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不喜歡讀醫學,但是父母一定要讓我報考醫學,怎麼辦?

其實,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當醫生,可是現在,我最不信任但又必須信任的也是醫生。


作為一個學醫行醫八年最終改行的人對這個問題也有些話想說:

當年我從復旦醫學院畢業,進入上海一個三甲醫院外科工作,說起來算是最好的工作選擇之一。三年以後忍無可忍,跳槽到了Ubisoft。說起來也有意思,Ubisoft的豪華辦公大樓就在那家醫院對面,跳槽以後上班只是到路口換個方向轉彎。

跳槽的原因很簡單,第一,不喜歡;第二,報酬低到難以想像;第三,討厭體制內的嘴臉和行徑;第四,生活質量太差。

我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學醫,只是覺得做外科醫生還是有些吸引力。之所以會考醫學院還要歸功於我媽,她成功的讓我認為世界上只有醫生一種職業。一直以來,計算機,特別是計算機圖形,也就是所謂的Computer Graphic一直是我的最大愛好,從高一開始有了人生第一台計算機就一直折騰。大學的時候又對設計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用「雲之君」這個名字,在國內的圈子裡面小混了一把。出過書,寫過專欄,做過Freelancing。所以當我想轉行的時候還算有方向。現在回過頭想想,自己18歲的時候,對於自己將來的人生,實在是沒有太多的考慮。父母因為自己的眼界限制,往往會給出其實並不適合你的方向。

我大學畢業第一年工資800,第二年1200,加上400獎金,三個月一發。這個薪水一直拿到跳槽。在上海這個地方,你想想1600能幹什麼?那個時候我已經從家裡搬出來,一個人住了,後來認識了我太太,那個時候她還在念婦產科研究生,零收入。我們兩人就靠這1600過活。所幸父母有遠見,買了很小很小一間房讓我住,省去了房租,總算不至於餓死,還能養個貓……關於醫生的收入,有太多的討論和爭議。其實我自認為早就看清了實質:醫生的收入可以分成兩大類,白色收入和灰色收入。白色收入就是國家制定的工資,也就是我那可憐的1600。其實政府根本就不願意在衛生板塊多投錢,出政績太慢,為了維護穩定,就制訂了低水平的收費-薪酬模式。這叫做「廣覆蓋,低保障」。同時利用手裡的輿論工具轉移視線,把矛盾引向醫院和醫生。這一點做得很成功,看看多少罵醫生的聲音就知道了。那些手中握有權利的部門和人其實很清楚,醫療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決不能放過,於是偷偷的打開管制的大門,讓醫院在一年的行政撥款不夠一個月用的捉襟見肘、潛在的巨大利益和管制的缺失下,自行走上追逐利益的道路。而他們則悠哉悠哉的從中抽取了巨大的利益,讓醫院和醫生扛下黑鍋。我就不展開了,這方面我的同學比我更有體會。那麼灰色收入呢,其實也就是回扣、科室收入的分成和紅包。一般人都以為做個醫生就有大把的灰色收入,就我的情況分析一下吧。回扣主要來自藥販子和器械販子的銷售回扣,也是年輕醫生的一項重要收入。器械回扣比較高端,年輕醫生一般沒有到那個級別,還是藥物回扣為主。回扣需要跑量,也就是多開藥。我那個時候主要是再病房工作,沒有太多的機會上門診開藥,自然沒有回扣。科室收入,呵呵,我們新人都是墊腳石,利益地圖上沒有痕迹的人。見過早交班後不查房,把學生進修的趕出去,關起門來幾個教授吵如何分攤本月床位費的么?我見過,在這種利益劃分不明,規則混亂的地方,無權無勢的年輕醫生首先就被忽略掉了。我曾經呆過普外一個組,帶組教授是一個少有的好醫生,但是他混的也不得勢。也只有他給我們去輪轉的小醫生髮過300塊錢小獎金。紅包,一個沒有收過。灰色收入其實就是腐敗,腐敗也是一種特權,並非人人都有。醫院裡面的收入差距並不比社會上小。

