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銀河?


說難聽點,某些知乎er想噴李銀河先生還不夠資格。

拋開王小波不談,單說李銀河。早在1978年,年僅26歲的李銀河便與林春合作在《人民日報》發表了《要大大發揚民主,大大加強法制》一文。

她的博士論文是《中國當代城市的婚姻和家庭》。80年代開始專註社會學研究,出版《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女性權利的崛起》、《同性戀亞文化》等學術著作。

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李銀河對時代的超前性和對禁忌的挑戰才是王小波最欣賞的地方,兩人的關係也是亦師亦友。李銀河許多方面從個人言論行為到學術研究都遠遠超過當時社會的認知。

在78年還在講究「兩個凡是」的時候,李銀河已經敢於提出「法制」的概念。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的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離婚」還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情,許多地方用行政手段控制「離婚率」,離婚都得有指標,是不是很驚訝?

在八九十年代同性戀還是敏感話題,公眾甚至不知道「同性戀」一詞的時候,李銀河已經系統的進行研究並提出相關的權利與義務。

只是王小波的文學成就太偉大了,而大眾對李銀河的了解又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導致李銀河成為王小波的「附庸」,忽略了李銀河對王小波創作的影響,忽略了李銀河本身的光芒。

李銀河的影響力是深遠的,這種影響力不只是「女性權利」這麼簡單,而是深層次的會影響到每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只是多數人並不是直接被李銀河所影響而已。在未來的幾十年,依然會持續並深刻的影響這個社會,最終擺脫王小波的影響而單獨存在。

我們慶幸的是王小波和李銀河的結合帶給我們的不止有朋友圈的各種雞湯情話,而是交相輝映帶給這個社會的啟蒙和進步。

–––––––––––––––––––––––––––––––––––––––––––––––––––––––––––––––-

這條回答是我昨天在地鐵上抽空寫的,本來想延伸寫一下李銀河為什麼研究「性」,「性」與思想啟蒙、社會變革之間的關係,可惜工作緊張,只能暫時挖個坑,等有時間在補。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性」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會成為「社會禁忌」,忽視了「性」對西方文藝復興、現代社會的形成,以及「性」對中國革命與社會變革的重要意義。

無論是各種思想啟蒙的著作中,包括王小波的作品,「性」永遠貫穿其中,不僅是反抗的手段更像是一面旗幟。

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命題,有無數先哲在其中貢獻人類最璀璨的思想,對他們惟有敬意。


關於李銀河本人的成就,大夥已經說的很多了,我想從她對王小波的影響角度談談她的貢獻。先說結論:李銀河就是王小波的繆斯,沒有她就不會有王小波的今天。

眾所周知,王小波的小說,概括起來就是智、性、趣三個方面——不過這些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你們看他的早期作品,《綠毛水怪》《地久天長》之類,智和趣早有苗頭,缺少的是性的因素。

二十多歲的李銀河是光明日報的編輯,讀了《綠毛水怪》,還沒見作者本人就已經愛上了他。彼時王小波是街道工廠的工人。我認為,即使考慮到雙方家長都屬於同一階層,以兩人當時的身份差距和神奇的相識方式,已經可以稱得上現實生活中的浪漫愛情傳奇了。這兩人就是當代的李靖和紅拂,無怪乎王小波後來重寫了紅拂夜奔的故事——只有一點不同,相比於紅拂,李銀河是更偉大的人,後面我們將會看到。

婚後,李銀河從事性學研究,涉足同性戀和虐戀課題。這在當時中國屬於十分前衛的領域,一般人恐怕聽都沒聽過。李銀河搞同性戀研究的時候,王小波像她手底下的研究生一樣給她打下手,幫她做記錄,聯繫採訪對象,出入一些女性不便涉足的場所,甚至假扮基佬潛入男同聚會的公廁,結果因為長得太丑慘遭拒絕……在這個過程中,王小波慢慢接觸到一些性學理論,讀到了當時中國人根本不去碰的西方情色小說。種子就是在那時種下的。

當然,人不是在書本上學會性愛的,真正改變王小波的是他們夫妻二人的實踐。李銀河是虐戀愛好者,她在自傳里寫道,當她首次向王小波坦白自己的性向時,小波起初表現的有些猶豫。後來有一天,她看見小波「一聲不吭,帶了一條繩子回家」,頓時狂喜不已,心想:我終於把他掰彎了!在性的領域,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李銀河都是王小波的老師,引領他探索新的世界。小說里也一樣,王二雖然聰明絕頂,在性方面卻總是懵懵懂懂,心不在焉,需要一個女人幫他引上正路。

在我看來,王小波帶回家的那條繩子是改變他一生創作的一條繩子,乃至於改變中國文學史的一條繩子。從那之後,他的作品裡開始大量出現虐戀的主題。說起來虐戀這種東西自從薩德侯爵以來就一直存在於文學當中,虐戀小說里也誕生過《O的故事》這樣的佳作,然而這些作品大多止於情色本身。王小波的天才在於,他結合自身的黑色幽默氣質,以虐戀為核心,對現代中國的道德、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諷刺。在此之前,我們有單純的諷刺小說和單純的虐戀小說,王小波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嶄新的個人風格,其獨創性是如此強烈,我們可以在茫茫多的文字中立即辨認出他獨特的聲音。因為這個答案是關於李銀河的,對於王小波的文學成就,在此不過多展開。我只想指出一點:在性的領域,沒有李銀河為王小波開拓視野,他本人縱使天縱奇才,也不能到達今天的境地。智性趣少了任何一個,另外兩個也走不了多遠。王小波能成為我們熟悉的王二,而不是某個三流諷刺小說家、雜文寫手,全賴李銀河的幫助。說她是王小波的繆斯一點都不過分。如今人們說起某女士是藝術家的繆斯,總覺得一定是個大美女,然而李銀河為王小波提供的是知識和智慧,我覺得這更接近「繆斯」一詞的本意。

這還只是智識上李銀河給予王小波的,經濟上,情感上,小波受惠更多。其他回答已經說了很多了,這裡只談一點:大家知道,王小波生前作品出版困難,凡是讀過他作品的人都說好,但就是死活都出不了書。據說,當時王小波只負責寫,出版的事情全交由李銀河交涉。王小波不善交際是出了名的,李銀河比他強一些,但肯定也算不上人情練達,所以和有關部門打各種交道一定非常痛苦。對於一個知識分子,這種尊嚴當面受到踐踏的感覺我想一定比受窮要難受得多,但為了王小波和他的作品,李銀河扛下來了,小波也能在活著的時候看到「書都賣出去了」,樂得他幾乎要把這句話寫在墓志銘上。

從前面說的這些我們應該能得出結論:沒有李銀河,王小波就不能成為王小波。這句話反過來就不一樣了。相比於李銀河對王小波的付出,王小波的回報其實並不多,幫助李銀河完成同性戀研究能算一個,那也只能算是打下手,不是什麼突出貢獻,和李銀河給他的幫助相比實在太少了。我不知道王小波臨死之前是否對此心懷愧疚,或許如果他不是那麼早死,等他功成名就後能回報李銀河更多吧。然而這種假設毫無意義——關鍵在於,我看不出沒有王小波,李銀河的人生軌跡會有什麼巨大的變化。她很可能找到一個像現任伴侶一樣愛她但和王小波毫不相同的人過完幸福的一生,實現她現在已經實現的成就。紅拂沒有遇到李靖,永遠都是楊府的一名歌姬;李銀河沒遇到王小波,她不會變成別人,還是那個李銀河。她永遠是她自己,任憑什麼都不會改變,這一點可能連王小波都不如她——這也是我最敬佩她的地方。

這個問題底下有個高票答案說了一句挑口水的話(後來給編輯掉了):「李銀河比王小波更偉大。」對於他們二人誰更偉大的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他們二位當然都是偉大的人,對這個國家乃至世界都做出了了不起的貢獻,我們全都虧欠他們許多。然而,若是討論到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得不承認,還是王小波虧欠李銀河多一些。然而我很懷疑他們平時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因為在他們之間有一個巨大的東西吸引了他們全部的注意力,那個東西叫愛情。現在人們常說,世道太亂,都不能相信愛情了。其實從古到今世道一直都這麼亂,愛情這東西也一直都害人不淺。我也很想否認愛情的存在,然而實在做不到,因為我知道這世上有兩個人曾經生活過:他們一個叫王小波,一個叫李銀河。


