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行車會不會又是一場大炒作?

(圖為概念自行車,非討論內容)繼小米造車、百度造車等話題之後,智能自行車火了,接二連三的智能自行車團隊紛紛拿錢上市,智能自行車會不會就是一場大炒作?


是的,是炒作。自行車→智能自行車過程中,改變與升級並不多,離改變產業距離太遠!

接下來汪惟老師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在當下中國互聯網,做一個智能自行車項目,成功圈到投資人的錢!

第一篇:你只要有這三樣東西,就可以說自己在做一台智能自行車了。

  • 三神器之一:帶GPS功能的藍牙板

反正做塊電路板,通過藍牙把手機的信息傳進來傳出去,就有了智能互動的基礎。

比如利用GPS就可以輕鬆畫出行路線圖,騎了那麼遠,比朋友圈曬跑步的圈還要大哪兒去了!成就感爆棚有沒有!

聽起來非常人性化的報告丟失自行車此刻位置功能是不是有了!!

導航功能是不是也不在話下了!!!

計速器比現有的算圈圈那種也准多了!!

除了GPS,還可以做上接收蹬踏頻率、接收心率、算脂肪燃燒卡路里等功能。
只要你想,應有盡有。
關鍵就看你自己喜好或者投資人的喜好。

但必須做好防水防塵防震動!在戶外呆著可不比口袋裡的手機。
板子不太會搞?團隊技術有限?模塊要重寫?
已經擠爆的手環行業早就有現成的解決方案了!而且很小!防水搞不好也早幫你做好了!

幸福就是來的如此突然!

  • 三神器之二:shimano發電花鼓

shimano是個日本公司,中文叫禧瑪諾,公司旗下還有釣魚產品也非常著名,自行車零件中禧瑪諾市場份額最大,是自行車零件第一品牌。

禧瑪諾一直有個商品賣得不好不壞,零售一百多塊錢——就是「發電花鼓」

電鼓就是通過自行車的前輪軸承旋轉,可以發出電流,電流主要是用於車燈的路面照明。當前自行車市場主要是安裝在中高端城市車與旅行車上,山地車公路車不會去用,有點雞肋。

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大家不用呢?因為重啊,而且加上零配件就更重了。
什麼?還要零配件?
因為電鼓是靠人力驅動發電的,速度越慢電越低,輸出的是近似6V~20V的交流電。所以還要加整流濾波、加降壓穩壓板、儲電電池。。。弄出了5V持續電流,就可以給手機充電了

顧客說:「 要有電!」就有了電!
自行車用上了發電花鼓,一下就持續智能起來了!大家可以開始暢想!

只要有了電!

就多了給手機供電的功能啊!
就多了手機永葆待機的功能啊!
GPS、藍牙模塊有點費電也不要緊了!
丟失的車也能給GPS定位供電了!
車上LED閃亮的前燈也有了!
還可以遙控鎖車!瞬間秒殺電動車!啾啾!
安裝喇叭可以放音樂!還可以做鳴笛驅趕狗!戶外民族風必備有沒有!!!

唯一的問題是:
有沒有人告訴小偷,把前輪通過快拆徒手拆下來,過個把小時GPS就沒電這件事?

  • 三神器之三,內變速變速器

上面的圖是傳統的自行車變速。暴露在空氣中,充滿了油泥。作為一個互聯網思維的智能自行車,為了方便維護,為了不弄髒顧客的手,為了不進灰塵,怎麼能使用這種產品呢?

關鍵是外置的變速器太不美觀了!
你看看「內變速」!!全包裹!實在太符合one is all的設計原則!!
最關鍵是看起來高大上!不常見!和捷安特美利達不一樣!!!設計就是生產力!!!

清喪!色藝!未來世代懂伐!!!!!!!!!!
不用內變速,儂有面孔上眾籌上新聞伐???

雖然sram、shimano等廠商都在生產內變速,但它不是個主流產品,市場佔有率不超過10%。
第一是因為和外變速比,多速率的內變太貴,5速以上的內變就很貴了,11速14速就是天價。
第二因為比較重。
第三雖然更耐用,可一旦壞了就很難維修,要換要拆開,要連輪組一起弄下來。

不過我們是體驗最優的智能自行車團隊,完全可以在線下騎行之家進行整個輪組的更換嘛!這種小毛小病都是可以解決的,最多你不要告訴大家有這些缺點嘛!


你以為你做的東西和友商一樣還有多少空間?弄個內8速就夠了?產品能WOW了嗎?!
到了這個時候,作為一名優秀的創業導師的我,要告訴你一個更高端的東西。

Nuvinci N360,鈕芬奇N360!無級變速!美國製造!超靜音、超平順、無換擋感覺、換擋超快速、隨時變速(無需行進中)!等紅燈起步,突然上坡,原地瞬間變速!

是的,無級變速!怎樣!聽起來就很厲害對不對!很極致對不對!很體驗對不對!很牛的賣點對不對!
(這個無級後變確實是劃時代的產品,它的出現讓其他品牌的內11速+再也無法賣高價,有些車甚至可以放棄前變。現在這貨大概售價在1500左右。)

用了這個你就可以在團隊路演的時候,滿懷驕傲地告訴媒體和投資人
「傳統自行車大多為九速十速,我們的自行車則是無級變速。完全適應用戶的需求,不會跳檔,全包覆易於維護,不會受到撞擊導致變形,後輪輻條對稱應力最均衡。我們不計成本的使用這種黑科技,只想讓用戶的體驗達到最高。

B格爆棚有沒有!

第二篇,路演的時候你情懷帶好了嗎


產品有了,到了給投資人講故事的時候了。下面手把手教大家做PPT和演講。

  • 首先要講中國是自行車大國,保有量如何如何。。。這個好理解,講市場潛量,沒有市場做不大的東西誰會投?