所有大學醫院都是公立醫院,就是在那裡我得出一個人生經驗,有黨委的地方都是一個鳥樣。你們不能想像,所謂國內一流的醫院,管理水平、醫療水平和建設水平能低到什麼程度。我不是說那裡沒有好的醫生,其實還真有,但是個人的操守在系統性的腐敗和體制性的道德崩壞面前是多麼無力。任何簡單清晰的常識在這種體制內,都會被扭曲成難以想像的樣子。這種無力感伴隨了我三年,我有的同學能適應,而且適應得很好,但是我不能忍,不能想像自己變成那種樣子。最終在考出執照後拍案而起,老子不幹了!

回想我還是一名住院醫生的日子,那些在手術室度過的日日夜夜,那些年輕的時候不在乎付出的日子,恍如隔世。醫生是一種特殊的職業,這個職業對你的要求,是人生的全部付出。其他職業你可以清晰地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來,做醫生不行。工作時間長,早上7點就要到病房,晚上下班不一定。有可能手術到晚上7點,8點,還要回病房繼續處理床位上的工作。每隔6-7天就有一個24小時值班,我所在的醫院第二天是沒有休息的,也就是你可能要連續工作36小時。這36小時裡面可能包括了好幾台手術,接診好幾個新病人。這種值班是固定,不會因為節假日而暫停,也就是說在你幾十年的職業生涯的頭上十、二十年裡面,不要指望有連續的長假。事實上,我從來沒有過三天以上連續假期。周末至少有一天,要來病房看一下,處理一些事情。兒科醫院是一周六天工作制,違反勞動法么?違反,又怎樣?隨著年資的增長,工作以外還要搞科研,搞論文,搞教學,準備考試,準備升職稱。忙。而且還有精神上的壓力,畢竟不管制度如何不堪,病人的健康和性命交到你手上,不由得你不緊張。現在我從事AAA Console遊戲的開發,有時候幾千萬的投入和緊張的時間表會形成挺大的壓力,跟我合作的美術總監常常很緊張焦慮,我卻覺得經歷過以前醫院裡面的壓力,這實在不算啥了,常常安慰他,不就是「a f****** game」么。醫生們如此付出,卻不能至少從物質上給予一定的補償,生活質量好得起來么?

說個小插曲,我和我太太第一次出去旅遊是我們轉行以後的第二年,一口氣終於喘過來了,有了帶薪假,有了點點積蓄,開始小小的享受一下普通人的生活樂趣。這是我太太第一次坐飛機……當然她後來因為工作去過的地方比我還多……

