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審美能力高於創作能力,導致對自己的作品苛刻不滿甚至失去信心時,如何調整?


我十來歲的時候,過年走親戚,大人們在客廳打麻將,我鑽到儲物間玩兒,在舊柜子里找到一本書。
《高中生優秀作文選》,薄薄一小冊,綠皮,紙都黃了。
我看了起來。
那之前,我的主要讀物是大灰狼、小白兔、劉胡蘭冷冷地回答不知道。
這本作文選里,卻有殘陽如血、春草如霧、夜晚的江面像一條亮帶子這種文字。
我看傻了,第一次知道文字能這麼美。
回家後,我翻出作業本寫東西,寫什麼呢?那會兒電視上熱播傅藝偉的《封神榜》,就寫個少女穿越時空拯救商朝的故事吧。
一寫就是十三年。

頭十年,沒讀者。
看各種大神作品,想這亂七八糟的東西也能紅?比我差遠了。
又想,也許我真的很差勁,我寫的字一文不值。
況且仔細看看自己的文章,真慘不忍睹。

第一次讀《綠毛水怪》,我在宿舍被窩裡打著手電筒流淚。不光為故事,還為「我一輩子都寫不出這麼好的東西」而絕望。
如果你也曾奮不顧身地追逐夢想,你一定懂這種絕望。

為什麼他寫那麼好?
為什麼我寫這麼差?
我什麼時候能寫得和他一樣好?
我是不是永遠……寫不了這麼好?


直到我來到一個寫作論壇,我才明白一件事兒。
創作高於審美,是一件好事兒。
你能看出「女主太懦弱」、「這句話不漂亮」、「打鬥部分節奏太慢」。然後你就把女主改得不懦弱,把這句話改漂亮、把打鬥節奏改得快。
而不必判斷「我水平太低,我沒天賦,我比王小波差了一百條街。」

前者是建設性判斷,後者,只是攀比。

寫作路上有很多沼澤。
攀比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很多人困在這裡,耗干靈氣,從此擱筆。


審美超過創作是必然的。
請為此高興。

沒有人像360一樣精確知道:恭喜,你已經擊敗全國92%的寫作者,請繼續加油!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就算比王小波差了一百條街又怎麼樣?你不是王小波第N,你是唯一的你。
你在走一條屬於你的、不可攀比的藝術路。

這條路沒有起點,沒有終點,布滿荊棘。
你看到其它路上也有人。有時你的路是盆地,你仰望別人,嗒然若喪,感覺人家都比自己厲害。
有時候你走上山頂,俯視眾生,又覺得自己實在牛逼。
但就在你抬頭低頭的時候,有人已經走了好幾步。

寫作太累,希望又渺茫,有時候難免想知道自己的坐標,好給自己打打氣。
但是,抱歉,你很難知道。
這條路上只你一人,你只能和過去的自己作參照。
你只能停下觀望,披荊斬棘,踏著自己的血淚,在這孤獨的路上前行。
別的路上有人走得快,你就觀察一下他的鞋子是不是更合腳,拐杖是不是更輕便。
然後,你也給自己做一雙合腳鞋子、一根輕便拐杖。
也有人走得慢,看看他是不是走了彎路?別學他。


王小波在你前面一百條街處,但是你得拐彎。你得走一條屬於你的路。這條路的前面看不見王小波,也看不見歷代大師的閃耀星光。
這條路迷霧重重,沒有終點,回頭看時,只有自己的長長的腳印。


有生之年努力走,看風景,莫算里程。


審美能力的提高速度顯著高於創作能力的提高速度,所以前者超越後者是遲早的事情。
應對的辦法就是把作品創作出來,反覆修改,一方面會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另一方面則會對審美又更深入的理解。實際上創作能力低下,談審美也只是空談,跟能力不沾邊。
等到明白自己的審美水平在什麼階段,創作水平又在什麼階段的時候,焦慮情緒會好很多。
指望在情緒上安慰自己,是沒有出路的,而且會適得其反。
繼續行動,直面自己的低能,努力改善之,才是正途。