(投資人早就習慣了這個場面,面無表情)

  • 然後關鍵的來了!要講發心!!講出發點!!!我為什麼放著互聯網高管不做出來創業做智能自行車!!有沒有走心??要講到自己熱淚盈眶!!
  1. 首先講童年講原點——說小時候爸爸送了我一輛自行車,是我的珍寶,我騎著它blabla讓我多開心!!從此就愛上了單車blabla.
  2. 自比其他行業牛X成功者,同時給投資人信心——就像Elon Musk的特斯拉一樣改變傳統的汽車業,我要改變自行車這個陳舊迂腐的行業!!!
  3. 其次優雅地痛斥無能同行與短視友商——自行車在法國發明了這麼久了,至今沒有大變化!!一百年前的自行車居然和現在沒有什麼本質區別!!NO!!!這樣不對!!!
  4. 情懷!民族!國際視野!改變全球產業格局!——2017年是自行車發明200周年,自行車將在這個時點,在中國人手中重新被發明!!

(投資者們被你的情懷打動,流下了鱷魚的眼淚)

  • 再穿插一下創業難點和小故事。作為CEO就可以開始介紹你的智能自行車功能了。注意叫一個美麗清新的秘書替你把車推上台。
  1. 這是我們團隊的智能自行車,在出廠時就在把立上給手機留了安置位置。(毫不新奇)
  2. 採用發電花鼓,不但可以給LED超亮燈珠車燈供電,還可以給手機充電。(也就這樣)
  3. 用APP+藍牙操控你的自己車。(智能系統,標配而已)
  4. GPS模塊確保你永不迷路,還可以用連接手機藍牙,用震動或車燈提示到路口轉彎。(很普通,需求也不強啊)
  5. 通過GPS可以記錄你的行程和路線,和好友一起完成任務,社區系統,勳章系統(沒啥了不起,運動社區都有嘛)
  6. 通過連接更多配件,計算你的踏頻、配速、心率可以給你更精準的運動建議。(鐵三手錶也有這個功能啊)
  7. 通過獨特的智能演算法,你的自行車會越來越懂你(雖然聽不懂CEO在說什麼,但是好像挺厲害的啊)
  8. 介紹碰撞模塊,車倒了就會通知你的手機。當然不會告訴大家超過藍牙範圍就通知不到了這種無關緊要的細節。(為路演設的托兒開始帶頭鼓掌)
  9. 介紹防丟失功能,追蹤丟失車輛GPS位置。當然也不會告訴大家自行車不放在露天GPS數據就不準確這種無關緊要的細節。你覺得我會告訴大家拆了輪子過幾個小時就沒電了這種無關緊要的細節嗎?(真開始有人鼓掌了)
  10. 我們的自行車名師設計外觀洗鍊,採用低阻力輪胎,內變速器渾然天成,絕對不會弄髒手(讚歎聲)
  11. 比好更好,我們的內變速器是無級變速!不需要前變速器!變速順滑不跳檔!真正劃時代的產品(驚嘆聲、雷鳴般的掌聲!)

(投資者氣氛很好,很激動!)

最後一步了!喝口水,再吹一吹熱情爆棚的種子用戶,吹吹上天入地的團隊配置,吹完整詳盡的用戶調研訪談體系。
告訴VC上市時間還未定——不過是在不久的將來,量產的難題已經被攻克了。
告訴VC定價也沒有定好——不過確定是顛覆產業顛覆常識佔領未來的價格。
和媒體換名片,發車馬費,寫好公關稿發郵箱。
就可以順利結束本次路演了。

各位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之後,請記得打賞我喲!
好啦,各位小朋友們,本期的《汪老師教你創業智能自行車項目》節目就到此結束了,謝謝收看!撒花!


免責聲明:
如有雷同,絕非巧合。因為所有廠商就這麼幾招。

不信可以等各個牌子的所謂智能自行車上市後、上市前介紹諜照進行對照比較。

如果有能跳出我這個圈子的智能自行車產品,算我瞎(電動車不算)。


我覺得在談論自行車技術革新的時候,需要首先界定其產品定位。

傳統自行車或配件大廠,比如Trek、Scott、Specialized,或者Shimano、Avid,其實根基都是在競技上。

舉個不太合適但依然很恰當的例子:法拉利的技術幾乎都源自F1賽事的經驗積累,並將這些技術移植到民用跑車上。如果是普通民用車,法拉利可能會將一部分技術交給菲亞特這個品牌來做應用。這樣的策略也是上面那些廠商的策略。

對於普通人而言,自行車就是一個架子、兩個輪子加上幾片齒輪。但如果自行車的內涵就這麼點,估計也就不會出現各類國際品牌了。事實上任何一個零配件的設計和製造,工藝都是比較複雜的。

那麼國內所謂的智能自行車是個什麼東西?其實就是幾乎等同於山寨的車架+幾乎等同於山寨的零配件組裝成一輛看起來很炫酷的車,然後捆綁上所謂的「操作系統」。在我看來其實就是大家平時最常見的山寨輕便車加了個運行Android的設備而已。

我能想到的「智能自行車」的應用場景大概就這麼幾點:
1. 騎車去買菜再也不會迷路了。但這種需求似乎就是偽需求,出遠門辦事或者遊玩一般都不會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況且從目前的導航設備來看,強行捆到自行車上的體驗無論如何也好不起來。

2. 所謂的科學鍛煉法,可以計算你消耗的卡路里。再高檔點,也不外乎就是能搭配周邊配件檢測踏頻心率什麼的,但對於輕便車用戶來說,沒意義。即便非要這樣用,幾百元買個碼錶或者裝個App就能搞定的,為什麼要花錢買輛車?(准專業的騎行愛好者,比如目前有一輛超過5000元的自行車的用戶,估計也不會用這類「智能自行車」騎行,因為對於這部分用戶來說,國內這幫吆喝要造車的企業根本不可能造出一輛對他們來說合格的自行車)。