現在我在加拿大蒙特利爾,4年前從上海製作室調動到這裡。我在這裡安家落戶,成為了第一代移民,過上了典型的北美中產階級的生活,體驗到了真正的和諧社會。去年女兒誕生,看到小東西在家裡搖來搖去,對她的將來有一份從來沒有過的安全感。我相信,很多同我一樣的中國父母,這份安全感是我們一直以來奮鬥的目標。對於我而言,這都歸功於當初的決定。我所做對的,不僅僅是及時改行,而是下定決心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現在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念醫學院,沒有浪費那人生中從18歲到26歲黃金歲月,我現在又會在哪裡?至少我希望10多年後的你,不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作為一個學醫過來人的對這個問題有很多話想說:
1堅持就讀自己喜歡的專業是非常好的。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話說得很好:「我們現在流的汗和淚,都是當初選專業時腦子進的水。」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堅持。
2說說學醫的各種缺點:
第一 分數線相對高,同樣的分數在不同的專業或者學校裡面學醫的分數好像比較高(我報考的時候的事情了,不一定準確。不過北醫、協和、中山、等等老牌子的醫學院校的分數應該還是很高的。)如果真的能達到這些國內高端醫學院校的醫學類分數線的話,不如選個別的專業。可以更好。如果說分數只夠進入第二檔的醫學院校的話,說實在,在找工作的時候會被各種名校的畢業生擠壓。所以說更沒有必要報考。
第二 學醫的時間太長:本科是五年制,現在流行的是七年制甚至八年制培養。等到完成這類培養之後還有著住院醫師培訓等各地不一的學習時限。真正工作開始賺錢能夠養活自己往往是在讀大學之後的10年。而這個時候,選擇其他專業往往已經事業有成了。青春是寶貴的,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裡。
第三 學習的課程多 很容易掛科 五年制本科的課本本本都厚的像磚頭。外科和內科兩本我們複習的時候都撕開來看,因為實在太重了。別的專業的同學天天在大學過著豐富多彩的生活,醫學生天天在背書。
第四工作後風險太大 現在的醫療矛盾處於風口浪尖,患者殺死、砍傷醫療工作者事件頻發。更不要說對醫療工作者的侮辱、責打,更是每個同事都會碰到的。碰到了也只能自認倒霉。
第五工作時壓力太大 普通的小大夫基本沒有休息日和節假日,醫院一句工作需要就必須輪崗。值夜班是一宿一宿的不能睡。日常工作時內容也繁重。很多醫生的伴侶要完全支撐一個家,不能和家人多相聚。
第六 工作後賺的錢並不多。我工作時第一個月工資是六百塊錢。是在2008年。現在,也絕對比不上理髮的店的理髮師、照相館的服裝助理拿到的工資等等。同學聚會結束之後,我們干臨床的人分兩撥:一撥坐地鐵,一撥坐公交。人在本科轉專業的人開著自己的小車回去了。
真是一把辛酸淚,不知向誰說。
所以,我支持你,千萬不要報考醫學專業。
可以把我說的這些給你的家長反應反應如何?


公元一九九七年,我高考填志願,沒人指導。填前兩星期,我突然想起來來,當醫生吧,越老越掙錢啊。
就它了。
就這樣當了大夫。
各位會不會說,你丫怎麼那麼齷齪啊。
對了,我就是這麼動機不純。特么不掙錢我白乾活啊,別跟我扯高尚。
到現在我都跟我底下的大夫說,這只是一份工作,我特么最反感有人用高尚的道德綁架它。
工作10年,錢是不是越來越多?對,10年前一個月2900,現在漲到兩萬。收成好的時候還能再多點。我下手早買房,現在雖然只有六十平米,但沒房貸,兩口子的收入每個月能留不少。
我很知足,住院醫頭三年最苦最沒錢,過得是豬狗不如的日子。但干這行和干哪行都一樣,要耐得住寂寞。
道德高尚人士快忍不住了,你丫有灰色收入。