昨兒看到知乎上關於李銀河老師的評論(為什麼有很多人討厭李銀河? - 李銀河(人物))。看完後心裡很堵。實名反對@wang helloho 。那個問題已經被關閉了,我只能評論@wang helloho 的答案在這裡了。我來引用@wang helloho 的一句:「太不食人間煙火吧,王小波的哥哥說過,他們家杯子拿起來要費點力氣,因為被油粘住了,杯子拿起來還會在桌上留個印。他們可以吃餅乾過兩天還覺得很正常。如果生活上得到更好的照顧,王小波也許不會那麼早逝。」

讀來簡直可怕。這是個讀書人說的話?這是個自由主義作家、性別平權主義者王小波先生的粉絲說的話?敢情因為王小波是一個優秀作家,有了你這麼一個護主心切的粉絲,李銀河就最好以繞著老公轉悠,確保老公生活舒適身體健康為己任。而男人身體不好,生病亡故,指責的矛頭都要落在女人身上,因為在爾等看來,「這是女人應盡的義務」。

我沒怎麼看過李銀河老師的作品和研究,相反王小波的小說雜文隨筆我是看了又看,時代三部曲反覆讀過四五遍。我也一樣是王小波先生的粉絲,而對李銀河老師沒有這麼深的熱愛。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挪亞方舟需要登船,他們兩夫婦只讓帶一位上船,我想我也會優先選擇王小波先生的。但是,儘管我是王的粉絲,我也不敢說出上面那一大片嚴重歧視女性、以家庭責任乃至「沒照顧好王小波」作為罪名指責李銀河的。

說白了,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應該照顧得好自己。照顧不好自己,衣食沒有得當妥帖,第一責任人是自己。自己應該提醒自己平日里增減衣物,健康飲食,保持鍛煉,規律作息,而不是指望你的丈夫或者妻子來做一個保姆,對嗎?

一個家庭過得特別不食人間煙火,生活隨性乃至邋遢,首先,這是人家的生活選擇,外人無從置喙。你知道兩個知識分子,以科研或者閱讀寫作為最大樂趣的人,真的會關心油鹽醬醋,氣溫變化,淘寶代購,西歐九日游?有時候工作寫作得興起,三餐忘記都有可能,可你能指責他們不懂生活嗎?其次,就算你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的生活方式,那也是夫妻雙方都有責任。不能因為你更喜歡王小波(again,我也更喜歡王小波),就指責李銀河你該去顧家庭,讓我們家王小波能夠得享飽足舒適的生命,以及揮灑靈感恣意創作的自由。

你甚至還可以用功利主義去論證,因為王小波比李銀河更加有才華(我不知道這個如何定量化操作和比較),對社會來說李銀河去顧家庭,從而讓王小波的寫作生涯更長一些對社會更有益。我甚至可以推想,王小波的數百萬粉絲、擁躉、門下走狗,不少人會衷心希望一個王小波還健康地活著、依然筆耕不輟的世界。但,那將是一個可怕的世界。那個世界裡,缺乏知識、美貌、財富、能力、人脈的平凡人,都可以被論證應該為精英做僕從,為某個崇高理想而犧牲,為某個偉大機器做螺絲釘,從而實現世界利益的最大化。唔,我想王小波曾經明白地批判過這樣的社會,這樣把人當作工具和手段的、達爾文主義(卻掛著某種崇高招牌)的社會。如果你愛王小波,請你收回你的那段話。
------------------------------------------------------
2015-9-28 第二更。

不久前李銀河老師的現伴侶被八卦出來,在王小波的讀者中也引起了不小波瀾。社會大眾批評李銀河老師,主要是大眾還不能接受那樣一種比較小眾、先鋒同時也富有爭議性的伴侶關係模式。而王小波的粉絲、讀者中,除了對上述小眾性關係模式的不理解,還多了一層反感。

這層反感,其實就是:貞節觀。作為王小波的夫人,作為王小波那麼深愛的人,你如果在王小波死後,寧死不嫁,守候著我們心目中神仙眷侶的現代童話,該多好呀!如果你從一而終為我們證明偉大愛情的存在,該多好呀!如果你忠於我們的偶像王小波,讓那些情書里記載的「純潔」永恆地「純潔」下去,該多好呀!許多人的憤怒,不就是這麼回事兒嗎?畢竟大伙兒都是讀王小波的人,實在不好意思公開說自己腦子裡依然縈繞著一種叫做貞節觀的封建殘餘。好多人雖然沒有明白地那樣陳述,但實際上,那些因喜愛王小波而反感李銀河再度和他人建立情感關係的情緒,不就是一種貞節觀的體現嗎?我們就像是六零年代的美國人,因為愛戴肯尼迪總統,而厭棄再嫁的第一夫人傑奎琳。我們就像是明代的宗族,一群男人要為自己的宗祠榮耀和家族財產而嚴防死守,杜絕寡婦再嫁。

許多人讀了王小波,卻沒讀懂王小波……
--------------------------------------------------------
2015-9-29
補回應:

被我批評的知友出來答題了,她認為我「斷章取義」。其實在引用和批評其他人文本的時候,並沒有義務全文摘錄,否則會把批評寫的太長,而影響讀者閱讀。只要不是有意識地截取、歪曲作者原意,乃至冒稱作者所並不實際主張的觀點即可。我認為上文截取的一段話,的確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也和原作者全文滲透出來的指責李銀河不會做妻子不會做母親不負責任不顧家的主要論述毫無衝突。

我的批評也是完全基於你所主張的論點的。完全沒有歪曲或「攻擊稻草人」。你可以站出來回應一下:你是不是認為李銀河作為妻子疏於照料王小波?你是不是認為王小波早逝,可以歸咎於李銀河?Yes or no? 乾脆點兒,彆扭扭捏捏。

原作者原文中還有更加誅心的部分,李銀河領養先天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卻被原作者指責成領養了正常孩子卻疏於照料導致孩子智力發育遲緩。李銀河女士不斷跟媒體說孩子」正常「,並不是一個不負責任大大咧咧的懶婆娘說的話,而是以此來糾正我們社會對應試教育、對所謂」正常「的認知。當然,你是幼兒教育專家,也許你說的對。但是在你的回答中,只看到了揣測,沒看到任何有力證據。請用證據說服我。

--------------------------------------------------------
2016-12-29 更。

樓下有個答主比較專業,對大伙兒聊學術外的事情不太認同。我也補充一點我的個人看法。

1、我這個答案主要是針對提問者,可以從他的問題說明看出他的關切在此。也就是說,既然有人問起來這個,大家也廣泛地感興趣這個,那作為一個公眾議題聊一聊未嘗不可。

2、第二是針對眾多污衊和抨擊李銀河老師的言論,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還歧視女性的保守觀念。這個守舊觀念,實在值得批判一下。

3、聊學術是知乎比較理想的發展方向了,只是很難保持討論聚焦度。接受您的意見;然評價李教授之作品非我力所能及。非要內行才能評價,對知乎這個網站要求過高了;恐怕只有潘綏銘、劉達臨等幾位老師來評價李銀河老師了。

4、我不是性與性別社會學、婚姻家庭社會學的從業人士,作為群眾發表看法尚可,但還是不要發表所謂「專業意見」。douban的fateface老師有一句話我深以為然,「博士」也不代表什麼,除了自己在自己那個小小領域裡算專業人士,其他所有領域的發言都只是一個教育程度大約高中本科水平的外行看法。比如林夕談歌詞算專業意見,林夕談兩岸政治可能只能算是半專業,林夕談高能物理就只能算是初中水平的意見。

也藉此地表達一下我對知乎「專業意見」的看法:

不要冒充專業人士;
可以發表業餘意見,但要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業餘性,不要冒充專業意見;
觀眾、讀者也不要盲目聽信,對言論人的身份、專業及內容要審慎判斷。


謝謝知乎,在閹割我這件事情上如此上心

以及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慢慢的歌,上面有未閹割版。

微笑。

—————宮刑之後的分割線—————

我先不提及她的名字,說一下她這半生所做的事。

她是個女人,她的丈夫是個短命的作家,留下了一大堆書稿,像《黃金時代》《沉默的大多數》,都被稱為是年輕人的啟蒙書籍。

20年前,丈夫去世之後,她繼續了自己社會學的研究,她總是談「性」,總是說「愛」,她在電視節目上都直接說出「SM」,她也一直在為LGBT群體奔走呼喊,她現在的伴侶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跨性別者。

他們收養了一個有點殘疾的孩子,起名叫「壯壯」。三口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然而這種生活沒有改變她,她還是利用自己的一切,想要改變點什麼,想要這個國家更符合她心目中的理想國的樣子:Equal and Free

所以她寫了很多東西,在微博上發,在朋友圈發,有時候還上電視,在節目里說。

慢慢地,她擁有了一大批粉絲。她的微博轉發量、評論量會過千,點贊量過萬,閱讀量更是很容易十萬、幾十萬。

可是後來她發現,怎麼有時候自己發的東西被無緣無故地刪掉了呢?