3. 社交?又是一個偽需求。無數人做著騎車之後發個路線軌跡期望在SNS上遇到一個妹子然後約炮的夢。但事實是,約炮何必還要自行車來幫忙?微信行不行?陌陌行不行?知乎行不行?況且Strava之類的軟體已經具備不錯的社交功能,如果我是用戶,下載這麼一款免費App來解決我的需求應該是更靠譜的一件事。

4. 防盜?剎車燈?轉彎燈?萬能的淘寶可以幫你搞定這部分需求。而且事實證明如果小偷存心想偷車,金庫門都能給你撬開,隨便你什麼GPS定位還是智能鎖一切都是浮雲。

再看看傳統廠商是怎麼實現「智能」二字與自行車掛鉤的:DT Swiss有智能前叉,在鎖死避震的情況下如果遇到大幅度震動,前叉會自動解鎖。Specialized的智能避震平時鎖死,車架騎起來跟普通硬尾差不多,只有遇到較大幅度震動時才會發揮作用。不同的是DT Swiss的技術只能做到解鎖,重新上鎖還需要手動開關,閃電不需要。這類技術對於百度什麼的估計已經算得上黑科技級別了。

至於Shimano最近搞得逐漸火熱的電子變速之類的,其他廠商更是想都不用想。

說直白點,以百度為典型代表的「智能自行車」概念其實就是把現有的App+心率帶/踏頻器等配件+淘寶山寨產品無厘頭地揉到一塊。他們給用戶吹噓的時候肯定要說是劃時代的產物,因為你騎車的時候也能社交,也能聊微信,也能泡妹子。給投資人噴的時候肯定要說這是一種生態系統一條產業鏈,這貨居然還有操作系統。當產品經理自言自語的時候,很可能會說,這自行車誰買誰逗逼。

PS. 從各種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的泡沫中就不難看出,目前市場上充斥了太多建立在偽需求上的產品。用戶真的需要在跑步時參與社交么?計算一下里程、心率和卡路里就真能幫你科學減肥么?每天飯後走幾步有益身體健康的事實,需要手腕上套個計步器來證明么?晚上的睡眠質量會因為帶了個號稱能監測睡眠狀態的手環就可以改善了么?

恰巧前段時間手賤買了個Moto 360,到目前也用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了,過幾天我會寫一篇專欄文章詳細說說目前以Android Wear為代表的智能穿戴設備的實際使用體驗,歡迎關注Hardware專欄。

分割線---------------------

看到下面有人冒酸水,這種陰陽怪氣的人我是從來不會手軟的。

之前我說過27.5不會成為主流。請問現在27.5在大街上很常見么?各廠商停止研發26的產品了么?AM和DH資深愛好者從中得到樂趣了么?車架剛性、加速時間、大行程避震車架的角度這些問題很好地解決了么?
自己打自己臉也不是這種打法嘛,嘩眾取寵?不懂裝懂?沒逼裝逼?這廝智商確實讓旁人看了都捉急。


支持 @nfs king 的答案。

利益相關:業餘XC愛好者,目前養傷中。自用品牌Specialized。具體配置如下圖:

---------------------------------------------------------廢話少說----------------------------------------------------------------------

關於他文中提到的「自行車的黑科技」,我想引用百度貼吧ID Crankhead 用戶貼文的一段作為「補刀」。

Cannondale是美國的一個著名自行車品牌。Lefty為其品牌旗下高端山地車所使用的前叉(前避震器)型號,外觀獨特,工作穩定且性能一流。
以下為引用,原帖地址:【曲柄腦袋】淺談lefty的前世今生。

關於lefty的來歷差不多已經介紹完了,接下來就是lefty在這十幾年來怎麼發展的吧。2001年cannondale和西門子合作,推出了電子鎖死的lefty ELO。

2002年的產品目錄也有ELO

看見沒有,Cannondale早在當時已經開始對電子設備在自行車上使用開始表露興趣並付出行動投放市場了。

但是這些怎麼可以算的上 黑!科!技!呢!

於是在ELO技術推向市場的8年之後,在銷售手冊之外......
喪心病狂的工程師們成功的開了一個黑科技的大招:

同時在2009年產品手冊之外的地方,cannondale也搞出了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它叫project simon。

這個project simon是什麼呢?是一套壓縮,回彈,預壓,打底,氣壓之類什麼都由電腦控制的系統,各個地方布滿感應器,總共多達10000種設定。然後裝在了一根2010 lefty max carbon上。

然後這是一些設定。。。自己看圖片吧

甚至還能調整前叉的行程長度......

當然,這是大c花了五年搞出的科技成果,不會量產。你要問這麼牛逼的東西得多重呢?整套系統2.0kg整。最高支持140行程。把電池續航等的小問題搞好後出來量產肯定又是一次革命,畢竟和別家電控可是完全兩碼事的東西啊。

強調一下, 2009 年就已經有了這個玩意!

簡要講解一下上面的引用,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塊手錶大小的玩意就可以控制你車輛的前後避震設定,包括避震的行程、前叉受到震動後的回饋、根據騎行風格和路面狀況設置相應的避震方案等等等等......要知道,一般山地車的前叉(前避震器)需要改變行程的話(除開目前我所知的DT分段鎖死、ROCKSHOX 的 U-TURN技術、FOX TALAS前叉等),必須要將前叉拆開才能完成此項需求,而這個 黑 科 技 直接讓你動動手指就能搞定,別忘了,這依然是一台可以讓你在山上撒歡的 山 地 車 。

而我們反觀一下目前的「智能自行車」......我就不多提了,真正喜歡騎車的人是不會對這個玩意有興趣的。

啊!生活!

以上
-----------------------------------------------------------繼續補刀--------------------------------------------------------------------

有朋友認為這些已經屌飛了?

那我們再看看Cannondale在上個世紀做了什麼:

1998年,大c又推出了虛擬轉點的super V DHF(downhill fulcrum)。其中配備的moto DH pro由電腦控制壓縮,回彈好打底,構成五種騎手模式。

那麼問題來了,這車黑科技在哪?