很多藝術家、作家、演員,甚至是非藝術從業人員都會有這般的感慨:最好的永遠是下一個。不過我覺得應該這麼說:最好的作品永遠在下一刻。

為什麼我們都會有這種想法呢?很簡單,因為創作本身的機制使然。

創作是耗時的,是一個連續的工作。在創作時,我們同時也在檢驗自己的創作。所以作品永遠修改不完:改了這處,卻壞了那處。對於藝術家而言,如果把作品看成是既定的成果,那麼這樣的藝術家只會猶猶豫豫寸步難行。我們應該學習那些盆栽藝術家、插花藝術家或者茶道大師,將作品視作有機體,對她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其實,每件作品都在不斷地生長著,即使我們不去修改它。當我們每一次遇見自己已完成的作品時,我們都應該發現它的成長。這種成長是作者、觀眾與作品之間交流導致的。這是因為,作品一旦被製造出來、被確定後,就不再屬於藝術家了。這好像生育,一旦孩子出生就是獨立的個體。藝術家需要去理解自己的作品,將它看做是獨特的生命那樣對待。它或許在你的眼中百般醜陋,但總能找到自己的歸宿,總有人會對它欣賞有嘉。學著發現子女的優點並以其為榮,是我們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一課。

除了要以作品為榮,我們在創作伊始就該懷揣著一顆忠誠的心,用愛去生育。這不是件虛無縹緲的事情。只有把每件作品視為重要的作品時,並投入極大的專註與精力後,我們才算孕育了一個生命,否則那是死胎。這比喻是恰當的。創作過程極其消耗精力,完成創作的那一刻席捲而來的往往是強烈的疲憊感。相比藝術家的肆意揮毫,更多人是在他們精心製作的作品中觸及共鳴的,這種共鳴證明了作品是有生命的。堅持與投入是必要的。不放棄,才能以其為榮。

因此,請諸位想一想,真的是審美能力使然么?我們這些系統教育下的藝術家真得是完全依靠學識、審美能力和技巧完成作品的么?誠然,這些是重要的,但是不妨去看看那些不幸生於落後地區的藝術家們。他們用堅韌的意志、熱忱的信念同樣完成了一件件傑作,並贏得了我們的共鳴,聯通觀眾與作者。

最好的作品永遠在下一刻。我們只有不放棄得去實現腦海中的圖景,並忠誠的面對她們,再以她們為榮,我們才能無愧於自己的作品,也無愧於自己。要記住,創作是一件關於忠誠的事情,背叛初衷或被艱難打倒則是人格的問題,是懦夫與庸才。而在故事的一開始,你就決定了你的命運。


看到這個問題,覺得有必要來回答一下。

打著吊針單手打字哦~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看過《滄浪詩話》,裡頭有一句話說的極好:「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 既識羞愧,始生委瑣,成之極難; 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

審美能力>創作能力,大抵說的是上面黑體字標註的那句話。我寫詩這些年用的詞是「眼高手低」,總之不管換多少種說法,都是一個意思。

我最初寫詩填詞,半年寫了一百四十多首。到現在五六年,每一年寫的都比上一年少,今年,眼看元旦了,連結集的量都不夠,刪去自己不滿意的幾個,才十六七首。

這代表著我到了一個成之極難的階段了。

與之不成比例的是我的詩學觀,詩學體系的建立,迅速而穩健,是這幾年來讓我唯一可以自矜的事情,前十幾天,算我大半個師父的南公忽然詐屍,聊了半宿,南公很欣慰說我進步很大,有自己想法了。得到他的承認,於我來說,是真的值得高興的事。

但是我有沒有焦慮呢?

其實並沒有,我在自己的詩學觀中,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因為明確,知道下一步在哪裡,就不會十分的焦慮。我知道自己處在一個眼高手低的狀態,手底下的東西,落字不穩,質感奇特,但是終究會達到下一個平衡。

所以我常常說的話是:來日方長

我在這一路上拼殺了五六年,我找到了自己的路,而且在不斷的繼續拼殺。來日方長,該是我的,總會是我的,急什麼。只有寫不出了,又看不見前路的時候,才會焦慮。

希望給題主一點幫助。

我還是繼續打吊針吧。


審美能力高於創作能力,這才是正常的。
就像人的兩條腿,要走路的話,總是要先邁一隻,再邁另一隻。審美能力高於創作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的什麼樣的。知道自己想要創作一個什麼樣的作品,你才能有機會創作出來。而對自己作品不滿意而產生的焦慮,是一種正常情緒,正是因為能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寫完作品,自己再一看,一拍桌子「我寫得真是太好了!我可能是天才!」吧啦吧啦的,結果別人一看,都不忍直視。別人稍微說點實話,自己還要反駁別人:「你們這些凡夫俗子,要看懂我的作品,還要等五十年呢!」
這種自嗨型創作者不是更可怕嗎?這裡僅對小說創作來說。其他文體,其他藝術形式,不了解,不評價。
因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可能數十年停留在同一個階段,這樣的人也是有的。