怎麼有時候看不到微博的評論了呢?

她想,是文字的問題。

於是她截圖重發。

可還是被刪了。

(然後知乎也讓我刪掉了中間的話)

她的丈夫用小說和雜文啟蒙了我。

她用微博和朋友圈教我繼續思考。

我覺得,她不該自己戰鬥。

人們說她是喊出「皇帝沒穿衣服」的那個小孩,她確實是個小孩。

可是那個小孩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人們哄堂大笑之後,皇帝臉羞得通紅,馬上回宮了。而現在我寫個東西,知乎都要費盡心力查半天。

所以我沒有寫明她的名字,只想讓這篇東西活得更久。

可是我們都知道她是誰,對嗎?

只要還有白天,我們就能看到太陽。

只要還有夜晚,我們就能看見銀河。

霧霾終究是短暫的,幾十億年的地球上,被濃煙遮擋的時間,也不過幾十年。

而我們,只要還活著,就不該讓她孤獨地發光。


20160822更新

我認為李銀河的思想,不是深刻,而是包容。

閱讀她的文字,沒有閃閃發光的耀眼,沒有深刻和震顫,沒有嘆為觀止的屏息靜氣,更沒有忘我般的代入感(比如閱讀她寫的虐戀小說,說實話,真的沒有代入感),但覺得平和,坦誠,包容,真實。因為她海納百川,兼收並蓄。

有一天,和以前的同學吃飯。有一位女士說,其實同性戀也可以做到精神上的結合。
我說,同性戀不限於精神的結合。
她說,其實不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只要那份感情是高尚的,就很好。
大概,她是想說明完美的愛情超越性別。
當時我想問:如果那份愛情不高尚呢?或者說,究竟要達到哪種標準,才夠得上高尚的准入資格?那究竟誰有資格,來評審?

我沒繼續發問。畢竟,這只是一場飯局罷了。

所以,李銀河給我最大的震撼和影響,是她曾說過的一句話: 為下流社會辯護。
可以說,每當我被自己的偏見所籠罩,每當我陷入自我質疑,我都會從中感到力量。

我想,沒人不想體驗靈魂伴侶與之在精神和肉體的完美結合。在思想與藝術上的遨遊探索。在美與愛中的享受。
然而,當人們歌頌美好的時候,卻給別的行為貼上【醜惡】的標籤,甚至剝奪其權利。這是違背自由的。
當我們沒法去享受性的時候,是否可以花錢購買?
為何喜歡多邊的性關係(知情,自願)就受到道德譴責?
為何喜歡bdsm就是怪異,甚至變態的行為?
………
李銀河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消解這種二元對立。消解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在性和慾望的面前,請不要再繼續劃分等級。

雖然,不太喜歡她說的虐戀是一種精緻的性行為,把虐戀和中產階級的享樂等同起來。因為這種說法,太容易讓人感到不舒服(滿足某些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但李銀河敢於這樣說,是因為她就是這樣思考的。她是一個勇敢的人。

_______
201607(最初的回答)

1-李銀河的文字並不是特別好。看她寫的東西,有時候還覺得有點孩子氣,幼稚。她是個學者,不是才女。
2-她很坦誠,不做作。哪怕顯得孩子氣,顯得自戀,也要真實呈現。
3-能夠大方說出「我的性取向是虐戀「,在國內不是一般的勇氣。
4-她不是一個世俗的人。試問,還有幾位女性,在國務院工作,僅僅因為一個男青年(工人)寫的小說而受打動,並願意嫁給他?甚至她說過,就算王的小說暫不能出版,她一個人的工資就夠了。(這一點後來看到回復有所改動。王小波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他們本質上還是門當戶對)。
5-她性格比較隨和。王不願意做飯,她就做飯。在美國的時候,她一人的獎學金支撐兩人生活,她前途更光明,還做飯,做研究,現代的女性誰不斤斤計較?後來,因為她的伴侶大俠喜歡小孩,她就收養了壯壯。這不是她自己的選擇,但是她可以去為伴侶妥協。
6-她追求的不是性福,是快樂,是自由。很多人以為李銀河追求性福,拿著個說事。性福是一種自由的體現,意思是,每一種慾望都要得到公平的對待,而不是被歧視,被打壓。
7-她是一個對藝術和情趣很執迷的人。她曾經在美國,每天晚上都要看兩部電影。現在也過著看電影,看書的生活。她對精神生活的需求非常高。對世俗生活的需求很低。
8-她是一個勤奮的人。也是一個學霸。還是一個執行力很強的人。她曾經為了翻譯一個社會研究的材料,報了短期日文班。(材料是日語)
9-她是目前國內唯一可以成為「這些人「的安慰的人。她曾說,黎家大院(北京的一家虐戀俱樂部)的人去拜訪她。一行十幾人。大家的關係很和諧,也摒除了彼此的嫉妒等情緒。

如果沒有李銀河,中國還有第二個人,會研究虐戀,會幫「下流社會」辯護嗎?從某種意義上,她就是「這些人」的慰藉。

(還會繼續更新)


中國的女福柯。

感嘆福柯命好,生活在了法國,一個從上到下無不珍愛著自己知識分子的國度。


不敢評價李銀河老師,我不夠格。作為社會學系的畢業生,想稍微講一下李銀河老師在性社會學方面的一些努力,拋磚引玉,掛一漏萬。
相信很多人是先了解王小波後知道李銀河的,王小波的小說在上世紀那個剛剛開放的社會中非常特別,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或許能更好地理解李銀河老師在性社會學方面開創性的貢獻。
有人開玩笑,異性戀似乎是不對的了,其實言下之意是同性戀不是病,可能只是遺傳下來的不同性狀,這樣的觀點慢慢普及開來。而在十年前呢,出櫃的壓力可想而知。很多同性戀人士生活在自卑中,在恐懼中,在絕望中,而李銀河老師在這方面的科普和作為知識分子持續不斷地發聲,為這個群體著實做出了貢獻。你可知道,《你如此需要安慰》這樣的書,有多少讀者是含著淚看完的。
而李銀河老師本身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社會學碩士和博士,她讀書時的筆記《社會學精要》言簡意賅地為對社會學感興趣的同學介紹了社會學的大家和經典的社會學著作。該書我讀過之後,感覺李老師是很紮實的社會學科班出身,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態度都值得我學習。其所翻譯的《性社會學》,更是填補了華語學界性社會學方面教科書的空白。
我所了解的大概是這麼多,別的不敢多言。以前年少無知,在知乎對李銀河老師的私生活說三道四,好在社會學人都有一顆寬容的心。


我是先知道王小波,再知道李銀河的,可是在知道李銀河的時候,我卻不知道她是王小波的妻子。

直到某一天,看到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情書,開頭第一句是「你好呀,李銀河」,我才驚嘆,「這個李銀河」莫非就是「那個李銀河」?

結果還真是。

李銀河先生在多數人眼裡是不出名的,即使在互聯網上,關注她的人也多是以「王小波的妻子」為理由去關注,與其說是討論李銀河,倒不如說是在討論「王小波背後的女人」,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直到近兩年,準確地說是去年下半年到現在,由於李銀河先生頻頻在微博上發聲,社會上也有各種各樣的與「性」相關的事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李銀河先生本人。

在百度百科裡,是這麼定義李銀河的: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 師從於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1952年生於北京。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你可能不太明白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是什麼概念,如果你了解性學,知道中國目前性學研究的現狀,你就大概知道,在中國想研究「性」,即使在2017年的今天,也是極其艱難的事情。

這是李銀河的部分著作,1987年之後,李銀河先生甚是高產,出了很多的書,並且許多本對社會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沒見過李銀河先生,只是在微博看見過她自拍的小視頻,拿著自己的新書,對讀者娓娓道來,畫面中有點羞怯,卻不乏理性。許多人仍拿著她的私生活、她的丈夫、她的某些言論做文章,卻不願意去好好看看她的書,真正為同性戀、為性教育做點什麼。

中國研究「性」的老一輩越來越少,潘綏銘先生年事已高,彭曉輝已退休,方剛不大愛做社會調查,李銀河已經不在大陸居住,再過幾年,只怕真的找不出能撐場面的人來啦。

你問我如何評價李銀河,至少在女性裡面,在中國,在「性學」方面,她是前無古人的。


我實在是不願意站出來寫答案的,因為這個問題我並沒有任何的發言權。我對社會學幾乎一竅不通,又對李銀河個人一點都不熟悉。//沒什麼實質內容,贊數得之不武,匿了。

但是在知乎搜索到的絕大多數的對於李銀河的評價,都是對於她生活作風和私人感情生活的評價。

沒錯,她確實是一個在公眾視野里比較活躍的知識分子,就像郎咸平,局座,張五常等人一樣,大家的視線容易被錯開到她的個人生活領域中去。

但我覺得,如果大家並沒有足以評價李銀河的學養,是不是應該少在那自作多情地品頭論足?而目前的首答 @張匯泉作為李銀河的同行,而且是博士,是不是應該從學術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李銀河?李銀河其人的學術水平如何,在學術界的地位如何?