答案是:兼容WIN95

這特么可是一台速降車啊摔!!!


利益相關:公路車、山地車發燒友

這就是炒作

自行車的本質是一個機械,是運動器材,是力的工具,而不是用來玩遊戲的工具,也不是操作機器來運動的機械。

先說自行車有哪些電子設備,其實自行車可以完全沒有任何電子設備,沒有任何電子設備的自行車不但不會比有電子設備的慢,甚至還因為重量輕更快!當然高檔自行車一般有電子設備,主要有:變速裝置,使用電機代替線拉來調整鏈條橫向位置完成改變齒輪比,此處評價其是否優秀在於反應速度、流暢程度、變速邏輯。反應速度和流暢度跟現在智能沒有半毛錢關係,只有變速邏輯可以下功夫…但是…所有變速器都是把撥片放手邊,這樣才能最方便變速,你智能化打算掏出手機變速還是按碼錶變速???然後是碼錶及物理量測量設備,稍微高檔點的碼錶都帶GPS,可以測速,但GPS測速並不准,只有長距離均速才比較准,所以基本靠外接硬體測量物理量,最重要的就是速度,使用一塊磁鐵在輪組上測量角速度,再乘以輪徑,就能得到速度;其次是踏頻,這個跟速度測量是一樣的,把磁鐵放曲柄上而已;心率,靠心率帶不解釋;最高檔的功率,有很多測量辦法,最常見的就是牙盤或曲柄,測量扭矩再乘以曲柄長度,其次還有花鼓功率計,原理一樣,還有踏板功率計…

這一大堆東西,都是外面的硬體,是輔助車手的工具,它們的作用就是收集數據,而不是對騎行本身有作用的東西

唯一一個能跟智能沾邊的就是碼錶了,但可惜的是,這幾家都tm不是做碼錶或app,而是做整車!!

對於一輛整車,問任何一個車手,在意什麼東西?——剛性,風阻,重量,逼格…然後就是售後。這些跟智能完全沒有關係,也不會因為你把自行車弄得滿身電子設備就能讓車身騎的爽。

那麼,事實上這些廠子到底幹了些什麼??——他們沒有提高自行車最看重的物理數據,而是設計了浮誇且不符合自行車力學需求的外形,比如圖上的自行車我敢打賭剛性重量比極差,風阻大到不行,奇葩的設計騎行姿勢讓人差異。早在以前,樂視就干過這事了,樂山那個外形比題主給的這個還稍微靠譜一點點,結果呢——在車友圈裡,樂視成了跟歐拜克、所羅門並駕齊驅的笑話,沒事調侃他的四通設計什麼的,沒有任何一個人買了那輛車來評測…

說白了,這就是炒作,完全弄錯了方向,再在騎友看來這種自行車就是茶餘飯後的笑話,只有外行才覺得好像很牛逼,可是,外行誰會花錢買這玩意?


It"s like teenage sex,
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再智能的自行車也不會比驢智能。


看完這裡的答案,才知道了百度出智能自行車,就到Dubike自行車官網看了下介紹視頻。
(因看完置頂的幾個大神的答案再看的視頻.so感覺此車毫無亮點了~ 並且感覺滿是槽點...我對這車已經毫無期待,並且已經帶著批判的心理)

這時我想做個小實驗,看下同事對這貨的感受是什麼。
我喊了旁邊6個同事過來一起看Dubike官網。出乎我的意料! 他們竟一致地覺得此車牛逼,且評價都是偏向讚賞。他們當中2個騎車上班、 其他4個不騎車。基本屬於上邊回答里說的小白級別,當然我也是小白。有個騎車的同事的觀點竟然是:這貨帶有GPS 導航的 ,還有一大通健身數據監測。能替代他掏手機看地圖什麼的。其他同事基本說外形好看(旁白:就是逼格夠),沒有自行車的幾個說如果價格合理可以買來周末騎(旁白:是周末騎去公園裝逼) 對於價格問題,大家都覺得會很貴,普遍認為售價會要3000以上。 1000以下有購買慾望要購買的有4個。另外兩個能接受2000左右。

(ps.只是一個不嚴謹的小調查,小結。)
一些常見的技術功能重新包裝在傳統老設備上,確實會給人耳目一新的興奮。這點接受的人群還是很廣的。如同事們首次看到Dubike都覺得很新奇,雖然那些功能都在他們的智能手機上。作為一個新型產品能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才是他們真真切切想要的。顯然,就目前我的小實驗來看這車還是能夠讓廣大小白們產生新奇感,併產生購買慾望。雖然這東西在自行車行家、極客眼中就是忽悠人的東西,渣一樣的存在。
OK,其實沒必要球探討Dubike對自行車領域的影響或對未來的影響。度娘壓根就不會去考慮這些宏偉的理想。能夠吸引眼球,賣出賺錢才是目的。

以下純扯蛋:
度娘:「 我們呀就是要搞個大新聞,然後把dubike炒作一番! 我已是身經百戰了,炒作炒得多了,西方國家哪一個沒去過。乃們啊 、圖樣 、圖深破,google比你們高級多了,我跟他談笑風生!」


分享一個技巧:把新聞和簡訊里描述某款「智能自行車」的描述,「月拋功能」「導航」「以車會友」"智能防盜「等全摘了,看看還是不是個東西,就齊了


對大多把自行車作為運動的人來說,傳統的自行車才是他們所需求的,這些自行車能提供給他們想要的剛性強度設計甚至是所謂的藝術氣息運動氣質,各種運動數據包括心率踏頻之類的,最多花錢買個專業碼錶(GARMIN頂級的1000會提供給你所有的運動數據),其實他們並不需要這麼一個自行車
對於把自行車作為代步的人來說,首先是要耐用,其次是要便宜(其中一個原因是可以隨便停放,丟了不至於傷心欲絕),其他的各類數據他們是不需要的,退一步講,如果需要的話也一定是在廉價的基礎上……畢竟小偷想偷你的車子,你就算放家裡面也會丟……有GPS定位當然好,不過,呃,你能保證價錢嗎?
目光所限,實在是看不到智能自行車的未來