繼續上面的比喻,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就像兩條腿,要跑要走,都得先邁一隻,再邁另一隻。所以創作能力的不足,也會限制審美能力。當創作能力逐漸跟進的時候,審美能力才能再邁下一步。就小說來說,就是對文字的感受會更不一樣。那種只會評論而不能去創作的評論家說的話,是有限制的,因為他們對文字的感受力,在自己創作能力的限制之下。

但是就小說的創作來說,本來就是屬於文學範疇里比較接地氣的,凡是讀者的評價,只要是用心的,是真實的感受,就是有意義的。就值得創作者去思考,去改進的。只要一句好不好看就行,好看的話,是哪裡好看,不好看的話,是哪裡不好看。
這樣就很好。
改進的方法,就是慢慢磨,慢慢寫。認識到自己寫的很爛,然後好好把這塊爛泥塑造稱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樣子。雖然這最好的樣子可能也很爛,但下次總會好一點。
一般寫小說,進入快速成長期之後,每寫幾萬字就會有一個提高,再回頭看自己之前寫的,也會覺得,好爛哦。


要改到自己滿意為止,這就是大師之路。

如果是改到甲方滿意為止,那就是苦逼設計師之路。


世界上所有導演的審美都比創作能力強……最偉大的導演,他們頭腦里的瑰麗圖景一定比TA的作品還要完美一千倍,電影創作受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比的本來就是遺憾影響下的上限。

至於心態……我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調整,因為這也是我永遠要去面對的問題。無非就是繼續提高審美,多練習,看最後自己能拿出來多少能看的。

不過看太多優秀作品的人確實有可能遇到一個難題,審視自己所思,發現大師們都玩過了,而且玩得比自己好幾千倍,導致創作時束手束腳。

也許應該把吸收和創作分開吧,在學習時,努力吸收,提高素養;創作時,遵循自己內心的直覺,做到心裡所見即所得,畢竟「創作」和「修改」是兩種不一樣的思維過程,在創作時不要想修改的事情,不然只會永遠對自己的作品望而生厭,甚至喪失了繼續的動力。

有的創作者熟讀經典,如數家珍,集先人經驗於大成;有的創作者則完全遵從自己本能,畢竟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毫無羈絆地釋放內心也是其作品價值所在,殊途同歸,各施各法。

自己也做得不好,不敢妄言什麼制勝秘笈,權當參考吧。


我唯一一次見余華就問了同樣的問題。余華說,「那能怎麼辦,讓自己滿意啊。」
我想除了努力,似乎沒有其他辦法了。困擾會有,焦慮會有,但了解到這是創作者的常態,LZ應該會淡然一些吧。


至少在我的行業,從藝術層面上講,創作者完全不屑評論家。我們也不需要團隊外的critique.

像很多影評人,他們就是更有語言能力的觀眾,談論的東西大多跟電影本身沒什麼關係。


眼高手低不是壞事,因完美主義而畏縮不前才是大多數這類人的毛病。
創作這件事,沒有眼界,分辨不出好壞高低,不靠大量的動手去做,永遠不會學習規則、接觸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再打破規則、求新求變。
眼高,說明你知道規則和標準在哪裡,可不動手做,你永遠沒辦法掌握它。眼高手也高,是在你熟悉掌握規則的同時,又有了新的創造和發現,這是一個過程,不必焦慮。
所以,要拍片,一部接一部地拍,踏踏實實地拍,不要問前程後果,但求踏實在心。


我來講一個故事吧。

「國王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遠近皆知,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髮夾。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往常地用髮夾整理她的秀髮,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於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裡,拿走了一個髮夾。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便到三公主房裡拿走一個髮夾;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髮夾,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髮夾;四公主如法炮製拿走了五公主的髮夾;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髮夾;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髮夾。於是,七公主的髮夾只剩下九十九個。隔天,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他對國王說:「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髮夾,我想這一定是屬於公主們的,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不曉得是哪位公主丟了髮夾?」
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都在心裡說:「是我丟的,是我丟的。」可是頭上明明完整的別著一百個髮夾,所以都懊惱得很,卻說不出。
只有七公主走出來說:「我丟了一個髮夾。」話才說完,一頭漂亮的長髮因為少了一個髮夾,全部披散了下來,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結局,當然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個故事是一個好朋友剛認識我的時候發給我的。當時我只以為他在分享故事,多年以後才發現,他是想告訴我不用刻意求全。用心的隨心反而給你最大的present。

那個多年以前的我,格外認真,不斷追求著圓滿和希望的最佳。當時我懵懂無知,他卻洞若明火。


當你思維不再苛求時,你的心會指引你。


改行搞評論,像我一樣


自問自答,因為一年後我已經找到了答案——

不要找任何借口,不要妄想任何捷徑,如果真的有至高追求,路只有一條,

那就是


一,開始練習,

二,繼續練習,

三,往死里練習。

總而言之,練!練!練!


