大片都是戰爭、犯罪、科幻等題材,靠血腥暴力、炫酷特效來吸引觀眾。但女性的審美一般是偏向細膩情感,現實世界的人與人之間關係,較少對這種打打殺殺題材產生興趣,所以即便有女導演,她們也會更多的拍一些愛情片、劇情片等。同樣,許多製片人也更願意找男性導演來拍商業大片,認為他們更能把握住主流男性觀眾的趣味。而且在行業內,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對女導演確實有一定的歧視,投資人一般也不太願意把大製作的片子投給一個女導演去拍,這也使得許多女導演不得不選擇先拍小成本的獨立電影。


因為基本沒有女人像賣拷貝一樣喜歡扔炸彈。


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商業電影導演適合女性嗎?

其實,各行各業中女性的比例本來就少,只不過藝術領域中女性比例相對來說還不低。我覺得主要原因在於,藝術領域是一個不需要太多跟人交流溝通協作的領域。
上帝摧毀巴別塔,靠的是摧毀人類的溝通與協作。事實證明,越大越複雜的項目,真正的成功支柱,是協作能力。
但是,女性在協作能力這一點上,和男性有比較大的差距。也許因為遠古時代數萬年,男性從事狩獵活動,需要大量的協作和紀律,才能保障獲得獵物;而女性主要從事採集和在家勞動,群體協作需求較少。
而且,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女性傾向於釋放情緒(傾向於……不是一定),男性傾向於解決問題(主要因為嫌煩)。而一個大工程的發展和最後完成,往往是冷酷不講人情味的。

打開一部商業電影的維基百科,尤其是英文維基百科,條目中的『Development』最吸引人。
因為,即使是好萊塢,人事鬥爭和藝術家與資方的衝突也是層出不窮的,往往一個項目要經過數年的各方力量的博弈和權力角力,在此過程中,劇本被無數遍重寫,導演被換來換去,最後Greenlit的時候,大家都精疲力盡。

可以去看《超人》系列電影的『Development』,簡直比電影還精彩。中文版本:https://www.wikiwand.com/zh-cn/%E8%B6%85%E4%BA%BA%E7%B3%BB%E5%88%97%E7%94%B5%E5%BD%B1

其實,女性很難在這種階級鬥爭中生存下來,所以,大型商業電影的女性很少。


女性的協作能力差?女性調配資源的能力差?你要女性當家庭婦女,打點家庭人際關係、管理家內大小事務的時候,怎麼不說她們的協作、管理能力差了?

哦,因為不會對男人構成競爭啊。

如果女性導演在商業片上取得的成就比藝術片上的大,某導演是不是又要說:女性的獨立、深入思能力劣於男性?

人類個體之間的差異遠大於男女群體間的差異。滿口男性思維女性思維的人沒別的,就是邏輯差。

答主問題里附的圖片,不是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

女導演得到的預算資源和曝光不夠多,我們才更需要支持她們,而不是在這裡說些「女人天生不如男人」的混賬話。


商業電影成功的標準是可量化的票房 需要硬碰硬
獨立電影基本沒標準 可以靠吹


老實說,這是一道送命題,


沃卓斯基 姐妹


「也許你能回答」——這問題在我頁面上出現了幾十回了,這麼難的問題小弟我回答不不了啊……強答了吧,省的老是跳出來。

幾個高票都已經說了,除開行業歧視等傳統因素,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體能。記得在哪個圍棋領域的大V也說過,棋類運動達到頂尖領域都要拼體能,廚師啊這種就更不用說了。

我不認為女性的組織管理能力會有什麼問題,電影行業大部分職位都是男人,同性之間磨合溝通起來顯然要容易和方便一些。比管理協調能力的話,起跑線就不一樣。


現實情況是這個領域女性本來就很少,一時能想起來就是凱瑟琳畢格羅、小科波拉,或是朱莉這樣演而優則導的。這些人要不是掌握一些資源要不然也不會或者說很難做到現在這個樣子。


感性


推薦閱讀:

電影中有哪些很棒的古典配樂?
《霍比特人:五軍之戰》里出現的幾個精靈分別是什麼關係?
五軍之戰中,為什麼半獸人不等矮人和精靈打完再出兵,漁翁得利呢?
哪一類動漫作品更容易被改編成真人電影,導致成功與失敗主要有哪些原因?
《千與千尋》是否是一部經典作品?宮崎駿成功在哪裡?

TAG:電影 | 好萊塢Hollywood | 獨立電影 | 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