另,將自行車和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怎麼方便安全的查看還是個大問題……邊騎邊看?停下來看?還是騎行結束之後再回顧?國內目前的非機動車道的安全狀況,實在是不容樂觀……

利益相關:自行車行業從業者


會。

環境差,基礎設施不完善。

通勤以電動車為主。

專門健身的車友會選擇更專業的自行車。

高價格自行車不被接受,容易被偷。

加帶個私貨,樓上nfs king去年大放厥詞說27.5輪徑不會成為AM及其以上的選擇。現在看看還有幾家廠商沒有27.5的DH。簡直逗得我樂了好久。這個人邏輯略捉急。

看見這廝在14年11月編輯了答案表明26依然是王道,你可別逗了看看現在ews和dh的車型輪徑比例,看看前叉輪組論壇出新產品優先哪個尺寸。廠商可能是在騙你的錢,車隊可不是傻逼,人家要冠軍的。


全文刊載於36kr:智能自行車,你長點心吧——一名智能騎行從業者觀上海自行車展有感


------------------------------------------以下為正文,我是分割線--------------------------------------------------------


很多人都說,2015年是智能自行車元年。在我看來,還差的遠。


野獸騎行應邀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中國自行車展覽會」,我也有幸花了兩天的時間仔仔細細的研究了展會中出現的幾千家企業,這其中有傳統的自行車品牌商,有智能配件商,也有最新潮的智能自行車。無數的驚喜中總覺得有那麼一點點失望,好在,這只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 傳統自行車高度同質化,價格戰拼殺火熱

在40萬平方米的國家會展中心中,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上千家自行車公司。作為一個自行車行業的從業者,除了品牌,我真的沒有辦法告訴你這些花花綠綠的產品,有什麼根本的不同。這也就是當前自行車產業的現狀:一樣的車架、一樣的輪組、一樣的前叉、一樣的塗裝,不一樣的只是更低的價格和「引以為豪」的微創新。


當前,傳統自行車行業存在三大弊端:產品同質化營銷單一化銷售線下化


自行車行業兩百年始終停留在傳統的「製造」-「售賣」的模式,緊緊靠著在機械方面的精進來獲取市場份額。舉例來說,變速從24速升到27速再升級到30速,可是,當基本功能已經足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時,我們真的還需要更多麼?行業急需新的產品突破點,來更大程度的去刺激這個飛速發展的市場。


另一方面,店面、展會等傳統宣傳模式依然在自行車行業佔主導地位,自行車品牌商們似乎還不太會運用目前已經四處可見的主動營銷手段(新媒體、口碑傳播、病毒傳播、品牌廣告),直接造成了品牌溢價低,競爭壁壘弱。並且這種重度依賴線下經銷商的模式還倒逼著企業讓出了本應屬於用於創新研發的利潤,去維持高額度的渠道費用,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 智能騎行,配件先行,已成定局

2014年末火起來的智能騎行概念,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從我的角度理解,騎行中控(騎行數據收集處理)、騎行安全(安全燈防盜)、動力系統(發電裝置電動車)、工程美學是智能自行車產品方面的四大突破點。


「百度+捷安特」、「樂視+飛鴿」、小米、張向東,曾經一度使「智能自行車」行業豪華到不可想像。可是反觀此次上海自行車展,智能騎行方面的創業公司卻大多是集中在智能配件的開發中,比如聚焦在智能把立(替換掉自行車車把附近的一個標準原配件)方面的偶地、蘑菇兄弟,聚焦在測速測踏頻配件的菜鳥、馬蹄鐵,還有不是那麼互聯網的貓眼、sigma。


截止到今天,智能整車VS智能配件的爭論仍舊沒有停止,但野獸騎行會堅持推崇「APP+配件」概念的基本邏輯。只有利用智能中控配件產品收集的各種騎行數據和APP構建強大的騎行社區,才能最快速的實現自行車運動智能化這個根本目標。這絕非智能整車可以實現的,試想一下,對於那些關心自行車運動智能化的用戶,他們是會花幾千塊錢買一輛新興的質量有待考證的智能自行車,還是去選購值得信賴的品牌自行車外加一個幾百塊智能中控。


在本次上海展上,除了樂視高高掛起來的那個塑料模型超級自行車外,所有的都是智能騎行配件,每一家都被人里三層外三層的包圍著,甚是熱鬧。不過可預見的是,當下半年小米、700bike、樂視自行車都陸續登場時,真正的智能自行車大戰才會一觸即發。這令人格外的期待,目前看來,最有機會成為此波智能自行車先驅者的,是一向以文藝氣息為重的700bike,據說,樣車已經造好。期待!期待!

  • 智能騎行決勝四大法寶:美、體驗、服務、模式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單純地靠功能取勝已經很難了,必須內外兼修。上海展上展出的智能配件,都不忍直視到了極點。在美學方面,中國的智能硬體創業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情懷+美,將是下一階段智能硬體的潮流。也是,中國智能硬體公司走向世界的基礎。


體驗。有很多人,尤其是智能硬體從業者,誤把功能當性能,性能當體驗。硬體眾籌和虛假廣告徹底摧毀了用戶對於智能硬體的評判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恰到好處的功能+良好穩定的性能+簡約出色的交互體驗才是一款真正傑出的智能硬體應該擁有的鐵三角。功能不在多,而在精。包括GPS設備第一品牌Garmin在內,行業產品都存在著很大優化的空間。


服務。服務包含售後、保養、交流、互動、二次購買、包裝、周邊產品等等一系列產品銷售後與用戶的接觸點。這也是互聯網領域裡面最容易產生驚喜點和傳播點的地方。但這一方面往往容易被傳統自行車廠所忽視,用戶互動基本沒有,保養保修難上加難,騎行活動從不組織、連包裝都一成不變。差評。