沒有信心?練!練出能力了再談信心。沒能力當然沒有信心,這怎麼調整都沒用,都不治本,出來的是垃圾仍然是垃圾,矛盾仍然存在。
自我安慰?屁用,求安逸永遠出不來好作品,只能出退而求其次的二流貨色,雖則有信心了,滿意了,但那只是一種無能。

是的,一種無能。


So,
不需要調整,練就行了,

審美已經比能力好,這是好事,也就是說,燈在,方向有,剩下的就是穿鞋跑過去了。

再次感謝所有回答問題的朋友。


這個問題我常常會遇到,並且今後也一直會遇到。因為這個世界上寫得好的人太多太多。
多到令人髮指。

根據我的經驗,有幾種辦法。
第一種,風格練習,比如你喜歡余華或者馬爾克斯的風格,那就模仿風格改編文章。
第二種,風格加描寫練習,最傻最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一段情節,記住大概內容,第三天複寫出來,在對比雙方描寫的差異,可以看出自己不足之處。
第三種,純描寫練習,比如個人認為小說中最難的是人物描寫,那就每天找個地方坐下,限定自己用四句話描寫一個自己觀察到人出來,這個難度較高,但你可以嘗試從身邊熟悉的人描寫起,就是莫泊桑當年用的辦法,關鍵是限定字數,可以達到聯繫描寫和精簡風格的目的。
第四種,摸索自己的風格,一定要堅持,如果你創造一種風格出來,或者說模仿一些國外比較當代的但是國內少見的風格時,必然會遇到極大的阻力,甚至讓你想回到現在大家都用的風格,那你要做的就是堅持。
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我有一個朋友曾對我說,如果你想寫,那你就寫到吐為止。


當審美能力高於創作能力時,換一種角度去想,其實也不乏是一件好事。比起最初始的狀態——審美能力低於創作能力或創作能力於審美能力持平(創作即滿意)的狀態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提升了。這是自己能力上升的一個階段。
因為眼界漸寬,認識到的東西越來越多,知識也在一點點的增加,此刻個人的創作能力或許還停留在之前的階段,但審美卻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下有所提高了。這時我們難免會因為自己的創作無法達到自己的審美預期而產生焦慮情緒,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審美只需要我們看到什麼,從而在大腦中產生新的認知,而創作能力是需要不斷實踐來提升的。In other words,創作是需要長久練習來完成的。
但我認為樓主也並不用太過焦慮,因為審美能力提升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努力實踐,讓自己的創作更加接近自己的審美,完成更好的創作。當然,也許在創作接近審美時,又將有新的發現了,這時也不必緊張,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循環往複螺旋攀升的緩慢狀態,不用懷疑自己,只要堅持下去相信總會有進步的,加油吧!^-^


呃。

我現在正在經歷這個階段。

不需要調整,需要的是繼續做,繼續嘗試,找到更好的東西,更好的形式,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方法論等等,做出滿足自己目前階段的想法的東西。


我現在很痛苦,幾乎不錄歌不聽自己的聲音,只練習

但是有一個絕對的好處,欣賞水平可以帶動實力的提高,要是欣賞水平比實力低那就麻煩了


This American Life 的主播,Ira Glass,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Nobody tells this to people who are beginners, I wish someone told me. All of us who do creative work, we get into it because we have good taste. But there is this gap. For the first couple years you make stuff, it』s just not that good. It』s trying to be good, it has potential, but it』s not. But your taste, the thing that got you into the game, is still killer. And your taste is why your work disappoints you. A lot of people never get past this phase, they quit. Most people I know who do interesting, creative work went through years of this. We know our work doesn"t have this special thing that we want it to have. We all go through this. And if you are just starting out or you are still in this phase, you gotta know its normal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can do is do a lot of work. Put yourself on a deadline so that every week you will finish one story. It is only by going through a volume of work that you will close that gap, and your work will be as good as your ambitions. And I took longer to figure out how to do this than anyone I"ve ever met. It』s gonna take a while. It』s normal to take awhile. You"ve just gotta fight your way through.」