有,就是有。

我當年以醫院為家,足不出病房,院長都說他什麼時候來我什麼時候在。至於連續干36小時那是正常情況。曾經胃潰瘍出血到血色素5.3克。

你說,我值不值每個月拿兩萬。


數學是電,擦出物理的火;
物理是火,點亮化學的燈;
化學是燈,照亮生物的路;
生物是路,通往醫學的坑;
醫學是坑,埋葬醫學生。


大家回答醫學回答的熱火朝天,我來做個反例說一下自己的高考志願填報情況吧。
我是山東人。高中是理科(學渣)。高考志願的時候家人說建議你選化學類,以後方便就業和發展(我們那裡有化工企業),但是你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專業。我說我想學中文,因為我喜歡。家長說可以。我那年山東是允許報志願的時候可以選六個專業的。我的意思是中文排第一,然後剩下的就隨便了。家人的意思是把化學類排第一,中文往後放。我當時自己比較心灰意懶(一心想著復讀),於是就聽了家裡的,第一專業報了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第六專業報了中文。結果我被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錄取了。然後沒有復讀,去讀大學了。
到了大學之後,根本學不下去。不是那種成績很牛逼,然後不想學的那種,而是就是學不進去,成績也很差。當時我腦子就只有一件事,我要學中文,我要讀更多的書,我要思考人生社會。於是我就自己申請轉系,參加考試,通過,轉系了。然後我就去學中文了(期間和家裡爆發了持久深刻的矛盾,而且受到了經濟封鎖)。
中文學到後來,我發現我不喜歡了。而且成績也不理想(我是指考試成績)。現在我大四了,面臨畢業。因為對中文不感興趣,所以不打算考研(考研這條在家人看來的人生坦途也被我自己給堵死了)。所以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畢業後怎麼養活自己,怎麼賺錢。我的第一反應是,從化工口創業試試。你看,我自己轉了一圈,又轉回來了。但是目前所有的都只是一個想法,現在還是六七個月畢業,我也不知到自己究竟會走向哪裡。
所以針對題主的疑問,我給出的回答是,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在以後的人生中我們會喜歡什麼。也許以前喜歡的死去活來的,最終對你輕如鴻毛。有些你認為無法容忍的事物,等過去那陣子再回頭,你會發現不過了了。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學到真本事。就是排名第一的那位所說,他雖然學了醫,他自己不喜歡,但是他學的很好(要不不會進入一家好醫院),同時他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學的很好,在那方面也很牛逼,這樣他才迎來了自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學什麼不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牛逼的人才重要。
以上。


「十分不喜歡」——這個就是絕對的理由了,我在臨床醫學掙扎了五年,才發現自己真的不喜歡,成本是巨大的~~到目前為止,我唯一想重來的,就是填報高考志願。。。告訴你爸媽,不要把高考志願弄成你一生的遺憾。
如其他人所說,如果不是志願當一個好醫生,學醫太耗費青春。學年長,書本厚,責任重,課餘生活單調。第一個學期的期末考,就考得我比高考還痛苦。課餘生活單調的證據之一:在醫學院五年,我只看到過一個男孩子送花,再沒有見過任何浪漫事情。。。五年時間,可以干多少其他好玩兒的事呀~
再看看畢業後的工作環境:壓力大,醫患關係差。記得前一段枉死的那幾個大夫和醫學生嗎?我還在從醫的同學都說寒心。有一個同學從開始做醫生,就開始想轉行,做了幾年就痛苦了幾年。問問你爸媽,希望你將來是這種生活狀態嗎?
爸媽的考慮,我猜一是覺得醫生專業性強,有一技傍身,工作穩定不愁飯碗。但是,在目前的環境下,它在某種程度上也算「高危」行業了。。。二是覺得家裡有個醫生,看病不愁,心裡安。這個,我沒辦法反駁,家長都這麼想。

其實——如果你能裝暈血,肯定就不用學醫了。。。


合法收入太低!想想一個高級知識分子要靠著紅包來改善生活,這是何等憋屈的人生啊。


親子鑒定


我不知道所謂「十分不喜歡醫學」指的是什麼意思,因為你根本沒有深入接觸,又怎麼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呢?

不過如果下意識的就對相關專業有排斥心理,那還是不要學了,一來不容易學好,二來學不好也有了自己的借口,人都是會轉移責任的嘛。

作為和樓上幾位相似也是從醫院出來的EXDR,我覺得其實我們並不是排斥醫學知識,而是不喜歡醫院的工作環境和醫生的生存方式,而這一點恰恰是只有自己親身經驗才能覺察出來的,外人看的在熱鬧,也不過是霧裡看花。


對於醫學這個專業,只有一句話:如果不喜歡,千萬不要學。如果喜歡,苦累都值得,因為在我心裡沒有任何一個職業帶來的成就感能超越它


如果你現在沒其他專業想法,就硬著頭皮先學,同時擴展自己視野,找到自己所擅長的。
如果找不到,那就死扣,學醫只要狠得下心,成績真的不會太差。
如果找到了,傾斜時間在自己擅長的,拿出成績,給父母攤牌。