模式。互聯網不要命的直銷和超低利潤一定會帶給傳統自行車行業極大的衝擊。傳統巨頭如捷安特、美利達,其高利潤分成的經銷商渠道或許會徹底拖垮數十年建立起來的商業帝國。Too big to turn。


雖然今年的上海自行車展中,智能騎行產品已經越來越多,但是還是逃脫不了淡淡的山寨味道,不美,無體驗,輕服務,模式傳統。


最後的最後,只是想對包括野獸騎行在內的智能騎行從業者說一聲,「長點心吧」。再不努力,傳統自行車品牌就要覺醒了。


「狼」,真的來了。


(備註:李剛,野獸騎行創始人,Growth Hacker,狂熱的騎行愛好者。個人微信:tonyligang,歡迎與各界朋友多多交流請教)


附錄(上海自行車展智能騎行產品陳列,部分資料採集自美騎網

  1. 野獸騎行:兩款產品。「野獸騎行APP」在三月上線,多次獲得APP STORE最佳應用推薦。硬體「智能騎行中控」將於7月份上市,美,體驗優,活好,模式輕。敬請期待。
  2. 鳥蛋:一款裝在氣嘴上的速度計,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在手機上利用騎遇APP進行數據的收集和讀取。
  3. 馬蹄鐵:一組三件套,氣嘴上的速度計+吸附在五通處的踏頻器+手機架。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利用APP進行數據的收集和讀取。
  4. 偶地:一款智能把立。沒有屏幕。內置GPS模塊陀螺儀等模塊,搭配手機APP從而起到速度、里程、軌跡記錄、社交、防盜等功能。
  5. 蘑菇兄弟:取代原裝普通把立,帶有2.7英寸顯示屏,內置GPS晶元,通過原裝發電花鼓供電。能夠顯示騎行數據、騎行軌跡、導航等功能,通過藍牙與手機APP配合使用實現防盜、大數據查看,社交等功能。
  6. BICI:整合了一款GPS碼錶的智能自行車,配合APP使用,同樣是實現騎行數據、導航、線上互動等社交功能。自發電花鼓和導航燈等算是比較有亮點的設計。
  7. 樂視超級自行車:懸掛在飛鴿展區的塑料模型。

專業人群和愛好者們拿這玩意兒當笑話,通勤黨們買個好幾萬的自行車有毛用難道騎這貨上街買菜嗎?

咱可以搞噱頭,可以把噱頭搞的全世界都知道,但拜託能不能別把噱頭搞的這麼腦殘。隔壁小米至少看著挺像那麼回事像是準備正經給愛好者們更新更新器材,價格合理配置挺高除了是小米出品之外沒啥太大槽點。野獸的架子這抄抄那兒抄抄至少看起來還算順眼,但是樂視這架子。。。怎麼看都是個純血殺馬特買菜車,還賣這麼貴,真搞不懂是怎麼想的


當然是智能電動車才是王道!只能電動車的社交才是剛需!
「大家注意了,中山路與北京路交叉路有警察扣車,本智能電動車將重新規劃路線,避開這一路口「
」你去的水果市場有3個順路同行,願出車資5元,請選擇「
」人人快遞有三個包待送,順路請到xxx收件「
----------------------------------
PS: 這兩天網上很火的抗霾神器真的有用嗎? 看了這個回答,感覺智能電單車另一剛需是自帶空氣凈化器啊


利益相關:XC愛好者。
智能自行車會有市場,但是不會取代自行車,就像谷歌眼鏡有市場,但是不會取代近視眼鏡一樣。
要知道,眼鏡嚴格意義上是一件醫療用具,不是商品,但智能眼鏡是完完全全的商品。谷歌再厲害,也沒有辦法像專業做眼鏡的一樣去研究透鏡的折光、偏光、色散、成像、材質之類的事情,最多只能把這塊業務外包給專業的部門去做就已經算是業界良心了。
智能自行車也是一樣。就拿車架來說,人體工程學的設計讓人騎起來舒服,材料力學的設計保證強度,要是選個6061鋁材配合CNC加工中軸就像小米一樣吹噓成「一根鋁管的藝術之旅」肯定會貽笑大方的,車架振動測試做過沒,抗拉測試做過沒,剪力測試做過沒,相同的強度能做到多輕多薄,畢竟某廠的HFS技術不是吹出來的。這些東西百度是做不出來的, @nfs king所言極是,百度最多在山寨車架的基礎上加上一些APP去炒作而已。如果百度突然有了業界良心,決定不是只將山寨車架和雜七雜八的APP捆綁在一起當做炒作的噱頭,而是真正做出一台競技自行車,那麼看到一個G或者M代工的車架+自己的APP倒也喜聞樂見,無可厚非,就當自行車上多了一塊雖價格不菲但從未如此好用過的碼錶(話說人家西格瑪的碼錶技術百度都不一定學得來,雖然裡面只是一塊簡單到不行的單片機,不然谷歌為什麼不取代博世在汽車ECU領域的霸主位置呢),也不是不可以接收。不過,車真正造出來,多半還是面向那些非競技、有一定閑置資金(不需要很多,數碼硬體現在價格很低,小廠的車架也不過幾百)、主要是為了拉風或泡妹的人準備的。


對於從事傳統自行車行業的我來說 我會覺得這個東西只是個玩具

1.對於覺得傳統自行車行業的創新不夠積極的人們 可能只是接觸的不夠多 就像是你不能對著一個500塊的手機質問你為什麼這麼不思進取 自行車行業近幾十年間的創新進度不亞於蘋果對於手機的創新 大部分見過一百塊的手機也見過八千塊的蘋果 大部分人見過五千塊的通勤自行車 但是沒見過十幾萬的競賽自行車 也許有聽過 但是沒見過 真的騎過 才知道現代自行車工業水平的進步