菲茨傑拉德的《夜色溫柔》出版之後,在Key West(風流快活)的好基友海明威給他去信一封,寫了很多懇切的評論。這封信的主題其實不是這個,但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For Christ sake write and don"t worry about what the boys will say nor whether it will be a masterpiece nor what. I write one page of masterpiece to ninety one pages of shit. I try to put the shit in the wastebasket. (我一直搞不懂這個1頁傑作和91頁垃圾的比例是怎麼來的,他一定是想說99頁垃圾結果算錯了……)You feel you have to publish crap to make money to live and let live. All write but if you write enough and as well as you can there will be the same amount of masterpiece material (as we say at Yale). You can"t think well enough to sit down and write a deliberate masterpiece and if you could get rid of Seldes and those guys that nearly ruined you and turn them out as well as you can and let the spectators yell when it is good and hoot when it is not you would be all right.

所以他們秘訣就是,不停地創作,搞很多很多創作,不要期待每一次創作都是傑作,你會創造出很多垃圾,但是沒有關係,不要理會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你總會創作出來點了不起的東西,而且最終有一天你會達到你自己的欣賞品位。(而且你想想連海明威92頁裡面有91頁他都認為是垃圾,他還連簡單數學都不會,那自己創作出來點垃圾又怎麼樣呢。)


題主所說的兩種情況我都經歷過。我就說說自己的情況吧。
之前是做ui設計,也算創作的一類,一開始的時候,創作能力遠大於審美,不參考規則,不學習別人,一股腦得做自己的設計,結果受到了很多質疑,來自團隊其他成員的吐槽,我們技術(多年的好朋友)常說的是,這屎一樣的設計是什麼東西?還好我不是鑽牛角尖的人,開始大量閱讀相關設計書籍,看很多成熟的產品設計,於是開始快速掉入題主所說的第二種情況…
審美高於創作,目前我就還處在這樣的情況里,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一個具備高創作能力的人來幫你做。這個做法同樣適用於其他創作領域,因為當你的審美或者想法達到一定高度時,很多創作能力不是那麼重要。比如很多藝術家只要想法就可以,很多手下的學徒會幫忙完成,比如拍電影,你只要有想法,有審美就可以,創作的實際部分會有不同工種的人來完成。就像現在我會請一個ui設計來做,來完成我的審美預期。
那麼,如果這個創作必須由自己完成呢?我之前一段時間的情況就是這樣,我首先做的是臨摹在我審美水準之上的作品,純粹鍛煉技藝,說實話,這段時間審美能力還在不斷上升,因為看了更多優秀的作品,而創作水平進步緩慢。不過沒事,在某個領域的現階段,審美是會遇到頂端的,通過審美,把這些頂端的作品挪列出來,一來臨摹增加技藝,二來不斷揣摩他們的創作思路,那些不如他們的作品一個也不要看,當審美和創作差距過大時,焦慮是必然的,我有很長一段焦慮期,甚至現在還有。但是當審美和創作的距離滿滿拉近時,你也會體會到難以形容的滿足感,我自己就會開心的到處給同事看…好丟人…
到了後面,我不需要別人來說這設計是屎,我自己就會先一步否定掉。
所以,當你的審美高於創作時,肯定會焦慮,能做的僅僅是一點點縮小差距,這一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不灌雞湯,不講故事

「沒有經過實踐和思考的審美只是一種消費」

聽了很多CD,看了很多電影,逛了很多展覽,再多堆砌,你的身份也只是藝術品的消費者。
你可以說自己眼界開闊了,眼光變高了,但是憑什麼你眼光高了看上一個好姑娘你就可以把她牽走?
擁有再多好東西也只是一個收藏家,這和能不能創造是不同的概念。

親自動手做,邊做邊思考,仔細審視自己的作品,這才是能讓人進步的審美。你硬要掏出自己的博物館比較一番,這彷彿是在和自己炫富。

更何況,你既然在做自己的東西,就好好精雕細琢,管他善惡美醜,管他洪水滔天,你把它做極致了,沒有不美的道理。

記住
「沒有經過實踐和思考的審美只是一種消費」
而你
應該是一個驕傲的創造者


推薦閱讀:

古典音樂到底有多小眾?
Whiplash中,弗萊徹說了哪些罵人話?
哈農具體該怎麼練? 對於新手來說。
如果鄧麗君去參加「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節目會大紅大紫嗎?
視奏能力與背譜能力是負相關么?

TAG:藝術 | 音樂 | 劇本 | 繪畫 | 小說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