當初高考完聽從父母親戚的建議,報考了師範類學校的生物專業,因為在他們眼中,天底下只有老師醫生這種工作最好了。導致的直接結果便是:大學四年度過的渾渾噩噩,對未來一片絕望。
大學畢業後,聽從自己內心的直覺,毅然從事了與專業毫不相關的工作,現在年薪15W+ ,我今年25歲~
一句話: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了你自己內心的聲音,勇敢的追隨自己的內心和直覺~


如果實在不喜歡,那就很簡單:我沒興趣學不好。
其它的理由比如壓力大、工資低等等,並不是醫學行業的特徵,不具說服力。
家長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某某當醫生月收入數萬還有啥灰色收入一類的,你不可能說服的。
其實很多行業都這樣子,壓力大、待遇不高。
但是這是個講究圈子和規則的社會,要適應規則,慢慢熬,努力干,才有出頭之日。
說句實話,現在沒爹可拼的人,賺錢哪兒有不辛苦的。


那就堅決不學

不喜愛的,就別去做


題主需要想清楚一個問題,你不喜歡學醫究竟是不喜歡學醫學本身還是因為外界對醫療衛生行業的過度抹黑?
當前大眾對醫生的認知普遍受媒體偏見的影響,有體制的原因,也有社會因素,展開來就太大了。
說下我個人的經歷
70後,讀書一路綠燈,偏偏遇上了一個熱衷於中專的時代;當時父親在我就讀的中學當老師,他力主讓我考中專,儘管當時我並不情願,但那個時候剛過15歲,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就這樣,被父親安排去考了衛校,不知道選擇,就只有接受選擇。
從衛校畢業,分到醫院的那一刻起,我才發現,我根本不喜歡這個工作,討厭得無以復加,和我大條、粗獷的個性背道而馳。那個時候,我發誓,我要離開這裡,這不是我的舞台。
剛工作,得罪了領導,穿上她送的小鞋;試想,無權無勢無人護佑的小護士,孤身在異鄉,遭工作變故,被否定被壓抑,回家只敢報喜不敢報憂,這種生活,一過就是7年。
在醫院的最後2年,換了工作性質,不再受當初領導的制約,可是我的心早已飛出我所在的這口井;毅然選擇了離開,去從事醫療行業的銷售
終於找對了地方,這10年來,一路跌跌撞撞,但有驚無險得闖過來,收入是過去的20倍,也去了一線城市,安營紮寨,一切看起來,進入了良性循環。
可是如果讓我重來一次,我一定會堅持當初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遵從內心的聲音,去做人生的選擇。
父親6年前過世,他在世的每一天,都活在後悔里,儘管我從未對父親有過任何的抱怨和不滿。可是父親眼睜睜看著我的個性和我的工作的衝突,終於知道我在醫院工作的那些年,度過了怎樣痛苦和壓抑的生活,看著他最心愛的大女兒,因當初他的誤判,人生所經歷的跌宕,成了父親永遠的心病,帶進了墳墓。
今日想起來,我更多的心疼我的父親,唯一欣慰的是,在他在世的時候,終於讓他看到了我職業的起飛,聊以告慰。


作為一個不喜歡醫學但是還是被選擇的醫學生,請讓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高三的時候,我作為一個妹子,父母給的選擇是:律師 教師 醫生 三個職業,對我來說,為抗父母,有難度,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你可以說這是情感操控,也可以說是我沒抗爭到底,但是,我選了醫學。
結合了自己分數,學校。我現在在全國最好的醫科學校,坐在北京的教室里自習,外面秋風落葉,學了三年之後,我逐漸喜歡上了醫學,喜歡上了人體病症的各種原因。、
我認為,你的選擇,請結合你的實際 ,你的分數,去哪個大學,誰給你的資源更多。
選什麼,如果你是個男生,請不要選文科之類的專業,技術才是硬道理。

就算你最終無奈選了醫學,請喜歡它,最起碼請精通它,那是你對自己青春這幾年最起碼的負責!!!!