至於她和王小波的感情怎麼樣,配不配得上王小波,和同性伴侶的感情如何,出版情書集等等,關你們/我屁事?知乎里除了社區大媽以外就沒有一個知識分子了么?在這問題底下的某些回答,我想說就你們這德性,配稱王小波的粉絲?王小波教你們對別人的私生活咋咋呼呼了么?


ps 目前已有的關於李銀河學術觀點的討論也大都是一些外行指導內行的東西,真心沒法看。


2017-11-29更新

感謝那些還在斷斷續續點贊的朋友,畢竟在知乎上這個性解放(炮圈,字母圈)已經變成政治正確一樣的霸權模式

我還是要反覆強調,我不反對性解放這個理論,也不否定其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承認李銀河的理論是有水平的,但是理論畢竟是理論,每個理論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我真正反對的是李銀河的行為和做法,李銀河她懂理論上的社會,卻不懂實際上的社會

她的言論和行為,完全忽視了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情況和民眾的認知水平,只是一味炫耀才學般,高高在上指責中國社會這個,中國社會那個,彷彿自己是唯一掌握真理的人

而結果上呢,除卻一小部分人能夠在學術意義上討論的,在整體情況下,往往是兩個結果

一種是因為李銀河誇張的言論,對於性解放誤解越來越深 越發傾向於極度保守主義的人

一種是以性解放的理論合法化自己危害社會行為的人,性解放彷彿成為敗壞社會的萬能借口了。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恰恰是因為李銀河自己本身的作為,李銀河如果靜下心好好在金字塔頂端做她的學術,沒人會去專門的反對她。

而她偏偏比薛之謙更早的走了戲精路線,從趙本山的小品,到發表什麼回應拉拉身份,再到大學橫幅新聞,每次都能看到其那副迫不及待出來表演的嘴臉,這種趁熱點的功力 不進演藝圈實在太可惜了

她本來有資本可以做其粉絲口中那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粹學者,可惜,她自己把自己搞成了小丑和戲精,甘蔗沒有兩頭甜,又想端著逼格,又想湊熱鬧趁熱點,根本不可能。

更為可笑的她的粉絲也是跟她一個德性,一方面高舉自由大旗反對一切指責李銀河的人,一方面又端起學術壟斷的霸權架子,對於發出不同聲音的人馬上扣一頂大帽子,你有什麼資格指責李銀河?

我還就回應你了,李銀河她可以挑戰社會,各種危言聳聽 都是自由的表現,我為什麼不能給李銀河挑挑錯? 你們打著自由反自由,是什麼意思?

李粉往往把李銀河學說等同於西方文化,把反李銀河扣上民粹愚昧封閉主義的帽子!!這陣子說法真是片面到了極點。李銀河的學說不但不等於西方,甚至西方學界對她的學說也反應冷淡,而從目前來看,李演員的表演事業主要集中國內,我還是期待她到國際上趁熱點的一天,成為國際巨星。

以前在中國我一直有一個誤解,就是把性解放 當成自由和先進,把捍衛家庭價值觀當成僵化和老土。而我在歐洲生活和學習的經驗告訴,自由是一種接近百家爭鳴的模式,就好像大學裡面的老師,前一個老師剛講完世界人口太擁擠導致能源各種問題,下一課的老師老師就開始大講本國人口危機,無法世代更替。這種每個人有自己觀點,和由此探討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反觀李銀河每次發表文章和觀點那副嘴臉,彷彿眾人皆醉我獨醒,那種高高在上給中國人指點迷津的模樣,說實話,以我個人的感覺,真是怪噁心人的

李銀河的支持近幾年又找到了新的包裝方式,把李包裝成女權聖母,同志平權解放女皇,彷彿因為李銀河,中國幾億婦女,中國幾千萬同性戀一夜之間農奴翻身把歌唱。女權問題太敏感爭議太大,我先不談,有空填坑!!對於同性戀問題,李的負面作用大於正面作用

以我個人的理解,同性戀和異性戀的區別,在於性取向的不同,在社會行為模式下應該沒有大區別,畢竟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李的怪癖,就我目前讀到幾篇李關於同性戀的文章,裡面都強行把同性戀和SM,多人性行為,和亂倫等等和目前社會道德觀念太過衝突的行為進行強行捆綁,彷彿同性戀就必定SM 必定群P。

我們中國既不是基督教國家也不是ysl國家,沒有本質上的宗教反同原因,現在大眾對於同性戀,特別是男同性戀的厭惡主要在於其過度和公共安全健康問題掛鉤的原因,李銀魂的文章無形中強化了大眾的這種誤解

而且她之前放炮趙本山攻擊屁精一詞,說實話本來我這個方言區域的人是沒有屁精這個概念的,經過李這麼一炒作,也時不時聽到有人拿X屁精之類的辭彙反同。

歸根結底,同志群體沒有因為李的言行和理論受到一絲益處,反而淪為其炒作工具,何其可悲

---- --------

剛去搜了一下新聞,我覺得我還真是低估了李老師的炒作趁熱點功力

連白百合離婚和靳東直男癌新聞她都跟著趁熱點,李老師你再做社會學家,實在太屈才了,趕緊火速加入娛樂圈,鄧建國和宋祖德的接班人誕生了。

----------------------------------------------------------------------------------------------

一個說話說一半的人 看問題永遠片面的人,李的理論永遠是歐洲如何開放,美國如何如何性解放,但是她永遠不會說道歐洲因為上個世紀的性解放運動導致的生育率崩潰產生的惡劣後果,到現在都在為其買單,哪怕緊急轉向出台生育獎勵政策依然是杯水車薪,她也避免提及美國的新教保守教堂勢力一直是美國社會的核心支柱, 李永遠是讓中國人跟著歐美學,卻不讓中國人吸取歐美的教訓

而且她所謂的西方理論也是一個與時代脫節的產物,他的理論是上世紀歐洲一個流派的理論,在當時就沒有佔到主流位置的理論,更何況經過幾十年的推陳出新,早就接近淘汰,她和她的跟隨者卻處處裝開明先進 對著中國人指手畫腳,大加批判,她的理論脫節和其對於計劃生育的支持如出一轍,都是把歐洲丟掉的東西撿起來在中國裝B。

其次她和她在跟隨者,包括部分留學生在知乎給很多中國人製造了一個渴望中的歐洲形象,約炮天堂,如何開放。 而我一個老華僑對於歐洲的印象和他們卻天壤之別, 中學的時候,本地的孩子反而是穿的比較保守,大學的時候,和外國哥們最常做的事情也是周末約電影,或者拿著學生證的福利在各大旅遊景區和博物館逛,談的最多的男女問題是諮詢給女友買什麼禮物, 在同學家裡玩的時候,發現他下面還有一堆弟弟妹妹,倒是讓我這個獨生子女心生羨慕,他的父親母親也是非常樸實,反正約炮與我接觸的外國世界無關。 外國是有部分約炮,但是只能說物以類聚,各有各的世界,不能管中窺豹,如果以從部分留學生的現象,中國在我看來已經快變成淫窩了,當年一些大尺度的性話題還是被中國留學生給科普的,還有那些約炮軟體,尤記得一年半前,一個中國同志留學生,西班牙語還沒學利索呢,求我幫著翻譯幫其約炮(其人現在也在知乎,我就不@了。。。。),那個軟體一眼望去,華人面孔佔了差不多三分之一,要知道當地華人學生才多少比例啊,當時心靈都被衝擊了。