2.我沒有見過大組賽運動員會使用Apple手錶或者小米手環 這個東西對於一般人來說很新奇 很好玩 有助於提升人們運動的樂趣 外形也很好看 但是不專業 Apple懂智能 小米也懂智能 百度也懂智能 但是都不懂自行車 最終 這類只能自行車的市場定位就落在了 對自行車感興趣 但是對電子產品更感興趣的人群里 跟傳統的自行車市場的交集就不大

3.說到市場 公路自行車追求剛性 輕量化 以及空氣動力學 山地車追求避震 全能 和剎車性能 通勤車追求耐用性 實用性 價格區間 這次只能自行車這麼大噱頭 我覺得價格肯定不會是想花一百來塊買個買菜車的人的預算之內 儘管現在很多知名品牌的通勤車也貴的離譜 最後誰會去買這個自行車呢 參考哪些買了小米手環蘋果手環的人的購物習慣吧


摘抄一句美騎網的主編說的話,雖然大部分時間我都覺得美騎網的主編很不靠譜,不過業界內也沒有比他們做的更好的了。


現在似乎有一種趨勢,給自行車裝個轉向燈,電池和GPS就稱之為在做智能自行車。


隨著「智能硬體」風潮的蔓延,科技大咖們紛紛將目光投向古老的自行車行業。就知名品牌來說,百度、小米、三星、索羅門、BiCi等公司正在研發或傳出研發智能自行車的消息。作為一名騎行愛好者和自行車資訊編輯,我常想,能戳中市場消費點的智能自行車應該是什麼樣的?

這裡我們首先要思考哪類騎行者需要智能自行車。

去年12月的《程序員》雜誌刊登了一篇名為《低能的「智能」》的文章,抨擊了當下智能硬體領域存在的「為了智能而智能」、「裝個APP就叫智能」、「僅有漂亮的曲線和花哨的視覺」等浮躁現象。

「智能」這個詞是眼睜睜看著要被毀了。

但是我認為大量的這類議論都是站在專業的騎行運動發燒友的角度發出的。

在我看來,騎行者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通勤騎行者:使用自行車為交通工具,一般在城市內作短途騎行。這個群體最大,人員構成也最複雜,可能包括出門騎車買菜的鄰居張大爺,也可能有出於被限行、不願擠、追求環保理念等考慮的城市新貴。

潮流騎行者:將騎行視作是一種Life Style,一種街頭文化。這類騎行者會有自己的交流圈子,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通勤騎行者加上某種范兒後的升級版。

專業運動者:將騎行視為自身的健身方式,他們會在騎行過程中更加留意自己的運動指標與身體指標。數據需求從最基本的距離、速度、時間,到心率區間、踩踏頻率甚至是功率輸出。

為自行車加上更多的智能功能勢必會增加自行車整車的重量,而對於把騎行視作一種運動方式並希望能練出一點成績的人來說,整車重量是他們錙銖必較的領域,車上多餘的部件會被毫不留情解除掉。既然專業騎行者肯為了減輕幾十克而花費上千元更換某個零件,又如何會接納這些智能裝置所增加的重量?

因此我認為,這些「智能自行車」的目標消費者該是騎行群體中的「小白」用戶,即解決他們在自行車通勤和近郊騎游時的困擾。

結合小編自身體會,這些不便可以是:

1. 需要額外購買安裝計數器、碼錶等諸多零部件;

2. 使用手機app進行導航,要不時的掏出手機來看,或者購買配件固定手機;

3. 騎行途中經常會漏接電話;

4. 無法把騎行數據和路線資料直接傳輸共享至社交網路;

5. 無法定位同行團隊其他自行車的位置,即使使用對講機聯絡仍有時表達不清;

6. 遇到美景時要停下來用手機拍攝和記錄分享;

7. 被偷車後無法像手機那樣通過定位系統找到自行車的位置……

雖然這些問題我可以通過購買大堆的配件來解決,但這就好比智能電視一樣,我仍然希望買一個像樂視電視一樣集成了電視盒子的一體化電視,而不是買一個傳統電視,再配個網路機頂盒……

只要智能自行車的價格親民,讓大部分老百姓都能負擔得起,這種一勞永逸的產品就會大受歡迎。

因此,在智能時代,專業的騎行運動愛好者仍需要他們一向青睞的專業運動自行車;而通過準確抓住通勤特點來研發的智能自行車將在廣大普通市民老百姓中流行。也許您認為它們的科技含量還攀不上「智能」的高階,但它可以更人性化地呵護人們的出行,讓科技服務生活,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到綠色環保的行列。

智能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行車

關於自行車我懂很多,沒事找我交流吧O(∩_∩)O,加微信號:美騎(meiqichuanmei),快來勾搭我吧!


我認為要把一個傳統的東西做成智能的,首先傳統的地方不能丟,智能只是讓它更好用,而不是把它變成一個裝滿噱頭卻不能使用的怪物。
智能手機前提是它是一部好手機,要有不輸於功能機的通訊能力。如果買個智能手機打電話總出問題,聽歌歌總出問題,這樣的手機肯定不會火。
智能手錶首先得是一塊好手錶,如果時間不準,或者使用一天不到就沒電,我肯定不會認為這是塊好手錶。而且像手錶這樣傳統的東西,人們已經對它的審美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外形在長期的摸索過程中有了深厚的積累,想就靠幾個設計師就顛覆幾百年來的積累,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所以智能自行車前提是一輛好自行車。現在市面上大多數智能自行車就是普通自行車加個破手機組成的,而且自行車性能也很爛,非自行車愛好者完全沒興趣,自行車愛好者關心的性能也沒有。
舉個例子
樂視超級自行車
那個造型我已經無力吐槽了,想要個更酷的造型,但是完全沒有跳出傳統自行車的設計思路,傳統自行車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在外形上已經趨於穩定,從美觀和實用上已經非常成熟,樂視那個自行車尾巴多一截,除了增加重量沒什麼特別的用處,這個怪胎是拿出來搞笑的么。非自行車愛好者不會花這麼多錢來買自行車,自行車愛好者對於那些沒什麼卵用的功能完全不care,那些所謂的智能,就是買個高端一點的碼錶的事,一個自行車愛好者要的是自行車的性能和外觀,有時候還有情懷。現在那些所謂的智能自行車一頭都不佔。
而且真玩自行車的車上零件總會換的,一個智能的整車並不符合需求。
有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多智能的東西,我們只想安安靜靜地騎車。享受騎車本身的快感!
與其做智能自行車,不如做個智能碼錶。智能自行車從出發點就是錯誤的!


