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是如何創作交響樂的?

比如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他是給每種樂器寫了個譜子么?


卸腰。

先回答你問題描述里的問題:是的。


再回答如何創作交響樂的問題。

這個問題真是沉重啊,因為反正我覺得交響樂(包括管弦樂)很難寫。我自己的習慣是,如果計劃開始寫一部管弦樂作品,就會有意識地構思一些樂隊的聲音在腦中。在構思的初期,這些聲音就是有比較明確的配器的了,不是像某些作曲家那樣,先寫動機,主題,再不斷發展,再寫和聲和對位之類。我是直接先有細節上的音色,但有時候這些音色又是和重要動機相輔相成聯繫在一起的。有了若干個已經配器化了的重要的音響材料後,再試著用一種有邏輯的方式,設計一種更廣的結構,將他們連接起來。這個過程中,主要材料也有更多變的發展。

所以,概括一下,我的寫作習慣是從細節到整體。我也知道,有的作曲家(應該是大多數)習慣於先有一個整體框架,再慢慢一點一點落實細節。這一點上,我和他們是相反的。

另外,寫作大編製的器樂作品,對作曲家的綜合能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為要投入的不僅僅是情緒,還有技法和理論上的支持,還有頑強的毅力支撐你寫下去。寫作過程也是要保持頭腦的高度清醒,因為其實寫作的過程中,作曲家的個人情緒是幾乎不需要的,需要的只是理性地設計各種最合理的聲音去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情緒或者觀念。如果說交響樂的動機和主題還可以用「靈感」來幫忙設計的話,整個交響樂在發展過程中,不論是音樂材料本身的發展,還是曲式結構的設計,還是配器上的音色的確定,都是實實在在的技術活,是建立在紮實的理論基礎和長期的寫作訓練上的。

哀,其實我是想吐槽啊。前兩天在微博,某大師和某古典音樂推薦號吵架,其中有個「愛好者」發了這個狀態,

但是。。。。音樂創作這東西。。。。真的不是靠「豐富的內心情感」就能寫出音樂的啊=_=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解釋才能跟某些人解釋清楚這個。音樂創作者任何內心的情緒和情感體驗,都是要靠良好的樂感外加紮實的音樂寫作訓練,才能有能力轉化成音樂的啊。難道你悲傷過頭就能寫出悲傷的曲子了嗎?你至少應該知道用什麼樂器的組合把什麼音集放在什麼音區用什麼力度什麼表情符號演奏出來,聽上去才是悲傷的吧?所以啊你們愛樂界還是要學習一個。你們有一個好,全世界哪裡有音樂會,你們跑得比誰都快。但是聽來聽去發的那些狀態,畢竟too simple。


謝邀!創作交響樂和其它類型的音樂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大致過程:立意、構思主題、發展(或對比)主題、收束。過去用總譜紙寫,現在很多作曲家用finale或者sibelius之類的軟體寫了。
傳統的音樂大致可以被概括為「T-X-T」,就是從穩定和弦開始,經過一系列運動回到穩定和弦。
申克爾也把古典音樂總結為:

交響樂也不例外,他認為「所有的」音樂(主要是古典、浪漫派音樂)都可以歸納成上圖,核心都是它。


作曲是不是和寫作一樣?就像梁祝一樣,這一段用小提琴訴說心事,大提琴表達一種思緒,甚至鑼鼓都能表達一種情境??


推薦閱讀:

巴赫為什麼在大陸的知名度不是很高或者說是到達家喻戶曉的地步?
貝多芬的《致愛麗絲》真的俗嗎?
如果巴赫,貝多芬(沒耳聾),莫扎特還活著,他們會欣賞搖滾樂么?
為什麼電影里高智商犯罪分子動手之前都要來段貝多芬或者巴赫的音樂?

TAG:交響樂 |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