不知道這種印象是由於留學生的活動範圍限制在大城市和刻意接觸呢,亦或者是外國人刻意灌輸。有一點現象,往往留學生扎堆的專業,老師都往往比較傾向於自由開放類型, 我讀的冷門專業,全班所有課程都只有我一個中國人,靜靜當我的小透明,還記得當年上區域人口學,在課程最終五分鐘,老師激動的說,孩子們,趕快生育吧,我們國家的未來就看你們怎麼生育了, 活脫脫一個中國逼婚老父母的外國版, 我想中國大學絕對沒有老師會這樣說吧。

同時李對於中國的印象也是和時代脫節的, 在他們的文章中國彷彿永遠是那個談色性變,極度保守的模樣,而她自己就像啟蒙導師,救世主一樣來給中國人做科普一樣。而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中國卻完全沒有這個需要,連約炮都可以大大方方當成炫耀資本,談及婚前性行為的問題下,下面幾百個回答,幾乎沒有一個覺得不好,連約炮什麼都覺得只要做好安全工作就沒什麼,甚至還有一些人給婚前守貞 堅持一生一世的人扣上土老冒,有問題的帽子, 這樣的中國還需要李銀河還解放嗎? 在這個時代,淫亂放蕩的人可以打著性解放的旗號要求得到尊重, 而他們自身卻從不尊重依然堅持道德家庭的人,在這個,艾滋病在大學校園如野草般蓬勃發展的時代,全社會都在為這種性混亂買單的時候,需要李銀河出來性解放?

李銀河的學說在知乎還能得到吹捧,只能說其迎合了時代,當年當人們厭倦了多子女家庭的時候,計生政策出來了, 當今時今日,連一個孩子都不想生的時候,性解放學說再次興起,說的天花亂墜,人類大義,說白了不過是一些人給自己的好逸惡勞,放縱找一個合法化的學說而已, 先甜必定後苦, 幾十年後,中國要修補這些問題的時候勢必比今日的歐洲還要困難

李也越來越缺乏一個學者該有的節操,好像什麼事情都要出來摻一腳,大事小事都要出來炒一炒,連趙本山小品都要出來摻一腳,雞蛋裡挑骨頭,她彷彿就是一個抓著任何事件來炒作的明星一樣,獲取了所謂中國最權威性學家的稱號。

還有人拿張藝謀的爭議來對比李銀河,那張藝謀真是比竇娥還冤,張藝謀幾十年從中國文藝片類型再到中國電影大片工業化 再到和好萊塢對接,張藝謀一直做著一個建設中國電影的工作。而李銀河恰恰相反,他的學說只有破壞,沒有建設,他的這種破壞性對於對社會極度不滿的年輕人群體十分具有吸引力, 用其學說合法化的性放縱來宣洩對於社會,對於時代的不滿, 而這種宣洩過後,沒有任何改變,只是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壞而已。 正如之前所說,當出現各種事件的時候,李銀河都不忘出來摻上一腳,而她給各種問題開出的對策,卻是讓人哭笑不得,不管什麼問題都能被其扯上性,彷彿性一解放,大家搞爽了之後,就什麼問題都沒有,和當年賣萬靈丹的江湖騙子同樣的口氣, 李大大低估了社會的複雜程度,性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人類世界發展到今日的規模,一個社會的穩定和健康需要考慮的方面非常多,絕非李所說大家脫下褲子放開搞就能解決的,就算是面對婚姻家庭這個問題,李和其在知乎的追隨者都異口同聲說 全都是性的問題, 我實在難以苟同, 性和諧固然是婚姻的一部分,但是絕對不是全部,固然有因為性問題離婚的, 但是按照李的模式來擇偶 失敗悲劇可能性更大,其對婚姻和家庭的錯誤看法, 在其對於其養子的教育問題上就是真實案例,是註定的失敗, 因為其完全忽視了社會 家庭 婚姻更多的組成方面和所需要的關懷, 李和其跟隨者經常圍攻 捍衛家庭的人是抗拒潮流開倒車,殊不知他們的觀念才是的開倒車,完全倒退回原始社會了,用原始社會的模式在現代社會來生活和培養孩子,怎麼可能成功。

說到這裡,肯定很多人要迫不及待的跑過來扣我一個老古董的大帽子, 性解放才是人類的未來。我要說的這套理論只是人類眾多未來暢想之一,固然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我想問 它是否適合我們這個已經出現人口紅利崩潰,人口危機的時代, 歐洲當年搞性解放導致的生育率崩潰和現在的歐拉伯問題息息相關,追求夢想固然美好,但是一個挖空自己民族資本的追求方式最終導致,夢想沒追到,民族先崩潰了, 我們需要追求未來,但是首先必須保住能夠看到未來的命。

李凡事都必稱西方如何如何,中國該如何如何學。 那她有沒有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很多地方的共同性呢, 例如對於婚姻的神聖性和家庭的重視性, 而李和其在知乎追隨者對於這些中西方共同堅持的價值觀嗤之以鼻, 否定婚姻的神聖性 鼓吹什麼婚姻就是搭夥性和諧就行,家庭價值被他們踩得稀巴爛。這種打著西方大旗反西方的做法太無恥, 李到底是西方文化的粉,還是黑,真是讓人搞不清。

李還擅長給自己披上各種XX主義的外衣,頗能忽悠一批腦殘粉。 例如喜歡以女權主義自居,一大群雙標偽女權那個叫頗為激動,李老師這是給我們爭取性自由啊。雙標腦殘,拜託你們想清楚,在性自由下,突破婚姻束縛,最爽的不一定是你們,沒有了婚姻道德約束,你懷孕的時候,你老公外面找人天經地義,到時候別又來哭天喊地。

還李和同性戀群體的關係,記得幾年前,天涯就出現過同性戀批判李銀河的文章,時至今日,我也覺得李所謂的給同性戀群體維權,不如說是綁架同性戀群體作為其工具而已,由肯定同性戀突破第一層障礙,進而再肯定其什麼父女亂倫的。 而就我所認識的同性戀,雖然存在極大的兩極化現象,但是就那部分操守良好的幾個gay朋友,我覺得他們追求的更接近一種另類家庭價值觀,一個由男性和男性組成的堅貞的家庭, 和李所說的理論完全背道而馳了。

李銀河他學說核心問題就是缺乏一個完全的邏輯和全套的世界觀她往往單純注重於解決性的問題,而把人類社會其他部分,更為重要的部分忽視,乃至破壞,她自己的養子恰恰就是其模式實驗下的犧牲品,何其可悲。

其行為說難聽一點,就好象是個賣毒品的,光和人說,吸毒好爽好爽,可以發泄現在的不滿,卻閉口不談其副作用

--------------------------------------------------------------------------------------------------------

修正兩個錯字。

在知乎這個約炮都能得到上千個贊的以性解放為政治正確的地方,發一個不滿李銀河的文章,我其實是下了很大的勇氣。

我對李銀河現在的反感其實恰恰來源於我當初對李銀河的喜愛,李銀河的反對者裡面有不少都是她當年的支持者。

尤記得當年第一次了解到李銀河,還要到我中學歲月時期的,天涯社區的全盛時期,到時候是國觀,雜談,八卦三頭跑,專門喜歡看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當時李銀河學說隨著天涯腐女背背山風潮大為流行, 我是典型屬於那種跟著大流走的人,亦或許當時對於傳統家庭的厭惡,雖然沒有變成腐男的地步,但是當時對於gay性解放之類的話題,那興趣是相當的深, 而李銀河的否定生育鼓吹情愛學說可以說是當時這類思想的精神支柱之一。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她的學說,從喜愛,到無感,最終成為現在的反感,我沒法寫長篇大論的個人思想轉變史,就說幾件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事情

1我看到第一篇反對李銀河的文章是gay寫的,具體內容我已經記不清了,大致意思是其反感李銀河拿他們做噱頭,綁架同性戀群體,並認為學說根本談不上什麼同性戀維權,之後很多「女權」人士(為什麼要打上冒號,因為中國的女權太亂了,我已經搞不清到底哪些是女權了)也對李銀河的學說有異議。某種意義上來說,李銀河的學說就是非主流裡面的非主流,而且越來越混亂,無法自圓其說。

就拿同性婚姻來說,我個人支持同性婚姻,讓同性戀享受異性戀一樣的社會權益,同時接受同樣的社會道德準則,但是我這套理念顯然和李銀河的學說格格不入, 因為同性婚姻實際上有兩個版本,李銀河和其追隨者的版本更接近一種對於現行婚姻體系的一種破壞,而不是構建真正的同性婚姻。