就好像我們真的需要這種自行車似的。


貌似目前此類產品還未報價,但是定位人群很不穩定,現在的自行車分為三類,一類是最大眾化的山地車,一類是追求更快速度的公路車。一類是炫酷簡潔的死飛這樣的學生消費群體。現在這一款智能單車,讓我想起前段時間被人嘲笑到死的:酷飛車(不懂的自己某寶搜索,一個天大的笑話。)
不過根據各種宣傳信號,應該是針對環保意識強烈,並且適當追求時尚的年輕工作群體。優點 「輕便」安全「「快捷」「有很多附加移動數據功能」
然後問題就來了。

環保這個優勢,自行車都環保,不用燃料,一瓶水裝上車就可以出發。

安全,主要是行駛的安全性和保存的安全性。貌似看很多宣傳片 都是不帶制動器的,在城市行駛,這就是作死。另外也不提倡死飛上路。然後保存的安全性,呵呵,小偷要偷走,放金庫也給你偷走。什麼內置防盜器 報警器,分分鐘給你整廢了。

快捷,很多人想當然的騎車去上班,不用堵車,停放比較方便,並且上面裝載的導航系統這簡直就是開玩笑,你去上班的路你要看導航嗎?你說出去玩,除非是大家都出去騎車,不然你騎車去聚會大家都好似看外星人。並且,騎車一般來說 需要一些護具,例如手套 眼鏡 頭盔 有的要穿騎行服,還有的穿鎖鞋,那你如何打扮呢?並且騎車還是屬於運動,會出汗。對於髮型也會有影響。呵呵,跑步都要護劉海的妹子第一個不答應。不管如何也會影響你體面的出行。

另外車載智能系統,其實有人跟我說的時候,我心想,這尼瑪多此一舉。
你騎車的時候在想什麼?
無非是如何到達目的地,熟悉的地方不用導航,不熟悉的地方,好點的手機也可以帶路,更好的體驗可以買一個導航儀或者佳明的碼錶。
這裡特別提出佳明等高端碼錶,已經整合了導航 速度 勻速 心率 消耗等功能,並且需要的時候裝上去,不需要的時候放家裡。很方便。

另外針對你的運動提出建議這尼瑪是哪個逗比想出來的?如果是騎車去運動,難道還要隨時提示你,親,要加速了喲,親,你現在累了,停下喝口水喲。我特么累了我不知道?我汗流浹背我不知道?我想喝水了不知道?我精疲力盡 但是心情愉悅我管他消耗多少卡路里。經常騎車之後我精壯的腿我看不見?你騎一會兒看一下顯示器,哎呀,我消耗了100卡里路我好膩害喲。真正的跑步愛好者不會在跑步機上一邊看電視跑步,那一種腳踏踏實實接觸地面的感覺才是我想要的。(不是吐槽跑步機用戶,我只是比喻騎車運動是很單純的運動,不會想著其他的亂七八糟的功能。)

總體來說 這種車應該是 公路車和山地車和死飛車的混合體,但是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如果非要推行這種車,目前的前景確實不好。1:首先國內對於自行車的概念還是窮人騎車。 2:然後很多城市沒有自行車道,或者名存實亡。3:環境不好,霧霾天氣騎車,那就是天然大功率吸塵器。4:交通安全,5:保存,價值肯定不低,很容易被盯上。
7:我要買這個車,我爸爸問我,你買來幹什麼?
我說上班方便。爸:那為什麼不買電動車?
我說競速。爸:這玩意兒比電動車快?
我說郊遊避震。爸:這玩意兒比電動車穩?
我說保管安全。爸:你把電動車鑰匙拔了加把鎖開觸碰警報不行嗎?
我說環保。爸:電動車差不多,你還可以穿西裝/裙子騎,還可以路上帶妹子/帥哥。
我說這玩意兒智能,很高端。爸:我那個IPAD 3G版的你拿去扣在電動車上,放電影十小時呢,還可以聊QQ。還有Siri功能,你那破自行車能和你插科打諢?
我。。。爸,給我錢我去買電動車。

好吧,中午沒睡覺


一直想要以自行車為城市代步工具的用戶心理分析:
1.城市二環以內已經禁摩,而我的活動中心就是二環。
2.電動自行車找不出夠逼格的感覺
3.不考慮擁擠帶來的困擾,是一個可選,但買車成本大,日後養車花費也大,對於上下班公交還是相對方便也不擁擠的單身的我 ,暫不考慮車。
4.本身熱愛運動,也先後入手過美利達500 10款,大行P8 13款,但這用途僅限於健身,從未當做交通工具來自然使用過。擔心被偷!!鎖是一個無法保護自行車的護法。

--用戶需求熱切,real 防盜是多麼可愛的功能。就為這個功能用戶也會捨得加大洋去解決我交通問題,丟東西是一個破壞節奏和凌亂頻率的事件。

自行車別太智能,就目前來說,能告訴小偷們,這車偷了沒市場,偷了有風險,這車偷不得,會死xxxx 。對廣大用戶來說就夠了。其他功能,慢慢來。take easy!


推薦閱讀:

中國的乒乓球有多強?
為什麼立定跳遠很遠,但是跳遠不遠?
五公里跑十八分鐘是什麼水平,還有辦法繼續提高嗎?
軍隊某些嚴酷的訓練長遠看對士兵的身體健康利弊如何?
一個人跑步,如何跑出優越感?

TAG:運動 | 自行車 | 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