詞不達意,請見諒,昨天晚上熬夜複習寫實驗報告到四點,後天考病生理,最後,我還在修經濟雙學位,看,就算你選了醫學,也不一定只學醫學,嘻嘻。

以及妹子我現在想睡覺,還想複習,就這樣吧,有時間在來補充


前些天和一位國外來華交流的醫生聊天,我們都認為醫生和 IT 是兩大辛苦行業,而且兩個行業的人應該很容易成為朋友,IT 的人加完班就去讓大夫加班了。。。⊙﹏⊙

我在觀察一些醫生朋友的工作時,發自內心的覺得,無論收入高低,無論被人理解與否,當他們解決病人的病痛時,那種成就感,一定是極好的。不是所有的職業都能有這樣的機會,那麼多人在無助時,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每天的工作都在幫到人,甚至背後的一家人。

哪個行業或者職業都有問題,都有壓力,這就是生活。凡是在某個方面佔到便宜,一定會在另一方面吃虧。

是否選擇醫科專業,在於你是否真的喜歡這個專業,職業,行業,這種喜歡不僅僅是價值觀上的認同,還有是否真的感興趣。至於對於醫生職業和治療行業本身的評價,不是遠遠的看幾個問題或者現象就能得出結論的。我認識非常好的醫生,也遇到過極其差勁的,如同面對其他任何職業和行業一樣。有品行和品性的人,總是有辦法堅持。


默默的說,不喜歡的話,真的不要學。說點我知道的吧,我讀的臨床八年制,在讀,大家對於轉行的講座都蠻感興趣。國內的情形…前輩們說的很明白了。畢業了在住院醫階段會很辛苦,男性還好,女性真的耽誤很多重要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你讀到至少碩士)。醫學這個職業本身對於個人素質要求就很高,奉獻精神,負責任,抗打擊能力高負荷…啊哈哈你要是沒有十足的興趣,這事兒真不靠譜,你有什麼動力支撐自己繼續。另外,你父母真的了解醫療行業的現狀,了解醫生的生活和成長軌跡嗎?如果不是…你懂該怎麼做。我跟樓上一個女孩比較接近,接受爸媽的建議,幾個職業中選擇醫學,覺得它是硬技術,具有職業成就感,被人所需要(現在過了幾年我覺得這幾點是我母親職業所缺乏的,她把她的願望轉嫁給了我希望我不要有她的空虛感,同時她也低估了這條路的艱辛)。我接受是因為沒有明確的職業喜好,同時認為父母閱歷豐富不會錯…說起來我現在偶爾提起畢業轉行都會招致娘親的激烈反彈→_→而且我父母對於醫生職業的了解程度怎麼比我想像的低這麼多TAT。當然高考志願自己填的啦這終究是自己的選擇我木有責怪父母的意思。
也算是抒發下我自己的感受啦~


一句話 寧可跟家裡鬧翻也不要學 反正就算學了之後 你也會鬧翻的


我的情況和你差不多,也是「十分不喜歡」,但因為高考考砸了搞得自己沒什麼發言權,最終被迫學醫。今年剛畢業,有種看不到未來的感覺。學醫過程中的痛苦上面說的很多,我就不再多說。我說說就業問題吧,就我所了解到的情況,就業壓力真的很大,今年畢業我的很多同學竟然有不少是靠著關係才找到工作。遠的不說,我同宿舍的一個同學花了幾萬塊錢才進的醫院,說是贊助費什麼的,現在一個月工資不到一千。。。說多了都是淚。。。你好好抉擇吧


推薦閱讀:

有一個負能量的媽媽,經常進行無效溝通,每次接觸「電話或相處」以後心裡就苦悶低落心情差,怎麼辦?
孩子性格極端、乖戾、偏激,如何教育?
怎麼看待《變形計》8.18日劉珊遭父掌摑跳塘自殺 ?
一方面想讓孩子「自然成長」,一方面又很怕孩子放任自己,考不上好的大學,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妹妹特別喜歡吃?我勸她少吃,她就說,你想吃就吃我沒攔著,你也別管我,現在皮膚都長裂了,我該怎麼勸說?

TAG:醫療 | 家庭教育 | 高考志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