而就女權角度, 現在所謂性解放運動是否對於女性真正有益,真得是一件值得疑問的事情,因為生理構造的原因,往往性解放時期男女看似平等,但是到了一定年紀,男性可以輕易上岸,而女性往往要用自己的身體為性解放買單,是大大的不公平。

2李銀河越來越矛盾,一方面他的追隨者說他純粹的學者 不食人間煙火,換種說法,就是他的學說已經和現實社會脫節了 甚至說無關我們這個社會, 但是矛盾的是,李銀河是我注意過所有學者裡面最喜歡 趕熱鬧的,不要說一些時髦的同性戀運動,各種醜聞都緊追著猛噴不放,哪怕是趙本山的小品都要被她拿出來炒一炒, 究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者,還是新一代學術超女炒作大王, 李銀河,請你找准你的位置

3每個人的思想都有其局限性, 也包括我個人發表觀點,也都是時代局限性的產物。 李銀河的學者是上世紀歐洲性解放高潮下的一個產物,她個人對此深信不疑,但是需要質疑的是其學說是否適合現在的中國亦或者世界。

我個人思想形成也有兩個時代性,其一我和李銀河所處的歐洲不同,我處的歐洲已經是為性解放買單的時候, 雖然歐洲始終左左右右互相交替,但是整體上,歐洲為了填補生育率問題, 左右都開始拼盡一切在這方面下工夫。

而對於中國,我當年支持李銀河的時候,正是中國人口紅利的巔峰,而今時今日的中國已經為人口存續和邊防危機擔憂了。

從目前的情況,不管我是從歐洲角度還是從中國角度,都難以接受李銀河的理論!!做一個保守或者開放的人其實並不難,難得是在極度保守的時候想開放一點,和在糜爛時代捍衛忠貞,就好比說知乎,在一些問題下,一些堅守一夫一妻,肯定守貞的人,反而被網路暴力扣上變態,老古董的帽子,這就是一個糜爛時代的尷尬。 如果李銀河能夠去ysl世界振臂一呼,鼓吹性解放,那我還是佩服她,而現在的歐洲和中國還是先解決目前性混亂和生育未來問題才是當務之急

4從理論上來說,李銀河的不影響他人不影響社會的個人性自由,這套理論我是贊成的,但是僅僅局限於理論上,因為在現實中,我找不到一個道德達標的性解放主義者。要達到李所謂的不影響社會不影響他人的性自由,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必須滿足一點,那就是這個性自由群體必須和社會絕緣,不產生一點聯繫。

而實際上我國的性解放主義者,本質上是利己主義者的變體,他們的行為完全是自己解放自己的,最終讓別人,讓社會,乃至民族給其買單,為什麼會產生這個現象呢, 核心原因,中國的所謂性解放主義者從不內部消化, 等他們解放到一定程度了,就會想起婚姻的好處,和綁架住其他人給其下半輩子買單,這種現象在知乎很多回答下都是例子,例如那個男朋友約炮問題,那個一千多贊的答案,是鼓吹愛他就讓其多體驗的說法, 問題是他體驗完了體驗出事情了,還不是其女友一起給其買單? 例如某個性解放主義者,鼓吹玩夠了,找個人搭夥過日子的說法,那試問這些性解放主義者在婚姻上婚姻搭夥會選擇哪些人? 部分同性戀算是這方面性解放的先鋒了,但是他們騙婚的選擇對方往往是家庭觀念最重思想最傳統的女性(別說我拿gay舉例子,根據知乎大部分性解放主義者的理論,婚姻就是搭夥過日子,自己性玩夠了就行, 其結婚的模式和gay騙婚核心是一致的)

所以在其做到內部消化之前,別拿著各種解放先進的大棒在知乎到處砸人,至少,我個人拒絕給你們買單!

多元社會和諧方式,是性解放的找性解放的,家庭觀念的找家庭觀念的,gay找gay結婚, 但是實際上卻呈現一種交錯方式,為什麼,因為就算性解放主義者他們也不肯放棄傳統家庭的好處,他們內心實際上對於所謂性解放是否有利於自己拿不準,所以當他們在性解放大潮中爽過之後,到了一定年紀又會逃回婚姻保護中, 而這種逃回,給其買單勢必就是接手其的人,家庭乃至社會民族, 當然這時候,他們又會裝起受害者的面貌,說是 家庭,社會逼的, 嘖嘖,兩頭佔便宜,還裝受害者,你們可真會演戲啊。

5性解放是否真的是我們人類的未來? 我越來越要給其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某種意義上,我覺得同性戀群體是在給我們做實驗,正是因為同性戀內部群體婚姻體系的缺失,反而變相實現了一種性自由模式,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婚姻體系缺失, 導致目前gay內部情況之混亂 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我不反感同性戀,哪怕現在越來越多人給同性戀,特別是男同性戀群體扣上淫亂,濫交的大帽子,我個人是反對這套說法,個人更加覺得同性戀群體是一個兩極化的群體, 濫得濫死,捍衛真情也是一副認死理的模式。

以留學生群體為例子,留學生群體大多數來自中國比較發達地區和富裕城市,他們相當於具有中國未來代表性,其裡面的同性戀群體是具有較高活躍度,但是也正是與他們接觸,讓我產生越來越多疑問,也是兩極化的一個例子, 特別是到了國外失去家庭束縛的情況, 一部分濫的gay那真是一次次刷新我的底線, 但是還確實存在另一部分gay,反而覺得他們身上的道德枷鎖越來越重,越發壓抑, 這點從我三年前認識的一個小學弟就是例子,一開始剛來的時候算是比較開朗的孩子,出櫃的也出的大方,也許是對同性婚姻合法國外和愛情充滿幻想,但是他在一年多前卻和我說,正因為在各種手機軟體的便利下 導致當地的gay圈形成了一種劣幣淘汰良幣的淫亂氛圍,讓其找真正的愛人變得難如登天,我親眼看著這個孩子變成了一個極其陰鬱的宅到不能宅,完全封閉自己,任誰都拉不動的情況! 這是一個典型的兩極化現象,而品性純良的同志群體反而會成社會忽視的群體,而那些濫的,淫亂的gay反而會成gay的代表形象,而品性純良的同志群體也要為其造成的gay形象惡劣化的情況買單, 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一樣,整個圈子只會越來越淫亂。

6催婚催育不是中國的專利,比起中國的家庭小作坊式的父母逼婚, 歐洲的政府帶頭隱形逼婚更恐怖, 人家是不明著讓你生,而是給各種多子女家庭,各種福利 大到大學學費的減免, 小到連電影票 交通卡都有專門的多子女家庭廉價票, 你不結婚不多生孩子可以,那就是比多子女家庭付更多的錢!!李銀河整天讓人學歐洲,那麼,歐洲這套催生催育模式是否要學?

PS,

1我的文章並不是攻擊李銀河,而是給大家開啟一個新的視野來思考, 現在中國社會的淫亂墮落化也不能說成是李銀河的責任,更大程度上是因為泡沫經濟導致社會穩定性變差,婚姻穩定性變差的結果,李銀河的學說不過是部分放縱的人拿其作為合法化自己的武器而已,這點和李銀河無關

2個人上,我即捍衛家庭價值,但是我也不反對性解放, 準確的說,我不反對達到道德標準的性解放(雖然目前來看 很難), 開放性性關係也好,忠貞堅持一夫一妻也好,都是性自由的表現, 我反對的是兩頭佔便宜的小人,和知乎上一些拿著淫亂當性解放,卻攻擊別人一夫一妻是老土的人。


支持異性戀(同性戀跨性別戀)李銀河老師,

支持我人生中的第一個偶像,

支持我接觸第一個寫農村女性的學者,

支持一個堅持理想主義有良心的公共知識分子。


私人領域其實不太該評價,但還是說一句,特別羨慕,工作上很有成就,而且至少經歷了兩段很美好的愛情!!

說說公共領域。

原紅色陣營的國家普遍對性少數派非常不友好。我個人推測的原因是,一方面紅色陣營的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就討厭與眾不同的人,另一方面,性少數派們的行為,實際上是把性的快樂和性的功能性(生育)做了一個切割,為同質化的社會製造了不確定性。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李銀河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就開始進行針對性少數派的研究,並在後來承擔了為這些群體在大眾輿論場上發聲的責任。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她的研究太基礎,技術含量不高,但任何批評不能脫離語境,在仍然存在「流氓罪」的國家,這樣的基礎性研究非常寶貴。而且李銀河持續性地在這些議題上的發聲,使得這些研究能夠被社會大眾關注到。這帶來了兩個結果:

第一,性少數派們會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不是「變態」;第二,性多數派們有可能理解性少數派,知道他們不是「變態」。

舉個例子。我自己是一個施虐癖,我在中國的時候就是王小波的讀者,後來進一步知道了李銀河,看了一些她的書,對這件事有了更多認識。後來我在一些場合提到過自己有這樣的傾向,才發現不管是線上認識的網友還是線下的朋友,有相關傾向的人還不少,幾乎所有人都看過李銀河在這方面的文章(回頭一想,大概十年前的黎家大院上就經常能看到李銀河的文章)——而且即便如此,這個群體中的大多數人不敢公開自己的這個身份,只在一些同好圈子裡交流。

如果沒有李銀河,我大概不會不匿名地說:「我是一個施虐狂。」

就憑這一點,我就覺得李銀河作了很大貢獻。

當然了,她這樣的學者兼活動家的身份,本來不應該還要為了最基本的言論自由去奔走呼告乃至被禁言的。然而這樣的事發生了,這非常遺憾。


什麼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什麼樣的人,這一點在李銀河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李銀河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自由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只有王小波配得上李銀河,也只有李銀河配得上王小波。
李銀河的一生也受了時代大洪流的影響,但是她把這都看成是最好的安排。從1952年到現在,中國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心態決定了高度。李銀河說自己熱愛小學熱愛文學,但永不可能超過王小波。文字的力量在於影響別人,雖然沒有跌宕起伏,但有一種精神狀態力透紙背,在說到讀《1984》這本書時,她寫道:「書里的每句話、每個情節都像泄漏天機,讓人看了渾身起雞皮疙瘩。」描寫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這段時間時她這樣描述:「這股力量迸發出來,簡直就像火山爆發,聲勢浩大,摧枯拉朽,整個社會都像服了興奮劑一樣,人心沸騰。」我對這幾段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在1978年文革結束之後那段時間中國知識分子那種火山爆發般的積蓄力噴薄欲出,李銀河帶著一種理智平靜的敘述這段歷史時能讓人從中得到一種價值觀,即這個世界是怎樣的無所謂,重要的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高中時期文理分科,我自知我絕不可能走上理科這條路,所以上物理化學自習的時候在圖書館借了很多書看,那時候一口氣看完了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和《紅拂夜奔》,《紅拂夜奔》沒有看懂,對於女高中生來說裡面一些描述過於露骨和直接,帶有明顯的虐戀傾向,只是感覺故事後面有些沒寫出來的話,但懵懵懂懂。托爾斯泰說的很對,有些書閱讀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也很寶貴,後來再讀《沉默的大多數》和《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明白了想說沒有說的話,但失去了一些驚艷的感覺,當時沒看懂的《紅拂夜奔》應該只是錯在了一個還不成熟的時間,但現在看來,那時王小波的作品裡已經受到了李銀河的影響。
李銀河和王小波,他們擁有對方實在是彼此最大的財富。從他們的作品、研究和婚姻當中,由骨子裡向外透露著自由與浪漫,無拘無束的自由和極致的浪漫主義。自由的思想對學者來說不可或缺,但物質生活的自由是他們給對方的最大的賜予。李銀河很早談到王小波的發展問題時就很堅定指出「生計所需的那點兒物質太容易滿足,實在不行,我一個人工作也夠用了,而文學是他的生命,不寫小說他這個人就成了行屍走肉,那樣的物質生活水平再高又有何意義呢?」,以至於被王小波的大哥說成是「吃風屙煙」,這種高度重視精神生活的想法正是中國多數學者缺乏的一種「大道」。關於婚姻,李銀河說「從世俗的眼光看,一切條件都對他相當不利,我們倆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還有什麼比兩個精神契合靈魂豐滿的人在一起更門當戶對的,人生短暫,遇上相愛的人已經不容易了,而李銀河和王小波不僅是愛人,他們幸運的找到了彼此的靈魂伴侶。在美國期間兩人為了看尼亞加拉大瀑布在高速路上撞了車旅行泡湯,「我和小波手拉著手沮喪地走向長途車站,那副慘象令我想起阮籍」,簡直太浪漫了。
李銀河師從費孝通,費孝通是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在約見研究生時,費講到社會學要「出故事」,此後李銀河在社會學的研究調查中也緊緊遵循了這一原則,《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同性戀亞文化》等著作中,正是這種「出故事」的宗旨,她深諳「人們愛看虛構的悲歡離合,更愛看真實發生的人生故事」,在調查中興緻盎然地深入樣本群體中,所以每個定性研究都是有溫度的,這些成為其研究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就像她說的:如果一個人要花精力在生機上,就無法保證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也就是說,他不是一個自由人。
插一句題外話,在做完同性戀群體研究之後,李銀河作為中國性研究方面的權威學者參加了湖南衛視一個叫《走進同性戀》的訪談節目,主持人是馬東。我最初對馬東的認知只是知道他是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的兒子,這兩年因為他在愛奇藝上做的《奇葩說》那個節目對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他是一個有著人文情懷和先鋒思想的人,這樣看來很早以前馬東就在社會發出了一些前瞻性的進步聲音,越覺牛逼。
作為女性和知識分子,李銀河的一些想法是先鋒的,越擁有先鋒思想的人越容易在時代中劍走偏鋒,然而作為中國性學研究走在前列的人,李銀河這種「劍走偏鋒」是一種激流勇進,獨善其身,也兼濟天下。《人間采蜜記》這本自傳講述了一種價值觀念,李銀河自己說:我就像一隻不知疲倦的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流連忘返。每日從各色各樣精彩紛呈的花朵中採擷那一點點精華,認真品味,不知饜足。生命不息,采蜜不止,直到老得再也飛不動了,才躺在花叢中靜靜地死去。
優秀的人都是相似的。


對於李銀河先生,我的理解倒也不是很深,粗略的讀過她的一些著作。

先簡單提一下王小波,對於王小波這麼有批判,有思想的人,喜歡李銀河總歸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小波先生也很尊敬她,而且在王小波生前,李銀河先生的收入和地位也要遠遠高於其丈夫,而王小波也會同李銀河一起做一些社會學研究。(當然小波先生在文章中也有對李先生的批評…但我覺得整個社會也入不了他的眼可能,畢竟他的思想走在前頭)。

李銀河本人的學歷應該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這不能代表學術,但至少代表見識),她是新中國第一位文科的博士後,而且也是中國早期的社會學家,曾留學美國,又師從過費孝通先生,在性社會學上的造詣是很高的,而且估計也是新中國最早的女權主義者了吧…

一開始,李銀河先生早期是寫過《現代社會學入門》,《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我都簡單讀過,雖然談不上經典,但也都算中肯,而且要聯繫當時歷史環境看。

後來,她開始踏入性學的道路,她有關於性學的著作很多,但我看過的少…像《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中國婚姻家庭及其變遷》,《性社會學》我個人覺的都寫的不錯,算是比較成功的學術著作了,而且對中國當時很有意義。而且現在很多著作只要涉及婚姻,家庭或女性總不能避免引用李先生的文章。舉個最簡單,最基本的風的《社會學研究方法》學社會學的都看過吧…

當然她後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研究性,同性戀,和女權主義上了。顯然同性戀的研究在當時並不受歡迎…不過她能早早重視也正證明了她思想的領先性。我還看過《女性主義》,像這樣的書,就會更突顯她的思想,有一部分內容就不容易接受。

她之所以飽受爭議,就是因為她是一名性社會學家,而往往性社會學家或是涉及性方面的研究是遠遠領先於時代或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你去看看波伏娃,去看瑪格麗特.米德她們作為女性社會學,人類學家對於性的一些認知或許你也接受不了。而當今大部分性社會學家的思想都很前衛,記得前段時間讀過一篇美國哪個性學家的論文(竟然忘了,記得他很有名來著…)就是講性解放,婚姻取締趨勢的,很多思維跟李老師也是暗合…

說的直白點可能他們都這樣…這是一個長久的課題,可能我們這些非性學專業的很難領會。而李銀河先生更像一位鬥士,懷著赤子的情懷去展示,去宣揚她的思想,身體力行的為她的信仰去奮鬥。所以顯得有時候激進,偏激,可能也更多的是她個人性格所致,是一種作為學者的單純(當然有的時候我也覺的她是為了她的理論而理論,就像弗洛伊德把一切都看成性一樣,所以對於持宏達理論的學者可能也未為不可)。所以很多時候我覺的她自己都納悶,明明她在宣揚真理,為啥會招來如此多爭議。像潘綏銘教授的言論就謹慎的多。

性社會學本來就可能不是我這樣的吃瓜群眾所能理解的…但對於李先生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赤子情懷還是要給足了尊重的,至於她許多言論正確與否,只能交給時代的發展去檢驗了。(就像幾年以前艷照門還鬧的沸沸揚揚嘛,現在不也很多人給陳冠希翻案)

p.s 是不是我說的話別的人都提了啊…並沒有看評論,興至就單純一答…都是大白話~


我不喜歡讀名人情書,我對她和王小波的關係一直都不關心。

大學的時候買了《青銅時代》《王小波門下的狗》,我看了無感,翻了幾頁就不想看了,反而當時余華的東西能吸引我,文學沒有高下,每個人口味不同。

我那時候就知道李銀河在匹茲堡讀書的時候把老公帶過去了,當時覺得她真是支持自己的老公。畢竟還要養活他還要給他辦各種手續。

室友大三開始想要報考心理學研究生,去借了一堆奇奇怪怪的書回來,後來輔導員找她談了心理學考研的事情之後,她回來宣布不考了,但是留下的一大堆李銀河的書被本人迅速讀完了。

我不說書名了,一些書名肯定是可以博人眼球的,但是其實是非常嚴肅的社會學作品,我之前沒有接觸過這一類的玩意兒,所以覺得新奇。後來另外一個女室友,哎,去男生宿舍又撈了2本書回來,我也不想說書名了,反正我們幾個宿舍都讀過了。所以後來就有了我在家看李銀河主持的,海蒂到人民大學的那場講座,只是李老師全程黑臉,然後海蒂整場僵著臉(臉和年紀不符),我完全不知道其中原因,只是覺得有點懵逼。

後來就是有在門戶網站上讀到過她現在的伴侶和領養的孩子,還有她的一些大膽言論,我覺得完全沒有問題,我非常尊敬她的選擇。現在這個環境,已經比嚴打時期好很多,那時候瀘州有個男的街上親了一個陌生女子就被判了死刑,但是還是更多她這樣的人去說出自己的觀點,堅持自己的選擇。

我其實還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但是我尊重一些不傷害別人的言論和選擇。

她文筆這事兒,我真的不是很關心,畢竟社會學,應該用數據來說話,她的書里,大部分是訪談,數據,結論,思考,這些我覺得不需要文筆來支持。我小時候寫作文之前每次要自己看看喜歡的作家的東西,然後沾染點她們的風格,但是現在老了,我根本不想做這樣的事情,尤其是寫托福寫多了,西方人希望觀點迅速簡潔地給到讀者,論證也不要太多主觀色彩,所以在所謂「文筆」這方面,我早就放飛自我了。


總覺得有些逃脫不了「性是骯髒下流的」這種思想的人沒有必要強答。

你只需要傳教士式機械活塞然後生孩子繼續當你的聖人。

毫無疑問,性權力是一種控制,是一種私有制的產物。有些人完全不思考其中內因和關係,直接一句破壞穩定說李銀河是完全沒有思想的人。

生產力水平決定道德,到現在連這一點東西都搞不懂的形而上,真的是讀書少。

時間和生產力的發展帶來的變化,自會給李銀河一個公道。希望那時候你等今天批判她夾帶私貨破壞社會穩定的人都還活著。


單憑她2006年就第三次提出同性婚姻法,我就覺得她挺偉大。


看過她的《我的社會觀察》。

在這本書啟發下系統性地學習過性學、女權、社會學、自由主義哲學等等知識後,發現她的大多數觀點並無很獨到之處,很多其實是現代文明的常識。當年覺得她宣揚的那些新奇的觀點如今看來再正常不過,當年覺得她爭取的那些出格的權利如今看來再正當不過。

她不是一個思想者,卻是我們這個傳統社會的啟蒙者。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讓我們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不被他人干涉的自由。

為眾人抱火者, 不可使他凍斃於風雪。

為自由開路者, 不可使他困頓於荊棘。


1,我覺得王小波很愛她,她出版小波的文字,不管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宣傳小波,都無可厚非,他們是夫妻,自由戀愛結婚的,也沒離婚,我相信小波的眼光,雖然我並不喜歡她吹捧小波的那些話
2,她的孩子是個智力有殘疾的被她收養的孩子,她希望把他當作正常孩子看待而不貼標籤,這是一種理想化的做法,如果有足夠的錢似乎這麼做也行得通。再有,我並不知道她的孩子具體是哪裡的問題,我只知道,不管是自閉症還是智力障礙,都是天生的,不是教出來的
3,她的很多言論都是一些學術觀點,其實真不算激進,很多都是學術領域主流的或者西方主流社會的觀點,只是在中國,由於涉及性,被加上了很多道德判斷,一部分也是性教育的缺乏。退一步講,接受採訪不就是講自己的觀點嗎?她不是政府官員,她只代表自己
4,她是改革開放後較早歸國的社科博士,在學術研究和翻譯上起到了一些開拓性的作用,儘管顯得比較粗糙,而且這些年在專業研究上沒有太多新東西
5,她喜歡文學,但是她的文學作品我感覺挺糟糕的,我對嚴肅文學不了解,沒太多鑒賞力,但是她的小說我都有點讀不下去,像中學生習作,事實上她也沒有能力回應小波那些金光閃閃的情書,卻還在不斷的寫,好像還出書了...
6,許多喜歡她的人都是同志,因為沒有幾個像她這樣在體制內的人身體力行的幫助同志這種邊緣群體,例如委託別人提案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公開普及關於同性戀的知識,做了一些相關研究並出版
7,她的確不是同性戀,她被迫公開自己私密的感情生活,有一些性傾向和性別知識的人會明白她這樣的真不是同性戀,她的伴侶也不是。有許多像她的伴侶這樣的自我認同為異性的人,她除了手術沒做完身份證沒改,在生活中是以男性自居的,女同性戀可真不是這樣的

看了其他評論,暫時想到這些,我看過媒體對她的一些訪談,覺得她是個很簡單的人,


第一次在知乎答題,最近正好看了些王小波的書,就想來答答李銀河

個人對她是「愛恨交織」的,對事不對人還是對人不對事,這很重要,我更多地關注她提出的觀點,對於她個人不做太多看法

她的性觀點中有很多我贊同的,也有很多我不贊同的,或許我就是支持者所說的「囿於傳統觀念的人」吧,我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比動物多了一些底線,人是社會動物,而李銀河的很多觀點,我個人認為超出了底線[或許只是我的底線],當然,比如多邊戀之類的也切合了很多人的利益,只是我個人不能認同

但是比如同性戀婚姻的合法化,我個人是非常認同並且希望現在的中國能夠解決的,所以我對於她的有關提議非常喜歡

她作為一個性學家,也只局限於了性學家,當然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我雖然不太喜歡她總是在各種聯繫各種宣傳,但我也應該是受了「學者應該潛心做學問」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吧,亞里士多德說「勇敢是魯莽和怯懦的中道」,她走了更加激進的「魯莽」這一條路,她所宣傳的東西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太過超前所以毀譽參半,但是,如果她走所謂的「中道」,或許連譽這一半都得不到了,任何事都是有兩面性的,她一生所做的也是如此

她與現在的伴侶的結合,我並不反感,很多人不喜歡她這樣是基於兩個原因,一,她為同性戀申權,說自己是異性戀,卻和個女人過——這個我真有點無語,只要有一些性別常識的都應該知道她這不算是拉拉,二,她不應該「背叛」王小波——其實我最初知道這個消息時也有點難過,因為我更喜歡王小波一些,但是愛是一個人生來就有的權利,她憑什麼要守著「王小波的遺孀」這個稱號過一輩子?想到這我也就釋然了

我最喜歡她的一點是她活的是她想活的,這已經有很多人做不到了,她宣傳自己的思想,愛自己想愛的,我覺得她很厲害,然後,她為同性戀申權,這是我最欣賞她的一點,她在做很多我們這種普通的小人物無法做到的事情,我希望她能夠改變一些東西,起碼是國人蔑視的觀念

就因為這幾點,我願意叫她一聲老師,就算她的觀點她的行事有我不認同不喜歡的地方,但她也有值得我認同和喜歡的地方


推薦閱讀:

如果王小波看到今天大學裡的毛概課本,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王小波黃金時代中的半明半暗的雲是指什麼?
除了李銀河之外,還有什麼姓叫銀河好聽?

TAG:社會學 | 王小波 | 李銀河人物 | 社會學家 | 性科學 |